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心意拳五行拳入门
心意拳修习要领

心意拳修习要领●心意拳由一入手,最后又归一。
因此,起步的时候,不必要求系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那个一上。
如果悟了那个一,一万也就不难。
如果不悟那个一,一万及不上一。
道可大可小,天堂很宽,但门口很小,只容单人通过,再好的武功,也好自己修炼,琢磨。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何谓系统,是万物还是道?常人都把万物当成系统,所以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但一个悟道之人,却会说,一就够了,为何要十八?虽然大家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喜欢十八般。
这个一是居中的,进可达无限,退则与道合一,所以,常琢磨这个一字。
王芗斋先生自称“矛盾老人”,一就是居于空与无限之间的那个动态平衡点。
人是一个整体,练拳修道是为了将这个整体的所有潜能都发挥出来,因此,一就是最后的答案。
练肌肉的以为把肌肉练到极度,就可以天下无敌,但事实上,肌肉只是人体的部分。
有人练太极,完全松柔不用力,练的是神经敏感度,那也是人体的部分,心意拳练的不是那些局部的东西,而是练一个整体,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那个整体设计的。
这个理论也有不少人在讲,但如何练却是一个问题。
这次大家见到守孚老师,有些人学员说,那种感受完全可以用震撼两字来表达,大家看到了这个整体是可以通过守孚老师亲传的心意拳立即开练的,因此,心里一直要想着这个一字,因为一就是整,简,透,通,空。
●陈师在2006年10月苏州面授班时说:“干工作要执著,但练拳不要执著。
”●守孚老师教大侠每个单招功架,并详细每个功架的内在意劲。
等关键的功架全部教完以后,再教数招合一;最后就是空法,即万法归空。
如果不是空法,那就只可能是次一等的东西了。
所谓心法在心意拳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很精妙和微妙的系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只能描述出这个系统的轮廓。
我写出来的都是纲领性的东西,是个骨架。
你想得到全部的肉,必须要跟师学艺。
●心意道的练法是在练大把的时候,不管具体的实战用法,只是琢磨内在的意劲。
●陈守孚老师说:“大家先踏踏实实的练好架子,功夫自然有,外会带动内,铁老教我也是说不要先去想那些玄的,会自然有的”。
段锡福谈戴氏心意拳的内功练法

段锡福谈戴氏心意拳的内功练法段锡福讲,无论武当少林及任何派别其专主锻炼筋肉、骨骼、皮肤者为外功;其专主锻炼脑、脏腑、神经感觉以及精气神者为内功。
修炼戴氏心意拳要存心意拳不能当拳练,要当作一种兴趣潜心玩味之理念,因作为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内家上乘武功,要练出内劲,尤为不易。
初学筑基丹田功,就好比盖楼,万丈高楼平地起,需一砖一瓦去完成。
练功要做到一日新,日日新,每天要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体会,使内气的运行先有热的感觉,然后有涨的感觉,再有冷的感觉,才可能产生内劲,才算入了拳门。
学理要意精,周详而论辩,而实践,朝夕渐摹而得精真之道。
修炼戴氏心意拳内功,初练宜慢,从慢中体会气血的流注,阴阳的转接,寻求天君居宝座,意念运周身,前降与后升,循环莫时停,华池生玉液,过关如雷鸣,修持莫间断,玄妙难以容之功境。
炼气就像做炮弹一样,往里添炸药,要添实裹紧,对方一触就像点炮。
