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类型

合集下载

常用起搏器的种类及技术特性

常用起搏器的种类及技术特性
2、VVT起搏
VVT起搏是一种R波同步型起搏,导线兼有感知R波和触发心室起搏两种功能。其工作机制是在感知自身R波后20ms发出一心室刺激脉冲,此脉冲落在心室不应期内,为无效脉冲。如在逸搏周期内无自身心律,则发放脉冲起搏心室(下限频率)。
早期的VVI感知功能不佳,易受外界及内在电信号干扰,而VVT起搏器在感知到某些信号(非QRS)时能保证定期发放脉冲刺激,保证心室起搏。少数VVI起搏器在电源即将耗竭时可转变为VVT工作方式。
三腔起搏器目前有两种类型:①双房及右室起搏,又称双房同步起搏,主要用于治疗房间阻滞引起的房性心律失常;②右心房及双室起搏,又称双室同步起搏,主要用于防治因室间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
VDD和VAT的区别:VAT无心室感知功能,一旦房率下降转为VOO起搏方式后,可能出现竞争心律。而VDD具有心房、心室感知功能,当房率下降时VDD转为VVI模式,从而防止了竞争心律。
(八)三腔起搏器
随着人工心脏起搏技术的迅速发展,起搏器的适应症已不局限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的范围。电生理证实双房间传导延迟是诱发房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双室间传导障碍可导致两室收缩不同步,影响血流动力学,诱发心力衰竭。用药物无法消除房间或室间的传导阻滞,只有通过起搏的方式使双房或双室同步除极,缩短两房或两室间的传导时间差。
二、心脏起搏器的种类及特性
(一)固定频率起搏器(AOO,VOO)
非程控固定频率起搏器按照所设置的频率发放脉冲,无感知功能不能与自身心律保持同步,当自身心律快于起搏器设定的频率时,必然与自身心律产生竞争。VOO起搏器是起搏器研制的初期产品,临床上已不再使用,但多程控起搏器中仍有此功能,设置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自身心律快于起搏频率时便于了解起搏功能。

心脏起搏器基本知识及技能

心脏起搏器基本知识及技能
敏度和阻抗等参数。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心电图表 现,调整起搏器工作模式(如 DDD、VVI等)及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原则及技巧分享
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心电图表 现及医生建议,制定合适的参
数设置方案。
安全性优先
在确保起搏器工作安全的前提 下,尽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和预后效果。
逐步调整
在参数设置过程中,应逐步调整并 观察患者反应及心电图变化,避免 一次性大幅度调整导致不良后果。
康复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促进切口愈合和肢体功能恢
复。
生活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04 心脏起搏器功能调试与参 数设置技巧
基本功能调试方法
01
02
03
04
确保起搏器程控仪与起搏器型 号匹配,并正确连接。
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起搏器植入 ,避免术后感染。
通过程控仪对起搏器进行初步 测试,包括起搏阈值、感知灵
经静脉穿刺,将电极导线植入心 脏相应部位。
在胸部合适位置制作起搏器囊袋, 将起搏器固定在囊袋内。
测试起搏器功能
测试起搏器感知、起搏阈值等功 能,确保起搏器工作正常。
麻醉与消毒
采用局部麻醉,对手术部位进行 消毒处理。
缝合手术切口
缝合手术切口,加压包扎,防止 出血和感染。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
远程监测
建立健康档案
利用远程监测技术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起搏器相关问题。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起搏器植入前后 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及随访结果等信息, 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05 心脏起搏器故障排除与维 护保养方法

心脏起搏器演示课件

心脏起搏器演示课件
起搏器维护
定期随访患者,检查起搏器的功能及 电池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同时指 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和生活方式调 整,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04
心脏起搏器功能与应用
心律失常治疗功能
心动过缓治疗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发放电脉冲,刺 激心脏肌肉收缩,提高心率,从而治 疗心动过缓。
心律不齐治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心律不齐,如心房颤 动、心室颤动等,心脏起搏器可以通 过调整电脉冲发放的方式和频率,帮 助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心力衰竭辅助治疗功能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起搏器 可以通过调整左右心室收缩的同 步性,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 。
心脏收缩力调节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调节心脏收 缩力,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拓展应用
睡眠呼吸暂停治疗
一些高级的心脏起搏器具有检测睡眠呼吸暂停的功能,并可 以通过刺激呼吸肌肉或调整心脏节律来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症 状。
麻醉与镇痛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如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并给予镇痛 药物。
测试与调整
测试起搏器的功能,确保其能够正常 工作,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 整。
01
02
穿刺静脉
在患者上胸部穿刺静脉,以便将起搏 器导线植入心脏。
03
植入起搏器导线
将导线通过静脉送入心脏,并将其固 定在心肌上,以确保起搏器能够正确 感知心脏电信号并传递刺激。
电极脱位处理
电极脱位后需重新调整电极位置,确保起搏效果。
起搏器综合征处理
调整起搏器参数或更换起搏器类型,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针对 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06
心脏起搏器维护与随访管 理

