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血浆药物浓度及监测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药浓度测定的意义

血药浓度测定的意义

癫痫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大多数患者均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来控制癫痫的发作。

在就诊时医生会告知病人要进行血药浓度的检测。

然而有些病人特别是长期服药的病人常常因为怕麻烦不去医院检测药物的血浓度,甚至自行随意加药、减药,严重干扰了正规的药物治疗。

那么,什么是血药浓度,检测血药浓度有什么意义呢?通俗地讲,血药浓度是指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稳态浓度。

所谓稳态血浓度是指规则服药后当机体的吸收量和排泄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血药浓度。

在癫痫的治疗中,医生关注的往往是有效血药浓度,它是指发生药理效应而不出现临床毒性反应时的药物浓度。

举例来说,苯妥英钠的有效血浓度是10~20mg/L。

它意味着大多数病人服药后血浓度在此范围内时癫痫发作可得到控制并且不发生毒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有效血浓度是相对的,少数患者低于此浓度下限时治疗同样有效;而个别病人血浓度达25~28mg/L仍无不良反应发生。

医生可以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来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相对于过去的经验性用药,它有以下几点好处:1)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充分发挥抗癫痫药的治疗作用,大大提高了癫痫的单药控制率,避免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2)监测血药浓度不仅能够及时发现药物过量所致的中毒反应,还能为判断中毒程度、调整用药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3)缩短摸索用药剂量的时间,为患者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

4)通过监测血药浓度为具有特殊药代动力学的患者(如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制订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给药方案。

5)不遵循医嘱服药是药物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生可以通过血药浓度这一客观数值了解患者的依从性。

血标本的采集最好在早晨第一次服药前,此时测定的浓度反映了药物的谷浓度,即体内药物的最低有效水平。

医生在门诊时应注意提醒患者采血当天清晨不要服药,随身携带药物待抽血后及时补服。

同时应了解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肝肾功能和服药情况,以便对其血药浓度进行正确的评估。

最后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虽然血药浓度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不能只重视血药浓度的数值而忽略临床实际情况的分析。

血药浓度监测技术概述

血药浓度监测技术概述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 TDM)意义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通过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并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性反应,同时也可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通俗地讲,血药浓度是指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稳态浓度。

所谓稳态血浓度是指规则服药后当机体的吸收量和排泄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血药浓度。

TDM的使用使临床医生第一次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时候能通过监测血药浓度知道为什么患者在特定药物剂量治疗下反应不佳或者即便给予标准药物治疗剂量仍然出现药物副作用。

举例来说,过去往往需要2至3种药物治疗才能控制癫痫病人的发病,TDM应用之后,超过80%的病人只需服用1种药物即可有效控制病情,条件是每天监测该药物的血浆浓度。

临床意义:31. 使给药方案个体化2. 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3. 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探讨新药的给药方案4. 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5. 降低治疗费用6. 避免法律纠纷需要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一般来说,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检测:1. 目前认为只有那些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密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的药物才有必要进行监测。

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特别是苯妥英钠,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药量低不能控制发作,药量高易发生中毒,所以在最初服药时和每次调整剂量前应测定其血浓度。

丙戊酸钠血浓度波动大,且其血浓度和疗效无很好的相关性故测定意义不大。

2. 由于个体差异,即使同一种药物对不同患者的疗效也会有所不同。

当药物剂量已达到常规剂量仍不能控制发作时,首先应测定血药浓度明确是否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3. 初次服用某种剂量或增加剂量后发作无明显变化,在调整剂量前必须了解其血药浓度。

