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合集下载

天津规划方案报批-最新版

天津规划方案报批-最新版

天津规划方案报批导言近日,天津市规划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

该规划报告为期20年,将拟定天津市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各方面的目标、方针和对策。

此次规划方案对于未来天津市的发展和建设具有指导性和决策性意义。

规划目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区位转型、推进城市环境保护、增强城市感能力、提升城市发展能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目标。

规划重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重点为:一、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规划将不断优化天津市的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空间发展效率。

其中包括:•天津市城市核心功能区的规划,集中城市发展资源和精力,打造全国中心城市;•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以城市群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合理分配城市用地,尤其是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城市交通系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二、城市区位转型天津市将优先推进海河生态修复和开发整合,推动城市区位转型,并且将加快华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发展滨海新区的战略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系;•开发新区,实现更为周全、更具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开展“大运河+”文化旅游区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三、城市环境保护天津市将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陆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发展;•推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化和资金约束机制建设;•加强城市环保法规制定与实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四、城市发展能力提升为提升城市发展能力,规划将加强城市创新、人才、科技创新、金融等要素的集聚和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强化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推进城市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加强金融行业发展,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能力。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整体规划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整体规划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整体规划天津市空间进展"双城双港"战略规划征求民意总体战略⽰意图双城双港、相向拓展、⼀轴两带、南北⽣态总体战略⽰意图双城双港< !--splitnewspage-->总体战略⽰意图相向拓展!--splitnewspage-->!--splitnewspage-->中⼼城区进展策略⽰意图⼀主两副沿河拓展!--splitnewspage-->天津市⽂化中⼼总平⾯图!--splitnewspage-->2006年7⽉,国务院批复《天津市都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该规划进⼀步调整提升了天津的都市定位,拓展了都市进展空间,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进展和指导都市建设等⽅⾯发挥了重要作⽤。

为进⼀步深化实施天津市都市总体规划,依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去年5⽉开始,组织开展了《天津市空间进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空间进展战略规划)的编制⼯作。

空间进展战略规划坚持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按照总书记对天津⼯作“两个⾛在全国前列”、“⼀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对天津的都市定位和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按照市委“⼀⼆三四五六”的奋⽃⽬标和⼯作思路,⽤科学的理念和⽅法,对都市进展⽅向、空间布局结构等重⼤问题作出展望和安排。

按照⾼起点规划的要求,我们邀请中国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市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平设计单位组成联合设计团队共同承担规划编制⼯作,相继开展了港⼝集疏运、盐⽥利⽤等多项专题研究,并邀请规划、交通、经济、社会、⽣态等⽅⾯的专家学者进⾏了反复研讨和论证。

市要紧领导同志⾼度重视,先后⼗⼏次现场办公,听取汇报,深⼊讨论研究。

市委常委扩⼤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对空间进展战略规划进⾏了审议。

规划部门在充分听取各⽅⾯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案。

依照市委、市政府决定,从6⽉3⽇⾄12⽇,⽤10天时刻充分听取、⼴泛征求全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益,群策群⼒,进⼀步完善提升规划⽅案,为都市进展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保障。

天津城市规划-13页精选文档

天津城市规划-13页精选文档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国际港口城市;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

根据以上城市性质及职能,制定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养殖业,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天津市雄厚的产业基础,发挥资源、交通、科技人才和对外开放等优势,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完善自主研发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孵育基地。

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海洋和港口的优势,加快天津港和疏港通道建设,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加强天津机场与首都机场的合作,共同构建东北亚地区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

完善陆路交通体系,加快天津各功能区与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努力构筑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的综合交通网络。

推进物流网络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物流基地,建立国际贸易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区域合作。

积极推进环渤海地区在产业结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空间与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发挥天津港口、交通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为环渤海地区扩大开放和产业转移提供通道和载体。

进一步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

实施科教优先发展和人才战略。

依托京津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发挥创新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多层次的科研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新基地的作用,加快培育各类高素质人才,广泛吸引人才,为天津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职能为:(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

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国际港口城市;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

天津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总体规划

旅游业。
第五部分 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以实现城乡和区域的统筹发展为目标,根据天津城镇人口和 城镇发展的特征,在“一轴两带三区”空间布局结构的基础上,明确提 出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建立由主副中心、新城、 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按照循序渐进,节约用地, 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 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
城市性质和规模
滨海新区包括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 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陆域总面积约为2270平 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科技人才密集,产业基础雄厚,交通
滨海新区 通讯便捷,综合优势明显,在我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
滨海新区的金融、商务聚集地。重点发展以银行、保险类业务为主的金融服务业,以商贸流通、现
代物流为主的商务服务业,以广告、音乐创作和新媒体为主的创意➢
河北区定位为“创意河北”:建设成为我市创意产业聚集区、文化休闲旅游基地和市区北部商
务商贸聚集地。重点发展以产品、工程动漫设计和会展策划为主的创意产业,以电子商务、现代物
➢ 总体规划》明确,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中心,汉沽新城和大港新城为两翼
的组团式布局结构,依托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天津港等,重点建设先 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滨海化工区、 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海滨休闲旅游区等七个产业功能区,此外,结 合建港造陆,科学论证,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区;各城区与组团间用生态保 护区和生态廊道隔离,构建宜居的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市 域对外交通体系,构筑滨海新区“十横六纵”骨架路网,形成滨海新区与 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方便快捷的交通联系,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世界先 进的开放型、创新型、多功能型现代化的经济新区、社会新区、生态新区 和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功能辐射,逐 步实现滨海新区的定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生 产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 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增强区域服务功能,更好地带动天津发展,服务和带 动环渤海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和依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实现国家对天津的定位,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天津及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整体素质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人口、城乡、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突出天津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协调与合作,注重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联系。

