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工程测量教学内容重新认识和教学方法全面改革

关于工程测量教学内容重新认识和教学方法全面改革一、引言工程测量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工程测量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理论内容较多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理解测量原理和实际应用,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也相对较弱。
因此,对于工程测量教学内容重新认识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二、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重新认识1.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应用在传统教学中,重点强调测量基础原理和计算方法,而忽略了实际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充分关注测量工程实践的内容和操作方法。
2.引导学生注重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过程控制是工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注重测量过程控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加强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应该加强对各种测量仪器操作技能的培养,以便在日后的实际工程测量中能够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1.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学生具体实际相关的教育方法。
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在具体工程测量案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钻研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VR、AR等,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测量过程,加深对测量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工程测量是一项实践型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践操作结合。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掌握测量实践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四、结论工程测量教学内容重新认识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工程测量课程在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教师的努力外,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自觉学习,不断提高测量实践技能,为未来的工程项目做好充分准备。
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探讨第一篇: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摘要: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测量仪器的不断革新,传统的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本文分析了当前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保证课程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对策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明确了全国基础测绘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它的提出,明确了对基础测绘相关的工作要求,是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学习实训的指明灯。
因而,如何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在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两方面的能力,是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的问题。
1、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实践教学课时不足目前,工程测量课程的课时为72学时,在这72学时里,既要完成理论部分的教学,也要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与操作练习。
尤其是现在新仪器、新技术越来越多,测量课程的内容也随之增多。
如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GPS认识与使用等都必须加入到教学中来,使得测量课时显得更加不足。
1.2仪器设备不足随着高校扩招,工程测量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加,但是相对的测量仪器设备添置存在不足之处,经常会出现十几名学生共用一台仪器设备的现象,导致学生亲手操作仪器的时间很少,而且学生实习用仪器较陈旧,仪器更新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工作后使用的仪器与其在学校学习时使用的仪器不同这一现象。
1.3实践教学模式滞后实践教学主要以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模拟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技能训练主要根据课堂内容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仪器操作及测量的单项知识应用。
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环境有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践效果不好。
工程测量课程内容改革和优化的分析与探讨

测 量课 程 的学 习 , 应使 学 生掌 握 测量 学 的基 础知 识 、 本 基
全 站仪 、P 等 内容 逐步 补 充 到教 材之 中 , GS 而传 统 的测 量 技术, 如钢 尺量 距 、 学 经 纬仪 、 形 图 的 传 统测 绘 方 法 光 地
等 内容 在教材 中仍 占有一 定 的地 位 。在 工程 应用 测 量部
言
1 现 状 分 析
工程 测量课 程包 含 两 部 分 内容 : 是 测 量技 术 与 方 一 法 , 是工 程应用 测量 。随着 测绘 技 术 的高 速发 展 , 二
工 程测 量是 我校水 利 及 上 小 程 类 本科 业 学生 的 必修课 和 主干 课 , 课 程 有 着 较 强 实 践 性 通 过 对 T 程 该
