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分类及营养风险

合集下载

2.营养不良及其后果

2.营养不良及其后果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的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常会引起肿瘤患者明显的毒性反应,尤其是 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麻痹性肠梗阻、口腔炎、消化道黏膜损伤等,肿瘤患 者的食欲会严重地被削弱影响进食过程,在肿瘤引起的代谢异常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机体营 养不足
放疗损害细胞的DNA,治疗区域的细胞都会受到放疗的影响。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引起口、 咽、食道黏膜上皮的损伤,胃肠道肿瘤的放疗造成的放射性炎症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均 可使患者进食减少,吸收障碍,丢失过多,产生营养问题
危重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CSONSC
中国:危重患者 n=1208例,营养不良占59.7%,营养不良风险占84.9%
胡桂芳等,右江医学,2008,36:406-407
美国:危重患者 n=129例,营养不良占43%
Nutrition 1996;12:23–9.
胃肠道疾病与营养不良
CSONSC
胃肠道疾病导致营养不良的特点
代谢反应
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 胰高血糖素、ADH分泌↑ 肾素——醛固酮系统↑
释放30多种细胞因子、 脂类介质
脂类分解
脂肪酸
肝脏或肌肉 (糖原) 葡萄糖
肌肉 (氨基酸)
氨基酸
创伤退潮期:低代谢、低热卡需要、葡萄糖 正常产生、高糖血症、低蛋白分解 创伤涨潮期及感染:高代谢、高热卡需要、 葡萄糖合成增加、正常或高糖血症、高蛋白 分解
胃肠道疾病与营养不良
胃肠道疾病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CSONSC
中国:消化内科病人 n=181例,营养不良病人占28.7%,具有营养风险病人占53%
方仕等,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74
美国:内科病人 n=228例,营养不良病人占38%
J Am Diet Assoc 1993;93:27–33.

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评估

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评估

ZDYJ—009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住院患者营养不良以及营养风险在临床上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可增加患者感染相关并发症、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

而营养风险筛查是一个快速而简单过程,通过营养筛查发现患者存在的营养风险,尽早进行营养干预,缓解疾病恶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资源消耗,规范临床营养的实施。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一)营养风险:指因现存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影响疾病或手术后临床结局的风险,也可理解为现存或潜在的营养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而不是单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

临床结局指标包括生存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

(二)营养不良:即营养不足,由于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能量或营养素缺乏的状态,进而引起机体成分改变,生理和精神功能下降,导致不良临床结局。

经由营养不良评定可以确定。

(三)营养风险筛查: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ESPEN)定义判断个体是否因营养问题发生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定义判断个体是否已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详细的营养评估。

对已有营养风险和(或)营养不良(营养不足)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有可能改善临床结局,包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如果不存在营养不良和(或)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可增加并发症或增加费用,所以营养风险筛查对住院患者十分重要。

二、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的营养筛查工具有10余种之多,包括使用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两种。

单一指标如体质指数、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等,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主要研究集中在探讨复合指标的筛查工具,以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营养风险及评定简答题

营养风险及评定简答题

营养风险及评定简答题摘要:一、营养风险的概念与分类二、营养风险的评定方法三、营养风险评定的临床应用四、我国医院营养风险管理现状及挑战五、降低营养风险的措施及建议正文:一、营养风险的概念与分类营养风险是指因疾病、创伤、老年等原因导致的机体营养状况恶化,从而影响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风险。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营养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类:1.摄入不足型:由于饮食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

2.消耗增加型:由于疾病、创伤、感染等导致的机体代谢率增加,营养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

3.营养需求增加型: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因生长发育或生理需求增加而导致的营养风险。

二、营养风险的评定方法1.营养评估:包括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临床评估等。

2.营养风险筛查:采用简单、快速、可靠的筛查工具,如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

3.综合评估: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评估。

三、营养风险评定的临床应用1.早期发现营养风险,及时制定营养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2.监测营养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指导膳食搭配,确保患者摄入合理营养。

四、我国医院营养风险管理现状及挑战1.营养风险管理意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2.营养专业人员短缺,培训不足。

