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所属单元及课段第四单元课题纪念白求恩设计人教材解读《纪念白求恩》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

本文是毛泽东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的纪念性文章,也是一篇议论文,它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通过默读,勾画关键语句,区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通过品析语言,反复朗读,感知白求恩的人物形象。

结合课文与资料助读,感悟白求恩的信仰光辉和伟大人格,传承白求恩精神。

情境设置邀请函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为了学习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树立人生信仰,追求美好而充实的人生。

我校拟在宣传栏设计主题为“学习白求恩”的展板,特邀你们根据对课文《纪念白求恩》的学习,丰富以下三个展板的内容:人物生平展、光辉形象展、精神传承展。

真诚期待你们的参与!____________ 宣恩县第三民族实验中学2023年11月10日教学重、难点重点:继续学习默读,训练圈点勾画,通过关键语句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知白求恩精神。

难点:课文的背景、文中所反映的白求恩事迹,都离学生生活较远,如何拉近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感受,从而真正理解文章的议论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学法教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学法:默读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资源PPT、资料助读材料教学时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设计人物生平展——制作人物卡片活动任务:默读全文,参考题注,在课文中用横线划出直接描写白求恩的语句,要求旁批:记叙,并根据这些划线句完成人物卡片。

姓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国籍年龄身份职业工作地点主要经历资料助读一: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他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伤员做手术时感染病毒,仍不顾伤痛又赴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体会运用对比阐述观点的好处和侧面描写的作用,提炼文章的主旨。

(重点)2.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领悟作者运用概括有力的语言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法。

(难点)3.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重点)二、教学重点1.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 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运用对比阐述观点的好处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2.领悟作者运用概括有力的语言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重要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等。

(三)背景介绍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参加抗日革命。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

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四)文体知识1. 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2.理解并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3.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寻找并赞美自己身边的“白求恩"。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理解并学习白求恩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寻找并赞美自己身边的“白求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23年10月26日,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3年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李克强总理的事迹和品格将永远烙印在我们心中,我们将永远铭记他,缅怀他,纪念他!有这样一个外国人,我们也铭记他的事迹和贡献,我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专门为他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你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纪念白求恩》。

二、整体感知课题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要有问题意识?当你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会发出怎样的疑问?以此让学生生成课堂问题,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读文,初识白求恩1.请同学们快速诵读课文,找一找文中主要使用了哪种手法来写白求恩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把握方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对比手法)2对比手法主要体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把什么和什么对比了?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一起完成这个表格: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对比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该怎么运用呢?4.文中毛泽东同志用这样一句话来高度的评价了白求恩?我们应该带着怎样什么的情感读这句话,这句话具有什么特点?(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5.同学们,刚刚我们从白求恩同志对工作,对同志和对人民的的态度中可以看出,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品质的人。

四、读文,细品白求恩1.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白求恩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用人物评价答题格式,说说你看到的白求恩?从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________精神的人。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1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1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主要人物和议论文常识。

2.掌握生字词,提升默读速度;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解读标题,划分文章结构。

3.理解夹叙夹议和对比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2)理解夹叙夹议和对比的写法。

2. 教学难点(1)体会夹叙夹议和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

(2)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抗战时期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那个艰难的时期,有许多国际友人给予了中国支持和帮助。

2. 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自筹经费辗转数国,唤起国际支持的故事,引出一个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

3. 提问:白求恩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要纪念他明确:白求恩是一位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的人。

纪念他是为了缅怀他的事迹,赞扬他的精神,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二、了解作者1.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作品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展示毛泽东的相关作品,如《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

3. 提问:从毛泽东的这些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他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能感受到他的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信心等。

三、背景资料介绍1. 讲述白求恩逝世的背景以及延安各界为他举行追悼大会的情况。

2. 说明毛泽东亲笔题写挽词并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

3. 提问: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对你有什么触动明确: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默读技巧,能够准确快速地获取白求恩的基本信息。

2.圈画关键词句,掌握语言特色,感知白求恩的人物形象。

3.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并传承白求恩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掌握默读技巧,能够准确快速地获取白求恩的基本信息。

2.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并传承白求恩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圈画关键词句,掌握语言特色,感知白求恩的人物形象。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布置任务我校宣传部拟在校门口设置以“学二十大精神·展党员新风采"为主题的展板,旨在宣传“我心目中的优秀党员”的风貌,传承党员精神,现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展板设计稿。

我们班负责“外国优秀党员白求恩"栏目的设计,请大家根据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设计以下三个展板的内容:展板一:人物生平展展板二:伟大形象展展板三:精神歌颂展请大家认真学习《纪念白求恩》,积极参与到展板的设计中。

二、预习检测(1)为生字标拼音冀(jì)派遣(qiǎn )殉(xùn )职热忱(chén )纯粹(cuì)鄙(bǐ)薄(bó)拈(niān )轻怕重(2)解释下列四字词语①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②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③精益求精: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

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④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三、展板一:人物生平展第一块展板为人物生平展,将展览白求恩个人信息和主要事迹。

1.请你为“人物生平展”板块设计白求恩个人档案卡。

要求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记叙白求恩生平事迹的语句,梳理白求恩的生平事迹,说说你对白求恩的初步印象。

向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致敬 —初中语文12《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向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致敬 —初中语文12《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向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致敬—初中语文12《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向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致敬—《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文本分析《纪念白求恩》是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延安写的,正是毛泽东的文章让白求恩这给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是同时他也是一篇很“古老"的文章,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除了引导学生找出议论文中毛泽东的主要观点,体会毛泽东对白求恩情感,掌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外,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白求恩的精神!白求恩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还是一种力量,一种信仰。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明确毛泽东写文章的初衷。

