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

合集下载

果胶的检测技术

果胶的检测技术

3 果胶的检测技术在对果胶的研究中,通常以含量、酯化度、相对分子质量、凝胶度等作为评价指标。

3.1 果胶含量的测定目前,测定果胶含量的方法主要有:质量法、咔唑比色法、果胶酸钙滴定法和蒸馏滴定法。

果胶酸钙滴定法较适于纯果胶的测定,对于例如柑橘果皮这种有色样品,不易确定滴定终点;而蒸馏滴定法在蒸馏的时候部分糠醛会发生分解,影响回收率,故而运用较少。

所以,果胶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质量法和咔唑比色法。

近年来新的果胶含量检测方法——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m,IEC)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常用的色谱柱和检测器见表3。

吴玉萍等[1]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果胶含量。

烟草中的果胶先采用盐酸水解,水解产生的半乳糖醛酸以Waters Sugar-Pak1钙型阳离子交换柱为固定相,0.05g/L EDTA钙钠水溶液为流动相,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测定半乳糖醛酸含量,由半乳糖醛酸含量换算为果胶含量。

B.M. Yapo等[2]以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HPAEC-PAD)技术测定果胶含量。

采用脉冲安培检测器,离子色谱以CarboPacPA-100柱(250mm×4 mm i.d.)为固定相,流动相为0.1 mol/L NaOH 和0.17 M NaOAc,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测表3:检测果胶含量的离子交换色谱法3.2 果胶酯化度的测定自然界果实中天然存在的果胶都是高酯果胶,经酸或碱处理高酯果胶降低酯化度后可获得低酯果胶。

果胶中含甲氧基的最大理论值为16.3%,若该值以酯化度来表示是100%,则甲氧基含量与酯化度的转换计算式应是:酯化度= 甲氧基含量/16.3%。

果胶酯化度的检测技术由最早的比色法、滴定法发展到80年代的高效液相和气相、90年代的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方法。

而近几年,拉曼光谱分析果胶的酯化度的方法也有报导。

Synytya等[4]用拉曼谱不仅可测定甲酯化程度,而且还可测定乙酰化程度。

果胶的鉴定实验报告

果胶的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果胶的提取和鉴定方法。

2. 了解果胶的化学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由半乳糖醛酸组成。

在酸性条件下,果胶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果胶酸和果酸。

果胶具有胶凝(凝冻)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凝胶。

本实验通过重量法、比色法和容量法对果胶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苹果、梨、胡萝卜等富含果胶的植物材料,NaCl、CaCl2、甲醇、乙醇、丙酮、咔唑、醋酸、NaOH等试剂。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容量瓶、滴定管、分光光度计、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1. 果胶提取(1)将植物材料洗净,切成小块。

(2)将植物材料放入烧杯中,加入150ml水,煮沸1h(搅拌加水解,避免损失)。

(3)冷却后,用漏斗和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2. 重量法鉴定(1)取25ml滤液于500ml烧杯中,加入0.1N NaOH 100ml,静置30min。

(2)加入50ml 1N 醋酸和50ml 2N CaCl2,煮沸5min。

(3)用烘至恒重的滤纸过滤,用热水洗至无Cl-。

(4)将滤纸残渣放入烘干恒重的称量瓶内,105℃烘至恒重。

3. 比色法鉴定(1)取5ml滤液于试管中,加入2ml 2%咔唑溶液,混匀。

(2)加入5ml 1mol/L HCl,混匀。

(3)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

(4)取出试管,冷却至室温。

(5)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30nm处测定吸光度。

4. 容量法鉴定(1)取一定量的滤液,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其成为稀释液。

(2)取稀释液一定体积,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用滴定管滴加标准NaOH溶液,直至沉淀完全溶解。

(4)根据滴定结果,计算果胶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重量法鉴定:根据滤纸残渣重量,计算出果胶含量。

2. 比色法鉴定:根据吸光度,计算出半乳糖醛酸含量,进而计算出果胶含量。

3. 容量法鉴定: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果胶含量。

果胶的检测技术

果胶的检测技术

果胶的检测技术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果胶的检测技术)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果胶的检测技术的全部内容。

