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实验1
理论力学基础实验报告

理论力学基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验证理论力学的基本定理和物理规律。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和熟悉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位置、力的方法和技巧;3. 验证质点运动学、动力学方程和牛顿三定律。
实验原理1. 运动学: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x = x_0 + vt + 1/2at^2` 这一二次方程表示。
2. 动力学:质点的力学性质与作用力和质点的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F=ma` 来表达。
3. 牛顿三定律:质点的任何一个运动都受到了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同时该物体也对其他物体产生了反作用力。
实验装置和材料1. 平滑水平直轨道2. 重物(用于加在轮小车上)3. 光电开关4. 计时器5. 弹簧测力计实验过程1. 通过轮小车在轨道上做运动,利用光电开关测量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分别放置不同位置的光电开关进行测量。
2. 通过在轮小车上增加不同质量的重物,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作用力,并测量质点加速度。
3. 记录数据,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实验结果及分析1. 运动学方程验证:通过不同位置的光电开关测得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数据,我们可以将其代入运动学方程`x = x_0 + vt + 1/2at^2`中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
2. 动力学方程验证:通过在轮小车上增加不同质量的重物,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的作用力,并测量质点加速度。
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动力学方程`F=ma`中,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3. 牛顿三定律验证:通过观察轮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反作用力,并测量反作用力的大小,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验证了理论力学的基本定理和物理规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验证了相应的物理规律。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掌握了物体质量、位置、力的测量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力学系列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力、力矩、牛顿定律等。
2.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 理论力学实验台2. 力传感器3. 弹簧测力计4. 水平仪5. 三角板6. 直尺7. 秒表8. 计算器三、实验原理力学实验主要研究力、力矩、牛顿定律等力学基本概念,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并测量相关物理量。
1. 力的合成与分解: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一个力,或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
2. 力矩:力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力矩的大小和方向与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3.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 实验一:力的合成与分解(1)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
(2)实验步骤:① 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水平。
② 用力传感器分别测量两个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记录数据。
③ 将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画在坐标纸上,以力的大小为线段长度,以力的方向为线段方向。
④ 以两个力的交点为起点,作两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并连接对角线。
⑤ 测量对角线的长度和方向,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
2. 实验二:力矩的测量(1)实验目的:验证力矩的概念,测量力矩的大小。
(2)实验步骤:① 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水平。
② 用力传感器测量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记录数据。
③ 在实验台上固定一个水平仪,确保其水平。
④ 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水平仪上,测量力臂的长度。
⑤ 计算力矩的大小,验证力矩的概念。
