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元素1
课题3 元 素 教案

课题3 元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难点"元素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备注元素第一课时导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则是由原子构成。
例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请你想一想:氧分子里的氧原子,跟水分子里的氧原子,还有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汞等分子里的氧原子相同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元素(一)元素概念活动1[设疑]相对原子质量中的”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提示]碳12原子。
【设问】有没有别的碳原子?介绍几种原子碳质子数6 中子数6 氧质子数8 中子数8原质子数6 中子数7 原质子数8 中子数9子质子数6 中子数8 子质子数8 中子数10【设问】上述两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归纳】每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活动3碳质子数6 中子数6 碳氧质子数8 中子数8 氧原质子数6 中子数7 元原质子数8 中子数9 元子质子数6 中子数8 素子质子数8 中子数10 素【提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做元素)【归纳】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1)导学导练

2021/12/10
5
第五页,共三十七页。
导学导练
知识点1.元素(yuán sù)
【引导自学】
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jiàocái)P59~P60,了解元素的相关知 识。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021/12/10
30
第三十页,共三十七页。
课后作业(zuòyè)
能力 提升 (nénglì)
9.(2018重庆)“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
25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七页。
课后作业(zuòyè)
基础 过关 (jīchǔ)
4.化学中将众多(zhòngduō)原子划分为不同种元素的依据是 ( )
A.原C 子质量 B.电子数 C.质子数
D.中子数
2021/12/10
26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七页。
课后作业(zuòyè)
基础 过关 (jīchǔ)
5.下列(xiàliè)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氧
硅
铝
铁
2021/12/10
8
第八页,共三十七页。
导学导练
知识点1.元素(yuán sù)
【小组讨论】
讨论下列化学变化中分子(fēnzǐ)、原子、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
物质的组成 变化情况
硫+氧气 (S) (O2)
二氧化硫 硫由_硫_元__素_ (yu组án sù成) ;分子
(SO2)
氧气由____ 组 __改_变_____; 氧成元;素二氧化硫 原子
D.HCl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知识的热情。
2.掌握原子结构的主要内容,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3.掌握元素的主要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认识元素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分布和应用。
4.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物质的推断和分析,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性质及原子结构。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如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元素性质的比较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小组竞赛,如元素知识问答、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引导学生总结小组讨论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提出讨论题目:“请你们小组探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元素性质的变化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总结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元素性质的变化原因。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变, 原子、元素的种类不变!
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过渡元素分类
3、元素的分类:P62
1)金属元素:“钅”字旁(汞除外,俗称“水银”) 2)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氦、氖、氩、氪、氙) 3)非金属元素: 固态非金属元素(“石”字旁)碳、磷 液态非金属元素(“氵”字旁) 溴 气态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氧、氢
含量最多 的非金属 元素 含量最多 的金属元 素
地壳中元素含 量前四位:
氧>硅>铝>铁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氧元素
钙元素
自学指导(二):P59讨论: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 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硫+氧气 S O2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H2O2 点燃 二氧化硫 SO2 水+氧气 H2O+O2
3、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 C ) A、碘原子 B、碘离子 C、碘元素 D、碘分子 4、酚酞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其化学式是C20H14O4, 它是由____ 3 种元素组成的,每个分子中共有 38 个原子。 5*、CO2是由 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的, CO2是由 氧元素和碳元素 组成的。 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 构成的,
当几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
附加一个小写字母 如:用S表示硫元素,Si表示硅元素; 用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 书写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 小写(一大二小)
找出下列元素符号的错误
钡
BA
正确答案
Ba
金
au
银
Ag
Au
Ag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及元素符号 P62表3-4 背住
(此外还可表示铁单质)
【课件】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元素及元素符号-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元素
非金属 【液态】元素名称中有“氵”,如溴
元素
目前发现的唯一液态非金属元素
【气态】元素名称中有“气”,如氢、氖等
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名称中有“气”,如氦、氖等
(6)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思考探究
(7)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①物质组成的描述: 当讨论物质的宏观组成时,一般用“某物质
由什么元素组成”来描述,其中只涉及种类 而没有个数的含义。
新课导入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
H2O
氢元素
氧元素
CuSO4
硫元素 氧元素
什么叫元素呢?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元素
碳原子
质子数6 质子数6 质子数6
氧原子
质子数8 质子数8 质子数8
中子数6 中子数7 中子数8
碳元素
中子数8 中子数9 中子数10
氧元素
(1)【元素的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硫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硫元素 氧元素
硫元素 氧元素
氢元素 氧元素
氢元素 氧元素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元素的种类都不变,分子的种 类发生了改变。
思考 元素名称中有“钅”(汞除外),如铁、铜、银等
【固态】元素名称中有“石”,如碳、磷等
Si:硅;
K:钾; Ag:银; Hg:汞
8.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 , 银AG ,氯cl,钙cA。 答:铜:Cu; 锌:Zn; 银:Ag; 氯:Cl; 钙:Ca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②若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 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课题3 元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
第三单元学习了前两节的内容,对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化学元素也不是很陌生,同时前面也接触了几种物质和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
通过学习元素,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系统研究。
学生的认知程度还不是很高,对于元素等抽象的概念需要慢慢体会,而不能单纯停留在对符号的记忆。
三、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分子和原子以及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难点:元素的概念。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元素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教案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元素的含义及简单分类。
2.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3.理解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自主得出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前后不变的结论,体验学习方法和观念的梳理过程。
2.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上交流汇报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收集并整理资料,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2.通过学习有关地壳中的元素和生物细胞中的元素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知道元素的含义。
2.理解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难点]
理解元素的含义。
[教学过程]
【问题一】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下列哪个是合理的解释?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师生共同】答案:D。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相关概念的关系
三、化学变化过程前后元素不变
四、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前五位:氧、硅、铝、铁。
2、生物细胞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前五位:氧、碳、氢、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