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景观设计学思想演化

合集下载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欧洲深厚的园林文化传统和现代工业文明蕴育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诞生,它的发展经历了各种风格形式和思想观念的演变。

在全球化进程急速推进的今天,欧洲当代景观规划设计仍然以其对传统和地方性的尊重,对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对各种艺术观念与形式的借鉴而在当代世界景观舞台上独树一帜,引领潮流。

1、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萌芽随着欧洲工业城市的出现和现代民主社会的形成,欧洲传统园林的使用对象和使用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开始向现代景观空间转化。

英国设计师莱普顿(H.Repton)被认为是欧洲传统园林设计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最早从理论角度思考规划设计工作,将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对自然与非对称趣味的追求和自由浪漫的精神纳入符合现代人使用的理性功能秩序,他的设计注重空间关系和外部联系,对后来欧洲城市公园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英国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许多城市环境恶化,为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政府划出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公园和注重环境的新居住区。

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些艺术家针对工业化带来的大量机械工业产品对传统手工艺造成的威胁,发起"工艺美术运动",他们推崇自然主义,提倡简单朴实的艺术化手工产品,在他们影响下,许多景观设计师抛弃华而不实的维多利亚风格转而追求更简洁、浪漫、高雅的自然风格。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艺术思潮的转折时期,发源于比利时、法国的"新艺术运动"进一步脱离古典主义风格,为现代主义风格做准备,一些建筑师的景观设计作品从自然界的贝壳、水漩涡、花草枝叶获得灵感,采用几何图案和富有动感的曲线划分庭园空间,组合色彩,装饰细部。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诞生"新艺术运动"引发了欧洲艺术的现代主义浪潮,到1920年代初,一些景观设计师开始在一些小规模的庭园中尝试新风格,通过直线、矩形和平坦地面强化透视效果,或直接将野兽派与立体主义绘画的图案、线型转换为景观构图元素。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1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1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1
13
4.哈佛革命
现代主义的影响与“哈佛革命”20世纪初无论在欧洲还是美国,园林 中的所谓现代主义都还只是一套注重于表现简洁的线条与不规则的形 体的简单美学理论,仍旧倾向于将园林设计为静态的艺术空间而不是 有实际功能的空间,因此,它始终无法超越当时新古典主义的主导地 位,为人们广泛接受。这一情况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期有了转变, 由于二战的影响,许多欧洲著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师来到了美国,他们 带来了前卫的思想和许多优秀的作品。在他们的影响下,在哈佛研究 生院就读的加瑞特·艾克博、詹姆斯·罗斯和丹·凯利通过他们发表的一 系列文章宣告了现代园林设计时代的来临。在文章中,他们积极倡导 寻求一种崭新的设计思想,这种思想应该源于自然,并能够在人们的 需求与自然之间取得和谐。他们还强烈反对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 设计思想,认为园林设计师的主要任务是为人们提供社会活动的场所, 而不是过分去摆弄建筑形式。这些思想深入人心,对现代园林的发展 起了重要作用,使美国风景园林设计跨入时代发展潮流的新阶段。这 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哈佛革命”。
1.现代艺术的发展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以绘画为主导的艺术 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莫奈为代表 的印象派艺术率先反对学院派艺术,与随后 涌现出的野兽派、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构 成了西方现代派艺术。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1
6
现代派艺术的共同倾向是: 1.由具体走向抽象 2.绘画意境的追求与新科学的发展紧密结合 3.在形式与手法上有创新 4.与实用相结合
1854年奥姆斯特德在纽约开始设计的中央 公园开创了城市公园的先河,传播了城市公 园的思想。中央公园采用了英国风景园的风 格,景色十分优美,而且公园内活动设施完 备,满足了人们投身自然,寻求慰藉与欢乐 的愿望。一百多年过去了,公园至今依然被 誉为现代公园规划的杰出作品。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

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

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一、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自19世纪中叶始,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是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时期,资本主义大工业革命诱发出现代景观的艺术和科学两条线索。

西方近现代景观

西方近现代景观

西方近现代景观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

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

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1.现代主义景观的概念:1..1“现代主义景观”是一种风格的特指术语,主要是指20世纪现代主义思潮对景观产生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具有现代主义诸多特征的景观形式。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景观应该是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景观。