3 果胶的检测技术在对果胶的研究中,通常以含量、酯化度、相对分子质量、凝胶度等作为评价指标。

3。

1 果胶含量的测定目前,测定果胶含量的方法主要有:质量法、咔唑比色法、果胶酸钙滴定法和蒸馏滴定法。

果胶酸钙滴定法较适于纯果胶的测定,对于例如柑橘果皮这种有色样品,不易确定滴定终点;而蒸馏滴定法在蒸馏的时候部分糠醛会发生分解,影响回收率,故而运用较少。

所以,果胶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质量法和咔唑比色法。

近年来新的果胶含量检测方法-—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m,IEC)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常用的色谱柱和检测器见表3。

吴玉萍等[1]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果胶含量。

烟草中的果胶先采用盐酸水解,水解产生的半乳糖醛酸以Waters Sugar-Pak1钙型阳离子交换柱为固定相,0。

05g/L EDTA钙钠水溶液为流动相,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测定半乳糖醛酸含量,由半乳糖醛酸含量换算为果胶含量。

B。

M. Yapo等[2]以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HPAEC-PAD)技术测定果胶含量。

采用脉冲安培检测器,离子色谱以CarboPacPA-100柱(250mm×4 mm i。

d.)为固定相,流动相为0.1 mol/L NaOH 和 0。

17 M NaOAc,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测定半乳3。

2 果胶酯化度的测定自然界果实中天然存在的果胶都是高酯果胶,经酸或碱处理高酯果胶降低酯化度后可获得低酯果胶。

天然果胶提取实验报告

天然果胶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胶的提取原理及方法。

2. 掌握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的操作步骤。

3. 分析提取果胶的影响因素,优化提取工艺。

4. 评估提取果胶的品质及纯度。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物质,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和植物的细胞壁中。

果胶具有良好的胶凝性、稳定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柑橘皮为原料,通过酸浸提法提取果胶,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柑橘皮、无水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碘液等。

2. 实验仪器:烧杯、漏斗、滤纸、电炉、温度计、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原料预处理:将新鲜柑橘皮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备用。

2. 酸浸提:将预处理后的柑橘皮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搅拌均匀,加热煮沸,保温一定时间,过滤,得到滤液。

3. 碱沉淀:将滤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加入硫酸铜溶液,搅拌均匀,静置一定时间,过滤,得到果胶沉淀。

4. 洗涤: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果胶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

5. 干燥:将洗涤后的果胶沉淀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干燥果胶。

6. 果胶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干燥果胶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酸浸提温度80℃,酸浸提时间60分钟,固液比1:20。

2. 果胶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提取果胶的含量为5.6%。

3. 果胶纯度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提取果胶的纯度为90%。

六、实验结论1. 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是可行的,提取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2. 通过优化提取工艺,可以显著提高果胶的提取率和纯度。

3. 提取的果胶具有良好的胶凝性、稳定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酸浸提法提取果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提取效率相对较低。

2. 为了进一步提高提取效率,可以尝试采用酶解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方法。

生物果胶实验报告

生物果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胶的提取方法及其原理。

2. 掌握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果胶性质和应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具有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凝胶性能等作用。

本实验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果胶,通过测定果胶溶液的粘度来计算果胶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与试剂:- 鲜橙皮- 乙醇- 硫酸- 蒸馏水- 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1mol/L的盐酸溶液- 氯化钾- 酒精- 碘化钾- 硫酸铁铵- 氯化钡- 酚酞指示剂-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 银氨溶液—醋酸—乙二醇2. 仪器:- 研钵- 烧杯- 电子天平- 滤纸- 容量瓶- 移液管- 恒温水浴锅- 粘度计- pH计四、实验步骤1. 果胶提取:(1)将鲜橙皮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

(2)将橙皮块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磨成浆状。

(3)将浆状物过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等体积的乙醇,搅拌,静置过夜。

(5)将沉淀物过滤,用少量乙醇洗涤,收集沉淀物。

(6)将沉淀物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煮沸,冷却后再次过滤。

(7)将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2. 果胶含量测定:(1)取一定量的果胶溶液,用粘度计测定其粘度。

(2)计算果胶溶液的粘度比,即待测果胶溶液粘度与标准果胶溶液粘度之比。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果胶溶液的果胶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果胶提取率:根据实验数据,鲜橙皮中果胶提取率为12.3%。

(2)果胶含量:根据实验数据,果胶溶液的果胶含量为0.75%。

2. 结果分析:(1)本实验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果胶,操作简单,提取率较高。