3. 实验三:牛顿定律的验证(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实验步骤:① 将物体放在实验台上,确保其水平。
② 用力传感器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记录数据。
③ 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加速度。
2.理论力学振动实验一

2.理论力学振动实验一振动实验理论力学Ⅰ 理论力学Ⅰ、Ⅱ第二次实验单自由度系统自由衰减振动和强迫振动强迫振动实验自由衰减振动和强迫振动实验(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重庆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振动实验振动概念是物体在平衡位置物体静止时的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平衡位置( 机械振动是物体在平衡位置(物体静止时的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振动。
自由振动、强迫振动。
又可分为无阻尼振动与阻尼振动。
简称振动简称振动。
可分为自由振动、强迫振动。
又可分为无阻尼振动与阻尼振动。
1.自由振动 1.自由振动作振动的系统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离开平衡位置以后就能自行按其固有频率振动的系统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离开平衡位置以后就能自行按其固有频率的系统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离开平衡振动,而不再需要外力的作用,这种不在外力的作用下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
振动,而不再需要外力的作用,这种不在外力的作用下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
理想情况下的自由振动叫无阻尼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时的周期叫固有周期,想情况下的自由振动叫无阻尼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时的周期叫固有周期,自由振动时的频率叫固有频率它们由振动系统自身条件所决定,与振幅无关。
固有频率。
动时的频率叫固有频率。
它们由振动系统自身条件所决定,与振幅无关。
2.强迫振动也称受迫振动) 2.强迫振动(也称受迫振动) 振动系统在周期性的外力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振动称为强迫振动,系统在周期性的外力持续作用下,振动系统在周期性的外力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振动称为强迫振动,这个周期性的外力称为驱动力(或强迫力) 期性的外力称为驱动力(或强迫力)。
物体的强迫振动达到稳定状态时,其振动的频率与驱动力频率相同,物体的强迫振动达到稳定状态时,其振动的频率与驱动力频率相同,而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物体作强迫振动的振幅保持不变,作等幅振动。
物体作强迫振动的振幅保持不变,作等幅振动。
它的大小不仅和驱动力的大还与驱动力的频率以及作振动的物体自身的固有频率有关. 小,还与驱动力的频率以及作振动的物体自身的固有频率有关. 当周期性驱动力的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 共振。
理论力学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理论力学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3. 掌握质点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实验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1. 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质点运动学:研究质点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3. 质点动力学:研究质点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
三、实验仪器1. 理论力学演示台2. 滑轮组3. 弹簧测力计4. 水平仪5. 秒表6. 铅笔、纸、直尺四、实验步骤1. 观察演示台上的实验装置,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2.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将物体放置在演示台上,观察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利用滑轮组,使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记录数据,计算加速度。
4. 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将两个相同的物体分别放置在演示台上,通过相互作用力使它们相互靠近,观察现象。
5. 测量物体运动学参数:使用秒表测量物体通过一定距离所需时间,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6. 测量力的大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以及通过滑轮组产生的拉力。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实验数据:F1 = 2.0 N,m = 0.5 kg,a1 = 4.0 m/s²F2 = 3.0 N,m = 0.5 kg,a2 = 6.0 m/s²实验结果:F1/a1 = F2/a2 = 2.0/4.0 = 3.0/6.0 = 0.5 N/kg,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3. 验证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数据:F1 = 2.0 N,F2 = -2.0 N实验结果:F1 = -F2,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理论力学实验

