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器并发症

合集下载

皮肤扩张法外耳再造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皮肤扩张法外耳再造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皮肤扩张法外耳再造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石尧;蒋海越;林琳【摘要】皮肤扩张技术结合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再造外耳是耳再造的主要手术术式之一.该手术虽然术式已逐渐成熟,但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一旦不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皮肤扩张法外耳再造一期植入扩张器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和扩张器相关,如发生血肿、扩张器外漏、切口裂开、感染等,分别可予清除血肿,取出扩张器,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进行冲洗等处理.二期肋软骨支架植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和皮瓣与软骨支架相关,如血肿、植皮部分成活不良、软骨支架外漏、感染,分别可给予血肿清除,清创后皮瓣转移,清创后颞顶筋膜瓣合并皮片移植覆盖,留置引流进行抗生素盐水冲洗等处理.%Using the expander and autogenous rib cartilage for ear re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of the ear reconstruction surgery.Although surgical technic has gradually become mature,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till happen,which may cause poor results if it's not timely discovered and dealt with.In the first stage,the main complications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expander,such as hematoma, exposure of the expander,incision dehiscence,infection,necrosis of expanded skin flap,etc.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thodsare:evacuation of the hematoma,removing the tissue expander,re-suturing of the wound,indwelling drainage and washing the cavity with antibiotics brines.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in stage two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skin flap and cartilage scaffold,such as hematoma,obstacle of flap blood supply,cartilage exposure of framework,infection, etc.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thods are:clearing away thehematoma,cleaning the invalid tissue and using the local skin flap,using temporoparietal fascia flap and skin graft,indwelling drainage and washing the cavity with antibiotics brine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09【总页数】6页(P1805-1809,1814)【关键词】扩张器;皮肤扩张技术;外耳再造;并发症;外耳畸形【作者】石尧;蒋海越;林琳【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北京10014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北京10014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北京1001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先天性小耳畸形是胚胎时期第一、二鳃弓及其第一鳃沟的发育异常引起耳廓畸形,常伴外耳道、中耳异常引起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小耳畸形可分为单纯型小耳畸形和综合征型小耳畸形。

胸三角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护理体会

胸三角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护理体会

胸三角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护理体会胸三角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面颈部瘢痕已成为整形外科经常使用的修复方法,随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应用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1]。

扩张器I期并发症指扩张器置入皮下组织内至第二次手术取出前所发生的并发症,常见I期并发症有血肿、感染、外露[2]。

其中又以术后感染尤应引起重视。

本文统计了我科一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患者对其术后处理及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共行胸三角皮肤软组织扩张术202例,6例发生扩张器感染,所用扩张器容积为300~600ml。

修复面积最小约3cm×5cm,面积最大约28cm×8cm.治疗方法是将扩张器置入正常皮肤组织,通过向扩张囊内注水,增加容量,获得额外皮肤,利用扩张后的皮肤进行皮瓣转移修复面颈部瘢痕。

1.2 感染的临床观察:按以下标准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①轻度感染:扩张器局部色红、触之温度高,外置注射壶[3-4]出皮孔处有淡黄色液体流出;临床中常见的血清肿亦属此类;②中度感染:扩张器局部红、肿、热、轻微疼痛,挤压扩张器时导管出孔处有少量粘稠液体流出;③重度感染:扩张器局部红、肿、热、痛,引流物为金黄色、脓性,体温在39℃以上。

临床多为慢性感染,有逐渐加重的特点。

极个别病例表现为急性感染,高热等。

2 护理对策2.1心理护理:患者因扩张器术后感染入院精神压力特别大,往往存在焦虑、紧张、恐惧、高度敏感,害怕孤独等情绪反应[5]。

因此,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患者入院后应尽快与其父母和患者进行交流, 减轻其恐惧感,让患者感觉到受到重视,耐心细致地听取他们的想法, 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

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同时介绍做过同类感染手术的患者, 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鼓励患者听音乐、看电视,消除紧张、戒备心理。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作者:夏来启陈忠勇沈运彪李金玺姚尚圣万紫春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第14期[摘要]目的: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方法: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皮肤瘢痕97例,共置入扩张器149个,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果:85例134个扩张器置入术后无并发症,效果满意。

