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课稿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共78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共78张PPT)

2、影响聚落的空间布局和形态
(1)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布局
思考:我国南方和北方聚落形态各 有什么特征?简要分析其原因。
(2)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形态
(2)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形态
(2)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形态
(2)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形态
(2)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形态
货 性质、数量 运 运距、价
格、时效
贵重急需货 物、数量不大
航空
易死亡、变质 短途 公路 的活物、鲜货 远程 铁路
大宗笨重货物 水运
液体、气体、 粉末状固体
管道
价格、安全 客 时效、目的 运
练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练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练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 √
练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因为有大量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右图为河流与 城市区位图
(1)A城位于_河__口_,它既是_河__港,又是_海_ 港。 (2)B城形成的原因是_过_河__点__的_位_ 置 (3)C城位于两条河流的__汇__合__处,这里有大
量的_人_流__、__物_流__集_散__、_中__转_ (4)D城形成的原因是__位_于__河_流__运_输__的起点 (5)ABCD四城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提
2、作用:
一、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况
1、概念: 指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使旅客、 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 移的过程。
2、作用: 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 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一、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况
3、方式:
4、现代交通运输的特点:
一、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况
3、方式: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 道。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x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x

高一年级地理科
结合探究题,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三大产业活动中,区位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产业?为什么?
工业活动中,哪些工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根据影响工业活动主要区位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工业分成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等类型,你能说出这些工业指向类型的特点吗?
城市的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哪里?影响因素主要是什么?
(归纳总结)农业和采掘业(采矿业)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密切。

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更大。

商业和服务业
高一年级地理科
优化设计训练与测评17、18页
高一年级地理科。

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四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教案第二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四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教案第二册地理教案

第四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一、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1.交通运输:作为一个服务部门,利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发生转移。

2.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

3.交通布局:交通运输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包括交通线网的布局和站点、码头的布局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区域通达性,增强区域竞争力。

2.促进资源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3.扩大市场范围。

4.加快城镇化过程。

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 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它决定着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

2.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

一、判断题1.五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利弊,都有适宜的使用范围。

( )2.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短途运输费用低。

( )3.管道只能运送液体和气体。

( )4.交通运输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和先导作用。

( )5.交通运输能增强区域发展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6.交通设施的建设、结构和布局等都服务并受制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 )答案:1.√ 2.× 3.× 4.√ 5.√ 6.√二、选择题因京汉铁路经过石家庄,后来石太、石德两条铁路又在石家庄与京汉线交会,石家庄由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如今是河北省的行政中心。

2015年年末,石家庄市常住人口超过1 000万。

读图回答7~8题。

7.石家庄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8.上述事例说明了(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D.能否成为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解析:第7题,阅读图文材料可知,石家庄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湘教高中地理必修二3第4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质课

湘教高中地理必修二3第4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质课

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与选择2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

2、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3、掌握选择合理方式的方法。

3学情分析教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中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是初中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运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总结五种交通运输的特点。

同时增加了交通运输建设方面的经济、技术特点。

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最终要落实到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来,因此,教材又设计了读表思考题,“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依据货物的类别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在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举例说明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用依据。

另外教材还选用了一些图片和资料,说明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中首先用图表说明了三个基本概念:构成交通网的基本要素(点和线)、交通网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一运输网、综合运输网)、三个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然后又用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具体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受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综合影响和制约。

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中,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各学习小组,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南昆铁路、青藏铁路、京九铁路等铁路干线之一,通过各种媒体、网络收集分析影响它们布局的因素,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课后,可以运用社会调查方法,组织学生调查家乡交通建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选择一条交通干线或交通点分析影响它们布局的影响因素。