第3 5卷 第 2期
2 1 年 2 月 02
测 绘 与 空 间地 理 信 息
GEO ̄ATI I CS & S PATI l AL NFORMATl ON ECHNOLOGY T
Vo . 135, . No 2 Fe b..2 2 01
工 程 测 量 课 程 内容 改 革 和 优 化 的 分 析 与 探 讨
中图分类号 : 4 0 T 2 G 2 ;B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7 56 (0 2 0 0 2 — 2 1 2— 87 2 1 )2— 0 5 0 6
An l ss a d Dic s i n o h a h n f r n tm i a i n a y i n s u so n t e Te c i g Re o m a d Op i z to o h g n e i g S r e ur e f t e En i e r n u v y Co s
“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工程测量作为广义测量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在城市规划、给水排水、煤气管道、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建设的不同阶段起着重要作用。
鉴于此,“工程测量”一直是土木建设及各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但“工程测量”课程本身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社会实用性及实践性,覆盖着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各阶段的测量理论、工作内容及成果形式,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3S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和RS(遥感系统)的发展、成熟及应用普及,给予了传统测量学相关测、算、绘以新的内涵[2]。
新兴的电磁波测距技术、电子全站仪一体化绘图方法、GPS快捷准确定位导航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等,比起传统的钢尺测距和平板仪绘图,精度和效率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在新测量技术、新测量方法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将测绘新技术与传统工程测量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考核机制方面改革。
一、传统“工程测量”教学面临的问题(一)实验内容多,学时数少近年来,由于全站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以及数字测图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与方法已经融入测量相关课程教学体系中,因此很多包括测量学在内的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被压缩,实验学时数也相应地减少,使得实践性很强的测量学课程减少了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
(二)重理论轻实践现行的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势发展的需要,再加上部分学校测量仪器设备的落后,数量有限等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实践机会不多,实践实习内容落后于测量社会生产[3]。
(三)师资力量薄弱当今大部分学校测量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师以应届优秀毕业生为主,缺乏具有必要的实践经验及工程实践背景的专业教师,尤其缺乏接触过现代高科技测量设备、大型实践测量工程经验的优秀教师,另外,对于大部分本科院校来说,青年教师任务量大,往往同时承担着几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导致青年教师能够参与实践社会测量生产的时间、机会不多,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基础扎实、测量时间经验足、能力强的复合型教师,可以从教学经验、新型仪器使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更为实用的实践指导[4-5]。
“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工程测量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程测量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工程测量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实际工程测量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往往面临困难和挑战。
为此,工程测量教学必须进行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测量能力。
首先,工程测量教学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工程案例,让学生理解测量知识的实际应用。
同时,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测量场景,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测量,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测量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
其次,工程测量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实际工程中,测量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需要学生具备与团队成员协作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一项测量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实时反馈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此外,工程测量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际工程测量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工程测量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工程测量是一项实践性工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际工程现场,让他们亲身感受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
同时,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职业要求,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工程测量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测量能力,为培养优秀的土木工程人才奠定基础。
