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结构】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新兴起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文活动基地:

化主要阵地:

运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前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内容文化平民化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

●【教材梳理】

一、背景:

1、政治:民国初年,内忧外患:①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②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统治;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4、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概括:

1、兴起标志:_____________

2、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

3、主要阵地:《新青年》;

前期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或民主与科学)

口号:民主与科学

主要活动基地(运动中心):北大;

4、北大校长提出的办学方针:_____________实质:鼓励各科学观点自由发展,让新思想去抢占封建思想的阵地。

5、《新青年》的影响:

三、前期主要内容:

1、核心内容:提倡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思想。科学: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旧道德: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儒家伦理道德。其本质是为封建政治服务的。

(2)旗帜:打倒孔家店。

原因:孔子和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评价:

①“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

算;②传统的贞节观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怀疑;

③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3)代表人物及作品:

鲁迅是对旧礼教攻击最为猛烈的人,代表作:《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

3、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4、文化平民化:

四、后期主要内容: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评价:

1、积极: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

②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对专制主义:;对传统礼教:;

对人民、青年:;

③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

④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⑤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局限:

(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知识梳理:

1、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

第一次,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新文化运动

2、梳理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春秋战国:创立与发展(地位及原因)

(2)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

(3)汉代:董仲舒新儒学。(地位:成为正统思想,确立主流地位;原因?)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危机(原因)

(5)宋明时期:理学(地位及原因)

(6)明清时期:①批判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②统治思想:宋明理学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原因

(7)近代各阶级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①洋务派: 态度:“中学为体”,统治地位不可动摇

原因: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②维新派:态度:把西方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原因:

③激进派:态度:全盘否定

原因:历史:儒家思想历来是封建统治的思想支柱

现实: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新文化运动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8)儒家思想与启蒙运动: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有何局限?

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

②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儒学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

(9)今天我们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史料研读

一、主题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

史料一“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①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②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令》史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③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史料三……“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④“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以及各地建立的⑤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注】①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注】②指民主共和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注】③指民主和科学。

【注】④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注】⑤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内容的变化。

1.史料一表明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史料二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与科学。

史料三说明“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广泛出现。

2.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二、主题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史料一新文化运动,……反思和重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破除了传统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严重束缚,特别是使一代青年的精神获得①前所未有的解放。

——《百年中国》史料二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②多达2 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③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史料三“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

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

——陈独秀【注】①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注】②说明离婚案件的数量之多。

【注】③一定程度上说明离婚案件的普遍性。

【注】④强调东西方文明的绝对对立性。

1.史料一表明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史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史料三反映了陈独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二中新闻反映的婚姻观有何变化?与哪一思想运动有关?

强化理解

1、正确理解新文化运动

2、“尊孔”与“打倒孔家店”本质是一致的

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陈独秀通过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民主、科学”,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

新文化运动只是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

民主(德先生)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与民主思想

科学(赛先生) 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道德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臣民道德)

新文学平易、新鲜、通俗的国民文学

旧文学雕琢、陈腐、艰涩的古典文学

5、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基础题

1、2016年浙江卷)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2、1919年前后,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新式刊物如《新潮》《国民》等也纷纷发行。上述现象反映出

A.五四运动唤起国人对政治的关心

B.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革命路径

C.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新思潮的涌动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用意仅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著

名学者则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这一变化说明

A.对儒家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

B.两方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C.思想认识受社会政治的影响

D.国人民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强

4、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中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5、1919年胡适写成剧本《终身大事》,剧中女主角田亚梅的父母以八字不合等为理由阻挠她与陈先生的结合,后来她背着父母跟陈先生跑了。这一角色在当时竟无人敢演。这一现象表明A.北洋政府倡导尊孔复古

B.五四运动推动了婚姻自由

C.文学革命以新女性作为创作主题

D.新文化运动对移风易俗的作用有限

6、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

这表明该学者

A. 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 思想较为保守落后

C. 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D. 提倡政治革命

提升题

1、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祟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2、李大钊曾在《史学要论》中写道:“历史总是记述以何种理由惹人注意的事,至于如何的事才惹人注意,则古今不同。”他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 历史是存在过、且不为后人意图所左右的过去

B. 每一种历史叙述都有它的特定意图

C. 历史是某种外在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D. 人们能在自己选择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3、“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 )

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4、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

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

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5、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唐山煤厂、山东东平县佃户等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该报道表明()

