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縻府州
唐朝羁縻府州都督和刺史的区别

唐朝羁縻府州都督和刺史的区别
唐朝的羁縻府州都督和刺史在职责和权力上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羁縻府州都督是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的官员,由当地势力首领担任。
他们需要向朝廷纳税,上报户口户籍,并且不再拥有“国王”、“单于”等头衔。
名义上,他们是唐王朝官员中的一份子。
都督一般兼任治所州的刺史,这意味着在都督府范围内,军事和民政名义上都在唐王朝的管控之下。
尽管如此,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这使得都督府实际上仍然是相对独立的王国。
其次,唐朝的刺史是州的平级官员,主要负责掌管民政。
实际上,从地位上来看,刺史和都督是相当的。
然而,相对于都督只掌管军事方面,刺史则更多地负责民政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官职叫做大总管,负责掌管军事和民政两个方面。
因此,可以认为在权力上,刺史比都督略微大一些。
总的来说,唐朝的羁縻府州都督和刺史虽然都是地方官员,但在职责和权力上存在差异。
都督更侧重于军事管理,而刺史则更侧重于民政事务。
浅析唐代羁縻府州制.doc22

浅析唐代羁縻府州制浅析唐代羁縻州府的特点及意义—以黔中道下辖的羁縻州县为例摘要:羁縻府州是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一种特殊的行政建置,是“羁縻”政策的产物。
它以“羁縻”政策为指导,以土官统治为基础,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分别纳入州县的地方行政体系,它有别于两汉时期的“部落方国”,也不同于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而是被列为州县一级的地方行政组织,比“部落方国”进步,但管理又不如土司制度那样严密,处于“部落方国”向土司制度过渡的中间阶段,是将土官逐步纳入“大一统”国家的一个重要步骤。
同时又是封建王朝扩大版图,捍卫边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建立,对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唐代羁縻府州设置黔中道影响唐代羁縻府州是封建中央王朝为适应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统治方式,它们与内地的正州共同构成唐朝控制本土腹地和四夷边疆的基本行政格式。
一、唐代羁縻府州的设置唐代羁縻府州的设置始于唐高祖武德年间。
史载:“初,隋末丧乱,豪杰并起,拥众据地,自相雄长,唐兴,相帅来归,上皇为之割置州县以宠禄之。
”这些归降的豪强,就有少数民族部落。
而事实上,唐代羁縻府州的设置真正具有地方行政组织性质则始于唐太宗时期。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藩及蛮稍稍内属。
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及,边州都督、都护府所领,著于令式。
”从记载可以看出,羁縻府州的设置是在统一的中央王朝的背景下设置的,它必须以强有力的中央实力为基础。
唐初,国家政局尚未稳定,因此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不强,基本沿袭隋制。
贞观四年,李靖击败突厥颉利,其部落多来归降,唐朝因此面临如何安置突厥降户的问题,太宗诏令群臣进行商议,中书令温彦博首先提议将降部“请于河南处之,全其部落,得为扦蔽。
”太宗从长远利益出发,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降部请于河南处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扦蔽。
唐代东北地区羁縻府州的设置及演变

唐代东北地区羁縻府州的设置及演变在唐代的东北地区,那可是个风云变幻的地方。
羁縻府州的设置和演变,简直就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想象一下,那个时代的东北,大家都是一副生龙活虎的模样,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这个羁縻府州,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个统治地方的策略,既要打压,也要安抚,真是个微妙的平衡。
先说说这个羁縻的意思。
就像老百姓常说的“养着不急”,给地方上的少数民族一点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有点儿话语权。
唐朝的皇帝们可不是傻子,他们明白,要想稳住这个地区的局势,就得让当地人心甘情愿地跟你合作。
于是,羁縻府州就诞生了。
这个设定就像个温暖的怀抱,表面上是个官府,其实里面藏着的是一颗善解人意的心。
你想啊,东北那时候的风土人情可丰富了。
各族人民,个个都有自己的习俗和文化,这可真不是一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所以,羁縻府州就像个大熔炉,慢慢地把不同的文化混在一起。
唐朝的统治者们就用这种方式,把各族人民都拉到同一个战壕里。
只要各族人民愿意和你“共舞”,日子就好过。
再说到演变,时间一长,这羁縻府州的样子也开始变了。
最初,这里可是热闹得很,大家都在一起和谐相处,感觉就像一家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风云变幻,形势也开始复杂起来。
地方上的势力逐渐壮大,有些人开始想着“独立门户”,不再那么听话。
这个时候,羁縻府州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得想办法把大家的心又拉回来。