1.2现代主义景观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尖锐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延伸过程的现代景观,其包含一部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

2.创作手法:现代主义景观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是自由联想。

现代主义景观始终是现代景观的主流,代表了现代景观的形式和风格。

景观从现代主义艺术和现代主义建筑中吸取了大量的现代主义思想,并形成了与传统园林截然不同的现代主义园林风格。

13.现代主义景观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3.1现代艺术的发展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以绘画为主导的艺术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艺术率先反对学院派艺术,与随后涌现出的野兽派、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构成了西方现代派艺术。

3.2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包豪斯的理论空间理论的影响建筑形式的直接影响4.现代主义景观发展历程5.现代主义景观的设计思想1.与古典分离现代主义建筑兴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新材料的运用和大工业生产的出现。

但景观却受到土地、水、植物的限制,无法在材料上找到变革。

在席卷一切批判传统、力求变革的历史大潮中,景观设计师在现代主义者对传统中的对称、轴线和附加装饰的攻击中找到了变革的方向。

同现代主义建筑师一样,他们宣扬功能作为设计起点的理念。

艾克勃曾今说过:“现在的景观设计如果仍只考虑美观的话,那么,其就是内在社会合理性的奢侈品。

”从这一点出发,在现代主义建筑和立体主义艺术对自由空间的探索下,现代景观设计运动也追求不同于传统的空间.同现代主义建筑革命一样,空间感觉与品质的转变也成为现主义景观设计变革的重要方向。

2.现代主义景观的空间转变西方古典主义园林设计认为自然中的空间只有得到清晰的界定才能被感知。

近现代西方景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

近现代西方景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

近现代西方景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在西方景园史上,早期的发展一直以崇尚富装潢性的外来植物和规矩式园林情势为特点,较东方传统造园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更强的驯服自然的颜色。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以研讨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动身点的生态设计思想开端形成并敏捷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近现代景园设计的生态思想发展最早和最快的始终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度和地域,并由此引发和推进世界其他地域生态设计的演化和发展。

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西方景园的生态设计思想先后呈现了4种偏向,即:●自然式设计——与传统的规矩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置,从情势上表示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

●乡土化设计——通过对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态和自然史的调查研讨,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应该地的景观特点。

●维护性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讨剖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损坏,以维护现状良好的生态体系。

●恢复性设计——在设计中应用种种科技手腕来恢复已遭损坏的生态环境。

自然式设计18世纪时,工业革命和早期城市化造成了城市中人口密集、与自然完整隔断的单一环境,引起了一些社会学家的关注。

为了将自然引入城市,同时受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影响,英国自然景致园开端形成并很快风行。

但它只是转变了人们对园林情势的审美品味,并未转变景园设计的艺术本位观。

正如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所述,设计自然景致园就是“在自然界中选择最美的景观片断加以取舍,去除所有不美的因素”。

真正从生态的高度将自然引入城市的当推奥姆斯特德(frederic k law olmsted)。

他对自然景致园极为推重。

应用这一园林情势,他于1857年在曼哈顿计划之初,就在其核心部位设计了长2英里、宽0.5英里的宏大的城市绿肺——中央公园;1881年开端,他又进行了波士顿公园体系设计,在城市滨河地带形成2000多hm2的一连串绿色空间。

当代西方景观设计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代西方景观设计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代西方景观设计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作者:芦静灵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在西方近现代园林发展过程中,世纪年代是一个转折点,生态理论、建筑理论和艺术理论分别影响了西方的景观设计思想,相应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景观设计思潮。

受生态理论影响,产生了生态主义景观设计受建筑理论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景观、解构主义景观和高技术景观相应出现而大地景观和极简主义景观的出现又是在艺术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

关键词:20世纪年代;西方景观设计;思潮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155-01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进入第一个经济繁荣期,景观设计行业也随之进入了全速发展的时期。

70年代,新兴的信息技术革命来临。

20世纪年代后出现的各种景观设计思潮,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景观设计在设计手段、方法、艺术表现形式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

1.生态设计思潮。

西方景观设计的生态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其主要原则是“自然是最好的园林设计师”。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变得愈来愈脱离自然,由人口和工业的聚居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愈来愈突出和严重,从工业废弃地向城市公园的成功转变,是生态设计的一次进步,也由此掀起了生态设计的高潮。

