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微萃取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液相微萃取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液相微萃取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液相微萃取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吴秋华;

【导师】王志

【作者基本信息】河北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2011,博士

【摘要】样品预处理,是分析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步骤,尤其是分析复杂基质样品中痕量组分时,样品预处理技术往往成为分析成功与否的关键。样品预处理的目的不仅是从样品中分离出目标分析物,从而减少或消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同时还要对分析物进行浓缩以实现痕量测定。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需要使用大量的对人体和环境有毒或有害的有机溶剂等缺点。所以多年来人们致力于建立省时、高效、有机溶剂使用量少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液相微萃取(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LPM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有机溶剂用量少、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受到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将液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水样、土样和蔬菜等样品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在系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由于农药的广泛使用而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监测水环境中的农药残留对保障人类健康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建立了水样中的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呋喃丹、西维因、抗蚜威和乙霉威)残留的测定方法。对影响DLLME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萃取剂和分散剂的种类及其用量、萃取时间和盐浓度等。在优化实验条件下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富集倍数可达101 ~ 145倍,线性范围为5 ~ 500 n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8 ~ 0.9998。检出限(S/N = 3)在0.4 ~ 1.0 ng/mL之间,该方法成功的应用于实际水样中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76.0% ~ 9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4.7% ~ 6.5% (n = 5)。(2)将分散液液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D)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测定水样和土样中多菌灵和噻菌灵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含有0.75 mL四氢呋喃(作为分散剂)和80.0μL CHCl3(作为萃取剂)的混合溶液用微量进样器快速注入5.00 mL样品溶液中。在此过程中,水相中的待测物被萃取到CHCl3的小液滴中,然后离心分离,将萃取剂转移到另一个锥形试管中,室温下氮气吹干,用15.0μL甲醇将残余物溶解,取10.0μL进行色谱分析。考察了各种实验参数的影响,如萃取剂和分散剂的种类、体积,萃取时间,盐浓度的影响等。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多菌灵和噻菌灵的富集因子分别为149和210,绝对回收率分别为50.8%和70.9%,线性范围分别为5 ~ 800 ng/mL(水样),10 ~ 1000 ng/g (土样),线性相关系数(r)介于0.9987至0.9997之间。检出限(LOD,S/N = 3)分别为0.5 ~ 1.0 ng/mL (水样), 1.0 ~ 1.6 ng/g (土样),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3.5% ~ 6.8% (n = 5),加标回收率在82.0% ~ 94.0%之间,且所建立的方法已被用于实际水样和土样的分析。(3)将分散液液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联用,建立了测定水样中四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甲磺隆、氯磺隆、苄嘧磺隆、氯嘧磺隆)的新方法。考察了各种实验参数的影响,如萃取剂和分散剂的种类、体积,萃取时间,盐浓度的影响等。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四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富集因子在102 ~ 216之间,线性范围为1.0 ng/g ~ 100 ng/g,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2 ~ 0.9995,检出限为0.2 ng/g ~ 0.3 ng/g,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水样(河水、溪水和井水)中四种除草剂的分析,并得到了满意的分析结果。(4)将分散固相萃取(DSPE)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联用建立了测定土壤中四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甲磺隆、氯磺隆、苄嘧磺隆、氯嘧磺隆)的新方法。在DSPE-DLLME方法中,首先用丙酮-0.15 mol/L碳酸氢钠(2:8,v/v)为提取液,从土壤中提取磺酰脲类除草剂,

然后对提取液进行DSPE净化处理,即直接在提取液中加入吸附剂C18,摇动并过滤,用2 mol/L的HCl调节滤液的pH为2.0,取滤液5.0 mL,并加入60μL氯苯(用作萃取剂)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滤液中的丙酮起分散剂的作用。在最优条件下,对四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富集因子在102 ~ 216之间,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 ng/g ~ 200 ng/g,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7 ~ 0.9987,检出限为0.5 ng/g ~1.2 ng/g,相对标准偏差为5.2% ~ 7.2% (n = 5)。加标浓度分别在6.0,20.0和60.0 ng/g时,相对回收率在76.3% ~ 92.5%之间,该方法已成功

