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范文合集总汇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面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抵抗外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历史背景和战局变化。
2. 抗日战争胜利的条件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历史背景、战役经过和胜利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战役,如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引导学生了解战斗过程和抗战精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历史背景。
2.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
3.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 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5.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教训。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学习。
2. 讲解战役:详细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重点讲解战役的经过、战略意义和抗战精神。
3. 分析胜利原因: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国际援助等,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正面战场在胜利中的重要作用。
4. 讨论胜利意义:组织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进行讨论,如民族独立、尊严、抗日战争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等。
5. 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教训,引导学生认识到坚定信念、团结一致、英勇斗争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战役和战斗的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意义时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教案 (2)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2.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你知道我们的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抗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吗?今天,我们将有一次特别的历史之旅,去重温那段充满硝烟战火的历史,看看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台儿庄战役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说出徐州的地理位置。
学生: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
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教师: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
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教师:台儿庄战役的结果怎样?学生: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
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
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教师:(展示材料)材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假设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主要会战,包括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掌握正面战场的典型战役,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的战斗过程与历史意义;理解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战的战略意义、牺牲精神以及对全民族抗战的重要贡献;分析正面战场抗战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变化原因,培养分析归纳历史资料、解读史料以及绘制会战形势图呈现战争态势的能力,提升对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全貌的认知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锻炼合作探究、逻辑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正面战场抗战,如评价国民党将领指挥策略,探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动关系,掌握从多维度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国民党军队爱国官兵在正面战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体会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认识到正面战场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珍视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处于八年级历史中国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篇章之中,聚焦于国民党军队主导的正面战场。
在抗日战争前期,日本妄图速战速决,迅速征服中国。
淞沪会战率先打响,日军进攻上海,威逼南京,国民党调集百万大军顽强抵抗,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幻想,彰显抗战决心,但也付出惨重代价。
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军队首次协同作战,平型关大捷作为会战关键一战,八路军115师重创日军精锐,提振全国军民信心,展现合作力量。
徐州会战里,台儿庄战役堪称经典,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歼敌万余,是正面战场重大胜利,鼓舞抗战士气。
武汉会战规模宏大,虽武汉最终沦陷,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彻底破产,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新课标《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保卫大武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台儿庄战役的形势图和相关介绍。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和课本,找一找台儿庄战役的战场位置,台儿庄战役的战况和结果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台儿庄战役1.教师介绍台儿庄战役的概况:出示图片:教师出示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的合影,帮助学生了解此役的指挥者李宗仁。
补充:教师出示血战台儿庄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台儿庄战役的惨烈。
过渡:“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提问:台儿庄大捷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意义?2.教师结合台儿庄战役的战果引导学生总结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的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图片展示:教师出示血战台儿庄纪念碑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后世对台儿庄战役的纪念和宣传。
过渡:教师先出示武汉黄鹤楼的照片和武汉会战前的背景介绍,引出“保卫大武汉”的背景,然后出示武汉会战要图,介绍保卫大武汉战役的开始。
保卫大武汉教师讲解保卫大武汉战役的时间、结果和影响:出示图片:教师展示日军向武汉行进和侵占武汉的照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保卫大武汉战役的结果。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影视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一)创设情境:想一想,议一议。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指挥官李宗仁的哪些有关事迹?(二)问题生成,出示导学单。
1、时间、地点、指挥、战果概括台儿庄战役。
2、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3、武汉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列举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4、从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等角度,概述第三次长沙会战。
5、你如何评价正面战场?6、从正面战场的战役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依据导学单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单1、2、3、4题。
2、学生可以进行合作探究,解决导学单第5、6题。
3、教师巡回其中,实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练(一)学思联动:1、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此次溃败是正面战场上的第二次大溃败,也是溃败最多的一次战役。
思考: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答案提示: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正面战场的抗战》优教教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议的史实及意义,体会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重点、难点)目标3:了解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理解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带来的后果。
目标4: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臧克家曾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杀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
领导“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的将领是谁?在正面战场,他在台儿庄指挥的战役对抗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还组织了哪些战役?中国军队是如何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1.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丧师失地的原因?3.日本在抗战不同时期的侵华方针?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内容。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正面战场的抗战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单元前几课主要讲述了日本侵华的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本课则聚焦正面战场的抗战,使学生对全民族抗战有更全面的认识。
2.教材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四次主要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通过对这些战役的讲述,展现了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和巨大牺牲。
教材还提到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突出了中国军队在抗战后期的积极表现。
3.教材特点以战役为线索,突出了正面战场抗战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抗战的过程。
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的阐述,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材中配有图片、史料等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包括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掌握正面战场抗战的特点和意义,认识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史料分析正面战场抗战的成败得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正面战场的抗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役的地理位置和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客观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认识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及其影响。
6.20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授课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
主备教师
初备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时
共1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是: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和中国人民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有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抗日战争中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重要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有着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正面战的抗战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上课前,提前朗读课本两次,熟悉课本。
2.提前准备好笔记本、课本、高效通。
教学策略
归纳做题方法,知识应用,小组讨论
课堂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实施过程
二次备课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导入:复习导入。
新课学习:
1.出示教学目标。(PPT)
2.同时出示两个战场重要概念的解释。
3.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标注)
(1)台儿庄战役的背景、指挥者、开始时间、结果、意义?
(2)武汉会战开始时间、双方兵力、著名战役、结果、影响?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事件及原因?
(3)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时间、结果、影响?
学情分析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需要学生铭记并体会抗日军民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但其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习过程中应更注意以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且八年级学生在积累一年的历史学习经验中,史料阅读能力和历史事件概括能力皆有所提高,因此本课在讲解中可运用史料和地图加深学生对正面战场作战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范文
合集总汇
简述武汉会战的过程。
说出武汉会战中的重要战役、结果及武汉会战的影响。
培养表示历史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倾听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常?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
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
的历史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
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
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台儿庄战役
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
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消灭日军
9000余人。
2.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倾听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