生态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1)生态恢复与促进。

(2)生态补偿与适应。

2.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

50年代末期,国际主义风格垄断建筑,世界建筑日渐趋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这种趋势下,建筑界出现了反对的呼声。

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以历史片断、符号、隐喻、媚俗、戏谑等手段张扬着自我和取悦于大众时,他们的同行景观建筑师对后现代主义的反应尽管显得有几分迟钝,但仍然有些前卫的景观建筑师在这股新思潮的鼓舞下,在景观设计领域积极进行后现代主义的探索。

3.解构主义景观设计思潮。

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思想演进与创作实践分析

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思想演进与创作实践分析

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思想演进与创作实践分析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促使城市景观设计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我国城市发展之路上,景观设计实践的演进可以说是一条主线,对我国城市环境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本研究就对我国景观设计的思想演进以及创作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

1当代传统园林的转型实践分析我国景观实践深受传统园林艺术的影响,在当代我国景观设计中仍然习惯于沿袭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形式,这是景观设计中束缚前进步伐的思想情结,使得传统园林在当代转型实践中受到限制。

我国文化传统一旦形成思维习惯与定势就难以得到改变,因此,在传统园林理论系统以及园林哲学方面并没有形成系统体制。

在传统园林的当代转型中,出现过2次较大规模的继承惯习,一次是新中国热的兴起,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景观设计实践当属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明轩,其以网师园殿春移为模板进行设计,建筑之精美、布局之紧凑、结构之严谨,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苏州园林的艺术魅力。

这一景观实践在当时被称为园林外交,之后,继承惯习成为这一时期的景观设计的焦点。

第2次继承惯习出现在我国城市进入迅猛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夺回古城风貌运动,是在特定时期纠正某种倾向,对传统建筑、传统园林文化采取物质的手段进行破坏,此时我国大江南北仿古景观风靡盛行,北京的仿古亭遍地都是,各地传统风貌一条街充斥着景观设计,这是对继承惯习的僵化实践,是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背景、文化习俗、民族心理等的破坏和扭曲。

我国传统园林无论再优秀,终究是属于过去的存在。

20世纪80年代冯纪忠先生的上海松江方塔园,是对传统园林进行转型,且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景观设计作品,冯老先生在该作品中将现代设计理念、手法创造性地融入到方塔园设计中,是对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超越和突破,充分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色。