应用于土壤样品中四种除草剂的分析,并得到了满意的分析结果。(5)将分散固相净化与分散液液微萃取相结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蔬菜中四种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吡虫啉、啶虫咪、噻虫啉)的新方法。在DSPE-DLLME中,首先用乙腈为提取液,从蔬菜中提取烟碱类杀虫剂,然后对提取液进行DSPE净化处理,即直接在提取液中加入吸附剂伯仲胺(PSA)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取上清液2.5 mL,加入到含有10 mL水, 0.8 g NaCl和200μL氯仿(用作萃取剂)的离心管中进行DLLME。在最优条件下,对四种烟碱类杀虫剂的富集因子在110与243之间,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 ng/g ~ 300 ng/g,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9 ~ 0.9998,检出限为0.5 ng/g ~ 1.0 ng/g,相对标准偏差为3.6% ~ 5.8% (n = 5)。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黄瓜和西红柿样品中四种烟碱类杀虫剂的分析,四种烟碱类杀虫剂在加标10.0和50.0 ng/g的添加水平范围内,相对回收率在76.3% ~ 97.5% (n = 5)之间。(6)建立了超声乳化液相微萃取(USAEME)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土样中5种三嗪类除草剂(西玛津、阿特拉津、扑灭通、莠灭净和扑草净)的新方法。考察了影响USAEME萃取效率的诸因素:萃取剂的种类和用量、溶液pH值、盐的浓度、超声乳化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五种三嗪类除草剂的富集倍率为148 ~ 225,检出限为0.1 ~ 0.5 ng/g (S/N = 3)。西玛津在5 ~ 200 ng/g,阿特拉津、扑灭通、莠灭净和扑草净在1.0 ~ 200.0 ng/g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 ~ 0.9998,相对标准偏差为2.8% ~ 3.6% (n = 5)。在土壤中加标5.0和50.0 ng/g的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在82.6% ~ 92.0%之间,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土壤样品中5种三嗪类除草剂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高效且对环境友好。(7)将表面活性剂辅助超声乳化液相微萃取(UASEME)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联用,建立了测定水样中的六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速灭威、呋喃丹、西维因、抗蚜威、异丙威和乙霉威)的新方法。在UASEME技术中,Tween 20为乳化剂,氯苯和氯仿为二元萃取剂,不使用任何分散剂。考察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各种实验参数的影响,如萃取剂的种类和体积、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超声乳化时间、盐浓度的影响等。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富集因子在170 ~ 246之间,检出限为0.1 ~ 0.3 ng/mL,定量限为0.3 ~ 0.9 ng/mL。速灭威,西维因,抗蚜威和乙霉威在0.3 ~ 200 ng/mL,呋喃丹在0.6 ~ 200 ng/mL,异丙威在0.9 ~ 2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2 ~ 0.9998,相对标准偏差为3.2% ~ 4.8%。水样中加标1.0,10.0,50.0和100.0 ng/mL时,目标分析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1.0% ~ 97.5%,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河水,水库水和井水)中六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且环境友好。(8)应用分散悬浮凝固化液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联用技术,建立了水样中四种三唑类农药(腈菌唑、戊唑醇、三唑醇、己唑醇)的分析测定方法。实验考察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各种实验参数的影响,如萃取剂、分散剂的种类和体积、萃取时间、盐浓度以及样品pH等。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四种三唑类农药在0.5 ~ 2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 ~ 0.9998,富集因子在190 ~ 450之间,检出限为0.06 ~ 0.1 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9% ~ 5.7%。水样中加标1.0、5.0和50.0 ng/mL时,

目标分析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4.8% ~ 110.2%,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四种三唑类农药的测定,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方法