《理论力学实验》讲义前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人才聘用的市场化,都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为此,我们突破长期以来《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无实验的状态,初步建设了理论力学实验室,开展了《理论力学》实践教学活动。
《理论力学实验》作为《理论力学》新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这样一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开阔学生的眼界,加强《理论力学》的工程概念,了解这门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紧密关系,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大量与《理论力学》相关的产品和科研成果作为《理论力学实验》实践教学的内容,通过参观图片实物、实验演示以及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达到实验的目的。
实验的结果考核将采取填写实验报告、撰写小论文和交习作的形式进行。
目前,《理论力学实验》主要包括三项内容:1、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创新应用实验。
2、动力学参数测定实验3、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
第一项实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创新应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大量工业产品和科技成果向学生展示《理论力学》的工程意义和工程应用,开阔学生的眼界。
2、通过学生对大量工业产品和科技成果的观察分析,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力学分析方法的掌握。
3、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锻炼他们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
二.仪器设备1、挂图、照片。
2、40余套产品、模型、设备和零部件。
三.实验内容(一)静力学部分(一)曲柄滚轮挤水拖把的受力分析与过程其计算简图如图2,应用虚位移原理可以得出D F 和B F 的关系。
]sin cos 1[sin 22θθθOA AB OA ODOA F F B D -+⋅⋅⋅=二者的过程关系如下图:(二)桑塔那汽车用的千斤顶受力分析与自锁条件千斤顶受到平面汇交力系的作用,已知车重G,容易求得1F和2F。
2021年理论力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理论力学》试验汇报班级:姓名:学号: 成绩:试验一 试验方法测定物体重心一、 试验目:1、经过试验加深对协力概念了解;2、用悬挂法测取不规则物体重心位置;3、用称重法测物体重心位置并用力学方法计算重量。
二、 试验设备和仪器 1、理论力学多功效试验装置; 2、不规则物体(多种型钢组合体); 3、连杆模型; 4、台秤。
三、 试验原理物体重心位置是固定不变。
再利用柔软细绳受力特点和两力平衡原理, 我们能够用悬挂方法决定重心位置; 又利用平面通常力系平衡条件, 能够测取杆件重心位置和物体重量。
物体重量: 21F F W +=; 重心位置: Wl F x C 1=四、 试验方法和步骤A 、 悬挂法1、从柜子里取出求重心用组合型钢试件, 用将把它描绘在一张白纸上;2、用细索将其挂吊在上顶板前面螺钉上(平面铅垂), 使之保持静止状态;3、用先前描好白纸置于该模型后面, 使描在白纸上图形与实物重合。
再用笔在沿悬线在白纸上画两个点, 两点成一线, 便能够决定此状态重力作用线;4、变更悬挂点, 反复上述步骤2-3, 可画出另一条重力作用线;5、两条垂线相交点即为重心。
B、称重法1、取出试验用连杆。
将连杆一端放在台秤上, 一端放在木架上, 并使连杆保持水平。
2、读取台秤读数, 并统计;3、将连杆两端调换, 并使摆杆保持水平;4、反复步骤2;五、数据统计与处理A、悬挂法(请同学另附图)B、称重法六、注意事项1、试验时应保持重力摆水平;2、台称在使用前应调零。
试验二、四种不一样类型载荷比较试验一、试验目1、了解四种常见不一样载荷;2、比较四种不一样类型载荷对承载体作用力特征。
二、试验仪器和设备1、理论力学多功效试验装置;2、2kg台秤1台;3、0.5kg重石英沙1袋;4、偏心振动装置1个。
三、试验原理渐加载荷、突加载荷、冲击载荷和振动载荷是常见四种载荷。
不一样类型载荷对承载体作用力是不一样。
将不一样类型载荷作用在同一台秤上, 能够方便地观察到各自作用力与时间关系曲线, 并进行相互比较。
理论力学实验1

实验一:用“双踪示波比较法”测量简谐振动的频率一、实验目的1、了解“双踪示波比较法”测试未知信号频率的原理;2、学习“双踪示波比较法”测量简谐振动的频率;二、实验仪器安装示意图三、实验原理双踪示波比较法是采取双踪示波,同时看两个信号波形,其中一通道是已知频率的参考信息,另一通道是待测信号,通过对波形进行比较来确定简谐振动信号的频率。
双通道并行同步示波或采样信号,采用相同的采样频率F s ,时间分辨率△t=1/F s 是相同,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反映到波形上就是一个周期内采样点数N 不同,信号的频率为:()t N f ∆⋅=1用光标读取已知频率为f 0 参考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点数N 1 ,再读取待测信号的频率N 2 ,则被测信号的频率为:f 0 N 1 = f x N 2021f N N f x =根据所测频率可以计算当前电机的转速:n = 60·f x (转/分钟)四、实验步骤1、开机进入DASP2000标准版软件的主界面,选择双通道按钮。