2.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领悟白求恩精神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授法、讨论交流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从伟人的文字中认识一位英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纪念白求恩》,来一场寻英雄之旅!二、深入探究活动一:初识英雄,展名片请同学们阅读注释①及第一段的记叙部分的文字,完成白求恩的个人名片。

师:一个外国人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中国,因此白求恩逝世后,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文章。

可见,白求恩的逝世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是无法估量的沉痛,除了生命,白求恩一定还留下比生命更为可贵的东西,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生:精神,白求恩的精神(板书)师:那下面我们深入了解英雄,说说白求恩的精神。

任务二:深入英雄,说精神师:对于白求恩,毛泽东同志在全文用到了两个称呼,同学们你们能迅速地找到吗?生:白求恩同志、白求恩医生师:那作为医生、作为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抵御外敌的同志,白求恩留下了留下了什么精神呢?1.默读前三段,快速找出前三段核心句,以这样的方式回答:白求恩同志/医生留下了的精神。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13 纪念白求恩》罗铁宝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do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13 纪念白求恩》罗铁宝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do

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默读,掌握重要字词和双重否定句式,背诵课文第四段。

学习上网搜集资料。

理清课文结构,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对比的作用。

拓宽课外阅读量。

二、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突破难点的方法:课内向课外迁移,从记叙文过渡到议论文。

【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朗诵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多媒体出示诗歌)“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同学们,有一种爱它可以超越国界而成为永恒;有一种情它可以超越生死而惊天地泣鬼神;有一种精神它可以流芳百世,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师生共同走进白求恩的美丽心灵,感受他那大爱无边的高贵品质和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二、预习检测:1、白求恩是谁,2、生字词的音形义。

1、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

3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2、生字词的音形义生字词辨认翼——冀;遗产——派遣;中旬——咨询——殉职;利益——洋溢——狭隘;枕头——沈从文——热忱;粉碎——翡翠——憔悴——纯粹;博大——搏斗——薄弱——作业簿——胳膊——鄙薄;站立——沾光——粘贴——拈轻怕重注释词语理解殉职、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麻木不仁、见异思迁、鄙薄、不足道、一班三、听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完成练习一)全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紧扣每段要旨,文章可以概括为:第一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6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6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圈画关键信息,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2.品评人物精神,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人物品质,树立人生信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故事导入:“这几个字,简直胜过护照,不管是在机场、宾馆,还是火车上,人们只要一看到包上的名字,立刻投来友好的目光,饭馆老板甚至不肯收我的钱!"——加拿大女子露易斯说,2004年,来中国旅游的她,因行前一位中国朋友在她旅行包上写了“我来自白求恩的故乡”9个字而倍受礼遇。

2.创设情境:白求恩纪念馆向全国中学生发一封邀请函。

二、情境活动【活动一】设计人物生平厅——制作人物卡片活动任务:默读课文,圈画关键信息,完成人物卡片。

方法提示:1.默读文章,不出声,不指读,养成圈画关键信息的习惯。

2.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高度概括白求恩三个精神的语句。

预设:【活动二】设计光辉形象厅——品评人物形象活动任务:项目组围绕白求恩的主要精神品质在“光辉形象厅"设计了三个专栏。

请跳读课文,圈画出本文能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语句,并做好批注,说出选择的理由。

批注角度提示:情感、用词、句式、写作手法等。

【预设生成】设计专栏一:国际主义精神——博大胸襟的英雄形象预设展览语句: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学生分析语句——学生读,读出赞美之情。

助学材料:材料一:白求恩从中国教育家陶行知那里得知中国全面抗战爆发,急需医务人员,他立刻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战斗中、革命中的中国是最迫切需要我的地方,那儿是我最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于是,他舍弃优雅的生活,不顾名医的职业前途,辞去工作,写下遗嘱,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来到抗日一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写一写,说一说(课堂练习)
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白求恩是个怎样的人?请用“白求恩是一个……人”句式说话。
板书设计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白求恩先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核心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

课后评价与反思
三、深入读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二三段),探究作者写作的方法,以及这种写作方法的作用。深入感受白求恩精神的高尚与可贵。(精读两段)
白求恩
不少的人
对工作
极端负责人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对同志对人民
极端热忱
不是满腔热情、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对技术
精益求精
(一班见异思迁的人)鄙薄技术
毛泽东主席在表达“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样的看法时,用了什么写法,同学们能够看出来吗?
2带着问题“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阅读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因为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板书)
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白求恩先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核心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第一环节中,同学概括出了白求恩身上的三个精神,那么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四、背诵一节。
在这个环节里,我们要背诵文章最经典的一节,这就是最后一节。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里,别说是一节,就是全文,人人都能背下来啊,我们今天就来背诵最后一个小节。
五、拓展延伸
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结合十九大阐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和时代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兴仁县第六中学语文组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
课题
纪念白求恩
课时
1
适合年级
七年级
主备教师
邹胜益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结构。(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确:有对比才有鉴别,在对比中更能突显白求恩同志的崇高精神。正反对比表现手法,其效果是:正反对比,鲜明有力的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作者认为: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
本段中在写法中除了运用对比,还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从而全方位的赞美白求恩同志的伟大精神。
重点
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难点
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学与教活动设计
教学反思及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乐诗歌诵读《白求恩纪念歌》,情感对比自然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纪念白求恩)
二、(感知全文)(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提问全班解决。
字词检测(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