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
2023年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管道运输行业是指通过管道进行物流运输的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液体化工品等的运输。
目前,管道运输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下面将从市场规模、竞争格局、行业趋势等多个方面对管道运输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管道运输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和液体化工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和供应,对管道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需求。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球管道运输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数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其次,管道运输行业的竞争格局逐渐形成。
由于管道运输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和资金投入,导致该行业的进入门槛较高。
目前,全球管道运输行业主要由一些大型综合性公司垄断,如阿里巴巴、中石化等。
这些公司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管道运输服务。
此外,一些新兴的小型企业和地方性公司也在逐渐崭露头角,通过特色化的服务来获取市场份额。
再次,管道运输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对管道运输行业带来了一定冲击。
同时,新能源的发展也对传统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输造成了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能源供需关系不断加强,这为管道运输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对能源的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给管道运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最后,管道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日益清晰。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管道运输技术正在不断革新,新型管道的研发和应用也在加快。
例如,目前已经出现了液氧、液氮等高温高压管道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得管道运输更加安全、高效。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国际间的合作也日益增多。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管道运输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5篇(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

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5篇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而不断发展,当前油气管道建设成为促进油气发展的关键。
因为我国的油气资源不均匀,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油气管道作为运输油气的主要通道。
本文对于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多方面探讨油气运输绵连的问题,并且期望能够完善油气管道的运输建设。
关键词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摘要:管道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之一,是随着石油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运输方式。
具有运量大、不受气候和地面其他因素限制、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随着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速度的增长,管道运输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我国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大力发展管道运输的动因及管道运输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中国管道工业随着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冀宁联络线、甬沪宁原油管道、茂昆成品油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道、西部原油及成品油管道等大型管道工程的建设投产,得到了极大发展。
1.油气管网供应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07年底,中国国内已建油气管道的总长度约6万千米,其中原油管道1.7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2万千米,天然气管道3.1万千米。
中国已逐渐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供应格局。
原油管道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沿长江、东北及西北地区为主的原油加工基地的布局,原油管道运输也随之迅速发展。
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初步形成了东部输油管网;西北各油田内部管网相对完善,外输管道初具规模。
成品油管道近年来得到较大的发展,成品油管输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已在西北、西南和珠三角地区建有骨干输油管道,但尚未形成区域性的成品油管道供应网络。
天然气管道随着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冀宁线等大型管道系统的建设得到极大的发展。
就全国而言,川渝、华北及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性管网,中南地区、珠三角地区也基本形成了区域管网主体框架。
2023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2023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内容概要: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十分关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不断加强投资建设。
2017-2022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长,2023年1-10月,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上涨4.3%至3.2万亿元。
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基础设施不断建设,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2023年1-10月,交通运输行业营业性客运量同比上涨59.89%,达78.2亿人;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51.4亿吨,较上年同期增长7.5%。
