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化史整理

合集下载

德国史资料

德国史资料

德国的重新统一与经济一体化
• 两德统一与德国经济的重新整合
•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成立与发展
• 德国在欧洲经济一体化中的角色与作用
德国经济的新挑战与机遇
• 德国制造业的优势与竞争压力
• 德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
• 德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
04
德国的文化与科技发展
德国的教育与学术传统
01
德国的教育体系与特点
⌛️
德国在全球政治中的角色与地位
• 德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地位
• 德国对全球政治问题的立场与观点
• 德国在全球政治关系中的发展趋势与影响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工业化进程的启动与德国经济的转型
• 蒸汽机与铁路对德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 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城市化与人口增长
德国工业的发展
• 钢铁、化工、机械等重工业的兴起
• 德国工业的科技创新与产品质量
• 德国工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20世纪初的德国经济
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 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工业的打击
• 德国经济的衰退与失业率的上升
•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与德国的作用
•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与挑战
• 德国在欧洲经济一体化中的角色与利益
欧元的诞生与德国的影响
• 欧元的诞生与德国的经济政策
• 欧元对德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 德国在欧洲货币联盟中的地位与作用
德国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展望
• 德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与期待
• 欧洲一体化面临的挑战与德国的角色
CREATE TOGETHER

德国文化

德国文化

德国文化德意志联邦共和国(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是一个中欧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地处欧洲中心位置,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和最大城市为柏林。

公元前境内居住着日耳曼人并逐渐形成封建国家,1871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并逐渐走上侵略扩张道路,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914年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分裂成东德(民主德国)和西德(联邦德国),国土被分区占领,后形成了东德及西德两个国家,于1990年重新统一。

德国国民生活水平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位,并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第二大出口国和第四大进口国。

德国是欧洲大陆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实体之一。

还是欧洲联盟创始会员国、以及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拥有高度技术的劳动力、庞大股本、罢工较少发生且具高度创新能力。

德国为欧洲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

德国同时在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文明起步虽然很晚,但是近代对世界文化贡献良多。

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许多享誉全球的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如西门子、爱因斯坦等。

德国也是共产党的发源地。

境内文化遗产众多。

德国国民生活水平高,具备世界建立最早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德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

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

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

1918年德意志帝国垮台后,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黄三种颜色的旗帜为国旗。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

德国文学史最全复习资料

德国文学史最全复习资料

一、古典主义 Klassik (1786---1805)die römische und griechische Antike, die durch den Einfluss der italienischen Renaissance auch in Deutschland wiederentdeckt worden war.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Das V olkslied 民歌:诗人将口头传唱的歌曲凭自己的感觉将歌词或诗节改写的歌曲。

“Zersungensein”是民歌的标志Das Kunstlied 艺术歌曲,叙情民谣歌曲:18世纪开始模仿民歌,许多艺术歌手都转为了民谣歌手a)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 <少年维特之烦恼>·Egmont <埃格蒙特>·Iphigenie auf Tauris <陶里岛上的依菲几尼>·Tasso <塔索>·Faust <浮士德>浮士德与魔鬼签约,把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

如果浮认为得到了满足,灵魂就归于魔鬼。

于是浮有了一番奇特经历。

后来浮说拥有一个乐园时将得到满足。

魔鬼要收去他的灵魂,最后天使救了浮。

但他的5想追求皆以无果告终,最后在幻想中得到满足并死去,他的灵魂将被恶魔收走但为天使所救。

·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Wilhelm Meisters Wanderjahre---Entsagender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断念者>·Hermann und Dorothea <赫尔曼与窦绿苔>·Die Wahlverwandschaften <亲和力>·Dichtung und Wahrheit <诗与真>b)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Über Anmuth und Würde <秀美与尊严>·Über das Erhabene <论崇高>·Über die ästetische Erziehung des Menschen <论人的美学教育>·Der Rauber <强盗>·Kabale und Liebe《阴谋与爱情》·Don Carlos <唐-卡洛斯>·Wallenstein 《华伦斯坦》·Wilhelm Tell <威廉-退尔>威廉·退尔(William Tell; Guillaume Tell)十三世纪,统治瑞士奥地利之总督肆意压迫人民,竟于闹市竖一长竿,竿顶置一帽,勒令行人鞠躬于帽。

德国文化史

德国文化史

德国文化史课程:德国文化史姓名:***德国文化史----浅析德国与德意志民族统一摘要:德国的统一走过了艰辛的道路,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带给德意志民族的并不是国力强盛,而是更加的迷茫,他们不知道要去往何方。

