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赏析论文
浅析李煜词与其命运的关系.论文docx

浅析李煜词与其命运的关系摘要: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
翻阅李煜的族谱,一览帝王家的气度,我们会惊叹南唐是五代十国中独具风华的国度。
李煜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华丽而又陈旧的时代,是一个笙歌与戎马交错的年岁,是一个剑影刀光与美人清影交叠的岁月。
前期生在宫廷,并没有普通百姓柴米油盐之忧,但他却有不同一般人的快乐与惆怅。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空有一颗向往自由之心,却总也逃不出宫闱这道屏障,从年少不能真正懂得痛苦困境之意,到亡国之大悲。
探寻这样一位君王的兴衰成败,不仅为了见证他的风华和气韵,更是为了研读其内心的厚重和一个时代的沧桑。
关键词:亡国之君代表词作命运经历词帝序言“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这是李煜的真实写照。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善词,通晓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大。
据徐铉记载,李煜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十卷。
《宋史.艺文志》亦载《南唐后主集》十卷。
陈振孙《直摘书录解题》有《南唐二主词》一卷,录李煜词三十四首,存世有明万历四十八年墨华斋本。
清代邵长光又录得一首,近代王国维增加九首。
李煜词集注本有清人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詹安泰《李璟李煜词》等。
历史上文人墨客对李煜评价甚多。
欧阳修“煜性骄奢,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纳兰性德“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量,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郭麟“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
王国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本文将从李煜生平,代表词作以及前后期词作特点,探寻李煜词及其命运的关系,进一步走进千古词帝充满悖论色彩的传奇人生。
李煜的生平概况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毕业论文浅谈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doc

*****学院成教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 指导教师 **** 学员姓名 **** 学号 ****二0一0年十月十五日目录摘要关键词(中文) (1)摘要关键词(英文) (2)引言 (3)一、李煜——悲剧皇帝 (3)二、从人生的变迁看李煜词风的转变 (5)三、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10)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学院论文写作提纲浅谈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内容摘要: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的词,优美婉转,含蓄中凭添了几许忧愁、无奈,记录着他的欢乐,倾诉着他的悲哀,是最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他的词不加雕琢,写得非常真实、具体、率真,他的生活境遇、精神状况与文学素养诸因素熔炼出其词遗世独立的艺术风格,是中国文化宝库里珍贵的遗产之一。
关键词:李煜;真实率真;愁绪;离别Discusses the Southern Tang emperor Li Yu and His word Abstract:Wang Guowei, "Human World" says, "words to the beginning of Li Yu and great vision, emotion, then deep, then change the words of the workers Ling words for the literati." Li Yu's words, beautiful mellowed, implicit in the tales a dash of sadness, helplessness, a record of his joy, the sorrow of his talk is the most natural expression of real feelings. His words do not add polish, written in a very real, specific, straightforward, and his living conditions, mental health literacy factors and literature melting the word aloof from the world of its art style, is the treasure house of Chinese culture in one of the precious heritage.Key words:Li Yu; the real Frank;melancholy; separation引言李煜是公认的五代词人的颠峰,他与北宋词人柳永苏轼,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形成了词的历史上的三座高峰。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虞美人李煜赏析

虞美人李煜赏析文章一:《虞美人》李煜赏析大家好,我今天要谈谈《虞美人》这首词。
这首词是南唐的李煜所作,也是他最出名的一首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词的主题。
李煜用美女的形象来表达了他对自己失去帝位、陷入困境的抱怨和悲哀。
他在词中描绘了一个美艳、清纯的女子,相信人们看到她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美丽、沉醉在她的美的魅力之中。
通过这首词,李煜既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也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不甘。
在李煜的《虞美人》中,词人将“虞美人”的美貌描写得十分细致。
他用了许多形容词,如:郎艳冠、春色满园、深闺锁、残红满地、罗袂白愁。
这些词语描绘了虞美人难以言表的美丽,这也表现了李煜对美的强烈追求之情。
当然,除了美的描绘,李煜在这首词中也有很多深刻的思考。
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不甘,也表现了人生的无奈:“始信倚、东篱菊、难栖鹊。
”他已经感到自己的人生已到尽头,也注意到人生常常是不可预知的,一个人的命运常常难以把握。
总的来说,李煜这首《虞美人》的意境是非常深邃的,既有美的致敬,也有生命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艺术家对世俗的渴望和不甘。
重点分析:1. 李煜的抱怨和悲哀2. “虞美人”美的描绘3. 生命的反思4. 艺术家的对世俗的渴望和不甘用词分析:1. 郎艳冠、春色满园、深闺锁、残红满地、罗袂白愁2. 始信倚、东篱菊、难栖鹊文章二:谈谈李煜的《虞美人》大家好,我今天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南唐的李煜所作的《虞美人》这首词。
我想谈谈他的意境。