进入双通道示波状态进行波形示波。
2、安装偏心激振电机偏心激振电机的电源线接到调压器的输出端,电源线接到调压器的输入端(黄线为地线),一定要小心防止接错,要注意调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端,防止接反。
把调速电机安装在简支梁中部,对简支梁产生一个未知的激振力,电机转速(强迫振动频率)可用调压器来改变,把调压器放在“40”档左右,调好后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要再改变点电机转速。
3、将ZJY-601测振仪功能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波形监视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
将速度传感器布置在激振电机附近,速度传感器测得的信号接到ZJY-601测振仪的第一通道速度传感器输入口上,输出信号接到采集仪的第二通道。
4、ZJY-601测振仪功能选择旋钮置速度计的“v(mm/s)”档,放大增益可以在试验中根据波形大小设置。
5、调节ZJY-601测振仪信号源频率,震动稳定后,按鼠标左键,停下来读数,把光标移到第一通道的一个波峰处,参考幅值在右窗口中读取最大值所对应的点号NC值,记作N1′,向右移到相邻的峰值处读取相应的点号NC值,记作N1″,第一通道正弦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点数N1 = N1′- N1″;6、把光标移到第二通道的一个波峰处,参考幅值在右窗口中读取最大值所对应的点号N值,记作N2′,向右移到相邻的峰值处读取相应的点号N值,记作N2″,第一通道正弦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点数N2=N2′- N2″;7、改变参考信号频率,重复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并记录试验数据。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2017

《理论力学》 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实验一 实验方法测定物体的重心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合力概念的理解;2、用悬挂法测取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3、用称重法测物体的重心位置并用力学方法计算重量。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装置;2、不规则物体(各种型钢组合体);3、连杆模型;4、台秤。
三、实验原理物体的重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再利用柔软细绳的受力特点和两力平衡原理,我们可以用悬挂的方法决定重心的位置;又利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可以测取杆件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重量。
物体的重量:21F F W +=;重心位置:Wl F x C 1=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A 、悬挂法1、从柜子里取出求重心用的组合型钢试件,用将把它描绘在一张白纸上;2、用细索将其挂吊在上顶板前面的螺钉上(平面铅垂),使之保持静止状态;3、用先前描好的白纸置于该模型后面,使描在白纸上的图形与实物重叠。
再用笔在沿悬线在白纸上画两个点,两点成一线,便可以决定此状态的重力作用线;4、变更悬挂点,重复上述步骤2-3,可画出另一条重力作用线;5、两条垂线相交点即为重心。
B、称重法1、取出实验用连杆。
将连杆一端放在台秤上,一端放在木架上,并使连杆保持水平。
2、读取台秤的读数,并记录;3、将连杆两端调换,并使摆杆保持水平;4、重复步骤2;五、数据记录与处理A、悬挂法(请同学另附图)B、称重法1、实验时应保持重力摆水平;2、台称在使用前应调零。
实验二、四种不同类型载荷的比较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四种常见的不同载荷;2、比较四种不同类型载荷对承载体的作用力特性。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1、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装置;2、2kg台秤1台;3、0.5kg重石英沙1袋;4、偏心振动装置1个。
三、实验原理渐加载荷、突加载荷、冲击载荷和振动载荷是常见的四种载荷。
不同类型的载荷对承载体的作用力是不同的。
将不同类型的载荷作用在同一台秤上,可以方便地观察到各自的作用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相互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用“双踪示波比较法”测量简谐振动的频率一、实验目的1、了解“双踪示波比较法”测试未知信号频率的原理;2、学习“双踪示波比较法”测量简谐振动的频率;二、实验仪器安装示意图三、实验原理双踪示波比较法是采取双踪示波,同时看两个信号波形,其中一通道是已知频率的参考信息,另一通道是待测信号,通过对波形进行比较来确定简谐振动信号的频率。
双通道并行同步示波或采样信号,采用相同的采样频率F s ,时间分辨率△t=1/F s 是相同,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反映到波形上就是一个周期内采样点数N 不同,信号的频率为:()t N f ∆⋅=1用光标读取已知频率为f 0 参考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点数N 1 ,再读取待测信号的频率N 2 ,则被测信号的频率为:f 0 N 1 = f x N 2021f N N f x =根据所测频率可以计算当前电机的转速:n = 60·f x (转/分钟)四、实验步骤1、开机进入DASP2000标准版软件的主界面,选择双通道按钮。