于是这一千多年各路世俗诸侯与教会诸侯占山为王,凭借德国独特的地形与教皇与国王的矛盾,日益壮大,分裂割据着德国。

但这期间周边法国、俄国等强大帝国慢慢兴起,造成了德意志民族的压力,迫使德意志民族的大团结与大统一在俾斯麦时期完成。

关键词:1.西罗马帝国2.教会诸侯3.世俗诸侯4.俾斯麦一、德国民族与地理特征探讨德意志民族,必须要从这个民族的人种起源看起。

因为德意志人不同于其他文明民族,它的文明较晚,长期处于部落阶段。

德意志人属于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他们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由于长期生活在中欧森林中,他们的发色呈金黄色,眼睛蓝而锐利。

日耳曼的字意为自由,这与古代日耳曼人迁徙、尚武的特征符合,德意志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在《流浪者之歌》中,深刻的表现了早期日耳曼人的社会文化心态:“流浪,不断地流浪,带着血和泪仰问苍天,何处是我的归宿?灵魂在我的身边暗告:到你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儿有一切欢乐。

”这种无休止的迁徙生活历练出了德国人坚强的品质基础。

德意志地区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南依阿尔卑斯山,但是东西两侧可以说是门户大开,没有自然边界,西边界限在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飘忽不定,因此德国自古以来就是欧洲各民族交往的通道,更是政治冲突的场所。

西边强大统一的法国一直给予德国压力,而东面隔着波兰又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威胁,造成德国人一直生活在这种政治和民族压力下的境遇。

在国内,德国地形划分为北德低地、中部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和南部阿尔卑斯山区。

这连绵的山峦、起伏的丘陵、纵横交错的河流、众多的湖泊及辽阔宽广的平原,使各个小城镇互相交流不是很轻松,更容易让人佣兵一方,占山为王。

二、自古典时代德意志民族分散居住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前,德意志的各民族的初始状态时不统一的、分散的生活在德国的各片土地上,他们逐水草而居,较少农耕,并且各个部落不喜欢交流,他们在碰到其他部落时会互相退后,并将两个部落中间大约三四十里的土地烧焦,来防止交流。

德国文化史 第四章

德国文化史 第四章

第四章巴洛克时代的德国文化第一节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三十年战争:起因: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与新教诸侯间的利益纷争(92页)战争特点:“以战养战”战争结果(以“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结束):合约把皇帝的权利限制到最小限度,确立了邦国国体(93页)1.帝国体制的进一步衰落2.德国市民阶层严重受创3.精神创伤4.二元权利被打破,世俗权利膨胀第二节君主专制体制历史背景:中世纪时的分封制君主专制体制(17世纪):1. 君权神授2. 本质:权力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并不受任何人的监督法国的中央集权强大,德国为能像法国一样,发展出以帝国为核心的宫廷文化,而是发展出以各邦宫廷为核心的宫廷文化法国君主专制:四个“一个”、凡尔赛宫、巴洛克文化德国邦国国体:(97~98页)1.邦国教会2.文化中心再次位移(市民阶级的衰落)3.德国与法国相比,德国的巴洛克文化规模和程度都不够,但是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各地的特色第三节普鲁士的兴起普鲁士要一词的历史含义:1.指居住在波罗的海东南沿岸的原住民2.德意志条顿骑士团东扩过程中移居这块土地的德意志人及其建立的普鲁士王国3.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设置的行政区划普鲁士邦最初的普鲁士人并非后来的普鲁士人↓↓印欧人种中的波罗的海族印欧人种中的日耳曼族原普鲁士人:(99页)1.原本信奉本民族固有的多神教,在德意志条顿骑士团东征过程中被迫接受基督教2.德意志民族的东移使得普鲁士人被同化3.15世纪,普鲁士被瓜分4.德意志宗教骑士团:严守三项誓言、组织里服从上级、内心里服从上帝5.1701年霍亨佐伦家族的腓特烈一世当上普鲁士国王,柏林成为普鲁士王国的首都(101页)第四节开明君主专制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1.推行穷兵黩武政策,有“丘八王”之称2.国力、军事力量迅速上升3.为日后普鲁士的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斯巴达式公元前8世纪左右建立的古希腊奴隶制最大城邦国家之一,每一个斯巴达人都将通过长期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而成为士兵。

德国历史文化

德国历史文化

德国历史文化历史公元前900年—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也就是当时的日尔曼部落,迁往今天叫做德国的地区。