Waters 2695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方法 1 仪器组成及开机 1.1 仪器组成本仪器由Waters 2695 分离单元、2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42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管理工作站和打印机组成。 2695 分离单元包括四元梯度洗脱的溶剂输送系统,四通道在线真空脱气机(或氦气脱气机),可容纳120 个样品瓶的自动进样系统,柱温箱,内置的柱塞杆密封垫清洗系统,溶剂瓶托盘,液晶显示器,键盘用户界面及软盘驱动器。 1.2 开机依次接通2695 分离单元、检测器、计算机和打印机的电源。接通2695 分离单元后,约20s 仪器开始自检,约1min 后,显示主屏幕,此时继续各部件的初始化,待主屏幕上方标题区出现“Idle ”时,仪器进入待命状态。 2 溶剂管理系统的准备 2.1 流动相脱气确认所有溶剂管路都充满溶剂,按【Menu/Status 】,进入“Status (1 )”屏幕,光标选“Degasser ”,按【Enter 】,显示选项屏幕,光标下移选“Continuous ”,按【Enter 】。 2.2 启动溶剂管理系统 2.2.1 干启动当溶剂的管路是干的或是需要更换溶剂时,在“Status ( 1 )”屏幕下,按【Direct Function 】,光标选“Dry Prime ”,按【Enter 】,显示“Dry Prime ”屏幕,按欲启动的溶剂管路的屏幕键,如【OpenA 】,光标选“Duration ”,按数字键输入5min ,按【Continue 】,待限定时间结束后,重复操作,使实验所需的各溶剂管路均启动、排气并充满流动相。 2.2.2 湿启动在“Status (1 )”屏幕下,光标选“Compomtion ”中欲使用的流动相,输入10 0%,按【Direct Function 】,光标选“Wet Prime ”,按【Enter 】,显示“Wet Prime ”屏幕,输入7.5Ml/min 和6min ,按【OK 】,待限定时间结束后,对每种流动相重复操作。 2.2.3 平衡真空脱气机在“Status (1 )”屏幕下,光标选“Composition ”,输入流动相的组成,按【Enter 】再用光标选“Degasser ”中的“Normal ”,按【Enter 】,按【Direct Function 】,光标选“Wet Prime ”,输入0.000mL/min 和10min. ,按【OK 】。待限定时间结束后,按【Abort Prime 】。 3 样品管理系统的准备 3.1 冲洗自动进样器在“Status (1 )”屏幕下,光标选“Composition ”,输入流动相的组成。按【Direct Function 】,光标选“PurgeInjector ”,按【Enter 】,显示“Purge Injector ”屏幕,输入“Sample Loop Volumes 6.0 ”,光标下移“Compression Check ”,按任意数字键,按【OK 】。 3.2 冲洗进样针在主屏幕下,按【Diag 】,显示“Diagnositcs ”屏幕,按【Prime Ndl Wash 】,显示“Prime Needle Wash ”屏幕,按【Start 】,30s 内应见溶剂从废液排放口流出。按【Close】、【Exit 】。 3.3 冲洗柱塞杆密封垫在主屏幕下,按【Diag 】,显示“Diagnosities ”屏幕,按Prime Seal Wash ,显示“Prime Seal Wash ”屏幕,按【Start 】,待排放口有水流出,按【Halt 】、【Close】、【Exit 】。 3.4 装入样品与转盘将样品瓶插到样品盘合适的位置,打开样品仓门,显示“Door is Open ”屏幕,装入样品盘,按【Next 】,直至所有样品盘装毕,关仓门。 4 编辑分析方法及执行样品分析表 在主屏幕下,按【Develop Methods 】,显示“Methods ”屏幕。 4.1 编辑分析方法 4.1.1 建立新的分离方法在“Method ”屏幕下,按【New 】、【Separation Methods 】,输入方法名,按【Enter 】,显示分离方法屏幕,该屏幕共有6 页,通过按【Next 】或【Prev 】切换。如需设定梯度,在第(1 )页按【Gradient 】,输入后按【Exit 】;如需设定色谱柱的温度,在第(4 )页输入后按【Exit 】;在第( 6 )页设定检测器的种类,光标选“Absorbance Detector ”,按【Enter 】,光标选“48 6﹨2487 ”,按Abs ( 1 )图标,设定检测波长,按【OK 】、【Exit 】、【Save 】。 4.1.2 编辑已建立的分离方法在“Methods ”屏幕下,光标选欲编辑﹨修改的分离方法的图标,按【Edit 】,编辑\ 改各种分析参数,按【Exit 】、【Save 】。 4.2 编辑执行样品分析表 4.2.1 建立新的样品组在“Methods ”屏幕下,按【New 】、【Sample Set 】,输入样品组名,按【Enter 】,显示方法组屏幕,在样品组表中输入待分析样品的信息。在“Vial ”中输入样品放置的位

37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高效液相色谱法。 责任:质检员实施本操作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程序: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填充剂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填充剂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 1

2 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 (1)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对仪器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 R (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峰高宽(W h/2),按n=5.54(t R /(W h/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普通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2)分离度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时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 )的计算公式为: ()21122w w t t R R R +-= 式中 2R t 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1R t 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 1及W 2为此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 除另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3)重复性 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溶液,连续进样5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也可按各品种校正因子测定项下,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进样3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也应不大于2.0%。 (4)拖尾因子 为保证测量精度,特别当采用峰高法测量时,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因子 拖尾因子公式为: 1 05.02d W T h = 式中W 0.05h 为0.05峰高处的峰宽; d 1为峰极大至峰前沿之前的距离。 除另有规定外,T 应在0.95~1.05之间。 3.测定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

实验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的含 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结构组成及功能。 2.了解反相色谱法的原理、优点和应用。 3.了解流动相的选择依据及配制方法。 4.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本实验以甲硝唑为测定对象,以反相HPLC来分离检测未知样中甲硝唑的含量。以甲硝唑标准系列溶液的色谱峰面积对其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再根据样品中甲硝唑的峰面积,由线性方程计算其浓度。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1.实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精密天平、50mL烧杯、玻璃棒、称量纸、10mL容量瓶、50mL 容量瓶、注射器、洗瓶。 2.实验材料:甲硝唑原料、蒸馏水、HCl(0.1mol/L)、乙腈、三氟乙酸、超纯水。 (二)实验内容 1、色谱操作条件的制定: 色谱柱:C18柱(250×4.6mm,5μm); 流动相:乙腈:0.02%三氟乙酸水溶液(20:80) 流速:1mL/min 检测波长:277nm 柱温:35℃ 进样量:20μL 2、标准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在105℃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的甲硝唑对照品1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0.1mol/L的HCl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即得浓度为0.2mg/mL的甲硝唑标准储备液,备用。 3、标准曲线的建立 (1)精密量取甲硝唑标准储备液分别为0.3mL、0.5 mL、0.7 mL、0.9 mL、1.1 mL置于10 mL的容量瓶中,然后用0.1mol/L的HCl溶液定容至刻度,得到浓度梯度为6μg/mL、10μg/mL、14μg/mL、18μg/mL和22μg/mL的标准溶液,分别过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滤

