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
2023年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管道运输行业是指通过管道进行物流运输的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液体化工品等的运输。
目前,管道运输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下面将从市场规模、竞争格局、行业趋势等多个方面对管道运输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管道运输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和液体化工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和供应,对管道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需求。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球管道运输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数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其次,管道运输行业的竞争格局逐渐形成。
由于管道运输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和资金投入,导致该行业的进入门槛较高。
目前,全球管道运输行业主要由一些大型综合性公司垄断,如阿里巴巴、中石化等。
这些公司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管道运输服务。
此外,一些新兴的小型企业和地方性公司也在逐渐崭露头角,通过特色化的服务来获取市场份额。
再次,管道运输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对管道运输行业带来了一定冲击。
同时,新能源的发展也对传统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输造成了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能源供需关系不断加强,这为管道运输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对能源的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给管道运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最后,管道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日益清晰。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管道运输技术正在不断革新,新型管道的研发和应用也在加快。
例如,目前已经出现了液氧、液氮等高温高压管道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得管道运输更加安全、高效。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国际间的合作也日益增多。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管道运输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管道运输

3.管道运输的发展
4.管道运输的现状
管道运输 (Pipeline transport) 是用 管道运输概述 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 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输方式, 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 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 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 组成部分。有时候,气动管 (pneumatic tube) 也可以做到类似 工作,以压缩气体输送固体舱, 而内里装着货物。管道运输石油 产品比水运费用高,但仍然比铁 路运输便宜。大部分管道都是被 其所有者用来运输自有产品。
管道运输分类
运输管道按输送物品的不同分为: 原油管道(运送原油)、
成品油管道(输送煤油、汽油、柴油、航空煤油、 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 固体料浆管道(如输送煤炭料浆)。
储运工程美国 阿拉斯加原油 管道
中俄原油管道
西部原油成品 油管道工程
中石化九昌樟成 品油管道工程
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1865年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建成第一条原油输送管道。然而它的进一步发 展则是从20世纪开始的。随着二次大战后石油工业的 发展,管道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产油国竞 相开始兴建大量石油及油气管道。 20世纪60年代开始,输油管道的发展趋于采用大 管径、长距离,并逐渐建成成品油输送的管网系统。 同时,开始了用管道输送煤浆的尝试。全球的管道运 输承担着很大比例的能源物资运输,包括原油、成品 油、天然气、油田伴生气、煤浆等。其完成的运量常 常大大高于人们的想象(如在美国接近于汽车运输的运 量)。 近年来管道运输也被进一步研究用于解决散状物 料、成件货物、集装物料的运输,以及发展容器式管 道输送系统。
世界管道物流运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气力输送管道(Pneuma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
•
Pipeline)
在20世纪,开始通过管道采用气力或水力的方法来运输颗粒状的大批量货物,气力管 道输送是利用气体为传输介质,通过气体的高速流动来携带颗粒状或粉末状的物质。 可输送的物质种类通常有煤炭和其它矿物、水泥、谷物、粉煤灰以及其它固体废物等 等。第一个气力管道输送系统是1853年在英国伦敦建立的城市管道邮政系统;随后, 在1865年,由Siemens & Halske Company在柏林建立了德国第一个管道邮政网, 管道直径为65mm,该系统在其全盛时期的管道总长度为297km,使用达100余年,在 西柏林该系统一直运行到1971年,在东柏林直到1981才停止使用。近年来,管道气力 输送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管道废物输送,在欧洲和日本的许多大型建筑系统, 都装备了这种自动化的垃圾处理管道,位于美国奥兰多的迪斯尼世界乐园也采用了这 种气力管道系统,用于搜集所产生的垃圾。 在管道气力输送中,最重要的是吹动固体颗粒需要较高的气流速度,特别是固体颗粒 直径或密度较大时就更是如此。在气力输送中,管道的磨损和能量消耗也是较高的。 因此,管道气力输送的经济、实用的输送距离通常是很短的,一般不超过1km。在特殊 情况下,如美国在建造胡佛大坝和大古力水坝时,就采用了大约2km长的气力管道来输 送水泥,这是相当长的气力输送管道。 气力输送管道多见于港口、车站、码头和大型工厂等,用于装卸大批量的货物。美国 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在报告中预测:在21世纪,废物的管道气力输送系统将成为许 多建筑物(包括家庭、医院、公寓和办公场所等)常规管道系统的一部分,可取代卡车, 将垃圾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处理厂。这种新型的垃圾输送方法有望成为一个快速增长 的产业。
管道运输

南宁-柳州管道 长度:260公里 规模:300万吨/年 投产时间:2015年
钦州-南宁管道 长度:160公里 规模:500万吨/年 投产时间:2009年
