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 / 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让我们荡起双桨》 (有各类组词、近反义词、《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答案)

扩词 环(环绕) (环境) (铁环) 形近字组词 坏(坏人)
qiáng墙
左右结构 部首:土
扩词 墙(绿树红墙) (土墙) (墙壁) (城墙) 形近字组词 蔷(蔷薇)
qīng轻
左右结构 部首:车
扩词 轻(轻轻) (年轻) (轻重) (轻微) 形近字组词 经(已经) 径(石径)
sǎ 洒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 1﹑齐读课文,展开想象,说说小朋友们在北 海玩时的情景. 景 美 • 北海划船 多么幸福 • 人 欢乐 • 2﹑读课文时,感受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 • (高兴)
3﹑学生感知:学生闭目感受美,走进北海,
四处鸟语花香,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 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我们登上小船,荡起桨 在湖面上玩耍,多美丽的画面啊! • 4﹑北京的小朋友生活很幸福,那我们的生活 呢?是谁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 (幸福的 中国共产党) • 5﹑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 什么时候玩得最快乐?为什么?
pái排
左右结构 部首:扌
扩词 排(安排) (排长) (排队) (一排排) 形近字组词 徘(徘徊)
• • • • • • •
1﹑同学们,你们下课后经常到哪里玩? (还有周六﹑日;暑﹑寒假都去哪玩) 2﹑熟悉本文的生字新词(见书). 3﹑近﹑反义词学习. 例如: 近:凉爽-清凉 愉快-喜悦 环绕-围绕 反:凉爽-炎热 愉快-伤心 欢乐-悲伤
小结:做完了一天的功课,适当地活动是应该的,也
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只是为了玩而忘记学习.如果忘记 学习去玩,这样玩起来肯定不高兴.
• 三:布置作业
• 1﹑看拼音,写词语 • dàng yàng xì ng fú yú kuài • ( ) ( ) ( ) • 2﹑读一读,连一连 • 愉快地 • 轻轻地 • 尽情地 huán rào ( ) 欢乐 歌唱 飘荡
《菊隐记 [明] 唐寅》阅读及答案
![《菊隐记 [明] 唐寅》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3af1cd524de518974b7d15.png)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菊隐记[明] 唐寅》阅读及答案
菊隐记
[明]唐寅
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
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不足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
君子处世而不足为世人轻重,是与草木等耳。
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则又草木[甲]不若也。
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若草木之地哉?吾于此,重为君子之羞。
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若之,[乙]虽显者亦不足贵,况隐于山林邱壑之中者耶?
吾友朱君大泾,世精疡医,存心济物,而自号曰“菊隐”。
菊之为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
朱君,君子也,存心济物,其功甚大,其名甚着,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与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盖菊乃寿人之草,南阳甘谷之事①验之矣,其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唯隐者得与之近,显贵者或时月一见之而已矣。
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
是朱君因菊以隐者,若称曰:“吾因菊而显”。
又曰:“吾足以显夫菊”,适以为菊之累,又何隐显之可较云。
余又窃自谓曰:“朱君于余,友也。
君隐于菊,而余也隐于酒。
对菊命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②者矣。
”因绘为图,而并记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共有三
节。
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尽情欢乐的春景图。
清新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特别适合孩子们反复吟诵,乃至和着优雅的曲调愉快地歌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

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向前啊向前,河的那边有彩虹。
看桥上站满了小朋友,欢笑着说:“你们去哪里?”我们唱着歌,摇着双桨,入眼的是一片美丽的风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向前啊向前,河的那边有彩虹。
看远处山上升起的太阳,向我们微笑着招手。
我们唱着歌,摇着双桨,前面是更大的世界等着我们。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向前啊向前,河的那边有彩虹。
听鸟儿在唱歌迎接我们,跳跃着欢迎新的朋友。
我们唱着歌,摇着双桨,美好的事情在前方等着我们。
简介「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老少皆宜的儿童歌曲,词曲均由著名音乐家洪启而创作。
洪启在作曲时,曾经搜集过许多小朋友欢度周末时的盛况,如去郊游、爬山、游泳、荡秋千等,而他认为乘小船荡起双桨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便创作出了这首乐曲。
歌曲以荡起双桨为主题,歌颂了小朋友乘着小船,在河上荡桨的欢乐场面。
歌词优美,曲调轻快,使人听后感到轻松愉悦,生活有多姿多彩和美好。
