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_王娜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_王娜

[18]陈隐漪.黄连解毒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6、TNF-α的影响[J].首都医药,2007,14(4):35-36.[19]纪艾玲,张晓健.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炎症因子的影响[S].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45-147.[20]常国良,赵小平,梁小乐,等.复方麝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调控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2):157-158.[21]李世英,张文义,郑素霞,等.当归芍药散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海马5-HT及DA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259-1260.[22]刘振寰,潘佩光,赵勇,等.电针对脑性瘫痪幼鼠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8):619-620.[23]张小珊,杨孝芳,崔瑾,等.补益肝肾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中NPY含量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9,30(6):747-748.[24]王幼奇,黎凯,王璐,等.清脑栓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脑水肿、神经元损伤及神经肽作用机制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7):81-83.收稿日期:2010-07-0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9CB52270):王娜(-),中西结合危重病。

[25]李建生,刘轲,刘敬霞,等.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纤溶酶原激活系调节作用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0(25):1225-1228.[26]王传波,李图均,罗绪林,等.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系统及GMP-140的影响[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3):205-207.[27]王述菊,孙国杰,吴绪平,等.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2008,21(4):14-16.[28]李建生,刘轲,王明航,等.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明胶酶系基因表达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9(11):775-778.[29]刘轲,李建生,王名航,等.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明胶酶系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2):100-104.[30]龙华君,胡国恒,周珂.清热化瘀方对大鼠局造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18.[31]李建生,王冬,刘敬霞,等.脑脉通联合溶栓对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39-41.[32]段建钢,刘鸣.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MBP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4(3):240-251.“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王娜1,傅强2,赵二鹏2(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天津300100;2.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300100)摘要:肺与大肠相表里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启示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启示

历代医家在继承《黄帝内经》思想并结合先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学脏腑相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论述了肺与大肠经络络属关系及生理病变关联:肺与大肠在经脉上互为络属,病变上相互影响,构成表里的相互关系。

随着现代医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对“肺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启示张纯芳,刘伟志,裴玲燕,柯愈诗,王琳(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摘要]“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长期的辨证论治中显示出其临床优势,多采用通里攻下、开宣肺气的方法治疗肺肠同病。

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并且开始从微观水平上研究肺与大肠的内在联系,从胚胎组织学、免疫学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对肺经与大肠经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与验证了肺与大肠联系的可能机制。

但从脏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的复杂性角度来看,仅从某一层面或指标变化来表征肺与大肠的联系还不够全面。

因此提出,基于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从疾病传变过程中海量的转录信息里筛选肺与大肠组织中的相同差异表达基因,查找有共同差异变化的信号通路,探寻“肺病及肠”和“肠病及肺”两种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传变途径,从而为揭示该理论的内涵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肠同病;生理机制;病理机制;转录组学[中图分类号]R2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7-358X (2016)08-0673-05Enlightenment of Modern Research on the Theory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form an External -Internal RelationshipZHANG Chunfang ,LIU Wezhi ,PEI Lingyan ,KE Yushi ,WANG Lin(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Sponsored by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and Min 鄄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The theory that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form an external -internal relationship has shown its superiority in long -term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t present ,most of the diseases in 鄄volving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were treated by purgation and dispersing Qi of the lung.The re 鄄search on the theory is going deeper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is began to be studied from the microscopic level such as histology ,embryology ,immunology and neuro -en 鄄docrine system ,etc.,which gave the interpret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relation 鄄ship between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to a certain extent.But seeing from the complexity of mutual relations between Zang and Fu organs established by the meridians ,only character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 鄄tween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from one level or the change of one index is not comprehensive.Therefore ,based on transcriptomics and bioinformatics ,the commo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tissue of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can be screened from huge amounts of transcription information in dis 鄄ease transmission ,the signal pathways which have the same changes of differences can be found and the transmission way i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ung disease involving the large intestine ”and “large in 鄄testine disease involving the lung ”can be explored.All the above can provide new thoughts and methods for reveal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heory.Key words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form an external -internal relationship ;diseases involving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pathological mechanism ;transcriptomics[收稿日期]2015-05-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403391)[作者简介]张纯芳(1992-),女,山东聊城人,2015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医药开发。

