几种常见多糖多糖的研究进展
粘性多糖及多糖酶的研究进展

粘性多糖及多糖酶的研究进展饲料中粘性多糖主要以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为主,它们是麦类谷物及糠麸中的主要多糖,会阻碍畜禽的消化吸收,降低饲料利用率,同时给卫生和疾病控制带来困难。
因此,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资源丰富的麦类谷物及糠,是科研工作者目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1 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的结构阿拉伯木聚糖主要由戊糖(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因此又常称为戊聚糖,由β-(1→4)-右旋-呋喃木糖基主链与一个或多个α-左旋阿拉伯喃前糖基取代而成(Annison 等,1992)。
β-葡聚糖是一类由右旋一葡萄糖以卜构型连接的同聚物,由糖基分子线性连结或葡聚糖直链。
支链连结而成,谷物细胞壁的β-葡聚糖结构简单,是由葡萄糖通过β-(l→3),(1→4)糖音链线性连接而成的聚合物(Fincher and Stone,1996; Pitson 等,1993)。
2 谷物中多糖含量谷物中戊聚糖和β-葡聚糖含量主要受基因型及环境的影响(Austrup,1979;Bourne and Wheeler,1984)。
一般雨量充沛的高湿环境下生长的谷物,多糖含量低于干燥条件下生的谷物。
常规大麦与裸大麦多糖含量也有差异,裸大麦中蜡质淀粉型与非蜡质淀粉型含量不同。
另外,收获时期,加工处也影响谷物多糖含量。
R.J.Henky(1987)分析了17种生长在3个不同区域的大麦,β-葡聚糖含量变化范围为3.4%~5.7%,戊聚糖含量为4.4%~7.8%;小麦中以戊聚糖为主,含量大致为6.6%,而β-葡聚糖为0。
6%(R.J.HenRy,1987)。
大麦、小麦等原料中,粘性多糖主要集中在糊粉层和胚乳中,加工后则主要在其副产品中,因此次粉及鼓皮中粘性多糖含量明显高于整粒谷物。
石永峰(1994)报道,全大麦、面粉、次粉、麸皮中β-葡聚糖分别含量为5.8%、 3.1%、10.0%和8.4%。
3 β一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的抗营养特性粘性多糖的抗营养特性主要是由其高粘稠性和持水性引起的(T.Antoniou,1980),这种特性能显著改变消化物的物理特性和肠道的生理活性(G.Annison,1996),从而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
香菇多糖研究进展

2、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进展 近年来,香菇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工艺的改进、结构测定的方法和生 物活性的检测等方面。
1、提取工艺的改进
1、提取工艺的改进
为了提高香菇多糖的提取率和纯度,研究人员不断尝试优化提取工艺。例如,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可以提高香菇多糖的提取效率;而利用复合酶解法则能够 更好地保留香菇多糖的生物活性。
香菇多糖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其研究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未来,对 于香菇多糖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涉及到更多方面的内容。例如,进一步探索香菇 多糖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研究其在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探索更高效的 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等。这些研究将为香菇多糖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谢谢观看
2、结构测定的方法
2、结构测定的方法
随着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香菇多糖的结构测定逐渐变得可行。例如,利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香菇多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核磁共振 技术则可用于研究香菇多糖的结构特征和分子量分布。
3、生物活性的检测
3、生物活性的检测
为了更好地了解香菇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生 物活性检测方法。例如,采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观察香菇多糖对肿瘤细胞和免 疫细胞的影响;同时,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香菇多糖调节机体免 疫应答的机制。
文献综述
香菇多糖的提取
香菇多糖的提取
香菇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其中,热水提取法、 碱提取法、酶解法等是常用的提取方法。不同方法提取的香菇多糖得率和纯度存 在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研究目标和可用的实验条件。
香菇多糖的结构
香菇多糖的结构
香菇多糖的结构分析是研究其生物活性的关键。研究表明,香菇多糖是由多 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其分子量、单糖种类和连接方式等均 会影响其生物活性。例如,香菇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分子量相关,而其免疫 调节作用则可能与单糖种类和连接方式有关。
多糖的研究方法及其现状概要