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非常感性和幻想的词,它描绘了许多幻想的事物,同时也表达了词人的心情和心境。
例如,他在词中描写了一个美艳的女子,她高贵、美丽、高傲,仿佛住在一个梦幻的世界中。
他把她想象成了一个魅力四射、动人心魄的女子,这个女子的形象也成为了他追求美的象征。
此外,李煜还表达了自己对命运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随着这首词的深入,我们发现诗人不仅是在描绘一种美的形象,更是在反思人生的意义和宿命的局限。
他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渗透在每一个字句中。
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李煜,南唐末代君主,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词人。
他的词作风格清丽婉转,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在他的词作中,亡国之思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面临国破家亡的悲剧命运下,李煜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的挽歌和悲愤,这种情感被巧妙地融入到他的词作之中。
本文将从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着手,探讨李煜如何通过词作表达对国家的深情与悲愤。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体现在他对国家兴亡的关注与表达上。
在《浪淘沙·北客行》中,他写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里通过描绘长亭外的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景象,表现出了他对逝去的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在《渔家傲·秋思》中,他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通过描绘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景象和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壮美景观,展现出了对国家兴亡的悲愤之情。
在这些词作中,李煜通过对国家兴亡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了对国家的深情与悲愤。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体现在他对民众疾苦的关怀与抒发上。
在《浪淘沙·北客行》中,他写到:“先悲为念后忧伤。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里通过描绘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客观事实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抒情语句,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怀和抒发。
在《渔家傲·秋思》中,他写到:“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这里通过描绘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如春水的境界,表现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怀和抒发。
在这些词作中,李煜通过对民众疾苦的描绘,表现了对国家的深情与悲愤。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体现在他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与感慨上。
在《虞美人·宫怨》中,他写到:“宫邨锁闭重黄昏,寂寞空庭春欲暮。
”这里通过描绘宫邨锁闭重黄昏和寂寞空庭春欲暮的情景,反映了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与感慨。
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他写到:“吴泊前樯绿日新,江头风雨几时休。
”这里通过描绘吴泊前樯绿日新和江头风雨几时休的景象,反映了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与感慨。
浅论李煜词的亡国情怀

浅论李煜词的亡国情怀李煜被俘前后写了大量有代表性的词。
国破家亡的遭遇对他在词坛上争得“词中之帝”的称谓起着决定性作用。
李煜被俘前的词作特征:题材狭窄,以反映纵情逸乐等宫中生活为主;李煜被俘后的词作特征:题材厚重,以表现思乡亡国悲怆情感为主。
李煜的典型代表作《虞美人》有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书以血泪”的艺术超越,为其成为“词中之帝”奠定了基础。
亡国后的词作及其表现出的亡国情怀,成就了李煜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使他成为承前启后,可追唐诗的一代宗师。
标签:李煜词作;题材厚重;艺术超越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的第六子,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多陵即位。
在位十五年,宋开宝七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第二年十一月城被攻破。
后主肉袒出城降宋,被俘到汴京,封违命候。
太宗即位后,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因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句,命人在宴会上下药将他毒死。
李煜善于书法,绘画、且精通音律。
但最能体现其才华的还是他的词作。
李煜的词在早期和后期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和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被俘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他从一国之君伦为亡国之奴,悬殊的境遇使他更加体会到人生的悲凉,故国之恨,亡国之痛成为李煜词突出的感情色彩。
也正是这种国破家亡的特殊遭遇,使他的作品产生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为他成为“词中之帝”奠定了基础。
一、被俘前的词作特征——题材狭窄,以反映纵情逸乐生活为主作为一国之君,李煜属于那种不恤民情,纵情声色的“昏君”。
因此他的词作题材局限性很大,缺少反映社会、反映人民生活的深刻思想内涵。
多为华丽词藻的堆砌,艳语连绵,词里词外不乏“花间派”婉丽、柔靡的气息。
这个时期李煜的词大多是描写宫廷生活的艳丽、慵倦和淫靡,风格近似于“花间派”,是李煜沉溺声色的真实写照。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
哎呀,说起李煜,那可真是个让人感慨万千的人物!他的诗词,就
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扇门。
你想想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一句,难道不像是
李煜在对着岁月长叹吗?就好比我们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起
过去的点点滴滴,那种无奈和惆怅,是不是一下子就涌上心头啦?
