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山药的知识点总结

山药的知识点总结一、山药的基本信息1. 植物学特征山药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块根块肉质,常长成圆筒形,表面粗糙有节,肉质坚韧,皮色土白,有纵皱纹或环带;茎细长,有节,基部圆柱形,上部逐渐变细,表面光滑无毛,带紫褐色斑点;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或截形,全缘,有长柄,常具瘤状小块;花绿白色,聚伞花序,花被片倒卵形,边缘有毛;蒴果长圆柱形,蓇葖成串,种子扁圆形。
山药的根系发达,具有块茎和须根。
2. 生长环境山药适应性广泛,喜温暖湿润环境,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或深层疏松的砂质黏土中,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雨水,不耐寒,对温度要求较高。
山药在我国南方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
3. 主要品种山药的品种繁多,主要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品种,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种植。
另外,在培育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优良的杂交品种,提高了山药的产量和品质。
二、山药的营养价值山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蔬菜。
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1. 含有丰富的淀粉山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是一种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山药的淀粉颗粒较小,易于消化吸收,适合作为营养强化食品。
2. 富含膳食纤维山药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
膳食纤维还能帮助降低血脂、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
3.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山药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细胞。
4. 维生素含量丰富山药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5. 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山药中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防止贫血等疾病。
三、山药的药用价值除了作为食用蔬菜外,山药在中医药中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山药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山药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山药,又名淮山、淮山参、山薯、地瓜薯等,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和药材。
在中国,山药被广泛种植和应用,被誉为“长寿菜”和“保健蔬菜”。
山药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许多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一、山药的营养价值山药是一种低热量的食物,每100克山药含有热量116千卡,蛋白质1.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5.3克,纤维素1.9克,维生素C15毫克,维生素E1.1毫克,钾301毫克,镁13毫克,钙27毫克,磷48毫克,铁1.1毫克,锌0.36毫克等营养物质。
山药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
1. 山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消化系统蠕动,缓解便秘,预防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生。
2. 山药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加强免疫力。
3. 山药富含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能够保护细胞膜,维护皮肤的水分和弹性。
4. 山药富含钾、镁等矿物质,有助于调节血压,防止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 山药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疲劳能力。
二、山药的功效与作用1. 补肺养阴:山药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以滋养肺阴,缓解干咳、咳血等症状。
2. 养胃健脾:山药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肠的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脾虚泄泻等症状。
3. 益肾固精:山药具有益肾固精的作用,可以改善肾虚所致的阳痿、遗精、尿频等问题。
4. 补血养心:山药具有补血养心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肌的供血能力,缓解心悸、失眠等症状。
5. 润肺止咳:山药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可以缓解干咳、痰多等症状,改善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6. 抗衰老:山药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保持皮肤的光滑和弹性。
7. 抗菌消炎:山药中的黏蛋白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预防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8. 降血糖:山药中的黏蛋白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血糖水平,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山药

山药1 基本介绍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块茎。
1.1 名称及其来源山药原名薯蓣,唐代宗名李预,因避讳改为薯药;北宋时因避宋英宗赵曙讳而更名山药。
河南怀庆府(今博爱,武陟,温县)所产最佳,谓之“怀山药”。
“怀山药”曾在1914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遂蜚声中外,历年来向英、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本草纲目》说它有补中益气,强筋健脾等滋补功效。
山药又称藷藇、署预、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几草、藷、山藷、延草、王芋、薯药、淮山药、蛇芋、野山豆、山板术、白苕、九黄姜、野白薯、扇子薯、佛掌薯、白药子。
1.2 性味、归经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1.3 产地山药,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受区域气候特征、地质特点、生长习性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产地特。
山药主产地河南博爱、武陟、温县等地,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也有栽培。
以广西、河北、河南等地为主的几大产地构成了国内主要山药栽培区。
1.4 生长习性山药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温暖向阳地方,但怕霜冻,忌连作。
1.5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
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 。
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1.6采收炮制芦头栽后当年采收,珠芽第二年收。
11月份叶黄后,采珠芽,每公顷收珠芽1500千克左右。
拆支架,去掉地上部,用一沟倒一沟的方法采挖,取下芦头作种栽,切勿把山药折断,影响质量。
把下部的块根放入缸中浸泡1~2天,洗净,趁鲜用竹刀把外皮利净,装入篓中放到炕上用硫磺熏24小时,每百千克鲜山药用硫磺0.8~1千克,至山药变软,表面上有许多水珠,取出日晒或烘至外皮干燥后,放入篓中闷,闷后再晒,直至晒干。
另外简单的加工方法是洗净泥土,趁鲜用竹刀利去外面粗皮,切片晒干即可。
山药百科