总结交通布局变化对家乡经济、聚落空间形态、商业中心分布的影响,为后面学习进行铺垫。

4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中国和世界的重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港口和航空港;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对区域的影响;2.教学难点: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对区域的影响;5教学过程5.1 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案例讨论交通方式的选择(学生活动)用电脑打出以下具体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各案例该选哪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选择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1.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临时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课稿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2.掌握交通运输与聚落、城镇、商业网点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案例分析,结合所在家乡的具体个案,明确交通运输对聚落、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读图分析,理解我国北方城镇与南方城镇在选址时考虑的区位因素不同。

3.自主探究,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感性认识的辩证的观点。

2.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2.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3.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1、请学生阅读教材中“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图。

分析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与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有什么关系?讨论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对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那些影响?这种经济方便、快捷迅速的交通网络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2、在我国北方城市多沿路而建,而在南方城市多临水分布,是分析原因?请学生列举三个我国南方依水而建的城市并说出对应的河流。

(学生回答)扬州(京杭大运河)、苏州(京杭大运河)、杭州(钱塘江)。

列举我国北方三个主要枢纽城市及其在此交汇的铁路干线。

(学生回答)郑州(京广线、陇海线)、石家庄(京广线、石太线、石德线)、徐州(京沪线、陇海线)。

3、观察书中“华北民居”和“江南水乡”的照片比较分析两处在屋顶坡度、墙壁厚度、房屋朝向三个方面的差异、分析原因并制成表格。

(学生回答)屋顶坡度及原因墙壁厚度及原因房屋朝向及原因华北民居坡度较小,甚至是平顶。

降水较少,利于晒粮厚度大,土砖墙,有时是窑洞,利于保暖坐北朝南,避风向阳江南水乡坡度较大,降水较多,利于排水厚度较小,多窗,利于通风,防水防潮依河流走向和山势走向而定,全年温暖湿润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1、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请同学说出这四个古国分别诞生于哪些流域?原因是什么?2、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课件

现代 铁路、公路兴起
2019/5/8
沿铁路线、 公路线发展
郑州、石家庄、徐州等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6 学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 世界古代的多数城市主要诞生在哪里?
2019/5/8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7 学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2019/5/8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4 学
交通运输与聚落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1、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对交 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物质交换等非常频繁,使得交通 站点、交通线路的密度大。 2、目前,我国正在修筑青藏铁路。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铁 路,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要求高

城市和地区的 物资集散中心 和综合服务中 心

突出
商 业 网 点
散布于 居民区 或广大 乡村
若干个 对交通运 商店 输要求低
为消费者提 供提供购物 服务
少 较差
2019/5/8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11 学
1.下列城市中,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的是( D )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扬州的变迁
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 “富甲天下”的美誉。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 几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 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 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 改善,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3.4交通运输布局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共20张PPT)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3.4交通运输布局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共20张PPT)

读“某历史名城图”,探究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河__流__和_煤__、__铁__资_源。 (2)你认为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理由?
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交通(铁路的兴建)
(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乌鲁木齐 吐鲁番
库尔勒 喀什
格尔木
哈尔滨
包头 京 包 线 北京
宝鸡 陇
兰州
焦作 海
连云港
大连
线 上海
拉萨
成都 昆明
柳州 贵阳
株洲
杭州
广州 九龙
内河运输与聚落
水运便利
商贸活动
较大居民点
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不同历史时期,交通运输方式不同,聚落空间布局形式不同。
古代:
现代:—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发展 结论: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的空间布局影响很大, 聚落沿交通干线分布
总结:
交通运输影响
形成 聚落 空间布局
发展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一)河流与城镇
1.古代著名大城市与河流 —多诞生于河流中下游平原 2.世界城市分布与河流 —河流两岸城市密集。 3.我国南方城市分布与河流 —沿河设城。
小结:大多数城市是沿湖、沿河、沿海发展起来的。
(二)铁路交通的发展与新兴枢纽城市
第三单元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主要内容
形成
聚落

