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活动教案-浮沉子制作

合集下载

制作浮沉子

制作浮沉子

科技小论文
————制作浮沉子
刘翠兰
教学《改变浮沉》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看到并认识到浮沉是可以改变的,我制作了教具——浮沉子。

首先搜集制作材料。

我在修自行车的地方,找到了一小块弹性较好的自行车内袋当做密封膜,在一个卫生室找到了一个用完的小药水瓶,回家又找到了一个玻璃花瓶。

材料准备齐全,制作开始了。

先把小药瓶的金属盖子起下来,并冲洗干净,再把红药水倒入小瓶大约占小瓶的十分之一,盖上盖子。

然后把玻璃花瓶内倒入三分之二的水,最后把装有红墨水的小瓶瓶盖朝下放入水中。

可是,红墨水瓶沉到水下了。

我把红墨水瓶取出,把红药水往外倒出一点,再盖好放到瓶中,还是下沉的太多,再往花瓶中加点水,又取出红墨水瓶再倒出一点红墨水,呵呵,这次倒出的有点多,红墨水瓶在水里躺下了。

如此往复实验了三次,终于找到了红墨水瓶在水中的合适的下沉位置,然后我把花瓶盖上胶皮后扎紧,制作完成了。

实验开始了。

用手掌下压胶皮,再抬起,观察红墨水瓶的现象。

发现红墨水瓶随着手掌的按下、抬起,而在水中下沉、浮起,有趣极了。

此实验,为学生下面学习“改变浮沉”做好了铺垫。

也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示范作用。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浮沉子(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浮沉子(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浮沉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沉子的制作原理和科学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具:浮沉子教具、实验材料包(每个学生一份)、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材料包(每个学生一份)、记录本。

教学内容:第一章:浮沉子的认识1. 导入:通过展示浮沉子教具,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浮沉子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介绍浮沉子的制作原理和科学原理,解释浮沉子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浮沉子,并预测其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第二章:浮沉子的制作1. 讲解:演示如何制作浮沉子,包括选用材料、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践:学生按照讲解的步骤,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浮沉子。

3.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纠正制作中的错误。

第三章:浮沉子的实验1. 讲解:介绍浮沉子实验的步骤和目的,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浮沉子实验,观察和记录浮沉子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浮沉子浮沉的原因,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第四章:浮沉子的探索1. 讲解:引导学生思考浮沉子的应用和拓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浮沉子的探索实验,尝试改变浮沉子的浮沉状态,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分享:学生分组分享探索实验的结果和收获,总结浮沉子的特点和规律。

第五章:浮沉子的总结与评价1.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浮沉子的制作和实验过程,总结浮沉子的特点和作用。

2. 实践:学生动手整理实验材料,清洁实验室。

3.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制作和实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浮沉子的制作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浮沉子(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浮沉子(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浮沉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沉子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浮沉子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浮沉子制作过程中细节的处理。

2. 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具:浮沉子教具、实验材料、工具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浮沉子制作材料包。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浮沉子教具,引起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对浮沉子的认识和期待。

二、浮沉子原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浮沉子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动手制作浮沉子(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合作制作一个浮沉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实验演示与问题解决(10分钟)1. 学生演示自己制作的浮沉子,并讲解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总结经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探究浮沉子的其他制作方法和使用材料。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浮沉子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浮沉子的科学原理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浮沉子的制作原理,强调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浮沉子在水中浮沉的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浮沉子浮沉的原因,解释物体的浮沉条件。

七、浮沉子的应用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展示浮沉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救生圈、潜水艇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浮沉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青少年科技活动教案 浮沉子制作

青少年科技活动教案 浮沉子制作

青少年科技活动教案
浮沉子
原理及制作
阳平镇一中
浮沉子原理及制作
第一部分:结构及原理
(一)自然界的“浮沉子”——鱼的沉浮靠“鱼鳔”
(二)浮沉子
第二部分:材料准备
塑料饮料瓶(带盖),小玻璃瓶(黄莲感冒饮),盛水的水盆。