“肺与大肠相表里”发生学研究

“肺与大肠相表里”发生学研究

人 体 有关 内脏 的汉 字 , 仅 表 示相 应 的器 官之 不 义 , 可能 反映这 些器 官 的特点 功能 , 至体现 更深 还 甚
刻的心 理 、 化关 系 。 文
1 1 肺 肺 字 从 肉 , 市 , 为 韧 本 字 , 说 文 解 . 从 市 《
呼吸 系统 的生理 和功 能 。张启 明等 总结有 记载 以 ]
咽 、 、 膜、 膈 、 喉 胸 纵 隔肌 、 腹肌 、 问肌 、 肋 大脑 皮质 、 呼
吸中枢 . 中枢 、 咳嗽 迷走神经 、 膈神经 、 脊神经等 组织器 官都与藏象 学中的肺藏有 联系 : 就是 说 , 也 上述组织器
官都可以是肺藏的解剖定 位或为肺藏的物质基础 。 22 肠 。 《 灵枢 ・ 胃》 “ 肠 : 回肠 当脐 , 左环 回周 叶积
表里 ” 的形 成渊 源 。
1 肺 肠 义 蕴 分 析
《 问 ・ 论 篇 》 “ 者 , 之 长 也 , 心 之 盖 也 。 素 痿 :肺 藏 为 ”
《 枢经 ・ 针 沦》 “ 者 五 脏 六腑 之 盖 也 , 者肺 灵 九 :肺 皮
之 合也 , 人之 阳也 。《 问病 机气 宜保命 集 ・ ”索 病机论
进程 以及 规律 的方 法 , 核 心 是 把 中 医 的理 论 回置 其 于其 发生 发展 的特 定历史 条件 下加 以综 合 的动态 的 考察 , 而 最 终 实 现 对 中 医 学 认 识 的返 朴 归 真 口 。 从 ] 以下 试从 中 医理论 的发生 学 角度 , 讨 “ 探 肺与 大肠 相
12 肠 . 《 释名 》 “ , 也 , 畅 胃气 , :肠 畅 通 去滓 秽也 。 ” 认为 畅乃肠 的正常 生理 , 内经 》 六 腑 生 理 功 能 与《 谓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1 . 1 神 经一内分 泌 一 免 疫 网络 相 关 中枢 神 经 系 统 ( C N S ) 也 参 与肺 与肠 的关联 和调 控 。神 经 系统 不仅 具
有 传导 功能 外 , 而且具 有免 疫调 节功 能 ; 而 免疫 系统 不 仅 是人 体 的防卫 系统 ,同时也是 机体 的另 一个 重要 的
疫 的特 点 . 就 可能 使这种 免疫 应答 被泛 化 , 又 由于 呼 吸
道 和 胃肠道 具有 典型 的黏 膜结 构 。且形态 学 及组 织 学 上 有相 似性 , 由循 环免 疫 复合物 ( C I C ) 介导 的全 身免 疫 反应参 与 了支气 管黏 膜和 结肠 黏膜 的病 变 ,造成 不 同 部位对 局部 刺激 产生 不 同程度 的免 疫反 应 。这样 就 形 成 了神 经一 内分 泌一 免 疫 网络 , 反 映 了肺 与 大肠 在 生 理
V I P含量 明显 升高 . 肺脏 损 害减轻 。 这一 结果从 侧 面 印 证 了“ 肺 与大 肠相 表里 ” 的相 关理 论 。
腺体 内。 它们 由相应 的受体 介导 , 不仅 调节 胃肠 道 自身
的 活动 ( 如分 泌 、 运动 、 吸 收等 ) 以及 内分泌 功 能 , 而 且
调节 气 道平 滑肌 的舒 张 、扩张肺 血管 以及 调节 气道 黏
1 “ 肺 与大肠 相 表里 ” 理论 的机 制研 究 对 于“ 肺” 与“ 大肠 ” 的联 系机 制 目前 多从 以下几 个 角度 为 出发点 进行 研究 。
1 . 2 分 泌性 肠 肽 现 已证 实肺 不 仅 仅 具 有 通 气 和 换 气功 能 . 还具有 内分 泌功 能 , 如 由肺 合 成 的血管 活性 肠
如: 胆囊 收缩素 ( C C K) 、 P物 质 、 血管活性 肠肽 ( V I P ) 等. 而这些 神经 肽 的受体 和免 疫 阳性纤 维 , 也 高 密度 分 布于 肺血 管平 滑肌 、 大气 道平 滑肌 、 气道 上皮 和 黏膜 下

