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讽喻诗中“兼济”情怀的诗歌表现

合集下载

村夜白居易诗歌赏析

村夜白居易诗歌赏析

村夜白居易诗歌赏析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那么下面小编带大家来鉴赏白居易的《村夜》吧。

村夜白居易诗歌赏析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译文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2注释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苍苍:灰白色。

切切:虫叫声。

绝:绝迹。

独:单独,一个人。

野田:田野。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3赏析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

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

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

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文学哲学类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文学哲学类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文学哲学类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蜜蜂华报D.广州记录报【答案】 A2、白居易的诗歌中表现“兼济之志”的诗歌是()A.讽喻诗B.闲适诗C.感伤诗D.杂律诗【答案】 A3、代表汉代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A.东汉乐府民歌B.“古诗十九首”C.托名苏武、李陵的几首“苏李诗”D.东汉乐府诗歌【答案】 B4、()世纪开始出现一些以采集和发布新闻为生的专职人员。

A.14B.15C.16D.17【答案】 C5、海明威曾说:“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马克.吐温写的一本书。

”这本书是()A.《竞选州长》B.《百万英镑》C.《汤姆.索亚历险记》D.《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答案】 D6、提出“唯陈言之务去”的人是()A.陈子昂B.杜甫C.韩愈D.柳宗元【答案】 C7、”五四“时期,提出”诗体大解放“理论并进行实践的诗人是()A.郭沫若C.胡适D.俞平伯【答案】 C8、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强调新闻工作向党负责,其归根结底是为了()A.对人民负责B.对社会负责C.对社会主义事业负责D.对历史负责【答案】 A9、都属于汉藏语系语言的是()A.蒙古语汉语维吾尔语傣语B.蒙古语汉语藏语满语C.壮语汉语瑶语傣语D.壮语藏语瑶语满语【答案】 C10、《论衡》的作者是()A.王充B.班固C.桓谭【答案】 A1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

这说明()A.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从现象开始C.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了现象也就认识了本质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过程,是整个认识的起点【答案】 A12、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地点是()A.北京B.上海C.南京D.广州【答案】 A13、下列句子,具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译文及鉴赏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译文及鉴赏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译文及鉴赏三年来,孤独居住在偏远的贬谪之地,作者内心满腔怨愤,作者的情感不可遏制,因而满怀着深情写下了这封沉郁悲痛、感人至深的书信。

与元微之书唐代:白居易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

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下至家人,幸皆无恙。

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

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

湓鱼颇肥,江酒极美。

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

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白居易的闲适诗

白居易的闲适诗

白居易的闲适诗一、闲适诗和讽喻诗:都具尚实、尚俗、务尽特点,但在内容情调上不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相关,多意激气烈;闲适诗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有淡泊平和、闲逸悠然情调。

早年如《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官舍小亭闲望》“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晚年闲适生活与诗酒人生、拂道心境全都表现在闲适诗里:“绿蚁新醅酒”(《问刘十九》)二、知足保和源于对政治的厌倦和佛老思想影响,以及浅俗思想。

很多闲适诗热衷于铺叙身边琐事。

《序洛诗》:“闲适有馀,酣乐不暇,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岂牵强所能致耶!”此期诗多“称心而出,随笔抒写”(越翼《瓯北诗话》),内容形式都既浅且俗。

苏轼“元轻白俗”(《祭柳子玉文》),所谓白俗,主要表现在此。

三、记游写景的“闲适”作。

如被后人评为可与韩愈《南山》“匹敌”(《唐宋诗醇》)的《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题浔阳楼》、《读谢灵运诗》、《宿简寂观》、《咏意》、《大林寺桃花》等,都能以审美的眼光和清新的笔调观照自然,抒写心愫,表现出“逸韵谐奇趣”特点。

四、白居易的闲适诗还有不少说理议论的篇章,所说之理又多为出世逃禅、知足保和之类,初读之下,尚觉清爽,数篇之后,便觉陈陈相因,了无新意,正如他自己所说:“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

上怪落声韵,下怪拙言词。

”(《自吟拙什因有所怀》)但白居易诗也有说理说得好的,如组诗《效陶潜体十六首》便将议论与叙述、描写结合起来,以饮酒为契机,表现诗人“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