【开题报告】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己烯雌酚

开题报告 化学 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己烯雌酚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己烯雌酚属激素类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淄体雌激素,别名人造求偶素,其结构与天然雌激素的分子状况很相似,无色结晶粉末,能溶于甲醇,乙醇,乙醚,氯仿,脂肪油,强碱溶液中,几乎不溶于水。因其能促进蛋白合成,加快增重和骨骼钙化,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并减少饲料消耗,被用作鸡,牛,羊等畜禽促长增肉剂;同时在水产养殖、女性丰胸化妆品的方面也有使用。许多科学实验已经证实,己烯雌酚是一种致癌物质,可以在动物的肝脏、肌肉、脂肪等处残留,会给消费者带来不良的生理影响(儿童性发育异常,男性出现女性特征),损害肝肾功能,甚至可诱发白血病、子宫癌等疾病,对人和动物都有着较大的危害。目前,世界上多国家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己烯雌酚。而对于己烯雌酚仍存在的滥用现象,其残留的检测分析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1979年美国、加拿大及欧盟宣布禁用,之后,我国在国标中也对其使用做出了严格要求,除了作为治疗药物使用,DES在动物性食品和动物组织中要求零检出[1]。 对己烯雌酚(DES)检测的方法,居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2~8]主要有酶联免疫测定法、放射免疫法(RIA)、气相色谱-质谱机法(GC-MS)、气相色谱法(GC)、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汽液色谱法(GLC),辐照分光光度法生物分析法,而从前人大量的DES残留量测定实验研究来看,它在动物组织或动物性食品中残留度很低,这就要求我们能测定出极低的浓度的DES,在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时,我们选用具有富集作用的固相微萃取(SPME),使待测液的浓度达到HPLC的检出范围。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固相微萃取来富集己烯雌酚,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测量己烯雌酚的含量。其中,主要的问题在于实验条件的优化,包括萃取时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标准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标准操作规程 1 定义及概述: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由于应用各种性质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要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填充剂是有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1.3 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组成。检测器最常用的为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或紫外—可见检测器。色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常用积分仪或数据工作站进行。梯度洗脱,可用两台泵或单台泵加比例阀进行程控实现。 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要求: 2.1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汇编中“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的规定作定期检定,应符合规定。 2.2 仪器各部件应能正常工作,管路为无渗漏连结,流路中无堵塞或漏液,在设定的检测器灵敏度条件下,色谱基线噪音和漂移应能满足分析要求。 2.3 具体仪器在使用前应详细参阅各操作说明书。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

脑蛋白水解物溶液氨基酸含量分析方法研究方案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52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Waters1525型泵,Waters2487型检测器,Waters5CH 型柱温箱,WatersBREEZE数据处理软件,水浴恒温器(精度±0.1℃),旋涡器,微量移液器,衍生专用管;CP225D型分析天平(德国);4umNora-Pak TM C18(3.9mm×150mm,5μm)色谱柱(美国) 1.2 药品与试剂 16种氨基酸(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云南盟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ml/支。批号:2013、2013、2013. 乙腈(HPLC级);EDTA(分析纯);磷酸(分析纯);二乙胺(分析纯);三水合乙酸钠(分析纯)。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流动相A为AccQTag醋酸—磷酸盐缓冲液;由AccQTagEluent A浓缩制备AccQTag洗脱液,用前稀释10倍(或按以下方法配制:称19.04g三水合乙酸钠,加1000ml纯化水,搅拌,溶解,用50%H3PO4将pH调至5.2,加入1ml 1mg/ml的EDTA溶液,加入2.37ml二乙胺,用50%H3PO4滴定至pH4.95,用水溶性过滤器过滤,超声,脱气,备用。);流动相B为60% HPLC级乙腈,按梯度表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5μl;柱温38℃。