第三部分:制作步骤
1. 给饮料瓶内装满水;
2. 给小玻璃瓶中装部分水,留有一定的空气,空气部分的大小要保证小瓶漂浮在水上;
3. 将小瓶倒立装入饮料瓶内(手要堵住小瓶口),挤出饮料瓶内部分水,出现空气腔;
鱼鳔
4.盖紧饮料瓶盖,调试最佳。

5.组装,调试,包装
第四部分:
作品展示,比赛,评优。

10,实验:制作浮沉子,盐水浮鸡蛋

10,实验:制作浮沉子,盐水浮鸡蛋

10,实验:浮沉子制作,盐水浮鸡蛋教学设计
浮沉子制作实验
实验材料:矿泉水瓶1个,小药瓶1个,水
(注:小药瓶环形状口使水即使瓶子颠倒也不流出。


实验过程:1.在矿泉水瓶内灌入五分之三的水。

2.在小药瓶中灌入1/5的水。

3.用手指堵住瓶口,倒扣入水中。

拧紧瓶盖。

4.按压瓶子。

观察小药瓶沉浮状态。

5.用2/5,3/5,4/5和灌满的水量分别再次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分析:
当药瓶漂浮时,按压塑料瓶,塑料瓶产生形变,瓶内液面升高。

药瓶口此时F向上大于F 向下,水被向上压入瓶内,则瓶内空气体积变小。

此时药瓶的排开水量变小,浮力变小,药瓶遂向下沉。

当按压力度越大时,形变越明显,升高越多,排开水量越小,浮力越小,直至沉于底部。

反之,当压力逐渐减小时,升高减小,药瓶口此时F向上小于F向下,水被向下压出瓶内,则瓶内空气体积变大,药瓶的排开水量变大,浮力变大,药瓶重新上浮。

实验结论:
物体的沉浮条件与物体所受浮力及重力有关,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悬浮;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

实验中的困难:
难以控置药瓶处于悬浮状态。

浮沉子实验设计与步骤

浮沉子实验设计与步骤

浮沉子实验设计与步骤嗨,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分享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浮沉子实验。

这可不是个一般的实验哦,就像一场奇妙的水上魔术秀。

一、实验材料准备要做这个实验呀,我们得先准备好材料。

首先得有一个透明的塑料瓶,这个塑料瓶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世界的容器。

最好是那种比较软一点的瓶子,这样更容易操作呢。

然后还需要一个小药瓶或者是那种小小的滴管的胶头部分,这个小药瓶或者胶头就是我们的浮沉子啦,它就像一个小小的潜水员,在瓶子这个“大海”里要表演浮沉的绝技。

另外呢,我们还得准备一些水,水可是这个实验的关键元素,就像魔法药水一样。

二、制作浮沉子咱们先来说说这个浮沉子的制作吧。

如果是用小药瓶的话,要把小药瓶洗干净哦,就像给小潜水员洗个澡,让它干干净净地去表演。

然后在小药瓶里装适量的水,这个适量可不好把握呢。

装多了或者装少了,都可能影响它的浮沉效果。

我当时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的小伙伴就特别着急,一个劲儿地往小药瓶里倒水,结果倒多了,小药瓶一下子就沉到水底起不来了,就像一个不会游泳还背了太重包袱的人。

后来我们倒掉一些水,才慢慢调整好。

如果是用滴管的胶头部分呢,就简单一点,只要在胶头里留一点空气就好啦。

三、实验步骤1. 把透明塑料瓶装满水,一定要装满哦,这时候的塑料瓶就像一个装满水的小湖泊。

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制作好的浮沉子放入塑料瓶中,这时候你会发现,浮沉子可能会浮在水面上,就像一个快乐的小浮标在湖面上晃悠。

