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纸片法的抑菌范围解释标1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4.3 标准比浊管用硫酸钡比浊管(0.5麦氏比浊标准),标定接种菌液浓度。
比浊管制备方法如下:(1)0.048mol/L BaCl2,(1.175% w/v BaCl2·2H2O)0.5ml,加到99.5ml的0.18 mol/L(0.36N)H2SO4(1%v/v)溶液中,制成比浊管;(2)用光径为1cm的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吸收来标定比浊管。
0.5麦氏标准比浊管在625nm波长的吸收光度应为0.08-0.1;(3)选管径与制备菌液试管相同的螺口试管,每管分装4-6ml;(4)将试管帽拧紧,放室温暗处保存;(5)用前,将比浊管在旋转振荡器上混匀。
如出现大颗粒,应更换;(6)每个月更换比浊管或复检比浊管的浊度。
5 操作步骤5.1 制备接种菌液5.1.1 增菌法步骤如下:(1)选琼脂平板上形态相同的菌落至少4-5个,用接种环挑其顶部,移至4-5ml肉汤或大豆酪蛋白消化液中;(2)置35℃培养至菌液浓度达到或超过比浊管浓度(一般需2-6小时),浓度约1-2×108CFU/ml;(3)用生理盐水或肉汤校正菌液浓度,与比浊管相同。
可用光电比浊。
目测比浊须在适当光照下以黑色线条为反衬。
5.1.2 直接菌悬液法步骤如下:(1)做常规药敏试验,可直接用过夜培养的菌落(必须用无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如普通琼脂培养基)在盐水或肉汤中制备接种菌液。
菌液浓度调至0.5麦氏管;(2)此法适用于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不好的细菌如嗜血杆菌、淋病奈瑟氏菌和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的甲氧苯青霉素或苯唑青霉素的耐药试验;(3)当用此法做复方磺胺药的试验时,从平板上直接挑菌落时会携带相当量的拮抗剂,造成敏感菌株的抑菌环内出现轻微的生长菌膜。
5.2 接种平板步骤如下:(1)校正的菌液须在15分钟内使用。
用一无菌棉试子蘸取菌液并在上端管壁旋转挤压几次,去掉过多的菌液;(2)用试子涂布整个琼脂平板表面,反复涂布几次,每次将平皿旋转60度,保证涂布均匀。
药敏试验结果的正确解读

万古霉素 利 ≤0.5 S μg/m
奈唑胺 替加 ≥8 R
环素
≥≤80.125 RS
≥512 R
2
S
l μg/m l μg/m
万古霉素S折 ≤4 点 利奈唑胺S折 ≤4 点
大肠埃希菌 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复方磺胺 头孢曲松 氨曲南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厄他培南 亚胺培南 ESBL筛选
R
I
S
自动化仪器-微量稀释法,抗菌药
头孢他 啶
≤1 187 20
≥2 1
物不能任意选择
4
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 (MIC)
S
I
R
头孢他啶 ≤4 8
≥1
6
GN13
阴 性 菌 药 敏 卡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唑啉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CLSI折点
≤
≥
肠球菌属
粪肠球菌 葡萄球菌 属、淋病 奈瑟菌 肠球菌
肠杆菌科
所有菌属 所有菌属 肠杆菌科
可被推测的抗菌药物药敏结果
所有β内酰胺类及与酶抑制剂复合药耐药
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敏感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敏感 和耐药 不产β内酰胺酶的肠球菌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 及其与酶抑制剂的复合剂敏感和耐药 亚胺培南敏感 所有β内酰胺类及与酶抑制剂复合药敏感
1
64
4
64
1
64
1
16
0.5
8
0.25
4
0.25
8
2
64
1
16
1
16
16
512
1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一、原理纸片扩散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一种浓度梯度。
在药物扩散的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测试菌不能生长,而抑菌浓度范围外的菌株则继续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不同抗菌药物抑菌圈的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的扩散速率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越大,MIC越小。
二、进行药敏实验指征为保证治疗效果,对引起感染的任何病原菌,若不能从该菌的种属特征可靠地推知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就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尤其当病原菌属于对常用抗菌药物能产生耐药时,就更需进行药敏试验。
