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Vc的测定
果蔬维生素C含量测定

果蔬维生素C含量测定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试剂配制:(1)2%草酸溶液:溶解20克草酸结晶于200毫升水中,然后稀释至1000ml(2)0.2 mg/ml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 mg抗坏血酸,溶于2%草酸溶液中,定容到50 ml容量瓶中,置冰箱中保存。
(3)2,6-二氯靛酚溶液:称取50 mg2,6-二氯靛酚钠盐,溶于50 ml热水中,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250 ml容量瓶中。
过滤后,置于棕色药瓶中保存在冰箱内。
步骤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的标定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2 ml,加入5 ml20 g/L的草酸溶液,以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至桃红色且15 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用同时刚配好的V C标准溶液标定,记录每ml 2,6-二氯靛酚溶液相当于V C的毫克数(mg/ml)。
2.样品的准备及滴定取样品匀浆10.0 g,加入90 ml 2%草酸溶液,定容至100 ml,过滤备用。
用标定过的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至桃红色且15 s内不褪色为止,记下染料的用量,重复三遍。
3.维生素C含量计算W=(V0-V1)A*100/MW为100g鲜样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毫克数V0为滴定样品所用的染料的ml数。
V1为空白样品所用的染料的ml数。
A为1ml染料溶液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mg/ml)。
M为取样量即样品克数。
第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17 原理用蓝色的碱性染料2,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对含L(+)-抗坏血酸的试样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2,6-二氯靛酚被还原为无色,当到达滴定终点时,多余的2,6-二氯靛酚在酸性介质中显浅红色,由2,6-二氯靛酚的消耗量计算样品中L(+)-抗坏血酸的含量。
果蔬中维生素C的测定

实验十:果蔬中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教学目的要求基本知识点1、了解从果蔬中提取Ve的方法。
2、掌握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果蔬中VC的原理、基本过程和操作关键。
3、熟练采样、样品处理、称量、过滤、定容、滴定等基本操技术。
4、掌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技术。
重占≡≡.∕∙⅜t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果蔬中Vc的基本过程和操作关键。
难点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果蔬中Vc的原理课时教学方案:复习与提问:1、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果蔬中VC的原理。
2、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果蔬中Vc的基本过程和操作关键。
3、检查学生实验准备情况。
【引入新课】Ve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参加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细胞间质中胶原的形成,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
当人体中缺少VC时,就会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骨骼脆弱、粘膜及皮下易出血、伤口不易愈合等症状。
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VC能阻止亚硝酸盐和仲胺在胃内结合成致癌物质一亚脱胺,从而减低癌的发病率。
据测定,成年男子每天约需VC65mg,成年女子每天约需VC60mg oVC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獄猴桃、鲜枣、草莓、枇杷、橙、橘、柿子等含有丰富的%。
以IOOg水果的VC的含量来计算,獄猴桃含420nιg,鲜枣含380mg,草莓含8Omg,橙含49mg,枇杷含36mg,橘含30mg,柿子含3Omg0但葡萄、无花果、苹果各自只有5nιg,香蕉、桃子各含IOmg,梨子仅含4mg。
实验十:果蔬中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少它时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ascorbicacid)。
化学名称为:L-3-氧代苏己糖醛酸内酯【英文名:ASCOrbiCACid(INN)],分子式为C6H8O6,相对分子质量:176.13o自然界存在两种形式的维生索C:抗坏血酸(还原型VC)和脱氢抗坏血酸(氧化型DHVC),抗坏血酸易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脱氮抗坏血酸又易还原成抗坏血酸。
果蔬中维生素C的测定

果蔬中维生素C的测定
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可以在多种果蔬中找到。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来测定果蔬中的维生素
C含量:
1. 准备样品:将所需的果蔬样品洗净,去除外皮、种子和纤维,然后将其切碎成小块。
2. 提取维生素C:将切碎的果蔬样品加入足够的去离子水中,使用搅拌器将其搅拌均匀。
然后使用滤纸或离心机将提取液分离出来。
3. 准备标准曲线: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可以使用市售的维生素C标准品。
标准溶液的浓度应该涵盖
预期测定样品中的维生素C范围。
4. 进行反应:将提取液和维生素C标准溶液分别加入试剂中,常见的试剂是重铬酸钾溶液。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5. 反应色彩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或相关仪器,对样品和标准溶液中的颜色进行测定。
维生素C的浓度与测定的吸光度或
测得的颜色深浅有关。
6. 计算维生素C含量:使用标准曲线得出的吸光度与维生素
C标准溶液的浓度的关系,计算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
综合分析实验:实验3:果蔬中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学院/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年__月__日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及试剂】
【简单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及处理】
Vc质量: g ;西红柿质量: g ;橙子质量: g
实验中你与合作者配制的公用试液有(详细记录称取量及配制过程):
(1)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及待测样品吸光度的测定
表1. 标准系列及待测果蔬吸光度的测定
以Vc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图1. 标准曲线(图打印成适当大小,贴在此处)
计算原待测试样西红柿及橙子中Vc的含量(利用拟合方程求算,注意稀释倍数,以mg/100g表示)
(2)荧光法:标准曲线及待测样品荧光光度的测定
表2. 标准系列及待测果蔬荧光强度的测定
图2. 标准曲线(图打印成适当大小,贴在此处)
计算原待测试样西红柿及橙子中Vc的含量(利用拟合方程求算,注意稀释倍数,以mg/100g表示)
【实验评价及问题讨论】。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精)

研究过程
1、确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 方法及实验方案。
2 、设计实验记录卡
3、实验测定一些常见果蔬中 维生素C的含量。 4、误差分析 5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 反思与建议
测定果蔬中VC含量
• 荧光法:
• 样品中VC与邻苯二 胺反应生成有荧光 的物质,其荧光强度 与VC浓度成正比.
