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拳谱(一)

戴氏心意拳拳谱(一)第一节拳谱摘要一、引气法目视鼻,鼻对脐,处处行迟不可移。
撤开二六(路)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二、用气诀法眼上翻属阴,阴气落在枕骨。
鼻一掐属阳,阳气落在腭角。
脾气紧,心气沉;肝气顶,肺气行。
肺气落肾胫,心沉一气自然成。
三、周天法紧撮谷道内中提,尾闾一起绉节骨。
玉枕难过目视鼎,来到丹田存消息。
往前又是鹊桥路,十二时中降下池。
锁住心猿拴意马,要到丹田海底基。
一时快乐无穷尽,返本还原心自知。
久练自成金刚体,百病皆除如童子。
四、得真法混圆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无真形。
真形内藏真精神,精神神藏气轻轻。
如问真形求真形,须要真形合形形。
真形合来有真诀,合道真诀得彻灵。
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
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
武艺虽精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
祖师留下真妙术,知者不可轻传人。
正不必一拳打到门外得,亦不必一脚踢翻陵阳判。
英雄好武本桢干,况是将门三军冠。
羡君亲身来自算,英姿飒爽动里开。
每向射圃张弓按,壁上观者咸称赞。
更有盘根、葆真、旋转、旁通功不断。
忽然冲空翻波浪,鹏、虎、鹰、熊来天半。
雷动风行勇且悍,凡此诸法在平旦。
学步邯郸俱惊欢,工夫全贵不临乱。
笑余学道未一贯,终日只知守书案。
安能兴君游汗漫,博得伟躯好伴矣。
五、游艺引盘根1、盘根盘根三步岂无因,配合分明天地人。
要把此身高位置,先从本实练精神。
2、旋转丈夫学得擎有手,旋转乾坤名不朽。
岂只区区看小试,宏功大业何难有。
3、旁通不是飞仙体自轻,居然电影令人惊。
看他挑乔奇横势,尽是旁通一片灵。
4、冲空一波未定一波生,仿佛神龙水面行。
忽尔冲空高处跃,声光雄勇令人惊。
5、翻浪从来顺理自成章,送则难行莫强梁。
寄语聪明人学艺,水中翻浪细思量。
6、熊意行行出洞老熊形,为要防心膀不伸。
得丧只争期一点,真情寄予有情人。
7、鹰势英雄处世不骄矜,遇变何妨一学鹰。
最是九秋鹰得意,擒完狡兔便超升。
8、虎风撼山何易军何难,吸为提防吾者完。
猛虎施威头蚤抱,其心合意细心看。
9、鹏情一艺求精百倍功,功成云路自然能。
戴氏心意拳的要求(一)

戴氏心意拳的要求(一)
戴氏心意拳的要求(一)
在戴氏心意拳拳式中没有肩的单独拳势,请细细品味“左为先锋右为元帅”的拳谱中的文字。
在技击训练中,也注意内外三合。
在戴氏心意拳拳式中,无肩、胯难以成为拳,每势每动也离不开肩、胯,肩、胯之重要,显现在拳势之中。
家在盘拳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肩、胯寒全身僵,肩、胯紧全身滞。
肩也是呼吸的总“气门”,寒肩气上浮,胯紧受制。
训练松肩、胯不是短时间可奏效的,要天天注意松肩、胯,盘拳势势松肩、胯。
在阴阳变,转松腰胯的同时也应松肩,一招一式,肩胯松裹不着力。
在预备式时,双肩从夹脊左右意松至肩,然后双肩下松。
双跨从长强左右意松至胯,经常注意动则松肩、胯,可以达到松肩、胯之目的。
不过,多说一句,“松”即是“紧”。
“紧”即是“松”,到底是松是紧?您要有易经思维,因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本一体!
肘
戴氏心意拳没有单挑出来讲肘。
肘在戴氏心意拳拳式中,无所不在。
肘在肩腕中间,肘滞上肢僵,在技击上吃亏,练拳肘僵也难以将拳练好。
戴氏心意拳要求松肩、垂肘,肘自然下垂,垂肘,肘不着力就是。
戴氏心意拳修炼中以垂肘为佳,练拳垂肘,日久,肘自然下垂,时常有不离肋的外形。
象“挑领”、“白鹤亮翅”等势,手高举过头,肘形上提,但仍有下垂之意,不可着力。
戴家心意拳理

综上所述,三拳的要点不在拳法,而在身法,只有有了身法,惊劲真正上了身,才好用,李文贞先生说不管他动也打,静也打,刚也打,茅也打,如果身上出不来惊劲,能这样吗吗,所以我说按我的标准,看一个人是否是高手,不管他是练什么的,只要惊劲没上身,就不能算是高手.说了三拳下面该说双把,五行了.呵呵,不知对同学有益无,只是个人的一点愚见.