若感染是公认的对某一高效抗菌药物敏感的微生物引起的,就很少需要进行药敏试验了。
三、标本要求参加药敏试验的菌株包括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常见的、快生长的菌株,如肠杆菌科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非发酵糖菌;还包括某些苛养的病原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等。
标本内的正常菌群,通常不作药敏。
对每一种可能致病的细菌进行敏感试验时,使用的单个菌落都应选自原始的琼脂平板,鉴定种属的过程常与此同时进行。
不同菌种的混合物不能在同一药敏平皿上进行试验。
除非在临床急症患者的标本(如阳性血培养物)经涂片革兰染色提示单一的病原菌,一般应避免直接用临床标本(如无菌体液和尿液)做药敏试验。
若用临床标本作了直接药敏试验,也必须按标准方法重复第二次药敏。
四、选药原则详见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对各种非苛养菌和苛养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报告时的选药指南表。
表中的抗菌药物可满足绝大多数临床实验室的常规需要,在此表中各种抗菌药物针对具体的菌种或菌群被分成许多纵列,每一列又根据不同的选择要求分成A、B、C、U等不同的组,其中A组药物用于常规和首选试验,其结果也应常规报告。
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解释标准

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解释标准1.1 常见非苛养菌和苛养菌的药敏试验解释标准因判定折点每年更新一次,常见非苛养菌(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不动菌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和常见苛养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的药敏试验解释标准参照CLSI M100的每年更新版文件。
1.2 不常见苛养菌和不常见非苛养菌的药敏试验解释标准1.2.1 乏养球菌属和颗粒链球菌属乏养球菌属和颗粒链球菌属属于苛养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致病菌。
首选检测药物为青霉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和万古霉素。
来自呼吸道或伤口的分离株不必进行药敏试验,来自无菌部位如血液、深部组织、植入的假体装置,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应进行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解释标准见表1。
表1 乏养球菌属和颗粒链球菌属的药敏试验解释标准1.2.2 其他革兰阳性球菌(气球菌属、孪生球菌属、乳球菌属和微球菌属)气球菌属首选检测药物为青霉素、头孢曲松和万古霉素;孪生球菌属首选检测药物为青霉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万古霉素;乳球菌属首选检测药物为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格氏乳球菌对克林霉素天然耐药。
微球菌属首选检测抗菌药物为青霉素和万古霉素。
微球菌属常为污染菌,多次血培养阳性或植入假体装置分离的菌株可进行药敏试验。
这些菌属药敏试验解释标准见表2。
表2 气球菌属、孪生球菌属、乳球菌属和微球菌属的药敏试验解释标准1.2.3 对糖肽类药物天然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无色藻菌属、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猪红斑丹毒丝菌和乳杆菌属)无色藻菌属、明串珠菌属和片球菌属无色藻菌属、片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为苛养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
首选检测抗菌药物为青霉素或氨苄西林。
分离自无菌部位如血培养、深部组织的菌株,尤其是免疫缺陷患者无菌部位分离的菌株可进行药敏试验。
药敏结果解释标准见表3。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4.3标准比浊管用硫酸钡比浊管(0、5麦氏比浊标准),标定接种菌液浓度。
比浊管制备方法如下:(1)0、048mol/L BaCl2,(1、175% w/v BaCl2·2H2O)0、5ml,加到99、5ml的0、18 mol/L(0.36N)H2SO4(1%v/v)溶液中,制成比浊管;(2)用光径为1cm的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吸收来标定比浊管。
0、5麦氏标准比浊管在625nm波长的吸收光度应为0、08-0、1;(3)选管径与制备菌液试管相同的螺口试管,每管分装4-6ml;(4)将试管帽拧紧,放室温暗处保存;(5)用前,将比浊管在旋转振荡器上混匀。
