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馅饼还是陷阱A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出现的骗局及对策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出现的骗局及对策

[7]罗文斌,吴次芳,杨剑.基于“流程逻辑”框架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物元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4):55-61.[8]陈俊华,慕长龙,朱志芳.Excel 在物元模型及层次分析法(AHP)中的应用[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5):58-62.[9]罗文斌,吴次芳,倪尧,等.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8):68-74.[10]蔡洁,李世平.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社会效应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10):40-47.[11]杨伟,谢德体,廖和平,等.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7):219-229,298.[12]顿耀龙,王军,郭义强,等.基于AHP-FCE 模型的大安市土地整理可持续性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8):57-64.[14]赵俊锐,朱道林.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开发整理后效益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0):337-344.[15]赵建军,张洪岩,王野乔,等.基于AHP 和GIS 的省级耕地质量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土壤通报,2012,43(1):70-75.高阳雯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出现的骗局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2):156-159.收稿日期:2018-02-23作者简介:高阳雯轩(1995-),女,江苏淮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资源与公共政策,(电话)182********(电子信箱)zzuyyz@。

1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出现的骗局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国各地政府相继开展了招商引资活动。

通过成立经济开发区来响应党中央对外开放的政策号召,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提供人性化的公共服务等方法来系统化地招揽企业、吸引资金,对各地经济现代化建设影响深远。

浅析地方政府招商中易发的骗局风险与成因分析

浅析地方政府招商中易发的骗局风险与成因分析

浅析地方政府招商中易发的骗局风险与成因分析招商引资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政府也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是,即使存在政府的参与,地方政府在招商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易发风险和负面影响。

因而,通过整理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所陷入的骗局,以现实案例作为切入点,对于招商中介、个体以及基层政府等不同形式的招商骗局进行分析,从而展现地方政府招商所存在的风险以及成因,以促使招商引资健康发展。

标签:招商引资;风险;地方政府政府在推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主导的,利用外部资金和技术的招商行为,是一种带有行政性质的市场行为。

地方政府与相对的市场主体之间洽谈完善后即会签订招商协议,其在本质上是政府为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以市场方式引入私营机构的技术、资金或优势而进行的资源与生产要素的组合。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国各地政府相继开展了招商引资活动。

通过成立经济开发区来响应党中央对外开放的政策号召,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提供人性化的公共服务等方法来系统化地招揽企业、吸引资金,对各地经济现代化建设影响深远。

尽管许多成功案例使得各地竞相推崇,然而基层政府许多成功案例使得各地竞相推崇,然而地方基层政府的招商引资结果往往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招商引资最终变为“招商引骗”的事件时有发生。

一、地方政府招商中易发的骗局风险(一)政治风险一般意义上的政治風险,或者叫做决策风险,即如果违规招商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要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如四川贫困县案。

而近年却时有发生基层政府招商引资作假为完成招商任务而自设骗局的知法犯法行为,且骗局持续多年一直存在。

B 市基层政府领导为了达到上级定下的招商引资指标,与一些当地商人兑换外币。

然后却当作是当地吸收外商投资所用款,将美元汇入早已安排好的户头上,再经由所谓的检验查明汇款的程序后,将钱以本币的形式重新汇到提供外币的户头上。

对于提供方还额外给出巨额补贴,为了让商人和外币提供方同意,与其签订了相关协议,保证一旦有问题全权由政府解决。

网络诈骗类型之虚假招商加盟骗局剖析

网络诈骗类型之虚假招商加盟骗局剖析

网络诈骗类型之虚假招商加盟骗局剖析在网络时代,网络诈骗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中,虚假招商加盟骗局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诈骗类型。

本文将对虚假招商加盟骗局进行剖析,揭示其背后的套路和危害,以帮助读者提高防范意识。

一、虚假招商加盟骗局的定义虚假招商加盟骗局是指以虚假的招商加盟信息为诱饵,引诱受害者投资或购买虚假的加盟项目,并从中获得非法利益的一种网络诈骗手段。

这类骗局通常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广告,吸引对创业有兴趣的人加入。

二、虚假招商加盟骗局的套路1.美化宣传:虚假招商加盟骗局往往会通过各种虚假宣传手段轻易地展示项目的高回报、前景广阔等优势,从而吸引人们产生投资或购买的兴趣。

2.虚假口碑:骗局常常会通过编造虚假的成功案例、用户评论等手段来制造口碑,让人们产生信任感,愿意将钱投入其中。

3.索要费用:在招徕投资者的过程中,骗局通常会以各种名义向受害者收取各种费用,如加盟费、培训费、设备费等。

这些费用实际上是为了从受害者身上获取利润,毫无实质性的价值。

4.失联潜逃:一旦受害者投入了资金,虚假招商加盟骗局往往会突然消失或失去联系,违背合同约定,使受害者无法找到对方,并无法追回损失。

三、虚假招商加盟骗局的危害1.经济损失:受害者在投资购买过程中支付了一定的费用,最终却无法获得合法的回报,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信任破裂:招商加盟骗局的存在破坏了人们对网络平台的信任,使得大量潜在投资者对真正可信的招商项目敬而远之,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3.心理伤害:受害者往往在发现自己被骗后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有的人甚至会因此陷入困境,对生活失去信心。

