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言志(中国画中《竹子》的画法)教案

梅竹言志(中国画中《竹子》的画法)教案
梅竹言志(中国画中《竹子》的画法)教案

梅竹言志(中国画中《竹子》的画法)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使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

画的欣赏及使用水平;

3、情感与价值目标:感受中国画写意的笔墨情趣,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增强中国艺术的传承。

教学重点: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教学难点: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2、竹叶用墨的浓淡变化。

教学方法:欣赏评述练习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美术课本、笔墨:(生)课本美术作业本、笔墨

教学过程:1、导入:

中国画中的“四君子”指的是什么?分别有什么样的寓意?以相关竹子的成语、熟语导课。如:“胸有成竹”讲的什么?师:此成语比喻做事之前已

经拿定主意,有了计划。

2、赏析:

多媒体展示一副竹子的作品,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那几个部分?

(竹竿、竹枝、竹叶)

3、学画竹竿、竹枝、竹叶:

a、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越往上越长)绘画时应一

节一节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

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b、绘画时竹节与节之间留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

接处,我们能够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书法中的“一”或“八”,这样画起

了就容易了。

c、画竹竿时避免平行,注意墨色的浓淡表现。

d、竹叶是竹子的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子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子的质

感。叶片的组合既要符合竹子的造型规律,又要表现生动的情趣。画竹叶

要果断用笔,以提按控制笔锋画出竹叶的不同形状,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

竹叶的分布同样要有聚有散,墨色浓淡变化,表现前后层次。

4、绘画步骤的演示:

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想画画竹子,但是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观察。不管是课堂还是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

接下来老师做范画,问题: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在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5、学生练习:

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本、幻灯片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练习中我们再播放一次绘画过程,同学们能够边看边画,老师巡回指导。

6、作业展评:

将每组学生推选的作品做以展示,评价出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小结:

同学们对竹子的绘画完成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绘画技巧,但大家不能灰心,相信通过你们课后的努力一定会做到成竹在胸。

初中美术_梅竹言志——香如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演示(一)花的形态、色彩、神韵方面来具体分析 (花:由花瓣、花蕊、花托三部分组成 红色、粉红、白、淡绿、紫等颜色 像蝴蝶,美女。“冷风袭来何处香,互相逢缟袂绡裳”把梅 花比作风中素衣美女,圣洁飘逸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花萼上点缀颗颗雪珠,反射出 晶莹的光。) (二)老干新枝的形态、色彩、神韵方面来具体分析 (老干新枝的粗细、质感。像蛟龙、游蛇,像驼背的老人, 枯皮苍枝,瘦骨嶙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 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二、写意梅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老干新枝和花的画法。 生深入探索剖 析梅花的结构 教师示范,学 生认真观察

赏欣只取两三枝,教师演示: (一)老干新枝的画法 首先遇到用墨用笔的问题,运墨而五色俱,墨有六彩。先调一个淡墨,控制好水分(老干要渴笔),用笔苍劲有力,盘旋应带,适度穿插,(枝干的总体形态就像在写“女”字)。笔尖点重墨画枝,遒劲有力度,做到疏密有致、穿插自然、笔随势盘。最后在老干上重墨点苔点,有节奏韵律,突显老辣。 (二)花的画法 结合老师视频,花瓣有俯仰向背,总体形状是椭圆形。署红调色,笔尖调胭脂,点花瓣要圆中带方,有提按、大小、遮挡、浓淡、疏密等变化。花心稍留空白,待到七分干时画花