如出现大颗粒,应更换;(6)每个月更换比浊管或复检比浊管的浊度。
5操作步骤5、1 制备接种菌液5、1、1增菌法步骤如下:(1)选琼脂平板上形态相同的菌落至少4-5个,用接种环挑其顶部,移至4-5ml肉汤或大豆酪蛋白消化液中;(2)置35℃培养至菌液浓度达到或超过比浊管浓度(一般需2-6小时),浓度约1-2×108CFU/ml;(3)用生理盐水或肉汤校正菌液浓度,与比浊管相同。
可用光电比浊。
目测比浊须在适当光照下以黑色线条为反衬。
5、1、2 直接菌悬液法步骤如下:(1)做常规药敏试验,可直接用过夜培养的菌落(必须用无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如普通琼脂培养基)在盐水或肉汤中制备接种菌液。
菌液浓度调至0、5麦氏管;(2)此法适用于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不好的细菌如嗜血杆菌、淋病奈瑟氏菌与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的甲氧苯青霉素或苯唑青霉素的耐药试验;(3)当用此法做复方磺胺药的试验时,从平板上直接挑菌落时会携带相当量的拮抗剂,造成敏感菌株的抑菌环内出现轻微的生长菌膜。
5.2 接种平板步骤如下:(1)校正的菌液须在15分钟内使用。
用一无菌棉试子蘸取菌液并在上端管壁旋转挤压几次,去掉过多的菌液;(2)用试子涂布整个琼脂平板表面,反复涂布几次,每次将平皿旋转60度,保证涂布均匀。
clsi-m100-s20_2010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解释标准(中文)

目 录 表
20 10 年 1 月
M1 0 0 - S 20
目录(续前)
2F. 淋病奈瑟菌….........................................................................................................................….............78 2G. 肺炎链球菌………………….........……………….........................................................................…...82 2H-1.β-溶血群链球菌…………………………...................................................................……………..…86 2H-2. 草绿色群链球菌……………………….............................................................……....................….90 2I. 霍乱孤菌.........................................................….………………......................…...…............................93 2J. 脑膜炎奈瑟菌..................................................................……...........……………...…...........................94 2K 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尔森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土拉弗朗西斯菌和 布鲁氏菌.........................................................................................................................................................98 表3. 非苛养菌质控标准菌株纸片扩散法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抑菌环直径的质控允许范围 (使用不加血或其他补充物的Mueller-Hinton 培养基) ....................................................................101 表3A. 纸片扩散法——苛养菌质控菌株抑菌圈直径(mm)质控允许范围..........................................103 表 3B. 纸片扩散法—质控频率参考指南...................................................................................................105 表 3C. 纸片扩散法质控缺陷解决指南......................................................................................................107 表 4. 