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S版)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件

第三十七页,共47页。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忘告乃翁。
第三十八页,共47页。
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 1210年的除夕,86岁高龄的陆游躺在病床 上,已奄奄一息,他对他的儿子说:__ __________________ 。
第十二页,共47页。
拓展延伸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 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十三页,共47页。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十四页,共47页。
题临安邸
----(宋)林升
第十五页,共47页。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乃,你的,你们的 。翁,父亲。
第三十四页,共47页。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同”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 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 统一而感到悲伤。
戍守边疆。
秦:秦朝
汉:汉朝
关:边关
但使:只要, 要是
不教:不让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未还:没有回家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飞将:西汉名 将李广。英勇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善战,百发百
山。 中,威震边疆,
被誉为“飞将
军”。
胡马:外族入 侵的骑兵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忘告乃翁。
第三十八页,共47页。
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 1210年的除夕,86岁高龄的陆游躺在病床 上,已奄奄一息,他对他的儿子说:__ __________________ 。
第十二页,共47页。
拓展延伸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 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十三页,共47页。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十四页,共47页。
题临安邸
----(宋)林升
第十五页,共47页。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乃,你的,你们的 。翁,父亲。
第三十四页,共47页。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同”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 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 统一而感到悲伤。
戍守边疆。
秦:秦朝
汉:汉朝
关:边关
但使:只要, 要是
不教:不让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未还:没有回家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飞将:西汉名 将李广。英勇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善战,百发百
山。 中,威震边疆,
被誉为“飞将
军”。
胡马:外族入 侵的骑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5海上英魂∣语文S版

课文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这一单元都学习哪些英雄的事迹? (爱国将领左宗棠、仁人志士的王承书、民族英雄郑成功等。)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介绍甲午海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课文。 板书:《海上英魂》
课文导入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 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 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 日海战中捐躯报国。邓世昌及其将士壮 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 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 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 昌”的歌谣。海战失利,朝廷震动。光 绪皇帝垂泪撰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 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 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御笔亲 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 海军将领邓世昌为了保护“定远”号, 指 挥并驾驶“致远”号撞向敌人的“吉野”, 最后“致远”被日 军鱼雷击中沉没, 邓世昌和他的部下们全部英勇捐躯。)
课文讲解
2.文章分别用哪些段落写了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段都写 了什么?
起因: 1自然段写日本侵略我国,甲午战争爆发 经过: 2——6自然段写黄海海战,激烈悲壮。 结果: 7自然段写甲午海战我方失败,但邓世昌等爱国将士的精神永 存。
课文讲解
3.请大家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画出描写邓世昌以及官兵语 言、动作、冲态等方面的词语和句子。 (1)邓世昌立即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 快速行进到“定 远”舰之前, 拦住敌军“吉野”舰, 保护“定远”舰。
“立即”一词说明了什么?
(邓世昌态度坚定, 处事果断)
课文讲解
(2)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舰队全仗‘吉野’横 行,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 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全舰 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 撞沉‘吉野’! ” 从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什么?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黄道婆》课件

黄道婆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
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
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
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黄 道 婆
读一读
谣 憔 筒 悴 媳 套 虐 效 一想: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主要内 容) 2.根据内容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阅读思考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你能说出课文的结构特点吗?
自学提示一
1、 黄道婆为家乡人民做出了什么 贡献? 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具体向大家介绍黄 道婆为家乡人民做出的贡献。
自学提示二
口语表达: 1、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要陈列黄道婆的 塑像和松江布?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 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 (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 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 (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 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 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 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
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课件第5单元赤子情怀21古诗三首.ppt

7.阴山:长城北面的内蒙古自治区中 部 的。 9.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10.人: 戍守边关的士兵。 11.还: 回家。 12.但使:要是。 13.不教:不让。 14.胡马:外族入侵的骑兵。
体会句子意思: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
1.示儿:示:告诉。告诉儿子。 2.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在古代和 “原”相通。 3.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 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 州、雍州(《禹贡》)。后用作指代全中 国。 4.同:统一。 5.王师:宋朝的军队。 6.北定:定:平定。向北方平定。
7.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这里泛 指被金兵占领的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8.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9.无:同“毋”,不要的意思。 10.乃翁:你的父亲。乃:你,你的。
时代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 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 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 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 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
《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 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 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 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 ,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 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 《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词
人,字务观,号放翁。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 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12岁即能诗文,一生 作品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 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 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是我国伟大的爱国 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 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名句“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冬不拉》课件(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课件)