工程测量课程改革思考

工程测量课程改革思考实验目的是加深、巩固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准确和较熟练地掌握测量基本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严格的“质与量”的观点,使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迅速适合工程实际的需要奠定基础。
当前,实验学时为6学时,包括水准仪的使用、经纬仪的使用和全站仪的使用。
对土木工程来说6学时太少,不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应该增加实验学时。
把实验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定为16学时,包括水准仪的使用、普通水准路线测量、经纬仪的使用、水平角观测、全站仪的使用、全站仪碎部测量、全站仪的点位测设和GPS接收机的理解和使用。
建立标准化实验场地,教师把所有的角度、坐标和高程全部测出来作为已知的数据实行检核,防止学生实验时编造数据。
2实践教学改革综合性教学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技术人员最基本的训练课题之一。
它除验证课堂教学外,是巩固和深化所学到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促动理论知识向实践水平的转变;增强学生对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动手水平的锻炼,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及组织管理水平。
当前存有的问题是测图方法是经纬仪方法测图,场地是在校园内的两座宿舍楼,比较平坦,无法绘制等高线。
学生实际掌握的测绘平面图的水平,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困难类别达到Ⅱ类,才能培养学生测绘地形图的基本技能。
测图法使用全站仪或GPSRTK采集数据,利用内业草图法绘图,摒弃传统的手工制图。
3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演示法等方法,以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板书设计等教学设计作为辅助手段。
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变形监测的内容。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动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图形、图片、视频、Flash、声音、电子模型等各种现代对媒体技术手段体现,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授知识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助教和助学功能。
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工程测量作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工程建设和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开展有效的工程测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所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本文旨在就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重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传统的工程测量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环节较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由于技术设备和场地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很难真正掌握测量技术和方法。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工程项目的案例分析和综合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形成“灌输式”教学,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开展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1. 增加实验实践环节在传统的工程测量课程中,实验实践环节的内容较少,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测量技术和方法。
我们建议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验实践环节,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的测量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和测量,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强化技术设备和场地的支持为了保障实验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加强对实验室和实践场地的建设和支持,配备先进的测量设备和软件工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测量仪器,掌握测量方法和技术。
3. 注重案例分析与综合应用工程测量涉及到很多实际的工程项目和案例,因此我们建议在课程中引入实际工程项目的测量案例,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测量原理和方法,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4. 推崇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思考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测量技术快速发展、测量产品不断翻新,现有的工程测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因而,相应的教学方法、内容需要随之革新,与之呼应。
本文基于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课程体系现状,对当前非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该院的教学实践,初步改革探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
力求通过各个环节的完善,提高我院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其理论与实践并重,更加突出技能培养。