学生练习课堂总结蕊,呈放射状,参差不齐,用线要有始有终。点花托、花蕊, 也要做到节奏感,力透纸背。花骨朵也不能缺少。最后要连 接到枝上。画出梅花的轻柔、淡雅。 三、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梅花的小品作品创作,能够在圆形 或扇形卡纸上完成创作,掌握画面的布局要求,基本能掌握 画面的虚实关系、疏密关系。(课件—音乐) 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展示: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学生互评同时纠正不 足。同时分析大师作品,吴昌硕、朱耷、齐白石的梅花作品, 让学生感受托物言志,大师们情感的流露。 课堂总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用有限的 生命诠释了永恒的精神。梅花的色,艳而不娇;梅花的香清 而淡雅;梅花的姿,苍耳清秀。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学 习中学习梅花的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节,就像齐白 石笔下的红梅,蒸蒸日上。 学生完成作品 教师课堂总结 学生互评 板书设计梅竹言志——香如故一、|赏论梅 花和枝干 二、写意梅 用笔、用墨

梅竹言志(1)

第二课梅竹言志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水平目标:能够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梅的过程与乐趣。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水平。 教学重点:梅花画法中笔墨使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 教学难点:怎样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水平。 教具: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带有大量梅花摄影图片和中国画名家构图简洁的梅花作品)。 学具:中国画的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用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咏梅》诗句(不出示诗的题目和作者)同时播放《梅花三弄》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和红梅的摄影作品。 师问:谁能诵读一下这首诗?并说出这首诗的题目和作者。 学生:诵读,并回答问题。 师问:从这首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学生回答。 2、教师评价小结:傲骨凌雪的坚强意志,高洁挺拔的不屈精神。 这是诗人用文字语言的魅力表现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使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来画梅花。 板书课题:《梅竹言志》之梅花 二、识梅:欣赏梅花图片,观察其特点。(梅花的特点) 在严寒中开放,颜色多样艳丽,五个花瓣,花开皆五福,先到吉人家。

三、名家画梅作品赏析: 1、欣赏齐白石的《红梅》和吴昌硕的《寻梅》(多媒体课件同时出示)。 教师问: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精神? 梅花的画法有哪些不同?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准备回答问题。 2、教师评价小结: 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不同:一个是白梅又叫圈梅(勾花),一个是红梅又叫点梅(点花)。 四、画梅:下面我们学习梅的画法。 教师示范(以点梅为例):(多媒体出示教师画梅的步骤图) 教师演示:边画边讲(画主干—画旁枝—画花—点蕊调整画面) 要求学生:观察作画的顺序和笔墨的使用方法,看有没有用到刚才老师示范的笔墨方法。 1、枝干的画法:出枝,先用笔蘸调淡墨,在盘子边上括干些再蘸深墨,起笔时用中锋,画到枝条时再用侧峰,在行笔过程中要注意枝条要留白和断开,以便填花和穿插。 2、勾梅花:用用中锋以淡墨画梅瓣,笔上的水分要少,正面的梅花的画法,处理花心,勾蕊丝,点蕊头,勾花蒂,以中锋浓墨为佳。 3、点梅花:笔蘸满朱膘色,水分合适,笔尖沾曙红,用侧锋点梅花花瓣,组成一个圆形就成一朵正面的梅花。侧面的梅花要画成椭圆形,有不同朝向。花骨朵用一个圆点表示就能够了。点蕊:在花瓣半干时,笔上的水分要少,勾花丝并点上花蕊,花丝要少些,花蕊要密些。 4、学生临摹: 课件出示现代画家齐白石构图简洁的作品《红梅》播放背景音乐《梅花三弄》古琴曲。学生临摹齐白石的《红梅》或自己创作一幅梅花。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结合,并给予用笔、用墨等较好的学生和其作品即时的表扬和展示。 五、展评作品: 学生作业完成后,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画梅花的理解和了解实行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2课《梅竹言志》教案2 湘美版