A. 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传入中国

B. 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C. 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民众生活

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动

6、新文化运动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极力倡导“个性解放”;五四运动时,青年学生异常活跃,他们将各种“社会改造”提高到“个性解放”之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

C. 社会思潮的迅速传播

D. 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一次向参议院宣布政见的演说中,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的禁锢,男女同校在高等小学即无法实行,在大学更是不允许。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在他的推动下,1920年春北大即准予9名女生入校旁听,自秋季起则开始正式招收女生。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1922年10月间,他就曾抗议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但未有结果。

——摘编自赖朝霞《蔡元培与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文史知识》2004年第8期)

材料二美国社会中早就形成阻止妇女参政的顽固传统,政党大佬们长期以来反对赋予妇女选举权。1897年,科罗拉多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州,到1914年,西部12个州也先后实行了类似改革。意识到改革的不可避免,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共和党在1916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赋予妇女选举权。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改革变得不可抗拒且势在必行。1919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1920年8月,第19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摘编自陈其《美国历史中的妇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3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20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参政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并说明其原因。

史料研读

一、答案根本:孔教被改造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直接:袁世凯为复辟

帝制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二、答案由专制婚姻观向自由婚姻观转变。新文化运动。

基础题答案及解析

1、【解题思路】

解题时紧扣“20世纪初”,再结合“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可得出作者旨在提倡使用白话文,故B项正确;读经问题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排除;材料中只是通过张三与李四做古文来说明要使用白话文,而非纠正“文学革命”,故C项排除;材料中提倡使用白话文,并不是反对使用白话文,曲解题意,故D项排除。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学生社团组织涌现、新式刊物大量发行,说明学生组织和刊物推动了思想的传播,故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对汉代儒学思想的认识。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和民主革命思想家章太炎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就是汉武帝时期禁止诸子百家流传的文化专制独裁政策,要求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以适应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等政治运动的需要,故选C。A、B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新文化运动兴起于民国初期,其宣传民主、科学时完全否定传统儒学思想,故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反映了尽管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与科学,但《新青年》发表专门讨论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前后不超过10篇,《新青年》被当时的相关的新闻媒体及保守派关注的焦点却集中于文学革命上,表明民主与科学思想主要是通过新文学的形式宣传的,即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故选B。A、C两项均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北洋政府尊孔复古,故排除A;“这一角色在当时竟然无人敢演”反映出传统婚姻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故B错误;文学革命的创作主题不是材料反应的主旨,故排除C;材料中传统的婚姻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说明新文化运动影响有限故选D.

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中的“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即中国的传统文化;该学者在认同推翻清王朝统治合理性的同时,认为当时进行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体现了该学者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的主张,故选C。A、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7、【答案】(1)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社会面临全面危机。政治:领土主权大量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和资本输出市场。文化:西方

思想不断传入,冲击传统价值观念。

(3)动力: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革命派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新思潮。(1)从材料“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分析中国“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2)近代以来中国数千年未见的变局的原因主要是中国遭受到西方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具体表现在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文化上中国也出现了新思潮。(3)面对民族危机不断严重的情况,中国的救亡努力也不断地进行。林则徐、魏源等率先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萌发。

提升题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抛弃儒学,而是对其进行发展与继

承,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B选项与材料描述相悖;C选项错误,与材料的叙述不符。

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由于文字的记录才把历史延续下来,但是在写史人记录整理历史的时候很可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上去,排除A。“至于如何的事才惹人注意,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知每一种历史叙述都有作者意图的体现,受作者主观意识的影响,B项正确。题干强调作者主观意识影响历史叙述,而不是外在因素,排除C。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故人们能在自己选择的条件下创造历史的说法错误,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3、【答案】C

【解析】题干体现了当时的女学生思想发生变化,但不能推断出女学生的思想变化是由于学校广泛开展了女权运动,故A项错误;维新启蒙思想主要涉及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当时女学生的思想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抵制专为她们设置的修身课的现象,同时出现了“抗婚”、“逃婚”等现象,用实际行动反抗三纲五常,抵制封建礼教,这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就是“民主与科学”,故C项正确;在材料中强调的是学生对封建礼教的抵制,不是自由平等思想,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对人性的赞美,未提到对国人道德观的颠覆,也未提到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故B、C、D三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关于工农群众生活状况的报道。五四运动前夕,新文化运动的研究者们关注工农群众生活,这是深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变动,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故A错误;“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不符合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国情,故B错误;C错在“开始关注”,故C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逐渐进步和发展,社会思潮从知识分子传播到青年学生,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十月革命主要涉及到的是马克思主义,与材料的“个性解放”无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D选项错误,没有抓住材料的本质问题。

