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化学优质课上课教案集《硫和氮的氧化物》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3

4.3 硫和氮的氧化物一、教材分析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造成的,而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大气质量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有关。
因此,在本章中,把这二者单独作为一节来学习。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初中学习了碳及其化合物,高中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也是为学习硫酸、硝酸和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中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做准备,本节涉及了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概念的建立对学生学习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内容的重要性外,同时在这一章的学习中以及选修模块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举例说明含硫元素的物质及其在自然界的存在。
(2)记住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毒性)。
(3)能描述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工业上用二氧化硫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
(4)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
知道某些反应有可逆性,能判断可逆反应。
(5)能描述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现象,知道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知道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认识硫及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认识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相关的反应,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硫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理解。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主备人:秦恒友备课组成员:赵学红杨绕波戚云伟胡义霄备课时间:2014年12月25日一、内容及其解析(一)内容本节知识脉络如下:上述内容中,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相互转化,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别和氧气反应溶于水的计算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其中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别与氧气反应溶于水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二)解析(1)对核心内容的解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氯这一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另外两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物质的相关知识。
从本节课的内容来看,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相互转化,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别和氧气反应溶于水的计算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其中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别与氧气反应溶于水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而且对于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别与氧气反应溶于水的计算也是一个难点。
(2)对有关事实性知识的解析本节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相互转化,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别和氧气反应溶于水的计算,课本上设有实验,结合实验及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别与氧气反应溶于水时试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并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所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别与氧气反应溶于水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
二、目标及其解析1、课时目标:第一次课:(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
(重点)(3)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
(4)核心目标: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
第二次课:(1)掌握氮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重点)(2)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消除污染的方法。
(3)了解酸雨的形成及防治。
2、解析(1)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就是要求学生知道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及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就是要求学生会计算,当充入多少体积的氧气时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别与氧气反应才能使水充满整个容器的问题。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章节名称硫和氮的氧化物学时 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帮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过程和方法:1、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溶于水的特点、氧化性和还原性、漂白性等,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2、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学生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学生能够更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酸雨的控制与科学处理,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价值。
2、通过实验设计的微型化和环保化操作,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特征高一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生活,有一定的化学学习基础、实验技能和学习方法。
在知识构成上,在化学必修一前几章学过氧化还原反应,掌握了通过得失电子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方法。
在技能和方法上,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实验操作的锻炼,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
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
知道并能够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4.3.1-1 4.3.1-14.3.1-2 4.3.1-3 4.3.1-4 4.3.1-1 4.3.1-1. .2.3.4 4.3.1-4 4.3.1-1.2.3.4 4.3.1-2. 34.3.1-1.2.3.4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酸雨形成过程2、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3、理解二氧化硫的还原性4、掌握二氧化硫的氧化性5、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性1、通过动态图,让学生通过直观图像了解二氧化硫溶于水的过程2、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大胆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一、概述学完了硅及其化合物和氯及其化合物之后,继续进行的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的学习。
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是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对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学会通过实验得出物质性质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能够由性质联系其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指导实践。
本节课为1课时,45分钟。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硫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2、了解氮、硫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认识氮、硫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
4、了解某些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
过程与方法:以非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使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加以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在学习一些化合物的用途的同时,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指出某些非法的应用会对人体健康和社会造成危害,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有过分组实验学习的经验;·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有较浓厚的兴趣;·学生已经学习了硅、氯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学生对常见的化学现象很熟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采用实验分析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即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并将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相联系,与实际生活、生产相联系,理论指导实践。
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原则:①贴近生活,着眼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讨论并表达结论。
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①·专门为本课制作的课件·相关实验仪器和用品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活动:用学生常见的每日的天气预报引入课题。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来源;2.掌握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危害和防治措施;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1. 硫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
它们是工业生产和燃烧化石燃料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它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煤、燃油、燃气、冶金、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以及交通运输、家庭燃料燃烧等。
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
它能刺激呼吸道,引起气喘、支气管炎等疾病;还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雾,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土壤、水体、植物等造成严重的损害。
(2)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它的主要来源是硫酸生产过程中的排放。
三氧化硫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也很大。
它能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起眼结膜炎、气管炎等疾病;还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雾,导致酸雨的形成。
2. 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它们也是工业生产和燃烧化石燃料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它的主要来源包括汽车尾气、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等。
一氧化氮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相对较小,但它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进而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损害。
(2)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它的主要来源包括汽车尾气、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等。
二氧化氮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很大。
它能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起眼结膜炎、气管炎等疾病;还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雾,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土壤、水体、植物等造成严重的损害。
3. 防治措施为了减少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处罚;2.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3.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如烟气脱硫、脱硝等;4.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个人和家庭的能源消耗。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
2、了解SO2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技能。
3、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难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4、在盛有二氧化硫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总结物理性质,
归纳整理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
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3、化学性质:
新
知
学
习
思考
交流
从物质组成形式看,SO2和C02从组成上看相似,其性质可能相似。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SO2是否也是?如何验证?