关键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客货运量、公路、铁路一、行业固定投资额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行业是指使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者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得到转移的业务活动。
主要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其中铁路运输是指使用铁路列车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运送量大、速度快、成本较低等特点;公路运输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具有适应性强、运输速度较快的特点;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运载能力较大、成本较低、能耗较少等特点。
航空运输是指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
管道运输是指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占地少等特点。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十分关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17-2022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长,2022年达到3.85万亿元,同比增长6.35%,与上一年相比加快2.33个百分点。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作者:杨璧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27期摘要:新中国建国以来,作为中国五大运输系统之一的管道运输,经历了从初始发展到快速发展、从稳步发展到加快发展的四个阶段。
油气管道运输在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越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油气管线总长度由1958年的仅仅0.02万千米,到2008年我国油气管线总长增加到6.9万千米。
西气东输等管道工程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初具规模、管道运输管理初步形成,而且也极大的满足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但是,油气管道运输作为我国运输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它的地位以及各项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健全。
关键词:管道运输,管道建设,油气,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 TU279 文献标识码: A我国是油气储备大国,管道运输作为油品和天然气进行长距离运输的首选方案,随着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以及石油工业的快速迅猛发展,管道运输作为我国油气运输的重要方式,其建设也有了相对完整的规模。
只是管道运输作为我国油气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法律法规监管、网络覆盖程度与范围、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还需要更加完善,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运输的地位也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到2009年年末,我国国内油气管道建设总长度达到了6.9万千米,在这其中,天然气管道长度达3.2万千米,原油管道长度达1.9万千米,成品油管道长度达1.8万千米。
(一)天然气管道运输现状我国天然气管道目前有川气东输管道、西气东输二线、福建LNG外输管道、永唐秦管道、横琴岛-澳门天然气管道、大庆-齐齐哈尔天然气管道、南堡-唐山天然气管道及宁河支线、采育-通州天然气管道、应县-张家口天然气管道、长岭-长春-吉化管道和榆林-济南等天然气输送管道。
这些天然气管道的建成,使我国在川渝、环渤海和长江三角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天然气管网。
我国管道发展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三)中国管道运输的发展问题及 战略
• 多年来我国管道运输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世界拥有145万公里的管道相比则实在太少,仅占1%左右,这与原油年产1.4
亿多吨已列居世界前五位的产油大国极不相称。因此,根据《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方针与任务的要求,在今后的10年中, 必须进一步发挥管道运输的重大作用,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强天然气管线的建设。
•
再次,加速建设成品输送管线。由于我国的炼油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一带,使得我国各地区成品油的需产很
不平衡,造成大量的成品油长途调运。如东北地区成品油产量占全国33%强,而当地成品油消费只占9.5%,大量的成品油需通过
沈大铁路运往大连港海运,或经由京山铁路运往京津两市和华北、中南地区以及四川等地。
道的劳务输出开始,到1995年突尼斯282公里天然气管道项目,1999年苏丹1/2/4区1506公里原油管道项目,
为管道局在国际上赢得了信誉。
2000年开始,管道局将国际市场开发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了国际市场开发战略。
他们设立了苏丹、利比亚、阿联酋、伊拉克、印尼、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等7个办事处。分别成立了苏
• (1)原油管道 • 华北地区有大港油田、华北油田,都敷设有外输原油管道,华北地区的炼化企业,有地处北京燕山
的东方红炼油厂和大港炼油厂、天津炼油厂、沧州炼油厂、石家庄炼油厂、保定炼油厂、内蒙古呼 和浩特炼油厂。原油管道总长度1847.4公里。 • 中部地区油田,分布在湖北和河南两省境内,有江汉油田、河南油田和中原油田,主要炼油企业有 湖北荆门炼油厂和河南洛阳炼油厂。原油管道总长度1347.5公里。 • 东北地区是原油生产的主要基地,有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原油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 的53.5%,原油管道达3399.6公里。 • 华东地区主要油田为山东胜利油田,是继大庆油田之后建成的第二大油田。 • 西北地区是50年代初全国石油勘探的重点地区。1958年在甘肃兰州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引进的现代化 炼油厂--兰州炼油厂。1958年12月建成的克拉玛依至独山子原油管道,标志了中国长输管道建设史 的起点。西北地区原油管道总长4102.7公里。 • (2)陆上成品油管道 • 中国最早的长距离的成品油管道是1973年开工修建的格拉成品油管道,起自青海省格尔木市,终于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1977年10月全部工程基本均完工。管道全长1080公里,年输送能力25万吨。 • 格拉线是国内首次采用的顺序输送工艺,顺序输送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灯用煤油4个品种5种型 号的油品。为青藏公路沿线加油站和拉萨供油,军地两用。 • 距离较长的成品油管道还有1995年建成的抚顺石化至营口鲅鱼圈管道,全长246公里;1999年建成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管道,全长185公里;2000年10月22日开工建设的兰州至 成都至重庆的管道,全长1200多公里,目前正在建设中。 • 3)西气东输工程 •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十五”期间安排建设的特大型基础设施,总投资预计超过1400亿元,其主要 任务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往豫皖江浙沪地区,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 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十个省市区, • 4)其它输气管道 • 靖边至北京的陕京线,是国内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和高度自动化的输气管道。此外还有鄯乌线(鄯 善至乌鲁木齐)、塔中至轮南(塔轮线)、河南濮阳至沧州(中沧线)等。
