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心意拳谱研究点滴

合集下载

任大华谈戴氏心意拳的练法与打法

任大华谈戴氏心意拳的练法与打法

任大华谈戴氏心意拳的练法与打法任大华老先生讲,祁县戴家心意拳由于受戴氏家族“只传戴姓,不传外家”的家训影响,保持了古朴的拳术风貌。

其理论完善,功法齐备,实用性强,它对于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有神奇的功效与奥秘玄机。

斯门拳技,看似深奥,却也不难,只要心明眼亮,刚柔兼全,以仁义为主,以忠长为要即能得之。

所以,此艺非正人不得学,非奇人不能悟,是一门深奥的内家武学体系。

戴家拳要先练重动,这样才出功夫,但重动出来的功夫太死,所以重动练好后要再练轻动,以求应变灵活、内养,最后归于灵动,结果为抖擞劲,惊颤劲,遇敌好似火烧身,就如同冷不防被火星烧了一下,就是这种劲。

此拳又名无手拳,固有胜人不见手之妙。

若以此技与人较,如露手露形,即非吾正式门派。

《拳谱》云:“有手作无手,取人如取偶。

”又云:“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学者欲求此真艺,诚心苦炼遇知人。

”此拳又曰:妇女拳。

时时刻刻守静守形,束抱三合,视之如妇女,一旦发动,放之如猛虎,即是此艺之本派也。

动手时出手越快越好,打脆冷劲,惊颤劲,一接手就变。

拳法的核心为内外天地翻,全凭丹田打人。

要能在动起手来真正打了人才行,如果摆个架子说说手法把人打出去是真正打不了人的,因为动起来的人不要说练武术的人,即使是不练武术的要想打也很难,所以平时有人说说手法,让人比个架子把人打出去就认为有功夫根本不行,必须交起手来把人打了才行。

戴家心意拳强调从实战出发,喂拳称为“撕扒”或“摩手”。

戴隆邦祖师规定,练拳时保持原身打扮,不准因练拳而更衣脱帽,因突然应敌,哪有更衣脱帽的时间。

因此,该拳法不适合对练。

其劲力身法十分特别,一出手就能把人吃死,这就是拳谱上讲的乾坤并无反意,即让对方化不了,一接手就分胜负。

练时要惊起四梢,这样才会有胆气,不害怕,做到惊起四梢永不惧。

惯练起落与开合——戴家心意拳精义分享之三

惯练起落与开合——戴家心意拳精义分享之三
孩长大 了, 不用教也知道找地方用他那 宝贝玩意儿 。” 老拳仙 说 他离开 山西后 , 夕揣摩 , 了十九年 , 将戴家 心意拳 的 朝 练 才 近三十年 , 依然拳是拳 , 我是我 。果不 出老人 所预言 ,我是烂 “ 木一块 , 可雕 也 。” 不 我最后悔 当年未听他让 我随其挚友学 中 医的忠告 。他 老人家那时若不是看我孤苦无依 、 六亲不靠 . 与

流拳 !想想 自己 , 真是 自叹弗如 !
老拳 仙所赠 的《 神拳点 睛》 :此三者 , 云 “ 皆拳 中所谓 难能
可贵者也 。 起也是 打 , ” 落也是 打 , 落如水翻浪 ; 即是合 , 起 开 合
即是开 , 开合似火烧身 。 起落开合 ,动” “ 定吉凶 。 动” 与敌同 “ 要
有点被 窝翻红浪 的禅境 。我并非在此讲房 中术 , 搞精神污染 。 尽管我对 “ ” 持解放论 性 不 亦不视为洪水猛兽 。 为了如 实讲述
我所学过 的起 落与开合 ,为 了如实表述本 门翻浪劲 ,为 了把 “ 练时无人似有人 , 时有人 似无人” 用 讲清楚 。 盖救所失 , “ 不得 不云 。 尚望编辑 网开一面 , ” 莫把涉嫌部分删掉 。 也请读者朋友
动。 敌不 动 , 不动。敌若 动 , 我 我先动 。“ 在 敌先谓 之“ 。 动” 截”
即所谓的“ 意先打意迟 ” 。关于 “ 与尔 同动 , 一体均沾 ” 之妙 , 老
拳 仙 口授我 的拳诀为 “ 亲嘴摸乳 , 胸交股 ”八个字 。在卫 道 贴 , 士 眼里看来 . 然有点下作和不入流 , 心意拳与敌交手确实 虽 但
讲 武 堂l

