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系江海联运发展对策
南通市江海河联运发展思路与举措

南通市江海河联运发展思路与举措文章借鉴荷兰鹿特丹港和国内广州港江海河联运发展经验与启示,提出南通江海河联运体系构建的五大举措,为南通江海河联运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标签:江海河联运;经验与启示;区域经济发展引言江海河联运,即是沿江、沿海、内河各港之间,通过船舶进行转运,在中转码头通过集装箱岸吊、龙门起重机、正面吊、叉车、短途运输汽车等装卸工具进行换装(直达船无需换装),同时仅使用一份运输票据(即水陆联运货物托运单、货票)联合办理货物运输的方式。
江海河联运与单一运输方式尤其是公路运输相比,既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首先,简化了手续,采用“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等高效管理形式,可简化货主托运与结算手续,提高运输管理水平,提升货物运输效率;其次,降低了成本,通过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及对运输路线理性的规划设计,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再者江海河联运以更加节能、绿色的水运运输方式替代公路运输,可以有效减少道路拥堵、降低污染排放。
南通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东抵黄海、南望常见,“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 型结构交汇点,具备发展江海河联运的先天区位优势。
同时,江苏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设计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也要求做大沿江沿海港口、提升江海河联运功能,增强南通区域综合竞争力[1]。
文章借鉴荷兰鹿特丹港、国内广州港的海河联运发展经验与启示,研究未来南通市江海河联运的发展方向与举措。
1 国内外江海河联运发展经验1.1 鹿特丹港鹿特丹港是欧洲第一大港,其具有发达的集疏运系统。
鹿特丹港目前拥有海轮码头总长56公里,河船码头总长33.6公里,同时可供600多艘千吨船和30多万艘内河船舶装卸作业。
鹿特丹港大力发展内河基础设施建设,其以新航道为主轴,充分利用岸线资源建设挖入式港池,鹿特丹港兴建了大量的现代集装箱码头,并配备了自动化设施,很多集装箱都是“流动”转载,由海船卸装后直接运输到内河航运船。
关于构建珠江水系运输网络的思考

关于构建珠江水系运输网络的思考作者:杨琴王海燕来源:《集装箱化》2010年第08期华南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产生了相当规模的港口群,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等已发展成世界级大港,华南地区的内陆经济也随之发展,大量货物流向广州、深圳等地,以此为窗口走向世界;然而,目前华南地区经济发展却遇到瓶颈,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何刺激华南经济二次腾飞,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分析阻碍华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即陆路运输能力的饱和严重阻碍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思路,即发展珠江水系江海联运,提升和完善珠江水系在华南地区交通运输中的功能,从而提高货物出口效率,刺激国际贸易发展。
1华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华南地区的出海口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
从整体上看,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属于出口导向型,其出口规模、外资存量、与国际经济连接的紧密度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作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腹地,广东、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华南省区物产丰富,工业发达,运输需求巨大,每天都有大批货物通过公路、铁路运输至沿海港口出口,并伴随一定数量的进口。
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陆路运输压力日益增大。
虽然华南地区的陆路运输系统比较发达,但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严重影响华南地区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其他运输方式来缓解陆路运输压力,而发展珠江水系江海联运可能成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珠江水系分布广泛,遍布我国南方地区。
珠江分西江、东江、北江,水量丰富,水位落差小,非常适合发展水路运输。
目前珠江水域也有一定规模的水路运输,但主要采用驳船进行小批量货物运输,长期以来存在严重问题,主要体现为运输无序性:整个珠江水域的运输缺乏有效管理,各种小型驳船从各支流直接驶往广州、深圳、珠海、香港等大港,一方面造成珠江水系运输秩序混乱,使政府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另一方面使各大港口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造成运输效率低下。