时间 (min) 流速 (ml/min) % A % B 曲线 起始 1.0 100 0 * 0.5 1.0 98 2 6 15.0 1.0 93 7 6 19.0 1.0 90 10 6 32.0 1.0 65 35 6 33.0 1.0 65 35 6 34.0 1.0 0 100 6 37.0 1.0 0 100 6 38.0 1.0 100 0 6 42.0 1.0 100 0 6 2.2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16种氨基酸标准品,用纯化水配制成浓度如下表 所示的混合溶液。 名称浓度(mg/ml)名称浓度(mg/ml)名称浓度(mg/ml)门冬氨酸 4.80 苏氨酸 1.20 异亮氨酸 1.10 丝氨酸 2.60 丙氨酸 2.50 亮氨酸 2.70 谷氨酸 6.20 脯氨酸 2.00 苯丙氨酸 1.20 甘氨酸 2.40 缬氨酸 1.60 色氨酸0.40 组氨酸0.90 甲硫氨酸 1.00 精氨酸 1.20 赖氨酸 3.45 取上述溶液0.1ml,加纯化水0.9ml,旋涡器混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取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加水稀释成含总氮为1mg/ml的溶液,取0.1ml,加纯化水0.9ml,旋涡器混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衍生剂配制将水浴锅设置55℃,加热,待温度稳定, 取AccQFluor衍生剂2A,轻轻弹击,确保AccQFluor 衍生剂2A粉末全落在瓶底,吸取AccQFluor衍生稀释剂2B 1ml并放掉,清洗移液器管,再吸取AccQFluor 衍生稀释剂2B 1ml,加入AccQFluor衍生剂2A的瓶中,振荡10秒钟,在恒温水浴锅中溶解,保持10分钟。于干燥器中室温保存一周,于干燥器中4℃保存二周。 2.3测定方法分别取20ul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加入衍生专用管底部,加入60uLAccQFluor硼酸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 1).过滤流动相,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滤膜(0.45um)。 2).对抽滤后的流动相进行超声脱气10-20分钟。 3).打开HPLC工作站(包括计算机软件和色谱仪),连接好流动相管道,连接检测系统。 4).进入HPLC控制界面主菜单,点击manual,进入手动菜单。 5).有一段时间没用,或者换了新的流动相,需要先冲洗泵和进样阀。冲洗泵,直接在泵的出水口,用针头抽取。冲洗进样阀,需要在manual菜单下,先点击purge,再点击start,冲洗时速度不要超过10 ml/min。 6).调节流量,初次使用新的流动相,可以先试一下压力,流速越大,压力越大,一般不要超过2000。点击injure,选用合适的流速,点击on,走基线,观察基线的情况。 7).设计走样方法。点击file,选取select users and methods,可以选取现有的各种走样方法。若需建立一个新的方法,点击new method。选取需要的配件,包括进样阀,泵,检测器等,根据需要而不同。选完后,点击protocol。一个完整的走样方法需要包括:a.进样前的稳流,一般2-5分钟;b.基线归零;c.进样阀的loading-inject转换;d.走样时间,随不同的样品而不同。 8).进样和进样后操作。选定走样方法,点击start。进样,所有的样品均需过滤。方法走完后,点击postrun,可记录数据和做标记等。全部样品走完后,再用上面的方法走一段基线,洗掉剩余物。 9).关机时,先关计算机,再关液相色谱。 10).填写登记本,由负责人签字。 注意事项: 1).流动相均需色谱纯度,水用20M的去离子水。脱气后的流动相要小心振动尽量不引起气泡。 2).柱子是非常脆弱的,第一次做的方法,先不要让液体过柱子。 3).所有过柱子的液体均需严格的过滤。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原理; 2. 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乙酸酯、邻苯二丁酸酯的峰图和含量。 二、实验原理: ①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 )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四高一广”的特点:高压、高速、高效、高灵敏度和应用范围广。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若采用非极性固定相,如十八烷基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即构成反相色谱分离系统。反之,则称为正相色谱分离系统。反相色谱系统所使用的流动相成本较低,应用也更为广泛。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 )的计算公式为: R = 2[t (R2)-t (R1)] /1.7*(W 1+W 2) //式中 t (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t (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 1 及W 2为此相邻两峰的半峰宽。 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② 本实验对象为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 ,常被用作塑料增塑剂。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 但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同时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如果要检测不同条件对谱图分离的影响,可按表1配制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HPLC 分离检测。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50ul 微量注射器。 2、试剂 甲醇(色谱专用) ,高纯水,样品。 出峰次序 样品组成 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 2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 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正确操作。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操作。 责任者:QC主任,设备使用人员。 规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1 ?定义及概述: 1.1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一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留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由于应用各种性质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1.2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要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是有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1.3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机组成。检测器最常用的为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或紫外一可见检测器。色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常用积分仪或数据工作站进行。梯度洗脱,可用两台泵或单台泵加比例阀进行程控实现。 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要求:

2.1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汇编中“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705-90)”的规定作定期检定,应符合规定。 2.2,仪器各部件应能正常工作,管路为无死体积连结,流路中无堵塞或漏液,在设定的检测器灵敏度条件下,色谱基线噪音和漂移应能满足分析要求。 2.3具体仪器在使用前应详细参阅各操作说明书。 3. 操作前的准备: 3.1流动相的制备:用高纯度的试剂配制流动相,必要时照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剂检查,应符合要求;水应为新鲜制备的高纯水。对规定PH值的流动相,应使用精密PH计进行调节。配制好的流动相应通过0.45a m。适宜的滤膜滤过,用前脱气。应配制足量的流动相及时待用。 3.2供试溶液的配制:供试品用规定溶剂配制成供试溶液。定量测定时, 对照品溶液和样品供试溶液均应分别配制2份。供试溶液在注入色谱仪前,一般应经0.45a m适宜的滤膜滤过。必要时,在配制供试溶液前,样品需经提取净化,以免对色谱系统产生污染。 3.3检查上次使用记录和仪器状态:检查色谱柱是否适用于本次试验,色谱柱进出口位置是否与流动相的流向一致,原保存溶剂与现用流动相能否互溶,流动相的PH值与该色谱柱是否相适应,仪器是否完好,仪器的各开关位置是否处于关断的位置。 4操作: 4.1泵的操作; 用流动相冲洗滤器,再把滤器浸入流动相中,启动泵。打开泵的排放阀,用专用注射器从阀口抽出流动相约20ml,设置高流速(9ml/min)或用冲洗键PURGE进行充泵排气,观察出口处流动相呈连续液流后,将流速逐步回零或停止(STOP冲洗,关闭排放阀。 4.1.3将流速调节至分析用流速,对色谱柱进行平衡,同时观察压力指示 应稳定,用干燥滤纸片的边缘检查柱管各连接处应无渗漏。初始平衡时间一般约需30分钟,如为梯度洗脱,应在程序器上设置梯度状态,用初始化比例的流动相对色谱柱进行平衡。 4.2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机的操作。 4.2.1开启检测器电源开关,选择光源(氘灯或钨灯),选定检测波长,