此曲旋律流畅,抒情而欢快,具有朗朗上口,使人回味无穷的特点,深受各年龄段的人们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词曲创作于1979年。
在那年他搜集了许多小朋友在周末欢度时的盛况,如去郊游、爬山、游泳、荡秋千等。
那时,他认为乘小船荡起双桨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于是就灵感迸发了,就创作了这首乐曲,作为《少年儿童文学》杂志社推出的周刊歌曲。
这期杂志推出后,这首歌很快就广泛传播开来,成为了一首家喻户晓的儿童歌曲。
这首歌曲在恰当的时代背景下创作而成,歌词优美,唱起来非常的舒适,节奏明快,歌曲在扩大这个世界的美好和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你在电视上或电影中经常听到这首歌曲,那么你就了解了这首歌曲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巨大影响。
这是一首值得传唱和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优秀儿童歌曲。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
2、引导学生用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
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四、教学难点:1、掌握○×××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
2、把握音准、节奏的准确五、教学准备:电子琴、挂图、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教师弹奏影视音乐。
师生问好:上课!等一下老师要弹(吹)奏几段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猜一猜是什么乐曲。
师:弹奏乐曲《大风车》、《西游记》、《红星歌》和《猪八戒背媳妇》各小段。
生:即兴的随音乐演唱、做动作。
师:边弹边问师生互动,学生齐声回答。
师:看来你们都很熟悉啊!是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听到的吧!生:齐声说:是!师:是的!刚才这几首乐曲都归属于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简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为电影节目和电视节目服务的音乐。
它分为歌曲和器乐曲两种。
其中歌曲分为主题歌、插曲和片尾曲。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影视音乐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寓教于乐】1、介绍曲词作者。
2、介绍歌曲背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当时影片的画面是:北京市一小学的五年二班,被评为最优秀的班级。
宇航员的空中生活 阅读答案(年贵州安顺中考语文试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宇航员的空中生活阅读答案(年贵州安顺中考语文
试题)
宇航员的空中生活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专注下一代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9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9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我国当代词作家乔雨所作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
它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童年时期的幸福生活,歌颂了亲爱的祖国和伟大的。
全诗共3个小节,语言通俗易懂。
第1小节写了我们在北海公园的湖面上荡起双桨,周围是白塔、绿树、红墙构成的美丽景色;第2节写阳光明媚,我们的心情舒畅,尽情歌唱;第3节则点明了我们一天的学习,心情愉快,荡舟水面,尽情欢乐。
最后用反问的方式引发思考:我们的生活是谁安排的?3个小节的结尾相同:小船轻荡,晚风凉爽,描绘了一派如诗如画的情景。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贴近儿童生活,表达出人们追求美好童年的意愿,因此深受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喜爱,成为经典歌曲。
教学目标1、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桨、愉。
在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中写“桨、映、塔”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唱一唱这首歌。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亲爱的祖国和伟大的的热爱之情。
4、联系生活想象续编儿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成长中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5、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祖国和的热爱。
6、联系生活续编儿歌。
感受成长中的幸福。
初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建议1、本课的导入可以先请学生欣赏同名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
在优美的歌声中体会童年的幸福快乐;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各种活动的照片。
如:大队会、春游、比赛等上课伊始播放课件,让学生加深理解童年的生活多么幸福,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再引出课题。
2、首先让学生用自由读课文的方式来解决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3、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生字方法能比较熟悉的运用,而且本年级的识字虽然仍是重要任务,但不再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独立识字的学习方式,用恰当的方法分析字型记忆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让我们荡起双桨能力习得课让我们荡起双桨(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习得的读诗歌想象画面的方法,读懂诗句,感受新中国儿童生活的幸福的三个画面。