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增强和完善滨海新区为区域服务的综合职能,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挥天津在环渤海区域乃至全国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3.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条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面积11919.7平方千米,包括中心城市和近郊地区。

中心城市包括主城区和滨海新区,其中: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及其外围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的部分地区),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线绿化带以内的地区;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行政辖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地区;滨海新区核心区由塘沽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和天津港保税区组成。

近郊地区指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的行政辖区。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天津城市总体规划1、天津区域定位天津市区域定位:天津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和制造业基地,是欧亚大陆桥重要的桥头堡。

从城市规模和综合实力比较,天津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二位城市,在港口物流、进出口贸易、制造业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近年来,天津市区域地位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成为京津冀大都市连绵带的核心城市,带动我国京津冀地区以至更大区域范围经济社会增长。

2、城市性质与功能城市性质: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大都市,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城市职能: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国际现代制造业基地;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航空枢纽港,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北方国际物流和会展中心;以金融、商贸、科技、信息、文化教育为主的区域性服务中心;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发展目标:规划期末,将天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

即制造业发达、区域服务水平高、经济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活力之都;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现)代史迹特色突出、国际知名度高的文化名城。

3、“一轴两带三区”的城市布局规划形成“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加强区域协调,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一轴”是指:“武清——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发展主轴;“两带”是指:“宁河——汉沽——滨海新区核心区——大港”东部沿海发展带和“蓟县——宝坻——中心城区——静海”西部城镇发展带。

“三区”是指:北部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区、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区。

4、中心城市规划布局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体,结合东部沿海发展带,构筑“T”型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文本-送审稿.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文本-送审稿.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文本(送审稿)2016年08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京津冀协同下的发展目标 (3)第三章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 (8)第一节自然生态格局 (8)第二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9)第三节空间管制规划 (16)第四章面向区域的市域空间格局 (22)第一节市域空间布局 (22)第二节市域城乡发展 (24)第三节五区发展指引 (29)第五章集约紧凑的中心城市布局 (32)第一节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协同发展 (32)第二节中心城区优化提升 (33)第三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34)第四节环城四区转型升级 (36)第五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9)第六节住房与居住用地 (45)第七节公共绿地系统 (46)第八节城市更新和社区治理 (49)第九节城市地下空间 (51)第十节海岸线利用 (52)第六章创新引领的产业空间布局 (56)第一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56)第二节特色引领的现代服务区 (57)第三节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格局 (59)第七章开放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61)第一节发展目标与策略 (61)第二节对外交通规划 (62)第三节城市交通规划 (66)第八章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风貌 (73)第一节城市景观风貌空间格局 (73)第二节城市景观风貌管理 (75)第九章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治理 (78)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与分区 (78)第二节分类环境治理 (79)第十章现代化的市政基础设施 (83)第一节水资源配置 (83)第二节能源规划 (84)第三节给水规划 (85)第四节排水规划 (86)第五节海绵城市规划 (87)第六节电力规划 (89)第七节电信邮政规划 (90)第八节燃气规划 (91)第九节供热规划 (92)第十节环卫规划 (92)第十一节综合管廊规划 (93)第十一章安全可靠的综合防灾体系 (95)第一节城市防灾减灾体系 (95)第二节抗震规划 (96)第三节防洪排涝规划 (97)第四节消防规划 (99)第五节人防规划 (99)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文本第六节地质防灾规划 (100)第七节重大危险源管控 (100)第十二章“十三五”近期建设重点 (102)第一节近期建设目标 (102)第二节近期重点建设地区 (102)第三节近期重点产业空间布局 (104)第四节近期基础设施 (105)第五节近期生态与安全格局优化 (108)第十三章规划实施 (111)第十四章附则 (113)附表 (114)附表1:城市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一览表 (114)附表2:市域城乡居民点体系 (116)附表3: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116)附表4:市域历史文化街区名录 (117)附表5:市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 (119)附表6:天津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119)附表7:天津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120)附表8:中心城市城市更新重点地区一览表 (132)附表9:蓄滞洪区优化调整一览表 (133)附表10:近期重点建设地区一览表 (133)附表11:规划实施任务分解一览表 (135)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指导天津市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在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修改的基础上,编制《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组图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以下简称《规划》, 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 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 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职能为:
( 1) 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 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 2) 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区域性综合交通
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 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 华北、东北、西北、华东) 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 优化物流基地布局, 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 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 承担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

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 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 各类传媒业发达, 商贸兴旺, 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 3) 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 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
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 4) 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 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建立生态型城市, 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 提供良好的人
居环境, 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 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中国北方经济中心; 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国际港口城市; 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

根据以上城市性质及职能, 制定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
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养殖业, 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天津市雄厚的产业基础, 发挥资源、交通、科技人才和对外开放等优势,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完善自主研发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孵育基地。

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海洋和港口的优势, 加快天津港和疏港通道建设, 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加强天津机场与首都机场的合作, 共同构建东北亚地区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

完善陆路交通体系, 加快天津各功能区与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 努力构筑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的综合交通网络。

推进物流网络化和信息化, 加快建设现代化物流基地, 建立国际贸易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区域合作。

积极推进环渤海地区在产业结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空间与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发挥天津港口、交通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 为环渤海地区扩大开放和产业转移提供通道和载体。

进一步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

实施科教优先发展和人才战略。

依托京津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 发挥创新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多层次的科研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新基地的作用, 加快培育各类高素质人才, 广泛吸引人才, 为天津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坚持可持续发展,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资源和能源。

按照规划, 充分利用不适宜耕种的盐碱地作为城市发展用地, 加强对耕地、湿地的保护。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节约用水, 循环用水,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节约用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的生态城市。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构筑社会防控、应急管理和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创造和谐、优美、安全的人居环境。

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机制, 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