山药百科山药的药用1、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
用薯蓣半生半炒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关定。
一天服二次。
2、禁口痢。
治方同上。
3、小便数多。
用薯蓣(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水送下。
4、痰风喘急。
用生薯蓣(捣烂)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匀,一次饮服。
5、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用薯蓣、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共研为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汤送下。
6、湿热虚泄。
用薯蓣、苍术等分,加饭做成丸子米汤送服。
7、肿毒初起。
用带泥的薯蓣、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泡过,研细敷涂即散。
8、手足冻疮。
有薯蓣一截,磨泥敷上。
营养分析1.健脾益胃、助消化: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
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
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2.滋肾益精:山药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作用。
大凡肾亏遗精,妇女白带多、小便频数等症,皆可服之;3.益肺止咳:山药含有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治疗肺虚痰嗽久咳之症;4.降低血糖:山药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5.延年益寿: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6.抗肝昏迷近年研究发现山药具有镇静作用,可来抗肝昏迷。
食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糖尿病患者、腹胀、病后虚弱者、慢性肾炎患者、长期腹泻者;2.山药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另外有实邪者忌食山药。
制作指导1.山药切片后需立即浸泡在盐水中,以防止氧化发黑。
2.新鲜山药切开时黏液中的植物碱成分易伤手,如不慎粘到手上,可以先用清水加少许醋洗。
3.山药质地细腻,味道香甜,不过,山药皮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所以最好用削皮的方式,并且削完山药的手不要乱碰,马上多洗几遍手,要不然就会抓哪儿哪儿痒。
山药的简介、种植管理技术及深加工产品

山药的简介、种植管理技术及深加工产品一、山药的简介山药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是《中华本草》收载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
(一)山药的植株形态特征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
根茎肉质肥厚早,略呈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m。
直径2~7cm,外皮灰褐色,生有须根。
茎细长蔓性,通常带紫色,有棱,光滑无毛。
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腋间常生珠芽(名零余子)。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极小,黄绿色,呈穗状花絮;蒴果有3翅,果翅长近等于宽。
种子扁卵圆形,有阔翅。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二)山药的生物学特征1、山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山药喜阳光充足、温暖的气候,喜肥怕涝,山药为深根性植物,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砂土或两合土。
洼地、黏土地、盐碱地不宜种植;山药茎叶喜高温、干燥,畏霜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
根茎极耐寒,在土壤冻结的条件下也能露地越冬。
根茎的生长在20~24℃最快,20℃以下缓慢。
山药耐阴,但根茎积累养分仍需强光,不宜与高秆作物邻作。
山药喜肥耐旱,种植前要施足底肥,尤其需要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疏松,增加通透性。
种过山药的地块,土壤中线虫病严重,故不能连作,间隔时间3~5年。
宜与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
2、山药的生长发育习性:山药生长发育大约分为五个阶段,即幼苗期、盘棵期、根茎膨大期、根茎膨大后期、休眠期。
春季栽种到小暑之前以地上部分生长为主;小暑到立秋根茎始膨大,立秋后地上部分枯萎,根茎进入快速膨大期。
(三)山药的营养成分及功效作用1、山药的营养成分:每100g山药含水分75g左右,碳水化合物14.4—19.9g,蛋白质1.5—2.2g,脂肪0.1—0.2g,薯蓣皂苷50ug及B 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主。
山药中的粘性物质由甘露聚糖与球蛋白结合而成的黏蛋白。
2、山药的功效作用:①健脾益胃、助消化作用。
山药的归经 功能主治