四、如何防范虚假招商加盟骗局1.提高警惕:在面对招商加盟广告时,要保持理性判断能力,不要轻易相信过度美化的宣传,要慎重考虑风险。

2.调查核实:在投资之前,应该对招商项目进行充分的调查与核实,查证其合法性、真实性,避免盲目相信虚假信息。

3.谨慎合作:在进行招商加盟合作时,应该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理清责任以及权益保障,避免受到不公平的条款限制。

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各地纷纷推出招商引资的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到当地投资。

然而,招商引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议。

首先,一些地方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当地的投资优势,招商引资工作的真实情况与所宣传的差异较大,导致一些投资者被误导,最终投资失败。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招商引资宣传的管理,保证宣传内容的真实性,避免虚假宣传误导投资者。

其次,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工作仅仅局限于政府部门的活动,缺乏市场化的运作,导致招商引资的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招商引资,让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来,提升招商引资的效果。

最后,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工作缺乏长期规划,只注重短期利益,导致引进的投资项目缺乏长远的发展前景。

为此,我们建议政府部门要制定长期的招商引资规划,注重引进高质量项目,加强对项目的跟踪和评估,确保招商引资的长期效益。

总之,招商引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引起重视,加强管理和规划,确保招商引资的顺利进行,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 -。

招商引资骗局收集

招商引资骗局收集

步步深入诱人中招,招商引资遭遇骗局2007-09-11假如你是一个内地老板,有一个好的商业项目,急需资金进行启动,有一天,一个陌生电话打来给你,说自己是投资公司的,而且名头很大,资金雄厚,非常看好这个商业项目,希望你能来深圳洽谈一下。

如果你动心了,接下来一系列的圈套就开始了。

在你为了能引来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资,在付出几万到上百万元不等的所谓考察费、注册公司担保金等前期操作费后,“实力雄厚”的投资方却百般推诿不落实投资。

遭遇此类诈骗的公司,现在可以出口气了:深圳福田警方破获了这样一个特大投资诈骗团伙,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审讯,这个诈骗团伙的真相被揭开了。

60多家内地公司被骗一个星期前,记者接到一个浙江商人的投诉,被骗200多万元的悲惨经历让他现在生不如死。

这位商人在杭州经营一个生态农业园,效益很好,为了扩大规模需要融资,就把招商引资的信息通过网络发布出去,没过多久,深圳一家投资公司就回应了,想不到的是,一切在浙江客商看来再正常不过的洽谈程序竟然全是骗局,最后不但所谓的投资资金没到位,而且还被骗去所谓的“前期操作费”共计200多万元。

而这些前期操作费是这位浙江客商在当地通过借高利贷筹到的,如今被骗,老婆闹离婚,在国外读书的孩子也难以为继,上门逼债的人还雇人威胁他,如今,他有家不能归,连电话都不敢开,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福田公安分局园岭派出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位浙江客商被骗的经历很典型,他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是,有60多家内地公司被这个团伙所骗,受骗金额从数万到数百万元不等。

这些被骗的公司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在内地,都有项目急需资金支持,都没有对骗子公司进行仔细审核,只是看骗子提供的吹得天花乱坠的公司简介,再加上来到深圳后,发现这家投资公司在深南中路的一栋高档写字楼竟租一层楼办公,就轻易相信了。

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在争取投资,是要别人出钱的,自己怎么会受骗呢?福田警方介绍,从去年八九月开始,园岭派出所相继接到内地公司的报案,称被一家深圳公司以投资的名义诈骗。

“陷阱”与“馅饼”招商加盟迷雾重重

“陷阱”与“馅饼”招商加盟迷雾重重

“陷阱”与“馅饼”招商加盟迷雾重重■编者按一方面,近年来,加盟连锁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较低的成本创业获得成功;但另一方面,行业良莠不齐,一些加盟连锁项目利用电视广告、网络等渠道等,打着“低投入,高获益”的幌子四处圈钱,把所谓的公司总部装扮的“冠冕堂皇”,从外表上迷惑加盟者,其实那些不过是掩人耳目的道具。