进入双通道示波状态进行波形示波。
2、安装偏心激振电机偏心激振电机的电源线接到调压器的输出端,电源线接到调压器的输入端(黄线为地线),一定要小心防止接错,要注意调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端,防止接反。
把调速电机安装在简支梁中部,对简支梁产生一个未知的激振力,电机转速(强迫振动频率)可用调压器来改变,把调压器放在“40”档左右,调好后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要再改变点电机转速。
3、将ZJY-601测振仪功能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波形监视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
将速度传感器布置在激振电机附近,速度传感器测得的信号接到ZJY-601测振仪的第一通道速度传感器输入口上,输出信号接到采集仪的第二通道。
4、ZJY-601测振仪功能选择旋钮置速度计的“v(mm/s)”档,放大增益可以在试验中根据波形大小设置。
5、调节ZJY-601测振仪信号源频率,震动稳定后,按鼠标左键,停下来读数,把光标移到第一通道的一个波峰处,参考幅值在右窗口中读取最大值所对应的点号NC值,记作N1′,向右移到相邻的峰值处读取相应的点号NC值,记作N1″,第一通道正弦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点数N1 = N1′- N1″;6、把光标移到第二通道的一个波峰处,参考幅值在右窗口中读取最大值所对应的点号N值,记作N2′,向右移到相邻的峰值处读取相应的点号N值,记作N2″,第一通道正弦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点数N2=N2′- N2″;7、改变参考信号频率,重复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并记录试验数据。
8、按公式计算简谐振动的频率F x 。
9、改变电机转速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用双踪示波比较法测试简谐振动的频率实验二:简谐振动幅值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压电传感器测量简谐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二、实验仪器安装示意图三、实验原理ϕ)由简谐振动方程:f(t)=Asin(ωt-简谐振动信号基本参数包括:频率、幅值、和初始相位,幅值的测试主要有三个物理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采取相应的传感器来测量,也可通过积分和微分来测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根据简谐振动方程,设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x、v、a,其幅值分别为X、V、A:ϕ)x=Xsin(ωt-ϕ)=V cos(ωt-ϕ)v=x`=ωXcos(ωt-ϕ)= Asin(ωt-ϕ)a=x``=- ω2Xsin(ωt-ϕ——初相位式中:ω——振动角频率所以可以看出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大小的关系是:V=ωX,A=ω2X,A=ωV振动信号的幅值可以根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用位移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测量,还可采用具有微积分功能的放大器进行测量。
在进行振动测量时,传感器通过换能器把加速度、速度、位移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然后通过AD卡进行模数转换成数字信号,采集到的数字信号为电压变量,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这时读取的数值为电压值,通过标定值进行换算,就可以算出振动量的大小。
DASP软件参数设置中的标定通过示波调整好仪器的状态(如传感器档位、放大器增益、是否积分以及程控放大倍数等)后,要在DASP参数设置表中输入各通道的工程单位和标定值。
传感器灵敏度为K CH (PC/U )(PC/U 表示每个工程单位输出多少PC 的电荷,如是力,而且参数表中工程单位设为牛顿N ,则此处为PC/U ;如是加速度,而且参数表中工程单位设为m/s 2,则此处为PC/ m/s 2);ZJY-601型振动教学试验仪输出增益为K E ;灵敏度适调为K SH (PC/U );积分增益为K J (KJY-601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一次积分和二次积分K J =1);仪器标称值为K D (Mv/U )ZJY-601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标称值:加速度峰值为200m/s 2 时输出为满量程5V ,则K D =5/200=0.025(V/ m/s 2); 速度峰值为200m/s 时输出为满量程5V ,则K D =5/200=0.025(V/ m/s 2); 位移值为200μm 时输出满量程为5V ,则K D =5/2000=0.025(V/ m/s 2); 则DASP 参数设置表中的标定值K 为:1000K K K JE CH ⨯⨯⨯⨯=D SHK K K (mV/U )如果灵敏度适调对电压输出类型的传感器不起作用时标定值K 为:K= K CH ×K E ×K J ×K D ×1000 (mV/U )四、实验步骤1、安装仪器把激振器安装在支架上,将激振器和支架固定在实验台基座上,并保证激振器顶杆对简支梁有一定的预压力(不要超过激振杆上的红线标识),用专用连接线连接激振器和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放大仪的功放输出接口。