12例15个扩张器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10.1%。

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可以有效地预防,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获得较好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4-1489-03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已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技术,尤其是对头面颈部的皮肤瘢痕的治疗和供皮区匮缺扩大皮源的供应,效果良好。

解决了烧伤、创伤、肿瘤等临床修复中的诸多难题,提高了治疗效果[1]。

但一直存在2个主要缺点[2]:①疗程较长;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

现就我科自1996年以来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9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和预防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患者97例,共埋置扩张器149个。

其中男62例,女35例;年龄7~56岁。

手术部位主要位于头、面、颈、和躯干。

1.2 方法:手术分二期进行,Ⅰ期手术按照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手术操作步骤埋置容量适宜的扩张器,术后常规负压持续引流,待伤口愈合后按照常规扩张方法给扩张器注水。

扩张完成后进行Ⅱ期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利用扩张后皮瓣或游离皮片移植修复。

1.3 并发症:Ⅰ期、Ⅱ期术后并发症见表1。

以上所有并发症除1例Ⅱ期术后切口感染裂开皮瓣回缩后经游离皮片移植封闭创面外,其余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后均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2 讨论关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同,大家对并发症概念的理解也有差别。

2例耳廓再造术中耳部扩张器外露并发症的处理

2例耳廓再造术中耳部扩张器外露并发症的处理

医院 经 济 管 理 的收 入 线 和 支 出线 。理 顺 了物 资类 如 药 品 、 低 值 医疗耗 材 、 非 医疗耗 材 、 高质 医疗耗 材 、 固 定 资 产 的 流 程 线, 从 源头 、 环节到未端 , 整 个 流 程 得 到 有 效 的控 制 。
完善各 项规章制度 , 才能保证顺 利运行 ; ⑦必须 做好部 门配
【 参 考 文献 】
【 1 ]张 丽 君.军 队 医 院卫 生 经 济 网络 化 管 理 的研 究 与 实 践 [ J 】 .中 国 数 字 医学 , 2 0 0 8 , 6 . 【 2 】杨 玉 霞.医 院信 息 化 环 境 下 提 高 财 务 管 理 水 平 的 探 讨 [ J ] .现 代
高值 医疗耗 材 、 结帐报 销管 理 、
3 . 3 拓宽业 务 , 完善管 理
化 管理 的需 要 。达 到 了共 享 经 济 管 理 信 息 , 优 化 经 济 管 理 工
作流程 . 提 高 经 济管 理工 作 效 率 ,规 范 经 济 管 理 工 作 。 几 个
固定 资 产 管 理 是 新 拓 展 的 业 务 功 能 ,也 是 医 院 全 面 经 济 管
个 案 与 短 篇
( 部分扩张耳后植皮法 ) 。
先 天性 耳发 育 不 良和 外 伤 等 可 造 成 严 重 的 耳 缺 损 畸 形 。 耳 再 造 术 是 常见 的 体 表 器 官 再 造 术 之 一 。 方 法 有 一 期 耳 再 造、 分期耳再造 、 部 分 扩 张 耳 再 造 和 完 全 扩 张耳 再 造 。 完 全 扩 张 耳 再 造 就 是 完 全 用 耳 部 扩 张 皮 肤 覆 盖 雕 刻 的 自体 软 骨 支 架 或假体 表 面完成手术 , 再造耳 皮肤 薄 、 轮廓 清晰 、 外 观 逼

扩张器在乳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讲解

扩张器在乳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讲解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扩张器在乳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曾昂一、乳房形态及应用解剖熟练掌握乳房及其周围解剖学结构是取得理想扩张及再造效果的基础。

根据乳房前突长度,可将乳房形态分为4型:(1)圆盘形。

乳房前突的长度小于基底周围半径。

(2)半球形。

乳房前突的长度等于乳房基底周围半径。

(3)圆锥形。

乳房前突的长度大于乳房基底周围半径。

(4)悬垂形。

乳房前突长度更大,呈下垂状态。

从美学观点看,半球形最漂亮。

乳房位于胸前浅筋膜内。

其位置上缘平第二肋或肋间,卜缘平第六肋或肋间,内侧缘达胸骨旁线,外侧缘至腋前线,其深面为胸大肌、前锯肌、腹外斜肌腱膜、胸肌筋膜以及腹直肌鞘上部的表面。

乳腺腺体大部分在胸大肌浅面,较大乳房外侧的腺体可超过胸大肌外缘前锯肌表面。

胸大肌为一厚扇形肌,其自锁骨内侧、胸骨及上6个肋骨、腹直肌前鞘,止于肱骨大结节棘,胸大肌的深面为胸小肌和前锯肌,有一层疏松组织相隔,这层组织易于分离,成为胸大肌下埋置乳房扩张器的理想部位。

