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将进酒,杯莫停莫听穿林打叶声B.秦人开关延敌天下英雄谁敌手C.沉舟侧畔千帆过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D.总把新桃换旧符把酒问青天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代温庭筠、晏殊、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恨家仇,词风凄恻哀婉,《醉花阴》《声声慢》都创作于这一时期。
4.下面各对联不是写李清照的一项是()A.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B.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C.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D.八百里河山空入梦,流水凝愁,怎奈此身囚狱室三十年故国最伤心,酿词寄恨,忍听千古断肠声5.下列李清照的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下面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落枕热忱耽误沉着B.梧桐恫吓胴体侗族C.兼并搛菜缣素蒹葭D.桑葚戡乱镶嵌堪称二、语言表达7.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声声慢)概要

庭中有奇树
枚乘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载:“岁往月来, 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 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 会。”又,汉《西京杂记》称:“九月九 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 长寿。”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插茱萸、 吃重阳糕等的风俗。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拜他当年宁死 不屈、不肯忍辱回到江东的英雄气概。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物不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下 片借物诉情。直白相思愁苦无 以消除。 “才下眉头,又上 心头”,把抽象的愁思形象化, 以浅近清唱,表达深沉挚爱。
李 清 照
乍暖还寒:时暖时寒。 将息:养息。 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 次地:光景,情形。
四下里张望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独处家中若 有所失东寻西觅,凄凉惨痛悲戚,痛彻肺腑, 天气忽热忽冷让人难以养息。害怕孤独喝下几 杯薄酒取暖,怎能够抵挡住临晚深秋寒意。正 在伤心,抬头瞥见大雁飞过,这传信大雁实在 是曾经相识。 满地是衰败零落的黄色菊花, 眼下饱经忧患哪朵可供采摘?独自守着寒窗怎 样捱到天黑?捱到黄昏却偏偏下 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洒落梧桐 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尽!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 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 了北宋和南宋。靖康之变, 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 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 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 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 沉重打击。只身经历国破家 亡夫死的痛苦。此后就在孤 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经典的诗词诗歌全集

李清照经典的诗词诗歌全集李清照经典的诗词全集11、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宋代〕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李清照经典的诗词全集21、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宋代〕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
在这首词的下片中,无论是用当年在汴京赏灯过节来作今昔对比也好,还是用今天的游人的欢乐来反衬自己的处境也好,都能更好地刻划出诗人当前的凄凉心情。
真是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
更多李清照宋词赏析请关注诗词库的李清照专栏。
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
李清照诗词全集(一)

李清照诗词全集(一)李清照诗词全集一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生平作者:佚名家世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
李清照词二首《声声慢》《一剪梅》

二、写作背景
•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 国,史称南宋。此时,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 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 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 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 ,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 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 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 补偿和酬惠。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身历国破家亡 的孤苦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十分真实的 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 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渲染, 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 人感觉哀愁满纸。
直接抒情 (词眼)
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 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 及” (梁衡)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动作 环境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 沉痛凄厉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 运用叠词: •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 •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 •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 音节上: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二)间接抒情:
酒
雁
黄花
借 景 抒 情
梧桐
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过? 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 急。
李清照词两首