3.营养支持治疗水平参差不齐,规范化程度低。

4.膳食搭配及营养监测体系不完善。

五、降低营养风险的措施及建议1.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营养风险的认识。

2.完善营养支持治疗规范,提高临床应用水平。

3.增加营养专业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4.建立健全膳食搭配及营养监测体系,确保患者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5.加强多学科合作,形成综合性的营养管理团队。

诊断报告营养风险

诊断报告营养风险

诊断报告营养风险诊断报告中显示营养风险,营养风险主要指因营养不良导致患者非单纯营养不良结局,包括营养不良、非营养不良以及感染等,往往会造成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等诸多不良后果,甚至导致死亡。

临床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住院患者普遍高30%-40%。

消化道肿瘤可能由于消化系统结构或功能发生应激和生理反应,影响消化系统对营养素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并且癌细胞生长、繁殖都需要营养供应,从而导致患者营养风险增加。

营养风险也可以这样理解,是身体的营养所需与供应量不相符,患者自身本来的营养元素被消耗,最终出现体重下降,免疫功能下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甚至术后出现肿瘤的转移、复发等。

对于化疗中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不仅是肿瘤,化疗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导致营养的吸收不良,所以,针对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在化疗开始前和化疗中的饮食营养供给就显得尤为重要,那化疗过程中该怎么进行营养供应以避免出现营养风险呢?一、化疗前:在化疗方案开始实施前,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化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化疗期间和化疗后的恐惧感,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科学的饮食护理使化疗期间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降低,因此,患者要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地配合饮食护理计划的实施。

家属和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饮食计划,一方面要符合患者的个人口味和饮食喜好,另外还应为其准备营养价值含量较高的食物,在实施化疗之前,应当适当的给予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的食物。

二、化疗期间: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能量,因此在化疗期间需要为其提供热量含量较高的食物,对机体的营养状态进行及时的补充,另外还应该尽可能多的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橙子、猕猴桃、百香果、香菇、西红柿、黄瓜等最为适宜,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动物的肝脏或胡萝卜、菠菜、白菜等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

化疗实施的前2 h内患者不能够进食,以防止食物在胃部发生集聚,从而发生恶心呕吐,化疗期间应该提前1 h进食早餐,延迟1 h进食晚餐,以少食多餐为进食的基本原则,避免饱食感。

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

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
养不良风险3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56家医院数据显 示32%患者存在 营养不良风险4
1.Russell CA and M Elia on behalf of BAPEN and collaborators. Nutrition screening survey in the UK and Republic of Ireland in 2011. 2.Meijers JM, Schols JM, van Bokhorst-de van der Schueren MA, et al. Br J Nutr.2009 Feb ;101(3):417-23. 3.Charlton KE, Nichols C, Bowden S, et al. J Nutr Health Aging. 2010 Oct;14(8):622-8. 4.Agarwal E, Ferguson M,Banks M, et al. Clin Nutr.2012Feb;31(1):41-7. 5.Waitzberg DL, Caiaffa WT, Correia MI. Nurition.2001 Jul-ug;17(7-8):573-80. 6.Barreto Penié J,Cuban Group for the Study of Hospital Malnutrition. Nutrition.2005 Apr;21(4):487-97. 7.Liang X, Jiang ZM, Nolan MT, et al. Asia Pac J Clin Nutr. 2009;18(1):54-62. 8.Zhang L, Wang X, Huang Yl,et Pac J Clin Nutr.2013;22(2):206-13
混合型营养不良(恶液质)
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均 不足,是最严重的类 型。常见于艾滋病、 晚期肿瘤和消化道瘘

营养风险论文总结范文

营养风险论文总结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追求营养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营养风险。

以下是对营养风险相关论文的总结:#### 一、营养风险的定义与现状营养风险是指由于摄入营养素不平衡或不足,导致人体健康受损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营养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并存的现象。

#### 二、营养过剩的风险1. 肥胖问题:随着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肥胖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2. 营养素摄入过多:如过多摄入钠、糖、反式脂肪酸等,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 三、营养不良的风险1. 蛋白质营养不良: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蛋白质营养不良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2. 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如维生素A、C、D、E和钙、铁、锌等缺乏,可能导致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 四、预防与应对措施1. 合理膳食:遵循“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动植物搭配、多吃蔬果、适量摄入蛋白质、限制盐和糖”的原则,确保营养均衡。