2当代我国景观设计的反思性实践分析2.1在反思中实现景观实践超越当代中国景观要找寻创新之路,需要反思和改进景观设计背后存在的问題,汲取和发展我国景观演进历程中的精华,促使我国景观设计实践能在反思中成长和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派特里克·盖迪斯 派特里克 盖迪斯 Patrick Geddes,1854~1932 , ~
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 :
一是他所提出的“流域垂直分区 流域垂直分区”思想。以此表 流域垂直分区 表 达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达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是在他的《城市开发: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研 究》中认为城市的最基本结构是受到园林绿地和 城市的最基本结构是受到园林绿地和 文化设施的设计的影响而形成的,而工业区 而工业区、 文化设施的设计的影响而形成的 而工业区、商 业区和居住区则是次重要的。 业区和居住区则是次重要的
理查德·福尔曼 理查德 福尔曼(Richard 福尔曼 Forman)和米切尔 戈登 和米切尔·戈登 和米切尔 (Michel Godron)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use Planning》 从环境科学角度认识到 影响景观规划的一些原 则。
希尔维亚·克劳 希尔维亚 克劳 (Sylvia Crowe,1901~1997) , ~
克劳在她的职业生涯 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就 林业为英格兰政府作 顾问。她试图避免单 避免单 一树种以及方块状的 种植方式。建议采用 种植方式 自然形态种植混交林。 自然形态种植混交林 她在《The Landscape of Forests and Woods》 的报告中,举例如何 从生态价值、 从生态价值、经济价 值、娱乐价值和美学 价值的角度出发进行 重新造林
J.·B.·杰克逊 杰克逊 (J.B.Jackson,1909~1996) , ~
一位景观地理学家 并创办了一份极具影响力的小刊物《景观 (Landscape)》。 他向美国人民介绍了日常景观的价值 日常景观的价值。当时许多景 日常景观的价值 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等只关注一些特殊地段,而 低估了普通人日常活动对景观的影响。 杰克逊开始推动一场重视 推动一场重视 并保护文化景观——具有 并保护文化景观——具有 独特性的日常景观的运动, 独特性的日常景观的运动 如今这个运动已经具有很 大的影响力。
雷德里克·劳 奥姆斯特德 雷德里克 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 Olmsted, ~
景观设计学的创始人,因为他首先使用了 “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设计) 最著名的作品:纽约中央公园设计——城市公园运动的开端 城市公园运动的开端。 城市公园运动的开端 在19世纪60年代,约翰·缪赫(John Muir)和奥姆斯特德以及其 他人认为需要保护一些美国的重要景观 需要保护一些美国的重要景观。他们作了一些研究, 需要保护一些美国的重要景观 创立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约斯迈特(Yosemite)国家公园。 如今,得益于当时奥姆斯特德等人的工作,许多包括约斯迈特、 黄石公园和大峡谷在内的美国重要景观资源得到了保护。 他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来自他在北卡罗莱纳州巴尔的摩所作的 George W. Vanderbilt 庄园的山地森林。范德比特、奥姆斯特 德和平肖领导了全美最早的林业科学。他们尽量避免单一树 避免单一树 种和片伐,而充分挖掘土地的多种功能 种和片伐,而充分挖掘土地的多种功能。 当美国政府建立自己的林业服务部门时,利用了起源于巴尔的 摩的两个重要思想:一是对林业采用科学的调查研究 对林业采用科学的调查研究;二是 对林业采用科学的调查研究 要充分利用森林的各种功能,包括保护生物栖息地、娱乐、 充分利用森林的各种功能, 充分利用森林的各种功能 包括保护生物栖息地、娱乐、 保护空气和水源、提供木材等功能。 保护空气和水源、提供木材等功能
/geddes/
Gedds的垂直 分区思想及其 所作的规划
G·E·赫特金斯 赫特金斯(G.E. Hutchings) 赫特金斯 C·C·法格 法格(C.C.Fagg) 法格
在20世纪20~30年代,景 观规划的方法发生了重大 变化 。同时在那个年代, 现代意义的规划运动开始 了。 景观是一个由许多复杂要 素相联系而构成的系统。 素相联系而构成的系统 如果对系统某部分进行大 的变动,将不可避免地影 响系统中的其他要素。景 观规划师不能仅仅是某方 面的专家,他必须拥有广 博的知识,以做出一个理 想的规划方案。
“负” 规划成果与传统规划的本质差 异
比较方面 “负” 规划成果 传统规划中有关不建设区域 把绿地作为实现“理想” 把绿地作为实现“理想”城市形 态和阻止城市扩展的“工事” 态和阻止城市扩展的“工事”, 而绿地本身的存在与土地生态过 程缺乏内在联系。 程缺乏内在联系。 被动的滞后的:绿地系统和绿化 被动的滞后的: 隔离带的规划是为了满足城市建 设总体规划目标和要求进行的, 设总体规划目标和要求进行的, 是滞后的;是一项专项规划。 是滞后的;是一项专项规划。 以土地生命系统的内在联系为依 是建立在自然过程、 据,是建立在自然过程、生物过 程和人文过程分析基础上的, 目的不同 程和人文过程分析基础上的,以 维护这些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为前提的。 为前提的。 主动的优先规划:在城市建设用 主动的优先规划: 地规划之前确定, 次序不同 地规划之前确定,或优先于城市 建设规划设计。 建设规划设计。