结论:秋风萧瑟渲染愁情
李清照词两首
雁 思念之情 的雁的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寄 , 希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托 一 望 一 。种。种
——晏殊《浣溪沙》 怀 离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古 情
楼。
伤别
——李清照《一剪梅》 情 恨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李清照词两首
寒 时 候 , 最 难
凄 惨 惨 戚 戚 。
觅 觅 , 冷 冷 清
声 声 慢
李 清 照
?
?
李清照词两首
,
以情结束 思考:
这首词的词眼是 哪个字?
愁——“词眼”
包含了哪些方面的 内容?
李清照词两首
一、析意象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李清照词两首
酒
三杯两盏淡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 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 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 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
李清照词两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
征
李清照词两首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 沧海》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
了北宋和南宋。
第4页(共4页)
李清照词两首
以靖康之乱为界
前期的词作
后期的词作
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 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 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 阁生活,也抒写了夫妇 之间的离别相思。
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原文及赏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原文及赏析这两首《如梦令》是南宋诗人李清照所写的。
这两首小令,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如梦令背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梦令(一)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疏:指稀疏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
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
唉,你知道吗,知道吗?海棠树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写作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诗词全集(一)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寒
风急
亡夫之痛
哀
雁过
家国之恨
婉 秋 花损 愁
凄 凉
寂寞窗 颠沛流离之苦 梧桐叶
孤独之病 黄昏雨
“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情愁——独居之苦
愁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合作探究,比较鉴赏
试比较《醉花阴》与《声声慢》意境
篇目 意境
《醉花阴》
《声声慢》
轻烟袅袅、天气 晚风送寒、秋雨连
画 初凉和菊花吐蕊 绵、黄花零落、北
顿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 挫
离情正苦;
凄 凉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
之 感
到天明。”
雨滴梧桐 却敲碎人心
细雨
哀伤﹑愁思的象征
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其特定的内涵。
酒 “愁”文化 黄花 憔悴的容颜
风 渲染愁情 梧桐 牵愁惹恨
雁 怀乡之思
音信之盼
雨 哀伤愁丝
淡酒 秋风
冷 清
过雁 黄花
凄 美
梧桐 细雨
的 意
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
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
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人比黄花瘦 (词眼)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
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
人物形象。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 慵整纤纤手。露浓花 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 (chǎn)金钗溜,和羞 走。倚门回首,却把 青梅嗅。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 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 投、感情笃厚; 后:北宋灭亡,南迁避难, 丈夫身亡、书画丢失、再婚 离婚 。
意 面 的清新寂静的意 雁南飞的凄惨悲凉
境境
的意境
情 生离之愁、暂时 死别之愁、永恒
感 之愁、个人之愁 之愁、家国之愁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 慢》(寻寻觅觅)作了改写,标题也 换成了
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 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 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 在!/死!死!死!死!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 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 渡 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 内容:悼亡之悲 渡 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后 词风:凄婉哀怨
李清照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 节,赵明诚至仰天山 罗汉洞观月,流连忘 返;李清照独居青州 归来堂,重阳赏菊, 无人相伴,故作此词, 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请比较与《声声慢》的异同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鉴赏探讨
用一个字概括本词 的内容
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 内容。为什么?
佳节又重阳
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
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 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 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九月金兵南下,李开始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 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 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 何处。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 伊世珍《琅嬛记》 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 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 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 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 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 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有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 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总结: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
“瘦”。 “愁”是“瘦”的原
因, “瘦”是“愁”的结果。
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 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
声
声
慢李 清 照
】
作者要表达的主 要情感是什么?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七组叠词的运用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动作 环境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又”——暗示日子过得很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薄雾浓云愁永昼——写外景,客观
环境引起少妇的愁思。
• 瑞脑销金兽——写内景,少妇在愁思
中对客观景物的感受。
• “薄雾浓云”、“瑞脑销金兽”,都
是为了衬托少妇之愁。
问:上阙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 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
凉
“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凄苦无告 沉痛凄厉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寻寻觅觅 动作 冷冷清清 结果 (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心情(凄苦无告)
作品从头到尾是通 过哪些意象来表达 “愁”情的?如何 表达的?
淡酒
酒而并 力是非 压愁酒 不太太 住浓淡 心,, 愁 。
淡酒
晚风
渲染愁情
雁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雁声凄惨——勾引愁绪
成群结队——凸显词人的形单影只
北雁南归——国破之痛、怀乡之情
旧时鸿雁——丧夫之痛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过雁
象征悼亡之悲 怀乡之思
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
黄花
梧桐
一叶知秋 牵愁惹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以
白居易《长恨歌》
声 衬
“秋雨梧桐叶落时” 情
温庭筠《更漏子》
最 试自 是 问古 宋 天文 代 下人 李 谁皆 易 第多 安 一忧 ! ?!
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