目前,该院除了面向测绘专业开设之外,其它专业,如:土木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工程管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非测绘专业都开设了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伴随着空间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测绘领域也开始应用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给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亟需重新认识和改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1课程要求与分配内容与学时(1)通过《工程测量学》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需要学生达到以下几点:①对工程测量的基本技能、基本原理的掌握;②对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性能的掌握;③主要掌握测量、计算、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用图及一般工程的施工放样。
(2)其具体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包括:绪论(2学时);水准测量(10学时);角度测量(10学时);距离测量(2学时);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4学时);控制测量(4学时);全站仪与全球卫星系统(6学时);地形图测绘(2学时);地形图应用(2学时);施工测量(4学时)。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教材内容陈旧同过去相比,当前各高校使用的工程测量教材内容有了明显的改进,不过“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还存在,很少涉及到工程测量数据处理和项目实例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 要
。 :
皂
,
_ 茎 茎 ’; 。 。
萎
间信息服务实现大众化 , 因此实现按需测量 I I 为 各行各业服 务 ,这种趋 势将 为测 绘
,
发 展提 供 更 加 广 阔的 天 地 。
为因应新形势下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培 养的新挑战 ,建立 完善适应 当前 高速铁路 迅猛 发展的工程测量培养模式 , 别是新 特
层技 术原理 的讲 解及说 明,把重点放在如 何使用 当前高精新的仪 器及先进的施工方
映 出一个 人的精神 面貌 、 内涵和文化素 审美活动是促进 当代高职生各种审美 要素发展的根本途径 , 发展学生审 美能 力 主 要 在 于审 美经 验 的 积 累和 提 高 。形 体 训 练是在缓慢 、优雅 、动听 的音乐中通过 各
27 0
一
养 。
捌 毒 ≥
六 、形体 课 开 设 的前 景趋 势
形体课教学是一项很有教育意 义的工 作。 通过形体课的 “ 动手动脚” ,可以抑制 +
眠 捌 。
-上 、 接第20 7页
针统 仪器及操作方法 的教学 内容 ,精简部分底
的同时 , 还可以加强学生与人交往 、 沟通 、 协调的能力,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潜在 素质 ,同时 ,可以加强学 生从 主观 意识 上
进行 自我形体锻炼的意识 ,掌握一些科学 必要 的锻炼方法 。形体课 的开设 ,是符合
合展、踢 、 、控 、 等基本动作的练习 , 拉 压 感受肌肉的用力( 即拉长 、 伸展)加 强全身 , 的控制 力和平衡力 , 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 动 作 的 感染 力 , 强肌 肉的 弹性 和 灵活 性 , 增 促 进身体正确姿势和形态的形成 , 是融音乐 、 舞蹈、健身于一体 的教学项 目。它能使学
了当前高速铁路 发展新条件下工程测量教
学 改革 的 基 本 思路 , 出 了解 决 当前 问题 提 的一 些 可 行 的做 法 , 力求 通 过各 个环 节的 完善 , 升 工程 测 量 教 学对 各 种 工程 建 设 提
的支持 力度 。
工 程 测 量 ;教 学 ; 改革 ;转 变
掌 璧
社会发展 ,学校体 育与终生体 育接轨 ,学 法切 实解决 问题 上来 ,平衡分配各个环节 校体育与 国际体育接轨等需要的。 所 占的 比重 ,实现有限的教学资源及时 间
的最优 化配置。 工程现场 的测量工 作已完成 了从传统 测量向现代测量的转变,课程教学的培养 定位要适应这一形势 ,要重视新技术、新 理论和新方法。传统的测量方法要大大压 缩,3” “S 和计算机技 术及应用 , 数字化测 量 等现 代 化 的 测 量 方 法 和 内 容 要 着 重 增
1 教 学通 识 型 向工 程 应 用型 的 转 变
十木 工程 测 量 教 育教 学 的根 本 目的 是 应 用 于 工程 实 践 ,为适 应 新 的快 速 发 展的 工程 技 术 革 新 趋 势 , 约 时 间 , 高 效率 , 节 提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关键。
相 对 于高 等 教 育 或研 究 型大 学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相 比 较 , 应 用 型 人 才 ” 养 具 有 “ 培 以 J 个主 要 的特 点 I: 先应 用 型人 才 的 L 首 I 知识结构重点 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 而 加 以 设 计 , 课 程 设 置 和 教 材 建 设 等 基 在 本 工 作环 节上 ,特 别 强调 基 础 、成 熟和 实 用 的 知 识 ;其次 应 用 型 人 才 的能 力体 系也 是 以 一线 生 产 的实 际需 要 为核心 目标 , 下 转 第 2 6页 7
中国科技信息 2 1 年第 2 期 00 4
C I C EC N E H O O Y I O M TO e . 1 HN S I E A D T C N L G N R A I D c2 0 A N F N 0
D I1 .99 jin 10 - 9 2 2 1 .4 1O O: 0 36 / . s .0 1 8 7 .00 2 .4 s
新 形势 下工程测 量教学改革 的若干思考
杨国林
一
兰州 交通 大学土木工程 学院
7 0 7 500
捧 嚣 _ 0 0
0 l ≤
为 因应 新 形 势 下 测 量教 学培 养 的 新 战 , t 建立 完善 适合 当前 高速 铁路 迅 猛 发 展 的工 程 测 量培 养模 式 , 别 是应 对新 技 术 出现 特 带 来 测绘 工作 在 工 程 现 场 的 新 变革 , 必 有 要 对 当前 的工 程 测量 教 学培 养的 各个 环 节 做必 要 的调 整 。本 文从 5 方 面 分别 阐述 个
技 术 出 现 带来 测 绘 工 作 在 工 程现 场 的 新 变 革, 有必要对 当前 工程测量教学培养的各
个环节做必要的调整。为此 ,针对当前土 木工程测量教学的现状 ,需要在以下若干
方 面 做 相 应 教 学 方 式转 变和 内容 革 新 ,从 而 更 好地 紧贴 现 场 服 务 施 工 。
翻
当前测绘科学从几何科学发展到信息 科学 , 目前 已进 入信 息 化 测 绘 新阶 段 , 现 实
了测 绘 学的 自动化 和 智能 化 , 使得地 球 空 这
箜 苎盖 地 磊 : 至葶i 篓 鬟 角 效 “ 致 ” 要 及 时 摒 弃 一 些 过 烹 : 高 地学 用 需 以 蒹 ’’ 时
种 体 位 的 变 化 及 波 浪 动作 和 肢 体 的 屈 伸 、
端点在造美形格 柔 、 教 向 口 弱,塑缝的体塞了韧J 有工比 l 新J ,高 提 从 ’ 学L u l 同 干 重J 乎 里重调 里 整 芷
性、 调性、 协 灵敏性、 节奏感合身 体素质 平衡 教学结构 的转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