有人认为β-葡聚糖是一种融合诱 导剂,它能诱导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 融合,从而使肿瘤细胞消失.上述这些 作用机制的理论有的虽被初步实验证 实,有的却是推测,有待人们去进一步 完善.
由此可见,至今活性多糖的研究 尚属初级阶段.
多糖的应用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类是利用多糖的独特理化性质, 如易形成凝胶、高渗透压、高粘度和吸 水性,制备医药材料、药物缓释剂、血 浆代用品等
多糖
多糖是由十个以上单糖通过糖苷键以共价键形式 结合起来的聚糖
(Polysaccharide或glycan)
可用(C6H10O5)n表示,其中n>10
自然界很少存在n为10-30的多糖
匀多糖——只有一种类型的单糖组成的多糖 杂多糖——几种类型的单糖组成的多糖
直线型 多糖结构 取代线状型 分枝型 环状型
氢键,范德华力,色散力和疏水性等非共
价作用 --------决定了多糖的三级结构
蘑菇类产生具抗肿瘤作用的多糖: 分子量 10万至100万 分枝度为2:3至1:5 三股螺旋立体结构的β-葡聚糖
香菇多糖,云芝糖肽,裂褶菌多糖 -------正式在临床上应用
证明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上特别是 肿瘤辅助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受到 临床医生的青睐 但是,人们期待更有效的活性多糖 的问世
但是
多糖的研究必竟起步较晚
----各方面尚须进行深入的研究 ----大量新的活性多糖有待于研究与开发 ----作用机制有待于完善
多糖的构效关系的研究是寻找高活性 多糖及深入研究多糖作用机制的基础
最近
机体
作用机理研究
免疫细胞
-------进展快
多糖 ----分子水平
-------激活 --------释放出细胞间传导的信息Cytokine -------再作用于免疫细胞 ---------体内协同作用 最终 抑制肿瘤生长
多糖作为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年第38卷多糖作为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①姜红蕾王凤山(山东大学药学院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所,济南250012)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 (2022)05-0638-05[摘要]多糖能够作用于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应答,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是优秀的疫苗佐剂候选药物。
多糖的来源广泛,种类繁多,不同多糖所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相同。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具有疫苗佐剂活性多糖的研究,包括壳聚糖、菊糖、葡聚糖、脂多糖、中药多糖等,并展望了多糖作为佐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多糖;佐剂;免疫;疫苗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saccharides as immunoadjuvantsJIANG Honglei ,WANG Fengshan.Institute of Biochemical and Biotechnological Drugs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China[Abstract ]Polysaccharides ,which generally have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low toxicity and can induce immune responses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vaccine adjuvants.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olysaccharides due to that they come from a wide variety of sources and different polysaccharides can induce different immune responses.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recent studieson the vaccine adjuvant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adjuvant activities ,including chitosan ,inulin ,glucan ,lipopolysaccharide and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Chinese medicinal herbs.In addition ,the future of polysaccharides as immunoadjuvants is prospected.[Key words ]Polysaccharide ;Adjuvant ;Immunity ;Vaccine接种疫苗是产生充分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最有效策略。
多糖的化学修饰方法研究进展

天然多糖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同时具备抗肿瘤、抗氧化、促进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炎等生物活性,但由于多糖的活性直接受结构的影响,例如水溶性差或因活性较弱而难以达到应用要求。
因此需要对天然多糖进行结构修饰,增强其生物活性[1]。
多糖结构修饰可以通过化学、物理及生物学方法,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为化学修饰方法。
多糖的化学修饰方法主要有硫酸化、乙酰化、羧甲基化、磷酸化、硒化等。
本文对多糖化学修饰方法具体操作及产物活性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多糖类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1硫酸化修饰日本学者[2]于1988年成功将硫酸基团引入部分均多糖后发现产物表现出抗T-淋巴细胞病毒活性,为多糖的硫酸化结构修饰奠定了理论基础。
常见的硫酸化修饰方法有氯磺酸-吡啶法、浓硫酸法、氨基磺酸法等。
1.1氯磺酸-吡啶法氯磺酸-吡啶法是针对吡喃型多糖的一种硫酸化修饰方法,使氯磺酸与吡啶预先反应生成吡啶———SO32-复合物,碱性条件下以SO3取代糖羟基上的H,得到产物[3]。
在柴胡多糖[4]硫酸化修饰过程中,调节氯磺酸与吡啶的体积比分别为1∶2、1∶4和1∶8,得到3种不同取代度和硫含量的柴胡多糖的硫酸酯。
张琳[5]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得款冬花硫酸酯化多糖,显著提高了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
刘捷优化了皱木瓜多糖硫酸酯的工艺,经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产物后,取代度为2.53,酯化产物具有更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
1.2浓硫酸法浓硫酸法是用浓硫酸与正丁醇预先反应生成磺化试剂,冰浴条件下对多糖硫酸化。
向装有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和正丁醇试剂的三角瓶中缓慢加入硫酸铵(NH4)2SO4,持续搅拌后冰浴至0℃后,加入待修饰的多糖样品,持续反应一段时间后,体系用稀NaOH溶液中和、将上清液浓缩后,纯水透析24h,透析液经冷冻干燥后即得硫酸酯化产物[7]。
五味子叶多糖经硫酸化修饰后[8],可得取代度为0.4597的产物。
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01 摘要
目录
02 引言
03
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 机制
04 研究进展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摘要
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这一发现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 的思路。本次演示将综述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多糖的结 构与降血糖作用的关系、多糖降血糖的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关键词:多糖, 降血糖,机制,糖尿病,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1、多糖的结构与其降血糖作用 的相关性
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究多糖的结构与其降血糖作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发现,具有特定单糖单元和构象的多糖能够在体内发挥更好的降血糖效果。例 如,含有葡萄糖醛酸的多糖能够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含有氨基的多糖则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这些发现为针对特定多糖结构进行优 化设计以增强其降血糖效果提供了依据。
3、多糖降血糖作用的临床应用 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多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一些研究表明, 将多糖与其他天然药物或西药联合使用,可以增强降血糖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例如,将虫草多糖与常规糖尿病药物联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 将苦瓜多糖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这些发现 为多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桑叶多糖能够增强糖代谢能力。桑叶多糖可通过调节葡萄糖转运蛋白的 表达,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此外,桑叶多糖还能够增强肝细胞和 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储存和利用能力,提高机体对糖的代谢效率。
最后,桑叶多糖能够保护胰岛细胞免受损伤。研究发现,桑叶多糖能够抑制氧 化应激反应,降低糖尿病小鼠体内氧化指标水平,减轻氧自由基对胰岛细胞的 损伤。此外,桑叶多糖还能够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对胰岛细胞的 损伤,维持胰岛细胞功能。
灵芝多糖的研究进展