时间上需在初次服药或增加剂量后达5个半衰期以后测定。

抗菌药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意义

抗菌药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意义

注:多因素分析显示,万古霉素谷浓度与患者用药前内生肌酐 清除率密切相关, P<0.05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万 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临床观察性研究
本项目设计为前瞻性临床观察性研究, 在不干预疾病诊治医疗措施情况下收集患者的 TDM数据及MRSA感染治疗后临床资料 共有12家医院参加,预计完成病例数700例 其中2家儿科医院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 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完成200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所等其他10所医 院入组成人G+球菌感染500例 前瞻性临床观察已与2013.1启动,目前正在进 行中
金葡菌未清除 谷浓度 mg/l
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 41 2011
氨基糖苷类肾毒性和耳毒性
(1975-1982回顾性临床试验)1万余例病人
毒性
肾毒性 庆大霉素
临床中心
病例数
毒性%
70
4023
14%
妥布霉素
奈替米星 阿米卡星
JAC 1984 13,suppl ,A 9-12
38
50 21
2130
2360 1144
35瞻性研究仅为目前华山医院结果 谷浓度 >10 mg/L: 43.2%.5 与回顾性研究相比90%患者谷浓度>5 mg/l,回顾性65.5%
病原菌清楚情况比较
病原菌 回顾性研究(%)
株数 金葡菌 58 清除率% 52% 80%
前瞻性研究(%)
株数 21 12 清除率% 71.4% 100%
Wald ChiSquare 0.53 2.75 19.61 2.03 2.23 0.28 0.21 10.89
Pr > ChiSq 0.4647 0.0973 <.0001 0.1542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发布时间03年10月08日14时18分德灵公司上海代表处孙玮前言多年来,医生和药理学家对解决不同个体接受等同剂量的药物治疗而疗效却不一定相同的问题一直很感兴趣。

几百年来,用药剂量仅根据对各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而定,使得用药量不准确。

正是得益于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临床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药物浓度和其效应的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通过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并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性反应,同时也可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TDM 的使用,使临床医生第一次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时候,能通过监测血药浓度知道为什么患者在特定药物剂量治疗下反应不佳或者即便给予标准药物治疗剂量仍然出现药物副作用。

举例来说,过去往往需要2至3种药物治疗才能控制癫痫病人的发病,TDM应用之后,超过80%的病人只需服用1种药物即可有效控制病情,条件是每天监测该药物的血浆浓度。

原理药物的生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其组织中受体间形成的平衡。

对大多数药物来说,药物效应与其在细胞外液中的浓度成正比,细胞外液中的药物分子可进入组织且与特异受体相互作用,然后产生生物效应。

药物-受体间反应机制目前尚未全部明了,不过组织细胞外液中的药物浓度应与该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保持平衡。

因此,药物血浆浓度间接反映了作用部位药物受体浓度。

药物在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浆中的分配平衡是进行TDM的基础。

由于检测血液中药物总浓度比检测游离药物浓度更简单,所以,通常通过测定血药总浓度来评价临床效应。

临床经验和大量的临床药理学研究清楚地表明,与用药剂量相比,血药浓度和临床效应之间存在更好的相关性。

这是由于血药浓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不同的药物代谢能力、服药的情况等。

药物治疗中存在的一大误解是认为药物剂量与其血药浓度之间成线性相关:即如果药物剂量增加,其血药浓度也会成线性比例的上升。

药物的PK和PD与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药物的PK和PD与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环戊缩酮)
20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十一)
抗真菌药的分类(十一) 伊曲康唑类(苯乙基环氧戊环三唑类)
链三唑类(3位侧链,4-5个芳环) 长
21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十二)
两类抗真菌药物化学结构的不同, 决定了两类抗真菌药物不同的“命 运”!
22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十三)
作用机理
1、三唑类抗真菌药分子中
固醇14-α去甲基酶抑制剂
唑 类
抑制RNA、DNA合成
氟胞嘧啶 类
5-氟胞嘧啶
12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三)
抗真菌药的分类(三) 唑类抗真菌药
吡咯类抗深部真菌药由咪唑类发展到三唑类。
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第三代吡咯类属于三 唑类。
13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四)
抗真菌药的分类(四)
唑类抗深部真菌药分类
主要内容


前言 抗真菌药物各论
二性霉素B 氟胞嘧啶 三唑类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
3
前言(一)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简述
侵袭性真菌感染常常是医院感染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念珠菌病病死率达40%,侵袭性曲霉病病死率达50%以上 。
真菌与哺乳动物细胞同属于真核细胞,抗真菌药物作用 于真菌细胞同时也易对人体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此外,临床 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有限、用药剂量较大、疗程长,因此 不良反应较多,毒性较大,成为临床应用抗真菌药的主要瓶 颈。 掌握各类抗真菌药的PK/PD特点和不良反应,对于临床 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深部真菌感染至关重要。
28
抗真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必要性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临床意义的分析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临床意义的分析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临床意义的分析米瑞民【摘要】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临床意义。