二、扩张设备可供选用的扩张设备有两种。

一种为注射壶和扩张囊分离类型;一种为注射壶和扩张囊一体类型。

前者更为常用,而后者也逐渐开始普及。

后者的注射壶位于扩张囊的表面,通常在体表即可触及,壶底设计有钢制底盘防止损伤扩张囊。

壶-囊一体型扩张器不需再分离额外的隧道或腔穴,从而可减少手术的创伤,降低手术的并发症。

同时由于注射壶的位置固定,可避免出现注射壶扭转、打折等并发症。

同乳房假体一样,乳房扩张器也有毛面和光面、圆形和解剖形之分。

应用毛面解剖形扩张器的初衷是将乳房区域软组织按其所需扩张,尤其是乳房下极扩张得更加充分。

但长期的临床随访发现结果并不满意。

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仍为光面圆形扩张器。

三、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患者是否能接受扩张器植入方法的乳房再造,取决于其乳房区皮肤软组织质量、肌肉的状况及自体软组织瓣的可能供区。

颜色正常、质地柔软的乳房区皮肤是接受扩张治疗的最好的适应证。

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后埋置扩张器后并发症的防治

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后埋置扩张器后并发症的防治

J u n e 1 s t 2 0 1 2 t o Ma y 3 1 s t 2 0 1 3 wi t h p o s t - a u r i c u l a r t i s s u e e x p a n d e r s . A t o t a l o f 3 6 8 e x p a n d e r s w e r e u s e d i n 3 5 3 p a t i e n t s .
中华耳 科学杂志 2 0 1 3 年第 1 1 卷第 4 期
・4 9 6・
姊强整 形再遣
尚巧 利 何 乐人 林琳 杨 庆华 周佳 宇 蒋海 越
北京协和 医学 院中国医学科 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 ( 北京 1 0 0 1 4 4 )

先 天性小耳 畸形耳后埋 置扩张器后并 发症 的防治
t u r e o f w o u n d n=4 ) . T i me l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w a s i mp l e me n t e d a n d i n c l u d e d d e b r i d e m e n t , p r o f u s e i r r i g a t i o n a n d r e - s u t u r i n g o f
S h a n gQ i a ol i , He L e r e n , L i nL i n , Q i n gh u a , Z h o u J i ay u , J i a n gH a i y u e P l a s t i c S u r g e r y H o s p i t a l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P e k i n g U n i o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B e l i t n g 1 0 0 1 4 4 , C h i n a

皮肤扩张器埋植术后感染30例处理体会

皮肤扩张器埋植术后感染30例处理体会

皮肤扩张器埋植术后感染30例处理体会皮肤软组织扩张器(STE)已成为整形外科经常使用的修复手段,随STE 的应用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1],其中又以术后感染尤应引起重视。

本文统计了我科2000年~2007年STE 术后感染30例,对其术后处理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0例,70 个扩张器(女性12例,男性18例),年龄2~68岁,扩张器最多为6个。

1.2 感染的临床观察:按以下标准将STE术后感染分为轻、中、重三度:①轻度感染:扩张器局部色红、触之温度高,外置注射壶[2-3]出皮孔处有淡黄色液体流出;临床中常见的血清肿亦属此类;②中度感染:扩张器局部红、肿、热、轻微疼痛,挤压扩张器时导管出孔处有少量粘稠液体流出;③重度感染:扩张器局部红、肿、热、痛,引流物为金黄色、脓性,体温在39℃以上。

临床多为慢性感染,有逐渐加重的特点。

但极个别病例表现为急性感染,高热等。

2感染的处理及护理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应用以下方法处理:①皮下间隙插管冲洗[6]:插管方法有两种,一是经扩张器外置导管经皮出口直接插多孔引流管;二是用微创手术法切开皮肤置入多孔引流管;通常冲洗出的液体为混浊的脓性分泌物,反复冲洗多次直至液体澄清为止,冲洗治疗每日两次;②持续负压引流:每次冲洗后用10ml 注射器加支撑杆作简易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③局部应用抗生素:甲硝唑、庆大霉素或敏感抗生素;④必要时留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⑤如果感染控制困难,可经小切口取出扩张器,清理皮下间隙,更换新扩张器,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定期冲洗能将感染控制。