(2)实验过程中,果胶溶液的粘度与果胶含量呈正相关,符合实验原理。

(3)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果胶的提取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为果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水果中果胶物质的提取和测定

水果中果胶物质的提取和测定

水果中果胶物质的提取和测定一、实验目的1、温水基本操作,如PH计的使用、抽滤,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标准曲线的绘制2、初步了解和掌握食品中某些成分的提取技术、分离技术以及测定方法,为灵活运用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钙离子螯合剂和果胶酶提取水果中的总果胶物质,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果胶物质,先用乙醇处理样品,使果胶沉淀,再用乙醇溶液洗涤沉淀,除去可溶性糖类、脂肪、色素等物质,从残渣中提得果胶物质。

采用NaOH溶液将果胶物质皂化,生成果胶酸钠,再经乙酸酸化使之生成果胶酸,再加入果胶酶使之水解。

分光光度法测定是以果胶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半乳糖醛酸和咔唑的反应为基础的。

果胶经水解生成半乳糖醛酸,在强酸中与咔唑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呈色强度与半乳糖醛酸含量成正比,测定的结果可用脱水半乳糖醛酸(AUA)。

三、实验步骤1、果胶物质的提取将10g新鲜橘皮和125ml95%乙醇一起捣碎,抽滤后保留沉淀,用50ml75%乙醇洗涤沉淀两次,将沉淀转移到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 1%EDTA溶液,用1mol/LNaOH将PH调节至11.5,保持30min后,再用醋酸溶液将果胶溶液酸化到PH5.0,然后加入10ml果胶酶提取液,搅拌0.5h后,定容至250ml,用脱脂棉过滤,弃去沉淀和前20ml滤液,吸取部分滤液稀释10倍,作为测定果胶含量的样品。

2、半乳糖醛酸的比色测定在20Ⅹ200mm试管中准确加入12ml浓硫酸,用冰浴将试管及内容物冷却到3℃,吸入1.00ml待测溶液,每毫升溶液中含5~40µg果胶物质。

将试管中的内容物振荡均匀后,在冰浴中冷却至5℃以下,然后将试管在100℃水浴中加热10min,冷却至20℃,吸入1.00ml0.15%咔唑试剂,充分混匀,在室温下放置25min,在520nm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从加入咔唑试剂到测定溶液吸光度的时间和温度在各次测定中应保持一致。

果胶的分离提取实验报告

果胶的分离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果胶的提取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果胶的分离纯化技术。

3. 了解果胶在不同食品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尤其以柑橘类水果含量最为丰富。

果胶具有良好的凝胶性能、乳化性能和稳定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酸碱法提取果胶,通过调节溶液pH值,使果胶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随后,利用乙醇沉淀法对果胶进行纯化,最终得到果胶粉末。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柑橘皮、无水乙醇、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天平、烧杯、漏斗、玻璃棒、布氏漏斗、抽滤瓶、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1. 果胶提取1. 称取柑橘皮50g,用蒸馏水清洗,去除杂质。

2. 将清洗干净的柑橘皮放入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10min。

4. 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5. 用盐酸调节溶液pH值为2,搅拌30min。

6. 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为4,搅拌30min。

7. 将混合液过滤,收集滤液。

2. 果胶纯化1. 向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无水乙醇,搅拌,静置过夜。

2. 用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沉淀物。

3. 将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去除杂质。

4. 将洗涤后的沉淀物放入烘箱中,在50℃下干燥至恒重。

3. 果胶含量测定1. 称取一定量的果胶粉末,用蒸馏水溶解。

2.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在520nm处的吸光度值。

3.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果胶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胶提取率本实验中,果胶提取率为15.2%,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

2. 果胶纯度通过乙醇沉淀法纯化后,果胶纯度达到90%以上,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杂质,提高果胶纯度。

3. 果胶含量本实验中,果胶含量为15.2%,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酸碱法提取果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实验室和小规模生产。

2. 乙醇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果胶纯化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杂质,提高果胶纯度。

果胶测定国标

果胶测定国标

果胶测定国标果胶是一种天然的多糖,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果胶的含量和品质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用于果胶含量检测的方法较多,其中GB/T 22405-2008《果胶含量的测定》是一项通用方法。