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研究方法的探讨

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研究方法的探讨

相互影响的角度 出发 , 从整体水平认 识疾 病 , 解释人体生理 、 病理 件 下 , 吸 道 黏 膜 与 泌 尿 系 黏 膜 均 发 生 免 疫 改 变 , 作 何 解 释 ? 呼 当 及 其 联 系 的观 点 , 显 了 传 统 中 医 理 论诊 治 疾 病 的 优 点 。 凸 开展科 学研 究 , 不能只提取 出支持 自己结论的依据而摒弃不利的
2] 杨晓晖 关于我国中药不 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 和发展 的思 医药走 出去战略作 为今后工 作的重点之一 , 明确要求采 用循证医 [ 张 力 , 路 [ ]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0 5,5 7 5 1 J. 20 2 ( ):8 . 学 的 方法 加 以研 究 。笔 者 认 为 , 前 乃 至 今 后 相 当 长 的 时 期 内 , 当
关键 词 : 肺与大肠相袁里; 黏膜免疫; 中医 基础理论; 证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图分 类号 :2— 3 R 0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80 0 ( 0 0 0 —2 70 10 -8 5 2 1 )5 1 8 -2
“ 与 大 肠 相 表 里 ” 理 论 源 于 《 经 》 《 枢 ・ 输 》 曰 相联系之观点同样的错误 , 肺 的 内 ,灵 本 篇 公共黏膜 免疫系统 联系全 身 , 不仅 而 “ 合大肠 , 肠 者 , 导之 府” 肺 大 传 。经 过 后 世 医 家 的 不 断 发 展 , 并 限于 胃肠道和呼吸道 , g s A同样存在 于 口咽部黏膜与泌尿道黏膜 I 经 长 期 的 临床 实践 验 证 , 理 论 已 成 为 中 医 脏 腑 表 里 学 说 的 重 要 等 其 它 组 织 。研 究 者 指 出 , 公 共 黏 膜 免 疫 系 统 的 角 度 可 以 解 释 该 从 组成 部分 之 一 。与 现 代 医 学 相 比 较 , 种 从 脏 腑 之 间 相 互 作 用 、 “ 这 肺与大肠相表里”, “ 及 心与小 肠相表里 ” 试 问, , 在一 定病理 条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探究关键词: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研究;生理病理;治则;临床中图分类号:R223.1文献标识码:B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脉互相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在生理与病理方面互相影响。

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气的肃降。

肺气下降,大肠才能传递糟粕,大便得以通畅。

二者在人体十二经脉和脏腑表里的互相联系上极为密切,而源于《内经》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也在现代生理、病理及临床实践中经不断探索研究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和拓展,成为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就近年对这一-古老理论的现代生理、病理及治则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代医家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理病理阐述颇详。

最早说明这种关系的当数(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络肺下膈属大肠....以后许多医家无不师从《灵枢》在生理病理上加以发挥、验证,如《素灵微蕴》:“肺与大肠表里同气,肺气化精,滋灌大肠,则肠滑便易";《医精经义》:“大肠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

肺气下达,故能传导”。

《皇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五》:“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气喘争。

故大肠之病,亦能上逆而反遗于肺"。

《证因脉治.卷三》:“肺气不清,下遗大肠,则腹乃胀"。

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经络相关,表里络属,是中医理论脏腑联系最为密切的器官。

肺主治节,是大肠按正常规律传导的条件;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主通调水道,是大肠润燥的枢纽。