这就是拳经中所讲的火机一发物必落的道理。
无心无意,以道载功,顺其气,随其势,任其自然而然也,超然泰然,如羽化之仙然,至极之功,熟尚也。
盖熟生巧,巧生妙,妙生化,化生极至。
内道成后,则以心动而身随。
念动之时,动以神而随之以心。
武技官止神行,身受感应,顺其自然,动静、疾缓、刚柔;进退、趋避、反侧;曲直、开合、起落,六合变化莫测。
器藏而通乎道,技精而入乎神。
心意拳之体道,传意一着,实为重要,在视觉上把人从大逐渐看小,有一种自我放大的作用;气血流往好像一个小珠滚动,这就叫人身无处不丹田,对方一触及,好像触及炸药一样,爆发出来。
练拳要做圆,不圆不成拳。
至于拳者圈也,要圈与圈接,不能拳与拳碰。
出拳要绕圆,不圆不成拳,每招每势,就连细小的动作都必须做到位,每一个姿势都必须符合拳理的要求,每一细小动作都有其重要作用与用途,多余动作等于画蛇添足。
行功时,通过立圆、平圆、斜圆的转换与触觉,感悟从慢中体会一触即发的心意拳特有的由内向外的爆炸劲,同时,修炼每把拳必须有对拉拔长劲,即上下、左右前后的对拉劲。
形意五行拳分解

形意五行拳分解劈拳 pi劈拳是以左右劈掌有些地区用劈拳)和左右步轮流交换进行的一种练习,拳势和顺严谨.古拳谱中称劈拳为五拳之首,其形似斧,有劈物之意,它和后面的崩、钻、炮、横拳合称五行拳,既是形意拳的基础拳套,又是形意拳的基本功。
一.预备式:劈拳预备式就是三体式(图2――5),做法同前。
二.劈拳左起式:1.由三体式开始,左手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右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的两侧;眼看前方(图2,6)。
2.左脚向前垫步(长约一脚左右),脚尖外撇约定俗成45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左腿,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同时左前臂外旋,左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肘尖下垂,整个伸出的左臂要弯屈适度,不能挺直,左拳高与鼻平,右拳不动;眼看左拳。
(图2,7)。
要点:1.身体方向不变,握拳时要卷紧,胸腔不可紧张,不可憋气;左手下落时要走圆弧路线,由落而抽,不是直线抽回;两肩仍下垂,两臂紧靠两,两手变拳后要同时在腹前翻转,不可有先后。
2.左拳前伸必须与垫步动作一致;在钻拳和垫步时,身体方向不变,后肩不可前扣使两肩平行;左拳要贴胸上提,到口前再用力向前钻出;同时腰要塌,头要顶。
三.劈拳右落式:右脚尽力向前迈一步(抬脚不要过高效能,膝部微屈,左脚随之也向前跟进半步,重心仍坐于左腿,同时右前臂先向外旋,右拳经胸前由口前钻出,随即臂内旋,右拳变掌向前劈打,掌心向前下方,肘部微屈;左拳随之向内翻转变掌下落于腹前,拇指紧靠肚脐部位(与前左式三体式相同,惟步幅较小);眼看右掌食指(图2,8)。
要点:右掌下劈要与右脚落协调一致;迈步时身体不可向上窜起,应保持平稳;身体及上下肢动作要点与三体式相同,惟步幅略小。
四.劈拳右起式:1.右掌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左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两侧;眼看前方(图2,9)。
2.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约45度,膝部微屈;左脚不动,左腿后蹬,似直不直,重心移于右腿;同时右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拳心斜向上方,并略向外翻,小指向上翻转,肘尖下垂,右臂不要伸直,右拳高与鼻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图2, 10)。
