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
野外地理实习报告合集7篇

野外地理实习报告合集7篇野外地理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时间:20__年8月27日—20__年9月2日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
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
无霜期230-260天。
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
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上述各内在因素(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文化等)及其彼此间的共同作用,铸就了杭州地域综合体系统(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综合体系统)三.实习时间、地点和任务四.实习内容20__年8月28日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土壤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从照片中的剖面可见这一森林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火成岩,较灰岩更易受到风化,其风化层疏松通透性能好,有利于土壤形成和发育,因此土层发育较厚,土壤剖面整体呈现黄棕色,腐殖质层为灰色,由于出于森林地带,微生物对枯枝落叶的分解作用较活跃,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较为丰富,因而土壤呈现疏松的团块状和细粒状,这种土壤结构内部的有机质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过程相对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存,同时也有利于水分的保持。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实习报告集合5篇

地理实习报告集合5篇地理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__年8月1日至__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一]、概况: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实习时间:__年8月1日至__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
沿途认识植物。
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
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
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
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
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
⑧、大花金鸡菊:菊科。
⑨、胡桐树:胡桐科。
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
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用途:观赏。
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
用途:材用。
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
用途:观赏。
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
用途:观赏及药用。
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
【优质】地理野外考察实习报告-精选word文档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地理野外考察实习报告篇一:地理野外考察报告安顺地区野外实习报告系别:资环系班级:09级2班学号:姓名:张呈亮前言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
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次野外实习的主要课程有:地质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地貌学。
其中地质学的主要内容有:化石与海相沉积、地质罗盘的使用、地形图的科学应用、褶皱、断裂与地层等;土壤地理学的实习内容有:土壤剖面的选择与观察、土壤的性状观察与记载、土样的采集、土壤的地区分析、土壤的改良和土壤与环境的关系;水文实习的足以内容有:河流的相关特性、水的物理特性(水深、流速、流量、透明度等)、河流的治理探讨;地貌学的实习内容有:喀斯特地貌、构造地貌、石漠化、河流地貌、山地地貌。
这一次实习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新的知识,同时更有力的加强了我们参与科研学习的能力。
目录1、实习的目的和路线................................................................... .42、内容................................................................... .. (5)2.1 实习区的概况................................................................... .. (5)2.1.1 龙宫................................................................... . (5)2.1.2 格凸河................................................................... .. (6)..................................................................... ..........2.1.3 花江大峡谷7...................................................................2.1.4 新铺国家地质公园82.2 实习内容. ................................................................... ............................. 92.2.1水文实习报告................................................................... . (9)2.2.2 植物................................................................... . (11)2.2.3土壤................................................................... .. (14)2.2.4 地质..................................................................... ......................19 22 2.2.5地貌................................................................... ..........................2.3实习心得体会 .................................................................. (24)1、实习的目的和路线1、通过学习切身感受安顺自然风光及山川之秀美,并实际认识一些安顺特有的地质地貌,增强其热爱安顺的热情和学习地理学的兴趣。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具体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悉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准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3.实习时要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_实习总结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_实习总结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篇一美好的时光总是感觉很快就过去了,短短的十天天童实习在我们刚沉浸于其中的乐趣时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回忆。
第一天大部队出发清晨六点,闹钟把我们从梦乡中拉醒。
这是进大学以后为数不多的几次早起,因为今天不是一般的日子,我们要出发去宁波天童进行为期十天的实习。
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在上海火车站的候车室会合,每一个人都是重型装备(身上背一个包,手里还提着一个),最有趣的是有一个女生寝室全体都拖一个箱子,快赶上一支登机的空姐队伍了。
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长达6个小时的路程,对于整个车厢都是同学的我们来说,就像一次集体活动,打牌、聊天、做游戏,时间在欢笑声中走过,刚火车停住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已经到了宁波。
下了火车,又上了公共汽车。
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到了,我们终于达到了传说中的华东师范大学天童实验基地。
虽然看上去有些简陋,但是看到了传说中的老王站长,感觉到好亲切,我相信我一定会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十天。
我们这一届的学生特别的多,所以住房问题很成问题,不过在老师们的安排下,一些都井然有序。
第一天,我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天童蚂蟥和马路(为什么特指天童蚂蟥,只是因为它的名字对我们早已如雷贯耳)。
晚饭,不记得是什么了,但是我还记得那是不错的一顿,比我们想象中的好很多。
吃过之后,大家各自收拾东西,第一天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天踏查地形,率先砍树又是清晨六点,李立老师用扩音器把我们震醒,这是我们才意识到,以后的每天,这个时候就该起床了,而不再是7:30。
吃过早饭,片刻休息之后,天童实习就真正开始了。
早上,是踏查地形,有王希华老师带队,绕着周边的山林,熟悉一下地形,顺便认识植物。
由于来之前就知道实习过后会考认植物,所以从第一天起,大家就对植物特别感兴趣,一路上,紧跟着老师,记录笔记,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就采,(不过不能乱采,采集植物标本要求新叶老叶皆有,不能单采一片叶子,花期的最好有花,结果的要有果实,蕨类最好连根一起)几段路下来,每人手里都是一大把的植物。
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五篇地理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
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如下: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南京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
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
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
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实习安排和进度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
实习开始以20__/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
时间:20XX年X月X日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4篇
时间:2021-12-24本文目录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地理科学本科大学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前言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XX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2.1实习时间: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
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
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
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
3.实习区域概况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3.2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
3.3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
3.4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出现
阴雨连绵的天气。
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炎热潮湿。
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时常出现大到暴雨,月雨量可达300-400毫米,此时出门需要注意携带雨具。
北海的秋季雨量锐减,秋高气爽。
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约20-30毫米,天气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