再瞧瞧“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难道不是他在对着曾经
的繁华发出的悲叹吗?就好像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好,如今已经面目全非,能不让人伤心吗?
李煜的诗词,很多时候都充满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
比如说“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愁绪啊,像滚滚东流的江水,滔滔不绝,怎么都停不下来。
这像不像我们在遭遇重大挫折时,心里
的烦恼和痛苦一波接着一波,根本无法停止?
他在诗词里倾诉着自己的家国之痛,爱情之伤。
就像一个迷失在黑
暗中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觉得啊,李煜的诗词之所以能打动我们,就是因为他把那些最真挚、最深刻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
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仿
佛能触摸到他那颗破碎的心,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无奈。
他的诗词,是
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李煜词赏析论文

李煜词概观(XXXXXXXXXXXXXXX)摘要:李煜生在在动荡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辉。
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及冯延巳来,可说较少。
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
人们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李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本文拟从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李煜,诗歌,艺术特色一.李煜词的创作背景评论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气息的反映。
尤其是诗词。
因此,要正确评价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遭遇结合起来。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文献太子卒,他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
元宗十九年,立为太子。
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监国,九六一年继位,时年二十五岁。
在位十五年。
九七五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出降,第二年到汴京,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夕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终年四十二岁。
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
他自小便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
父亲李璟,“多才艺,好读书,善骑射,”他的书法学羊欣,善八分书。
“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两个弟弟(韩王从善与吉王从谦)富于文艺修养。
两位夫人(大小周后)精于音律歌舞。
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曾补全霓裳羽衣残谱。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李煜更是博通众艺,造诣甚高。
工书:有《书述》一篇,自谓得卫夫人及钟王镫法,有聚针钉、金错刀、撮襟诸体。
黄庭坚《跋李后主书》谓其“笔意深婉”,《宣和画谱》说他的金错刀书“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词概观(XXXXXXXXXXXXXXX)摘要:李煜生在在动荡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辉。
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及冯延巳来,可说较少。
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
人们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李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本文拟从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李煜,诗歌,艺术特色一.李煜词的创作背景评论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气息的反映。
尤其是诗词。
因此,要正确评价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遭遇结合起来。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文献太子卒,他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