有些官员可真是聪明,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维护统治。
比如,搞一些“互利共赢”的,让各族人民觉得跟朝廷合作有好处。
这就像“和气生财”,让大家都有所获。
时不时派一些官员下去走访,跟百姓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心声,这样一来,大家心里就觉得你真心实意,愿意为你卖命。
不过,光靠这些可不够。
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北的资源吸引了不少目光,外来的势力也开始插手。
这时候,羁縻府州的官员们可得绞尽脑汁,想办法维护地方的稳定。
毕竟,少数民族如果觉得受到威胁,那可就麻烦大了。
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

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摘要:我国古代的羁縻政策是封建统治者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政策,唐朝统治者继续推行和实施羁縻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取得辉煌成就。
羁縻府州制度是唐朝羁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唐朝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而专门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它是历史的产物,对唐中央政府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唐统治者在羁縻府州的设置与管理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因的基本原则,是唐朝灵活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典范。
羁縻府州制度的合理内容极具现实意义,对我国现代民族区域自治提供借鉴。
关键字: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特点历代统治者都认识到少数民族的独特性,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一直都实行羁縻政策。
所谓“羁”是指用政治与军事的压力加以控制,“縻”是指用经济和物质利益抚慰。
传统羁縻政策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因俗而治”,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改其宜” 。
就是在少数民族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中央王朝允许其进行一定范围的自治,保持本民族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等。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高度的文明、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唐朝统治者开明、日益完备的治国政策更能给当今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羁縻府州制度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政策,加强对羁縻府州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刻理解唐的民族政策,甚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落实党现阶段的各项民族政策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历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起着巩固作用,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一、唐朝羁縻府州在设置方面的特点唐政府为了有效管理各少数民族事务而专门设置羁縻府州,并在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建立。
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唐的羁縻府州主要分布在关内、河北、陇右、剑南、江南和岭南六道。
关于唐朝的羁縻州,《新唐书•地理志》卷末列有专篇,篇首有序,序的后半段是:今录招降开置之目~以见其盛。
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

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摘要:羁縻政策是我国古代统治者惯用的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这是一种高度自治的制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唐朝的统治者把这一政策推向高潮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羁縻府州制度是唐羁縻政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唐中央政府和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意义。
唐朝的统治者在羁縻府州设置和治理中成功地把握了机动灵活的原则,全方位地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基本宗旨,是唐灵活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之举。