为此,从本期开始,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通过记者深入调查及采访相关专家等,探讨行业健康发展之道。

招商加盟能够获得市场首先是打着“低投入,高获益”的旗号,来吸引公众的注意,从中获得潜在的被欺诈群体。

这些被欺诈群体,大部分是本钱不多,又渴望创业获益的个人,这些人往往缺乏理性判断和怀疑精神,在高获益的诱惑下渐渐放松了警惕,撞进了骗局。

一家加盟连锁机构的迷局7月中旬,《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以加盟者身份来到北京欢乐乡村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部――华腾北糖商务大厦,该公司一名杨姓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随后便开始滔滔不绝地为记者介绍起项目的优势来,在工作人员提供的宣传册上写着:“1只白条鸡平均按2.5斤计算,进价4元左右……一年可收入57.6万元,按保守估计,扣除工人工资、店租、水电、税收、劳保福利等,一年最少纯利润不会低于40万元。

”加盟仅需1万元,就可以获得40万的利润,似乎真是可谓“投资小,收益大”。

但当记者问及这样好的项目为何在北京市区没有发现其加盟店,上述杨姓工作人员支支吾吾地说可能市区店面成本太高,所以大家没有把店面开在市区,该工作人员称郊区有加盟店,但当记者欲问具体地址时,杨姓工作人员一口回绝了,给出的理由是“怕加盟店花几千块钱私自将技术配方出卖了,对公司来说是一种损失。

”记者发现虽然公司在一个高档写字楼里,并宣传得信誓旦旦――可以前来参观,但其所谓的样板间仅仅是放着几只烤鸡、烤鸭成品而以,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谓的前来考察也只是尝尝样板间几只早已摆放好的烤鸡烤鸭。

在北京欢乐乡村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上,《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发现各种宣传可谓声势浩大,正上面赫赫一排大字:政府推荐,央视上榜项目,两边还挂着全国各地电视台的报道时间段,让人一看感觉该公司做了大量宣传,品牌深入人内心。

行业招商骗钱手法大揭秘

行业招商骗钱手法大揭秘

行业招商骗钱手法大揭秘让你成功驶上投资快车之道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多样化,招商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所青睐。

无可否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招商行业鱼龙混杂,个别不法商人打着“招商”的幌子,干的却是骗人骗财的勾当。

一年创造100个百万富翁不是梦”、“零加盟费,三月猛赚100万”、“几千个亿的市场在等你”“一个电话,成就你的富翁梦”,想必读者诸君对以上这一类的招商广告标题不会陌生,只要翻开《销售与市场》、《中国经营报》、《中国商机报》以及其他财经类报刊杂志或网站的广告专版,首先充斥眼帘的是这类夸大其实的招商广告,真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当然,这里有些广告可能是货真价实的,但大部分广告的背后,却是一个个预谋的骗局,不明就里的投资者,稍微不慎,就会踩进这个危险的雷区,成为又一个招商骗局的牺牲者。

现实中,也确实有不少投资者通过招商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创业之路。

但是,招商也极易被一些“骗子公司”所利用。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招商骗局,更清楚的了解招商骗术的内幕,怎样识别这些骗子企业,怎样让招商行业更加规范、健康的成长,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和紧迫课题之一。

本期小编为大家讲解揭秘招商行业的骗子骗钱手法,坐上投资的快车,开往创业路上。

招商行业十大手法大揭秘小编先给揭秘一下招商行业的十大骗钱手法,只有了解这十大手法,才可以让你成功使上投资快车之道一、很多招商“广告是忽悠的。

”为吸引加盟者眼球,特许人在广告中将项目说的“花好稻好”,但其标榜的内容很多根本就子虚乌有。

“展会是收钱的。

”有的特许商参加各种展会很积极,让人看上去很规范,但参展要交钱,进展会的商家都交了钱,其中的素质肯定良莠不齐。

二、还有一些企业惟恐广告的力量不够,还专门花巨资聘请营销策划公司来助阵,共同策划圈钱招商的骗局。

一些比较具市场敏感的策划公司,看准了这个丰厚的蛋糕,竟专门成立定位于为企业做招商策划的梦之队,一时间,我跳舞来你唱歌,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招商市场,联袂出演了一部部招商骗钱的好莱坞大片。

别老拿“招商引资”当幌子

别老拿“招商引资”当幌子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红旗文稿
页码: 40-40页
主题词: 招商引资;幌子;国家级贫困县;办公大楼;奢侈浪费;警示意义;“村官”;讽刺意味
摘要:柳金虎在《今日新疆》2008年第10期撰文指出,这是两条“旧闻”了,但其警示意义仍新。