下面再谈谈践拳,拳谱中讲,践拳似马奔,所以要用践拳,没有身法是根本不行的,践拳的外形象形意用的挑肘,是打顾一体的拳法,当对方向我胸以上打来时,我不出手去架,而是用身法往上冲,要用独特的束展劲,肘往上挑,自然就将自身护住,自己的前脚要踩对方的后脚,一起身,一进身,对方就被跌出老远,所以践拳是肘法说得更白一点是身法而不是拳法,另外根据练法不同,践拳又有单践与双践之分,践拳完后,如果不得手,要用里拳来补,类似车派八字功中裹里的展势.
躜拳也叫截拳,这个很重要,拳谱上讲顾,开,截,追其实顾就是开就在于截因这样读叫截顾开,截法就是顾法,截了对方,对方门户自然就开了,才可进身,这个叫追,所以顾开截追要连在一气.躜拳正好就表现在这里,从外形上看,其手法如同我们形意的掩肘而后用肩打,拳势很简单,但内里它有独特的身法,即束展,戴氏的束展与河南的又不同,要比河南的动作小,有反弓劲,俗称猴势,是从武当导引法得出来的,所以讲打法以身顾,用肩肘打人,所以躜拳不在拳法而在身法,要一触即发,一碰人就倒,所谓有躜拳似闪非闪也,有山倒岭塌之势,无身法,如何能有山倒岭塌之势.以下两拳,以后再讲.
戴家在蹲完丹田后开始练搬丹田,有两种练法,一种是虎步练法,另一种是鸡步练法,也叫小鬼穿化,然后再练射丹田,继而是闸丹田,要通过闸丹田将周身经脉都打开,达到抖丹射顶,然后还有坐丹田,是静坐功夫,练时要五心向天。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发展演变?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发展演变?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刚毅多谋,勇冠三军。
自幼随名师周侗习文练武,随陈广习刀术、枪术,尤精大枪术。
在长期抗金战斗中,化枪为拳,训练将士。
此拳刚猛狠毒,奇快无比。
意到拳到,变化无穷。
实战中远可用枪,近则用拳。
后岳飞被害,此拳随之销声匿迹,鲜有所传。
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
因此拳系按“意由心生,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皆为拳”立拳,故有心意拳之称。
又因此拳讲究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为外三合,合者即一动而全身内外上下配合严谨,同时俱动,于是又有心意六合拳之称。
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在传承过程中,因受时间、地域、文化、信仰、宗教、习俗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比较明晰的、具有广泛代表的三大主流派。
一为以李广亨、赵玉、郭维成、侯树林、王喜胜、米崇、王英、张书田、郝银锁、梁晓峰、郭书民、张宁、刘根泉、原文庆、孟涛等为代表的榆次心***形***意拳传系。
一为以戴良栋、戴奎、高升祯,马二牛、岳蕰忠、王映海等为代表的山西戴氏心意拳传系。
一为以李洛能、车毅斋、布学宽、宋铁麟、杨番生、高宝栋、宋广华等为代表的太谷形意拳传系。
当此拳经安徽的曹继武传至山西昭余人***今祁县***戴隆邦后,戴又与其子戴文熊结合家传武学,经20余年的苦心研究,博采众武道之长,融众武道之要,遵“天人合一”之理,摄自然生灵之长和天干、地支之数,汲取前人吐纳、导引养生之精华,对姬氏原传心意六合拳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同时,戴氏父子还将其进行归类,称修养内功心法的部分为悟心拳,简称心拳;称其修明法则,直达要领的练习部分为会意拳,简称意拳;称其模仿动物特能的部分为形意拳。
至此,心意拳始有了形意拳之说。
戴氏心意拳在祁县的传播二百年来,戴龙邦父子及其传人,本着宁肯失传也不滥传的宗旨,传递范围极小。
戴氏心意拳古谱中的三性调养法

戴氏心意拳古谱中的三性调养法戴氏心意拳是既注重实战搏击格斗,又注重丹田功,注重内养、内炼的拳法。
内养、内炼首先要注重对“三性的调养”,才能逐步达到内强外壮的目的,才能祛病健身、强健体魄,达到延年益寿而至拳术上乘的境界。
戴氏心意拳的三性,《戴氏心意拳谱》指出:“眼为见性,耳为灵性,心为勇性。
”戴氏心意拳修炼者一定要做到“眼中不时常循环,耳中不时常照应,心中不时常警醒,精灵之意在我,庶不致为人谋”。
这才是真正懂得戴氏心意拳的内功修炼。
一、眼为见性眼为人之“监察官”,它又为心之苗,是为见性,它能见到物体,能洞察万物。
此为修炼拳术之第一首要,武术所谓:“手、眼、身法、步”,可见眼在武术中之重要。
中华医学认为:眼之官在肝,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