任大华谈戴氏心意拳的练法与打法

任大华谈戴氏心意拳的练法与打法任大华老先生讲,祁县戴家心意拳由于受戴氏家族“只传戴姓,不传外家”的家训影响,保持了古朴的拳术风貌。
其理论完善,功法齐备,实用性强,它对于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有神奇的功效与奥秘玄机。
斯门拳技,看似深奥,却也不难,只要心明眼亮,刚柔兼全,以仁义为主,以忠长为要即能得之。
所以,此艺非正人不得学,非奇人不能悟,是一门深奥的内家武学体系。
戴家拳要先练重动,这样才出功夫,但重动出来的功夫太死,所以重动练好后要再练轻动,以求应变灵活、内养,最后归于灵动,结果为抖擞劲,惊颤劲,遇敌好似火烧身,就如同冷不防被火星烧了一下,就是这种劲。
此拳又名无手拳,固有胜人不见手之妙。
若以此技与人较,如露手露形,即非吾正式门派。
《拳谱》云:“有手作无手,取人如取偶。
”又云:“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学者欲求此真艺,诚心苦炼遇知人。
”此拳又曰:妇女拳。
时时刻刻守静守形,束抱三合,视之如妇女,一旦发动,放之如猛虎,即是此艺之本派也。
动手时出手越快越好,打脆冷劲,惊颤劲,一接手就变。
拳法的核心为内外天地翻,全凭丹田打人。
要能在动起手来真正打了人才行,如果摆个架子说说手法把人打出去是真正打不了人的,因为动起来的人不要说练武术的人,即使是不练武术的要想打也很难,所以平时有人说说手法,让人比个架子把人打出去就认为有功夫根本不行,必须交起手来把人打了才行。
戴家心意拳强调从实战出发,喂拳称为“撕扒”或“摩手”。
戴隆邦祖师规定,练拳时保持原身打扮,不准因练拳而更衣脱帽,因突然应敌,哪有更衣脱帽的时间。
因此,该拳法不适合对练。
其劲力身法十分特别,一出手就能把人吃死,这就是拳谱上讲的乾坤并无反意,即让对方化不了,一接手就分胜负。
练时要惊起四梢,这样才会有胆气,不害怕,做到惊起四梢永不惧。
[转载]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转载]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c1af28482fb4daa58d4ba3.png)
本门所传之形意拳以五行拳练气、练劲、练步、练身法。具体分四个阶段来练习。限于篇幅,此处仅以五行拳中的劈拳为例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步是练死步(定步),
要求慢练、不发力。主要是规范拳架,循规蹈矩,进而练调息运气(练逆腹式呼吸、小周天、提放术等),摸劲(练内三合,外三合,用身心去领悟劲)。劈拳的动作极其简单,严格地讲劈拳就两个动作,上一步钻一拳,再上一步劈一掌。如果复杂点说再加上回身和起式、收式动作。但我们不能小瞧了这两个动作,它代表的是两个劲路(若细论它又内涵着若干种劲道)。实践证明,初学者对劈拳劲路的认知,越简单越好,不要太复杂了,搞复杂了一个劲也练不出来。相对来讲,在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是比较刚硬的拳种。但本门的练法,第一步功是慢练、练柔、不发力。说是打拳不如说是“摆拳”,老师一个势子一个势子地“摆弄”你。慢得程度近似打太极拳,又像站“活桩”,极其枯燥,但很吃功夫。这种练法要求架子很大,很舒展,呼吸要求顺畅自然。这个阶段主要是练规范拳架,达到抻筋拔骨,通顺经络之目的。
活步发力的要点与跟步发力的要求大致相同,关键要注意在行进中一定要精神专注,六合一体,劲力顺达。
第四步是练行步拳。
这是有了跟步发力,活功夫。主要是练气血畅通,身法轻灵,步法稳健。其特点是步不停拳不停,行拳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谓行步拳就是“脚踏七星步,手运乾坤转”。练到这步功夫,行拳时要求劲力含蓄,由明转暗,亦刚亦柔,不着意于力,由内而外,顺势而发,劲力顺达,进而向无形无象的化劲阶段转化。