起搏器健康教育

起搏器健康教育

起搏器健康教育引言概述: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脏疾病和心律失常。

起搏器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向患者和公众传达有关起搏器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起搏器的作用、使用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脏健康。

一、起搏器的作用和类型:1.1 起搏器的作用:起搏器是一种电子设备,通过向心脏发送电信号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它可以帮助心脏维持适当的心率,预防心脏病发作和心律失常。

1.2 起搏器的类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起搏器可以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

不同类型的起搏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和心律失常。

二、起搏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1 使用方法:起搏器一般由医生在手术室内植入,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较快。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起搏器检查和调整,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2.2 注意事项:患者在使用起搏器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起,以免影响起搏器的工作;避免电磁干扰,如避免靠近强磁场和电磁辐射源;定期进行起搏器检查和电池更换,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三、起搏器的日常生活适应:3.1 饮食:患者在使用起搏器期间可以正常饮食,但需注意控制盐分摄入,避免高盐食物对心脏的负荷。

3.2 运动: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以免对心脏造成过大负荷。

3.3 心理调适:心理状态对心脏健康有重要影响,患者需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四、起搏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4.1 电池寿命问题:起搏器电池寿命有限,需定期更换。

患者应定期进行起搏器检查,以确保及时更换电池。

4.2 电磁干扰问题:患者在使用起搏器期间需避免接触强磁场和电磁辐射源,如磁共振设备和手机等,以免影响起搏器的工作。

4.3 不适症状问题:在使用起搏器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胸闷、心悸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不同类型起搏器功能差异及其心电图特点

不同类型起搏器功能差异及其心电图特点

不同类型起搏器功能差异及其心电图特点二、起搏器的发展史(一)VOO1.第一代起搏器问世于20世纪50年代末,它们不具备感知环路,以出厂时设定的频率起搏心室,更无触发和抑制功能。

2.这种起搏器能有效地治疗心脏停搏。

VOO起搏模式存在的问题:(1)“R on T”现象:没有感知功能的起搏器可以于T波的升支发放电脉冲,可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2)持续耗用电池(3)所有的QRS波群都宽大畸形:导致心电图的其他诊断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4)丧失房室同步(5)无频率适应性功能(二)VVT1.这种起搏器不仅能感知心室除极,而且感知后能同步触发心室电脉冲。

2.这项技术通过避免在T波升支发放电脉冲,解决了可能导致室性心律失常这一潜在问题。

VVT起搏模式存在的问题:(1)持续耗用电池(2)所有的QRS波群都宽大畸形(3)丧失房室同步(4)无频率适应性功能(三)VVI1.起搏器能感知心室除极,只有当起搏器在程控的计时间期内未感知到心室除极时才发放电脉冲起搏心室,并且具有感知后抑制的功能,基础起搏频率可以程控。

2.这项技术不仅降低了起搏器的耗电量,而且使部分QRS波群形态正常。

VVI起搏模式存在的问题:(1)丧失房室同步(2)无频率适应性功能(四)DDD1.房室顺序起搏器,通常是指编码为DDD的起搏器,这类起搏器不仅对心房和心室具有感知和起搏功能,而且可将感知后的活动程控为触发或抑制。