该文详细介绍了GB/T 22405-2008涉及到的样品制备、试剂、仪器及操作流程等内容,以期增进读者对果胶检测方法的了解。

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水果、蔬菜、糖果、果酱、果脯等产品中的果胶含量的测定。

二、样品制备1. 选择符合要求的样品。

从已知品种的样品中挑选质量良好、没有病虫害、不含过多水分的样品。

如样品经过冷冻或烘干等处理,应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样品的含水量和组分构成。

2. 样品制备。

样品分为以下两类:(1)加热提取法。

将样品磨碎或切成小块,以水或盐酸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果胶及其他化学成分。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需要解决胶质组分的产品。

具体步骤如下:①将约5g干样品磨碎或切成小块,放入蒸发皿内。

②加入10mL蒸馏水,混合均匀。

③将蒸馏水加温至100℃,煮沸1h。

④冷却后将提取液移入250mL容量瓶,用蒸馏水补足至刻度线。

①将约2g干样品磨碎或切成小块,加入100mL含5% HCl的二硫化碳溶液中,封紧瓶盖。

②在室温下振荡酸解24h。

③感光滤液器滤除大口碎屑,用蒸馏水冲洗滤纸至可通过0.45μm滤膜为止。

三、试剂1. 拉曼光谱法定量分析标准品2. 0.05mol/L NaOH溶液3. 氨溶液,pH调至7-84. 氢氧化钠,10g/L 氨水溶液5. 氨硫酸,3mol/L 氨水溶液6. 95% 乙醇7. 1, 2-丙二醇8. 2-甲基-2-丁醇9. N-(1-萘基)乙二胺,称量出0.5g+N-(1-萘基)乙二胺,加入5mL 1, 2-丙二醇中,溶解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10. D- 核糖16. Dimethylsulfoxide, DMSO17. Methyl alcohol, CH3OH18. 苯乙酮19. 地龙酸葡萄糖酰胺酶20. 过氧化氢四、仪器1. 电子天平2. 恒温水槽或恒温器3. 精密分析天平4. 烘箱5. 磁力搅拌器6. 开口离心机7. pH计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9. 拉曼光谱仪五、操作流程1. 标准品制备①从1, 2-丙二醇、95% 乙醇和2-甲基-2-丁醇中,各取30吨,称量到250ml的量筒中,然后将其混合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
一、引言
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中含量为—%(以湿品计),在蔬菜中以南瓜含量最多(达7%-17%)。

果胶的基本结构是以α-1,4苷键连接的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酯化,其余的羧基与钾、钠、铵离子结合成盐。

在果蔬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水果和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通过金属离子桥(比如Ca2+)与多聚半乳糖醛酸中的游离羧基相结合。

原果胶不溶于水,故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提取、脱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酯化度在70%以上)。

在食品工业中常利用果胶制作果酱、果冻和糖果,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桔皮,苹果等;
试剂:% HCL,95%乙醇(AR),精制乙醇,乙醚,L HCl,%咔唑乙醇溶液,半乳糖醛酸标准液,浓硫酸(优级纯)
仪器: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分析天平,水浴锅,回流冷凝器,烘箱等三、实验步骤
(一)果胶的提取
1、原料预处理:称取新鲜柑橘皮20g(或干样8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mL 容量瓶中,加水120mL,加热至90℃保持5-10min,使酶失活。

用水冲洗后切成3~5mm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必须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在进行下一次的漂洗)。

2、酸水解提取:将预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约60mL % HCL溶液,以浸没果皮为宜,调pH至~,加热至90℃煮45min,趁热用100目尼龙布或四层纱布过滤。

3、脱色:在滤液中加入~%的活性炭,于80℃加热20min,进行脱色和除异味,趁热抽滤(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的硅藻土作为助滤剂)。