高效液相色谱法

HJ997-2018 土壤和沉积物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Soil and sediment—Determina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8-12-26发布2019-06-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方法原理 (1) 4试剂和材料 (1) 5仪器和设备 (2) 6样品 (3) 7分析步骤 (4) 8结果计算与表示 (5) 9精密度和准确度 (6) 10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7) 11废物处理 (7) 12注意事项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15种醛、酮类腙衍生物的参考色谱图 (9) 附录C(资料性附录)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10) 附录D(资料性附录)2,4-二硝基苯肼(DNPH)的纯化及空白检验 (16)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土壤和沉积物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醛、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和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18年12月26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9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最新高效液相色谱使用方法

最新高效液相色谱使用方法 一、流动相准备 将流动相按比例混合,注意混合的流动相必须相互溶解,最好能将流动相混合在一起,若相互溶解性不好,可分成两种。流动相配好后,将管路放入,注意不要将瓶口密封。 二、开机 首先将真空泵打开,待泵的指示灯由黄变绿打; 打开600泵开关,按Direct键,进入操作菜单。 三、抽气 抽取管路A液体:先将注射器旋转插入,将旋钮由Run转至 Draw,抽液,完成后将旋钮由Draw至Run,再将注射器旋转取下,反复1-2次,抽至管路内无气泡。 抽取管路B液体:在泵操作菜单上将B设为100%,给0.2ml/min的流速,听到泵转换的声音后,将流速设为0,以抽取管路A的步骤进行抽气。 四、调节流动相比例与流速 在泵操作菜单上设定流动相比例,并以0.2、0.4、0.6、0.8、1.0ml/min的速度逐步升高流速,每次间隔3-5分钟。 五、2410示差检测器的使用 1、打开2410示差检测器开关 2、调整检测器内、外温度 3、实验前一天晚上,使用“purge”状态平衡过夜,若第二天还要做实验,结束工作后不关机,节省第二天的平衡时间,保持0.2ml/min的流速。 六、2487紫外检测器的使用 1、打开2487示差检测器开关,机器自动进入自检过程,约需7分钟。 2、设置检测波长 3、预热30分钟左右,即可注样测定。

试验四、番茄内源激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一、样品准备 取新鲜番茄根、茎、叶5克左右,液氮冷冻,放入冰箱储存。配80%甲醇,冰箱冷冻。 二、提取 样品放入预冷研钵,加l0ml 80%的冰冻甲醇研磨至匀浆,转入小烧杯中,再用甲醇清洗研钵2次,每次l0ml,转入小烧杯中。小烧杯放入冰箱(0~4℃)冷藏14小时以上。 三、过滤 取出用漏斗滤纸过滤,并用10m180%甲醇清洗残渣,合并滤液;如果提取液中沉淀物或色素多,则用10000g离心l0~12min,上清液转入冻干瓶中。 四、浓缩 将冻干瓶中的液体用减压蒸干机蒸干(至瓶中液体结冰),然后用2m1 80%的甲醇冲洗,如果有浑浊物,再次用离心机12000g离心l0min,倒入带有刻度的试管中,为保证试管中的液体有5ml左右,将不足5ml的试管中再加入一些甲醇。 五、萃取 提取液中加入等量石油醚萃取,用力振荡,待静止分层后,用胶头滴管吸取上层液体弃去,此过程反复进行,直至醚层不再有颜色。 六、过柱纯化 萃取脱色后液体吸入针管,通过C18小柱滤除色素,用1~2m1甲醇清洗小柱一次,若滤出色素,将液体吸回,用新小柱重新滤一次(小柱使用前要用甲醇浸泡,用后再用甲醇反复冲洗,再浸泡)。 七、二次浓缩 液体转入蒸发皿中,60℃蒸干,用lml甲醇洗脱。 八、过滤 0.45um滤膜过滤,滤液收集到小瓶中,冷冻待测定。 九、测定与计算 用标样做标准曲线,分别为10,50,100,200,500mg/ml。进样量为20ul。 测定条件:流速为lml/min,柱温设定为35℃,测定波长为260nm,流动相甲醇:3%乙醇=45:55 计算:通过曲线计算样品中激素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实验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目的要求] 1、了解仪器各部分的构造及功能。 2、掌握样品、流动相的处理,仪器维护等基本知识。 3、学会简单样品的分析操作过程。 [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液体作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主色谱分离技术,在基本理论方面与气相色谱没有显著不同,它们之间的重大差别在于作为流动相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差别。与气相色谱相比,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的适用性强,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可以弥补气相色谱法的不足。 液相色谱根据固定向的性质可分为吸附色谱、键合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大小排阻色谱。其中反相键合相色谱应用最广,键合相色谱法是将类似于气相色谱中固定液的液体通过化学反应键合到硅胶表面,从而形成固定相。若采用极性键合相、非极性流动相,则称为正相色谱;采用非极性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则称为反相色谱。这种分离的保留值大小,主要决定于组分分子与键合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反相键合相色谱采用醇-水或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纯水廉价易得,紫外吸收小,在纯水中添加各种物质可改变流动相选择性。使用最广泛的反相键合相是十八烷基键合相,即让十八烷基(C18H37―)键合到硅胶表面,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碳十八柱。 [仪器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储液器、高压泵、自动进样器、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工作站)、过滤装置 待测样品(浓度约100 ppm)、甲醇、二次水 [实验步骤] 1、仪器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样品与流动相的处理 配好的溶液需要用0.45 μm的一次性过滤膜过滤。纯有机相或含一定比便例有机相的就要用有机系的滤膜,水相或缓冲盐的就要用水系滤膜。 水、甲醇等过滤后即可使用;水放置一天以上需重新过滤或换新鲜的水。含稳定剂的流动相需经过特殊处理,或使用色谱纯的流动相。 (2)更换泵头里清洗瓶中的清洗液 流动相不同,清洗液也不同,如果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系,可以用50%的甲醇;如果流动相含有电解质,通常用95%去离子水甚至高纯水。 如果仪器经常使用建议每周更换两次,如果仪器很少使用则每次使用前必须更换。(3)更换托盘里洗针瓶中的洗液 洗液一般为:50%的甲醇。