三、现代景观设计思想的演化
亨弗利·雷普顿
(Humphry
Repton,1752~1818)
他认为每一个项目应采用两幅图片来展示,一张 每一个项目应采用两幅图片来展示, 每一个项目应采用两幅图片来展示 图片是改造之前的景观, 图片是改造之前的景观,另一张图片是改造后的 景观。 景观。雷普顿以此来表达规划对原有景观所做的 改造。 他认为“设计作品如果只是尺度比较大的话,就 往往意味着设计师缺乏想象力,所有艺术品都只 是某种形式的欺骗而已。”换言之,他认为设计 必须是假的、人造的,而大规模的规划只是缺乏 想象力的表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单一功能的, 单一功能的,如沿高速环路布置 综合的,包括自然过程、 综合的,包括自然过程、生物过 的绿带,缺乏对自然过程、 的绿带,缺乏对自然过程、生物 程和人文过程(如文化遗产保护、 功能不同 程和人文过程(如文化遗产保护、 过程和文化遗产保护、 过程和文化遗产保护、游憩等功 游憩,视觉体验)。 游憩,视觉体验)。 能的考虑。 能的考虑。 系统的,是一个与自然过程、生 系统的,是一个与自然过程、 物过程和遗产保护、 物过程和遗产保护、游憩过程紧 密相关的,是预设的、 形式不同 密相关的,是预设的、具有永久 价值的网络, 价值的网络,是大地生命肌体的 有机组成部分。 有机组成部分。 零碎的,往往是迫于应付城市扩 零碎的, 张的需要、 张的需要、并作为城市建设规划 的一部分来规划和设计, 的一部分来规划和设计,缺乏长 远的、系统的考虑, 远的、系统的考虑,尤其缺乏与 大地肌体的本质联系。 大地肌体的本质联系。
俞孔坚与“反规划”途径 俞孔坚与“反规划”途径
“反规划”是应对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在市场经济下城市 无序扩张的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途径 。 “反规划”不是不规 划,也不是反对规划,它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 种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 法。 第一、反思城市状态:它表达了对我国城市和城市发展中一些 系统性问题的一种反思; 第二、反思传统规划方法论:它表达了对我国几十年来实行的 传统规划方法的反思; 第三、逆向的规划程序:首先以生命土地的健康和安全的名义 和以持久的公共利益的名义,而不是从眼前城市土地开发的需 要出发来做规划。 第四、负的规划成果:在提供给决策者的规划成果上体现的是 一个强制性的不发展区域,构成城市发展的“底”,它定义了 未来城市空间形态,并为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开发松绑。
霍华德·菲舍尔 霍华德 菲舍尔 (Howard Fisher 1903~1979) ~
发明了第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计算机图形软 件SYMAP 。 使用计算机完成了第一个区域规划——德尔 玛瓦(Delmarva)规划 。 系统、分析、模型、城市化和变迁研究是计 算机无可替代的优势。 他的一个研究生Jack Dangermend随后成立 公司开发出了第一个商用的计算机制图软件。 今天他的公司ESRI已成为该领域最大的公 司。通过设计让他人使用的软件,丹杰蒙对 景观规划学做出了其他教授和规划师难以比 拟的贡献。
他作的最著名的可能是为威斯康星州公园系统规划。 他通过分析表明,沿着州内河流分布的廊道地区是 沿着州内河流分布的廊道地区是 最需要保护的地区。他是第一位以环境廊道概念为 最需要保护的地区 第一位以环境廊道概念为 核心进行景观规划的规划师。 核心进行景观规划的规划师
安·L.·麦克哈格 麦克哈格 (Ian L.McHarg McHarg.1920~2001) ~
凯文·林奇 凯文 林奇 (Kevin Lynch,1918~1984) , ~
他认为规划师应该理解普通人认知他们周围环境的方法。 他在第一部著作《城市的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第一 次提出:规划师与普通人直接交流,以了解他们理解城市的 规划师与普通人直接交流, 规划师与普通人直接交流 方式。 方式 他曾说过,设计应该 使一个城市具有更明 晰的结构,以方便普 通人理解。他所认为 的一个好的城市应该 一个好的城市应该 具有一个可让人理解 的结构及意象, 的结构及意象,而且 这种结构意象并非规 划师强加的, 划师强加的,而是从 那些使用者的感知中 获得的。 获得的
/hdhs/Repto n/repton.html
改造 前的 景观
改造 后的 景观
马利·莫罗 让·马利 莫罗 马利 (Jean Marie Morel,1728 ~1810) ,
他的一个重要立场是认为设计是对自然过程进行管理 设计是对自然过程进行管理 早在18世纪7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领域有一个大的争议, 即“景观设计是一个创造人工景观的过程还是管理自然的 景观设计是一个创造人工景观的过程还是管理自然的 过程”。这个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景观规划设计界。 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