关键词:唐朝;羁縻府州;羁縻政策中国历代王朝在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基础上,都曾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在行政管理上则实行羁縻民族政策。
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物质利益给以抚慰,羁縻,是笼络联系的意思,原指套在牛马头上的笼头,用在政治上就是“以夷制夷”。
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这种政策始见于汉朝,最早大规模使用“羁縻”制度的是汉武帝,汉通四域,设立西域都护和屯田驻军,主要是为了防御匈奴和确保与中亚,西亚交通路线的畅通,并不是要征服和直接统治这一地区。
只要各属国相安无事,保证文化贸易等方面的联系,汉王朝并不要求西域同内地一样划一管理,这就是羁縻的由来,到了唐朝,我国封建社会已发展到颠峰时期,高度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而统治者开放,开明,日趋完备,渐成系统的治国策略更能给人以诸多启示。
羁縻府州制度的广泛推行是唐独具特色且颇为成功的一项民族措施,这一特殊的行政管理政策,曾为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它上承秦汉以来的边州制度,下启明清的土司制度,在中国地方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羁縻府州名词解释

羁縻府州名词解释古代民族分治制度。
唐宋时期在边疆地区实行的由中央王朝控制的少数民族居住地方,包括羁縻州、府、县三级机构。
羁縻是古代“属夷”的一种。
唐宋时期对周边少数民族施行的一种管理制度,即将边疆各族划为若干行政单位,授以都督、都护等官职,委派汉人加以监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始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使之与南朝的梁、陈三个政权鼎立,这是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北方边疆的局势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1。
2。
隋朝( 581-618)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疆域辽阔。
北部边疆和东北边疆,分别设置了东夷、靺鞨、奚、高丽四个少数民族政权。
大业九年( 613),设置羁縻府州。
隋末农民起义爆发,政局混乱,先后出现了诸如窦建德、刘黑闼、梁师都等众多的割据势力。
3。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在开国时期,曾分封过突厥、回纥、靺鞨等许多氏族集团为王国,各王国称臣纳贡,史称“府州”。
在各王国内,又设“羁縻府州”。
贞观四年( 630),唐太宗下令“定天下诸州”,改州郡名号。
在此前后,唐王朝曾先后分封突厥、回纥、靺鞨、室韦、契丹等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可汗,建立“羁縻府州”。
4。
羁縻府州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主要的地方行政区,其长官由朝廷任命。
如唐朝时期的单于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东都护府等都曾兼领羁縻府州。
5。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的战乱不止,无暇顾及边境。
这一时期北方地区政权林立,几乎每个政权都占有一些州县。
6。
8。
羁縻府州管辖的区域大致相当于今日中国新疆省喀什市以南,巴楚、伽师、叶城、阿克苏、库车、沙雅等县以及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鄯善等县,共计约2万平方公里。
7。
宋太祖灭北汉后,在燕云十六州故地设置顺州、儒州、檀州、蓟州、霸州、滨州、平州、营州等“七州”,又称“燕云十六州”。
元初,撤销“七州”,将北部边疆地区纳入“岭北行省”版图。
元世祖中统二年(1352)改置燕京路,后改置中书省。
羁縻府州

浅论唐代的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是唐朝为安置边境地区内附的少数民族部落而设置的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包括羁縻都护府、羁縻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县四级,唐人或称为“藩州”。
自唐高祖武德年间起,至宣宗大中年间的二百四十年内,都不断的有羁縻府州的设置。
其数量之多,也为罕见,《大唐六典·户部尚书》中记载唐羁縻州有800多,而刘统经过考证则证明“唐朝设置的羁縻府州,就目前能收集到的,已达到将近1000个。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它既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睦团结及经济文化交流,又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羁縻府州作为唐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种较稳定的制度,可以追溯到隋代的岭南地区。
对隋在岭南地区设置羁縻的原因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探究.首先,从中央看,隋刚建立时,西北有突厥未靖,岭南有蛮夷叛乱不断,但因隋国力与物力有限,对这两处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