公元前100年—公元前58年:日尔曼部落与四处征伐的罗马人发生冲突。

公元9年:由于条顿森林会战的惨败,罗马扩张的脚步停止了。

公元486年:西罗马帝国瓦解,罗马人向重新安定下来的条顿部落寻求保护。

公元7世纪:墨洛维王朝被卡洛王朝取代,后者引入了等级制教会组织,一直统治到919年。

768—814年:法兰克帝国在被教皇加冕为皇帝的查理曼大帝的统治下达到全盛期。

911年:Louis the Child无嗣而终,促成了德意志第一位公选君主的诞生。

919—1125年:萨克森和撒利君主统治德意志,在962年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

1152—1189年:亚琛成为巴巴萨罗皇帝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1 Barbarossa)统治下的帝国首都。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摄取了帝国的统治权。

1338年:随着神圣罗马帝国与梵蒂冈罗马教廷决裂,教皇与君王之间长达数个世纪的纷争结束。

1356年:德国正式通过第一部宪法《黄金诏书》。

1358年:汉萨同盟成立。

1418年:南部德国举行的康斯坦茨公会议解决了基督教教会的大分裂问题。

1517年:马丁·路德凭借其95篇论文在德国东部小镇Wittenburg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1555年:奥格斯堡(Augsburg)和约允许诸侯决定其统治下的宗教,赋予基督教和新教平等地位。

1616—1648年:三十年战争横扫巴伐利亚,造成帝国对300个以上的诸侯国失去控制。

1740—1786年:在弗里德里希大帝的统治下,勃兰登堡—普鲁士成为强大的欧洲国家。

1806年:普鲁士败给法国,神圣罗马帝国覆亡。

1815年:维也纳会议重新划分了欧洲的版图,将德国划分为35个联邦州。

1864—1871年:普鲁士宰相俾斯麦辉煌的外交成就创造出了一个普鲁士领导,柏林为首都的统一德国。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奥匈帝国和土尔其,对阵英国、法国、意大利和俄国;德国战败。

德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德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德 国 文 学 史德语文学史是日尔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强调文学的历史沿革,文体变迁等文学各要素中的”历史”部分,所介绍或讨论的作品大多是所谓具有历史地位的经典之作.z.B. ”三月之前” 1830年到1848年之间的文学,也就是指德国1848年3月革命之前的文学.“国王的文学” 17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和1918年之间的文学中世界德国文学分二个阶段:750-1350年 (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1350-1600年中世纪德国文学(一)包括:宗教文学 311-323骑士和宫廷文学 Minnesang英雄史诗 Heldenlied宫廷抒情诗和吟游诗中世纪德国文学(二)包括:民间作家 民间故事书 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 巴洛克(1600-1720)启蒙运动(1720-1785)包括:哲学准备文学理论诗歌小说戏剧狂飙突进运动(1767-1785/1790)包括:哲学和文学准备戏剧诗歌小说古典主义(1786-1865)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过渡时期诺瓦利斯Novalis 德国浪漫派重要人物叔本华Schopenhauer格林兄弟 Jacob Grimm & Wilhelm Grimm目录:1.中世纪德国文学 (1) (Deutsche Literatur im Mittelalter 750-1350)概述(Stabreimdichtung, Endreim, Karl der Große, Scholastik und Mystik)a) 宗教文学(geistliche Literatur)《乌菲拉(Wulfila)主教的圣经译文》(Bibelübersetzung des Wulfila,369) 歌特语。

(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德国文学。

) 《梅塞堡咒语》(Merseburgerzaubersprüche,im 10. Jh.)(日耳曼口语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字种类之一。

德国文学史整理(中德对照)汇编

德国文学史整理(中德对照)汇编

Frühmittelalter中世纪早期ca. 500 –1180约公元500~1180年I. Begriff一、概念Der Begriff Mittelalter ging aus der nachfolgenden Epoche, der Renaissance, hervor. Die Humanisten wählten den Begriff für die Zeit zwischen Antike und der Neuzeit.中世纪的概念是在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的。

