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作用的影响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作用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治疗方面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结合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收治脑梗塞患者30例开展研究。
以不同药物进行分组。
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实验组结合应用氯吡格雷。
分析对比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
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结合治疗效果明显,联合用药相对于单一用药作用更加突出,可以实现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作用脑梗塞是临床中相对常见的脑组织缺血坏死疾病,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脑部的血液供应异常而导致缺血、缺氧所导致的疾病[1]。
临床中脑梗塞发病时会带有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多种疾病症状,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年龄不断提升,脑梗塞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这也间接提高了对于临床治疗的要求[2] -[3]。
以往对于脑梗塞的治疗主要是以阿司匹林为主,但是单一用药所能够达到的疗效有限,并且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还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这也是影响患者用药治疗持续性、疗效稳定性的关键。
对此,为了积极提高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为例,分析研究不同药物治疗时的效果差异。
详细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收治脑梗塞患者30例开展研究。
实验组15例患者,男女8例、7例,年龄(61.51±3.54)岁,其中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例;常规组15例患者,男女9例、6例,年龄(62.47±3.6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例。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
入选标准:被确诊为脑梗塞;对研究认可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存在脑出血疾病症状;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存在精神障碍。
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2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体有效率98.41%高于对照组87.30%,P<0.05;治疗前,两组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式给予脑梗塞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脑梗塞;疗效;ADL评分;NIHSS评分脑梗塞疾病在临床中患病概率比较高,根据临床研究指出,此类患者大部分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和智力障碍等等,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现阶段,临床中对此疾病患者治疗中一般会运用阿司匹林药物,疗效明显。
但诸多学者经过研究证实,纵然阿司匹林药物对脑梗塞患者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可治疗效果依旧需逐步的提升。
伴随着医疗技术飞速进步,氯吡格雷药物已经被逐步的运用在对脑梗塞疾病治疗中,此药物起效迅速,副作用少[1-2]。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2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3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9.16±4.28)岁;对照组患者63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9.14±4.24)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两组内患者都接受常规的脑保护干预以及营养支持等等基础性治疗。
1.2.1对照组对组内患者运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J20160685;生产企业: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引导患者口服用药,每天一次,每次0.1g。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脑梗死治疗药物方案,本文旨在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药理作用部分将介绍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机制,临床试验设计方面将探讨相关研究方法和样本选择。
治疗效果分析将对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不良反应部分将讨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安全性评估将衡量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结论部分将总结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并评估其不良反应风险,展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保障。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药理作用,临床试验设计,安全性评估,风险评估,临床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由于脑梗死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而氯吡格雷则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被认为可以进一步加强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近年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在临床上逐渐受到关注。
有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协同作用,增强血小板抑制的效果,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更有效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关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分析仍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常用于脑梗死治疗的药物组合,但对于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具体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脑梗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所引起的。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应用,其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两种常用的药物。
本文旨在观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该研究选择了10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阿司匹林治疗。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情况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的症状改善、脑功能恢复情况、再发脑梗塞和死亡率。
治疗后的症状改善以国际神经功能损害分级标准(NIHSS)进行评估,脑功能恢复情况以Barthel指数评估,再发脑梗塞和死亡率以随访结果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治疗后的症状改善评估中,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平均下降了6.2分,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平均下降了3.8分。
实验组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情况也较好,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于再发脑梗塞和死亡率的观察,实验组患者的再发率为8%,对照组患者的再发率为18%,实验组的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从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得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更好。
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降低再发脑梗塞和死亡率。
这可能是因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具有不同的抗血小板机制,联合使用能够发挥更好的抗血小板效果。
该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设计为观察性研究,没有进行对照实验,可能存在一些干扰因素。
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来验证该观察结果。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情况 , 并 比较。 1 . 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 P S S 1 5 . 0软件分析 , 计量 数据采用
炎、 脑膜炎 、 肝炎甚 至是全 身系统功能紊乱等并发症。
徐连 宝 , 陈念 东( 南 京鼓 楼 医院集 团宿迁 市 人 民医院神 经 内科 宿迁 2 2 3 8 0 0 )
摘要 : 目的 研 究氯吡格 雷联合 阿司匹林治疗脑梗 死的临床 疗效。方 法 选入 了2 0 1 3 年1 1月至 2 0 1 5 年1 1 月我院 内脑梗 塞患者 6 0 例, 并随 在 临床脑梗 死的
学意义 ( 见表 1 ) 。
表 1 通过肌肤 的呼吸作用 渗透于经络之中 , 伴 随经络
气血运行 , 达到 治疗相应疾病 的作 用 , 从而避免 了药物对d x J b 胃肠道的刺激 , 并且 可以直接作用 于4 , J L 病 变部位 , 不仅可 以
机分成 了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 3 0例 患者。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给 予氯吡格 雷治疗, 观察组应 用氯吡格 雷联合 阿司 匹林 治疗。在 治疗结
束后 , 比较 两组的临床疗效。结 果
观 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 9 5 . 3 %显著的优 于对照组 的总有 效率 7 6 . 7 %, P< 0 . 0 5 。结 论
3 讨 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指机体 内支原体感染引起 的肺部急性
炎症 。是小儿支原体肺炎较为特殊 的一种疾病 。患有d , J D 支
[ 3 ] 温育会 , 张驰 . d , J L 穴位敷贴法治疗肺炎喘嗽验案二则[ J ] . 浙江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68例新发脑梗死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对照组)、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组(治疗组),持续治疗21 d,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IHSS评分,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降低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少,未见严重出血事件,安全性较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new-onset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e aspirin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the clopidogrel combined with aspirin group (treatment group) and received 21 days of continuous treatment.The patients received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NIHSS evaluation and their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serum hs-CRP levels were monitor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P<0.05).The pre-treatment serum hs-CRP level and the post-treatment serum hs-CRP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P<0.05),bu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shows significant efficacy,few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and no severe bleeding incident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has high security.[Key words] Aspirin;Clopidogrel;Cerebral infarction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1]。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