2.在这类起搏器中,有代表性的起搏模式为DDI,它们的起搏功能可以被适时的心房或心室除极所抑制。

3.必须程控两个基本间期(1)VV间期——相邻两次心室除极之间的时间,它与基础起搏频率相对应。

(2)AV延迟——心房除极到心室除极之间的时间。

4.当程控VV间期和AV间期之后,起搏器可能会有四种反应方式。

5.由于房室顺序起搏器可以使房室同步,因而从根本上增加了每搏输出量。

DDD起搏模式存在的问题:(5)无频率适应性功能(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1.这类起搏器通常能通过感知胸部的肌电信号识别患者活动量的增加。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区别与护理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区别与护理
ICD(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设备, 它能够检测并纠正异常的心律。ICD通常比CRT更小,更轻,因为它主要关注于心律失常的 检测和纠正。
CRT(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设备,它 通过同步左右心室来改善心脏功能。CRT通常比ICD更大,更重,因为它除了起搏功能外, 还具有同步心室的功能。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区别与护理
目录 Contents
•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概述 • icd与crt的区别 • icd及crt的护理 • icd及crt的并发症与处理 • icd及crt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概述
定义与功能
心脏起搏器ICD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主要用于治疗有症状的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 心动过速或室颤,预防猝死。
适应症差异
适应症概述
CRT适应症
ICD和CRT的适应症存在明显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治疗的心脏疾病类型和 患者人群上。
CRT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尤 其是那些心脏收缩不协调的患者。 CRT适用于患有慢性心力衰竭且QRS 波增宽的患者。
ICD适应症
ICD主要用于治疗有猝死风险的患者 ,尤其是那些有严重心律失常病史的 患者。ICD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心律失 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03
icd及crt的护理
术后护理
01
02
03
伤口观察
定期检查手术部位的伤口 ,注意是否有红肿、渗出 等异常情运动,以免对伤口造成 刺激或引起不适。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 复查,以便及时了解起搏 器的工作状况和身体的恢 复情况。

心脏起搏器ppt课件完整版

心脏起搏器ppt课件完整版

植入方式
通常通过静脉或动脉插入 导线至心脏,连接外部起 搏器。
使用期限
一般使用数天至数周,待 心脏功能恢复后撤除。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适用场景
适用于长期心脏起搏需求, 如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等。
植入方式
通过手术将脉冲发生器和 导线植入体内,导线通过 静脉进入心脏。
使用期限
脉冲发生器通常可使用数 年,导线则可能需要定期 更换。
针对心脏起搏器的医保报销政策、市场价格监管等政策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脏起搏器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心脏起搏器基本概念与原理 • 心脏起搏器类型及特点 • 植入过程与手术技巧 • 心脏起搏器功能与应用 • 心脏起搏器维护与保养 • 心脏起搏器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01
心脏起搏器基本概念与原 理
心脏起搏器定义及作用
心脏起搏器定义
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 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 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电池更换程序
遵循制造商提供的电池更换指南,确保操作正确无误,避免损坏 起搏器或引过起搏器内置的故障检测功能或患者反馈,及时发现起 搏器故障。
故障分类 根据故障性质和影响程度,将故障分为轻微、中等和严重 三类,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故障处理 轻微故障可通过远程程控解决;中等故障需安排患者到医 院进行检查和处理;严重故障应立即启动应急程序,通知 医生并安排患者紧急就诊。
穿刺与电极植入
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 将电极导线送入静脉,在X线透 视下将电极导线送至右心室或右 心房。