山药的归经功能主治归经山药归属于土,入脾、肺经。
功能主治山药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1.健脾益肺:山药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和淀粉,能够滋补脾胃,增加食欲,改善消化功能,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佳,久咳痰多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2.润肺止咳:山药中的黏液蛋白能够润肺、止咳,对于肺燥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3.补肾益精:山药能够补肾益精,对于肾虚导致的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等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养胃生津:山药具有润燥生津的作用,对于口干、口渴、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益气补虚:山药具有补气益虚的功效,对于气虚乏力、乏力咳喘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6.补心宁神:山药具有补心安神的作用,对于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使用方法山药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煮食:将山药剥皮切块或切片,加入适量的水煮熟,可以搭配其他食材炖煮,如糯米、红枣等,食用时加入适量的糖或蜂蜜调味。
2.磨粉:将山药晒干或烘干后研磨成粉末,可以添加到面粉中制作粥、面食等。
3.炒食:将山药切成薄片,放入平底锅中翻炒,加入适量的食用油和盐,直至炒至金黄色即可。
注意事项使用山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脾胃虚寒者慎用:山药性味偏寒,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腹泻或腹痛等症状。
2.难消化者慎用:山药含有较多的淀粉和黏液蛋白,消化能力较弱或消化系统有问题的人慎用。
3.与药物相互作用:山药中的活性物质可能会与一些药物相互作用,应避免与药物同时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综上所述,山药具有健脾益肺、润肺止咳、补肾益精、养胃生津、益气补虚、补心宁神等多种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肺燥咳嗽、肾虚、口干口渴、气虚乏力、心神不宁等症状。
在使用山药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禁忌症,避免过量使用或与药物相互作用。
山药的性味和功能主治

山药的性味和功能主治一、性味山药,又名淮山、洋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山药具有甘、淡的性味,属于平性药物。
二、功能主治山药作为一种中药材,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根据中医理论与实践,山药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与主治:1.健脾胃:山药能够增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对于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
2.补肺阴: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于肺阴不足导致的咳嗽、咳痰、痰多、干咳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益气养血:山药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多糖类物质,能够促进气血的生成和循环,对于贫血、气血不足导致的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
4.滋阴润燥:山药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引起的口干舌燥、眩晕、头痛等症状。
5.增强免疫力:山药中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6.促进胃肠蠕动:山药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消化道的排毒功能,对于便秘和胃肠功能不佳有辅助治疗作用。
三、使用方法1.煮食:山药可以作为食材,煮食后可以直接食用或加入其他美食中,常见的烹饪方式有山药炖鱼、山药汤等。
2.煎汤:将山药切片后与其他中药材一同煎制成药膳,可以提高药效,并在中医治疗上发挥作用。
3.炖煮:将山药与其他药材一同炖煮,可以制成具有针对性的汤剂,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更为有效。
四、注意事项1.对于脾胃虚寒者,不宜大量食用山药,以免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2.孕妇、产妇和月经期的女性应避免过量服用山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3.长期服用山药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有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人群需谨慎使用。
4.对于草药过敏者,对山药可能也存在食物过敏反应,应慎重使用或避免食用。
五、小结总之,山药具有健脾胃、补肺阴、益气养血、滋阴润燥、增强免疫力和促进胃肠蠕动等功能主治。
使用时可煮食、煎汤或炖煮,但需注意适量和个人体质。
患有特定疾病或对草药过敏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山药介绍