3结果30例轻度皮下间隙感染和7例典型化脓性感染全部获得成功。

其中轻、中度感染经2~3天冲洗,症状即可消失;典型化脓性感染经5~7天局部冲洗,持续负压引流及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感染控制(见图1、2)。

4讨论STE术后感染常见原因为:术区有感染灶,术后引流管无菌管理不严格;切口裂开,扩张器外露[5],注水操作不当;注射壶外置(可减轻注水期疼痛),注水过程中,随着扩张器的不断扩张,注水导管向腔内移动滑行;扩张区皮肤抵抗力低[7]。

颈部埋置扩张器并发症的分析

颈部埋置扩张器并发症的分析
定, 最 长 可 引流 7 d , 采 用 以上 的手 术 方 式 改 进 , 血 肿 发 生 率 明显降低 。
2 1 0例 颈 部 扩 张 器 , 其中 1 5 4例 用 于 颈 部 瘢 痕 治 疗 , 5 6 例 应 用 于 面 部 瘢 痕 治 疗 。共 发 生 并 发 症 9 8例 , 并 发 症 发 生 率为 4 6 . 7 , 其 中扩 张 器 外 露 2 6 例, 扩张器不张 1 例, 血 肿 2 5例 , 感 染 5例 , 扩张器扩张软组织量不足 3 8 例, 压 迫 重 要 血管 、 神 经 3例 。
查 发 现 组 织 量 不 足 。术 中 为 防 止 扩 张 组 织 回 缩 , 手 术 中 均
去除扩张器纤维包膜 , 但 易 发 生 扩 张皮 瓣 血 运 障 碍 , 因 此 后 期采取间断切除扩张器纤维包膜 , 间隔 1 c m 切 除 扩 张 器 纤 维包膜 , 术 后 发 现 与 完 全 切 除 扩 张 器 纤 维 包 膜 效 果 无 明 显
随访 患 者 。
技 巧 的改 进 , 并发症 发生率低 , 但发生血肿 2 5例 , 大 部 分 为
选择皮下层 、 颈扩 肌层上 , 共 2 3例 , 分 析 原 因 术 中 分 离 肌 纤 维 与皮 肤 组 织 损 伤 较 大 , 止 血 多 采 用 肾 上 腺 素 纱 布 压 迫 止
血 , 术 中 出血 较 少 , 术 后 反 跳 性 出血 明 显 , 因扩张器 为异物 ,

是, 其 弹性 回 收率 约 为 4 O ~6 O , 如果术 前估 计不 足 , 往
往会出现软组织量不足 , 无法达到预期 效果 , 我 们 回访 患 者
中3 8例 软 组 织 扩 张 量 不 足 , 其中 3 3例 为 颈 扩 肌 下 埋 置 扩 张器 , 6例 术 中 即发 现 组 织 量 不 足 , 其 余 为 术 后 半 年 组 织 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并发症——扩张器不扩张

预防及处理方法
预防扩张器不扩张的关键是术前选购优质扩张器并于消毒前、埋植前 仔细检査,特别是埋植前要向扩张器内注入10〜20ml生理盐水后检查 有无渗漏及破裂。操作过程中避免锐器与扩张器 接触。注射壶埋植距 扩张囊应有一定距离。 如果因扩张器导管折叠、注射壶移位或翻转等原因造成不能向扩张器 内注液,可行局部切开并针对有关问题进行矫正。
常见并发症——感染

如果扩张器周围发生感染,除红、肿、热、痛等局部表现外,引流液可变得混 油,严重者发烧,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数升高,诊断一般比较容易。
抗感染的措施有



①全身大剂量应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
②将扩张囊内液体更换成含抗生素的液体 ③早期可直接从引流管中向扩张囊周围冲洗及滴注抗生素,边滴注边引流,后 期可切开放置引流管滴注 ④加快扩张速度使扩张器展平,减少死腔。若感染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宜取出 扩张器,取出扩张器后感染一般都能得到控制