一但发生病变,肺肠之病可以相互传变.累及,恶性循环。

2“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2.1生理研究2.1.1免疫相关:身体各处的黏膜在免疫过程中生理上相互影响,病理上彼此传变。

周氏等认为胃肠和呼吸道的黏膜两者都是公共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一处黏膜发生病变时,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的途径影响传变至另一处,即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GALT)与支气管相关淋巴样组织(BALT)以及其他部位黏膜的淋巴样组织共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免疫应答网络,共同调节人体几百平方米黏膜的免疫应答。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缪江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江苏南京市鼓楼区汉中路282号颜延凤杨旭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10014关键词肺;大肠;从肺治肠;从肠治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R2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19(2017)05-0068-04肺与大肠不仅在生理、经络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病理方面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灵枢·本输》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最早阐述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表里的关系。

《灵枢·经脉》曰“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更是详细地描写了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的联系,两者一阴一阳,表里相应,互相之间起着沟通联系、运输渗灌的作用。

在病理上,两者也有着相关的联系,有些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特别是间质性肺疾病出现肺纤维化和一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会合并出现便秘的情况;有些老年患者,有时一咳嗽就会出现大便失禁的现象;此外,临床中为患者进行直肠肛肠镜检查时,进镜时让患者深吸气,顺利进镜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

鉴于此,本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做一综述。

1临床研究1.1从肺治肠1.1.1从肺治疗直肠脱垂直肠脱垂又称为脱肛,指直肠壁部分或者全层向下移位。

患者往往是因便秘或者腹泻时发生,还有一些慢性咳嗽的患者,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脱肛需要同内痔脱出相鉴别,这两种疾病,患者都会产生脱出感与下坠感,但是当医者进行肛门检查时,见到脱出物为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称其为脱肛;但当见到不规则、暗紫色的肿物,即是痔疮的脱垂。

谢飞[1]认为脱肛是由于肺气亏损、气虚下陷而导致,治以补脾益肺、升阳举陷法,方药选用黄芪30g、当归15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葛根10g、五味子10g、五倍子10g、甘草6g等,并结合针刺长强、百会、承山、足三里、气海、脾俞等穴位;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肺与大肠相表里"机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肺与大肠相表里"机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囊 收缩素 ( c h o l e c y s t o k i n i n , C C K 1 具有调, 在S D 大 鼠肺组织 中有 C C K 受体 的表
达, 外源 性 C C K对 S D大 鼠内毒素血症 的肺动脉 高压有 明显 的减 轻作用 , 改 善 由此 引起 的 呼吸功能 障碍 , 并 能延长 内毒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6 9 4 8 . 2 0 1 3 . 0 5 . 0 5 2
肺与大 肠相表 里是 中医基础 理论之一 , 最早见 于《 黄帝 内经》 , 经后世 医家的不断发展 , 成为 中医脏腑表 里学说 的重 要 组成部 分之一 。上世 纪 8 0年 代 以来 , 国 内外许 多学者 已 从 胚胎发育 、 气体排泄 途径 、 神经 系统调节 、 解剖结构 联系 、 黏 膜免疫 、 内分泌物质 影响等 多角度探 索 了“ 肺” 、 “ 大肠 ” 之 间的联络机制 , 均不 同程度地 丰富和发展 了“ 肺合大肠 ” 理论 的科 学 内涵 , 初步 阐明了“ 肺与大肠相表里 ” 的机制 。这 不仅 为发扬传 统 医学 的宝 贵精髓 , 且更好 地指导 临床 , 故在 此对 “ 肺与大肠相表里 ” 内在机理 的现代研究进展做一 简要 综述 。
反应 。S P — A这种肺部 功能性蛋 白在肠道组织 中的表达被看
2 . 1 肠源性 内毒素
大肠 的实热积滞等病态 可致肠腔 内的
细 菌与肠 源性 内毒素 ( e n d o t o x i n , E T ) 大 量繁殖 增加 , 通 过血 液、 淋 巴液等途径循 环至各脏器 , 导致肠道细菌移位 , 引发肠
1 . 天津 中医药大 学研究 生院( 天津 3 0 0 1 9 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1理论探讨在《内经》的《灵枢·本输》和《灵枢·本脏》中分别载有“肺合大肠”,这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雏形。