如果柑橘皮漂洗。

干净萃取液为清澈透明则不用脱色.
4、沉淀:待提取液冷却后,用稀氨水调pH至3~4。

在不断搅拌下加入95%乙醇溶液,加入乙醇的量约为原体积的倍,使酒精浓度达到50%~65%。

5、过滤、洗涤、烘干:用尼龙布过滤(滤液可用蒸馏法回收酒精),收集果胶,并用95%乙醇洗涤果胶2~3次,再于60~70℃干燥果胶,即为果胶产品。

(二)果胶含量的测定
果胶含量的测定包括重量测定法和咔唑比色法。

# 1、重量法测定果胶含量
原理:原料先用乙醇回流加热以除去非果胶成分(可溶性糖、脂肪、色素等),并用乙醇、乙醚洗涤数次,风干乙醚后的样品,再提取果胶,以相应的沉淀剂使果胶物质沉淀析出,干燥,即得到果胶产品。

果胶沉淀剂可分为电解质沉淀剂(如氯化钠、氯化钙等)和有机溶剂沉淀剂(如酒精、丙酮等)两类。

前者适用于低酯化度(20%~50%)果胶的沉淀,沉淀前还需以L NaOH溶液对果胶进行皂化;后者适用于高酯化度(50%以上)果胶的沉淀,并随着酯化度升高,所需有机溶剂的浓度加大(如上以柑橘皮为原料
提取的果胶)。

总果胶提取与水溶性果胶的区别:总果胶需用酸水解提取(如上桔皮果胶的提取),再沉淀全部果胶;水溶性果胶则直接用热水提取。

两类沉淀剂所沉淀的果胶含量的计算方法:经沉淀所得的果胶,干燥后称重,再计算出原料中的果胶百分含量。

若以有机溶剂作沉淀剂,产品主要为高酯化度的果胶;若以钙盐作沉淀剂,则沉淀产品为果胶酸钙,计算时需换算成果胶酸含量,由果胶酸钙换算成果胶酸的系数为,如下式:
;g)式中:m—果胶酸钙的质量();W —提取用原料质量(g
式实验胶果酸钙的依系果钙酸换算成胶酸的数,其据为胶—果%。

含量CaHCO,式中Ca%,果胶酸含量为161722、咔唑比色法测定果胶含量2果胶经水解,其产物半乳糖醛酸可在强酸环境下与咔唑试剂产生缩1()原理
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呈色深浅与半乳糖醛酸含量成正比,由此可在.530nm波长下比色测定。

(2)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
试剂:精制乙醇,乙醚,L HCl,%咔唑乙醇溶液,半乳糖醛酸标准液,硫酸(优级纯)
①精制乙醇的制备:取无水乙醇或95%乙醇1000mL,加入锌粉4g,硫酸(1:1)4mL,在水浴中回流10小时,用全玻璃仪器蒸馏,馏出液每1000mL加锌粉和氢氧化钾各4g,重新蒸馏一次。

②%咔唑乙醇溶液的配制:称取化学纯咔唑,溶解于精制乙醇中并定容到100 mL。

咔唑溶解缓慢,需加以搅拌。

③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称取半乳糖醛酸100mg,溶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mL。

用此液配制一组浓度为10~70 μg/mL的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

(3)操作步骤:
A、提取果胶
同重量法。

原料→热乙醇回流钝化酶、去杂→提取(酸解提取总果胶或热水提取水溶性果胶)→果胶提取液、定容。

B、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8支50mL比色管,各加入12mL浓硫酸,置冰浴中,边冷动边缓慢地依次加入浓度为0、10、20、30、40、50、60、70 μg/mL的半乳糖醛酸溶液2 mL,充分混合后,再置冰浴中冷却。

然后在沸水浴中准确加热10 min,用流水速冷至室温,各加入%咔唑试剂1mL,充分混合,置室温下放置30min,以0号管为空白在53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C、样品果胶含量的测定
取果胶提取液,用水稀释到适当浓度(在标准曲线浓度范围内)。

取2mL稀释液于50mL比色管中,按标准曲线制作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

对照标准曲线,求出稀释的果胶提取液中半乳糖醛酸含量(C μg/mL)。

D、结果计算
;)g/mL—对照标准曲线求得的果胶提取稀释液的果胶含量(μC式中:V—果胶提取液原液体积(mL);
K—果胶提取液稀释倍数;
W—样品质量(g);
106—质量单位换算系数。

E、注意事项
①糖分存在会干扰咔唑的呈色反应,使结果偏高,故提取果胶前需充分地洗涤除去糖分;
②硫酸浓度直接关系到显色反应,应保证标准曲线、样品测定中所用硫酸浓度一致;
③硫酸与半乳糖醛酸混合液在加热条件下已形成呈色反应所必须的中间产物,随后与咔唑试剂反应,显色迅速、稳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