2. 接下来就是最神奇的部分啦。

用手轻轻挤压塑料瓶的瓶身,你就会看到那个浮沉子开始慢慢下沉,就像小潜水员接到了下潜的指令。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呀,当我们挤压瓶身的时候,瓶子里的水压增大了,这个水压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把浮沉子里的空气压缩了,浮沉子的整体密度就变大了,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它就下沉啦。

3. 那要是我们松开手呢?哇,你会惊奇地发现,浮沉子又慢慢浮起来了,就像小潜水员完成了下潜任务又升上水面换气一样。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浮沉子(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浮沉子(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浮沉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沉子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沉子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2. 浮沉子的制作步骤和操作方法。

3. 浮沉子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浮沉子的制作步骤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浮沉子的科学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浮沉子制作材料和工具:塑料瓶、水、盐、色素、剪刀、胶带等。

2. 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浮沉子的课件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制作浮沉子: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浮沉子,过程中讲解制作步骤和操作方法。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自己操作浮沉子,观察其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沉子的科学原理。

4. 探讨原理:讲解浮沉子的科学原理,解释为什么浮沉子能浮起来和沉下去。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浮沉子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简易的浮力秤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浮沉子的制作和操作方法,以及科学原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材料制作浮沉子,并观察其浮沉现象,下次课分享。

8. 板书设计:浮沉子制作步骤、浮沉子操作方法、浮沉子科学原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浮沉子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他们在实验中的表现。

2. 评估学生对浮沉子制作步骤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搜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运用浮沉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补充和巩固浮沉子相关的科学知识。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浮沉子的其他应用,如潜水艇、热气球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馆或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活动,加深他们对浮沉子原理的理解。

做个浮沉游戏的教案

做个浮沉游戏的教案

做个浮沉游戏的教案标题:做个浮沉游戏的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参与浮沉游戏,学生将了解物体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2. 学生将学会运用浮力和重力的原理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3. 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适量的水槽或容器2. 不同大小、形状和材质的物体(例如塑料、木头、金属等)3. 记录表格和笔4. 浮沉游戏教学材料(包括浮力和重力的简单解释)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浮力和重力的概念,确保他们对这两个概念有基本的理解。

2. 展示浮沉游戏教学材料,并简要介绍游戏的目的和规则。

实践活动(20分钟):1. 将水槽或容器填满水,确保足够深度以浸没不同大小的物体。

2. 让学生依次选择一个物体,并预测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要求学生写下他们的预测。

3. 学生将物体一个个地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实际结果。

4.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与他们的预测进行比较。

帮助他们发现浮力和重力在物体浮沉中的作用。

总结与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的观察结果,并总结浮力和重力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2.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并解释为什么某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另一些物体则下沉。

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与浮力和重力相关的问题,并尝试给出合理的解释。

拓展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并进行类似的浮沉实验。

2.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或材质,观察这些变化对浮力和重力的影响。

3. 鼓励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并与同学分享。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

2. 检查学生记录的预测和实际结果是否准确,并评估他们对浮力和重力的理解程度。

3. 针对学生的表现,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学生遵守实验守则。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科技活动教案
浮沉子
原理及制作
阳平镇一中
浮沉子原理及制作
第一部分:结构及原理
(一)自然界的“浮沉子”——鱼的沉浮靠“鱼鳔”
(二)浮沉子
第二部分:材料准备
塑料饮料瓶(带盖),小玻璃瓶(黄莲感冒饮),盛水的水盆。

第三部分:制作步骤
1. 给饮料瓶内装满水;
2. 给小玻璃瓶中装部分水,留有一定的空气,空气部分的大小要保证小瓶
漂浮在水上;
3. 将小瓶倒立装入饮料瓶内(手要堵住小瓶口),挤出饮料瓶内部分水,
出鱼鳔
现空气腔;
4.盖紧饮料瓶盖,调试最佳。

5.组装,调试,包装
第四部分:
作品展示,比赛,评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