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析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目录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羚羊木雕》教例评析2.《背影》教学设计三例——《背影》教例评析3.板块碰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4.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例评析5.分类式课堂笔记——《〈论语〉六则》教例评析6.教学设计要弦外有音——《小橘灯》教例评析7. 不落俗套——《枣核》教例评析8.课中活动充分——《过故人庄》教例评析9.诵读品析积累——《卖炭翁》教例评析10.在课型设计上进行技术创新——《卖炭翁》教例评析11.抓住“难”字讲文章——《老山界》教例评析12.面对十二三岁的少年——《纪念白求恩》教例评析13.思路明晰单纯——《生命的意义》教例评析14.《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析15.只取一瓢饮——《济南的冬天》教例评析16.开发学习潜能——《松鼠》教例评析17.穿插几次练习——《大自然的语言》教例评析18.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教例评析19.教读——《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20.美读——《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21.把“球”抛给学生——《蚊子和狮子》教例评析22.一次多篇——《寓言三则》教例评析23.讲求教学生动的艺术——《山的那一边》教例评析24.设计精妙的朗读练习——《刘胡兰慷慨就义》教例评析25.无提问式教学设计——《一面》教例评析26.弄清楚课文好在哪里——《一件珍贵的衬衫》教例评析27.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厚度——《第二次考试》教例评析28.上出文学作品的文学味——《鞋》教例评析29.赛读赛讲,分层互促——《狼》教例评析30.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析31.抓住“高尚”一词进行突破——《荔枝蜜》教例评析32.巧妙化解教学难点——《小麻雀》教例评析33.根据课后练习安排自读课文教学——《海滨仲夏夜》教例评析34.联系归纳比较辨析——《桃花源记》教例评析35.多角度利用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教例评析36.变序式教学——《谈骨气》教例评析37.酝酿教学高潮——《新诗三首》教例评析38.巧用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39.破解语言密码——《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40.探求因果,一线串珠——《死海不死》教例评析41.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42.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析43.让学生过一把“问”的瘾——《答记者问》教例评析44.细细地讲个片段——《苏州园林》教例评析45.有的课,不是教出来的——《读报常识》教例评析46.《白杨礼赞》句典——《白杨礼赞》教例评析47.给课文提点意见——《地球是圆的吗?》教例评析48.生动活泼地导读——《核舟记》教例评析49.诵读+诵读式评析——《听潮》教例评析50.提问之美——《惠崇〈春江晚景〉》教例评析51.让课文更有嚼头——《在烈日和暴雨下》教例评析52.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从宜宾到重庆》教例评析53.发现——《故乡》教例评析54.替代式朗读——《有的人》教例评析55.“白蛇娘娘”、“法海蝉师”、“我”——《论雷峰塔的倒掉》教例评析56.合理利用课文的价值——《读后感两篇》教例评析57.教学设计要有“制高点”——《从三到万》教例评析58.层层推进美读美析——《爱莲说》教例评析59.连环问顶针问——《陋室铭》教例评析60.积累语言——《论求知》教例评析61.走出课文——《俭以养德》教例评析62.懂了之后再读——《“友邦惊诧”论》教例评析63.用精美的提问来结构课堂教学——《七根火柴》教例评析64.课堂活动的深层含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例评析65.妙在这一“问”——《谁是最可爱的人》教例评析66.课文,需要教师的挖掘——《我的“长生果”》教例评析67.谈谈孔乙己的偷——《孔乙己》教例评析68.以读带讲,感染熏陶——《沁园春·雪》教例评析69.绵延起伏,气韵生动——《周总理,你在哪里》教例评析70.只提了四个主问题——《〈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71.准确掌握分析的“入射角”——《愚公移山》教例评析72.课堂教学的组合美——《岳阳楼记》教例评析73.美妙的“线条”课——《醉翁亭记》教例评析74.先蓄势,再纵向深入——《竞选州长》教例评析75.意在笔先——《我的叔叔于勒》教例评析76.换一个角度分析——《曹刿论战》教例评析77.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捕蛇者说》教例评析78.教读教写,轻松自如——《反对自由主义》教例评析79.巧妙迁移,积极创造——《哥白尼》教例评析80.三个环节三种手段三套方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例评析81.整体赏析——《小石潭记》教例评析82.别开生面的活动课——“名诗名句知识竞赛课”教例评析83.讲究创意——《景泰蓝的制作》教例评析84.不妨试试“野路子”——《一个好树种——泡桐》教例评析85.在释词见义中品评鉴赏——《包身工》教例评析86.全面感受重点研讨——《荷花淀》教例评析87.逆析——《〈呐喊〉自序》教例评析88.柳暗花明又一村——《风景谈》教例评析89.在学生的创造中完成对课文的赏析——《天山景物记》教例评析90.传授方法更重要——《鸿门宴》教例评析91.《祝福》三问——《祝福》提问设计选评92.《药》也可以短教——《药》教例评析93.比同求异,品评鉴赏——《沁园春·长沙》教例评析94.巧问——《雷雨》教例评析95.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来分析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教例评析96.从一例探求一理——《明湖居听书》教例评析97.自读改编品评——《孔雀东南飞》教例评析98.一词以经纬——《治平篇》教例评析99.巧变角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例评析100.创设审美氛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例评析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羚羊木雕》教例评析[教例简述]教学步骤一:根据课文练习二,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人物形象,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中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故事导入师讲述《狼三则》之一。