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 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 感受到什么?相互交流一下。 感受到什么?相互交流一下。
机智,胆大心细,不辞辛苦 机智,胆大心细,
从王子和瞎熊的搏斗中,你看以看出王子 从王子和瞎熊的搏斗中 你看以看出王子 又具有怎样的品质? 又具有怎样的品质?
勇敢无畏, 勇敢无畏,不怕牺牲
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子是一怎样的人?
• 一个不顾个人安危的人;(2自然段) 一个不顾个人安危的人;(2自然段) ;( • 胆大心细,不辞辛苦的人。(5、6自然段) 。(5 自然段) 胆大心细,不辞辛苦的人。( • 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勇敢无畏,不怕牺牲( 自然段)
(1-3) (4-7)
3、琴声讲述故事 (8-17) 、 4、冬不拉的由来
(18)
根据刚才的提示,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根据刚才的提示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冬不拉王子为了除掉瞎熊, 冬不拉王子为了除掉瞎熊,最终与瞎熊 同归于尽的故事, 同归于尽的故事,并交代了阿肯用琴声 讲述事情的经过,和冬不拉的由来。 讲述事情的经过,和冬不拉的由来。
读一读
(1)判断正确读音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 冥思苦想(mín míng) ) 匕首( 匕首(bǐ bì) ) 琴弦( 琴弦(xuάn xiάn) )
文章先写了什么? 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什 接着又写了什么? 么,接着又写了什么?最后写 了什么? 了什么?
1、瞎熊伤害人畜 2、王子除害牺牲
这是怎样的一只熊? 这是怎样的一只熊? 身躯庞大、性情凶恶
一筹莫展: 一筹莫展:
表示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表示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自告奋勇: 自告奋勇: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课件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k`n
刊物
刊登
她再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 刊物上发表过论文。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sh^
署名
签署
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 报告中,她也不署名。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li3n
提炼
锻炼
虽然王承书从没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 研究领域,但她决心攻克这个难关。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y#
熠熠生辉
光彩熠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十四课
会认字: 拼 音
隐姓埋名三十年
sh^
chli3n
撤
刊
k`n y#
署
g7u
炼 熠
s~
会写字: 拼 音
mi2o hu@
渺 忱 购 撕 毁 撤 拆 键 刊 署 炼 昼
ji3n zh7u k`n sh^
ch9n ch-
ch`i li3n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ch-
撤走
撤退
1960年,苏联撕毁协议,撤 走专家。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zh7u
尸字头 上下结构
昼夜 白昼
这种枯燥繁重的工作,她和同事 不分昼夜干了一年多。
读读写写 渺小 热忱 掌握 采购
撕毁 关键 刊物 署名 提炼 不分昼夜 隐姓埋名
不假思索 欢欣鼓舞
原子弹爆炸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 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拼 音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海上英魂》课件

•
“致远”号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驰骋, 频频发炮,屡中敌舰。从这句话里,你觉 得“致远”号是一艘怎样的军舰?读到这 一句时,你有什么感受?
“致远”号在邓世昌的指挥下,在海战中表现突出, 狠狠地打击了敌舰,是一艘骁勇善战的军舰。
敬佩、激动、欣慰
邓世昌见旗舰受损,北洋舰队失去了统 (果断的、坚决的)在自己的 一的指挥,毅然 舰上挂起帅旗,指挥其他战舰统一对敌, 保护“定远”号。
找出文中描写敌人的词,说一说这些词 属于什么感情色彩的词?
• 惊恐万状
目瞪口呆
魂飞魄散
邓世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勇猛善战 视死如归
顽强抗敌 舍身报国
邓 世 昌 纪 念 堂
邓 世 昌 的 雕 塑
人民海军的“世昌”舰
甲午战中的邓世昌和致远舰
历史资料
“致远”舰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英雄的故事,开展英雄故事演讲比赛。
想想邓世昌这样做,对北洋舰队有 什么好处?对自己的战舰呢?
可以使因失去统一了指挥而陷入混乱的北洋 舰队重新团结起来,但会使自己的战舰吸引更 多的炮火攻击。
在这危急关头,邓世昌把所有的 官兵召集到甲板上,果断地命令道:“撞 沉敌军旗舰‘吉野’号,与敌同归于尽!” 官兵们热血沸腾,齐声欢呼:“同归于 尽。”邓世昌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个命 令的?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场面十分惨烈,十分悲壮,令人震撼,令人难 忘!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视死如归,舍身报国。
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敌强我弱,更由于清 政府的腐败无能,虽然北洋舰队将士与敌军进 行了顽强战斗,重创多艘敌舰,但最终还是没 有挽回失败的结局。然而,邓世昌率领爱国将 士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全国人民。人们永远怀念这位舍身报国的民族 英雄。
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黄道婆》课件

11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衣食无忧, 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 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 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 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 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2
②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呢? 1.童年经历的不幸。 2.思念家乡。 3.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 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 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 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③从中可以看出黄道婆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热爱家乡、热爱人民
26
30
28
8
1.解释“百般虐待”
具体体现在哪里?
9
• “虐待” 表明了什么? • 表明了公婆和丈夫对少年黄道 婆的残暴和狠毒。 “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 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 心冲出牢笼。”从这里你能看出 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 她是一个勇于反抗封建压迫的 人。
10
到了崖州之后,黄道婆的境况如何?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举目无亲 衣衫褴褛 面容憔悴 黄道婆是如何想的呢?又是如何做的 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 品质? 她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的人。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
河南省鹤壁市嵩山小学 廉红瑞
1
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
术,并毅然回到家乡传授棉纺技术、革新纺 织工具,为父老乡亲造福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 黄道婆 )
2
3
4
墓园
5
乌 泥 泾 被
6
7
黄道婆为什么离开家乡?
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 百般虐待。有一次,因为劳累过度, 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一点儿,公婆 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锁在柴房 里。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 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 牢笼。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衣食无忧, 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 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 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 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 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2
②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呢? 1.童年经历的不幸。 2.思念家乡。 3.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 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 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 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③从中可以看出黄道婆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热爱家乡、热爱人民
26
30
28
8
1.解释“百般虐待”
具体体现在哪里?
9
• “虐待” 表明了什么? • 表明了公婆和丈夫对少年黄道 婆的残暴和狠毒。 “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 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 心冲出牢笼。”从这里你能看出 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 她是一个勇于反抗封建压迫的 人。
10
到了崖州之后,黄道婆的境况如何?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举目无亲 衣衫褴褛 面容憔悴 黄道婆是如何想的呢?又是如何做的 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 品质? 她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的人。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
河南省鹤壁市嵩山小学 廉红瑞
1
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
术,并毅然回到家乡传授棉纺技术、革新纺 织工具,为父老乡亲造福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 黄道婆 )
2
3
4
墓园
5
乌 泥 泾 被
6
7
黄道婆为什么离开家乡?
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 百般虐待。有一次,因为劳累过度, 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一点儿,公婆 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锁在柴房 里。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 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 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