范例
• 实验方案设计(框架) • 测定一些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实验结果 记录卡
学习评价
全体学生活动:填写《研究型 课程学生学习手册》中课题研 究过程记录。
反思与后续研究
1、同一蔬菜、水果,由于外界条件变 化而使维生素C含量损失(如贮存时 间、贮存条件不同、蔬菜烹调后等)。 2、同一果蔬不同部位维生素C的含量 是否相同。
–仪器:
–荧光计
测定果蔬中VC含量
• 电位滴定法:样品中的有机酸
(弱酸)用标准碱液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类。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到终点(pH=8.2,指 示剂显红色)时,根据消耗的标准碱液体积, 计算出样品总酸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 • RCOOH + NaOH→ RCOONa +H2O
• 仪器:电位滴定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蔬菜水果中维c含量的测定

蔬菜水果中维c含量的测定摘要:利用维生素C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最大吸收波长为243.4nm,标准曲线方程为A=0.0528c-0.0568,相关系数为R2=0.9996。
5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mg·(100g)-1]分别为:黄瓜20.5、苹果14.9、西红柿18.4。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C;果蔬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能预防牙龈出血及萎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坏血病、动脉硬化、贫血等有一定疗效。
实验1.1材料、试剂与仪器:青椒、橙子、黄瓜、苹果、西红柿,市售抗坏血酸、HCl、NaOH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UV110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B-214型电子天平1.2方法1.2.1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050g抗坏血酸,加10mL10%HCl溶解,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混匀,即得100μg·mL-1维生素C标准溶液。
1.2.2吸收曲线的绘制移取10mL维生素C标准溶液于50mL比色管中,稀释至刻度,混匀。
用1cm石英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在200~300nm波长范围内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自动扫描。
绘制吸光度与波长关系曲线,以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1.2.3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准确移取100μg·mL-1维生素C标准溶液0.5mL、1.0mL、1.5mL、2.0mL、2.5mL、3.0mL、4.0mL、5.0mL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以水为参比,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维生素C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4果蔬样品的处理将青椒、西红柿、黄瓜洗净晾干,橙子和苹果取肉,分别称取10.00g于研钵中,各加入1%HCl10mL,匀浆,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
移至离心管中离心10min,取上清液即为待测果蔬提取液。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18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一、目的学会测定果蔬中Vitc含量的方法。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1(材料,各种蔬菜或水果2(用具及仪器、研钵或捣碎机。
100ml锥形瓶、5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5ml移液管,100ml量筒,微量滴定管,漏斗、滤纸,电子天平3(试剂(1)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2)1%草酸溶液:溶1g草酸于100ml蒸馏水。
(3)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mg纯抗坏血酸,溶于是1%草酸溶液,并稀释至500ml。
贮棕色瓶,冷藏,最好临用时配制。
(4)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溶31mg2.6-二氯酚靛酚在300ml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ml,滤去不溶物,贮在棕色瓶内,冷藏(大约可保存一星期)。
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三、原理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蓝色)为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钠(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钠滴定样品中的维生素C,根据滴定时所用去染料数,计算出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