课件出示: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很晚了。
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地窥视着屠夫担子里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
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再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他感到非常害怕,焦虑地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
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2.了解作者及作品师:这真是一只愚蠢的狼,这个故事就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对于蒲松龄,你了解多少呢?资料助读:课件出示: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他童年随父读书,青年时热衷于科举。
19岁时,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皆列第一,考中秀才。
但从此以后,科场不利,始终未得一第。
43岁时补廪膳生。
51岁时到济南参加乡试,不料第二场抱病退场,结果落第而归。
从此,他绝迹科场,直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
《狼》教学设计4_关雎教学设计余映潮

《狼》教学设计4_关雎教学设计余映潮一、教学目的1、学习文言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二、大体安排一课时三、课型结构板块式。
四、预习要求自读、熟读、正音读懂注释。
五、教学设计1、导入:由有关狼字的一些成语说起(让学生说),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析书课题后,让学生简介作者。
师稍作补充。
2、板块一:正读。
学生先读课文,要求:动口、动手。
自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师注意纠正读音中的误处。
老师纠正后,学生读第二遍。
课文中有下列字音需要读准、掌握:担缀窘薪苫眈瞑暇隧寐黠学生再读,老师强调语调与节奏。
3、板块二:点读。
老师指出课文中下列这些字义要认读、掌握:止缀从并驱故敌顾犬暇方洞意股盖黠几何学生再读这些字、词的注释。
学生再自读课文。
4、板块三:译读。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再读得顺畅。
学生自读自译。
老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
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学生再大声读课文。
老师顺势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板书:第1--4段是叙述故事,第5段是作者的议论。
每1--4段又分别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5、板块四:理读。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快而流利。
读书时思考用课文中有两个词是同义词、课文中有两个词是多义词的句子说话。
要求每个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有所发展。
学生可能涉及到以下的词:止以之敌意其前而等等。
6、板块五:品读。
请学生以写(用)得妙,我们可以看出读了此文后,我认识到这样的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品析。
学生发言,老师和其他学生点评。
课文的主题主要从如何学习屠户面对恶势力时做法去理解。
7、板块六:背读。
要求学生背诵故事的高潮部分:第四段。
先自背,再指名试背,最后全班齐背。
感谢您的阅读!。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1、《狼》课堂实录及点评湖北省荆州市教学研究室余映潮评析庞荣飞生1:这节课上的是《狼》,是蒲松龄写的。
师:这是重复老师的,只是颠倒了字。
生2:今天我们上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较劲的故事。
师:还有,文体的角度呢?或者是其他的角度,都可以说。
生3:今天我们上的是蒲松龄写的文言文《狼》。
师:文言文,这是一个角度。
还有什么?生4:今天我们上的是选自《聊斋志异》的课文《狼》。
师:从故事情节或者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生5:今天我们阅读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搏斗的精彩情景。
师:欣赏这样一个情景;还有,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你们说对不对?《聊斋志异》是小说故事集,再从文章结构来看,我们学的是……生6:我们学习的是一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言文。
(评点:开篇就让学生“说”,这不仅仅只是文学常识问题,这样做颇有深意,有利于引导多向地感知课文,点明课文是经典的文言文小说,为后面“读”与“评”定下调子,埋下教学的伏笔。
)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教师听一听。
(同学们读课文。
)师:看看文章的结构,它实际上分两块,你们看着练习题来思考。
现在大家看课文,大声地读起来。
(全班学生朗读。
)师:好,有两个地方要注意一下,第二段这个“之”要读得很轻,(范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个“之”不要读太重。
还有一个地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不要读成“其一犬/坐于前”。
刚才,大家读得很流畅,但故事的味道没有读出来,速度比较平缓。
再读一次,请自读,不要齐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读。
(生朗读。
)师:好,请大家读课文注释,读起来……(生自读。
)(评点:采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沿着文字,有声有色地走进故事。
