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范彦波)
土地整治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土地整治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自2009年以来,全国土地整治工作形势不断变化,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农村土地整治被正式写入2009年、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本文以广东省清新区土地整治为例,对土地整治的投资估算的方式及效益进行分析,希望为土地整治该部分的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土地整治投资估算效益分析1投资估算的目的和意义1.1目的土地整治规划投资估算是为了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而提供资金需求和供给平衡方面的技术支持。
1.2意义(1)有利于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可行性相比以往土地整理开发,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社会经济条件、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有所变化。
据此,开展土地整治资金的需求和供给情况的研究,进而为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有效地实施规划,切实开展土地整治工作。
(2)有利于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土地整治规划必须有科学基础做支撑,通过对影响土地整治投资与筹资的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从资金需求与供给两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从而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
(3)有利于强化土地整治规划的权威性根据全国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和方案,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区域测算土地整治规划投资,在时空上均衡分配土地整治投资,提高投资有效性,有利于强化土地整治规划的权威性。
(4)有利于发挥土地整治投资的乘数效应根据土地整治资金来源的研究,全方位分析政府统筹、带动的其他涉农资金、社会投资等渠道,有利于打造以上土地整治为平台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土地整治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电力、交通、能源等其他部门涉农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最终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整合投资,造地增粮,农民受益”的局面。
2投资估算标准2.1资金预测分析内容土地整治资金需求主要按三种类型计算:农用地整理项目、城乡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和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
其中,农用地整理项目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开发补充耕地两项,城乡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包括“三旧”改造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土地整治项目不仅可以使农业增收增效,而且还能 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良的社 会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整治的总体目 标由原来单一的追求耕地数量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 并重转变[1],由最初的追求经济效益转向经济、社会和生 态效益并重[2]。在国外土地整治效益分析中,景观效益是 必不可缺的一个内容,这对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具有借鉴 意义。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3]。社会效益分析是衡量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经济效益分析是可研阶段的一个重 要内容,是评定一个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的一个基本 标准;生态效益是衡量土地整治活动中土地可持续利用 的重要指标;景观效益是评价整治建设给环境方面带来 的影响的重要元素。因此,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综合效 益分析十分必要。
关键词: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010-03
Analysis on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Yue Xiaosong et al. (Jiangxi Provincial Bureau of Coal Geology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am,Nanchang 330001,China) Abstract:Taking som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as an exmple,analyzed its comprehensive benef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roject's social benefit,economic benefit,ecological benefit and landscape benefit was well,which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Comprehensive benefits;Analysis
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分析

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分析作者:刘勇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04期摘要:随着我国土地改革的不断发展,加强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近些年来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土地整治,优化了土地的使用结构,改善了土地的生产条件,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进行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大量资金的流动,一旦某一方面的资金流动受到影响,将会对整个项目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40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随着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土地的整治,才能达到更好的保护土地、提高粮食产量和支持农村建设的目的,为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金额较大,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加强其资金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土地使用利益的更大化,减少土地整治阶段出现腐败行为。
下面针对土地整治阶段存在的问题给予简要探讨。
一、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土地整治项目中资金的管理在资金的预算阶段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预算结果不准确,影响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导致项目不能顺利进行;一些项目的合同的签订等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参与资金管理的人员水平高低不一,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缺乏严格的监督力度等。
1.项目预算管理缺乏合理性。
土地整治项目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准确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项目的实施情况。
预算管理不合理主要是:(1)预算定额标准不完善。
2012年1月5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1年项目预算定额,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但还有一部分定额不完善、不合理。
预算定额是全国通用的,虽然有一定的浮动系数,但各地的地理环境和物价水平都有较大的差异,预算与实际情况不太相符,造成实际支出超预算的压力较大。
土地整治的社 会经济效益评价

土地整治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活动。
土地整治不仅能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还能够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地整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地整治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首先,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措施,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使农田更加适宜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土地整治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修建了灌溉渠道、排水系统和蓄水池等,保障了农田的灌溉和排水需求,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
此外,土地整治还修建了农村道路,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某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整治前该地区的耕地碎片化严重,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交通不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经过土地整治,该地区新增耕地面积_____亩,耕地质量提高了_____个等级,修建了灌溉渠道_____公里,排水系统_____公里,农村道路_____公里。
整治后,该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了_____%。
二、土地整治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整治不仅注重提高土地的生产功能,还注重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通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增加了植被覆盖面积,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同时,土地整治还注重农村景观的营造,通过合理规划农田、村庄和道路,打造了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促进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例如,某县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特色,打造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和乡村旅游景点。
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
张正峰;陈百明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3(019)002
【摘要】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不仅可以丰富土地
整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土地整理
具有效益的统一性,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国民经济与整理区
农户的影响;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
功能与环境的影响;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社会环境、社
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贡献与影响;土地整理的景观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
动对农村景观的影响;而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为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景观效益的综合.