山药介绍一、山药简介二、山药的产地分布山药,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受区域气候特征、地质特点、生长习性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产地特征。
山药主产地河南博爱、武陟、温县等地,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也有栽培。
以广西、河北、河南等地为主的几大产地构成了国内主要山药栽培区。
三、山药的价值健脾益胃、助消化山药所含的能够分解淀粉的淀粉糖化酶,是萝卜中含量的3倍,胃胀时食用,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去除不适症状,有利于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佳品;滋肾益精山药含有黏蛋白、淀粉酶、皂苷、游离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等物质,且含量较为丰富,具有滋补作用,为病后康复食补之佳品,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作用;益肺止咳山药含有皂苷、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治疗肺虚痰嗽久咳之症;预防心血管病山药几乎不含脂肪,而且所含的黏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防止动脉过早地发生硬化。
山药含有皂苷能够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对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病症有改善作用;延年益寿山药可增加人体T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功能,延缓细胞衰老;抗肝昏迷山药所含的胆碱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的物质基础,研究发现山药具有镇静作用,可以抗肝昏迷;减肥健美山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钾的含量较高,所含热量又相对较低,经常食用,有减肥健美的作用。
其中以产自河南焦作的铁棍山药为最。
四、山药的营养成分每100g山药含水分75g左右,碳水化合物14.4~19.9g、蛋白质1.5~2.2g、脂肪0.1~0.2g、薯蓣皂苷50ug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主。
山药中的黏性物质由甘露聚糖与球蛋白结合而成的黏蛋白。
五、市面上常见的山药的区别水山药水山药又名淮山药,指的是目前江苏、安徽等地所产的山药,它的茎通常带紫红色,含淀粉和蛋白质,可食用,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药有什么药用功效?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
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不燥不腻;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消渴尿频、遗精早泄、带下白浊、皮肤赤肿、肥胖等病症。
《本草纲目》概括五大功用“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山药煮粥或者用冰糖煨熟后服用,对身体差、肠炎、肾亏等慢性病均有疗效。
1.补益脾胃:治疗脾胃虚弱、泄泻、体倦、食少、虚汗。
2.益肺滋肾:本品不寒不燥,味甘质润,可治疗肺肾虚损的消渴、遗精、带下等病证。
入药的多是怀山药,它有三大功效:
一是补脾止泻。
山药能够较好地改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经常腹泻等症状。
本品不热不燥,虽然滋补,但又不会像其他补药一样引起食滞、腹胀,作用和缓,安全无毒,为平补脾胃的良药。
一般来说,脾胃不好的人,可经常食用山药,3两山药可替代半两主食。
二是养肺益阴。
肺肾阴虚的患者,比如不少慢性呼吸道疾病、结核病患者,表现为长期咳嗽,午后低热,容易盗汗等,可服用山药、沙参、百合等。
三是能补肾益精。
一些中老年患者,肾气逐渐亏耗,出现了腰腿酸痛、下肢无力、尿频、遗精早泄、带下白浊等症,使用山药可以治疗肾阴虚损。
可与熟地、龙骨等配伍,治肾亏遗精。
吃山药能治疗哪些疾病?(民间偏方及验方)
◆1、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
用薯蓣半生半炒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关定。
一天服二次。
2、禁口痢。
治方同上。
3、小便数多。
用薯蓣(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水送下。
4、痰风喘急。
用生薯蓣(捣烂)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匀,一次饮服。
5、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用薯蓣、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共研为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汤送下。
6、湿热虚泄。
用薯蓣、苍术等分,加饭做成丸子米汤送服。
7、肿毒初起。
用带泥的薯蓣、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泡过,研细敷涂即散。
8、手足冻疮。
有薯蓣一截,磨泥敷上。
◆脾胃虚弱症:鲜山药200克、大枣30克、粳米适量,煮粥加糖调服;或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煮粥加糖食用;另用山药配扁豆、莲米等煮粥服用亦可。
肺虚久咳、肾虚遗精等症:鲜山药10克捣烂,加甘蔗汁半杯和匀,炖热服食;亦可单用山药煮汁服用。
山药属于补益食品,又有收敛作用,但有湿热寒邪以及患便秘的人等不宜食用。
脾虚腹泻(包括慢性肠炎,消化及吸收不良):山药半斤,莲子、荧实各120克,共研细粉。
每次以2~3调匙,加白糖适量,蒸熟作点心吃,每日1~2次,连续服用,有效。
糖尿病,口渴,尿多,善饥:山药15克,黄连6克,水煎服。
或山药、天花粉等量,每日30克,水煎分服。
糖尿病:山药与黄连各适量,水煎服。
补虚损、益颜色:干山药在砂盆中研细,加酥油熬令香,再添酒和匀略煎,每晨空腹食用。
心腹虚胀、不思饮食:干山药适量,生一半、炒一半,研末,米汤送服,每日2次。
再生障碍性贫血:用山药与大枣、紫荆皮各适量,以水煎服。
冻疮,丹毒,痈疽肿毒初起:鲜山药捣烂涂敷于患部,干即更换,数次即消。
(或加蓖麻子仁数粒一同捣烂外敷更好)。
咳嗽痰喘(包括慢性气管炎,老人慢性支气管炎):鲜山药捣烂,与甘蔗汁半杯和匀,炖热服之,一日2次。
项后结块,赤肿硬痛(包括淋巴结炎肿、项背痈疽等):鲜山药一段(去皮),蓖麻子2~3粒(去壳),同捣烂研细和匀,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