2. 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公众对营养风险的认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 科学减肥:对于肥胖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减肥,避免盲目节食或过度运动。

4. 关注特殊人群:针对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 五、结论营养风险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膳食、加强营养教育、科学减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营养风险,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同时,政府、社会和家庭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临床营养诊疗规范1

临床营养诊疗规范1

临床营养诊疗规范(第一课)第一章: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定一、营养不良、营养不足、超重、营养风险的定义:1、营养不良: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导致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超重)。

2、营养不足:通常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体重指数(BMI)小于18.5,伴有一般状况较差者。

3、超重:超重(肥胖)指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

BMI是体重/身高的简便指数,通常用于对成年进行超重和肥胖分类。

其定义为按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按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kg/m2)。

世卫组织的定义为: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25时为超重,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30时为肥胖。

(另注:特殊职业者不计入在内,如举重运动员)。

通常,身体质量指数因为对男女和各年龄的成人都一样,因而是最有用的人口水平超重和肥胖衡量标准。

但是,由于它未必意味着不同个体的肥胖程度相同,因而应将其视为粗略的指导。

4、营养风险:因营养因素,对患者结局(感染有关并发症,住院日等)发生负面影响的风险,不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不足)的患者,应结合临床,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二、营养风险筛查欧洲肠外肠内学会工作小组,根据近20年来发表的128个随机对照研究来分析和评价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制定出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的规范方法,这是国际上第一个采用循证医学资料开发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NRS2002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注:《NRS2002实际操作版》,另见本文后附件1)1、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3分);2、疾病的严重程度评分(0-3分);3、年龄评分(≥70岁者,加一分)。

上述总分为0-7分,根据对128个关于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的随机对照实验的分析发现,在NRS评分≥3分的情况下,大部分研究显示营养支持有效(能够改善临床格局),而在NRS评分<3分的情况下,大部分研究显示营养支持无效。