【总页数】4页(P210-213)
【作者】张正峰;陈百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
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11
【相关文献】
1.城乡土地整理及其效益分析——以宿迁市宿城区南蔡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J], 陈晨
2.土地整理中的资源条件和效益分析--以承德县三沟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 [J], 郑小刚;葛京凤;王滢
3.土地整理效益分析初探——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柳林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J], 王婷婷;吴柏清
4.基于AHP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分析——以安徽省宣城市养贤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J], 王文琴;鲁成树;吕军
5.土地整理中的资源条件和效益分析——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土地整理 [J], 刘炯;王卫东;王海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地整治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范彦波)

土地整治资金筹措及效益分析对土地整治投资需求、资金筹措及效益分析进行探讨及研究,目的是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持。
其意义在于:1.有利于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可行性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社会经济条件、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有所变化。
据此,开展土地整治资金的需求和供给情况的研究,为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有效地实施规划,切实开展土地整治工作。
2.有利于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土地整治规划必须有科学基础做支撑,通过对影响土地整治投资及筹资的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从资金需求及供给两方面合理分析,从而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
3.有利于发挥土地整治投资的规模效应根据土地整治资金来源的研究,分析政府统筹、带动的其它涉农资金、社会投资等渠道,有利于涉农资金聚合,充分发挥土地整治投资的规模效应。
一、土地整治资金筹措《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文)明确要求“要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资金为主体,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实行专帐管理,统筹集中使用”。
当前,我国土地整治资金来源主要有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
相关涉农资金如烟草部门对烟田的专项补贴资金、交通部门的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水利部门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专项资金等。
(一)新增费《土地管理法》规定,从1999年始征收新增费,新增费30%上缴中央,70%留给地方政府,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
为落实《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新增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先后出台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综〔1999〕117号)、《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式》(财建[2007]84号)、《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使用指南(暂行)》(财建[2007]861号)、《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8〕157号)等一系列文件,对新增费征收范围、征收标准、资金使用以及监督检查等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
浅谈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浅谈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土地整理是指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或城乡建设中,对土地进行调查、测量、规划、整理、开发、改善和利用的过程。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政府和农民更好地进行决策和规划。
本文将对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进行浅谈。
一、资源评估方法1.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整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
这包括土地的地貌、土壤、水文、气候、植被等情况的调查。
通过调查获取的信息,可以为后续的土地规划和整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2. 土地质量评价针对不同土地类型,可以采用土地质量评价方法进行评估。
土地质量评价是指对土地的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排水情况、坡度等指标的评价。
通过土地质量评价,可以确定土地的适用性和发展潜力,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生态环境评估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可以采用生态环境评估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在土地整理规划中科学平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经济效益评估方法1. 土地增值评估土地整理后,土地的使用价值往往得到提升。
可以采用土地增值评估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后的土地增值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对土地价值的提升程度,为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2. 投资回收期评估土地整理项目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因此需要对投资回收期进行评估。
投资回收期是指投资额转化为收益所需要的时间。
可以采用投资回收期评估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进行评估,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投资决策的参考。
3. 社会效益评估土地整理项目不仅仅对土地本身产生经济效益,还会对周边社区和农民产生社会效益。
可以采用社会效益评估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对周边社会的影响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模式及效益分析问题摘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逐步创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当前塑造新农村、新农业、富裕新农民的根本。
土地开发整理本身就是政府利用城市的资金与技术优势,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进、综合整治,进一步深化了农村和农业改革。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 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 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土地整理具有效益的统一性, 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国民经济与整理区农户的影响;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贡献与影响; 土地整理的景观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景观的影响; 而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为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景观效益的综合。
关键词: 土地整理;模式;效益; 分析引言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从目前开展的土地整理实践来看, 理论研究已经远远落后。
作为一门学科, 土地整理目前尚不存在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关理论与方法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 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 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尽管国内外的土地整理在目标、内容、技术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 但实践证明, 土地整理不仅可以使农业增产、增收、增效益, 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自然景观, 同时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和生产劳动提供优良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治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对土地整治投资需求、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进行探讨与研究,目的是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持。
其意义在于:1.有利于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可行性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社会经济条件、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有所变化。
据此,开展土地整治资金的需求和供给情况的研究,为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有效地实施规划,切实开展土地整治工作。
2.有利于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土地整治规划必须有科学基础做支撑,通过对影响土地整治投资与筹资的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从资金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合理分析,从而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
3 .有利于发挥土地整治投资的规模效应根据土地整治资金来源的研究,分析政府统筹、带动的其它涉农资金、社会投资等渠道,有利于涉农资金聚合,充分发挥土地整治投资的规模效应。
一、土地整治资金筹措《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文)明确要求“要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资金为主体,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实行专帐管理,统筹集中使用”。
当前,我国土地整治资金来源主要有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
相关涉农资金如烟草部门对烟田的专项补贴资金、交通部门的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水利部门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专项资金等。
(一)新增费《土地管理法》规定,从1999年始征收新增费,新增费30% ±缴中央,70%留给地方政府,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