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的真实情态,较之一般纯发议论的说理诗,自不可一概而论。

五、影响。

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影响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译文鉴赏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译文鉴赏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译文鉴赏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作者的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作者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放言五首·其一唐代: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译文及注释译文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注释放言:意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

他在元和五年(810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其间曾作《放言五首》,见《元氏长庆集》卷十八。

长句诗:指七言诗,相对五言诗而言;五言为短句。

李颀: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此举其两句诗见于他的《杂兴》诗。

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今山东省境内。

河:黄河。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诬蔑周公要篡位。

周公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

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惧而叛变,成王命周公征之,遂定东南。

接舆(yú)狂:接舆,传说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他以佯狂避世,故此说“接舆狂”。

其真实姓名不可考,因他曾迎着孔子的车而歌,故称接舆(见《论语·微子》、《庄子·逍遥游》)。

舆,本指车厢,亦泛指车。

予:我。

出佐浔阳:被贬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马,辅助治事。

浔(xún)阳:指江州。

隋设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

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未届所任:还未到达任所。

届:到。

暇(xiá):空闲时间。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恨歌白居易原文及赏析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文学哲学类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文学哲学类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文学哲学类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为海明威获得声誉的第一部重要长篇小说是()A.《老人与海》B.《太阳照常升起》C.《丧钟为谁而鸣》D.《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答案】 B2、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是()A.司各特B.塞万提斯C.雨果D.菲尔丁【答案】 A3、新闻事业的社会性质决定于()A.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形态C.技术进步程度D.文化繁荣程度【答案】 B4、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绝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答案】 B5、新闻学中,主要运用逻辑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范畴,建立理论体系,反映新闻活动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层次,通常被称作()A.历史新闻学B.理论新闻学C.应用新闻学D.其它新闻学交叉学科【答案】 B6、汉语中“枯萎”和“干巴”这对同义词具有不同的()A.感情色彩B.语体色彩C.理性意义D.形象色彩【答案】 B7、混凝土浇筑中如已留设施工缝,已浇筑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时,方可浇筑后期混凝土。

A.lMPaB.1.2MPaC.1.5MPaD.2MPa【答案】 B8、开创我国田园诗新领域的诗人是()A.陶渊明B.谢灵运C.壬维D.孟浩然【答案】 A9、《隋唐演义》的作者是()A.钱彩B.俞万春C.褚人获D.陈忱【答案】 C10、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段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答案】 D11、标志巴尔扎克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第一部作品是()A.《欧也妮葛朗台》B.《朱安党人》C.《高老头》D.《贝姨》【答案】 B12、“物质如面粉团子,万物由同样的面粉团子所造成。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文学哲学类易错知识点总结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文学哲学类易错知识点总结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文学哲学类易错知识点总结1、我国新闻媒介开展新闻批评的方针被概括为“开”、“好”、“管”,其中“开”指的是()A.新闻批评的领导问题B.新闻批评的原则和方法问题C.对新闻批评的认识和态度问题D.新闻批评的对象问题【答案】 C2、国家的本质是()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B.保卫社会秩序的安定C.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D.阶级压迫的工具【答案】 D3、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A.爱因斯坦B.尼尔斯。

玻尔C.泡利D.海森伯【答案】 B4、《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A.早年尚末出仕之时B.第一次出仕之时C.彭泽挂冠之时D.晚年贫困潦倒之时【答案】 C5、关于楼梯设计,下列( )不正确。

A.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一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B.楼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C.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D.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10m【答案】 D6、在新闻舆论监督中最重要的监督对象是()A.权力组织B.一般干部C.公民团体D.各种社会成员【答案】 A7、《阿Q正传》中所描写的作为旧中国农村社会缩影的村镇是()A.鲁镇B.未庄C.乌镇D.桐乡【答案】 B8、按照水力学特点分类,污染物从上而下经包气带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污染类型有( )。

A.间歇入渗型B.连续入渗型C.径流型D.含水层间越流型【答案】 A9、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段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答案】 D10、“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B.李大钊C.陆定一D.范长江【答案】 C11、汉语拼音声母GKH出现的语音环境与JQX出现的语音环境()A.对立B.互补C.部分对立D.部分互补【答案】 B12、有这样一则广告:“您曾因为失眠而在长夜里辗转反侧吗?请用K牌片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讽喻诗中“兼济”情怀的诗歌表现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白居易的讽喻诗创作是其诗歌的一大特色,而讽喻诗中所表达的“兼济”之志又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深刻情怀。