滴定终点的判定是以被滴定溶液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显现的粉红色不褪色为准,这是由于2 .6——二氯酚靛酚钠具有在酸性溶液中显粉红色,而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的特性。
四、方法步骤1、提取:用水洗净新鲜白菜叶柄,用纱面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份,然后称取10.0g,加2%草酸20ml,置于组织搅碎机中打成浆状或用研钵研匀浆。
倒入100ml 容量瓶中以2%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静置1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2、滴定(1)(标准液滴定: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0ml(含0.1抗坏血酸)置100ml 锥形瓶中,加9ml%草酸,微量滴定管以2.6-二氯酚靛酚钠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秒即为终点。
由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出1ml染料相当于多少mg抗坏血酸。
(最好做两份)2(样液滴定:准确吸取滤液两份10.0ml分别放入100ml锥形瓶内,滴定方法同前。
蔬菜水果中Vc含量的测定

实验名称:蔬菜水果中V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撰写人:Tang Chen注:本实验报告仅供参考,不得抄袭。
非作者允许禁止私自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学习样品的预处理方法2、学会碘量法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及其应用3、熟练掌握滴定基本操作技能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二、实验原理Vc具有很强还原性,能将碘还原成碘离子。
碘与淀粉变蓝色,而碘离子不能使淀粉溶液改变颜色;因此,在含有Vc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就可以用碘溶液来滴定被检测样品中的维生素C。
记录滴定用去的碘溶液量,再根据已知的每毫升碘溶液可以与多少毫克的Vc发生反应,就可以计算出被检测样品的维生素C含量。
由于Vc的强还原性,在空气的易被氧化,特别是在碱性介质中更易被氧化,故测定时须加入少量稀HCl或稀CH3COOH使溶液呈弱酸性,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三、仪器与药品桔子、酸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量筒、食物粉碎机、烧杯、0.02mol/L碘溶液、盐酸(质量分数2%)、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2%)、蒸馏水、Vc药片(100mg/片)四、实验步骤1、制备果蔬提取液①制取50g水果,放入食物粉碎机中,再加入50mL蒸馏水,然后进行粉碎。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2mL淀粉溶液,然后滴加盐酸,将pH调至32、滴定果蔬组织提取液①将一片维生素C药片溶解在25mL蒸馏水中②用碘溶液滴定维生素C药片溶液与果蔬组织提取液,滴定过程中,边滴定边晃动锥形瓶,直到提取液呈现蓝色,并在0.5min内不褪色。
重复滴定两次,记录每次滴定的初读数和末读数。
最后,计算出两次滴定所用去碘溶液的平均值五、实验结果数据处理果蔬组织中的维生素C含量计算公式:Vc含量=(V2/V)·aa=100mg1 2 3 平均值桔子/30g 2.90 3.40 3.35 3.22Vc片29.12 28.96 29.21 29.10Vc的含量mg/50g桔子/30g 18.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酒精专用
【测量原理】酒精度计的原理应该是根据密度计的原理设计的,我们知道乙醇的密度是小于水的,而相应的酒精(乙醇)度越大,那酒的密度也越小而浮力也越小。
酒度计就是根据这种差异而算出乙醇的含量的。
测量酒精酒度通常用酒精表,酒精表又称酒精比重计。
酒精表是根据酒精浓度不同,比重不同,浮体沉入酒液中排开酒液的体积不同的原理而制造的。
当酒精计放入酒液中时,酒的浓度越高,酒精计下沉也越多,比重也越小;反之,酒的浓度越低,酒精计下沉也越少,比重也越大
【使用方法】
测量浓度时,将部分酒精倒入量筒中,注意不要倒得过满,再把温度表和酒精表放入量筒里不要贴筒壁,稍等片刻,目光平视看准温度与酒度,通过《酒度、温度换算表》,然后查出标准(20℃的酒度)。
使用酒精计测量酒度时,应注意: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酒精表面与酒精计长轴的接触处会出现弯月面。
因此,我们在读数时,应以水平面为准
葡萄酒专用酒度计使用说明:
1.将酒度计漏斗端朝上,把少量葡萄酒注入漏斗,葡萄酒会沿着毛细管开始向末端移动,等到末端有几滴葡萄酒滴出时,这时把仪器颠倒过来,葡萄酒会沿着毛细管退后,在停住的那个地方直接读出的刻度就是酒的度数。
2.同样的方法测出纯净水的酒度。
3.用葡萄酒测的数值减去纯净水的数值,就接近葡萄酒的酒度。
【注意事项】
1.清洗干净。
(可用高度白酒泡一下,然后用温水冲一下)
2.酒的温度在20度时,测量结果最准确
3. 葡萄酒里面的固形物和微粒会影响测定结果。
仪器在使用后应该彻底清洗,晾干后确认毛细管里无气泡无杂质方可使用。
4.酒度在0-25度的液体可直接测,超过25度需按比例用清水稀释后再测,测量结果为:直接读数×稀释倍数