梅竹言志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是能够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方法与过程目标是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梅的过程与乐趣。情感与态度目标是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课选自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梅竹言志》,课程类型属于造型·表现型,课时分1课时讲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教学难点是怎样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一、情境导入:1、组织教学,教师出谜语“一片草地”(打一植物花卉)学生猜出来后再提问古人有关梅花的诗句。师问:谁能诵读一下有关咏梅花的诗句?学生回忆思考并诵读。师问:从这些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2、教师评价小结:傲骨凌雪的坚强意志,高洁挺拔的不屈精神。这是诗人用文字语言的魅力表现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人格精神。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高贵品质。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来画梅花表现梅花的这种精神。板书课题:《梅竹言志》之梅的画法二、识梅:欣赏梅花图片,观察其特点。媒体课件三、名家画梅作品赏析:1、欣赏赵之谦的《梅》和吴昌硕的《寻梅》(多媒体课件同时出示)。教师问: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精神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不同?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准备回答问题。2、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韵味,从而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学生回答问题)3、教师评价小结: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手法: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点、线为主的造型手段。不同:一个是白梅又叫圈梅(勾花),一个是红梅又叫点梅(点花)。下面我们学习梅的画法。吴昌硕《红梅》(齐白石)《寻梅》(吴昌硕)四、画梅:1、学习用笔用墨:教师评价学生回答并总结、演示用笔用墨方法:用笔:一般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皴、擦、点、染等。用墨:一般分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等(加水的多少而定)。用墨的方法有蘸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水墨画中即以墨代色,故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彩墨画中,仍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2、学生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梅竹言志》名师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湘版美术八上第二课《梅竹言志》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方法与过程目标 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梅的过程与乐趣。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二、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 教学难点:怎样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带有大量梅花摄影图片和中国画名家构图简洁的梅花作品)。 学具:稍大的宣纸和中国画的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用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咏梅》诗句(不出示诗的题目和作者)同时播放《梅花三弄》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和红梅的摄影作品。 师问:谁能诵读一下这首诗?并说出题目和作者。学生:诵读,并回答问题。 师问:从这首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2、教师评价小结:傲骨凌雪的坚强意志,高洁挺拔的不屈精神。这是诗人用文字语言的魅力表现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人格精神。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高贵品质。 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来画梅花。表现梅花的这种精神。 板书课题:《梅竹言志》之梅的画法 媒体课件播放《梅花三弄》古琴曲 二、识梅: 欣赏梅花图片,观察其特点。 三、名家画梅作品赏析: 1、欣赏齐白石的《红梅》和吴昌硕的《寻梅》(多媒体课件同时出示)。 教师问: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精神?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有哪些不同?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准备回答问题。 2、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韵味,从而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评价小结: 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手法: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点、线为主的造型手段。 不同:一个是白梅又叫圈梅(勾花),一个是红梅又叫点梅(点花)。 四、画梅: 下面我们学习梅的画法。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 竹丨浙美版

《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2、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 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 3、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 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教学难点] 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2、竹叶的浓淡变化。 [教学方法] 欣赏评述练习 [教学准备](师)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生)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1写意花鸟画四君子指哪几种品种?(梅兰竹菊) 2前几周我们学习了梅兰菊的画法,运笔方法主要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用墨主要采用了破墨法,积墨法等两种。那竹子运用笔墨如何表现呢,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竹子的画法。 二、讲授新课 (一) 竹子的品格和特征 1 竹子的品格

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并具有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 魏晋时期,战乱平凡,文人雅士追求玄学,主要内容是以三玄为思想骨架(《老子》、《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玄”指无形无名的“道”,其核心就是清淡,玄学对绘画的影响表现在绘画作品中,能够体现出作品超凡脱俗、超然尘世、自乐逍遥的风格。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贤是是指才能的人。西晋末东晋初(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不满司马昭父子政权,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文学作品追求清谈,世谓竹林七贤。因为这七个贤人是在竹林里面经常聚会,后人把七个人的文采用来附着在竹子身上,所以竹林也就寓意并反映七个文人的人品——高尚,有气节。再如郑板桥画竹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是郑板桥(郑燮)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2 竹子结构特点 竹子结构分竹节、竹枝和竹叶三部分。竹节,中间空的,叶片呈长披针形。竹枝细长呈鱼骨形或雀爪形。竹子特点是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属于禾本科植物。(二)大师竹子画法解析——以郑板桥和吴昌硕画为例 郑板桥画的的竹子,表现一种在风雨中成长的感觉。竹竿稍浓,竹叶的排列浓淡不一,给人一种动态的生命之美。从中可以看出郑板桥绘画的特点:1笔法圆浑而不失劲秀,奔放而不流于狂纵;2构思巧妙、用笔大胆。3在布局的安排上做到了“少不疏,多不乱”原则。