非苛养菌 MIC 药敏试验质控——非苛养菌质控标准菌株的质控允许范围( μg/mL),使用不 加血或其他补充物的 Mueller-Hinton 培养基(如果如果使用 Mueller-Hinton 肉汤,需要调整钙离子浓 度)...............................................................................................................................................................109 表 4E. MIC 试验——质控频率参考指南...................................................................................................111 表 4F. MIC 药敏试验质控缺陷解决指南...................................................................................................112 表 5. 制备抗微生物药物储存液的溶剂和稀释液.....................................................................................116 表 5A. 制备以活性单位表达的抗微生物药物的贮存液..........................................................................119 附录A. 关于药敏试验结果查证及细菌鉴定结果确认的建议.................................................................121 附录B.药敏试验所用质控标准菌株...........................................................................................................123
抑菌圈直径和MIC解释标准

抑菌圈直径和MIC解释标准抑菌圈直径和MIC解释标准铜绿假单胞菌抑菌圈直径和MIC解释标准试验条件培养基:纸片扩散法:MHA肉汤稀释法:CAMHB琼脂稀释法:MHA接种物: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液法,相当于麦氏标准孵育:35 2 °C;空气环境纸片扩散法:16 -18 h稀释法:16 - 20 h(1)对于纸片扩散法,直径150mm平板最大放置12只,直径100mm平板放置5只进行试验(见M02第节)测量抑菌圈直径(用肉眼判读),包括纸片直径。
保持平板在反射光照明的、非反射黑的背景上方几英寸,肉眼观察无明显生长的地区作为抑菌圈边缘。
在抑菌圈边缘借助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菌落生长可忽略不计。
(2)用纸片扩散法和稀释法能可靠地测定分离于囊性纤维化病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但在作为敏感结果报告前,应将孵育时间延长至24小时。
(3)所有抗菌药物在延长治疗期间可致铜绿假单胞菌发生耐药。
因此,初次分离的敏感菌株在开始治疗后3?4不动杆菌属抑菌圈直径和MIC解释标准试验条件培养基:纸片扩散法:MHA肉汤稀释法:CAMHB琼脂稀释法:MHA接种物: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液法,相当于麦氏标准孵育:35 2° C;空气环境;20-24h,所有方法由于培养基中可能存在拮抗剂,甲氧苄啶和磺胺类药物抑菌圈内可允许出现菌株轻微生长;因此,在测量抑菌圈直径时可忽视轻微生长(20%或较少的菌苔)而测量较明显抑制的边缘。
(2)对四环素敏感的菌株被认为对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也敏感。
然而,某些对四环素中介或耐药的菌株可以对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或二者敏感。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抑菌圈直径和MIC解释标准试验条件培养基:纸片扩散法:MHA肉汤稀释法:CAMHB琼脂稀释法:MHA接种物: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液法,相当于麦氏标准孵育:35 2° C;空气环境;所有方法,20-24h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抑菌圈直径和MIC解释标准试验条件培养基:纸片扩散法:MHA肉汤稀释法:CAMHB琼脂稀释法:MHA接种物: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液法,相当于麦氏标准孵育:35 2° C;空气环境,所有方法,20-24 h由于培养基中可能存在拮抗剂,甲氧苄啶和磺胺类药物抑菌圈内可允许出现菌株轻微生长;因此,在测量抑菌圈直径时可忽视轻微生长(20%或较少的菌苔)而测量较明显抑制的边缘。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摘要