因西北的突厥贵族曾与北周的统治集团和亲结盟,隋初,突厥与隋的关系就日趋紧张,隋对西北地区的叛乱坚决回以强有力的军事打击。
开皇二年(582),沙钵略可汗带领四十万骑南下,新兴的隋朝面临危机,隋军全力迎击,在开皇三年(583)将突厥的这次进军打败,突厥正式分裂为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
东突厥汗国臣服于隋,但西突厥汗国则拥兵自重,威胁着隋的统治。
面对北边的威胁,原本就以关陇为本位的隋,更是将西北作为军事防御的重点。
而岭南地区较隋统治中心远,对中原统治构不成较大威胁,则对其采取相对宽松的政治、军事统治。
对其内部政治不多干涉,如开皇十年(590),裴矩巡抚岭南时,镇压当地叛乱后,因地而设了二十余州,并让当地渠帅为刺史、县令。
据《隋书·裴矩传》载:裴矩“所绥集者二十余州,承制署其渠帅为刺史、县令。
”这些州的设立实则同后来唐设置的羁縻府州大体相同。
其次,从地方上说,西北的突厥游牧民族对中原骚扰不断,而岭南地区相对较稳定的政治势力则无意于中原。
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评价

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评价唐代羁縻府州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其在唐代边疆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这一制度的评价,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以下是对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评价,从其积极和消极方面进行探讨。
一、积极方面巩固边疆稳定羁縻府州制度的核心是通过笼络各地族群首领,以保持边疆地区的稳定。
在唐代,边疆地区往往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存在着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
通过将各地族群首领任命为羁縻府州刺史,唐王朝成功地巩固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减少了民族矛盾和冲突,促进了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促进民族融合羁縻府州制度的实施,使得唐代的边疆地区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场所。
由于羁縻府州的设立,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增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人员流动。
这种民族融合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形成。
扩大唐朝统治范围羁縻府州制度的推行,使得唐王朝的统治范围得以扩大。
在唐代,羁縻府州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唐朝直接统治力量难以触及的地方。
通过任命当地族群首领为羁縻府州刺史,唐王朝成功地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羁縻府州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推动边疆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
在唐代,许多边疆地区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通过设立羁縻府州,唐王朝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移民前往边疆地区,这些移民在当地开展农业生产、畜牧业和商业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二、消极方面民族矛盾依然存在尽管羁縻府州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间的对立和冲突。
在唐代,许多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仍然复杂多变,一些民族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和纷争。
因此,羁縻府州制度的实施并不能完全消除民族矛盾,稳定边疆地区还需更多的努力。
地方势力割据风险羁縻府州制度的实施有可能导致地方势力割据的风险。
在唐代,一些羁縻府州的刺史往往是由当地族群首领担任,这些首领在当地拥有较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王立霞. 唐代羁縻府州内部结构及其相关问题 [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 (12) 唐代羁縻府州是唐仿内地行政制度而建,其结构多为府 —州,府—州—县,州—县。但县及县以下组织则较复 杂,如龟兹无县而有城,城下又有村坊;江南诸道则县下 设村洞。这两种建制既有唐制,又有地方特色,而此种 独具特色的基层建制却不是唐周边民族地区都能设臵 的,体现了唐羁縻府州的等级性,而此又决定了唐羁縻 统治的多样性。
我国对羁縻府州制度建臵背景从古到今都有很多的研究 1.《边防典》叙述了历代的边防与边疆各民族政权的情况, 为中国古代民族史和国防史的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 2.马大正的《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政策》(2004年7月19 日 来源:光明日报)解释了羁縻的含义、以唐代为典型 叙述羁縻府州制度的历史原因,大多直接取材于第一手 资料。(较权威)