交通运输行业分析报告

交通运输行业分析报告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行业进行全面分析,涵盖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交通运输行业的分类与特点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多种方式。
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高、覆盖面广、能够实现门到门服务的优势,但其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铁路运输则在大运量、长距离运输方面表现出色,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安全性较高,但灵活性相对不足。
水路运输适用于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运输成本低,但运输速度较慢,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能够满足对时间要求较高的货物和旅客运输需求,但运输成本高,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主要用于液体和气体的运输,如石油和天然气,具有运输效率高、损耗小、安全性好等特点。
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里程持续增长,铁路网络不断优化,港口和机场的规模和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运输服务方面,运输量不断增加,运输效率逐步提高。
客运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需求日益多样化,高铁和民航的客运量增长迅速。
货运方面,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快递物流的繁荣,公路货运和铁路货运的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
同时,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创新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如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挑战尽管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相对滞后,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交通运输概论》第八章 管道运输

二、天然气管道运输设备
A 矿场集气管网
单井集气 多井集气
B 干线输气管网
压缩机站 管线
C 城市配气管网
配气站 城市配气管网
三、固体料浆管道运输设备
浆液制备系统
浆液输送系统 脱水与储存系统
CO N T E N T S
01 管道运输的特点及分类
02 管道运输的基本设备
目
03 管道运输的管理工作
01 管道运输的特点及分类
02 管道运输的基本设备
目
03 管道运输的管理工作
录
04 管道运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管道运输的特点
既是运输工具,又是运输通道 通过输送设备驱动货物,使之
通过管道流向目的地
一、管道运输的特点
运量大 A
运行稳定,生产过程连续不断 便于运输管理,易于远程监控 C
维修量小,劳动生产率低
耗能低,运输费用低 E
永久性占用土地少 B 易选取捷径,缩短运距 D 损耗小,安全可靠
二、管道运输的分类
原油管道
输
送
成品油管道
物 品
天然气管道
固体料浆管道
集油(气)管道
管
道
输油(气)管道
用 途
配油(气)管道
练习
根据所输送物品分类不同,完成以下表格。
管道种类 原油管道 成品油管道 天然气管道 固体料浆管道
主要设备 输油泵、油罐 输油泵、加热炉、阀门 油罐、计量装置
管线
管道 等温输油管道 热油输送管道
适用油品
特点
轻质油、低凝点原油 油温等于地温,无需考虑热交换
易凝、高黏油品
加热输送,工艺复杂
主要设备
中国管道运输现状

中国管道运输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管道运输系统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管道运输作为一种安全、高效且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和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中国管道运输现状进行探讨。
中国的管道运输网络不断完善。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管道运输网络的建设,已经建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管道运输系统,包括天然气、石油、水、化工品等。
其中,天然气管道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部分,中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天然气管道网络,能够实现跨省供气。
此外,中国的石油管道也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覆盖,能够满足国内石油产品的运输需求。
中国的管道运输技术不断创新。
为了提高管道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中国不断引进和研发新的管道运输技术。
例如,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使得管道运输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中国还在探索使用智能管道技术,通过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提高管道运输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中国的管道运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和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管道运输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以天然气为例,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天然气管道的规模和覆盖范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国的管道运输安全得到了重视。
管道运输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和企业都高度重视管道运输的安全性。