常见并发症——扩张器不扩张

原因
①扩张器有破损,植入时未能发现 ②术中误伤扩张器,特别是缝合关闭切口时误伤 扩张器而未发现


③注液过程中压力增加或扩张器粘接部质量不佳 而裂开
④导管折叠成锐角
⑤注射壶移位到扩张囊下或翻转
⑥穿刺注液时因注射壶离扩张囊太近而误伤扩张 囊 ⑦两个扩张器—起埋植时,注液过程中一个扩张 器压迫另一个的导管
原因:
①剥离时层次不清,尤其是面颊部和颈部组织,由深部向表面垂直穿行的血管比较多,术中容易被切断; ②止血不易彻底,埋植扩张器时因为形成的腔隙难以在直视下下操作,容易造成血管损伤而止血又不彻
底;

③引流不通畅,包括引流管放置不够深、脱出或堵塞 ④全身有出血倾向
⑤局部应用肾上腺素,术后反弹出血
常见并发症——皮瓣坏死

原因
造成皮瓣坏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皮瓣血循环障碍引起,包括皮瓣长宽比例过 大、 损伤了主要供血血管、蒂部受压,以及皮瓣转移时过于松弛造成皮瓣内血管迂曲, 引起血液回流不畅造成 淤血和皮瓣下血肿等。 预防及处理方法应严格遵守整形外科皮瓣设计的原则;皮瓣近端和远端尽可能不 要超过扩张区;剥 离纤维囊壁时要十分仔细,扩张囊要充分展开并保持一定的张 力。 如果皮瓣远端出现青紫等回流不畅的表现,可在皮瓣远端轻微加压包扎以利回流。


常见并发症——其他

④肢体水肿 由扩张器压迫影响淋巴回流所致,二期手术后能自行恢复
⑤头发脱落
少见,因扩张速度过快引起毛囊缺血所致,腿减慢扩张度后能自行恢复。 ⑥颈部压迫表现

包括颈动脉窦受压引起的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和体征,一般很 少见,回抽部分液体后可恢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并发症 及其防治
郑碧遥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近年来整形医学领域里以修 复烧伤后瘢痕及组织缺损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整形 修复新技术。是应用硅橡胶制作的皮肤软组织扩 张器,经过手术埋植于皮下或肌肉下层,定期注入 无菌生理盐水,使其表面皮肤逐渐扩大伸展,以提 供“额外”皮肤及皮下组织。

常见并发症——扩张器外露

多见于切口外露和扩张顶端表面皮肤破溃时,有扩张囊外露及注射壶外
露两种情况。

原因:
①切口选择不当,如位于不稳定瘢痕表面,扩张器离接口太近或扩张器移 位到切口下,可造成切口愈合不良 ②皮肤坏死,由剥离层次过浅或损伤表面主要血管引起 ③扩张器未展平,折叠成角 ④注水过程中一次注水量过多,阻断皮肤表面循环 ⑤注射壶太厚或早期包扎过紧,压迫表面皮肤使之坏死 ⑥感染和血肿影响切口愈合或继发表面皮肤坏死


常见并发症——其他

①疼痛 多见于头皮、额部和四肢,以成人多见。注液扩张后期每次注液后可发生剧烈疼痛, 有时疼痛难 以忍受。可采用少量多次注射、缓慢持续注射和扩张注射液体中加入利 多卡因等局麻药,以及局部神经封闭 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②神经麻痹 多见于肢体,面颈部偶有发生,—般为扩张器压迫所致,二期手术后—般能自行恢 复。 ③骨质吸收 头部多见,主要是由于扩张器压迫所致,二期手术后2〜3个月能自行恢复。
结论

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对头面颈部等处皮肤软组织 缺 损的修复优于游离植皮、皮瓣移植等其他方法; 2、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并发症种类繁 多,以血肿、扩张器外露、感染最为 常见:各并发症之间关系紧密,经常同时合并多个并发症; 3、颈、面部埋置扩张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身体其他部位; 4、并发症发 生的原因有多种,与术者搡作的熟练程度、患者的个体因素、 扩张器埋置的部位层次等有关;减少人为的因素,术前精心设计、术中严格 规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可预防或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出现并发症时应积极治疗•一般并发症只要处理及时正确,仍 然可以获 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6、不断总结医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预防和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就能 进一步的提高手术疗效,确保手术效果。