以上是我们这一支锻炼形意五行拳劲力的主要练功方法程序。
通过这几步科学规范的锻炼步骤,习者可以少走弯路,能较快地学习掌握五行拳之拳劲基本功。当然严格地讲,这些还都属于形意拳基本功夫范畴(即有规矩的练法)。得到的东西除了养生效能外,一切拳脚及内在功夫只能间接为散打交手服务,
戴家心意拳的用法

戴家心意拳的用法技击之道一,顾打各一与迎击原传心意拳的柬展就是颐打,束展是一拳丽式.束身为蓄力是顾法,展身为发力是打法i法分单顾与双顺..暂继武的《抬法摘要》中论及"顾法日:单顾则用截手(手似闲电),双顾则用横捶.卜顾脚用冲天炮,下顾则用掘地炮.舸颇别用前梢捶.后颐则用后梢捶.左颐用拦身炮,左右顾用卷边捶."曾继武的脲传心意六台拳与今天f啪虢家心意拳孛H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固为菰家心意拳是经戴龙排编剖修定的,在练法和用法比腻始 .意拳更完整,系统,技卜更具实敏性如蘸家?拳和五行拳都是顾打一. 防''逃攻i艇劲同步完战,"i拳"已有々文阐述.冠就五竹拳的顾打用法,示现窍要?先看劈拳.劈拳的运行轨迹是一十立尉,双手旱八宁掌先向下划弧.不停, 沿中线划至暗中穴,山西人称之为捧碟",此半阿即是顾法.化开对方的拳崩I. 上寸步的同时,男半阿发劲,配合进身的冲撞之势.劈击对手的脸或锁骨等处河北形意拳李存义一系传^有将i体式改成用法的.称之为鹰捉.虽是将璞玉当石 lr_46JINGWU200704 用,但也能毒敌啦拳,看似简单,宴则复杂戴家原传的用法是:前拳在进身的同时下压用顾法.后拳从前拳下向匕打}J_前手拳称之为凤凰点头,后拳才是半步崩拳.人仃J 说郭云深的崩拳纵横武林无敌手,以为就是那不管不顾的一下子.其实然.后手掌也有讲究后手拳要挫着刘方的小臂打进去,贴身发劲时食指和中指耍有顶劲,一般多打心几,膻中等处;也有很多练家用前手拳将束手接住后.直接使小压挫顶崩击钻拳屑水,用法如波浪,讲究起落, 戴寡钻拳隶身时.职八字掌搭卜字左各划一个小罔;展身发劲时拳从丹l起, 沿中线向卜,向前拧囊钻翻扣L}1一个半厕形的轭迹,钻拳一般都是打对宵的喉结.展身后要仃向Jj,向前的落劲, 戴家炮拳的用法屉先有一个外剪手.进身发动用的是壤捶,拳背掸滚抖 }fJ,八字拳附于拳腕助力:也攀有多种练法和用法,都是源于少林地拳.其中有两种拳法是戴家传人常用的.一是先有I 鹤亮翅柬身.再展身一拳商顾一拳炮打.飙拳拧裹分挣,发卜宁劲;再有种用法就是括边炮.老谱中提过.来i,.rJL 形意拳称之为"鹞子八林".一拳顾于左右两边,一拳发劲炮打横拳之练法戴家传承的是老拳式. 展身时一拳直击,拳眼朝上,八字掌附于拳畹处.但有步法和手法的变化至戴二间和李洛能时.横拳的练法和用法有了根本性的进步:走蛇形步.一拳化颐.一拳翻转拧裹从前拳下用横劲.~TtH,这成了名副其实的横拳:横拳打两肋.专伤对方的肝脏我认为.载家横拳曲这种变化.是源于三拳"中的嶷拳一式. 戡家心意拳讲究"硬打硬进无造拦".这种风格被戴二间发挥到了概致——看准来势用迎击.颐打合一.二力柑撞.先动手者往往吃亏一次,看"世界拳乇争霸赛".琼斯把双手放框背后,等着埘手出拳.对手抡圈丁摆拳打上米时. 琼斯看准了角度.不招不槊低身上步闪开了来拳,同时打出了一记上勾拳.对手当时就被击倒了.这是比ii.意拳高级的迎击.当然技术要求咀更高一三,里璺墨塑垄塑一车小J,认为.搏击凡IF是把握住有敏的距离.然后迅速地埕力.造是技击的真髓心意拳进身的方法主.灶用寸步.戴家IJ内称之为"踩寸子.老谱中有云: "遇敌发劲,必先踩寸,足步先进.手势隧进可也:"专以前足进踩直前,为步踩,一寸有余可耳,是为寸践步也戴家心意拳主要打的是中近距离.避身起足都要找准对方的中线.婺用截法,?抬法摘要》中所述之截法有些简单.其实, 无沧是"顾打合一.还是迎击都属于披法我认为.藏家意拳的截法有==.