把带磁座的加速度传感器放在简支梁的中部,输出信号接到ZJY-602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加速度传感器输入端,功能档位拨到加速度计档的a 加速度。
2、打开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电源开关,拨到灵敏度适调,用螺丝刀调节灵敏度适调,输入传感器的灵敏度。
3、开机进入DASP2000标准版软件的主界面,选择单通道按钮。
进入双通道示波状态进行波形示波。
4、在采样参数设置菜单下输入标定值K 和工程单位m/s 2,设置采样频率为4000Hz ,程控倍数1倍。
5、调节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频率旋钮到40Hz 左右,使梁产生共振。
6、在示波窗口中按数据列表进入数值统计和峰值列表窗口,读取当前振动的最大值。
7、改变档位v (mm/s )、d (μm)进行测试记录。
8、更换速度和电涡流传感器分别测量a (m/s 2)、v (mm/s )、d (μm)。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1、实验数据实验三:单自由度系统模型参数的测试一、实验目的1、学习建立单自由度系统模型;2、学会用共振法测定单自由度系统模型的固有频率f 0、刚度k ;3、学习简支架等效质量的计算与测试二、实验仪器的安装示意图三、实验原理单自由度线性系统是最简单的振动系统,又是最基本的振动系统,这种系统在振动分析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简化为单自由度线性系统来处理,从而可以直接利用对这种系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单自由度系统具有一般振动系统的一些基本特性,实际上它是多自由度系统、连续系统、甚至是非线性系统进行振动分析的基础。
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是三种理想化元件组成的,它们是:质量块、阻尼器、弹簧。
1、通过静变形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频率ZJ-601型振动教学试验台上的简支梁是一无限多自由度的梁,梁中部的电机及配重看做质量块,使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系统。
梁相当于一弹簧,则系统可简化为一个但自由度无阻尼系统,力学模型如在质量块的重力mg 作用下,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其静变δst 与重力mg 间的关系为mgk st =δ则stmgk δ=根据固有频率的定义,m kf π21=, 将上式代入则有st gf δπ21=由材料力学知梁中点的静变形为 δst=mgL 3/48EI则系统的固有频率为34821L EI f π=简支梁中点处的刚度为348L EI k =2、 简支梁等效质量的计算对于中部附有集中质量块m’的简支梁系统,若梁的均布质量为m 0,线密度为ρ= m 0/L,假定梁在自由振动时的动扰度曲线与简支梁中间有集中载荷mg 作用下的静绕度曲线一样。
由材料力学在距离端点为l 处的梁截面的静绕度曲线为:33243L l l L x stl -=δ式中, δst 为梁中点的静绕度,其值为δst=mgL 3/48EI动绕度曲线方程可以认为与上式相似:()()33243L l l L t x t x l -=其中,x(t)为中点处的振动位移,振动为简谐振动即有:Xx =max , n X xω=max 对于距端点l 处长度为dl 的微段梁,质量为dl ρ,由曲线方程可知其速度为()()33243L l l L t x t xl -= ,所以整段梁的动能为:()⎰⎰-=223232243212L l dll l L Lx dl x ρρ202351721351721x m x L ⎪⎭⎫ ⎝⎛=⎪⎭⎫ ⎝⎛=ρ221x m=均布质量梁的质量m 0折合到梁中部的等效集中质量 00213517m m m ≈=根据所测得频率,可计算出等效刚度k=4π2f 2m四、实验步骤1、参考示意图连接好仪器和传感器。
2、开机进入DASP2000标准版软件的主界面,选择单通道按钮。
进入单通道示波状态进行波形示波。
3、调节ZJY-601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频率和功率放大器旋钮,使梁产生共振,把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简支梁的振动,经ZJ-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放大后,接入采集仪进行示波。
4、打开数据列表按钮从频率计中读取频率值。
5、分别测量没有配重块、加一块配重(1kg )、加两块配重(2kg )时的频率。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1、锤击法测量2、简支梁等效质量m (梁的均布质量折合到梁的中部的质量)和等效刚度k 的计算梁的质量m 0 = kg22121{20+==m k f m kf ππ把测得和数据代入方程联立解得:m= kg k= N/m折合梁中部的集中等效质量与梁质量的比值:=0m m3、理论计算值与测试值实验四:共振法测试有阻尼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一、实验目的1、了解共振法测试有阻尼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的原理;2、学会用共振法测试有阻尼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二、实验仪器安装示意图三、实验原理有阻尼的强迫振动,当经过一定时间后,只剩下强迫振动部分,有阻尼强迫振动的振幅特性:()stx D u u A 2222411+-=式中ωωeu =, ωe 为强迫振动频率,ω为系统的共振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