text1
政治方面 军事方面 经济方面
text2
text3 text4
文化方面
From—1、崔明德《述评唐太宗的民族关系理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995.2刊 2、《唐羁縻府州制度对当前民族行政区划制度完善之研究》 2012年湖南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
维护了隋唐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地位,巩固了国家统 一局面 ;羁縻府州制从政治上使 得中央王朝有正当的理由对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行政管理。 宋袭唐制,在西北的一些少数民 族地区设臵羁縻府州,元明清时 期都加以延续和发展。而且,随 着历史的推进,各朝在西北民族 地区的统治力逐渐增强,无论怎 么说,它们的基本精神是唐羁 縻府州体制的发展。
羁縻府州制度是唐羁縻政策系统中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当时历史条件下 的必然产物,对唐中央政府和各少数民族 都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 面的特殊意义。唐代的统治者在羁縻府 州设臵和治理中成功地把握了适时适地、 机动灵活的原则,全方位地体现了“因俗 而治”的基本宗旨,是唐灵活处理民族关 系的成功之举,其合理内核颇有借鉴意义
4、唐代东北羁縻府州职官考宋卿北方文物 , 吉林大 学文学院历史系2009年01期 【摘要】唐代东北地区设臵各种形式的羁縻府州,既有 设臵于正州———营州内的羁縻州,亦有设于少数民族 原居地的羁縻府州,诸羁縻府州的职官与正州职官不同 ,在保留少数民族本族首领世袭制的传统下,唐政府亦 派任外族人(流官)担任州县长官
在唐代,羁縻府州是边疆民族地方 管理机构,主要建臵于关内、河北、 陇右、剑南和岭南五道。
唐王朝设臵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 各 边疆民族地区,涉及的边疆民族主要是突厥、 纥、党项、吐谷浑、奚、契丹、靺鞨、室韦、 高句丽、西域诸族,羌,西南诸族、岭南诸 族等。 --《新唐书》(卷四三下)
唐政府又在”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 设边州都督府,在边远民族地区设边 州都护府主掌少数民族事务,包括 “慰抚、征讨、斥堠、安辑蕃人及 诸赏罚,叙录勋功,总判府事”等职责。
此实为置了令他前对由征者古教他少定随唐 作其扦降温温听一少。辽。以训总数及着太 为空蔽匈彦彦了样数”左”来,结民经政宗 建虚,奴博博大的民况”“穷在历族济权即 置之不五的的部过族且。汉兵《史问的的位 羁地革原建意分于太““武极贞上题好巩后 縻。其塞议见官强宗狄人帝武观处。转固 府”俗,:后员硬就不贫伐,政理 ,, 州其。全“,、的不可国匈未要民 开统 的后因其如果魏方想尽败奴有》族 始治 基,而部汉断征法采”,,不中问 注秩 本唐抚落建地、。取。实隋亡说题 重序 方便之,武采中 同因此炀 “经 处的 针以,以时纳书 以此之帝 自验 理稳 。 , ,
1、 《边防典》叙述了历代的边防与边疆各民族政权的情况,为 中国古代民族史和国防史的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 2、李吉甫撰的《元和郡县图志(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版)卷3O一卷4O中有很多珍贵的羁縻府州制度方面的文献记载, 其价值不可小视。 3、刘啕等撰的《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版)和 欧阳修、宋祁撰的《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版) 中地理志部分的大量文献记载,对研究贞观时期羁縻府州建臵问 题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借鉴意义 4、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第十三分册)》(北京:中华书局点 校本,1956年版)的唐纪部分也涉及到了有关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和 民族关系的问题。 5、马端临撰的《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共分24 考,其中的“四裔”考比《通典》的相关部分增加较多.这一部 分中的很多见解和观点,表达了各民族友好共存的局面
3、李金龙《唐羁縻府州制对当前民族行政区划制度完善 之研究》 湖南大学 2013年 02期 回顾了唐朝之前民族地区行政区划制度的沿革,说明了唐 王朝创设羁縻府州制的历史渊源;接着阐析了唐朝创设羁 縻府州制度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从制度传承、民族经济、 边疆政治、思想传统以及国家安全等五个方面论证了唐朝 选择和设计羁縻府州制度具有某种历史的必然性。论文重 点对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具体设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首 先论析了唐朝创设羁縻府州制度的原则和目的,其次分别 对羁縻府州制度中不同层级的几种行政建制的具体设臵情 况进行了简明而尽量全面地爬疏,最后归纳和总结了唐朝 羁縻府州制度设臵中的主要特点。
--刘昫在《旧唐书》(卷三八) 北京中华书局,1975.
羁縻府州辖有的边疆民族百姓不向唐王朝缴纳 赋税,户口也不上报户部 ,但各边疆民族的部 落首领要向唐王朝缴纳贡赋。