钦州 湛江
茂名
高栏岛
广东省成品油管网 长度:550公里 规模:1000万吨/年 投产时间:2013年
中国油气管道未来发展方向
• 新建天然气管道约30000公里、原油管道约6000公里、
6.经营管理比较简单。
三、目前在国内外的基本状况
。
作为五大运输方式之一的管道运输,在世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至今发达国家的原油管输量占其总输量的80%,成品油长距离运输基 本也实现了管道化;天然气管输量达95%。迄今为止,全世界油气管 道干线长度已超过200×104km,其中输油干线约占30%。美国和前苏 联是世界最大的油气消费国,已建油气管线长度分别占世界第一位和 第二位,占世界石油管道总长度的60%。
成品油管道约7600公里,到2015年新建LNG接收站4座, 年接收能力1200万吨;新建原油商业储备库4座,库容450
万方;新增储气库调峰规模88.8亿方,调峰能力达到107.8
亿方。
结论
• 巨大的国内天然气市场铸求将极大地推动管道运
输业的发展 • 我国的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设将呈现高速发展趋势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的概念、规格、分类
管道运输的优缺点
管道运输目前在国内的基本状况
主要代表企业及技术设备
中国油气管道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管道运输的概念
管道运输 :是用管道作 管道运输 :是用管道作 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 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 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 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 物资的输方式,是一 物资的输方式,是一 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 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 场输送石油、煤和化 场输送石油、煤和化 学产品的运输方式。 学产品的运输方式。
2023年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管道运输行业是指利用管道将石油、天然气、化学品等物品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航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传统运输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
而管道运输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本文将从市场特点、政策环境、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管道运输行业进行分析。
一、市场特点1.稳定性强相比其他运输方式,管道运输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在长距离、大量运输物品的情况下,速度和能力上也比其他运输方式更具优势。
2.成本优势管道运输成本较低,同时又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随着技术的先进和成品率的提高,管道运输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其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
3.安全性高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管道运输有很高的安全性,因为它能够避免由于运输过程中的颠簸、碰撞等因素,会导致货物损坏或人员受到伤害的情况。
在关键控制系统上,管道运输技术和设备比其他运输方式安全性更高。
4.环保性能强对环境的保护是管道运输特别重视的问题,它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浪费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
由于此,管道运输在现代化社会越来越受重视,被看做是清洁能源运输的未来。
二、政策环境1.新能源标准的出现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完善,管道运输企业也逐渐开始重视节能、减排,设备更新换代的火车渐渐开始转向能源化运输,这对进一步推动管道运输分布式能源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能源标准的出现也推动了管道运输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促进了行业的长足发展。
2.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管道运输不仅关注国际政治环境,更涉及国际经济利益的竞争。
各国都开始向管道运输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各自的“石油天然气通道”。
因此,管道运输行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
三、发展趋势1.发展对接能源安全管道运输以其出色的能源运输能力,成为高速发展的能源市场新兴体系的重要角色。
2024年海底管道运输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海底管道运输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海底管道运输是一种高效、可靠且环保的能源运输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油气、水等领域。
本文将对海底管道运输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海底管道运输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蓬勃发展,其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海底管道运输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XX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海底管道运输的诸多优势,如运输效率高、安全可靠、环保等。
主要应用领域油气运输油气运输是海底管道运输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全球范围内,许多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都位于陆地之下的海洋盆地中,而海底管道运输正是将这些油气资源从产地输送到消费地的重要方式之一。
海底管道运输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运输除了油气运输,海底管道还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的运输。
尤其是在海水淡化和水资源调度等方面,海底管道运输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建设海底管道,可以将海水淡化厂产生的淡水输送到附近的干旱地区,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