珠江水系内河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珠江水系内河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周洋帆 邢虎松 王若蒂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摘 要: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珠江水系内河网络不断完善,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应用,但内河集装箱运输总体上仍然相对滞后,面对基础设施短板突出、航运服务水平不高、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加强码头资源整合、优化船舶运力结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增强运输服务品质等手段,推动实现珠江水系内河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集装箱运输;珠江水运;内河水运随着交通强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和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以及珠江航运“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我国内河航运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在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下,珠江水系内河集装箱运输亟需寻求突破,充分发挥促进珠江水系沿线地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1.珠江水系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1.1内河航运网络加快完善珠江水系已初步形成了以“一横一网三线”(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北盘江—红水河、右江、柳江—黔江)国家高等级航道和南宁、贵港、梧州、肇庆、佛山等5个主要港口,以及北江、东江等区域重要航航道名称起讫点里程(公里)现状等级2035年目标2050年目标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南宁-界首570二级一级一级界首-思贤滘205一、二级一级一级西江下游出海航道:思贤滘-百顷头89三级一级一级磨刀门水道:百顷头-挂定角46三级一级一级磨刀门出海航道:挂定角-横州28三级一级一级挂定角-九澳25四级一级一级虎跳门水道:百顷头-虎跳门口46一级一级一级西伶通道:南华-广州港出海航道77三级一级一级右江剥隘-百色80六级三级三级百色-南宁355三级三级三级红水河平班-庶香两江口113四级三级三级董菁-庶香两江口103四级三级三级庶香两江口-来宾593四级三级三级来宾-石龙三江口63五级二级一级柳黔江都柳江:榕江-柳州364七级以下三级三级柳黔江:柳州-桂平284三-五级二级一级左江龙州-崇左109六级三级三级崇左-宋村三江河口220三级三级二级绣江蓉城-河口177五级以下三级三级平陆运河平塘江口-钦江出海口130/一级一级表1 珠江水系主要航道基本情况道、一般航道和其他港口组成的内河航运体系。
论广西江海联动跨越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杨 欣 然
摘 要 :新 时期广 西实施 江海联动举措成 效显著 ,得 益于 良好 的发展 机遇 ,但仍存在 若干 I ' - 1 i l l ,I i t 内开放程度低 ,中国一 东盟博 览会 平 台效应下降 ,城 市发展相对滞后 ,解决思路是 深化 国内合 作 ,创新办会理念和加快产业转移 ,利 用广西逐 渐成为西 南、中南地 区开放发 展 的 新 的 战 略 支点 的 契机 , 实现 江 海联 动 的跨 越发 展 。 关键词 :广 西江海联 动跨越 发展 ;问题 ;对策 新时期广西江海联 动的发展 机遇 ( 一) 中国与 东盟经济 贸易发展迅猛 ,互赢合作 前景 广阔 近年来广西 与东盟经济 贸易发展迅猛 ,成效显著 ,得益 于国家战 略 决策的推动 。中国一东盟 自贸区的成立和发展 、中 国一东盟博 览会 的成 功举办 、以及广 西北 部湾经济区作 为国家战略得以确立 ,为把 广西变成 个跨 区域合作 的交 汇地 ,提供了机会。 广西 与东盟 国家开展了全方位 、多领域的合作 ,为开展 江海联动创 造外部条件 ,达 到北 部湾与东盟的对接。首先 ,通过组建 产业 园区 ,形 成强有力 的产业 支撑。其次 ,加强 区域合作 ,共享合作 成果 。最后 ,改 善 口岸基 础设施 ,提高硬件服务能力 。以上举措促使 以东 盟为重点 的沿 海 、沿边 、内陆全方位开放合 作格局 初步形 成 ,推动 广西与 泛珠 三角 、 长 三角 、西南地区和港澳 台地 区进行有力地互动合作 。 ( 二) 中国一 东盟博览会 越 办越好 ,品牌效应更加显著 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成功举办十届 ,已成 为加 强中国与东盟合作 的重 要 平 台 。 随 着 博 览 会 专 业 化 、 国 际化 水 平 和 市场 吸 引 力 的 不 断 提 高 ,逐 渐 成为中外客商高度认可 的开拓 中国 一东盟 自贸区商机 的品牌 展会 。中 国一东盟博览会 的品牌效应 ,不仅 体 现在促 进 中 国与东 盟互 利合 作方 面 ,而且会影 响到广西 的战略发 展地位 。博览会 未来 1 O年的发展 方 向 和 目标 ,就是要进一 步发挥平 台作 用 ,服务好新战略支点建设 。 ( 三 )西江 两岸 中心城 市不断崛起 ,“ 黄金 水道 ”优势 明显 广西西江作 为东 西部物资内河运输的重要通道 ,促进西 江沿岸经 济 腹地的迅速发展 。按照规 划 , “ 十二五 ”期 间 ,广西将 建成 防城港域 、 钦州港域 、北海 港域 3个超亿 吨级 港域。随着西江经济带 与北部湾港 E l 海运能力 的不 断提升 ,密切了与西南和北部湾 、面向珠三角 和粤港澳 联 系 ,形成 “ 江海联 动” 的全方位水运交通 网。西江航 运的发展 ,促使沿 岸 中心城 市发 展进入 了快 车道 ,带动 了工业 化 的发 展 ,重 要 的是培 育
