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初二历史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初二历史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

课题九新文化运动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研究课题生本教育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课题研究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三个阶段是什么?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一《新青年》创办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引导学生思考:尊孔复古是反动的封建逆流,而帝国主义在当时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它们为什么支持尊孔复古?教材中的“对内对外,两无遗憾”是什么意思?你说我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学生回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课堂中,注重学生个性差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吸引学生兴趣小结布置作业造出来的。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内容。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新世纪的曙光?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终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拥有事实的理论,具备了征服人心的说服力。

八年级历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

“新世纪的曙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NEWS1919年 中国
政治新闻
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 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 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历史地位(性质) 历史意义
局限性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 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 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器物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制度
科学与民主 马克思主义
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背景
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祭拜
烈新
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 等思想观念 深受知识阶 层欢迎
冲旧 突思
潮 发 生 激
袁世凯实现 独裁专制, 规定“ 国 民教育,以 孔子之道为 修身大本”
小结
新文化运动
兴起
前期
后期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十月革命以后)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宣传马克思主义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地阶主 级派洋维务派通师过夷改革长,技实行 新 君主立宪制,发
展资本主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学习西 方技术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第9 课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本课课件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认识新文化运动盛行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盛行的标记、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 1)经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剖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详细内容,剖析其作用与影响,进而提升其剖析问题的能力。

( 2)经过指导学生阅念书中相关白话文的资料,培育学生关于历史新事物的鉴识和理解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英勇精神和前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旌旗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一定加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课要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课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何把斗争的锋芒瞄准孔教?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导入:____年,一个 18 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喜悦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假如此等迂腐之人考取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

此后以后,他对封建制度痛心疾首,踏上了追求真谛、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xx 年9 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立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更名为《新青年》。

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发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发运动就是──我们今日要讲的新文化运动。

出示课题。

出示教课目的、要点、难点。

为何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堆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评。

那么为何会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第一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想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看法人心所向)师: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同等、仁爱等思想看法,遇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9课: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知识要点 一、《新青年》的创办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2)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 (3)进步知识分子的推动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 志: 《新青年》的创办 — 陈独秀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旗 帜: “民主”“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 (5)基本内容: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二、新世纪的曙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 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1918年,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的真
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在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缺陷)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四展厅: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 1、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3、后期为马克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局限性
对东西文化的态度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合作探究三:
胡适.鲁迅等人对"西方 文化"和"东方文化"的态度是 什么? 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 态度

我们也知道单有白话未必就能造出新文 学;我们也知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做 里子。但是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 程序: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 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尝试集〉自序》——胡适

旧文学
新文学
文 学 胡 适 改 提倡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良 刍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议
新文化运动“是几 个青年凭空造出来 的。”这种说法对不 对?为什么?
教材补充资料
——袁世凯的专制统治
新文化运动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 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 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在思想文化领 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十月革命胜利后 时间: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代表人物及事迹: 和《布尔什维主义胜利》 内容: 宣传马克思主义
后期:
新旧思潮起冲突, 《青年杂志》运动搞。 民主科学摇大旗, 陈李胡鲁做代表。 十月革命送曙光, 马克思主义响中国。 新文化运动载史册, 人们思想大解放。
五、达标检测
1· 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 ) A· 《每周评论》B· 《中外纪闻》C· 《新青年》 D· 《民报》 2· 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大力提倡( ) A· 自强、求富 B· 自由、平等 C· 民主、科学 D· 民 族、民权 3·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1李大钊 2陈独秀3鲁迅4胡适 A· 1 2 B· 1 2 3 C· 13 D· 1234 4· 下列是一位同学默写的新文化运动的提倡内容, 正确的是( ) 1提倡民主 2提倡新道德 3提倡科学 4提倡新文学 A· 1 2 B· 1 2 3 C· 1 3 D· 1234 5· 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 主义方面成就较为显著的人是( ) A· 李大钊 B· 胡适 C· 鲁迅 D· 陈独秀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第 9 课 新文化运动
课程目标
• 1、“新青年”的创办
•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代表人物、两 面大旗、口号、阵地、主要内容
• 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意义
• 4、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儒家的态度
北大红楼
合作探究(一) 新青年的创办
学思之窗: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 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 “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 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新文化运动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 的思__想__大__解__放__运动。它启发着人们 追求_民__主__和__科__学_,探索_救__国__救__民_的 真理,为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在__中__国__的__传__播__ 创造了条件。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 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 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 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
提倡新道德、新文学 •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巩固训练
• 课后练一练 • 历史助学
课程结束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第二期改称“新青年”。
• 1917年,迁入北京大学
合作探究(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 起
兴起标志
1915年 陈 独 秀 《 新 青 年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新文化运动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实行的斗争。