元宗十九年,立为太子。
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监国,九六一年继位,时年二十五岁。
在位十五年。
九七五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出降,第二年到汴京,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夕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终年四十二岁。
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
他自小便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
父亲李璟,“多才艺,好读书,善骑射,”他的书法学羊欣,善八分书。
“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两个弟弟(韩王从善与吉王从谦)富于文艺修养。
两位夫人(大小周后)精于音律歌舞。
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曾补全霓裳羽衣残谱。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李煜更是博通众艺,造诣甚高。
工书:有《书述》一篇,自谓得卫夫人及钟王镫法,有聚针钉、金错刀、撮襟诸体。
黄庭坚《跋李后主书》谓其“笔意深婉”,《宣和画谱》说他的金错刀书“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
”善画:《梦溪补笔谈》卷二:“后主善画,尤工翎毛。
”(“墨竹清爽不凡。
”(都穆《寓意篇·题后主墨竹》“所画林木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知音律:徐铉为李煜作墓志铭,说他洞晓音律,精别雅郑,“曾为文论乐,以续《乐论》”(徐铉《骑省集》)宋邵思《雁门野说》:“南唐后主精于音律,凡度曲莫非奇绝。
开宝中,国将除,自撰《念家山》一曲,既而广为《念家山破》,其谶可知也。
宫中民间日夜奏之,未及两月,传满江南。
”精鉴赏:雅尚图书,藏书十万余卷。
“多校雠精审,编秩完具,与渚国本不类。
”(马令《南唐书·朱弼传》内府书画至多,“诸书画中时有李后主题跋。
”(《梦溪补笔谈》卷二)李煜“为文有汉魏风”,著雅颂文赋凡三十卷,又著《杂说》百篇,“时人以为可继《典论》。
”(马令《南唐书·后主传》)李煜的艺术才华与他的诗人气质相结合,更使他的词具有超出一般歌词之上的诗的特质,在李煜的艺术生涯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便是他的词。
李煜的生活历程可以亡国前后分为两个阶段。
亡国前,他过的是醉生梦死的小皇帝生活。
虽说在他父亲时代,就臣服于后周。
到了他自己,又成了宋主的附庸,国势日弱,在军事政治上毫无自主之力。
为苟全性命,免当亡国之君,对宋王朝百般委曲求全。
《宋史·南唐李氏》说:“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必遣使犒师修贡。
其大庆即更以买宴为名,别奉珍玩为献,吉凶大礼,皆别修贡助。
”由于他的妥协外交,才使小朝廷维持到开宝八年。
在这一时期中,他仍不失为一国之主。
过着奢侈淫佚的享乐生活。
《五国故事》云:“尝于宫中以销金红罗幕其壁,以白银钉、玳瑁押之,又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于其外。
”又《默记》云:“(李后主)宫中本阁至夜则悬大宝珠,光照一室如日中也。
”又陶谷《清异录》云:“李煜伪长秋周氏居柔仪殿。
有主香宫女,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金玉为之,凡数十种。
”洪芻《香谱》:“后主自制帐中香,以丁香沉香及檀麝香各一两,甲香一两,皆细研成屑,取鹅梨汁蒸干焚之,芳郁满室。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生活的富丽豪奢,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他前期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李煜还“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
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颇废政事。
(陆游《南唐书》)”直至曹彬率宋兵临于金陵城下,李煜还在净居寺听和尚念经。
李煜不是一个政治家。
《玉琴斋词序》云:“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
”正因为李煜耽于诗书音画,又纵情声色,疏于治国,尽管他想方设法与宋朝结欢修贡,在国内也曾减赋息役,以裕民力。
但终究未能逃脱阶下囚的命运。
于九七五年被宋所灭,李煜肉袒出降。
在九七六年又不得不白衣纱帽待罪于明德楼下,被封为违命侯。
李煜在汴京过了两年多的俘虏生活,被俘后,精神方面所受的痛苦与侮辱,自不待言。
宋史说:“太平兴国二年,煜自言其贫”,他又与金陵故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避暑漫抄》)。
在这些话里,可以想像他处境的凄苦。
但是他的心并没有死,发之于词,表现出家国之痛和伤今忆昔之情,这在宋朝统治者的眼里,觉得是一种叛逆。
因此就遭了宋太宗的毒手。
他后期的生活环境,较之前期的宫廷生活是完全不同的。
从一个享乐的空气里堕入于一个求生不得的境界。
他这时才对政治、对人生有深一层的体会与领悟,而感到往日生活的舒适,精神的自由,故国江山的可爱,和过去种种错误的追悔了。
一切成了空,一切趋于毁灭,在这种沉痛而又是绝望的情感中,产生出来的作品,自然形成感伤低沉的情调。