灵芝多糖的研究进展摘要:灵芝多糖(GLP)是灵芝中的一种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以其独特的保健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
灵芝的菌种筛选,发酵培养基组成和特点,发酵工艺和条件控制,以及灵芝多糖的提取、精制和纯化方法等,各个生产工艺对其含量和活性影响很大。
已有实验证实,灵芝多糖的生物保健功能体现在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调节免疫以及活血化瘀等多方面。
本文综述了目前在灵芝菌种筛选、发酵培养、提取分离纯化和医疗保健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对灵芝多糖的发展利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灵芝多糖;发酵;提取;纯化Studies on Polysaccharides from Ganoderma lucidumLiu Lili (Major of 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aquatic products , Class 3,Grade 2011)Instructor Professor Wu Hongmian(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Guangdong,524088)Abstract: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GLP)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e ingredient of ganoderma lucidum with a grea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value, in recent years, with its unique health care function, it has became the research focus. The strains filtra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 ,compos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ermentation, the processes and conditions control of fer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extraction, refinement and purification methods of the polysaccharides of ganoderma lucidum and so on, each process of produc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f content and activity of GLP. Form the proof of the experiment,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health care function embodies in lowering blood sugar ,cholesterol-lowering,anticancer, anti-aging, antioxidant ,regulate immune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and other aspects. This paper is reviewing in the strains filtra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 ,fermentation and cultivation ,extrac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and medical care,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use of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Key words: GLP;fermentation;abstract;purify前言:灵芝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大型真菌,自古就有“仙草”、“瑞草”之称[1]。
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

综述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海藻是生长于海洋中的低等植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之一。
主要由褐藻、红藻、绿藻、蓝藻四大类海藻组成,其中,褐藻和红藻已经被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和工业利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实践中,在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卫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绿藻则未被广泛开发和利用,只有部分产量高的绿藻被用作饲料、饵料、肥料等,绿藻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程度远不如褐藻和红藻。
然而,绿藻却是种类最多的一类海藻,绿藻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门,约有350个属,7500~8000种。
绿藻的分布很广,在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分布,海产种类约占10%,淡水产种类约占90%。
海产种多分布在海洋沿岸,往往附着在10公尺以上浅水中的岩石上。
绿藻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人们通过不断的提取、分离、鉴定,得知藻类中具有较高活性的物质是海藻多糖类。
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的Percival研究组开始对孔石莼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进行研究,1961年,日本的三田对石莼的水提多糖水解后进行了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含有D-葡萄糖、L-鼠李糖、D-木糖、和D-葡萄糖醛酸等。
至此揭开了人类研究绿藻多糖的序幕,此后相继有学者投入到绿藻多糖的研究中来,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成果,迄今为止,日本和法国对绿藻多糖的研究报道较多[1],而我国对绿藻多糖的研究则较少。
大量的研究证明,从绿藻中提取的天多糖来源广泛、品种多、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为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热点。
1绿藻多糖的组成与结构目前,人们只对绿藻门中某些种属的多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这些种属的多糖表现出了较强的生物活性。
总体来看,对多糖研究较多的绿藻种属主要有石莼属(Ulva)、松藻属(Codium)、浒苔属(Enteromorpha)、礁膜属(Monostroma)、小球藻属(Chlorella)、刚毛藻属(Cladophora)等等。
绿藻多糖主要位于细胞间质中,多为水溶性硫酸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