中国制定并严格执行了一系列的管道运输安全标准和规范,加强了对管道运输系统的安全监管和管理。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对管道运输设施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运行。
然而,中国的管道运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管道运输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其次,管道运输的覆盖范围有限,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管道运输网络建设相对滞后。
此外,管道运输的安全风险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管道运输系统的安全管理。
中国的管道运输现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管道运输网络不断完善,技术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安全得到了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班级:姓名:学号:[摘要]: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从初始发展(1958-1969)到快速发展(1970-1987),再从稳步发展(1988-1995)到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的四个阶段,管道总里程从1958年的0.02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6.4万千米。
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贯通东南西北、连接陆路与海洋的油气战略通道也在逐步建立。
但是,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我国现有干线管道运力不足,管道网络化程度仍然较低,与管道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低,部分油气管道老化,安全隐患突出,政府监管体制和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今后我国应着力加快管道运输网络体系和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管道运输科技进步,多管齐下,确保管道运输安全,实现油气管道运输的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调配自动化。
[关键词]:管道运输,天然气管道,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地下储气库,网络体系随着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
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
但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在监管法规、管理体制、覆盖范围、连通程度、配套设施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初始发展(1958-1969年)、快速发展(1970-1987年)、稳步发展(1988-1995年)和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四个阶段,管道总里程已从1958年的0.02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6.47千米。
“九五”以来,随着塔里木、吐哈、准噶尔、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油气田上产速度的加快以及国外油气进口量的增加,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高潮时期,1995-2008年全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年均增加约4000千米。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天然气主干管道及多条联络管道的建设,以及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珠江三角洲成品油管道工程的投产,我国油气管网覆盖面得到了迅速扩大。
“九五”以来,我国建成投产的原油管道主要有库鄯线(新疆库尔勒—鄯善)、轮库复线(轮南—库尔勒)、中银线(中卫—银川)、甬沪宁线(宁波—上海—南京)、甬杭线(宁波—杭州)、仪长线(江苏仪征—湖南长岭)、哈中线(哈萨克斯坦—中国阿拉山口—独山子)、西部线(乌鲁木齐—兰州)、曹津线(曹妃甸—天津)、姬白线(陕西定边县姬源油镇—吴起县白豹输油站)等原油管道。
原有管道加上新建管道,形成了覆盖东北、华北、中南、华东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区域性原油管网。
输气管道建设更为迅速。
2004年建成投产的西气东输管线,以总长3856千米成为我国第一条超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大输量、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天然气管线。
2008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底西段投运、2011年全线建成投运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与中亚天然气管道实现对接后,干线和支线总长度超过1万千米,将把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等用气市场,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并是迄今世界上距离最长、等级最高的天然气输送管道。
除此之外,近10多年间先后建成的轮库线(轮台—库尔勒)、鄯乌线(鄯善—乌鲁木齐)、靖西线(靖边—西安)、陕京线(陕北—北京)、涩宁兰线(青海涩北—西宁—兰州)、忠武线(重庆忠县—武汉)、兰银线(兰州—银川)、涩格复线(涩北—格尔木)、永唐秦(永清—唐山—秦皇岛)等长输管道,已在川渝、华北及长三角地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在中南地区、珠三角地区也基本形成了区域性输气管网主体框架,并实现了全国联网。
我国成品油管道运输随着新建管道的增加而逐年增加。
先后建成了抚顺—营口鲅鱼圈、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天津港—首都机场、镇海—杭州、镇海—漕泾、金山—闵行、高桥—金山、荆门—荆州、兰州—成都—重庆、兰州—郑州—长沙、洛阳—郑州—驻马店、石家庄—太原、大港—枣庄、茂名—昆明等成品油管道干支线。
目前我国东北、西北、华东、华北等区域逐渐形成了成品油区域管网,西北、西南、珠三角地区已建有骨千成品油管道,“北油南运、西油东送”的成品油管道输送格局正在形成。
随着中哈原油管道的建成,我国实现了管道进口油气零的突破。
2009年年底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十二五”期间还将建成中俄、中缅等战略油气管道,届时,我国西北、东北和西南三大陆上进口通道基本形成,将与海上运输通道一起,构筑我国油气进口的“四大通道”,形成我国油气进口的多元化格局。
截至2008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总里程已达6.4万千米,其中原油管道1.97千米,成品油管道1.3万千米,天然气管道3.2万千米,已初步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供应格局。
随着管道里程的增加,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目前,陆上原油运输已基本实现管道化。