本文件提供的补充信息适用于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已批准标准中的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 验程序,这些标准包括:M2-A9-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纸片法执行标准;已批准的标准------第九版; M7-A7-为空气条件下可生长细菌设计的稀释法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已批准的标准------第七版。 这些标准包括了需氧菌纸片法(M2)和稀释法(M7)的试验步骤。 临床医生在治疗重症患者时常依赖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提供信息。药敏试验的临床重要性要求试验 必须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并且要求实验室有能力提供最新抗微生物药的结果。 本增刊提供的表格信息代表了应用 M2 和 M7 标准化的步骤所得到的关于选药、结果解释和质量控制 的最新信息。使用者应该用这些新表格替换以往出版的表格(在表中自最近版以来的变化以黑体字 表示)。 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的执行标准;第十六版信息增刊. CLSI 文件 M100-S16(ISBN 1-56238-556-7). CLSI,940 West Valley Road, Suite 1400, Wayne, Pennsylvania 19087-1898 USA, 20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名称 含量ug/片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ATCC25922ATCC25923ATCC27853
阿莫西林1019-2528-36——
舒普深(先锋必/舒巴坦)75/7528-3424-3323-29
吉他霉素(柱晶白霉素)15——22-30——
罗红霉素15——22-30——
新生霉素30≤1213-16≥17
多粘菌素B300≤88-11≥12
加替沙星5
测葡萄球菌≤1920-22≥23
测肠杆菌≤1415-17≥18
嗜血杆菌≥18敏感
头孢匹胺75≤1516-20≥21
交沙霉素15≤1314-22≥23
氟苯尼考30≤1213-17≥18
测嗜血杆菌≤2526-28≥29
测肺炎链球菌≤20--≥21
测产单核李斯特≤19--≥20
测嗜血杆菌≤1819-21≥22
测β-溶血性链球菌≤1819-25≥26
阿洛西林(Azlocillin)75
测铜绿假单胞菌≤17--≥18
羧苄西林100
测铜绿假单胞菌≤1314-16≥17
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920-22≥23
美洛西林75
测铜绿假单胞菌≤15--≥16
药敏试验纸片法的抑菌范围解释标准
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抗生素 纸片含量 抑菌环直径
针对病原菌ug/片 耐药R中介I敏感S
抗生素 纸片含量 抑菌环直径
针对病原菌ug/片 耐药R中介I敏感S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10
测肠杆菌科细菌≤1314-16≥17
测葡萄求菌≤28--≥29
测肠球菌≤16--≥17
四环素类
四环素30≤1415-18≥19
测嗜血杆菌≤2526-28≥29
测淋病奈瑟菌≤3031-37≥38
测链球菌≤1819-22≥23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30≤1213-15≥16
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30≤1415-18≥19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5≤1516-20≥21
测嗜血杆菌----≥21
测淋病奈瑟菌----≥36
测其他链球菌----≥17
测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910-11≥12
杆菌肽10U≤89-12≥13
氨基糖疳类
丁胺卡那(阿米卡星)30≤1415-16≥17
抗生素 纸片含量 抑菌环直径
针对病原菌ug/片 耐药R中介I敏感S
抗生素 纸片含量 抑菌环直径
针对病原菌ug/片 耐药R中介I敏感S
庆大霉素
测肠球菌高水平耐药12067-9≥10
美罗培南1018-3429-3727-33
伊曲霉素8白念15-25
恩诺沙星1028-3622-2822-28
依诺沙星(氟啶酸)10≤1415-17≥18
测淋病奈瑟菌----≥32
氟罗沙星5≤1516-18≥19
测淋病奈瑟菌≤2728-32≥33
左旋氧氟沙星5≤1314-16≥17
测肺炎链球菌≤1314-16≥17
洛美沙星18≤1019-21≥22
测淋病奈瑟菌----≥36
萘啶酸30≤1314-18≥19
诺氟沙星(氟哌酸)10≤1213-1617
氧氟沙星(奥复星)5≤1213-15≥16
测淋病奈瑟菌----≥31
测肺炎链球菌和β-
溶血型链球菌≤1213-15≥16
氯霉素30≤1213-17≥18
测嗜血杆菌≤2526-28≥29
测肺炎链球菌≤20--≥21
测其他链球菌≤1718-20≥21
克林霉素(氯洁霉素)2≤1415-20≥21
测链球菌≤1516-18≥19
呋喃妥因300≤1415-16≥17
呋喃唑酮(痢特灵)300≤1415-16≥17
利福平5≤1617-19≥20
测嗜血杆菌≤1617-19≥20
测肺炎链球菌≤1617-18≥19
磷霉素200
测肠球菌≤1213-15≥16
磺胺250或300 ≤1213-16≥17
甲氧卞胺嘧啶(TMP)5≤1011-15≥16
大环内酯类
阿齐霉素15≤1314-17≥18