此外,海底管道还可用于调度水资源,调节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发展趋势科技进步驱动市场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底管道运输市场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材料的应用、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以及远程监控技术的成熟,使得海底管道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未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海底管道运输将进一步智能化、自动化。
能源结构转型助推市场增长全球能源结构正朝着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型,这也将助推海底管道运输市场的增长。
传统的油气运输仍然是海底管道运输的主要应用领域,但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包括风能、潮汐能等在内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对海底管道运输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区域合作促进市场合作海底管道运输是一个具有较高投资门槛和技术壁垒的行业,往往需要跨国合作才能实现。
随着区域合作的加强,不同国家之间在海底管道运输领域的合作将增加,这将有助于推动市场的发展。
中国管道运输现状

中国管道运输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管道运输系统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管道运输作为一种安全、高效且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和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中国管道运输现状进行探讨。
中国的管道运输网络不断完善。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管道运输网络的建设,已经建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管道运输系统,包括天然气、石油、水、化工品等。
其中,天然气管道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部分,中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天然气管道网络,能够实现跨省供气。
此外,中国的石油管道也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覆盖,能够满足国内石油产品的运输需求。
中国的管道运输技术不断创新。
为了提高管道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中国不断引进和研发新的管道运输技术。
例如,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使得管道运输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中国还在探索使用智能管道技术,通过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提高管道运输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中国的管道运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和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管道运输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以天然气为例,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天然气管道的规模和覆盖范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国的管道运输安全得到了重视。
管道运输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和企业都高度重视管道运输的安全性。
中国制定并严格执行了一系列的管道运输安全标准和规范,加强了对管道运输系统的安全监管和管理。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对管道运输设施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运行。
然而,中国的管道运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管道运输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其次,管道运输的覆盖范围有限,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管道运输网络建设相对滞后。
此外,管道运输的安全风险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管道运输系统的安全管理。
中国的管道运输现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管道运输网络不断完善,技术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安全得到了重视。
我国管道运输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我国管道运输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管道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在我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管道运输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我国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历史发展、现状特点、优势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管道运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管道运输的历史发展2.2 管道运输的现状及特点3. 结论3.1 管道运输的优势和挑战3.2 未来发展趋势}请编写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探讨管道运输在我国的历史发展、现状及特点。
通过对管道运输的优势和挑战进行评估,揭示管道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展望管道运输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管道运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对管道运输的全面了解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管道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正文2.1 管道运输的历史发展管道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利用竹管、陶管等简易管道进行水的输送。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管道运输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应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管道运输开始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美国,20世纪初,出现了大规模的输油管道系统,将石油从产地运输到加工厂和消费地,极大地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在中国,管道运输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运河、排灌系统等可以看作是一种简易的管道系统。