二、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存在的问题1.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仍然较低。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我国管道运输由于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较快,但管道运输在货物运输市场中的份额仍明显落后。
从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来看,2008年,铁路、公路、内河和管道货运量分别为330354万吨、1916759万吨、294510万吨和45382万吨,货运周转量分别为25106万吨、32868.2万吨、50262.7万吨和1944万吨,管道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均仅占全国的1.8%,与美国管道运输周转量占货运总周转量20%的比重相比,差距十分巨大。
2.现有干线管道运力不足。
由于油气管道总里程较少,总体运力不足。
以天然气管道为例,2008年我国天然气干线管道总里程仅为3.2万千米,管输能力约800亿立方米/年;而美国天然气管道干线里程达50万千米,输气能力为4545亿立方米/年。
除资源不足外,局部管输瓶颈也是造成我国天然气供需紧张的原因之一。
3.管道网络化程度仍然较低。
我国原油管道主要分布在东部、西北和长庆油田周边地区,三个区域孤立运行,互不联通。
我国天然气管道由于联络线较少,联通程度也不够,可用于灵活凋剂的富余能力仅30亿-120亿立方米/年。
天然气、成品油支线网络建设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以天然气为例,我国天然气市场基本沿主干线开发,只有少量支线,而美国天然气支线里程达到320万千米。
4.与管道建设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
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是天然气管网必须配套的设施,它不仅能起到稳定供气的作用,还能充分发挥管输能力,提高管道输送效率。
在天然气长距离输送中,地下储气库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储气库能降低输气管道投资的30%,降低输气成本的15%-20%,降低输气压缩机功率的15%。
根据天然气市场发育成熟的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由于季节差异形成的调峰需求一般为消费量的15%左右。
我国目前已建成的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还不到18亿立方米,仅为调峰需求量的1/3。
2009年底我国南方许多城市出现的“气荒”问题,充分暴露了与天然气管网配套的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的不足,如果不抓紧解决,在“十二五”期间,这种调峰矛盾将更加突出。
5.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低。
美国有约15万千米的成品油管道,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达到47%(水运23%,公路29%),管道运输是成品油输送的主要方式。
我国成品油管道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欧美地区,2008年底全国成品油管道里程约为1.3万千米,不到美国的1/10,成品油一次运输的管输比例只有20%,成品油运输仍以铁路运输为主。
由于资源产地与市场分布不均衡,造成油品调运不及时和不灵活。
近年来,虽然加快了成品油管道的建设,但是,由于我国成品油供应和需求增长较快,管道建设依然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6.管道安全隐患突出。
我国现有油气管道中的60%已运行20年左右,特别是东部一些原油管网已经运行了30年以上,存在管线老化、自动化程度低、通信设施落后、储存设施超期服役等问题,进入事故多发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改造。
此外,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因素造成的管道安全隐患也十分突出,油气管道的控制与运行形势日益复杂,加强管道运输安全保障迫在眉睫。
7.政府监管体制和法规体系不健全。
油气管道运输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因此,政府的监管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对油气管道运输的监管体制及其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与管道发达国家相比,在管道运营、市场准入、安全、环保及管道运输费用和服务等方面尚未建立全面完善的监管制度。
三、建议及解决方案1.加快管道运输网络体系建设。
管道运输是适合于大运量液态和气态货物的最佳运输方式,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同时在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方面均有较大作用。
面对未来管道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家应从政策和审批等方面出台有利于管道建设的政策和规定,加快管道运输网络化体系建设,积极布局天然气联络线和调峰设施建设,以形成点线互联的天然气供配管网,实现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调配自动化供应格局。
2.大力促进管道运输科技进步。
随着我国石油管道建设高潮的不断掀起,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综合实力正逐步向世界最高水平靠近。
为此,应坚持把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大实用技术的攻关力度,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在数字管道工程、海洋管道工程、LNG/LPG 低温储罐工程、地下和地上储备库工程、城市燃气工程等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方面开展攻关,并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和完备的油气管道数据库。
3.多管齐下,确保管道运输安全。
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维护抢修体系建设,提高管道维护抢修队伍水平,做到精干高效、响应迅速和保障有力;另一方面,应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科技等手段,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搞好天然气管道的保护工作。
在管道运营监管方面,应从运营方式、费率制定、管网准入、普遍服务以及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加强监管,完善相应的法规。
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国境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还应加强双边或多边合作与交流,以确保管道运输安全,造福相关国家和人民。
4.统筹全国管道网络建设规划。
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5种运输方式之一的管道运输,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面对未来管道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管道网络建设规划应列入国家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成为落实《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指导未来管道建设的政策依据,促进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