好!不仅读原文,而且读注释,意在用注释去扫清原文的文字及其他知识障碍,形式看似“笨拙”,效果却不容忽视。
两处朗读点拨,一是着眼于读出味道,一是提醒句子不能读“破”。
读得流畅还不行,要求自读并读出味道,给本文的“读”竖起了“路标”。
精选狼教案三篇

精选狼教案三篇狼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__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3、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1.朗读2.品读3.讨论点拔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2.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难点:1、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叙述了解狼的本性与人类的智慧2.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拓展: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3、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我们不能因为出于“夯实基础”的需要,而一味的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情节引人的优势,赋予教学过程以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
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局地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
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大家知道关于狼的成语吗?(狼心狗肺、狼吞虎咽、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奸)从这些成语中大家可以看出狼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贪婪、阴险、狡诈狼的出现,是动物版图上最奇妙的一笔,凶残是自然界赋予它的'本性,而在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智慧的成份,这就使它成为人们比对其他猛兽更感兴趣的话题。
《狼》评课稿

《狼》评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狼》评课稿1主持人:各位领导,你们好!我们惠丰小学的校本研训是通过“进头脑、进课堂、进活动”三个层面来实施的。
进头脑,就是要让全体教师认识到校本研训的重要性,必须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进课堂,是强调校本研训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结合,注重实践、寓培于研、研训一体。
进活动,是要让校本研训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搭建平台使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合作,在交流中推进校本研训。
这几年我们每一学期都进行“两课”活动。
首先进行“平行课”。
即每位教师都必须参与的同讲一节课活动。
由各教研组自选课题,集体备课、人人讲课、相互评课,进行教研组内的教学比评。
其次的“结晶课”活动,是由各教研组推选出能展现本组教研成果的结晶课向全校汇报。
向听课教师说课,对讲课教师评课,形成以“讲、听、说、评”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教研模式。
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而且大家在教评相长中,彼此学习,共同分享了教学经验。
刚才陈辉老师所做的这节课就是由他所在的语文组推选出的一节“结晶课”,下面就由他们组的成员及教研室、教务处的教研员进行评课。
评课程序是这样的:首先由陈辉老师介绍一下他的教学设计思路;其次,教研人员针对这节课谈看法;最后总结发言。
我们也真诚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能参与我们的评课。
陈辉:谈教学思路(略)秦秀丽:在听陈辉老师讲授《狼和小羊》一课的过程中,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也越好。
”而陈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达到这一不期而至的效果而做的努力。
赛读赛讲,分层互促——《狼》教例评析(精选14篇)

赛读赛讲,分层互促——《狼》教例评析(精选14篇)赛读赛讲,分层互促——《狼》教例评析篇1余映潮教例评析赛读赛讲,分层互促——《狼》教例评析[教例简述]预习要求:孰读课文,看注释教读这一节课,共分四个环节。
一、学生提问比赛。
(10分钟)鼓励成绩差的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问难。
鼓励成绩好的学生踊跃解答问题。
解答欠周全的,由教师补充。
若学生已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如“意暇甚”与“意将隧人”的两个“意”的词义是否相同等等。
二、学生分析比赛。
(15分钟)学生中有好、中、差三个层次。
设计三个问题供分析:1、《狼》故事情节(差等生)2、狼之黠(中等生)3、《狼》的主人公是狼还是人,为什么?(优等生)同学们自由选择,先笔写五分钟发言提纲,再讨论、发言、教师小结。
要鼓励、表扬勇于向难度大的问题“进攻”的差学生。
三、学生背诵比赛。
(10分钟)要求最多10分钟背完全文。
成绩差而背诵快的,得表扬。
四、学生做练习比赛。
(10分钟)练习形式:油印或者投影。
第一层次练习。
解释词义:①一狼得骨止止有剩骨②狼不敢前恐前后受其敌③一狼洞其中以攻其后第二层次练习。
①解释词义: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②指出加点词的含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顷刻两毙第三层次练习①写出含加点词的。
积薪其中()并驱如故()前狼假寐()弛担持刀()②找出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两狼之并驱如故要求:第一、二层次练习为必做题,第三层次练习为选做题,选得多而做得正确的,发小奖品。
[评析]这个教例很具创造性。
教者把关切的目光投向语文差生,用分层次互相促进的方式让差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用激励、鼓动、表扬的手段让差生感受到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地位。