梅竹言志 教学设计

长沙县百熙实验学校(初中部) 第2课《梅竹言志》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用中国画的笔墨工具学习画梅花,体验画梅的乐趣,能够了解水墨表现梅花的内蕴精神和基本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梅,了解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借助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懂得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和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运用笔墨表现梅枝和梅花,把握用笔用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书画墨汁、毛笔、宣纸、垫纸、盛水用具、调色盘、颜料。 教学方法: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展示教师范画《墨梅》。 师:在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中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点,它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寓意和象征? 生:梅花,梅花不畏严寒凌冬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师小结:是的,在人们心中梅花凌冬不败,傲霜斗雪,象征坚强的意志,寓意高洁不屈的精神。也正因为梅花品格高尚,文人墨客爱歌颂梅花,以梅寄情,以梅言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运用传统的绘画表现方法来画梅花,表现梅花的这种精神。板书课题《梅竹言志》。 二、识梅

1.欣赏梅花图片观察其特点。 ①.梅花的生长习性:凌寒傲雪,铁骨冰心,迎寒而开。 ②.梅枝的造型:枝干纵横交错,遒劲挺拔。 二、赏梅 1、欣赏清代赵之谦的《花鸟册页》。 师:请同学们欣赏清代赵之谦的这幅作品,画中画了什么? 生:梅花、竹子 师:欣赏作品时,我们除了看画的内容之外,还要看落款。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诗“落落数点谁与亲,何可一日无此君”。 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画家落款的题词表达了什么? 生:表达画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师:古往今来,人们托物言志,以各种方式赞美它们,追求表现崇高的人生境界。 2、欣赏吴昌硕的《寻梅》 讨论:请同学们从线条组织、用笔用墨变化等方面体会梅树枝干的画法。(看放大局部,比较。)教师引导:上节课在笔墨千秋中我们讲过,墨分五色,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 师小结:画家用笔苍劲老辣,豪放不羁,墨色具有浓淡干湿的变化,线条组织交错穿插,画面疏密有致。右上角题款“前村雪后有时见,隔水香来何处寻”表达画家对梅花凌寒留香,铁骨冰心品格的爱慕之情。 3、尝试练习 欣赏齐白石的《红梅》,观察枝干和梅花的特点,请两位同学上台试画梅花枝干和花朵,其他学生在台下完成。(播放古筝音乐《梅花三弄》)。 作业点评 师小结: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取决于毛笔中水分和墨的控制。 三、画梅 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梅花的画法,画梅先画枝,梅枝又分老干和新枝 1、画梅枝干的画法 ①、老干 用笔:侧峰行笔、顿挫

梅竹言志第二课时

梅竹言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2、方法与过程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欣赏——评述——练习。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难点: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2、竹叶的浓淡变化。 教学准备: 教具:电脑课件、教科书。 学具:课本、宣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有谁知道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宋朝一个人特别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画成了的竹子模样,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说,后来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有了计划。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今后不管做什么事都应先做到有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课件展示(竹竿、竹枝、竹叶)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 二、新课讲授 1、竹竿: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 2、竹枝: 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3、竹叶: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