白酒酒度计使用说明:将待测酒装入100ml量筒中,将酒度计大头朝下放入量筒中,酒度计会飘起来,这时候看酒度计上显示的酒精度(量筒内酒上液面与空气交接处刻度值即为酒精度)
食品中还原型Vc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在蔬菜水果中含量丰富,易溶于水,酸性,以还原型抗坏血酸、脱氢型抗坏血酸、二酮古乐糖酸三种形式存在于食品中。
测食品中总Vc含量的方法:荧光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
测食品中还原型Vc的方法:分光光度法。
新鲜食品中Vc主要以还原型的形式存在,因此,本实验
学习食品中还原型Vc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食物中维生素C的分布规律以及维生素C的理化特性。
2.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还原型Vc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在乙酸溶液中,抗坏血酸与固蓝盐B反应生成黄色的草酰肼-2-羟基丁酰内酯衍生物。
在最大吸收波长420 urn处测定吸光
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三、仪器
1.722分光光度计若干,提前20min打开预热
2.10ml具塞玻璃比色管 10个/组
3.标签纸,记号笔若干
4.组织捣碎机 2个
5.菜刀、菜板、一次性手套
6.棕色容量瓶100ml,胶头滴管 1个/组
7.移液管0.5ml,2ml 移液管1 ml,5 ml,吸小球 2个/组 1个/组
8.漏斗、滤纸 1个/组
9.托盘天平, 1个/组
10.烧杯100ml 2个/组
四、试剂(所用试剂,除另有规定外,均为分析纯试剂。
)
1.乙酸溶液(2mol/L) :吸取11.6mL冰乙酸,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分装,1瓶/组
2.乙酸溶液(0.5mol/L): 吸取2.9mL冰乙酸,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分装,1瓶/组
3. EDTA二钠盐溶液(0.25mol/L):称取9.3g 二钠水合EDTA二钠盐于蒸馏水中,加热溶液,放冷后定容至100mL。
作用:是螯合剂,与金属离子螯合,避免有色的金属离子对实验的显色产生干扰。
分装,1瓶/组
4. 2 g/L固蓝盐B溶液(显色剂):准确称取0.2g固蓝盐B,加蒸馏水溶液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室温下贮存可稳定3d以上)。
分装,1瓶/组
5. 抗坏血酸标准储备液(0.1 g/L):精密称取纯Vc粉末0.2000g,加20 mL2mol/L乙酸溶液溶解后移入100 mL棕色容量瓶中并定容,摇匀。
冷藏保存(<10℃下冷藏保存稳定2d)。
分装,1瓶/组
6. 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溶液(0.1 g/L):精密吸取 5. 0 mL抗坏血酸标准储备溶液(2..0g/L)于1 0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5 mL乙酸溶液(2 mol/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μg抗坏血酸。
临用时配制。
分装,1瓶/组
7. 异戊醇:除生食物匀浆时产生的气泡 2-3滴/次
8. 蒸馏水 1瓶/组
五、实验步骤
1. 蔬菜、水果:
样品采来后,整棵菜(不掰开)洗净吹干,均匀取样,稍切碎。
称取可食部分50.0 g于捣碎机内,加同倍量的乙酸溶液(2mol/L)捣成匀浆。
用烧杯称取10.0 g 匀浆(含0.2 g /kg以下抗坏血酸)于100m L棕色容量瓶内,加5mL乙酸溶液(2mol/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滤纸过
滤,滤液备用。
不易过滤的试样可用离心机离心后,上清液测定。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0, 0.1, 0.2, 0.4, 0.6, 0.8, 1.0, 1.5, 2.0m L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相当于抗坏血酸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50.0, 200.0µg),分别置于10 mL比色管中。
各加0.3 mL EDTA二钠溶液(0.25m ol/L),0.5 mL乙酸溶液(0.5mol/L),1.25mL固蓝盐B溶液(2g /L),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室温(20℃ -25℃)下放置20 min后,移入1cm比色皿内,以零号
管调节零点,于波长420 nm处测定吸光度A,绘制标准曲线。
3 试样的侧定精密吸取按1.0 mL样液(约相当于抗坏血酸200µg以下)于
10mL比色管中,以下按标准曲线测定方法依次加入其它试剂。
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室温(20℃ -25℃)下放置20 min后,移入1 cm比色皿内,以零号管调节零点,于波长420 nm处测定吸光度A。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样液中抗坏血酸含量。
七、数据处理
C
X = ———————× 100
v1
m ×——× 1000
V2
式中:
X —试样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mg/100g;
V1—测定时所取溶液体积,mL;
V2 —试样处理液总体积, mL;
M —试样质量,g;
C—试样测定液中抗坏血酸的含量,µ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