Water 2695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Water 2695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1目的 用于规范检验人员正确操作使用Waters 2695 高效液相色谱仪。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使用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分析的操作管理。 3 职责 使用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验的检验员应对本规程负责,相关项目经理负责监督该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 4仪器组成及原理 4.1仪器组成本仪器由Waters 2695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器(2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487紫外检测器、2489紫外检测器、474型荧光检测器)、Empower色谱作站组成。2695 分离单元包括四元梯度洗脱的溶剂输送系统,四通道在线真空脱气机,可容纳120 个样品瓶的自动进样系统,柱温箱,内置的柱塞杆密封垫清洗系统,溶剂瓶托盘,液晶显示器,键盘用户界面等组成。 4.2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将具一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经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器检测分离后的不同组分,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或进行数据处理。 5.仪器的操作 5.1仪器的准备 5.1.1 检查流动相(使用前应首先脱气)、在线清洗溶液(10%甲醇-水溶液seal wash)、进样针清洗溶液(90%甲醇-水溶液injector wash)是否足够。 5.1.2 检查色谱柱的使用是否正确(方向是泵出来进检测器的方向,正常的话是色谱柱上所标示的箭头向上;一般情况下不能将色谱柱反过来用,除非柱子确实无法使用可考虑反方向使用)、连接是否有误,有无漏液,废液瓶的容量是否足够。 5.2开机、自检与仪器预备 5.2.1依次开启不间断稳压电源、开启2695 分离单元电源和计算机电源;仪器开始自检(约5~6min),待仪器操作面板上出现“Idle”字样表示自检成功,仪器进入待命状态。 5.2.2按动仪器面板右下方“Menu/Status”键进入操作状态,按动“Direct Function” 功能键,若仪器是首次使用或溶剂的管路充满空气时,先选择Dry Prime,按动OK,对管路进行排空;此时开启仪器下方purge阀,用专用注射器手工抽出管路内部的空气。(此操作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用) 5.2.3若非5.2.2 状态时,直接以▼键切换到wet Prime,按动OK,对事先设置好流动相溶剂比例的管路进行相应的流动相灌注。 5.2.4 按动“Direct Function” 功能键,以▼键将仪器切换到purge injector状态,按动OK,对针头进行purge。(此操作是为了避免进样针中有气泡导致进样不平行) 5.2.5 在面板上设置流动相流速(flow),各通道溶剂流动比例以及柱温(col Htr)等参数,然后按动Enter。