教者也同样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对他们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参与竞争,好学生也因教学标高不同而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在学习中始终有一种动力。
初中语文-《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译读。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语。
3.品读。
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品味精妙语言。
2.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解读文本,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一、“聊斋”导入:有一部书,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鲁迅先生说这部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称赞这部书“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本书就是?你知道《聊斋志异》这部书名的来历吗?有什么含义?生: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
志:记述。
异:奇异的故事。
二、方法引路:过渡语:同学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了,相信大家平时积累好多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或小绝招,说出来我们一同分享。
师生共同梳理:诵读——译读——品读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走进《狼》。
三、诵读过渡语:朗读是学习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把钥匙,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
教师展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指名一生读,纠正后,全班齐读。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后断句)四、译读1.换个角度译一译,以屠户的角度来讲述这个奇异的故事。
教师示范:今天生意不错,肉全都卖完了,只剩下几块骨头了。
天色已经很晚了,我挑起担子,急匆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不好,有狼!两只狼!正紧紧地跟着我。
这可怎么办啊?2.学生译读全文。
教师出示译读要求: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字词。
译读全文后,从2——4中任选一段,重点译读。
(温馨提示:课下注释是我们理解文意的一大宝库。
)学生串讲故事3.理清故事情节。
这是一场狼和屠户之间的较量。
请同学们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4.夯实基础,课堂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映潮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析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读——读懂词意。
(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解放提问,看还有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读——读顺句子。
(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读——读评故事。
(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
同学们〖ZZ6〗从屠户的角度、〖ZZ12〗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
同学们从“狼”〖ZZ9〗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
引导同学们从“〖ZZ4〗语言表达”〖ZZ9〗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
读——品读意味。
(8分钟左右)1.全班同学分组朗读课文,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4.教师就最为严重、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短生动。
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吃紧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
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
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精炼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演读情境。
(3分钟左右)
1.师生用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读出情景,读出高潮。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黠——增笑
[评析]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
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声的诵读。
“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周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在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
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
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
这既是柔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
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此时也酝酿了教学的高潮。
这个全新的教学设计,表现出教者对所教学的内容有着多么丰盛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