测嗜血杆菌----≥12
测肺炎链球菌以外的
其他链球菌≤1314-17≥18
克拉霉素15≤1314-17≥18
测嗜血杆菌≤1011-12≥13
测链球菌≤1617-20≥21
红霉素15≤1314-22≥23
测链球菌≤1516-20≥21
麦迪霉素30≤1314-17≥18
灭滴灵(甲硝唑5≥16mm敏感
庆大霉素(高浓度)120粪肠球菌S≥10mmR≤6mm
O/129(二氨基二异丙基喋啶)10气单胞菌R≤16mm(耐药)邻单胞菌S≥18mm(敏感)弧菌属S
150有抑菌环出现即为敏感
奥普托欣(乙基氢化羟基宁)5肺炎链球菌+ ≥15mm草链—
ONPG80肺克+宋内氏+伤寒—鼠伤寒—
测嗜血杆菌----≥26
测淋病奈瑟菌----≥38
头孢三嗪(菌必治)≤1314-20≥21
测嗜血杆菌----≥26
测淋病奈瑟菌----≥31
测肺炎链球菌
以外的其他链球菌≤2525-26≥27
头孢肤肟酯(口服)30≤1415-22≥23
头孢肤肟(西力欣)30≤1415-22≥23
测嗜血杆菌≤1617-19≥20
测嗜血杆菌≤1617-19≥20
头孢羟唑30≤1415-17≥18
头孢吡肟(马斯平)30≤1415-17≥18
测嗜血杆菌----≥26
测淋病奈瑟菌----≥31
头孢克肟(世福素)5≤1516-18 ≥19
测嗜血杆菌----≥26
测淋病奈瑟菌----≥31
头孢美唑30≤1213-15≥16
头孢哌酮(先锋必)75≤1516-20≥21
测淋病奈瑟菌----≥38
氯碳头孢30≤1415-17≥18
拉氧头孢(噻吗灵)30≤1415-22≥23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10≤1314-15≥16
单酰胺菌素类
氨曲南(单环菌素)30≤1516-21≥22
测嗜血杆菌----≥26
糖肽类
壁霉素(替考拉宁)30≤1011-13≥14
万古霉素30
测肠球菌≤1415-16≥17
头孢噻肟(凯福隆)30≤1415-22≥23
测嗜血杆菌----≥26
测淋病奈瑟菌----≥31
测其他链球菌≤2526-27≥28
头孢西丁30≤1415-17≥18
测淋病奈瑟菌≤2324-27≥28
头孢他啶(复达欣)30≤1415-17≥18
测嗜血杆菌----≥26
测淋病奈瑟菌----≥31
头孢唑肟(盖保世灵)30≤1415-19≥20
哌拉西林钠(氧哌嗪)100
测铜绿假单胞菌≤17--≥18
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718-20≥21
替卡西林75
测铜绿假单胞菌≤14--≥15
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415-19≥20
β-内酰胺类/β-内酰酶抑制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0/10
测葡萄球菌≤19--≥20
测其他菌≤1314-17≥18
测嗜血杆菌≤19--≥20
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718-20≥21
苯唑西林1
测葡萄球菌≤1011-12≥13
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18
测肺炎链球菌----≥20
青霉素10U
测葡萄球菌≤28--≥29
测肠球菌≤14--≥15
测产单核李斯特菌≤19--≥20
测淋病奈瑟菌≤2627-46≥47
测其他链球菌≤1920-27≥28
乙酰螺旋霉素30——22-30——
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250/3005-2324-32——
复方新诺明SMZ/TMP3.75/1.2524-3224-32
粪链ATCC29212或3318624-Hale Waihona Puke 2吡哌酸3022-28————
洁霉素(林可霉素)224-30
二性霉素B30白念15-25
制霉菌素100白念15-25
测其他细菌10≤1213-14≥15
卡那霉素30≤1314-17≥18
乙基西梭霉素(奈替米星)30≤1213-14≥15
链霉素
测肠球菌高水平耐药30067-9≥10
测其他细菌10≤1112-14≥15
妥布霉素10≤1213-14≥15
大观霉素
测淋病奈瑟菌100≤1415-17≥18
新霉素30≤1213-16≥17
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415-19≥20
测葡萄球菌≤22--≥23
头孢类(包括头孢菌素,头霉素,碳头孢烯类和氧头孢烯类)
头孢噻吩(先锋Ⅰ)30≤1415-17≥18
头孢氨苄(先锋Ⅳ)30≤1415-17≥18
头孢唑啉(先锋Ⅴ)30≤1415-17≥18
头孢拉定(先锋Ⅵ)30≤1415-17≥18
头孢克罗(希刻劳)30≤1415-17≥1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100/10
测铜绿假单胞菌≤17--≥18
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718-20≥21
测葡萄球菌≤17--≥18
氨苄西林/舒巴坦(优立新)10/10
测革兰氏阴性肠道菌
和葡萄球菌≤1112-14≥15
测嗜血杆菌≤19--≥20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75/10
测铜绿假单胞菌≤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