按中华医学“久视伤目”学说,平时对眼之养炼就应多修心养性。
对于三性修炼,首先观古人是如何说的。
古代长寿之人、修炼家彭祖最具发言权。
彭祖在《摄生经》中曰,“目不视不正之色,耳不听不正之声,口不尝毒粝之味,心不起欺诈之谋。
此之数种,乃亡魂丧精、减折算寿者也。
眼多视则贪姿,口多言则犯难,身多动则淫贼,心多希则奢侈,未有用此四多而天下成治也”(见《仙传拾遗》第57页)。
道家祖师老子李冉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见《老子》)。
因此,习练戴氏心意拳对三性修炼首要在修心养性时要闭目养神,静坐静守。
静坐而能定,定而能生慧,慧而能生灵,灵而能生神;也即“心生神”,而灵力、神力是戴氏心意拳所追求之上乘境界。
练习戴拳时则要眼睛专注,韬光养锐,眼睛要往前看,盘练势子时要眼随手走,手随眼转,平时不练拳时则不能看东看西,因眼睛看的东西多,反映至脑子里的东西就多,思考的多,易出杂念。
特别是对色不能多看、多想,对练习戴拳之人要求“能面对色欲而不起淫心”。
古人说:“人之初生至童少,情窦未开,故不知色欲,而精气未动,随其年事渐长,男女相阅,自然知其事理,而欲难禁也。
”如人有了色欲,两情相爱,自然就会产生性的接触,不问交与不交,都会精气离体,造成修而无功可言。
戴氏心意拳漫谈

戴氏心意拳漫谈
戴氏心意拳漫谈
戴氏心意拳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三层道理:一练精化气,二练气化神、三练神还虚。
人们都说戴氏心意拳是集儒、释、道三家的拳,何也?其实,道家主要就是这三层道理。
精,人体之原始物质,既来之先天,又靠后天脾胃六腑之济养。
为一本之元之“圆”,泛化为人体四肢百骸。
道者,返之动也。
修为内气的过程,即为“炼精化气”,准确的写,应该是“炁”,四点底是“火字底”,是形容修为的过程——非经过一段磨炼不可得。
说透彻了,通过多年摸索的修为方法,剔除体内淤堵,使身体健康犹如婴儿,兴许是老君“守稚能如婴儿乎?”的外形所指的内容吧。
“炁足”,其华在体——毛发墨黑而有光泽;牙龈饱满而牙齿牢固,面色红润,神采飞扬;爪甲荣实而柔中有刚;步履矫健,稳中有灵;目光炯炯,英气逼人;耳聪目明,耳反应迅捷;心灵宁静而思维敏捷……此曰“练气化神”?
至于还虚,神乎其神的,兹不赘言。
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
这个“本然”,真的也是玄乎玄乎、神乎神乎,倒是能在本人先天基础上有所提高,或曰激发本人的潜能倒是真的。
心意拳的简介

心意拳的简介心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是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心意拳的简介。
心意拳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安徽曹继武。
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特别是心意拳的技击性很强,它能用头、肩、肘、手、胯、膝、足等部位击打敌方,非常实用,并因此受到国内外武术家的重视和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2008年6月7日,心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心意拳的简介简介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国古老汉文化的体现。
十大真形是心意拳的精髓,这是一门技击性很强的古老传统实战派拳法。
十大真形,其动作简捷,古朴纯真;阴阳互济,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形神兼备;能快能慢,善顾善打;动静结合,心意相连;讲究头、肩、肘、手、胯、膝、足七星并进。
是中华武术中不可多得,老少皆宜的拳种。
十大真形,演练起来,起落钻翻,束展开合;进退自如,动转反侧,随心所欲;全身应敌,通体为拳。
练到上乘境界,可以纵横往来,迨形遂影,目不及瞬,真所谓动之不见形,击之不见影。
本书详细介绍了心意拳的历史以及心意拳的基本拳路的特点要领等等。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普及心意拳具有积极的作用。
心意拳的简介渊源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刚毅多谋,勇冠三军。
自幼随名师周侗习文练武,随陈广习刀术、枪术,尤精大枪术。
在长期抗金战斗中,化枪为拳,训练将士。
此拳刚猛狠毒,奇快无比。
意到拳到,变化无穷。
实战中远可用枪,近则用拳。
后岳飞被害,此拳随之销声匿迹,鲜有所传。