人文主义者将这一概念指代古典时期和近代之间的阶段。

II. Weltbild二、世界观Das mittelalterliche Weltbild ist tief von Kirche und Bibel geprägt. Gott ist der Erschaffer der Welt, der Natur und des Menschen und lenkt diese. Die Vertreibung aus dem Paradies wird als Beginn der Geschichte angesehen, die europäischen Königs- und Kaiserreiche –unter Einfluss der Kirche –als Vorläufer des Gottesreichs auf der Erde, nach dem Jüngsten Gericht. Der einzelne Mensch ist Bestandteil dieser Ordnung, er f ühlt sich als Teil der Gesellschaft, nicht als Individuum.中世纪时期的世界观深受教会和圣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简述十字军东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历史是无情地,十字军东征是东西方的一次空前的大交流。

当时伊斯兰文化正处于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文化和经济的发达程度高于欧洲。

十字军东征让西方人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有了更加深入广泛的了解,使西欧人丰富了他们的地理、自然科学和哲学知识,所谓的“阿拉伯数字”正是这个时候传入欧洲的。

十字军骑士们及其后裔领教了伊斯兰文明的辉煌,他们扎下根来后,便开始学习读书写字,文化水平迅速提高。

随着交流的深入和扩展,古老的上到重新焕发出活力,西欧的商业、建筑艺术和手工业得到了促进,东方的货物打入了西欧市场,欧洲的经济生活也开始从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过渡。

阿拉伯人保存下来的古希腊罗马书籍和艺术品传入欧洲,是中世纪的西欧增进了对古典文化的了解,西欧的哲学、神学、文学都受益匪浅。

3,请简要说明宗教改革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背景:
政治:选举制,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皇帝利用教会统治国家,诸侯实力强大,没有国家教会。

军事:十字军东征,发起诗词十字军东征,大大加强教会的地位,基督教的地位牢不可破。

技术:日心说、地理大发现等。

思想:此时西欧游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早期阶段,金钱已经具有向信仰挑战的实力,逐渐显示出其威力。

主要内容: 其一:因信称义。

其二:路德认为,无论是教皇还是宗教会议都有可能犯错误,这就否定了教皇宣称自己不会出错的“教皇永无谬误论”。

其三:即“平信徒皆为祭司”。

影响:
宗教:论纲引起轩然大波,对教廷的激励批评使得教廷极度不安。

路德在瓦特堡期间,完成了《圣经。

新约》的翻译。

政治:宗教改革在德国和北欧迅速传播,对罗马教廷怀有二心的诸侯们纷纷脱离罗马教会,另立教会,1555年在奥格堡召开宗教会议,会上双方缔结了宗教和约,即“奥格斯堡和约”。

民族性格:塑造了德国人对工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德国人对于权力的崇拜、畏惧,即所谓“顺民精神”也与此有关。

文化:宗教改革留下了清楚的印记,对德国人的精神,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后来的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发展。

4,纵观巴洛克时期的德国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如政治、艺术、音乐、文学、建筑等),你认为可以概括出什么样的总体特点?
1,动态世界观带来对动的追求,城市的生活不变。

2,二元对立的哲学观所带来的怪诞效果。

3,崇尚感性和感观的人生观。

4,轻模仿,重想象的人生观。

5,德国启蒙运动中哪一位学者对启蒙运动做出了精辟的阐释,他的三部震撼欧洲思想界的哲学巨着是什么?
康德的被称为“三批判”的三部哲学着作分别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在《纯粹理性批判》,康德把行为上学放在“可靠的科学途径上”来考察,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认识世界,是因为人具有先天的认识能力,他称之为形式。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探讨上帝、灵魂、不朽、自由等形而上学无法穷究的概念。

在《批判力批判》中,康德致力于考察美学问题。

6,德国魏玛古典文学时期的美学理念和追求是什么?请列举一个你学过的文学作品为例。

歌德的意大利之行,使他转向古典化,因为古典文化是西方和德国文化的基础,抛弃这个传统,西方文化将不复存在。

其追求是达到对人的和谐与教育。

如德国学者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

7,请简述浪漫主义运动时期,普鲁士改革的政治背景。

1,1789年,拿破仑的军队打败包括德国诸侯在内的反法联军后,着手在欧洲建立新秩序,在德国也实施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改革,废除了诸侯国家,废除了农民制、等级制度,统一使用民法典。

2,1807年普鲁士战败之后,损失了将近一半国土,还要向法国支付巨额战争赔偿,使普鲁士的国力耗尽,普鲁士丧失了欧洲列强的地位。

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中惨遭败绩,使普鲁士国家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

军事强国的外衣下面,普鲁士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社会、教育、经济诸方面都落后的国家,这使普鲁士的一批政治家发起一系列广泛的改革运动。