其一,安徽黄山市区附近有一个小村庄耗资146万元,为8名“村官”修建了一幢豪华办公大楼。

其二,重庆市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所辖的龙河镇政府乔迁新竣工的办公大楼。

组织上千群众分十几个方队游行.如同举行阅兵式。

两件事,发生地点不同,性质却一样,都是在不顾实际地讲排场、搞奢侈。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村一镇仿佛事先商量好了似的.都为自己搞奢侈浪费找到了同一说法:“招商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商引资馅饼还是陷阱A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2月20日下午,“江苏省?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恳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恳谈会上,中石化、中化工、中国电力等35家大型央企,与江苏签署了45个重大合作项目协议,总投资达2220亿元。

不少省市闻风而动,也在高调宣布,将采取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吸引中央国企或其他大型企业进驻。

招商引资几乎是中国各个地方政府的核心工作,有的地方公开宣称招商引资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有的地方则把招商引资的业绩作为擢升官员的主要依据。

当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当中国各种产能相继过剩的时候,许多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仍没有丝毫放松,甚至有的地方还在酝酿更大胆更有效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中央企业或者其他大型企业到本地落户,以图通过这些企业巨量的资本投入,来缓解当地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人数增多的萧条局面。

招商引资已经是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通行做法,它们真的是发展地方经济的灵丹妙药吗
从关门地方保护到开门招商引资
早些年头,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一般喜欢硬性规定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比如春季要种烟叶桑叶,冬季要搞油菜移栽,凡是不与政府合作的将受到政府的严厉处罚。

有时候,政府的强行推广也能获得高产丰收,但市场行情却已发生变化,农民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收入,而且连本钱也卖不出来,由此农民怨声载道,乡镇政府负债累累!这样的粗暴做法勉强几年之后,政府终于明白依靠农业使财政增收无异于缘木求鱼。

于是,由原来的发动千家万户搞种养工程改为推行地方保护主义来保护当地企业,比如粮食不准长途贩运、棉花不得跨境出售,本地居民不准饮用外地啤酒,本地农民不得使用外地化肥,甚至遇到查处本地的假冒伪劣时也往往包庇纵容或心慈手软。

到了本世纪初,政府在促进当地经济繁荣方面又采用了新的招数,即不再对本地无优势的企业产品进行强买强卖,而是去全国各地引进一些优势企业来本地扎根。

政府认识到,只要当地有了一批强大的企业,税收、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不仅如此,投资还能带来本地GDP的迅速增长,这对于谋求政绩的官员来说,也是便捷稳妥的途径。

既然本地企业一时长不大,他们就把眼光投向外地,于是党政群工一齐上阵,对外地企业投资落户的争夺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

强制农民种养和蛮横地方保护的两种发展思路,已经被地方政府所抛弃,但对于招商引资的做法,则不仅没有引起任何反思,至今仍被各地政府热衷追捧津津乐道,甚至又被当作对付经济危机的杀手锏重新祭起,这实在令人担忧。

错误的价格导致错误的资源配置
为了吸引外地客商到本地办厂,各地一般都是做两件事:一是搞好当地的软硬环境建设;二是为落户当地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前面一件事是应该值得大大地提倡。

就硬环境而言,地方财政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加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桥梁、电力等,不仅有利于外来客商投资经商,也有利于当地居民生活和创业(当然基础设施过于超前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不属于本文赞同的部分);就软环境而论,减少一些繁文缛节和行政干预,严格监督官员对企业的吃拿卡要与变相的摊派收费行为,实际上是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费用,还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本来面目,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但是后面一件事却严重地违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经济学认为,价格是市场资源是否稀缺的风向标,应当积极投资还是应当谨慎观望,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是最重要的决策依
据。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所谓的优惠政策,其实就是人为地压低生产要素的价格,比如:土地便宜卖,甚至不要钱;环境不考虑,甚至面对污染不追责;规费一般减收或免除,税收地方部分全部返还,甚至是连续几年返还;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招到符合他们心中规划的大型企业,不惜提供巨额资金借贷或者提供信贷担保,有的干脆就是变相的巨额现金赠送。

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产生了,新办企业为了追逐更低的成本,居然落户到了既远离原料又远离市场甚至远离熟练工人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靠近原料产地或者靠近市场或者靠近熟练工人的低成本,都远远不能和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带来的低成本相比拟。

正是各地提供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大胆越来越刺激,一大批并不适合在当地落户的企业就在那里扎下了根。