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安徽曹继武。
戴氏心意拳功理秘技

戴氏心意拳功理秘技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健康生活一辈子拳的背景明清时期,祁县以乔家、渠家为代表的巨商大贾,不仅打造了气势宏伟、威严高大的宅邸,更以当时空前的商路盛况闻名于世。
一种为晋商保驾护航的神秘拳术伴随着晋商盛世悄然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三大内家拳之首,形意拳之鼻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戴氏心意拳。
修道者习练戴家拳,认为戴家心意拳是通道的;养生者习练戴家拳,认为戴家心意拳能增强人体脏腑功能,培养人体浩然正气;技击者习练戴家拳,认为戴家拳技是“最凶狠的杀人之术”。
军事专家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必须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昔日晋商之辉煌因为戴家拳的保驾护航,才使其成为行走天下的第一大商帮。
戴氏心意拳为“中国最符合科学的武术与最后的秘密武术”、“凶猛的实用性拳术”。
2011年11月,戴氏心意拳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书的亮点山西晋中祁县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王毅在北京科技出版社编著出版发行了《戴氏心意拳功理秘技》一书。
该书首次系统展现戴家心意古拳谱之精髓,撩开“秘不外传,秘不示人”拳种面纱的一角。
采用纪实手法对戴氏心意拳的核心功法、行功理论、练功方法、修习步骤做了可操作性的阐述。
原始详尽、系统完整、全面科学地展示了戴氏心意拳遗存拳谱、拳理和拳技。
其严谨的理论体系及由易渐难的独特习练方法,理法之精深,不入其门,不知其劲,不尽其力,难得其妙,重在领悟,意在心形;修在内心,注重根本;势式圆弧,阴阳圆润;起落似弹簧,蓄劲逞威;动之如螺旋,无坚不摧;在一束一展中求养生技击之妙,于丹田修炼中找功力劲节之威。
《戴氏心意拳功理秘技》是一部引领你走进戴家拳的神秘殿堂的教科书。
诸般秘诀合一本,但求此艺广流芳。
本书为戴氏心意拳最新力作,全面整理了戴氏心意拳的拳源、拳论、拳理以及拳技,言前人之所不言,发前人之所未发,深刻揭示了戴氏心意拳技击理论的实质及功法、打法核心。
全面搜集王映海、任大华、高陞祯、段锡福、赵万跃等戴氏心意拳第五代大师行功秘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是我国内家拳种之一。
中国四大优秀传统名拳之一。
是一种保守、神秘、威力强大的拳术。
至今外人难窥其径。
拳艺窥探
戴氏心意拳,亦称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是我国武库之中极为优秀的内家功法之一,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神妙莫测,将佛家,道家,儒家功法、理论熔于一炉,是一门科学的内外兼修之武术。
几百年来,此拳在山西祁县戴氏家族中秘不外传,其功法顺大自然客观生化规律,以天地阴阳之平衡,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论为戴氏心意拳之精髓。
戴氏心意拳是先存三大著名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形意拳的鼻祖。
内讲究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外讲究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
故人又称戴氏心意拳为心意六合拳。
拳法起源
戴氏心意拳发源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戴氏心意拳创始人名戴隆邦,系山西祁县小韩村人氏,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享年89岁,他自幼嗜武,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一丝不苟,在武术世家的熏陶下,学文习武,全面继承其祖师爷戴伯苗所传的意拳,得意拳之奥妙,后承姬氏所创心意六合拳,并得曹继武先生传授古心意拳,傅山先生传授内功心
法(小周天功),结合各种武术(螳螂,八卦等)创戴氏心意拳。
武术界将他尊为心意拳的开山鼻祖。
拳法风格