心脏起搏器.ppt

心脏起搏器.ppt
个电极都接触心脏者称为双极起搏;一个电极接触 心脏,另一个电极接触心脏以外的组织者称为单极 起搏 。 ❖ 2、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电极:起搏电极经静脉 送入心腔接触心内膜者称为心内膜电极;起搏电极 经胸腔植入接触心外膜者称为心外膜电极;起搏电 极刺入心壁心肌者称为心肌电极。
心脏起搏器的类型
❖ 临床工作中常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将起搏器分为: ❖ ①单腔起搏器:常见的有VV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在右室
心脏起搏器
❖ 起搏器发展史 ❖ 什么是人工心脏起搏 ❖ 心脏起搏器的结构 ❖ 心脏起搏适应症 ❖ 心脏起搏器的类型 ❖ 临时心脏起搏器 ❖ 永久心脏起搏器
❖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 理
起搏器发展史
❖ Hyman 在1932年设计制作了一台由发条驱动的电 脉冲发生器 。
❖ 1952年,加拿大医生 Callaghan又用胸壁电极板进 行了经胸壁心脏起搏。成功地救治了一名心脏骤停 的病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尖部)和AA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在右心房)。 ❖ ②双腔起搏器:植入的两支电极导线常分别放置在右心房和
右室心尖部(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
❖ ③三腔起搏器:是近年来开始使用的起搏器,目前主要分为 双房+右室三腔起搏器和右房+双室三腔起搏。前者应用于存 在房间传导阻滞合并阵发房颤的患者,以预防和治疗心房颤 动,后者主要适用于某些扩张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协 调房室及(或)室间的活动改善心功能。
❖ 严重的心跳过慢 ❖ 心脏收缩无力 ❖ 心跳骤停 ❖ 以上为通俗的对病人宣教时的说法
心脏起搏适应症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 房室传导阻滞(AVB) ❖ 颈动脉窦过敏 ❖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 ❖ 严重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儿童与青春期--适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高 IIº 和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伴有症状性心动 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低心脏输出量 • 窦房结功能障碍,伴有与年龄不相当的心动过 缓症,心动过缓的定义随病人的年龄及预期的 心率而不同 • 手术后高 IIº 或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没有希望 消退或在心脏手术后至少持续 7 天
– 反复发作性昏厥,没有明确的、刺激的事件而有过敏性心动 抑制反应 – 原因不明的昏厥,在电生理检查时发现或诱发窦房结功能或 房室传导严重异常
• 第 II b 类:
– 神经因素引起的昏厥,由直立倾斜试验 (VVS)引起显著的心 动过缓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继续
儿童与青春期
第 I 类适应症
• 先天性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逸搏节律的 QRS 宽 或心室功能障碍 • 先天性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婴儿心室频率 < 50 至 55 bpm 或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室频率 < 70 bpm • 长间歇依赖性持续的室速,伴或不伴 QT 延长, 其起搏的有效性已被充分证明
第 III 类 -- 一致认为不需要起搏器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起搏器适应症分类
• 支持当前的建议的证据可分为 A、B、C 三级:
– 级别 A: 从含有大数量个体的多次随机临床试验得出的 数据 – 级别 B: 从含有较少量病人的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数据或 从设计较好的非随机的研究中分析得出的数据或登记 的观察数据 – 级别 C: 专家的意见一致是建议的主要来源
心脏起搏器适应证 类型选择与应用
人工心脏起搏的发展史
• 50年代:心外膜、食道、 • 心室非同步起搏 心内膜,体外、体内 • 60年代:锌-汞电池 • 70年代:核能、锂电池 • 80年代:锂-碘电池 • 90年代: • VAT、VVI、DVI • DDD • 频率适应型、ICD
• 自动阈值夺获(Auto)
AAI--单腔心房起搏 • 适应症:窦房结功能障碍但不伴有房室和室内
传导阻滞,变频功能正常 •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保持房室同 步和房室活动的正常顺序 • 缺点:无频率适应功能,如病人在将来发生房 室传导阻滞,不能提供必要的保护
心脏起搏方式
VVIR--频率适应型单腔心室起搏
心脏起搏方式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窦房结功能障碍 -- 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窦房结功能障碍,具有有症状窦性心动过缓的证据 • 有症状变时性功能不全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a 类:有症状病人,有窦房结功能障碍,症状和心动 过缓之间的关联不明显 • 第 II b 类:心率经常 < 30 bpm,病人于清醒时有轻微症 状 第 III 类适应症 • 无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儿童与青春期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b 类:
– 短暂的手术后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恢复至窦性节律时伴 双束支阻滞 – 无症状婴儿、儿童或青年人先天性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频率可接受,窄 QRS 复合波和正常心室功能 – 青年人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患先天性心脏病,静止 时的心率 < 35 bpm 或心室停搏 > 3 秒