近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管道运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催生了我国的管道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
总体来说,管道运输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输水系统到复杂的输油、输气系统的演变,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班级:姓名:学号:[摘要]: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从初始发展(1958-1969)到快速发展(1970-1987),再从稳步发展(1988-1995)到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的四个阶段,管道总里程从1958年的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万千米。
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贯通东南西北、连接陆路与海洋的油气战略通道也在逐步建立。
但是,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我国现有干线管道运力不足,管道网络化程度仍然较低,与管道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低,部分油气管道老化,安全隐患突出,政府监管体制和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今后我国应着力加快管道运输网络体系和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管道运输科技进步,多管齐下,确保管道运输安全,实现油气管道运输的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调配自动化。
[关键词]:管道运输,天然气管道,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地下储气库,网络体系随着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
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
但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在监管法规、管理体制、覆盖范围、连通程度、配套设施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初始发展(1958-1969年)、快速发展(1970-1987年)、稳步发展(1988-1995年)和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四个阶段,管道总里程已从1958年的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千米。
“九五”以来,随着塔里木、吐哈、准噶尔、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油气田上产速度的加快以及国外油气进口量的增加,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高潮时期,1995-2008年全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年均增加约4000千米。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天然气主干管道及多条联络管道的建设,以及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珠江三角洲成品油管道工程的投产,我国油气管网覆盖面得到了迅速扩大。
“九五”以来,我国建成投产的原油管道主要有库鄯线(新疆库尔勒—鄯善)、轮库复线(轮南—库尔勒)、中银线(中卫—银川)、甬沪宁线(宁波—上海—南京)、甬杭线(宁波—杭州)、仪长线(江苏仪征—湖南长岭)、哈中线(哈萨克斯坦—中国阿拉山口—独山子)、西部线(乌鲁木齐—兰州)、曹津线(曹妃甸—天津)、姬白线(陕西定边县姬源油镇—吴起县白豹输油站)等原油管道。
原有管道加上新建管道,形成了覆盖东北、华北、中南、华东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区域性原油管网。
输气管道建设更为迅速。
2004年建成投产的西气东输管线,以总长3856千米成为我国第一条超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大输量、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天然气管线。
2008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底西段投运、2011年全线建成投运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与中亚天然气管道实现对接后,干线和支线总长度超过1万千米,将把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等用气市场,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并是迄今世界上距离最长、等级最高的天然气输送管道。
除此之外,近10多年间先后建成的轮库线(轮台—库尔勒)、鄯乌线(鄯善—乌鲁木齐)、靖西线(靖边—西安)、陕京线(陕北—北京)、涩宁兰线(青海涩北—西宁—兰州)、忠武线(重庆忠县—武汉)、兰银线(兰州—银川)、涩格复线(涩北—格尔木)、永唐秦(永清—唐山—秦皇岛)等长输管道,已在川渝、华北及长三角地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在中南地区、珠三角地区也基本形成了区域性输气管网主体框架,并实现了全国联网。
我国成品油管道运输随着新建管道的增加而逐年增加。
先后建成了抚顺—营口鲅鱼圈、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天津港—首都机场、镇海—杭州、镇海—漕泾、金山—闵行、高桥—金山、荆门—荆州、兰州—成都—重庆、兰州—郑州—长沙、洛阳—郑州—驻马店、石家庄—太原、大港—枣庄、茂名—昆明等成品油管道干支线。
目前我国东北、西北、华东、华北等区域逐渐形成了成品油区域管网,西北、西南、珠三角地区已建有骨千成品油管道,“北油南运、西油东送”的成品油管道输送格局正在形成。
随着中哈原油管道的建成,我国实现了管道进口油气零的突破。
2009年年底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十二五”期间还将建成中俄、中缅等战略油气管道,届时,我国西北、东北和西南三大陆上进口通道基本形成,将与海上运输通道一起,构筑我国油气进口的“四大通道”,形成我国油气进口的多元化格局。
截至2008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总里程已达万千米,其中原油管道千米,成品油管道万千米,天然气管道万千米,已初步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供应格局。
随着管道里程的增加,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目前,陆上原油运输已基本实现管道化。
二、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存在的问题1.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仍然较低。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我国管道运输由于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较快,但管道运输在货物运输市场中的份额仍明显落后。