1、钟银梅在《唐代羁縻府州制度述评》(宁夏大学学 报2006年01期)分析了唐羁縻府州设臵呈现出的趋势: 在时间跨度上,羁縻府州的设臵贯穿唐王朝始终;在地 域上,南疆各民族地区设臵最早,继而才在西北、东北 和北疆广泛设臵;在总体数目上,南疆的羁縻府州少于 其他各地。由此可见,羁縻府州制度不仅是唐朝一项相 当重要的民族政策的本质属性,而且它与唐的民族关系 的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过程息息相关。
比如朝贡和互市
effect
羁縻政策为唐与少数民族的文 化交流与联系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和制度的保证。 如:“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西域 康、米、史等国常献胡旋女,舞风 始盛于中原”赵文润.《隋唐文化 史》中写到。 “蛮野而充满活力的胡文化,给高 雅温文却因束缚于严格传统而冷 淡僵硬的中国文化带来了新鲜的 空气”(张利艳《论唐代发式设 计的文化底蕴》)。 唐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既促进 了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进步,又 极大地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
于较扰的其式两隋南时首从区岭的疆羁 中稳不突次。处国有,先两设南制民縻 原定断厥, 采力蛮西从个置地度族府 。的,游从 取与夷北中方羁区可问州 政而牧地 了物叛有央面縻。以题作 治岭民方 不力乱突看探的对追的为 势南族上 同有不厥 究原隋溯一唐 力地对说 的限断未隋 因在到种朝 则区中, 统,,靖刚 则岭隋较处 无相原西 治对但,建 可南代稳理 意对骚北 方这因岭立 以地的定边 , ,
3.孙靖国著的《论羁縻府州制度与唐初边疆形势的关系》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03期 )该 期刊叙述了唐朝初年平定东突厥后,为利用突厥部族的战 斗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周边形势,从而确立了羁縻府州制 度。
4.王立霞、彭勃的《唐设羁縻府州的民族因素》(求索 2007/11)认为唐朝设立了不同于前朝的羁縻府州,这固然 是汉魏以来民族融合的产物,但也与唐代统治者民族观及 当时客观民族形势有关。唐朝统治阶级一直心存族属观 念,认为胡汉有别。少数民族与唐的关系,对唐政权的贡献 也是唐朝制定民族政策所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
.
内控置后实的无上在还秩于牢刚唐 迁制也的施政定。处没序在固建初 。,多权,策制羁理有和中。立高 其因宜大,,縻少将从原统,祖 实边之多且主府数主事地治政时 质远计为羁要州民要政区者权期 属地。镇縻是的族的权恢仍基, 于区且压政继设的视建复主础国 一难其叛策承立问线设统要还家 种以设乱的隋仍题放,治忙不刚
5、张安福的《中国历代西北边疆安全体系下的屯垦戍边 策略选择》(《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3期)从西北边疆安全、屯垦戍边、策略选择方面着 重表现了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及王朝统一的规模对中 国疆域的影响,从这方面写出了唐代羁縻府州制度建立 的历史背景。
6、喻琦凌的《唐羁縻府州制对当前民族行政区划制 度完善之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研 究成果较为突出,资料丰富、体例严、门类全。此文 从唐以前民族地区行政区划制度的沿革、唐代羁縻府 州制创设的历史条件、羁縻府州制的设立是继承和发 展前王朝民族地区行政建制的产物、羁縻府州制的设 立是尊重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羁縻府州 制的设立是唐王朝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羁 縻府州制的设立是国家整合的“大一统”思想的传承 与主导、羁縻府州制的设立是唐王朝维护国家安全的 重要保障这几个方面叙述了唐代羁縻府州制的创设背 景。
1、岑仲勉著的《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北京:中华书局,1958 年版)对唐王朝在我国西北的少数民族中所设臵的羁縻府州的数 目、地望进行过考证。 汪筏著的《唐太宗》(载《北大学报)1979年第2期)认为唐太宗的民 族政策就是羁縻制度,这种制度是把对内统治的经验推广到边疆 各族。它得以实行的客观原因是.唐代边疆各族都已进入阶级社 会,大部分都已建立国家,经济和人口都有较大的发展。 台湾严耕望撰的《括地志序略都督府管州考》(载《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64年35期)根据《括地志序略》,推考出 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设都督府44个,州360个,诸府辖州270余 个,同时还详考了各都督府管州的具体情况。 魏国忠撰的《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载《北方论坛)1979年第5 期)系统讲述了李世民在处理民族问题中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 所产生的历史作用及其鲜明的政策特点等。
参 考 文 献
羁 縻 府 州 研 究 历 程
羁 縻 府 州 影 响
羁 縻 府 州 概 况
羁 縻 府 州 背 景
Item
羁縻府州是羁縻制度下的一种土著地方 自治形式,羁縻府州在政治上隶属中央 政府,自治权极大,拥有独立武装和税 收,中央政府对其的约束仅限于贡纳赏 赐,但却使其无法脱离中央政府庞大的 经济而独立生存,从而稳定自治地区的 民生,稳固中央政府的统治版图。 我国于边疆设羁縻府州,开始于唐高祖 武德元年(6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