企业为什么敢于离开自己的根据地来到异地扩大产能不是因为产品品质过硬,也不是因为管理效率更高,而是因为他们获得了远远领先于对手的成本优势。

当中国几乎全部的地方政府都来醉心于这种招商引资的模式之时,中国的各类产品的生产能力便遍地开花急剧膨胀,产能过剩已是一件毫无悬念的事情。

一家得利多家受损的零和博弈
经济学提倡的是帕累托改进,即通过双方的合作与交易,双方都能增长财富,或者至少一家增长收益,另一家却没有受损,全社会这样的交易与合作越多,则社会进步得越快;经济学反对的是零和博弈,即双方的合作与交易,并没有增长双方的财富,一家财富的增长却是来自于对另一方财富的转移,或者是来自对第三方财富的掠夺,简单地说就是你之所得其实是我之所失。

席卷全国的招商引资,对于大部分地方而言,正是一场零和博弈。

招商引资谁得了利外来企业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土地、税收返还和对当地环境肆意破坏的权利。

他们心中还有一个不便说出但却人人皆知的账本,那就是即使是投入生产之后没有竞争优势,他们也丝毫不用担心会做亏本买卖,因为地价的增值足以弥补他们廖廖无几的投入。

正因为落户企业都秉持这样的投资理念,所以各地的工业园区大部分企业都是稀稀拉拉地矗立着几栋厂房却围圈着大片的土地。

招商引资谁受了损首先是当地百姓的财富被大量转移。

企业的低成本,其实来自于政府的支持,可是政府并不创造财富,其对企业成本的补贴,要么来源于税收,这些税收原本可以为当地百姓办更多的实事;要么来源于对百姓财富的掠夺,比如强行低价征用土地或者强制拆迁;要么来源于对环境的破坏,这些原本优美的环境本可以为当地百姓创造更多的GDP和更多的身心愉悦。

表面上看,这些新办企业能够缴纳税收安排就业,实则这些财富并非企业创造,只是绕了一弯子掏了老百姓兜里的钱。

其次是全国层面的社会财富被大量浪费。

各类产能的急剧扩张,市场容量的有限势必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无论谁胜谁负,失败必然伴随着社会财富浪费,包括当初投入的土地、建材、设施与设备。

如果是原有的优势企业凭借经营有方效率提高而战胜了具有成本补贴的劣势企业,则说明招商引资所投入的项目原本就没有必要,是无端地浪费资源,对社会而言是财富净损失;而如果是招商引资的劣势企业凭借成本补贴战胜了优势企业,则情况更加糟糕,它不仅消灭了财富,而且是“劣币驱逐良币”,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更加颠倒混乱!其三是地方政府也未必能够得益。

前来入户的企业总是信誓旦旦地描述投产之后能够缴纳多少税收安排多少就业的一派美景,然而,大部分的情况是,企业缴纳的税收还没赶上政府的地价补贴就已经半死不活或关门歇业。

于是,地方政府又决定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实力更加雄厚的企业。

殊不知,当初绞尽脑汁不余遗力的
招商引资正是今天产能过剩经济萧条的始作俑者。

今天凭借更大的优惠引进更大的投资者,又在为下一轮产能过剩经济萧条打下坚实基础。

优惠招商的本质就是计划经济
其实,强迫农民种什么也好,搞地方保护主义也好,为外来企业提供各种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也好,其本质都是政府干预市场的自发秩序,违背了平等竞争自由选择的市场经济宗旨。

只不过是前面两种现象侵犯的是农民生产和居民生活的自由选择权,人数众多易被发现,后一种现象侵犯的是外地正常企业的平等竞争权和本地少数百姓的财产权,因而不易觉察,隐藏更深。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持续不断全面铺开,说明政府官员脑海深处计划经济思想并未根除,他们总是喜欢用优惠扶持的办法去帮助他们心中认可的产业或企业,本质上与当年的计委确立应该发展什么项目并无二样,与举国体制来培养几个奥运冠军如出一辙,是计划经济在新形势下的改头换面。

当然,地方政府也有它的无奈,在全国各地都热衷于招商引资的大背景下,在中央政府通过GDP晋升官员的考核体制下,他们已经陷入了经济学的“囚徒困境”,即当你不这样做时,而这样做的其他人便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你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也只能无可奈何地随波逐流。

什么时候政府能够接受无为而治的思想,什么时候政府能够对市场不扰不烦,什么时候中国的市场经济才算真正开始,但是从目前中央到地方应对经济危机的做法上看,干预不仅没有收敛,反而似有增多迹象,看来,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推广还有很多的困难在后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