8,简述“大德意志方案”和“小德意志方案”有什么具体方案。

1848年5月18日,所有现任和过去的联邦议会议员均被邀请前往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的圣保罗教堂参加全德制宪国民会议。

在三个问题上,产生很大分歧:
(1)帝国的幅员,这个问题派生出所谓的“大德意志方案”和“小德意志方案”。

前者主张建立包括奥地利境内的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甚至包括整个哈布斯堡君主国在内的帝国,而后者主张排斥奥地利,建立普鲁士为领导的联邦。

(2)联邦还是邦联,小德意志派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政权,这个政权的代表是帝国国会和帝国政府。

大德意志则主张建立相对松散的邦联制度,参加邦联的各国保持其大部分独立性。

(3)政府的形式,法兰克福议会的温和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而少数及竞拍主张建立共和国。

经过反反复复的斗争,国民议会最终于1848年3月27日通过了小德意志方案。

9,随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诞生,也出现了所谓的“德国问题”,“德国问题”的含义是什么?1815年举行了维也纳会议,分裂是造成德国问题的主要原因,争取德国统一是德国人的基本权力,当其统一,则会形成侵略性的政权。

10,请简要回答“威廉时代的进步”的内涵。

1,技术发明创造的发展是其实力雄厚的经济原因。

2,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德国货就代表着优质产品。

3,德国的教育事业同样飞速发展,得到极高的评价,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水准令人赞叹。

4,教育的发达给科学的发达提供了人才的资源和保障,德国的科学事业同样在飞速前进。

5,人口迅速增长,社会保障的加强,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

6,铁路网不断向四方延伸,海上航线不断开辟,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1,简析魏玛共和国失败的原因。

一,魏玛共和国是一个妥协的结果,它一直在对立的各党派之间寻求妥协和协调。

二,共和国实行的虽是议会民主制,但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利,这对议会民主制形成很大威胁。

三,魏玛共和国的失败与德国历史上缺乏民主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四,由于德国历史上长期的封建割据,各邦之间差异太大,大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北部与南部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十二章一战以后德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原因有哪些
1.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欧洲相对衰落,表现在:经济衰落,交战国经济受到
重创,生产力水平远远低于战前。

欧洲工业倒退了8年,失去大量海外投资,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下降,对世界经济控制力不断减弱。

政治危机,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战争后期及战后,欧洲发生一系列革命运动;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国际关系,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动摇,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摧毁的四大帝国是: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历史环境的影响,一战后,虽然战胜国在削弱德国军事力量方面制定了苛刻的条款,但并没
有从根本上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相反这些苛刻的规定引起了广大德国人民的不满。

3.魏玛共和国的失败,魏玛共和国的破裂不是偶然的因素,从其成立之初,共和国存在着大量
的隐患。

首先,魏玛共和国本身就是十分脆弱的,它不是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主,自由,和平的共和国。

另外,在整个魏玛共和国时期,没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少数派内阁和内部虚弱的大联合一直动摇着稳定的民主政府。

4.1929年经济危机的冲击,当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到德国后,德国遭到了比其
他国家更沉重的打击,失业率的直线上升引起了德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还加剧了德国的政治危机,一方面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空前激化,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内部统治方式出现了危机,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国内矛盾。

十三,请简述“废墟文学”的由来、特点并举出一位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这是在战后初期出现的,”废墟文学“这一概念形象地再现了造就这一文学的残酷现实,反映的是一片片废墟中赤裸裸的战争死亡、毁灭和苦求生存,他们的作品常以生活的一个片段为内容,以形象地描绘来叙述故事。

语言简朴,却并非平淡无味;没有高潮,没有说教,却具有深厚的震撼力,多年之后,人们便把战后初期出现的这一文学称为废墟文学。

代表作家有沃尔夫冈的《面包》、《夜晚老鼠也睡觉》。

短篇:流浪人,你若来斯巴中篇:列车正点到达长篇:亚当,你到过哪里
十四,简述德国二战后”经济奇迹“产生的原因。

1,马歇尔计划的推动,自194年至1952年西德从马歇尔计划中得到了14亿美元的援助,这笔款项决定性的推动了西德的复兴建设。

2,经济学家艾哈德创造性提出的“社会市场经济学说”为西德经济的复兴提供了主要动力。

艾哈德认为,人们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鉴于早期资本主义因残酷而引发了共产主义运动,而放任型自由经济又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等后果,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力求把自由竞争带来的经济活力同社会公正结合起来。

3,艾哈德带领一小批西德官员制定了详细的币制改革计划,战后出现了经济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