7、【答案】(1)思想:女子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男女同校;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评价:有利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进程。

(2)结果:美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选举权),并上升到法律层面,而中国妇女没有获得参政权。

原因:美国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参政权,而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剥夺妇女的参政权;启蒙思想宣扬平等自由观念,为美国妇女参政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中国妇女则深受封建礼教禁锢;一战时美国妇女地位提高,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而当时中国妇女地位依然低下,不利于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三二新文化运 动(含答案)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1.背景 (1)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1)陈独秀: ①指出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②希望青年要解放思想,成为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新青年。 (2)李大钊: ①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 ②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 (2)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吁推翻旧制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3)“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作用 (1)全面攻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结构】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新兴起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文活动基地: 化主要阵地: 运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前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内容文化平民化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 ●【教材梳理】 一、背景: 1、政治:民国初年,内忧外患:①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②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统治;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4、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概括: 1、兴起标志:_____________ 2、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 3、主要阵地:《新青年》; 前期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或民主与科学) 口号:民主与科学 主要活动基地(运动中心):北大; 4、北大校长提出的办学方针:_____________实质:鼓励各科学观点自由发展,让新思想去抢占封建思想的阵地。 5、《新青年》的影响: 三、前期主要内容: 1、核心内容:提倡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思想。科学: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旧道德: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儒家伦理道德。其本质是为封建政治服务的。 (2)旗帜:打倒孔家店。 原因:孔子和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三单元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习目标]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方面 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2)经济方面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商业的热情。 (3)思想方面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 (1)序幕: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旗帜:民主与科学。 (3)主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中心及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3.内容 (1)思想革命: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伦理革命: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抨击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并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新青年》杂志发动了白话文运动,率先改用白话

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白话文小说,推动了文学革命和推广了国民教育。 [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中心:北京大学。 二大口号:民主、科学。 三大内容:三提倡、三反对。 四大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1.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思考为什么说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 提示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2.北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提示(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2)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3)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 3.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提示民主与科学。 4.新文化运动期间,为什么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提示(1)孔子是历代君王塑造的精神偶像,儒家学说则成为专制统治的灵魂,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1)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2.传播概况 (1)开始传播:1918年,李大钊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的开始。

高二历史学案: 第五单元 第22课《新文化运动》(岳麓版必修3)

第22课新文化运动 【考点解读】 考点: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标解读: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新文化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最大贡献在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但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知识梳理】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 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得到发展。 3.思想:西方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进行革命,必须进行革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逆流。 二.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名为《》)。 2.代表人物:、李大钊、鲁迅、等。 3.指导思想:西方的、思想和达尔文的。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以“”为办学宗旨,使其成为运动中心。 4.主要阵地:《新青年》。 三.内容(或成就) 1.思想革命 (1)提倡,反对专制;提倡,反对迷信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对以和为代表、维护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攻击,树起了“”的大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的全面清算。其中,批判地最为猛烈,他利用文学作品深刻揭露和的黑暗,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还发表《》揭露“、、”伦理道德的危害性。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观念,指出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 2.文学革命: (1)斗争锋芒:指向及其文体——,以彻底清算。 (2)发起: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一文,系统提出了的主张,即提倡,反对;提倡,反对。 (3)发展:陈独秀发表《》,主张以取代,推倒,建立。 3.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思潮。 (2)文学界:白话文得到推广,内容反映形式生活,形式创新多样。 四.意义 1.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和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冲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是民主主义的和运动。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练习: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 1.对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曾做出这样的评价:“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段话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的缺陷是() A.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 B.尚未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C.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矫枉过正是文化改革运动的通病 答案:A 2.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为此,他们提倡() A.“中体西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C 3.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与以上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答案:C 4.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深入研究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D.与现实的政治斗争密切结合 答案:B 5.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抨击封建思想,学习西方探寻强国之路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答案:B 6.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 一、课标解读 1、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考纲分析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分析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身的缺陷,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并能客观公正的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既有进步意义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到先进的知识、革命思想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片、资料、讲故事等方式,展示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提供资料,通过多镜头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探索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2、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4、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练结合,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质疑、释疑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历史(必修3)》(岳麓版)的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中的第二课。从近代文明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与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2、与初中内容相比,本部分显然在初中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初中教材把它放到《五四运动》一课中进行讲解,只是提到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标志。所以,从这节课的内容编排看,还需要重点讲解其内容和评价。四、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材料分析法以提高学生们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培养其论从史出的意识,另外还通过辩论探究法以配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其历史思辨能力,而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则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以提取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意识。 当今的学生与以往相比,其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应提到更高的层次。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dang人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帝国。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好日子终于来到了,但还是有很多不合时宜的现象出现…… 不合时宜现象之一:1915年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孔子(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与民主共和观念是势不两立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含答案)-word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导学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基本内涵,认识新文化运动“新”的时代性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从特定视角考查新文化运动独有的人文特质;恰如其分地评价新文化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新文化运动代表所蕴含的社会责任和强烈时代精神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社会教育意义 【自主梳理】 一、兴起背景 1、政治:国外:帝国主义;国内:袁世凯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3、思想:国外:;国内:袁掀起逆流,激进的民主 主义者要求进行思想革命。 二、兴起 1、标志 2、代表、、、、、指导思想 3、运动重镇及中心。 三、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1、民主与科学:核心内容 民主思想不仅指人民享有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等理念。 2、打倒孔家店,反对旧礼教旧道德 陈独秀发表与; 鲁迅的抨击最为猛烈,发表《》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发表 《》揭露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3、提倡白话文和文学革命 ①代表及其文章:胡适的《》、陈独秀的《》 ②形式变革:以取代文言文。 ③内容革命:以取代旧文学。 ④意义: 【知识补充】理解文学革命的意义。 文学革命的意义为新文化、新思想传播与普及提供文化载体,文化平民化。