·药物与临床·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巩同玉(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山东 淄博 256400)0 引言脑梗塞在临床之中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在神经内科发病率比较高,主要是以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意识丧失为主要表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2]。
本文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中盲选100例纳入本次研究之中,主要分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探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如下文详述。
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中盲选100例纳入本次研究之中,按照患者在本院治疗的时间顺序纳入分组之中。
常规组男与女之比为33:17,年龄51-75岁,平均(61.34±4.58)岁,平均病程为(1.07±0.63)天。
联合组男与女之比为31:19,年龄50-74岁,平均(61.98±4.81)岁,平均病程为(1.02±0.65)天。
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偏瘫以及失语等症状,患者均符合脑梗塞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资料完整,患者、家属了解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次研究之中联合组和常规组进行资料展开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5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每次100 mg,每晚一次,连续用药两周。
联合组50例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阿司匹林和常规组一致。
氯吡格雷每次75 mg,每晚一次,连续用药两周。
1.3 指标观察。
在本次研究之中主要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展开分析,治疗有效率分为三个等级。
符合显效的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神经功能恢复至正常;符合有效的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恢复;符合无效的标准: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未出现好转。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一共6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5日-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30例脑梗塞患者)、对照组一组(30例脑梗塞患者),分别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和常规治疗。
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P<0.05);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症状改善时间(5.21±1.01)d和住院时间(10.11±1.01)d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通过对脑梗塞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脑梗塞;治疗效果;分析近年来,脑梗塞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由于人体脑部血液引起供应障碍,发生缺氧、缺血症状,从而导致的脑软化或者缺血性坏死情况,而对于该类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1-2]。
因此,我院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选取脑梗塞患者一共6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5日-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30例脑梗塞患者)、对照组一组(30例脑梗塞患者)。
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疾病、(2)认知障碍患者。
纳入标准-(1)脑梗塞患者6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脑梗塞诊断标准。
观察组30例:年龄在40岁直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60.21±1.15)岁,脑梗塞患者性别:15例为女性、15例为男性。
对照组30例:年龄在41岁直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61.15±1.26)岁,脑梗塞患者性别:16例为女性、14例为男性。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脑梗塞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大致相同,可采用P>0.05进行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陈于祥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长寿 401220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
方法:以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治疗的8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分组依据为计算机表法,平分为实施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的参照组(n=43)与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研究组(n=43),以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标准。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参照组,且P<0.05,存在探析价值;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与参照组差异较小,且P >0.05,不存在探析价值。
结论: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脑梗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效果
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局部脑组织在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下因缺血、缺氧导致的坏死或软化后发病[1]。
该病症在患病后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本院秉承着提升我院脑梗塞患者治疗效果的宗旨,对86例患者开展研究,通过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并将其结果与常规护理管理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相比,将最终结果总结为以下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以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治疗的8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分组依据为计算机表法,平分为参照组(n=43)与研究组(n=43)。
参照组:男25例,女18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年龄(56.43±1.66)岁。
研究组:男26例,女17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37岁,平均年龄(56.82±1.51)岁。
比较两组资料,呈现P>0.05,可进行讨论对比。
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
(1)参照组实施单纯阿司匹林治疗,即选择由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片(国药准字H36020722)治疗,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1片。
(2)研究组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施加由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130083)治疗,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2]。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70%以上,病症影响完全消失,记为显效;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下降35%以上,症状影响基本消失,记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幅度不明显、症状影响依然存在,记为无效[3]。
计算方式为显效与有效相加之和除以总例数的百分比为最终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86例患者的数据资料录入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组间临床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选择χ2检验,以(%)形式体现结果,P<0.05,数据价值存在。
2.结果
2.1组间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显效32例(74.42%)、有效10例(23.25%)、无效1例(2.33%),治疗有效率97.67%(42/43),参照组例数分别为24例(55.81%)、9例(20.93%)、10例(23.25%),治疗有效率76.74%(33/43),两组对比研究组护理优势显著,且对比后呈现χ2=8.4436,P=0.0037,数据存在探析价值(P<0.05)。
2.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恶心1例(2.33%)、头晕1例(2.33%)、黑便0例(0.00%),不良反应发生率4.65%(2/43),参照组例数分别为2例(4.65%)、1例(2.33%)、1例(2.33%),不良反应发生率9.30%(4/43),两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且对比后呈现χ2=0.7167,P=0.3972,数据不存在探析价值(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饮食结构的改变,脑梗塞的发病率在持续增加,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于脑梗塞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阿司匹林属于常用药物的一种,主要是通过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可对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从而避免栓块的形成,起到治疗效果。
氯吡格雷同样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对于降低心脑血管以及其它动脉循环障碍造成的疾病有显著疗效。
该药物属于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可选择性的对ADP于血小板受体结合起到抑制作用,同时能够降降低以ADP为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对于由其它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同样有抑制作用;在对血小板ADP 受体的作用上不具有可逆性;患者服用该药物后,药物分子可迅速被机体吸收,并在血浆中与蛋白高度结合,经过肝脏完成代谢,但是,代谢的产物对并没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4]。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升华治疗效果。
本次报告中,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97.67%优于参照组的76.74%,且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较小,足以见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此结果与卢丽敏[5]等人的研究结论存在一致性。
综上所述,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可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兰红, 王晋芳.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16):1926-1927.
[2]李树森. 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44):60-60.
[3]纪霞, 李绪忠.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5):155-156.
[4]胡永涛.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16):3653-3654.
[5]卢丽敏. 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临床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16, 45(12):1671-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