戴家心 意拳 注重束展 。束展之外 , 还要加上起 落与开合 ,
要想掌握心 意拳 的上乘技法 ,没什么秘诀 ,重 点在起 落与开 合, 不在束展 。但 如果 没有束展之基本功 , 与开合还是空 起落 中楼 阁、 上谈 兵。 以严 格说起 来 , 纸 所 束展和起落 、 开合是无法 分开 的, 无论练用都必须混在 一起 。 二如 蜜月里的新婚夫妻做 爱一样 , 调情 、 性交 、 高潮 , 次第分 明 , 得同时进行 。 都 戴家心意拳在何 时“ 艺上身” 的问题上 , 主张顺其 自然 , 哪 年练成哪年算 。 急不躁 。 不 就像老 拳仙 当年所说 的那样 :小男 “

戴家心意拳理

戴家心意拳理
除三拳外,另外还要练三拳合一,即将三种劲力与手法合在一起练,练到纯正自然,一出手本能的就有.
综上所述,三拳的要点不在拳法,而在身法,只有有了身法,惊劲真正上了身,才好用,李文贞先生说不管他动也打,静也打,刚也打,茅也打,如果身上出不来惊劲,能这样吗吗,所以我说按我的标准,看一个人是否是高手,不管他是练什么的,只要惊劲没上身,就不能算是高手.说了三拳下面该说双把,五行了.呵呵,不知对同学有益无,只是个人的一点愚见.
下面再谈谈践拳,拳谱中讲,践拳似马奔,所以要用践拳,没有身法是根本不行的,践拳的外形象形意用的挑肘,是打顾一体的拳法,当对方向我胸以上打来时,我不出手去架,而是用身法往上冲,要用独特的束展劲,肘往上挑,自然就将自身护住,自己的前脚要踩对方的后脚,一起身,一进身,对方就被跌出老远,所以践拳是肘法说得更白一点是身法而不是拳法,另外根据练法不同,践拳又有单践与双践之分,践拳完后,如果不得手,要用里拳来补,类似车派八字功中裹里的展势.
躜拳也叫截拳,这个很重要,拳谱上讲顾,开,截,追其实顾就是开就在于截因这样读叫截顾开,截法就是顾法,截了对方,对方门户自然就开了,才可进身,这个叫追,所以顾开截追要连在一气.躜拳正好就表现在这里,从外形上看,其手法如同我们形意的掩肘而后用肩打,拳势很简单,但内里它有独特的身法,即束展,戴氏的束展与河南的又不同,要比河南的动作小,有反弓劲,俗称猴势,是从武当导引法得出来的,所以讲打法以身顾,用肩肘打人,所以躜拳不在拳法而在身法,要一触即发,一碰人就倒,所谓有躜拳似闪非闪也,有山倒岭塌之势,无身法,如何能有山倒岭塌之势.以下两拳,以后再讲.
戴家在蹲完丹田后开始练搬丹田,有两种练法,一种是虎步练法,另一种是鸡步练法,也叫小鬼穿化,然后再练射丹田,继而是闸丹田,要通过闸丹田将周身经脉都打开,达到抖丹射顶,然后还有坐丹田,是静坐功夫,练时要五心向天。

戴氏心意拳谱(老谱)

戴氏心意拳谱(老谱)

戴氏心意拳谱(老谱)戴氏心意拳谱(老谱)说明,这本谱是戴魁师爷在口外教徒弟时他囗述,有文化人给整理的,史雄霸在八十年代挖掘整理武术活动中献给省体委的,马二牛师伯也有一本与此一样,我都核对过,大家都想看戴家谱,我先开个小头吧。

谱中的话语文字不妥处望大家包含,我只能照登不改而以,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还准备好挨骂的心理了。

一力浑元气[气应是无字下边四个点的那个字]心光万道,心意拳的总纲,达摩老祖传于大耳禅师,大耳禅师本着.............制成八阵图,九九八十一把拳,有七十二把铁盘,有九个形象以后,岳飞在洞庭湖见骀鸟有竖尾之意成十形以后,岳飞与金兵大战,见人熊要吃鹰,鹰在树上要抓熊,岳飞又加两形鹰熊斗智,腹重阳之气,眼目光明,共十二形。