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准备。 四、意义: ①性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②打击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_________; ③动摇了统治地位; ④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的思想觉醒; ⑤加速了的传播; ⑥推动了的发生; ⑦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知识补充】新文化运动有何局限性? (1)五四之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2)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导致这一片面性的原因,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当时还属于资产阶级,他们的思想武器还是从西方资产阶级时代的武器库里找来的,他们使用的思想方法,还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方法。 【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历史条件是() 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头脑 B.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新派的缺陷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D.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2.前期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 A.认同无政府主义 B.信仰马克思主义 C.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D.宣传社会主义 3.资产阶级激进派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批判儒家思想 B.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 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4.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思想作为斗争矛头,这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儒家思想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D.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儒家思想 5.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3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背景 (1)政治领域: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阶级基础: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3)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1917年,蔡元培就任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思维点拨] 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的主要目的是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兼容并包”则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北大成为当时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1.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思考为什么说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 提示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是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 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1)李大钊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 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陈独秀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 不可抗拒的潮流。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批判的重点 对象。 (2)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主 共和不相容。 (3)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 言文。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参考学案2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学案使用说明:导学案分为:基础知识框架、重难点阐释、合作探究、知识扩展四部分;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导学案-----自学提纲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①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黑暗重新笼罩中国大地:帝国主义……,袁世凯…… ②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 政治。 ④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 了…… (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兴起 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 青年》) ②概况:运动中心:_____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主要人物:李大钊、胡适、______、_____、_ 等;他们大多接受了 西方的、思想和,大力宣传思想。 主要思想阵地:______________主要活动基地: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青年》主张、影响:大力宣传,猛烈抨击,鼓吹“”。它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德”与“赛”)——核心内容 (1)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一文,提出“当以与并重”

高中历史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全套课程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与学的设计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加上每一目时间的安排 导入新课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虽然名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三 第2课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1.背景 (1)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资产阶级学问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化人心,在这股尊孔复古逆流面前,资产阶级学问分子奋起反击。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其次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头。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学问分子。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高校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高校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关键点拨]蔡元培主见“思想自由”的主要目的是在北大提倡新的思想和文化;“兼容并包”则是鼓舞新文化的提倡者去占据封建文化的阵地。北大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育、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实质: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2.基本内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主要代表 (1)陈独秀认为科学就是“赛先生”,民主就是“德先生”;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见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颖、通俗的新文学。 (2)李大钊认为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对复辟帝制。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提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易混易错]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扬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全都的,都服务于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进展资本主义之宗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乐观影响 (1)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为新思想的进开放拓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头传入中国。 (2)促进民众觉醒:成立社团,宣扬新思想,出版刊物,推动民族觉悟和爱国热忱高涨。 (3)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消极影响: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确定西方文化。 [关键点拨]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确定的否定或确定,这是运动的一大缺陷。但这不能掩盖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巨大贡献。这场运动既是对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总结,又是新时代开启的前奏,特殊是运动后期消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近代后期思想的主流。 主题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与科学。这里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包括科学法则和精神,民主主要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其实质是用理性反对奴性、反对封建迷信,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以五四运动为界,后期新文化运动主要宣扬马克思主义,学习苏俄之路。 2.新文化运动和维新思想对待孔子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如何评价? (1)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制造历史依据。 (2)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学问分子,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3)评价:无论是尊孔还是倒孔,两者的实质是全都的,都是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和进展资本主义。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不同境遇是由中国的社会形势和资本主义的进展程度打算的。 材料一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见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自主学习】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怎样的?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哪里?为什么?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刊物有哪些?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意义?【课堂探究】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民国元年一副春联(1)图片和对联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新文化运动反对 旧道德,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家传统道德? (3)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课后练习】 1.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 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