CSS 和 VVS -- 适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由颈动脉窦刺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昏厥; 轻度的颈动脉窦压迫引起心搏停止持续 > 3 秒 (CSS)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CSS 和 VVS -- 适应症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a 类: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与心肌梗塞相关的房室传导阻滞 -- 适 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持久的和有症状的 IIº 或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 在希氏 - 浦肯野系统中持久的 IIº 房室传导阻滞,并伴有双侧束支 或在希氏 - 浦肯野系统之内或以下的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 短暂的高 IIº 或 IIIº 希氏束以下房室传导阻滞伴束支阻滞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a 类:无
• 第 II b 类:房室结水平,持续的 IIº 或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第 III 类适应症
• 短暂的房室传导阻滞,无室内传导缺陷
• 心肌梗塞前就已存在 Iº 房室传导阻滞,伴束支阻滞,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第 II a 类:
– 慢快综合征,需要长期采用洋地黄以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先天性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年龄 > 1 岁平均心率 < 50 bpm 或骤然发 生心搏长间歇,心室频率是基本周期长度两倍或三倍 – 长 QT 综合征,伴 2:1 或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 孩子窦性心动过缓无症状,患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静止心率 < 35 bpm 或停搏 > 3 秒
CSS 和 VVS -- 适应症
第 III 类适应症 • 无症状,对颈动脉窦按摩有阳性反应 (CSS) • 反复发作性昏厥、头重脚轻或头晕,但没有心 脏抑制反应 (CSS/VVS) • 场景性血管迷走性昏厥,避免场景的措施十分 有效 • 一些不明确的症状,如头晕、头重脚轻或两者 都有,对 CS 刺激有心脏抑制反应
• 第 II b 类:
– Iº 房室传导阻滞 PR > 300 毫秒,病人有左室功能障碍,房室间期较短 时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善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房室传导阻滞 -- 适应症
第 III 类适应症 • 无症状的 Iº 房室传导阻滞 • 在希氏束以上的无症状的 IIº I 型房室传 导阻滞 • 房室传导阻滞有望消退并不太可能复发 (例如药物中毒,雷姆氏病)
• 适应症:窦房结功能障碍,不伴有房室和室内 传导阻滞,但变频功能不全。
•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保持房室同 步和房室活动的正常顺序,矫正变频功 能不全。
• 缺点:静息时无房室传导阻滞,如传感器参数 与自身状态不协调,则频率增加可能导 致房室阻滞。
心脏起搏方式
DDI--双腔起搏、感知 无心房跟踪功能
• IIº 房室传导阻滞,不论阻滞的类型和位置,伴有症状性心 动过缓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房室传导阻滞 -- 适应症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a 类:
– 无症状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频率> 40 bpm – 无症状的 IIº II 型房室传导阻滞 – 无症状的 IIº I 型房室传导阻滞,电生理研究时发现其阻滞部位在希氏 - 浦肯野系统 – Iº 房室传导阻滞,有起搏器综合征的症状,用临时的房室起搏时症状 减轻
心脏起搏方式
DDI--双腔起搏、感知 无心房跟踪功能
• 适应症:窦房结功能障碍,具有潜在的房室传 导阻滞,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 优点:保持房室同步,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时 为病人提供保护,不跟踪病理性室上速, 不与心房自身活动产生竞争。 • 缺点:无频率适应功能,房室传导阻滞时不能 跟踪窦房活动。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新的适应症
• • • • 阵发性房颤 房内电不稳定 扩张性心肌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新的适应症
• • • • 阵发性房颤 房内电不稳定 扩张性心肌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移植后的起搏
心脏起搏方式
DDD--双腔起搏、感知 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
心脏起搏方式
DDD--双腔起搏、感知,由 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
• 适应症:窦房结功能良好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优点:保持房室同步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
• 缺点:出现变频功能不全时,无频率适应功能, 复杂的心电图及随访,由起搏器介导的 心动过速(PMT)。
VVIR--频率适应型单腔心室起搏
• 适应症: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可引 起变频功能不全
•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运动时有频 率适应功能
• 缺点:起搏器综合征、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生率高,死亡率高
心脏起搏方式
AAIR--频率适应型单腔心房起搏
心脏起搏方式
AAIR--频率适应型单腔心房起搏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房室传导阻滞 -- 适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并伴有:
– – – – – 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包括那些由心律不齐和其他临床情况引起的) 有证明的心搏停止 > 3 秒 清醒时逸搏频率 < 40 bpm ,无症状的病人 房室交界处射频消融阻断后 手术后房室传导阻滞不能恢复
心脏起搏方式
VVI --单腔心室起搏
心脏起搏方式
VVI --单腔心室起搏
• 适应症:伴有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慢性房颤 •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为大多数医 务人员所熟悉 • 缺点:起搏器综合征、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无频率应答功能
心脏起搏方式
AAI--单腔心房起搏
心脏起搏方式
心脏起搏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