心意拳五行.....劈崩钻炮横[岳飞真正五行拳,戴二闾所传]鹞形:鹞有入林之巧,有翻身之精,有钻天之能。

鸡形:鸡有独立之能,有振翼之威,有战斗之勇。

虎形:虎有三绝,意懈威不懈[也叫虎死威不倒也]抽搂丢三手。

虎有抖擞之威,抖是抖决也,擞是抖擞决也。

八大剑客周侗所留云龙九现心意拳是个动拳,天动、地动、日动、月动、心亦动、浑身皆动、八万四千毫毛乱动。

牙为骨稍,发为血稍,指甲为筋稍,舌头为肉稍。

这才是真正的内动。

内五行动外五行随。

心动似火焰,肝动似飞剑,这是剑客的功夫。

肺动成雷声,脾肾夹加功。

两肋夹加功是斩妖剑,降魔杵,反丹即成功乃是内天外地,外地内天。

要是真传明白内天外地,注意注意这是天地相合。

人身上有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肩与胯合,手与脚今,肘与膝合。

放之那弥六合,六合即是天地。

先有无极后有天,浑元一气还在先。

浑元一气乃是心意拳的总纲,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儒家说浩然之气。

心意拳的重动五诀:踩扑束裹手决。

[踩也决、扑也决、束也决、裹也决、决也决。

决决是抖决,抖擞决也]。

心意拳的轻动五诀轻、灵、虚、化、变。

心意拳的大动五诀:裹、束、踩、扑、决。

[注:决字原谱字是提手旁的决字]岳飞与金兵大战在牛头山见螳螂有捕食之意、以后改为六合心意。

详解戴氏心意拳五行拳

详解戴氏心意拳五行拳

详解戴氏心意拳五行拳一缕析劈拳劈拳是戴氏心意拳里的五行拳之一。

古谱云:“劈拳似斧属金,非斧也。

有棚乘掇碟之势”。

“似斧非斧”颇有辩证哲理,“棚乘掇碟”,道出拳路劲道。

现做一分析,供同仁参考。

劈拳的主导地位金、水、木、火、土,金字打头。

劈崩钻炮横,劈拳居首。

依照自然界的五行含义,劈拳属金,金为五行之首,故曰劈拳位居五行拳首位,但是究其所以居于首位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劈拳以劈为主,有进击的主动性和凌厉的杀伤力,给人以威慑和恐惧之感,实为“勇短毒疾狠真”之拳法。

从拳法的总体结构看,劈拳像喇叭口,步呈斜下势,手呈斜上状;束身进步,展身进击;进步拔彼根,展身劈彼身;束展起落一气呵成,上下台扣融为一体,速度快,劲力大。

一言以蔽之就是低进步,高出手,如同狮子大张口,进步插入彼腿,出手占据彼身,纯属扇面形辐射拳法,非功夫纯熟者不能应用。

从手法剖析,劈拳是全方位进攻、多角度破敌的合击性动作,有上劈下劈、里劈外劈、横劈顺劈、左劈右劈、正劈反劈等劈法。

而且是此劈应变彼劈,劈中连环变劈,步步不离彼身,势势速捷劲猛,如同手拿板斧左右出击,连续劈击随意而劈。

由于具备了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搏击战术,而且有尽力所用,尽法所打,动作连贯,挥洒自如的特点,因而劈拳主于五行拳之首,素有“练拳不说劈,枉从戴门出”之说。

劈拳的劲力轨迹心意拳呈内功拳,内功拳最讲内劲的运用。

应用内劲不但看劲力大小,而且讲究劲力的走向轨迹,只有顺其自然运用劲力,才能发挥内功拳的“顺入主劲,借人之力’之效应,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技击目的。

劈拳的劲道是“S”形的轨迹衍变,总体呈先起而后下的落劲,是顺着众多圆弧路线相衍相变的劲力走向,从圆弧劲道中自如地变化,才能运用好挫、掇、棚、捩、勾等五股主劲。

挫劲旱挫排彼手固防劲,挫含圆弧滚意,滚中挫,挫中滚,必排无疑掇为上冲劲力,避排锋芒,引彼向高斜而去;棚为拱架,非圆不棚,拱棚才能承受彼的强压;捩为转扭性劲力,是突变中的圆弧滚劲,可以强制彼手改变劲路,变被动为主动;勾为回拉劲力,顺着倒立圆的劲道扣击彼身,使彼失于防守。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击特点和实战真言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击特点和实战真言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击特点和实战真言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击特点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击特点一、抓起抓落,后发先至戴家拳法一般不主张先发制人,而是采取后发制人之法,贯彻“抓起抓落”四个字。