营养风险筛查及其筛查工具

营养风险筛查及其筛查工具
病史和检查考虑所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足的因素及患者自身情况疾病状况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检测实验室检查外伤瘘等功能评价肌力强弱运动耐受力呼吸状况精神状况等实验室检查炎症和疾病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电解质等体液平衡体重变化水肿或脱水出入量等
营养风险筛查及其筛查工具
营养不、营养不足、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
疾病严 重程度 评分
年龄评 分
髋骨折、慢性疾病急性发 腹部大手术、脑 颅脑损伤、骨髓移植、ICU 患者 作或有并发症者、COPD、 卒中、重度肺炎、 血液透析、肝硬化、糖尿 (APACHE-Ⅱ>10分) 血液恶性肿瘤 病、一般恶性肿瘤患者
70岁及以上
-
-
每项评分内容的最后得分为该项最高分分值; 体重变化和进食变化需有经过培训的实施人员询问后判断
step 2:终筛(final screening)
• 筛查内容包括三部分评分,即
营养状况受损评分 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年龄评分 0-3分 0-3分 0-1分
• 三项评分相加为最后总分(0-7分)
总分≥3分,表明有营养风险,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状况,制定 营养支持治疗计划; 总分<3分,表明目前没有营养风险,应每周重复进行筛查;
NRS
NRS-2002
• 包含了MUST的内容,并增加了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涵盖所 有可能的患者类别); • 对营养状态与疾病引起的代谢紊乱共同评价; • ESPEN和CSPEN推荐使用
初筛 Initial screening
终筛 Final screening
step 1 :初筛(Initial screening)
指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导致机体功 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
营养不足:是营养不良的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体重下降 / 消耗 • 无力 • 脏器功能衰退 • 水肿 (低蛋白血症)
常见于
• 癌症 •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炎性肠病 • 心脏病 • 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 肾功能不全 • 肝硬化 ……
营养不良导致疾病的不良预后
并发症
疾病 营养不良
营养摄入 营养消耗 营养需求
• 并发症增加 • 伤口愈合延迟 • 吸收不良 • 死亡率增加 • 住院期延长
疾病状态
骨盆骨折 或者 慢性病患者合并有以下疾病: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血液透析、糖 尿病、肿瘤 腹部重大手术、中风、重症肺炎、血液系统肿瘤 颅脑损伤、骨髓抑制、加护病患(APACHE>10分)
营养状况指标(单选)
正常营养状态
3个月内体重减轻>5%或最近1个星期进食量(与需要量相比)减少20%~50%
• 体重 • 体重指数 (BMI) • 中臂围 • 三头肌皮褶厚度
……
中臂肌围
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臂肌围 (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AMC )
AMC ( cm ) = AC ( cm ) – 3.14 TSF ( cm )
三头肌皮褶厚度
(triceps skinfold, TSF)
NRS2002作为营养筛查工具
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
2004引入营养风险理念
基于 128 RCT
结局有改善 结局没有改善
Kondrup J et al. Clinical Nutrition, 2003 (Figure cited with author’s permission)
NRS 2002评分
1.6~2.0 1.2~1.5
1200~1500 800~1200
<16 <60 <60 <70 ≤25 <1.0 <1.2 <800
氮平衡(g/L)
±1
-5~-10
-10~-15 <-15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草案)
营养筛查方法:判断有无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
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用于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 主观全面评定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ASPEN推荐的,用来自上臂肌围(正常值的%)
>90
肌酐身高指数(正常值的%) >95
白蛋白(g/L)
≥35
转铁蛋白(g/L)
2.0~4.0
前白蛋白(g/L)
>2
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
>1500
17~18.4 80~90 80~90 85~94
16~16.9 60~80 60~79 70~84
31-34
26-30
1.5~2.0 1.0~1.5
➢ 肥胖
营养不良的原因
摄入不足、过量 饮食结构不均衡 吸收不良 消耗增加 营养素代谢障碍 心理因素
营养不良的分类
1.能量缺乏型:成人消瘦型营养不良 2.蛋白缺乏型:低蛋白血症型营养不良
(恶性营养不良)
3.蛋白质-能量缺乏型:混合性营养不良
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
主要特点
营养不良分类及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定义: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 导致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
分类
➢ 营养不足(undernutrition) :通常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即能量和蛋白质摄入 不足或吸收障碍所造成的特异性营养缺乏症状
医疗费用增高
营养评价:营养不良的判断
营养评价(Nutritional Assessment):由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营养
代谢、机体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如脏器功能、人体
组成等,用于较复杂患者制定营养支持计划,考虑适应征和
可能的副作用等
1、病史收集
步骤
2、人体测量 3、体格检查
4、实验室检查
人体测量学
实验室检查
反映蛋白质代谢
• 肌酐身高指数
• 尿 3-甲基组氨酸
• 血浆蛋白
反映细胞免疫功能
• 整体蛋白质更新率 • 总淋巴细胞计数
• 氮平衡
• 迟发性皮肤超敏试验
• T 细胞亚群
• NK 细胞活力
血浆蛋白:反应内脏蛋白水平
白蛋白 (ALB) 转铁蛋白(TRF) 前白蛋白(PA)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于发现已经存在的营养不良,没有疾病对营养和对结局的权重,偏向主观分析, 肿瘤病人更适合
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 MUST):
用于对社区人群进行的营养筛查,评定因功能受损导致的营养不良
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用于社区老年人
有些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已经存在营养不良
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是相关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NRS):ESPEN 在2002年发布的简易评估工具,是指对患者结局, 如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发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不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 --------NRS 2002
蛋白半衰期 (d) 正常范围
ALB 20
35 g/L
TRF 8 2.5 ~ 2.0 g/L
PA
1.9
200 mg/L
RBP
0.5
40-70 mg/L
营养不良的诊断
参数 体重(理想正常值的%)
正常范围
轻度
>90
80~90
营养不良 中度
60~79
重度 <60
体重指数
18.5~23
三头肌皮褶厚度(正常值的%) >90
营养风险筛查选择NRS2002的理由
1、NRS2002是基于128项随机对照研究循证基础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2、NRS2002相对于其他筛查工具,有着更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敏感性62% 、特异性93%、阳性结果预测力85% 、阴性结果预测力79%) 3、NRS2002可用于筛查营养风险 4、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推荐
的营养不良筛查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
定义: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有关 的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强调营养风险是与营养因素有关 的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而不是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
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不一定存在营养不良,但如果忽视营养风险, 有可能进展为营养不良,进而影响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