白居易在前期集中创作大量的讽喻诗,目的就是为了通达上听,裨补时阙,从而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志向。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与其思想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学界对白居易思想分期的问题大致有三种观点:卸任左拾遗之际,任杭州刺史时和被贬江州司马时。

其中,“江州司马时期”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而白居易的讽喻诗创作也是集中在以“兼济”情怀为主导的被贬江州之前的这段时期。

元和十年被贬江州之前的前期,“兼济”思想占据主导,“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

贞元十八年,白居易正式踏入官场,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此时的白居易青年得志,满怀壮志;当时的宪宗皇帝也很器重他,这大大激发了白居易的政治热情。

期间,白居易创作了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的讽喻诗,共172首;此后,则是兼济与独善的矛盾阶段,直到最后的行独善,中后期大部分作品则是以闲逸和感伤为主调。

《新乐府》五十首作于任左拾遗时期,“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

”《秦中
吟》共有十首,作者在自序中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

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白居易的讽喻诗有一个共同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诗歌的形式,采用讽喻的手段表现出来,为的是通达上听,补察时政。

白居易的讽喻诗,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的创作倾向:第一,是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不论是沉重的赋税徭役,还是纷乱的战事。

在《新乐府》组诗中,有接近二十首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

这类诗歌为我们再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农人形象:《观刈麦》中的贫妇人,《采地黄者》中的受灾者,《卖炭翁》中卖炭翁,《新丰折臂翁》中的折臂老者……他们饱受着社会上的各种不公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观刈麦》作于元和二年,写割麦者与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这种对民众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跃然纸上。

《采地黄者》作于元和七年,诗人当时在下渭村见到农民遭到春旱秋霜之灾后,一入冬就断了口粮,被迫采地黄换取粮食来维持生计,“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来喂马,白居易对此深有感触,创作了这首以采地黄者的不幸遭遇为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是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第二,是对上层达官贵人腐化堕落、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百姓无情的欺压恶行的尖锐控诉和揭露,以此来讽刺和规劝皇上和上
层统治者。

在《秦中吟》、《新乐府》等诗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轻肥》前面描写“内臣”、“大夫”、“将军”们赴宴的盛大和酒食的丰美,结句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捕蝗》中,写蝗虫肆虐,殊不知“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

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

”统治者借蝗灾发民难财,这种卑劣的做法怎能不让人切齿?《官牛》是借官牛来讽刺当朝的统治者只注重自身的享乐舒适,却不能体会到民众的辛酸:“右丞相,马蹄踏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

”《买花》中的田舍翁:“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是对社会贫富悬殊的讽刺,一丛盛时的牡丹居然相当于十户中人的赋税,何等的触目惊心!这些都是对统治阶级的赤裸裸的揭露和批判。

第三类,是对怀才不遇世人的同情和对有才之人得不到应有赏识的哀叹和惋惜。

放眼社会,更多的是有志不得伸展的无奈,是庸者位尊而贤者贫贱的不公现状,是贤才遭妒和小人当道的混乱世道。

诗人也是这种群体中的一员。

因此,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来对这种现象进行揭露和抨击,希望皇帝能够亲贤臣、远小人,重用贤德之才,惩诫投机取巧的贼眉鼠辈,以此来实现兼济天下的志向。

《哭孔戡》作于元和五年,闻知孔戡死讯的白居易潸然泪下。

对孔戡的遭际,白居易说“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最后,白居易发出了“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为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的感叹。

白居易也和孔戡一样忧国忧民,刚正不阿,对孔戡
遭际的哭泣,也是对同病相怜的自己的悲痛。

《薛中丞》中,白居易开篇说"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

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

中丞薛存诚,守直心甚固。

“首先对薛中丞正直的性格和人品做了肯定,然而社会上歪风盛行,小人当道,"奸豪与巧,非不憎且惧”,“裴相昨已夭,薛君今又去”,作者对此表示出深深的痛恨和惋惜,“今我一涕零,岂为中丞故?”是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一种痛斥和批判。

总之,不论哪一类诗歌内容的讽喻诗,白居易创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能通达上听,裨补时阙,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重用,希望以此来帮助君王补察时政,从而实现自己济世经邦、治国平天下的“兼济”之志。

所以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兼济”情怀都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兢兢业业的责任意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