2.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了解诗歌中反复的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诵读歌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快乐、幸福画面。
三、前置学习活动利用晨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并初步了解这首歌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利用网络搜集关于乔羽的小故事。
搜集关于描写我们快乐生活的诗歌,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首,读出感情。
乔羽,中国词坛泰斗,1927年出生,山东济宁人。
1946年告别家乡、投身革命、走向太行山。
1948年底,进驻北京参加和平解放北京工作,并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自由读,感受韵律之美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1)预设:学生提出最喜欢“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课件出示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①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教师指导:“倒映”和“环绕”,“白塔”和“红墙”它们都是相互对应着的。
这样的写法是诗词上常用的“对仗”,它的好处是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具有音韵美。
)②你能读出这种音韵美吗?③指名读。
(2)预设:学生提出喜欢“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课件出示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指导:小鱼儿会望着我们,听我们歌唱吗?这是用的拟人的写作手法,让我们感觉到小鱼儿很调皮、很可爱呢!)①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注意我们可不要把水里的鱼儿吓跑了呀。
(齐读)②谁愿意加上动作到前面来表演读?(3)预设:学生提出喜欢“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课件出示: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①这句话在这篇课文里重复了几次?(在这篇课文中重复了三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学生自由说,教师指导:这种写法叫反复,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②教师范读。
你也来试着读一读好吗?(学生自由读)③指名读。
2.刚才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下面你读读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自由说,教师补充:第一小节最后一个字如果拼读的话,很多字的韵母都是“ang”。
如“桨”“浪”“墙”。
第二小节很多字的韵母也是“ang”,如“阳”“上”“唱”。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押韵”)3.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中作者运用了“对仗”“反复”“押韵”这三种诗歌常用的写作方法,所以这首诗读起来富有音乐美感,而且琅琅上口,易记好背。
谁愿意到前来读一读,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指生到讲台前来读)(三)比赛读,感受诗歌韵味让我们男女生比赛,看看我们谁能将这首诗读得更有韵味。
(男女生赛读)峄城区吴林曹庄小学张玉艳诵读展示课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五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个别读,男女生赛读,配乐读,表演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观看影片《祖国的花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诵读歌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快乐、幸福画面。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一)激发兴趣,引导读文同学们把课文读得这么美,老师真高兴。
可是我知道,我们班里的大多数同学都没去过北海。
来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吧,去北海吧。
下面老师配乐来朗诵这首诗歌,你闭上眼睛,让想象的翅膀带你到北海去,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二)配乐读,想画面,感受想象之美1.教师配乐朗诵。
同学们,睁开眼睛吧。
你自己试着把诗歌读一读,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把你看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1)(有学生描绘北海美丽的风光)你说得真好,刚才你描绘的是你想像中的画面,那真正的北海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看看真正的北海和你们想象的一样吗?课件出示北海的图片,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景色,你会用什么词语?(风景如画,景色优美,山青水秀,教师将学生说出的词语板书。
)谁能想象着画面,把北海的美景读给我们听听。
(指名读第一小节)配乐齐读第一小节。
(2)(有学生描绘学生们泛舟北海的场景)同学们泛舟北海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心情愉悦,高兴,快乐,教师将学生所说词语板书。
)是啊,同学们,我们在北海荡舟度过这快乐的时光,心情是多么高兴。