方法连续应用地高辛5~7个半衰期达稳态后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并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地高辛稳态血药浓度0.50~0.90ng/mL,临床有效率达84.6%,中毒率0.0%;随着血药浓度增加临床有效率无增加,中毒率显著增加,当血药浓度>2.00ng/mL有效下降至42.6%,而中毒率上升至53.2%。

结论临床应用地高辛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合理调整药物用量,使患者在有效的血药浓度下达到最佳临床治疗效果,从而降低了地高辛中毒率。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23【总页数】1页(P117-117)【关键词】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临床意义【作者】米瑞民【作者单位】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安阳45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地高辛(digoxin)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应用方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地高辛临床应用中药动学和药效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安全范围窄,治疗量和中毒量较为接近,在常规剂量下仍能够导致药物中毒,为了能够充分掌握地高辛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关系,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诊治的心力衰竭患者236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106例;年龄41~89岁,平均年龄62.9岁;原发疾病:肺源性心脏病56例,风湿性心脏病44例,冠心病42例,高血压心脏病58例,扩张型心肌病36例。

1.2 检测方法所有入选心力衰竭患者均口服地高辛0.125~0.25mg/d,连续应用地高辛5~7个半衰期达稳态,于最后一次服药后8h采集肘静脉血2mL,12h内完成检测;严重遵照血药浓度快速分析仪(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1]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标准曲线范围为0~5.0ng/mL。

血液药浓度测定和临床意义共27页

血液药浓度测定和临床意义共27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பைடு நூலகம்
血液药浓度测定和临床意义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血药浓度监测靶效应-2022年学习资料

血药浓度监测靶效应-2022年学习资料

二、靶浓度的测定-适用于下列情况:-·1.找不到一个靶效应作为治疗指标;-·2.个体之间药动学变异大,而个 内变异小;-·3.药物的治疗指数很小;-·4.新药的临床试验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血药浓度监测的局限性-1.-血药浓度监测局限性的原因:-●-1血药浓度监测的是原形物,未包括活性代谢产 -2血液中药物数量的变化,与受体一药物复合物的-数量变化及药物在受体附近和组织中浓度不一致-3所测血浆药物 总浓度,而发挥药效的是游离药-物;-4受体的密度,其周围的pH值及电解质浓度,可-明显影响药效;-5同一剂 服用后,药效却不同。
20-15-图2-6血药浓度与大发作的关系,-10-每一竖线为一次大发作-e-8-12-18-24-306-时间.月-40-202-共济关调-消除炮和-眼:酸-20--=--60-9-时间,4-6001g-14 21-500mg-时问,d-400mg-300mE-图2-8-M-很慢,慢及快速乙酰化者服等剂量苯妥-口服 妥英剂量-英后的血药浓度-图2-7苯妥英血药浓度与剂量,及中毒的关系-■:很慢:▲:慢;●:快速-,的套干 园
。2.-游离血药浓度的测定-测定血浆游离药物,可用下列方法:-平衡渗透法-超离心法-超滤法-●-凝胶滤过法
药物与蛋白结合取决于-1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2药物浓度-●-3蛋白质浓度-4结合部位上是否有其它物质存在
03.-唾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与血浆血药浓度监测相比,其特点:-1取样方便-2血浆药物浓度为总浓度,-而 液浓度为-●-游离药物浓度-3血浆蛋白结合高的药物,唾液浓度较低。
4氯霉素-血药浓度与毒性-30-25-20-15-10-中毒病人-无中毒病人-图2-9氯霉素中毒与血清游离 霉素关系(横线表示均值)
二、血药浓度与药效的无相关性-击中就发动药物-有些药物的药效一旦产生后,药效的持续与-受体周围的药物浓度无 。甚至血浆和组织中-药物早已消除,而药效仍持续一段时间。-·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利血平;-·抗肿瘤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相互作用 PPT专业文档
2
1 地高辛 血药浓度与药效、中毒及心室率
• 地高辛地中毒和治疗作用与血药浓度相关。
PPT专业文档
3
地高辛血药浓度与病人的心室率之间成明显地依从性
PPT专业文档
4
2 异烟肼 血药浓度与药效、外周神经病变
异烟肼治疗结核时,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成相 关性。
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不取决于剂量, 而依 赖于体内血药浓度的持续时间。
图2-9 氯霉素中毒与血清游PP离T专氯业霉文档素关系(横线表示均值)
9
二、血药浓度与药效的无相关性
• 击中就发动药物
• 有些药物的药效一旦产生后,药效的持续与 受体周围的药物浓度无关。甚至血浆和组织中 药物早已消除,而药效仍持续一段时间。
• 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利血平;
• 抗肿瘤药 等
PPT专业文档
PPT专业文档
14
• 2. 游离血药浓度的测定
• 测定血浆游离药物,可用下列方法:

平衡渗透法

超离心法

超滤法

合取决于:

⑴ 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

⑵ 药物浓度

⑶ 蛋白质浓度

⑷ 结合部位上是否有其它物质存在。
PPT专业文档
16
• 3. 唾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
• 4. 治疗药物的中毒症状与疾病本身所引起
• 的症状极易混淆
• 5. 药物口服吸收不规则
• 6. 疑有耐药性发生
PPT专业文档
18
治疗药物监测(TDM)
• 一、TDM的目的和意义
• 给药方案个体化
• 二、在什么情况下,那些药物需要TDM
• 1. 血药浓度与药效或毒性反应关系密切的药物
• 2. 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大,或程非线性清除的药物
因此,慢乙酰化者发病率高。
异烟肼肝炎在快乙酰化者发病率较高。 乙酰化状态与有效血药浓度持续时间,与肝毒 性有相关性。
PPT专业文档
5
PPT专业文档
6
3 苯妥英 有效血浓度与癫痫发作
PPT专业文档
7
图2-6 血药浓度与大发作的关系, 每一竖线为一次大发作
PPT专业文档
8
4 氯霉素 血药浓度与毒性
• ⑴ 血药浓度监测的是原形物,未包括活性代谢产物;
⑵ 血液中药物数量的变化,与受体-药物复合物的

数量变化及药物在受体附近和组织中浓度不一致;
• ⑶ 所测血浆药物是总浓度,而发挥药效的是游离药

物;
• ⑷ 受体的密度,其周围的 pH值及电解质浓度,可

明显影响药效;
• ⑸ 同一剂量服用后,药效却不同。
• 3. 在某些病理状态下
• 4. 合并用药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5. 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
• 6. 中毒症状与疾病本身症状不易区别的药物
PPT专业文档
19
• 三、TDM的方法 • HPLC • 荧光法 • 放射免疫法 • 荧光偏振免疫法
PPT专业文档
20
• 四、TDM的注意事项
• 1. 测试技术和方法必须具有高灵敏性 • 2. 血药浓度测定,必须正确认识其临床意义和价值 • 3. 必须掌握好采药时间 • 4. 目前测定的多是药物总浓度,测定游离药物浓度意 • 义更大 • 5. 有些药物的代谢产物具有活性 • 6. 药物的旋光性 • 7. 样本必须及时测定。
第2章 血浆药物浓度及监测的 临床意义
血浆药物浓度与药效
PPT专业文档
1
一、血药浓度与药效相关性
• 药物剂量与药效之间的关系在个体之间差别较大。 一些因素影响血药浓度和药效:
• 剂量----------血药浓度----------药效
• 个体差异
个体内差异
• 剂型及给药途径
疾病状况
• 疾病情况
药物相互作用
• 与血浆血药浓度监测相比,其特点:
• ⑴ 取样方便
• ⑵ 血浆药物浓度为总浓度,而唾液浓度为

游离药物浓度
• ⑶ 血浆蛋白结合高的药物,唾液浓度较低。
PPT专业文档
17
四、血药浓度测定的适应范围
• 1. 为新药建立合理的治疗方案
• 2. 预防性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
• 3. 治疗指数小的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
PPT专业文档
21
10
血药浓度监测
PPT专业文档
11
一、靶效应、靶浓度
• 靶效应――临床药物治疗的终点
• 药物作用与靶器官后产生的效应。此效应可为 治疗的目的或终点,也可以是一个代用的或中 间的治疗指标。
• 靶浓度――药物治疗的中间性终点
• 靶浓度:与用药目的(治疗终点)有规律性及
半定量关系的血药浓度,在无合适治疗终点或
靶效应时可作为药效PPT专指业文标档 。
12
二、靶浓度的测定
• 适用于下列情况: • 1. 找不到一个靶效应作为治疗指标; • 2.个体之间药动学变异大,而个体内变异小; • 3. 药物的治疗指数很小; • 4. 新药的临床试验
PPT专业文档
13
三、血药浓度监测的局限性
• 1. 血药浓度监测局限性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