最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摘要】高效液相色谱法已经成为解决生命科学、医药学发展中各种难题的重要手段,在实验室中也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本实验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维生素C进行定量分析,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为外标法,通过做出标准溶液浓度与峰面积的标准曲线进而对样品中的维生素C进行定量检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维生素C、含量 1、引言 维生素 C(Vitamin C, V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Vc 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人体内缺乏 Vc 时容易导致坏血病。同时,由于 Vc 是一种水溶性的强有力抗氧化剂并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它同时还具有防癌、预防动脉硬化、治疗贫血、抗氧化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Vc 在蔬果中普遍存在,尤其是柑桔类水果中含量较高。樱桃、番石榴、辣椒、猕猴桃等水果中 Vc 含量在 50-300 mg/100 g。 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 60 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HPLC 系统一般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等组成。其中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是关键部件。有的仪器还有梯度洗脱装置、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预柱或保护柱、柱温控制器等,现代 HPLC 仪还有微机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制备型 HPLC 仪还备有自动馏分收集装置。 2、HPLC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2.1、仪器试剂 2.1.1、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260),色谱柱:C18 柱 (250 mm×4.6 mm, I.D.5 μm);平头进样器。 2.1.2、试剂 乙腈(色谱纯),冰乙酸,维生素 C,磷酸二氢钾等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高效液相色谱样品前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样品前处理 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样品为什么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1)样品浓度调节:某些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浓度过低或过高,造成仪器检测困 难,因此需要提前对样品进行浓缩或稀释。 (2)避免污染,保护仪器:某些样品的酸碱度、离子强度等易造成系统污染和缩 短仪器使用寿命 (3)消除干扰:基体或共存物质的干扰 (4)介质置换:样品介质不适合后续的分离和检测,需要提前进行介质置换。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样品前处理的遵循原则 (1)去除基体杂质,消除干扰因素; (2)完整保留待测组分,处理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或被污 染; (3)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成本低。 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 干扰物质,然后用洗脱液将待测组分 分离出来。 染分析 微波辅助萃取利用高频电磁波的作用,使样品中待 测组分从胞内释放出来,并在低温下 溶解于萃取溶剂中,过滤,达到分离 的目的。 天然药物、农药残留、有 机金属化合物等物质的提 取 超声波辅助萃取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空化作用以 及热效应等,破坏样品细胞组织,加 大细胞内的传质效率,从而促进待测 组分的释放和提取。 蛋白质、多糖、烟碱等物 质的提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流体,在超临界条 件下,二氧化碳使样品的各组分依次 萃取出来,当恢复常温和常压时,溶 解在二氧化碳中的待测组分立即以液 体状态与气态流体分离。 多用于天然物质的提取 迪信泰检测平台以液相/气相为依托,采用HPLC/GC及LC-MS等检测平台,致力

于为各科研院所,高校,药企,生物工程类企业提供生物、食品、药物、环境等多领域的物质检测服务。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正确操作。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操作。 责任者:QC主任,设备使用人员。 规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1.定义及概述: 1.1.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一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留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由于应用各种性质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1.2.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要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是有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1.3.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机组成。检测器最常用的为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或紫外一可见检测器。色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常用积分仪或数据工作站进行。梯度洗脱,可用两台泵或单台泵加比例阀进行程控实现。 2.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要求:

2.1.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汇编中“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705-90)”的规定作定期检定,应符合规定。 2.2,仪器各部件应能正常工作,管路为无死体积连结,流路中无堵塞或漏液,在设定的检测器灵敏度条件下,色谱基线噪音和漂移应能满足分析要求。 2.3.具体仪器在使用前应详细参阅各操作说明书。 3.操作前的准备: 3.1.流动相的制备:用高纯度的试剂配制流动相,必要时照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剂检查,应符合要求;水应为新鲜制备的高纯水。对规定PH值的流动相,应使用精密PH计进行调节。配制好的流动相应通过0.45μm。适宜的滤膜滤过,用前脱气。应配制足量的流动相及时待用。 3.2.供试溶液的配制:供试品用规定溶剂配制成供试溶液。定量测定时,对照品溶液和样品供试溶液均应分别配制2份。供试溶液在注入色谱仪前,一般应经0.45μm适宜的滤膜滤过。必要时,在配制供试溶液前,样品需经提取净化,以免对色谱系统产生污染。 3.3.检查上次使用记录和仪器状态:检查色谱柱是否适用于本次试验,色谱柱进出口位置是否与流动相的流向一致,原保存溶剂与现用流动相能否互溶,流动相的PH值与该色谱柱是否相适应,仪器是否完好,仪器的各开关位置是否处于关断的位置。 4.操作: 4.1.泵的操作; 用流动相冲洗滤器,再把滤器浸入流动相中,启动泵。打开泵的排放阀,用专用注射器从阀口抽出流动相约20ml,设置高流速(9ml/min)或用冲洗键PURGE进行充泵排气,观察出口处流动相呈连续液流后,将流速逐步回零或停止(STOP)冲洗,关闭排放阀。 ,对色谱柱进行平衡,同时观察压力指示应稳定,用干燥滤纸片的边缘检查柱管各连接处应无渗漏。初始平衡时间一般约需30分钟,如为梯度洗脱,应在程序器上设置梯度状态,用初始化比例的流动相对色谱柱进行平衡。 4.2.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机的操作。 待稳定后,测试参比和样品光路的信号应符合要求,设置吸收度方式和检测响应时间(一般不大于1秒),设置满刻度吸收值(适用于记录仪)。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的苯酚

实验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的苯酚 一、实验目的 1.1熟悉HPLC仪器的各个部件及熟悉操作方法; 1.2掌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苯酚的定性、定量分析; 1.3掌握水样中苯酚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HPLC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特点 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150~ 350×105Pa。 2.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1h 。 3.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5.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此外还可以根据一些特殊的要求配备一些附属装置,如梯度洗脱、自动进样及数据处理装置等,如图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