画竹子的各种画法

画竹子的各种画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中国画竹子的各种画法 画竹先画竿。画竿时注意中间部分的竹节较长,上下两端的竹节较短。点节时笔墨较重,行笔如写书法,不要完全地重复,注意浓淡干湿变化。在主要的竹竿上加分枝时,不要只加一边,以免画面重心不平衡。小枝的形态如鹊爪。而画风,雨竹时,会有相应的变化,请留心观察。画竹的用笔如同写书法的用笔。画竹根及主干时如“楷书”笔法,稳健而力透纸背;画小枝杈时则用“草书”笔法,行笔流畅,一一气呵成。初学画竹,还是要求笔笔送到,不求速度,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追求更高要求。一幅画面中如出现几根或几十根竹,要注意各根竹和竹节处,不要在一条水平线上。画竹竿时应有笔墨变化,通过竹竿的粗细,用墨的浓淡干湿等来营造出虚实关系和空间感。画竹叶,前人总结了许多方法,最基本的组叶形式有“个”字,“介”字和“分”字。这些组叶形式多以字取名,如“女”字,“人”字,两个人字为“重人”,还有三笔并排下垂,一笔横提画出的为“一川”等等。也有以象形命名的,如“鱼尾”,“落雁”等。不同的组叶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状态的竹叶特点。例如,“一川”的形式适合表现风竹,“重人”形式则适合表现晴竹,“分”字形式比较适合表现雨竹等。画一根竹子和竹叶时,可选择一两种相近的组叶形式,相互叠加,既有变化又较统

一。选择的形式太多,会使画面混乱,不好收拾。掌握了这些基本组叶形式后,在实际绘画中还要灵活运用。组叶的相叠相破,会使画中的叶子富有生命力。画竹的顶端或枝梢称为“结顶”,可以说是亮相的地方。如何“亮相”没有一定之规,还是要把基本组叶形式画好,以生动为原则。多到大自然中写生,多观察,多体会。仔细观察竹子,会发现许多生动有趣的地方。所谓“平尖”与“尖尖”是指在竹枝梢端,有生长成熟的叶子,表现整体外形较平,称为“平尖”;而刚刚长出的小叶芽,尖尖的,直直的,则称为“尖尖”。 竹叶的组合,要有主次,虚实,前后,多少等变化。主体部分叶子较多,通常用重墨画出,机时次要部分,与主体呼应起辅助作用的叶子,通常画时会在重墨中加些水分,把它们处理略虚一些,有加紧主体。这样还可以使画面富有变化并和谐统一。画竹讲究构图,讲究聚散关系。一幅画中竹叶的布局有聚有散,不可均匀对待。哪里为聚,哪里要散,哪里留白,都应在作画之前有所考虑,有所计划,正所谓“胸有成竹”。“二蚕抵首”的组叶画法“二蚕抵首”的组叶形式能较清晰地表现出叶子与枝的生长结构。其画法是从叶柄、叶根部位起笔,需有藏锋的动作,而后按笔、行笔、提笔、虚收笔。起笔的样子很象蚕的头部,而叶相对,很具张力。“分”字的组叶画法运用“分”字组叶形式画竹叶,较多是表现雨竹。画时注意在叠加“分”字时,每组

《梅竹言志》教案3

《梅竹言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或实景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竹子梅花,学习水墨竹子、梅花的画法并 尝试制作有关竹子的手工作品。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3、让学生感受竹秀丽、挺拔的自然美,培养其赏竹及热爱自然的情趣,体验梅竹带给人 的美感,初步领会传统文化中植物人格化的内涵。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的梅竹文化,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的寓意,体会梅花的傲骨精神。教学难点: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竹,掌握构图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梅花、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梅花、竹子的文章,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 垫纸用)、调色盘、墨汁。 (教师)表现梅、竹的有关美术作品或图片、视频资料、音乐。 教学过程: 一、猜竹子,出示各种竹制的设计让学生猜它的材料 二、看竹子,识竹子 1、出示有关竹子、梅花的录像或图片,介绍梅花、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造型 特点。 2、请学生谈谈感受并讨论介绍有关梅花和竹子的诗句、成语、以及描写梅花和竹子的 文章。 三、赏竹子,赏梅花 1、请学生看画家的作品,教师介绍画家与梅竹的逸闻趣事,了解中国古代画梅竹是有一 定象征意义的,表示作者希望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和梅花迎风傲骨的精神。