所谓抓起就是对方心意已动,出手进招刚刚启动,尚未发出全劲之时,瞬间发招进身,彼来不及变化,我便能占上风;所谓抓落,就是对方一招攻来,劲力已尽,此时旧力已过,新力未生,我也及时发招,彼必然回手不及,被我所制。

而对方发招之中,正当全劲之时,应避其锋芒,不可妄动。

对方进一招如此,就是数招连进,也是如此。

戴家拳法首先是抓起,拳论中言“敌不动我不动,敌后动我方动,我动须抢在敌先”。

同太极拳“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后发先至”本为一理,只有未抓住起时,才抓落。

如遇对方不主动发招,则我或采取引手,诱敌发招;或采取逼吸,趋步进身,迫使对方发招;或采取搭手之法,试探对方之虚实,顺应对方之劲力变化而发招。

当然,任何一个拳种的技击原则都是相对的,戴家拳法中,特殊情况下,也有主动进攻的,那就是观察到对方内五行已动意要伤害我时,不等对方动手,我立即发招,制服敌人。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击特点二、以我为主,快攻直取戴家拳法虽然是后发制人,却是“以我为主”,这一点与太极、八卦不同,也是外人不易理解之处。

戴家拳法主张敢打必胜,首先从精神上树立取胜的信心。

自古言“两强相遇勇者胜”。

拳论中讲“未较之时,不可轻敌,已较之时不可畏敌”。

而且从招法上也是以我为主,不管对方防守如何严密,也不管对方已经攻上来,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法,“硬打硬进”将对方打出去。

俗话说,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快制慢,“迎门”攻去。

戴家拳法也讲借力打人,以小力胜大力,但它不是等对方,除接手要随对方的劲力外,一旦近身,都是首先掌握主动权,在应用时有自己的独特性,意在抢先,让对方顺应我,在变化中借力。

当然,戴家拳法采取如此技法,是凭借着强大的爆发力和独特的劲力路线的,它往往采用围魏救赵之术,既攻对方又解我围。

戴鸿勋对心意拳有特殊的领悟和理解

戴鸿勋对心意拳有特殊的领悟和理解

戴鸿勋对心意拳有特殊的领悟和理解戴鸿勲,世代经商。

山西省祁县城内人。

后移居到祁县三合村。

生于公元1872年,卒于1945年,亨年73岁。

在其长达近五十年的教拳生涯中,碾转大江南北,历经艰辛。

对戴氏心意拳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先生从小酷爱武术,聪明好学领悟能力很强,从小就和堂弟戴魁先生,拜在其叔戴良栋先生门下,同师学艺,同窗习文。

戴氏兄弟两人从小就寻对了门径,行天独厚。

很早就领悟了本门武技。

在过去这称是最佳的传授方式,二人年令相仿,鸿勲先生属狗,戴魁先生属猪。

他们有文化,得真传,勤下功,又实际操手,有理论有实践,避免了纸上谈兵,再加良栋先生望子成龙心切,所以管教颇严。

严师出高徒,二人从小就打下了,文化和武术底蕴。

以至使二人与外界比武,从未失手。

鸿熏先生的功夫,戴魁先生的技艺,堪称戴家双雄。

提起戴良栋先生,祁县远近闻名,从小拜在其族戴二闾门下学艺,尽得其传。

戴二闾,师祖戴龙邦之次子也,和其父同创戴氏心意拳,远近闻名,被道光皇帝称之为“天下第一英雄”。

良栋先生文学素养很高,尽得真传后,颇能心领神会,将其对武学真谛的理解绘萃成册,名曰:“戴良栋拳谱”在祁县甚有流传。

戴良栋这一代是戴氏心意拳由成熟到发展的一代。

其理论、实践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

也是戴氏心意拳承上起下的一代。

戴鸿勲、戴魁甚是幸运,是完全继承的一代,传播的一代。

戴氏心意拳之所以没有失传,和他们的前赴后继精神是分不开的。

戴鸿勲先生对于戴氏心意拳有特殊的领悟和理解。

认为戴氏心意拳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关于功夫的修为。

特别是关于蹲猴猴的修炼,是戴氏心意拳彻始彻终的功夫。

内涵深奥,经过炼中悟,悟中炼,也难解其奥。

是戴氏心意拳功法体系中的核心功法。

不炼蹲猴即难理解戴氏心意拳的拳谱理论内涵。

戴氏心意拳的理论基础一定程度上是蹲猴猴功法实践的结晶。

没有蹲猴猴,戴氏心意拳的拳技内涵就体会不到。

究竟蹲猴炼什么?是修炼戴氏心意拳应该理解知道的东西。

其法炼身法,所谓身法就是所谓关于体内劲力传递的方法。

戴氏心意拳谱(老谱)