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 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 2.新文化运动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 ①推翻帝制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④反对帝国主义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3.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这样做 A.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B.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C.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D.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4.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5.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6.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A.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 C.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7.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8.“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9.陈独秀说:“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这一认识的根源是 A.民主与科学潮流的兴起 B.出于反封建思想的意图 C.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需要 D.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10.右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课后总结】 课堂探究答案: 答案(1)现象: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和很多人具有强烈的皇权思想。 问题: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不够彻底,封建的君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因此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021-2022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 学案: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 1.背景 (1)政治因素: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 (2)经济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展。 (3)思想文化因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资产阶级猛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4)阶级因素: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2.兴起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 (3)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高校。 [温馨提示]新文化运动事实上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这一运动的骨干基本上都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二、“德先生”与“赛先生” 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民主: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公平、博爱等理念。 3.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学问,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三、“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 1.“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2.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我之节烈观》,揭露“忠、孝、节”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温馨提示]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新道德指男女公平、共性解放等资产阶级提倡的人权、公平思想。 四、胡适与白话文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革的主见,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见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五、文化平民化 1.缘由: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概况: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内容、形式上风格多样。 [温馨提示]当时国民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如不推行白话文,难以快速地普及文化学问和先进思想。白话文运动适应了那个时代的需要。 六、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连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殊是青年学问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3.它促使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制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主题一全面生疏新文化运动 1.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 2.新文化运动前期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使民主共和观念更加深化人心。 (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 综上所述,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文学革命是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手段”,提倡新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以儒学为基础的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他号召必需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究的士气和创新的胆识。这样,陈独秀等人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概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又有哪些新的进展? 答案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后期:宣扬介绍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历史史实: 阅读理解概念:《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德先生、赛先生、科学精神、白话文。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阅读理解概念:李大钊、“问题与主义之争”。理解记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记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历史解释: 结合政治、经济模块相关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得以发生的历史因素,进一步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分析新文化运动对公民素质的理解与培养(新民培养),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结合政治、经济模块相关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为先进中国人接受的原因。设置问题:在后续的学习中,根据事实,逐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程提纲 一、《新青年》的诞生 (一)背景: 1、政治方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2、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人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 3、思想方面: ⑴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⑵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历史纵横 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拼凑起所谓的“公民请愿团”,要求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此后,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二)诞生: 1、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2、代表人物: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同时《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3、主要阵地: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 (一)内容: 1、“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⑴民主:新文化人士宣传的民主思想,涵盖的范围较广,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李大钊发表《民彝与政治》一文,指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 ⑵科学:新文化人士认为科学与民主同等重要,必须以科学来反对迷信,启迪民智,使民众成为现代有智识的国民。当时提倡的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随着影响的扩大,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2、“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⑴批判旧礼教: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的同时,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例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干之道。 ⑵代表: ①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②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他主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鲁迅借“狂人”之口揭露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宇: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还发表了《我之节烈观》一文,揭露“忠、孝、节”伦理道德的危害性。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贞节观念,指出这种观念与资产阶级的人格独立观根本对立。 在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冲击下,传统的贞节观念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有的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阴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为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⑶实质:“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胡适与白话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⑴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清算旧文化的思想革命,其锋芒必然指向旧文学及其文体——文言文。 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中去。于是,新派人士开始做语言文字的改造工作,力倡白话文,开展文学革命。 ⑵代表: ①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了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社会,就必须革新语体。为此,他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不仅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还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从而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4、文化平民化 ⑴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民国初年,这些教育活动主要是针对城市中下层民众,提高其知识水平,改良其道德习惯,进而改进社会风气。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形成了平民教育思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