从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来看,2008年,铁路、公路、内河和管道货运量分别为330354万吨、1916759万吨、294510万吨和45382万吨,货运周转量分别为25106万吨、万吨、万吨和1944万吨,管道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均仅占全国的%,与美国管道运输周转量占货运总周转量20%的比重相比,差距十分巨大。
2.现有干线管道运力不足。
由于油气管道总里程较少,总体运力不足。
以天然气管道为例,2008年我国天然气干线管道总里程仅为万千米,管输能力约800亿立方米/年;而美国天然气管道干线里程达50万千米,输气能力为4545亿立方米/年。
除资源不足外,局部管输瓶颈也是造成我国天然气供需紧张的原因之一。
3.管道网络化程度仍然较低。
我国原油管道主要分布在东部、西北和长庆油田周边地区,三个区域孤立运行,互不联通。
我国天然气管道由于联络线较少,联通程度也不够,可用于灵活凋剂的富余能力仅30亿-120亿立方米/年。
天然气、成品油支线网络建设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以天然气为例,我国天然气市场基本沿主干线开发,只有少量支线,而美国天然气支线里程达到320万千米。
4.与管道建设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
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是天然气管网必须配套的设施,它不仅能起到稳定供气的作用,还能充分发挥管输能力,提高管道输送效率。
在天然气长距离输送中,地下储气库具有十分显着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储气库能降低输气管道投资的30%,降低输气成本的15%-20%,降低输气压缩机功率的15%。
根据天然气市场发育成熟的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由于季节差异形成的调峰需求一般为消费量的15%左右。
我国目前已建成的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还不到18亿立方米,仅为调峰需求量的1/3。
2009年底我国南方许多城市出现的“气荒”问题,充分暴露了与天然气管网配套的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的不足,如果不抓紧解决,在“十二五”期间,这种调峰矛盾将更加突出。
5.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低。
美国有约15万千米的成品油管道,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达到47%(水运23%,公路29%),管道运输是成品油输送的主要方式。
我国成品油管道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欧美地区,2008年底全国成品油管道里程约为万千米,不到美国的1/10,成品油一次运输的管输比例只有20%,成品油运输仍以铁路运输为主。
由于资源产地与市场分布不均衡,造成油品调运不及时和不灵活。
近年来,虽然加快了成品油管道的建设,但是,由于我国成品油供应和需求增长较快,管道建设依然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6.管道安全隐患突出。
我国现有油气管道中的60%已运行20年左右,特别是东部一些原油管网已经运行了30年以上,存在管线老化、自动化程度低、通信设施落后、储存设施超期服役等问题,进入事故多发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改造。
此外,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因素造成的管道安全隐患也十分突出,油气管道的控制与运行形势日益复杂,加强管道运输安全保障迫在眉睫。
7.政府监管体制和法规体系不健全。
油气管道运输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因此,政府的监管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对油气管道运输的监管体制及其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与管道发达国家相比,在管道运营、市场准入、安全、环保及管道运输费用和服务等方面尚未建立全面完善的监管制度。
三、建议及解决方案1.加快管道运输网络体系建设。
管道运输是适合于大运量液态和气态货物的最佳运输方式,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同时在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方面均有较大作用。
面对未来管道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家应从政策和审批等方面出台有利于管道建设的政策和规定,加快管道运输网络化体系建设,积极布局天然气联络线和调峰设施建设,以形成点线互联的天然气供配管网,实现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调配自动化供应格局。
2.大力促进管道运输科技进步。
随着我国石油管道建设高潮的不断掀起,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综合实力正逐步向世界最高水平靠近。
为此,应坚持把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大实用技术的攻关力度,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在数字管道工程、海洋管道工程、LNG/LPG低温储罐工程、地下和地上储备库工程、城市燃气工程等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方面开展攻关,并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和完备的油气管道数据库。
3.多管齐下,确保管道运输安全。
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维护抢修体系建设,提高管道维护抢修队伍水平,做到精干高效、响应迅速和保障有力;另一方面,应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科技等手段,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搞好天然气管道的保护工作。
在管道运营监管方面,应从运营方式、费率制定、管网准入、普遍服务以及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加强监管,完善相应的法规。
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国境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还应加强双边或多边合作与交流,以确保管道运输安全,造福相关国家和人民。
4.统筹全国管道网络建设规划。
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5种运输方式之一的管道运输,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面对未来管道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管道网络建设规划应列入国家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成为落实《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指导未来管道建设的政策依据,促进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