学生根据酸性氧化物的定义思考检验方法
实验探究
1、展示一试管SO2气体,观色并闻味
2、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
3、用PH试纸测(实验2)所得溶液的酸碱度。并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思考交流
从化合价角度看,SO2和C02还有什么区别?
学生分析:SO2中S为+4价,处于中间价,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归纳整理
S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氯水褪色,可以被氧气氧化成SO3体现还原性;能与H2S反应生成S单质,体现氧化性
应用提高
1、推测SO2与Cl2混合通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反应,产物为什么?
板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认识硫单质的主要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氮氧化物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2、通过对硫和氮的氧化物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难点1、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原理。
2、氮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定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火山喷发、工厂排放废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可能涉及到哪些化学物质。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硫和氮的氧化物。
(二)硫单质1、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讲解硫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和游离态存在,如黄铁矿(FeS₂)、黄铜矿(CuFeS₂)等矿石中的硫为化合态,而在火山口附近存在游离态的硫单质。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展示硫单质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硫单质的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3、硫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通过实验演示硫与铁、铜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Fe + S ==△== FeS ,2Cu + S ==△== Cu₂S 。
(2)与非金属反应讲解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实验,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S + O₂==点燃== SO₂。
(三)二氧化硫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硫气体,让学生观察颜色、状态,闻其气味(强调闻气体的正确方法)。
硫与氮的氧化物教案

硫与氮的氧化物教案教案标题:硫与氮的氧化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3. 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在环境污染和酸雨形成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包括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特点、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2. 实验器材: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实验室制备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3. 实验条件: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通风条件。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概念,提问学生对硫和氮的氧化物有什么了解。
- 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环境污染和酸雨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2. 硫的氧化物(15分钟)- 介绍硫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特点,包括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 解释硫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
- 演示实验:利用实验室制备硫的氧化物,并观察其性质和变化。
3. 氮的氧化物(15分钟)- 介绍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特点,包括二氧化氮和一氧化二氮。
- 解释氮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
- 演示实验:利用实验室制备氮的氧化物,并观察其性质和变化。
4. 环境污染和酸雨(10分钟)- 讲解硫和氮的氧化物在环境污染和酸雨形成中的作用。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和酸雨的形成。
5. 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硫和氮的氧化物,并观察其性质和变化。
-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硫和氮的氧化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或相关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了解硅、氯、硫、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
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应用阅读、观察、比较的方法获取信息,认识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对他们的物理性质作正确的描述,书写正确的化学反
应方程式;
2.经历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体验应用推理、演绎的方法设计实验步骤,
尝试用合理的理论来解释实验现象;
3.感受物质的性质对其用途的决定作用,运用物质性质的知识解决酸雨污染问
题,造福人类。
教学重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多媒体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氮的氧化物
3
-
+
有机物
+
氮的单质
氮的氧化物
NO
N2+O2
放电或高温
2NO+O22NO2
3NO2+H2O HNO3+NO
汽车尾气
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