2、把一些成语放到画家作品中来讲,如:胸有成竹、节外生枝。 3、画竹画梅表现人物的个性以及用墨的干湿弄得的不同表现手法。 四、画竹子,画梅花 1、教师示范画竹子、梅花,画的时候讲解作画的步骤:由干--节—枝—叶的各种变化 和造型及构图,梅花的花瓣、花蕊及花朵的画法。 2、学生分组讨论画梅竹的过程。 3、出示作业要求,学生尝试画竹或梅。 4、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进行讨论并鼓励。 五、评竹子 1、学生交流作品并自由表达制作感想,可自评、互评。 2、老师点评学生作品。 六、探索—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竹子”和“梅花”新的美和作用 教后记

初中美术_梅竹言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梅竹言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竹子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中国画中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方法与目标: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竹乐趣。能够了解水墨表现者竹子的内蕴精神和基本画法。 教学重点 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教学难点 竹子的形态变化及组织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 演示法、讨论法、情景创设法 教具竹子实物、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带有竹子摄影图片、名构图简洁的作品)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补充完善 课堂导入 情境导入 情景导入:欣赏《竹林听雨》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让学生体会自然中竹子的状态。借助文学作品王维的《竹里馆》让学生加深对竹子的印象。 引出课题:《梅竹言志》画竹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 引出古人对竹子形象的描述。 其竿亭亭然,其叶青青然,其色莹莹然。 弯节不弯竿:宁折不弯 3. 说一说竹竿、竹枝和竹叶的形态特征? 竹竿:两头粗中间细 竹枝:中枝上生小枝, 越来越细,虽然细但是很坚韧 竹叶:细长型,尾部尖,重量轻,成组生长在其中贯穿竹子精神形态的体现,是学生从多方面认识竹子。 二:手中之竹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节、竹枝和竹叶的画法。 教师演示,同时课件展示错误示范。 1.竹竿:竹竿是一节一节的,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到顶端竹节越来越短。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绘画时

湘美版八上《梅竹言志》教案3

湘美版八上《梅竹言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或实景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竹子梅花,学习水墨竹子、梅花的画法并 尝试制作有关竹子的手工作品。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3、让学生感受竹秀丽、挺拔的自然美,培养其赏竹及热爱自然的情趣,体验梅竹带给人 的美感,初步领会传统文化中植物人格化的内涵。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的梅竹文化,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的寓意,体会梅花的傲骨精神。教学难点: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竹,掌握构图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梅花、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梅花、竹子的文章,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 垫纸用)、调色盘、墨汁。 (教师)表现梅、竹的有关美术作品或图片、视频资料、音乐。 教学过程: 一、猜竹子,出示各种竹制的设计让学生猜它的材料 二、看竹子,识竹子 1、出示有关竹子、梅花的录像或图片,介绍梅花、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造型 特点。 2、请学生谈谈感受并讨论介绍有关梅花和竹子的诗句、成语、以及描写梅花和竹子的 文章。 三、赏竹子,赏梅花 1、请学生看画家的作品,教师介绍画家与梅竹的逸闻趣事,了解中国古代画梅竹是有一 定象征意义的,表示作者希望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和梅花迎风傲骨的精神。

2、把一些成语放到画家作品中来讲,如:胸有成竹、节外生枝。 3、画竹画梅表现人物的个性以及用墨的干湿弄得的不同表现手法。 四、画竹子,画梅花 1、教师示范画竹子、梅花,画的时候讲解作画的步骤:由干--节—枝—叶的各种变化 和造型及构图,梅花的花瓣、花蕊及花朵的画法。 2、学生分组讨论画梅竹的过程。 3、出示作业要求,学生尝试画竹或梅。 4、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进行讨论并鼓励。 五、评竹子 1、学生交流作品并自由表达制作感想,可自评、互评。 2、老师点评学生作品。 六、探索—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竹子”和“梅花”新的美和作用 教后记

竹子写意教案

《竹子写意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2、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 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 3、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 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教学难点] 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2、竹叶的浓淡变化。 [教学方法] 欣赏评述练习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电脑课件、中国画绘画工具 (生)生宣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花鸟画的一个内容——竹子写意画(一)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熊猫最爱吃什么东西吗?(学生回答:竹子) 1、你们见过竹子吗?你喜欢竹子吗? 2、你们家种有竹子吗?