戴氏心意拳谱(老谱)

戴氏心意拳谱(老谱)戴氏心意拳谱(老谱)说明,这本谱是戴魁师爷在口外教徒弟时他囗述,有文化人给整理的,史雄霸在八十年代挖掘整理武术活动中献给省体委的,马二牛师伯也有一本与此一样,我都核对过,大家都想看戴家谱,我先开个小头吧。

谱中的话语文字不妥处望大家包含,我只能照登不改而以,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还准备好挨骂的心理了。

一力浑元气[气应是无字下边四个点的那个字]心光万道,心意拳的总纲,达摩老祖传于大耳禅师,大耳禅师本着.............制成八阵图,九九八十一把拳,有七十二把铁盘,有九个形象以后,岳飞在洞庭湖见骀鸟有竖尾之意成十形以后,岳飞与金兵大战,见人熊要吃鹰,鹰在树上要抓熊,岳飞又加两形鹰熊斗智,腹重阳之气,眼目光明,共十二形。

心意拳五行.....劈崩钻炮横[岳飞真正五行拳,戴二闾所传]鹞形:鹞有入林之巧,有翻身之精,有钻天之能。

鸡形:鸡有独立之能,有振翼之威,有战斗之勇。

虎形:虎有三绝,意懈威不懈[也叫虎死威不倒也]抽搂丢三手。

虎有抖擞之威,抖是抖决也,擞是抖擞决也。

八大剑客周侗所留云龙九现心意拳是个动拳,天动、地动、日动、月动、心亦动、浑身皆动、八万四千毫毛乱动。

牙为骨稍,发为血稍,指甲为筋稍,舌头为肉稍。

这才是真正的内动。

内五行动外五行随。

心动似火焰,肝动似飞剑,这是剑客的功夫。

肺动成雷声,脾肾夹加功。

两肋夹加功是斩妖剑,降魔杵,反丹即成功乃是内天外地,外地内天。

要是真传明白内天外地,注意注意这是天地相合。

人身上有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肩与胯合,手与脚今,肘与膝合。

放之那弥六合,六合即是天地。

先有无极后有天,浑元一气还在先。

浑元一气乃是心意拳的总纲,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儒家说浩然之气。

心意拳的重动五诀:踩扑束裹手决。

[踩也决、扑也决、束也决、裹也决、决也决。

决决是抖决,抖擞决也]。

心意拳的轻动五诀轻、灵、虚、化、变。

心意拳的大动五诀:裹、束、踩、扑、决。

[注:决字原谱字是提手旁的决字]岳飞与金兵大战在牛头山见螳螂有捕食之意、以后改为六合心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氏心意拳谱研究点滴
戴氏心意拳谱研究点滴
关于山西祁县戴氏心意拳谱的真貌,多年来一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虽然有称“老谱”、“少谱”之别,也有人自称怀玉握璧,藏有秘谱,但从未将其完整的章节内容及拳谱的来龙去脉公布于世,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片语只字的间接引用。

另外也有一些杂糅了形意拳谱内容的被认为是戴家拳谱,真是鱼龙混杂,难以分辨,这给研究戴氏心意拳的历史传承及其演变历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最近,一位朋友向笔者赠阅了他所珍藏的戴家心意拳谱两卷抄本,其内容十分宏富,阅后获益匪浅。

今征得这位朋友的同意,特将这本珍贵的戴氏心意拳谱介绍给拳界朋友,供大家参考。

该谱两卷,大篇章共五十个以上,各篇独立性较强,有的篇章下有子目(如《步法》一章就有二十节)。

拳谱朴实无华,论述翔实,编排的逻辑性不是很强,具有古拳谱的一般性特点。

但此谱的几篇序言均没有明确的师承描述和款识,谱中也没有涉及到作者信息,因此谱本身的源流传承问题目前还不好推断(只能隐约看出是戴魁传系的)。

从拳谱的技术内容可以看出,戴氏心意拳的形成是在心意拳的基础上,吸取了很多古代及同时代的拳种内容。

例如《瞅动》一篇中有: “敌不动吾亦不动,敌动我方动,我之动虽在敌后,而我到反在敌前,即截而击之意也,即戚继光所谓后发制人先入主之意……”据赠阅拳谱的朋友介绍,戴家心意拳中有不少拳式与戚继光《纪效新书》中记载的拳式非常类似。