为落实《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新增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先后出台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综〔1999) 117号)、《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式》(财建[2007]84号)、《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使用指南(暂行)》(财建[2007]861号)、《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8 )157号)等一系列文件,对新增费征收范围、征收标准、资金使用以及监督检查等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
1、征收范围财综〔2006〕48号文明确指出新增费的征收范围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含建制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含村庄和集镇新增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含建制镇)、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依法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的新增建设用地;♦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移民迁建用地占用城市(含建制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经批准超出原建设用地面积的新增建设用地;♦因违法批地、占用而实际发生的新增建设用地,应按照国土资源部认定的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相应等别和征收标准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2、征收等别和征收标准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全国城市土地分等和城镇土地级别、基准地价水平、各地区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制定,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布,并定期调整公布。
财综〔2006) 48号文对征收标准和等别适时进行了调整:♦标准从2007年1月1日起,新批准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倍,由1999 年的5-70元/平方米调整到2007年的10-140元/平方米。
♦等别根据各地行政区划变动情况,相应细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等别,新增费征收等别确定为15等。
3、资金使用财建〔2006 ) 861号文、财建〔2008 ) 157号文对新增费的使用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支出、土地整理支出、耕地开发支出、基本农田保护支出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支出。
(二)耕地开垦费《土地管理法》对耕地开垦费的征收和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
♦缴纳人《土地管理法》规定“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O♦缴纳标准(1)《土地管理法》规定由各地自行制订。
(2)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 6号),要求地方结合实际,研究提高整耕地开垦费标准,确保补充耕地数量有保证,质量不降低。
♦资金使用《土地管理法》规定“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具体使用办法由各地制订"O(三)土地复垦费《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对土地复垦费的征收和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
♦缴纳人《土地管理法》规定“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条例》进一步细化规定“土地复垦义务人不复垦,或者复垦验收中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由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代为组织复垦。
”♦缴纳标准《土地复垦条例》规定“确定土地复垦费的数额,应当综合考虑损毁前的土地类型、实际损毁面积、损毁程度、复垦标准、复垦用途和完成复垦任务所需的工程量等因素♦资金使用《土地复垦条例》规定“土地复垦义务人缴纳的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四)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土地出让收入《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 ) 31号)、《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通知》(国发〔2010)47号)、《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岀让金收入管理办法》(财综〔2004)49号)、《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岀让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4〕174号)等文件,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使用比例国发〔2004) 8号文规定“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财综〔2004〕49号文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提出了“不低于土地出让平均收益15% ”具体要求,国发〔2006〕31号文进一步明确“应逐步提高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比重” o♦征收标准财综〔2004) 49号文规定,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是指地方人民政府出让土地取得的土地出让纯收益的平均值。
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根据全国城镇土地等别、城镇土地级别、基准地价水平、建设用地供求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制定、联合发布,并根据土地市场价格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计算方法财综〔2004) 49号文规定的计算方法为:从土地出让金划出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二土地出让面积X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征收标准(对应所在地征收等别)X各地规定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不低于15%) o♦资金使用财建〔2004〕174号文件明确规定:农业土地开发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和复垦、宜农未利用地的开发、基本农田建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开发。
国发〔2010〕47号文明确要求“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收益要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定” o二、土地整治资金规模测算(一)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1•测算方法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各地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来规划期内拟新增的建设用地规模确定。
方法一,新增建设用地乘以各地平均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后测算得出。
方法二,根据2007〜2010年期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情况,测算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情况。
(二)耕地开垦费各地耕地开垦费的征收标准乘以规划期间内各地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
(三)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土地出让收入从土地出让金划出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二土地出让面积X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征收标准(对应所在地征收等别)X各地规定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不低于15%) o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土地出让面积变动幅度较大。
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审计调查结果(2008年6 月4日公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11城市3年度将土地出让净收益2618.69亿元提取农业土地开发资金56.86 亿元,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农用地开发资金的比例约占2.2% o而根据财政部2010年公布的《全国土地出让收支基本情况》,2009年从土地出让收入中计提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43亿元,2008年约为126.1亿元,分别占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的1.0%和1.3% ,综合以上比例,平均为1.5%三、土地整治资金需求分析(一)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农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资金需求分析根据当前的平均投资标准,考虑未来经济发展(人、材、机价格上涨)对投资标准的影响,合理确定规划期内投资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亩均预算标准续前表全国物价指数变动情况(2001-2008)二)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资金需求分析从投资角度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普通耕地整治区别在于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减少重复投资。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资金需求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是一个包括拆旧安置的完整过程,整 治标准要考虑房屋拆迁补偿、地上附着物补偿、新建安置房屋和 土地复垦的费用。
主要考虑土地复垦的费用,适当考虑拆迁补偿及地上附着物 补偿。
案例一:案例三:四、土地整治效益分析(一)补充了耕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
土地整治十年来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亿多亩,增加耕地4200多万亩,保证了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同时提高了耕地质量(耕地质量等级提高)。
(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归并零散地块、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田耕作道路和改善防护林网,提高了农田排灌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升了机械化耕作水平,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基础条件,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依照规划逐步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并引导乡村办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了土地集约、节约用地水平,农村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项目区农民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广泛参与到项目施工当中,项目投资中人工费占到10%以上。
经整治后的耕地,产量提升15%以上(三)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
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还进一步拓展了城乡经济发展空间。
一方面,利用节约出来的一部分集体建设用地,依法依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让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参与经营和开发,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