戴氏心意拳是“脱枪为拳”,意为从枪法中领悟出来的拳术。
相传为岳飞处习得。
“枪挑一条线”。
故习练此拳时也是走直线往复。
戴氏心意拳主张后发先至,抢占中门。
拳谱说:“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
”“练拳时无人似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
在交手时,则要求“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
戴氏心意拳从创始后只传家人,极少传外人。
(偶有传乡亲、外戚,李洛能是唯一的例外),一因此功不出则已,一出手非死既残,祁县有俗语:“太极十年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二因戴家后人基本靠保镖护院,习武吃饭。
故即使有传,亦是皮毛。
现河北形意拳传人李洛能,当初求戴隆邦收为弟子,不允。
李遂在戴家附近买块菜地,日日往戴家免费送菜。
终于感动戴母,遂传功与李。
然戴家身法,心法皆未传受,手法也只传授了每招每式的一半,戴氏的精华完全没有泄露。
这也是现在外传的形意拳为何与戴氏招式名称相同,但套路截然不同的缘故。
因此拳威力甚大,故戴氏传人很少与人比手。
即使练功也在四下无人,或者深夜时独练。
祁县有俗语:“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
”
拳法套路:
手拳类:五形拳、四把、十大形、十小形、闸势、地盘、双把、各种炮拳;
器械:六合刀、六合剑、六合枪、六合棍、蛾眉刺、铁筷子(乾坤针)等;
历史名人:
戴二闾(二代传人):单挑白莲教,皇帝亲赐黄马褂,六扇屏;
戴奎(四代传人):穴点刘石儿,一战成名;
高升祯 (五代传人):单身闯关东,劈拳惩暴徒,被当地人称为“义士”
李师乳名长有,终身锻炼意拳,达到了炉火纯青之神化境地。
其手法变化无穷,所向无敌。
尤其善于用足,每踢必中。
提起长有师傅,曾驰名一时。
李师对意拳原理之阴阳,五行,动静,虚实,起落,进退,顾打,伸缩,智勇等,均能领悟透彻,运用在锻炼实践中,故能有如是超人之成就。
尤其善于用“乱而取之”之法,手足齐速度快,攻无不胜,是心意拳杰出之人才。
一、阴阳夫天地万物,皆是对立而统一者,阴阳一说,正是此对立两面之代名词。
用形象解释,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转化之关系。
心意拳是人体运用在技击方面之运动,自然也不能出乎此阴阳对立两面之关系。
必须先顾后打,打后即顾,顾中有打,打中有顾。
将此矛盾之两面,统一起来,刻苦锻炼,即可臻于妙境,达到取胜制敌之目的。
二、五行意拳采用五行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之性和内五脏肺、肝、肾、心、脾相配合,则是取生尅之理。
而五脏又配五拳运动,则是说明意拳应用制敌和健身之关系。
三、动静是阴阳对立之说,在意拳上之具体运用,以意为静,以拳为动,在整套动作中,无论腰身和四肢,皆在一动一静,互相交换,反复进行构成拳套,布好阵势,诱敌陷入我拳套之中。
故动静即是意拳之原理。
四、虚实在锻炼拳套中,或与敌博斗,布好之拳阵,必须应用虚虚实实之策略应战。
敌虚我实,敌实我虚,诱敌为虚;攻敌为实。
顾为虚,打为实,起为虚落为实。
真是虚虚实实,时柔时刚,或进或退,或隐或现,声东击西使人无从捉摸,陷入我拳套阵势之中,而后一鼓作气,出奇制胜,使根本对立之虚实两面获得高度有机之统一,而奏奇功。
五、起落起落是身体运动时,相对之两面,上升为起,下降为落,亦要紧密结合身法,手法,步法皆体现出起伏升降,龙腾虎跃之势猴纵燕飞之能,增强打击力量,表现优美之体态。
六、进退进退在技击中,在用兵中,都是极其重要的。
进为攻、退为守。
有利时进,不利时退。
敌退我进,敌进我退。
进退之机关系胜负,当进不进,失机敌遁,当退不退陷于敌手。
故意识为主帅,要当机立断,指挥躯肢,进退连环不断,使敌无隙可乘达到技击之妙用。
七、顾打顾打二字,在意拳中特别强调对敌,必须先顾后打,顾中有打,打中有顾,将此对立之动作,有机而合为一运动整体,方能操胜算。
若只顾不打,不易遏制敌人猛攻。
若只打不顾,则置己于险地,为拳法中所不取,故先顾后打,成为意拳中之骨质。
八、伸缩伸缩是顾打之时,表现在手法与身法上之运动,而与步法上之进退紧密联系,形成整劲。
尤其注重缩劲,因为缩得回方能放得出,拉弓射箭之道,尽在于此。
九、智勇智与勇,也是相对而相成的。
有智者,方是真勇,不是匹夫之勇。
有勇者,方能使智发挥作用,产生物质力量。
心意拳者,为有意之拳,即有智之勇。
斗智而不斗力,重智而不重勇,以智取不以力胜。
故在体育锻炼上,不仅锻炼体魄,而且要发挥智力。
上述要诀关系至巨,学者必须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