《螳螂闸势》、《心意拳与闸势拳之异点》二篇是戴家吸收了螳螂拳的内容,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另外还有一篇《太极拳》,叙述了太极拳的一些技巧原理。

从这些内容可以明显看出,戴氏心意拳在形成过程中汲取了很多同时代拳种的素材。

谱的序言有三篇,头两篇大概都是民国时期的作品,惟第三篇《六合心意拳序》应该是最早的原谱序,其文为:
人莫有拳而能显其用者则鲜,盖因有拳而无心意,则拳无法术,其动不著,虽有亦等于无耳。

诚以心意者一本者也,拳术者万殊者[也],有一本心意之灵方生万殊拳术之妙,且乎留之事业,皆成于心意,事业且然,何况拳术?此心意之所以见重于拳术而不可缺者也,至拳术之重视六合者又何也?盖因“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之内三合,则内自印合:有“手与足、肘与膝合,膀与胯”之外三合,则外自整饬。

达到内即外整之境,则混元一体,无懈可击矣。

苟六合者不合,则外三合之见重于拳术也。

学拳者果能心意灵通、六合印整,而日艺不成者无不信也。

这篇序言与我们所习见的署名戴龙邦的《六合(心意)拳序》名虽同而内容截然不同,后者内容“天下之治道有二,日德日威;天下之学术有二,日文日武。

……(时在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山西昭余戴龙邦书于河南马公书室)”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了,但这本戴家拳谱中绝少此等史料丰富、文采飞扬的内容,也无后者里面所提到的师承源流方面的内容。

拳谱里面有《岳武穆九要论》一章,与市面上所见的内容基本相同,惟漏抄第九《步法》一节,《三节》部分增加了很多解释性文字。

也有《六合十大要》 (形意拳谱称“曹继武先生意拳十法摘要”、少林拳谱称“少林捶把十法要论”)所包含的内容,但篇目并不完全一样,且戴谱中没有一个总括性的标题。

从这里我们仍然不能解开《六合十大要》之谜,但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从戴谱中我们还能看到形意拳谱的传承演变痕迹,如戴谱中有《心意炼习之要义》一篇,其文约为(抄写模糊不清者以“口”代之,下同):“一要缩(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要横顺,七要起躜落翻。

……无论如何,起落躜翻往来,总要肘不离胁,手不离心,此即要义口此道矣。

”我们看形意拳谱中也有《形意演习之要义》,内容为:“形意拳演习之要: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
要扣胸,四要项,五要提,六横顺要知清,七起躜落翻要分明。

……无论如何,起落躜翻往来,总要肘不离胁,手不离心。

此谓形意拳之要义是也。

知此,则形意拳之要道得矣。


当然,形意拳传人不一定看到了戴家拳谱的全貌,如孙氏《论拳
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有:“……何以形势有刚柔之判?一则自柔练而致刚,一则自刚练而致柔,刚柔虽分,成功则一。

”而戴谱中有一篇《轻重快慢》,专门论述习练拳法程序问题。

现将本篇全文附于后,以飨读者:
慢炼格式,快炼用实功,轻炼灵劲。

拳者,入乎宜慢炼重劲,盖慢则规则明,而势法清,重则步法稳,而实力生。

待格式对矣,功生矣,方进而学快、学轻。

快所以使人不测吾之出入,轻所以使吾之变化灵敏。

然必先慢炼重劲者,恐根基不稳也。

而于慢炼重劲之后,必继之以快炼重劲者,恐不足以致用也。

然不先炼轻劲者,又何也?盖恐入乎轻快,成了轻浮之病,后虽慢之,不易更正也。

况多属取法,属于轻劲者,龙行、蛇行、鸡步、车轮步、转轮步、摩精摸镜是也,其它均属重劲。

但轻劲虽以轻为主,而内外必须合成一口,方为有效。

至炼快一节,亦必势法分清,方能用也。

从二者思路上看,是有明显的差异的。

戴谱中有不少专门介绍练拳入手步骤的内容,如《教序》一篇云:“先站毛猴,至困倦时,即射丹田……再走鸡步……炼时先学重劲以立其体,后学轻劲以致用……此教时之次序也。

”这篇文字全面介绍了习练戴氏心意拳械的次序。

以上便是初读这本拳谱的一点浅见,详细的看法有待进一步的研读、比照。

同时,希望更多藏有戴谱的拳界老师、朋友无私的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

(责编高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