相信你和爸爸妈妈也一起游玩过,能说说你所经历的快乐时光吗?(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着同学们愉快的生活读出同学们的高兴和喜悦吗?(指名读第二小节)男女生赛读第二小节。
(3)(有学生描绘同学们学习后尽情玩耍的场景)课前老师还让大家搜集了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谁来介绍一下?(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指导:《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于五十年代中期,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的童声合唱。
那时的孩子经历过旧社会的战乱和贫穷,到此时在北海尽情玩耍,他们对于为了新中国流血牺牲的战士更是深深地感激,他们对于幸福的感受一定会更加深切。
)①哪些句子能体现出小朋友的幸福之情?(学生自由回答)课件出示做完了一天的功课,②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③“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预设:学生回答会比较多,共产党、战士们、祖国、老师父母等,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是啊,同学们,“父母、老师可以给你创设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师。
但父母和老师能给全国的小朋友创造幸福的生活吗?是我们的党和国家给予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啊!(板书:生活幸福)3.那么此时,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你心理是什么感受呢?(我们要比旧社会的小朋友幸福)是啊,同学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中也同样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对幸福的感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吧。
读出我们幸福的生活。
指名读第三小节齐读2.同学们,我们想象着画面读好了这首诗歌。
让我们一起站起来配乐朗诵好吗?愿意加上动作的可以加上动作。
(师生加动作齐诵)3.小组合作,赛读。
(1)下面小组四人成员自由讨论,你们打算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篇课文,可以一起上台朗诵,也可以派代表上台朗诵,也可以用歌唱的方式来表现。
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只要能读出或唱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展示过后,我们要选出同学们认为表现最棒的一组。
(学生讨论,教师相机指导,此时教师可以指导个别组加动作排个合唱,或小组成员分读这三个小节,总之形式越多样越好。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到台前来展示。
学生评价(3)学生评出最优秀的一组,教师颁发“优秀”奖。
——每个组员身上都贴上小红花。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感情升华(一)展示资料,了解乔羽1.乔羽的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感染了好几代的儿童,课前让大家搜集了关于乔羽的小故事,谁来介绍一下?(学生介绍)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故事让我们更立体地了解了乔羽这位作家。
(学生如果说得不够,教师也可讲一讲乔羽两个小时创作《难忘令宵》的故事,让学生对这位“词坛泰斗”的感觉会更丰满。
)乔羽老先生的词,其间的故事一抓一箩筐,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乔羽当年创作《难忘今宵》时只用了两个小时,那是1984年的春节,,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排练现场,当时总导演黄一鹤突然觉得缺少一首与整台晚会相映衬的歌曲,于是匆匆地来到乔羽办公室,开口便直接要歌词,乔羽当时很吃惊,可又无法当场就写,于是让导演先回,答应早上5点一定交稿。
但是送走导演已是凌晨3点,而且事情来得太急,导演连要写什么内容也没有交待。
这时,乔羽已经顾不及询问,他联想当时的晚会,大年三十家家团圆,人人都有美好的祝福,这应该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灵感骤来,疾如春雨。
乔羽马上动笔,挥毫立就,“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大地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歌词情感深厚,道出了除夕夜所有中国人的心声。
两小时内一气呵成,早晨5点,这首词准时交到导演手中。
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乔羽文化功底多么的深厚,真不愧“词坛泰斗”称号。
2.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每天我们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我们快乐生活的诗歌来读,要读出感情来,谁愿意读一读?赛一赛?(二)展示诗歌,比赛朗读森林欢迎我们白云飘啊,飘啊,飘过去了,他向森林报告:“孩子们就要来到,鲜红的少先队旗正向这边飞跑!”百灵鸟飞呀,飞呀,飞过去了,她向森林报告:“孩子们就要来到,鲜红的少先队旗正向这边飞跑!”森林欢迎我们,森林欢迎我们,他在地上铺满了野花和绿草。
伸出树枝向我们热烈地招手,他叫山鸡抖开美丽的羽毛。
森林欢迎我们,森林欢迎我们,他请我们吃酸甜的野枣。
他叫斑鸠给歌唱的黄莺伴奏,他让小河给我们游泳洗澡。
森林欢迎我们,森林欢迎我们,他说这里的一切全都属于我们,我们是大地的主人。
(三)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1.播放歌曲,仔细聆听。
2.最后我们一起来唱这着歌好吗?我们一起站起来,愿意加上动作的可以加上动作。
(师生齐唱)在轻松和谐氛围中完成课文的演唱。
(四)观看影片《祖国的花朵》播放影片片段,学生观看。
板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美韵律美(对仗、押韵、反复)风景如画想像美心情愉悦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