都是园被动而形成的艘法:一是筱劲已发至,此时多截彼之梢节;二是被劲尚任途"中.此时多截值之中节;三是彼在蓄劲中,此时直破其根节,所谓"艘微动. 己先动"种截法均是在中距离用寸步起, 在近距离展身落截其梢节多用各种炮拳;截其中节多用横拳,炮拳.如本门的对于里.对方起崩拳.我即进寸步.用虎口卡其肘部截住萁崩拳的劲势,用在其起落之间;故报节之法.多用挑领,"三技击之遣拳等.待其束身蓄力或起身之时一当然. 以上仪是一管之见.练家都有自己的拄击实践.不可能千篇一律现代搏击一贴身就用膝肘.有时因为缺乏有救距离而效果不佳.而戴家心意拳在搏击时一旦与敌贴身,仍进寸步用撞劲制敌.如"三拳"中的钻拳抖擞劲在贴身时难以施放,必须要有一个起落的距离+都说心意拳是靠劲打人.可是掌握不好距离.劲JL练的再好.也用不上三,还缺点什么河北戳脚门大师魏昌义赴太谷与车毅斋切磋技艺,彼此互相钦佩,遂成至交车毅斋命门下弟子向魏昌义习戳脚门的腿法.补心意拳之不足,其中李复帧练得摄好,能手足井用,一时打遍山西无敌手.心意f】少腿法,尤其忌高腿,从现代搏击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缺憾, 因此像李常有那么大的功夫,也要学点腿法一一意fJ原有鸡蹬魄(非鸡步),传至戴家后人改之为猱形腿龙形腿两种.非常好用.应俊继承发扬.但同时也要借鉴戳脚,弹腿等门派精华及泰拳,跆拳道等海外搏击术的腿法技巧心意拳以碰盘硬打着称,很少有躲闪.有人说鼍形是戴龙邦晚年所创,有人说为车毅斋发明,车毅斋就是用鼍形闪开了郭云深的崩拳,并进身至其侧面随时能发劲将郭云深打倒的.总之鼍形是戴家心意门惟一的以闪为进的打法.弥补了心意拳甩法上的不足:武式太极拳中有进退搬拦捶",形意门有一个"五行连环的套路.但退步的用法在心意门和形意门中都很少见. 本门的横拳有一种练法是先退步束身抽寒鸡腿,双手一裹后再展身打出横拳.可惜,这是惟一的一个退步用法,既能化劲惜力.又能迎击.(编辑:小舟)收放一体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既矛盾又统一.头正项竖.身正轴中.重心稳固.都是练拳的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做到头头乃诸阳之首,任督脉交f[之处.起着全身虚灵变动的主导作用.头正与甭关系到拳术动作与技击质量,头正则一身阻IE传统武术各fJ派都很重祝头部,但过去老前辈们总是后说头部原因是学生没有一定的基础.讲了也啦理解练几年后,有些学生听完老师的讲解表面明了.怛怎么练,怎么才能I故到身莹?,要下一番苫功,要练悟结合.,旦明了.则事半功倍如何才能做到头正项顺呢?我老师教过秘很多方法,如找顶头悬千斤.找收放一体,自重去找地心等.但哪一种更快一茸I呢我往练功过程中感觉找收放一体更便于理解和掌握在行动当中很珊体会f}{收披一体的感世.可以从定式找起一种疗法是坐势拔收放,可单盘或礁盘坐于床E或地上. 左掌掌心向外,拇指向下.虎口撑厕手臂似弯非弯向前撑; 转腰,有掌l左腋下穿H{,指尖指向左耳根部腰转向极限时 ]右前臂向左时部滑去,右前臂过左肘部后.仍向前滑动.双手同时向外翻转,当右手滑至左手下时,两掌心均向上时两臂极力放松前送此时意想宇宙中的有益建康的气体一齐涌向印堂,胸部并收人体内这样.有意识的向体内收气,慢慢有了感觉.项自然竖起+头也相应地顶起来了.两臂随之自然送出.收放一体另一种方法是站定势柱去体会收放.这种方法更接近于行桩.左腿屈膝半蹲,右腿向前伸出全脚掌着地.双脚脚尖正I前方.两藤馓台;上身正直.两臂前伸似弯非弯.两掌心向下,拇指相对,虎口相对,其余手指均向斜前方.掌高与脐平,双日平视同样意想,有感觉后双臂自然送出由于头正项竖, 肩相对就松了下来.此时观察左膝不会超出左脚尖= 有了收放一体和顶头项顺的感觉后.要保持状态,进行行桩走圈的练习,细心体会气沉人地心无限远处的感觉.这时会有要向前走的感觉,走圈电容易多了以上这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感兴趣的武友可试一试(编辑:小舟)200704JINGWU47F。