教师:同学们不但见过竹子,喜欢竹子,并且很多同学家里种植有竹子、证明大家会欣赏,有品位。(请一学生来说说竹子)教师小结:竹子具有空心、有节、坚韧挺拔、四季常青等特点,被人们象征着虚心、正直、坚强坚强积极向上等高尚品格。一直以来被世人所有赞颂。竹子被喻为中国画四君子。 学生朗读:(宋朝的苏东坡诗《于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二)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意竹子的画法。 二、讲授新课 (出示一幅竹子写意画)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 请一个学生回答。(竹竿、竹枝、竹叶)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 (一)竹竿 教师:竹竿是一节一节的,是不是每年节都一样长呢?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 (生:越往上越长) 教师: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教师示范画竹竿

梅竹言志(中国画中《竹子》的画法)教案

梅竹言志(中国画中《竹子》的画法)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使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 画的欣赏及使用水平; 3、情感与价值目标:感受中国画写意的笔墨情趣,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增强中国艺术的传承。 教学重点: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教学难点: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2、竹叶用墨的浓淡变化。 教学方法:欣赏评述练习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美术课本、笔墨:(生)课本美术作业本、笔墨 教学过程:1、导入: 中国画中的“四君子”指的是什么?分别有什么样的寓意?以相关竹子的成语、熟语导课。如:“胸有成竹”讲的什么?师:此成语比喻做事之前已 经拿定主意,有了计划。 2、赏析: 多媒体展示一副竹子的作品,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那几个部分? (竹竿、竹枝、竹叶) 3、学画竹竿、竹枝、竹叶: a、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越往上越长)绘画时应一 节一节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 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b、绘画时竹节与节之间留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 接处,我们能够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书法中的“一”或“八”,这样画起 了就容易了。 c、画竹竿时避免平行,注意墨色的浓淡表现。 d、竹叶是竹子的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子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子的质 感。叶片的组合既要符合竹子的造型规律,又要表现生动的情趣。画竹叶 要果断用笔,以提按控制笔锋画出竹叶的不同形状,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 竹叶的分布同样要有聚有散,墨色浓淡变化,表现前后层次。

初中美术_梅竹言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梅竹言志》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方法与过程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欣赏——评述——练习。 情感与态度目标: 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难点: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3、竹叶的浓淡变化。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学具: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竹竿、竹枝若干。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上节内容,板书“竹”然后进行象形设计,引入本课主题,激发情趣。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节、竹枝、竹叶)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 二、精讲点拨: 1、竹竿: A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竹竿特点,谈一谈其生长特点。 B粉笔单色演示其画法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教师边讲边演示,同时注意毛笔水分的控制及用笔(侧锋用笔画较粗的竹竿,出现墨色变化) 2、竹枝: A学生观察老师带来的竹枝的特点,谈一谈其生长特点。 教师演示粉笔单色画法 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3、竹叶:

初中美术《梅竹言志》优质教案、教

壱、《梅竹言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方法与过程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欣赏—— 评述—— 练习。 情感与态度目标: 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 、竹子的结构特征。 2 、竹子的绘画步骤。 难点:1 、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3 、竹叶的浓淡变化。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学具: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竹竿、竹枝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上节内容,板书“竹”然后进行象形设计,引入本课主题,激发情趣。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节、竹枝、竹叶)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 二、精讲点拨: 1、竹竿: A 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竹竿特点,谈一谈其生长特点。 B 粉笔单色演示其画法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教师边讲边演示,同时注意毛笔水分的控制及用笔(侧锋用笔画较粗的竹竿,出现墨色变化)