另有《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出大指之端”;“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可见,《内经》中采用经脉络属较合理的解释了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

《内经》以降,该理论又在临床实践和各家学术争鸣中不断完善与发展,至明清时期基本定论。

今人对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之理论研究焦点多集中于何为中医的“肺”与“大肠”,以及“肺”到底与何为表里。

1理论探讨
1.1中医“肺”与“大肠”是什么中医“肺”、“大肠”到底为何?目前有三种观点:第一,与西医解剖脏器等同。

胡剑北[1]认为中医肺与人体解剖学的肺同名同脏,其理论与肺脏形体密切相关。

第二,基于解剖脏器的功能单元。

很多学者认为中医的肺与大肠是基于解剖脏器形态基础之上的,又通过思外揣内、推演络绎等方法总结归纳出的有中医整体特色的功能单元。

第三,超越解剖脏器的人体功能划分[2]。

张启明[3]对古代医案22459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中医肺直接相关的西医学组织器官主要是呼吸系统和支配该系统的神经系统。

另外,泌尿系统、免疫器官、皮肤、心、肝、食管、胃、甲状腺、血液等与中医肺间接相关。

具体包括:与中医肺直接相关的西医学组织器官主要有气管、支气管和肺;鼻、咽、喉、胸膜、纵膈、膈肌、腹肌、肋间肌大脑皮层、呼吸中枢、咳嗽中枢、迷走神经、膈神经、脊神经与中医肺直接相关;泌尿系统、免疫器官、皮肤、心、肝、食管、胃、甲状腺、血液与中医肺间接相关。

1.2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什么对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争议还有:“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什么?今人对其阐释与发挥则往往从大肠入手,探讨肺到底与何为表里?目前说法不同,甚至有颠覆前人观点,另创新说之势。

如,认为肺与大小肠相表里[4],肺与食管相表里[5],肺与气管相合[6],甚至否定肺与大肠之间存在表里关系,认为脏腑关系问题本就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脏腑相合的配置关系也不一定一成不变的[7]。

这些观点从某种角度来讲,也许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立论依据却不够充分。

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是古人在长期的临床病理观察之基础上,通过推演而总结出的。

因此,“肺与大肠相表里”亦不例外。

古人在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出脏腑表里关系的同时,也就把这种关系转化成了分析病症发生机理,指导治疗疾病的抽象原则。

此时,理论本身已经失去了实体性,而是作为宏观概念而存在,应用并指导着临床。

2实验研究
2.1动物模型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经典动物模型经历了王今达的肠系膜上动脉结扎模型,冯学瑞的直肠全结扎模型,韩国栋的体外直肠不全结扎模型,天津南开医院的次碳酸铋过度收敛模型以及韩国栋的内毒素模型5个阶段[8]。

另有,韩春生[9]以大剂量次碳酸铋灌胃加lps雾化吸入,将疾病模型与中医证候相结合,造成“肺热腑实证”动物模型。

王月兰[10]等通过建立家兔肺心病模型,观察模型复制前后家兔心电、胸腔阻抗图、肺阻抗图、膈肌放电以及肠电的变化,证明本模型对探讨肺与大肠的关系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建立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实验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

2.2物质基础胚胎源:肺、气管由肠的前肠发展而来,呼吸道上皮和腺体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11]。

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sp-a)这种肺部功能性蛋白在肠道组织中的表达被看成是肺肠具有共同胚胎起源的后果[12]。

黏膜免疫:靳文学[13]等从黏膜免疫系统siga、归巢机制角度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理论,认为siga在肺肠组织中的特异相关性,似为体现“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周东浩[14]等认为现代医学所谓的公共黏膜免疫系统就是中医脏腑表里理论的物质基础,黏膜淋巴细胞的“归巢”,成为肺肠免疫相关的重要途径。

杜丽娟等[15]发现在哮喘组大鼠的肺、大肠组织中cd++、cd+8的表达明显增高,具有相关性,黏膜免疫中cd+4、cd+8t 淋巴细胞可能是肺与大肠之间部分的物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