戴家心意拳理

综上所述,三拳的要点不在拳法,而在身法,只有有了身法,惊劲真正上了身,才好用,李文贞先生说不管他动也打,静也打,刚也打,茅也打,如果身上出不来惊劲,能这样吗吗,所以我说按我的标准,看一个人是否是高手,不管他是练什么的,只要惊劲没上身,就不能算是高手.说了三拳下面该说双把,五行了.呵呵,不知对同学有益无,只是个人的一点愚见.
下面再谈谈践拳,拳谱中讲,践拳似马奔,所以要用践拳,没有身法是根本不行的,践拳的外形象形意用的挑肘,是打顾一体的拳法,当对方向我胸以上打来时,我不出手去架,而是用身法往上冲,要用独特的束展劲,肘往上挑,自然就将自身护住,自己的前脚要踩对方的后脚,一起身,一进身,对方就被跌出老远,所以践拳是肘法说得更白一点是身法而不是拳法,另外根据练法不同,践拳又有单践与双践之分,践拳完后,如果不得手,要用里拳来补,类似车派八字功中裹里的展势.
躜拳也叫截拳,这个很重要,拳谱上讲顾,开,截,追其实顾就是开就在于截因这样读叫截顾开,截法就是顾法,截了对方,对方门户自然就开了,才可进身,这个叫追,所以顾开截追要连在一气.躜拳正好就表现在这里,从外形上看,其手法如同我们形意的掩肘而后用肩打,拳势很简单,但内里它有独特的身法,即束展,戴氏的束展与河南的又不同,要比河南的动作小,有反弓劲,俗称猴势,是从武当导引法得出来的,所以讲打法以身顾,用肩肘打人,所以躜拳不在拳法而在身法,要一触即发,一碰人就倒,所谓有躜拳似闪非闪也,有山倒岭塌之势,无身法,如何能有山倒岭塌之势.以下两拳,以后再讲.
戴家在蹲完丹田后开始练搬丹田,有两种练法,一种是虎步练法,另一种是鸡步练法,也叫小鬼穿化,然后再练射丹田,继而是闸丹田,要通过闸丹田将周身经脉都打开,达到抖丹射顶,然后还有坐丹田,是静坐功夫,练时要五心向天。
心意拳拳谱-清-戴龙邦 - 复件

22、“国初”曹本、董本均作“清初”,不合清人称呼本朝口吻,显系后人之改。《精武》作“国初”。
23、“终南山”,位于陕西长安附近。文中不一定是确指,可理解陕西一境。
24、“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董本及《精武》无此句。
25、“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曹继武《十法摘要》序道:“余幸得学于郑师之门,以接姬老师之传也。”则为姬授郑师,再传曹继武。另据今人考证,曹与心意拳无关,更非该拳传人。“秋蒲”:安徽池州府,今属安徽贵池。
生17。每战胜必辞功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而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18,余为宋深惜之。
当武穆童子时,受业于名师19,精通枪法,脱枪为拳,自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古来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20,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丰21者,生于明末清初22,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23,遇异人,得岳武穆王拳谱,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24,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25(今安徽至德),无人不知其勇26,先生学武十有二年,技勇大成。清康熙癸酉年,科举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