珠海港西江江海联运析郑平

吨、10000 吨,选择散货船运输,西江水泥运输主要以散货船运输方 年就超 5000 万吨。所以船闸的通过能力严重不足。随着上中游各市
式为主,集装箱运输为辅。
港口货运量的增加,此现象将日益加剧。
1.4.2 煤炭 煤炭是西江货运种类中货运量仅次于水泥的主要
3.5 瓶颈 5:桥拦腰 西江航运主干线建有 48 座跨河桥,净高最
for bottlenecks, and so on.
关键词: 珠海港-西江;江海联运;分析;对策建议
Key words: Zhuhai Port-West River;river-sea coordinated transport;analysis;suggestions
中 图 分 类 号 :U69
要做到江海联运从操作的角度来讲,一是水道通,二是港口(海 南宁等地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水泥、石材、陶瓷生产基地,产品主要
港)畅,既船出得去又进得来。
供给西江下游城市及世界各地。而沿江生产所需原料、煤炭等,则要
1.1 西江水道概况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的马雄山,流经 从国外或北方引进,这些货物的流转,都需要通过西江,同时也带动
桥高度的限制而不能到内河的纵深港口,江船由于船舶的稳定性和 道通航里程 5591 公里,建成枢纽 30 座、船闸 21 座。
设备配置等因素而不能出海,因此,江货要运达海港则必须换船;其
1.2 西江入海口现状 西江流入广东后,在思贤滘与北江汇合,
次,海运和内河运输属于两个不同管理体系。目前实施货物出江入 主流入珠海磨刀门,其余从虎跳门、崖门、鸡啼门入南海,这四大入
conditions for analysi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bottlenecks of Zhuhai Port - West River Coordinated Transport in return empty, ship
珠江水系江海联运发展对策

珠江水系江海联运发展对策作为我国第二大内河航运动脉,珠江连接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四省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自然水力资源和交通网络资源。
目前,珠江水系已形成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并有效连接西江航运干线和国际远洋航线的网络通道,为实现内河航运与远洋海运对接以及引领珠江水系经济腹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撑。
1 珠江水系内河航运发展现状和思路长期以来,作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板”,内河航运水道运量大、单位能耗低、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小的运输优势始终未得到充分发挥。
珠江水系内河航运也不例外,其原因在于:首先,政府重视不足,投资力度不大;其次,珠江水系内河航运实行按行政区划管理的办法,存在职能交叉、管理重叠等问题,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船闸、通航建筑物、航道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统计、发证、监管等航运管理不协调。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珠江水系内河航运发展,造成内河航运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内河航运运力结构无法满足现代航运业的发展要求。
“十二五”期间,珠江水系内河航运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实施上亟需新思路、新方法、新构想。
应不断优化珠江水系内河航运网络,促进珠江水系内河运力结构调整,推进运输组织结构的整合和优化,进一步发挥珠江水系内河航运的优势,提高内河航运在珠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加快发展珠江水系内河航运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发展模式。
内河航运和海运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内河航运为海运提供广阔的腹地和充足的货源,是海运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海运为内河航运对接国际市场提供运输通道,是内河航运发展的延伸和拓展。
珠江水系内河航运发展应着眼于珠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合和优化,尤其是内河航运与海运的对接。
由此可见,发展珠江水系江海联运是转变珠江水系内河航运发展模式的关键,是实现珠江水系内河航运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广东珠江河道生态恢复的关键措施

广东珠江河道生态恢复的关键措施珠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也是广东省最重要的水道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珠江河道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珠江河道的生态系统,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广东珠江河道生态恢复的关键措施展开阐述。