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个知识点。

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展开的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

所以其性质是封建斗争。

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而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确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水平,提升分析问题的水平。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水平。

【师生互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设问:为什么要重铸国魂呢?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提纲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ppt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ppt课件(人教版)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新青年》 从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
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人。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 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1917年,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 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
《新青年》和《每周评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备受鼓 舞,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 革命。 1918年12月,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热情 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这一时期他更加致 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他在 《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 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 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德先生 – Democracy [dɪ'mɑkrəsɪ] -- 民主 赛先生-- Science['saiəns] -- 科学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概况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杂志》,后 改称《新青年》,陈独秀 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 发表《敬告青年》。他还 提出“民主”和’科学” 的口号。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 的 的
新文化运动 思 想
旧 激 烈 冲 突


为实现专 制与独裁, 规定国民 为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中《 华 民 国 约 法 》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B )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民主和科学 6、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 义的是 (C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Night Thoughts 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I lif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moon, the dazzling moon. I drop my head, 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
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祭天 年袁世凯到天坛祭天
孔子像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 颁布《 制,颁布《中华民国约 法》,规定“国民教育, 规定“国民教育, 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 本” 。袁世凯还率领百 官演出一场“祭孔” 官演出一场“祭孔”丑 剧,掀起了一场尊孔复 古的逆流。 古的逆流。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概况 主 将 主要阵地 兴起标志 口 号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年陈独秀创办 民主 科学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提倡民主 提倡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文学
1.传播马克思主义 传播马克思主义 后期内容
对于新文化运动, 对于新文化运动,有人说它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 解放运动, 解放运动,也有人说它有很大 的历史局限性。 的历史局限性。你怎样评价它 呢?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概况 、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 年 鲁迅在《新青年》 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 狂人”之口, “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 统治的罪恶, 吃人” 统治的罪恶,用“吃人”二字全可概 号召人们推翻“黑漆漆的”“ ”“吃 括,号召人们推翻“黑漆漆的”“吃 社会。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 人”社会。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 同新文化形式结合起来, 同新文化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 学的典范。 学的典范。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 了( D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 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 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C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二、“新世纪的曙光” 新世纪的曙光”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 思想大解放运动。 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 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 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三、小 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兴起
1915年陈独秀 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 年杂志
前期
提倡民主,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十月革命以后) 十月革命以后)
传播马克思 主义思想
完成练习册关于第9课所有内容 完成练习册关于第 课所有内容 预习第三单元第10课 预习第三单元第 课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概况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 李大钊在《新青年》 发表《孔子与宪法》 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 孔子是“ 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 符”,揭露袁世凯将孔教载 入宪法, 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 声”。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概况 、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 年胡适在《新青年》 年胡适在 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 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 写文章“不做无病之呻吟” 写文章“不做无病之呻吟”, 须言之有物”等主张, “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 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反对独裁专制 反对迷信盲从 反对旧道德 反对旧文学
二、“新世纪的曙光” 新世纪的曙光”
1.传播马克思主义 传播马克思主义 后期内容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年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二、“新世纪的曙光” 新世纪的曙光”
第9课 课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新世纪的曙光” ■“新世纪的曙光” 新世纪的曙光 ■课堂小结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Question1.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 传入了那些思想观念,受到了哪些人 的欢迎? Question2.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 果实之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2、新文化运动概况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德先生) 德先生
(赛先生 赛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陈独秀《 陈独秀 新青年》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太 和 一 中 罗 文 娟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 带着兰花草 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 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希望花开早 看得花时过. 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 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 移 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 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 相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夙愿偿 能将夙愿偿. 相忘 但愿花开早 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满庭花簇簇 添得许多香. 添得许多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