二.李煜前期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李煜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决定了他的创作内容、创作基调的不同。
他前期词二十余首,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描写富丽的宫廷生活和浪漫的男女情事。
调子是欢悦轻快的,风格则是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延续。
反映前者的典型词作有《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此首写江南盛时宫中歌舞情况。
上片先点外景,再写宴前准备。
下片极写宴乐:金钗舞溜,其舞之盛可知,花蕊频嗅,其醉之甚可知。
末句映带别殿箫鼓,表现处处都是繁华景象。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全词声色豪奢,写的是宫中春夜歌舞宴游之乐,看似客观描写,实质上则隐含着作者对此极为欣赏的心理。
从宫女晚妆后的明艳照人,到宫中到处充溢萦绕着的音乐和欢乐气氛,最后写宴游时欢乐而陶醉的情形,妙处是由歌舞饮宴的欢乐绚烂转向了清静淡泊,前浓后淡形成鲜明对比,既醉心于宴乐,又寄兴于明月,更显得俊爽超逸,高雅不凡。
从而打破了传统文学理论中“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巧”的看法。
反映后者的典型词作有《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剗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叫君恣意怜。
这首词是李煜为小周后(女英)而作,叙述了小周后和他私会的情景。
则通过很强的艺术形象,把人物的内心恋情,用素淡的语言呈现到读者面前:花香月淡的朦胧夜晚,年轻胆怯的小周后,手提着金线绣鞋,沿着飘满花香的小径,带着慌张的神情,偷偷地去和心爱的人儿相会,诉说着情意绵绵的悄悄话。
这种描写男女私会的情景,冲破了抒情小词的界域而兼有戏剧、小说的情节和趣味,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又如《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这首词据说也是为小周后所作。
上阕写出了一个正在午睡的美人。
首句勾勒出一个略带神秘的静谧境界。
接着写女子的美丽:长发乌黑柔软,绣衣异香四散。
下阕由静转动,写词人偷入内室,惊动了梦中的女子。
末句写她不但不惊怒,反而情韵悠悠,说明她与词人世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全词从审美的角度开始,以两相爱悦的感情结尾,写得洗练美丽。
这一类词,尽管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比花间词人有了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但仍未脱柔靡之风,呈现出花间词人的气息。
这是他前期作品的缺点。
另一类是他在感受到无法摆脱的没落命运时所流露的沉重哀愁。
李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群臣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又加上他弟弟从善入宋不归,在寻欢作乐之余,自然会隐隐感到自己前途的不测,形之于词,便有一些伤感之作。
如《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词即景生情。
先写落花纷纷,人立其中,写出断肠的原因。
下片写别来无信无梦,后又通过一生动比喻,说出无限离恨,为人传诵。
又如《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这首词由景生情,写出人生之烦闷。
秋风秋雨不眠人,已是伤感,末两句写人生之苦恼,很有一种悲天悯人之感。
在李煜更早期的词中,还有一些与以上两类均不相同的内容。
如渴求隐逸的词《渔父》二首:浪花有意千层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从中可看出李煜青年时代受到的佛学影响。
又如描写景物的《望江梅》(二首):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前者写江南春景。
先写江南春水之美和船上管弦之盛,次写城中花絮之繁、宝马香车之喧和都城人士之狂欢。
可见江南盛时上下酣嬉之状。
后者写江南秋景。
先写秋来江山寥廓、四野萧条,再写远岸芦花之盛,与孤舟相映,情景兼到。
末句写月下笛声,更觉秋思洋溢。
以上这些词,渐渐摆脱了花间词人的影响,显现了另一种面貌。
三.李煜后期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悲伤阶下囚的不幸。
作品一洗过去红绿妩媚气氛。
变得悲婉哀切。
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小词的最高境界。
亡国之音哀哀欲绝,滴滴血泪。
不但像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描写一去不复返,连那“不放双眉时暂开”(《采桑子》)的和愁带闷的描写,“世事漫如流水,算来梦里浮生”(《乌夜啼》)的强求解脱的描写也都不用了。
笔底下流出的尽是痛入骨髓的家愁国恨。
体现出一种以悲为美的风格。
如《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之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首句写出了作者伤春惜花之情,第二句点出林花匆匆凋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