发生血肿后的临床表现
术区肿胀明显 ,表面张力增加,并逐渐加重。扩张器表面的皮肤青紫甚至出现瘀血斑,引流管 堵塞,颊部可压迫粘膜使之突入上下齿之间,颈部可压迫气管而影响呼吸甚至出现颈动脉窦受压 症状。 时间:术后24小时内 少数可见于术后14天内和第二期手术后

常见并发症——血肿



常见并发症——扩张器外露

发现扩张器从切 口外露,应尽快 处理,或进一步 剥离后将扩张器 向深部埋植,或 回抽部分液体, 在最小张 力下重 新缝合切口。如 果注射壶外露, 可采用体外注射 法。若由于扩张 部位皮肤破溃, 扩张囊外露,应 尽快行二期手术。
常见并发症——感染

造成感染的原因
①切口附近有感染灶 ②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 ③扩张器外露 ④血肿 ⑤扩张器表面或周围感染灶如疖肿等向扩张囊周围扩散 ⑥向扩张囊内注液和更换负压引流瓶无菌操作不严格 ⑦全身抵抗力低所致的血源性感染。
常见并发症——感染

预防及处理方法预防措施为
①严格无菌操作 ②术区及附近有感染灶应暂缓埋植扩张器手术 ③ 全身有感染灶时应积极处理 ④向扩张器内注射的液体中加防止感染的药物 ⑤积极处理血肿、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扩张器外露

预防措施
①切口应距扩张器边缘最少1cm,切开时务必垂直切入并达拟埋植的层次后再剥离,剥 离过程中避免用锐利的器械对切口的组织反复牵拉 ②关闭切口时应分层缝合,并且在距切口1cm左右处将皮瓣与深部组织缝合固定几针, 以防止扩张器移位到切口下 ③剥离层次要清楚,结扎或电凝止血时离表面皮肤有一定距离 ④分离腔隙周边要比扩张器大1cm,扩张器要展平,如果注液过程中发现扩张囊有折叠 成角现象,应加快注液的速度并轻轻按摩使其尽快展平 ⑤一次注液量不可过多,如发现表面皮肤颜色苍白,充血反应消失,等待5分钟后不能 恢复正常,应立即回抽部分液体直到血循环恢复,也可在注射过程中使用经皮氧分压仪 或激光多普勒等仪器监测微循环。

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两次手术。第一次手术是扩 张器植入,为再造和新增皮肤做准备,第二次手 术是利用新增皮肤组织进行所需的修复术。
概述
皮肤扩张术需要两次手术和1-2个月甚 至更长时间的注液扩张。整个疗程长, 容易发生并发症。
轻者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可导致治 疗的失败而前功尽弃。
常见并发症——血肿

常见并发症——扩张器不扩张

原因 ①扩张器有破损,植入时未能发现 ②术中误伤扩张器,特别是缝合关闭切口时误伤扩张器而未发现 ③注液过程中压力增加或扩张器粘接部质量不佳而裂开 ④导管折叠成锐角


⑤注射壶移位到扩张囊下或翻转
⑥穿刺注液时因注射壶离扩张囊太近而误伤扩张囊 ⑦两个扩张器—起埋植时,注液过程中一个扩张器压迫另一个的导 管
⑥血管端结扎不牢靠或电凝不彻底,术后活动
预防措施: ①面颊部和颈部埋植扩张器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血肿的预防; ②尽可能在直视下操作,在情况允许时尽可能采用比较大的切口,采用冷光源、直射光或 透过表面组织的透射光照明,并充分暴露和显示剥离形成的腔隙; ③止血务必彻底,仔细检查所有的创面,大的出血点必须结扎或缝扎,电凝只能用于小的 出血点,慎用或不用肾上腺素。止血彻底后方可植入扩张器;
④负压引流管要放置剥离形成腔隙的最深部,在切口处缝合固定以防止术后脱落,用注射 器抽吸证明有负压后再包扎伤口,术后及时更换负压瓶,保持持续的负压引流,引流液清 淡后拔除负压引流管;
⑤术后3天局部制动,面颈部手术后进流食,适当加压包扎,可全身或局部应用止血药。

常见并发症——血肿

处理办法
发现血肿应及时进手术室在无菌条件下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如果处理 及时,一般不会影响治疗效果。血肿不清除易引起感染,在吸收过程中 可形成较厚的包膜,影响二期手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