一、完善治理体系和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要想实现珠江河道的生态恢复,必须建立健全的治理体系。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协作,形成联防联控机制,确保生态恢复工作的协调性和全面性。
其次,还应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在生态保护区域内,严禁采砂、倾倒垃圾等破坏行为,对违法者要依法予以严惩。
二、加强水质净化和底泥污染治理水质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基础,因此,加强水质净化成为恢复珠江河道生态的重要环节。
为了改善水质,应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减少污水直排,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能力。
同时,还应加强底泥污染治理,防止底泥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损害。
三、修复湿地和水生植物的恢复湿地是珠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调节水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
在河道生态恢复过程中,应优先修复湿地,扩大湿地范围,恢复湿地的水利功能和生态功能。
此外,还应注重水生植物的恢复,适时引种、补植水生植物,增加生物栖息地,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四、加强生态调控和保护生态调控和保护是广东珠江河道生态恢复不可或缺的关键措施。
通过生态调控,可以合理划定河道用地,确保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此外,还应加强河道及岸线的保护,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和管理制度,严禁违法建设和破坏行为,保护河道的生态完整性。
综上所述,广东珠江河道生态恢复的关键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治理体系和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水质净化和底泥污染治理、修复湿地和水生植物的恢复以及加强生态调控和保护。
只有全面采取这些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和恢复珠江河道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悠悠珠江水,滔滔水运情——珠江水运亟待科学发展,发挥经济新引擎作用

悠悠珠江水,滔滔水运情——珠江水运亟待科学发展,发挥经济新引擎作用作者:张建林来源:《珠江水运》2016年第17期珠江水系流经广东省、广西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和港澳地区等区域,流域面积大,航道里程长,各个流经地的发展情况不一。
据了解,下游区域的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条件相对优越,境内通航河流众多,有通航河流1265 条,2015年,内河航道通航里程 12150公里,全省水路完成货运量7.9亿吨,比2010年增长82.7%。
而上游区域各不相同,山区河流特征明显。
广西自治区内河骨干航道由“一干七支”构成,航道总里程3198.3公里。
近几年,广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水运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十二五”期,广西内河水远建设投资完成198亿元,在2015年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1亿吨,实现了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建设目标。
贵州省山高谷深、河流密布,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3条,总长度11270公里。
长江水系部分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5.7%,珠江水系部分约占全省面积的34.3%。
截止2015年底,贵州珠江水系航道里程1410公里,完成货运量464万吨。
云南是国内水系最多的省份之一,但国境国际河流众多,水资源列全国第三,内河总长1.42万公里,全省通航里程达到4200公里,完成货运量602万吨,同比增长7.5%。
“十二五”期迎飞跃发展“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和地方政府重视珠江水运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扶持水运发展的政策。
珠江航务管理局规划处处长雍清赠介绍,“十二五”期是珠江水运发展最快的五年,内河水运行业进入快付发展期,水运基础设施改善,吸引了大量企业沿江投资,包括产业转移。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珠江水系四省区开展“水运建设大会战”,加大对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进内河航道扩能升级,总投资291亿元,使“十二五”期成为珠江水运投入最多、政策支持力度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
据了解,由于通航条件得到长足改善,水路运输持续增长,珠江水运货运量“十二五”期年均增长10.5%,2015年集装箱运量达1288万TEU,约占全国内河集装箱运量的40%,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