空间布局

运 城镇分布

商业网点布局
交通运输概述
1.概念: 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7)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7)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教学设计【课题】湘教版地理Ⅱ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之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课时】第三课时【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程标准解读】1.了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并会合理选择;2.掌握交通运输与聚落发展、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3.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教学难点: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实例会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学情分析】上学期在地理Ⅰ的4.2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及地理Ⅱ的城市区位等内容里学生初步对相关内容有所学习和了解,同时学生对现实生活有体验和感受。

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交通运输及其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呼和浩特商业网点布局状况,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布局的影响。

3.通过对学生家乡所在地商业网点布局的调查、评价,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各教学策略及预设意图】(一)本节教学主要预设体现以下几点: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

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地理知识与技能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为学生的目前生活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

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

它们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以案例探究的思路展开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考复习课)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第四节,它是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方式的农业、工业的又一种主要形式,而且起到纽带作用。

本节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与前后教材有逻辑关系。

二、说学情因为是复习课,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知识:已经具备:比如交通便利的地方利于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形成;问题:对比分析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的影响;能力:已经具备:一般的读图做题能力;问题:感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虽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交通运输与聚落和商业的关系,但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等能力十分有限,应用新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需着重培养。

所以我要在复习课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为了提高学考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和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基于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过渡】:本节复习课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打算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四、说教学方法五、说教学过程----本节复习课共设计了一个导入三个复习环节一个小结环节。

生活情境导入:【想一想】从平湖到桐乡可能有几种交通方式。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设计意图:生活情境导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复习环节一:研究学习目标---构建知识网络一、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分布的影响—静态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目标的研究分析,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培养和提高地理综合思维的能力;其中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用练习检测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并对沿河设成的具体原因在试题讲解过程中进行分析。

【针对性练习】目标: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分布的影响;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四个地点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形成城市的是(B)A.a B.b C.c D.d2.图中E聚落布局形态及成因,正确的是(D) A.团块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B.带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C.团块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D.带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过渡:看看这两张南方小镇的景观图和仿古沿河街道景观图;验证所总结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随着现代交通运输越来越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发展---动态特点设计意图:景观图贴近生活,增强、爱家乡、爱地理、爱祖国爱生活的情感。

复习环节二二、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发展---动态过渡:古代聚落受交通运输的影响很大,那么近代现代呢?投影桐乡市城镇与交通分布图。

【探究1】结合桐乡市城镇与交通分布图,说出古代、近代现代桐乡市城镇分布与发展特点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用城镇分布图、渗透区域认知。

从古代到现代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城镇分布也在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发展的关系。

该内容引导学生设计知识模板:空间位置空间形【针对性练习】通过试题分析,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下左图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右图为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

读图回答问题。

按照学考形式:填空、简答。

1988年1998年2007年(1)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东北、西南和东南,影响其拓展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和铁路。

(2)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城市的东南方向交通比较落后,不利于城市空间发展;高速公路建成后有利于加强城市与外部的联系;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拓展方向之一;;(3)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

其布局理由是。

位于河流下游; 位于城市下风向; 交通便利。

过渡:如果我想在桐乡买点东西,大家给点建议,最好让全国人都知道桐乡的商业情况。

复习环节三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规划指导老师购物,模拟地理实践能力。

结合桐乡市商业网点的布局状况,最后结合教材、回归课本,分析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的布局的关系。

回归课本:p81页,这一部分内同在课本上的主要知识点在哪里,请总结出来? 引导设计形式:【针对性练习】 目标: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4~5题。

4.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 .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C .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D .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5.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 突出的优势是( B )A .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B .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C .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D .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课堂小结:【给点建议】我想去买点桐乡有名气的吃的、穿的、用的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商品,同学们给我点建议。

设计意图:结合板书设计,运用地理综合思维的思想,画龙点睛,突出本节课复习的主题思想。

六、说教学反思让我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思想!!!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与内容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1、参与式2、讨论式3、互动式4、体验式5、研究性学习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三、说学法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