2、竹枝: A 学生观察老师带来的竹枝的特点,谈一谈其生长特点。 教师演示粉笔单色画法 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3、竹叶: A 教师演示粉笔单色画法和组合规律。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这四组竹叶可以用“ 一、八、个、介” 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时要注意浓—— 淡、密—— 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 4 、绘画步骤的演示: 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观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

美术教案-《写意画——竹子》教学设计

美术教案-《写意画——竹 子》教学设计 本文为word格式,方便下载后编辑,模块丰富,可灵活组合

美术教案-《写意画——竹子》教学设 计 《写意画——竹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2、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 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3、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 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教学难点 ] 、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2、竹叶的浓淡变化。[教学方法] 欣赏 评述 练习[教学准备] (师)电脑、电脑、教科书 (生)课本、美术作业 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有谁知道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宋朝一个人特别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画成了的竹子模样,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说,后来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有了计划。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今后不管做什么事都应先做到有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图一)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枝、竹叶) (—图二)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框架图三) 、竹竿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 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儿童画竹子

儿童画—翠绿的竹子 教学目的: 1. 简单了解竹子的功用,感知竹子用处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掌握竹子的基本画法。 3.通过介绍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竹子的特殊特征以及竹子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竹子的画法。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竹子、竹笋的范画、铅笔、油画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竹子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1.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小时青青腹中空,长大头发蓬蓬松,姐姐撑船不离它,哥哥钓鱼拿手中。”。(打一植物) 2. 竹子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奉新也是竹子的故乡。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学生说说竹子还可以做什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竹制品,培养幼儿观察的习惯。 如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因此,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访家乡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3.让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 考考你们,谁知道竹子是哪儿来的,(从泥土里冒出来的竹笋长大来的)再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 竹笋是竹子的幼苗,把竹笋切开会发现里面有许多小格子,数一数有几个小格子,就知道这根竹子有几节了。瞧,这些竹子上的短横线就叫节。一根长大的竹子有好多节呢! 由于竹子的中间是空的,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所以竹杆生长速度很快,有些竹子一天可以长高几十厘米,相当于我们小朋友几年长的个子呢。当竹杆长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长高了,开始由杆芽长出枝叶来。这时候,它就算是一棵成年的竹子了,就等于我们小朋友从孩子长成了大人。今天我们发现了竹子的许多秘密。 二、欣赏范画并进行创作 1.欣赏作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画竹子吧,先看看小朋友的作品,想一想竹子排列有什么规律?竹节是怎样的?竹叶是什么形状的?竹子是什么颜色的? 2.画竹的步骤。 ①.画的时候先把竹子的外形特点画出来,注意是一节一节的有续延伸。(先画竹干、再画竹枝、最后画竹叶) ②.再用草绿和柠檬黄涂色,注意竹节中间色比两边要黄 一些。边缘色要深一些。这样竹子看起来就会有立体感了。 ③学生练习,作品评价。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美术教案竹

六年级美术教案竹 一、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与松、梅一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诗句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 学生从竹子的图片、描写竹的摩崖石刻及竹的画法示意图中了解竹子的品种及结构,自主探究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竹子的文章,了解竹子的象征意义和水墨竹子的画法,掌握竹的形态、构图要点、疏密关系等要素。课本还选取了竹皮的制作过程、民间艺人编织竹制品的图片以及竹制生活用品和竹制工艺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动手制作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感受愉快、美好的情绪。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的竹文化,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的寓意。 难点: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竹,掌握构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或实景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竹子,学

习水墨竹子的画法并尝试制作有关竹子的手工作品。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3.让学生感受竹秀丽、挺拔的自然美,培养其赏竹及热爱自然的情趣,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初步领会传统文化中植物人格化的内涵。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竹子的文章,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墨汁。 (教师)表现竹的有关美术作品或图片、视频资料、音乐。 教学过程 一、猜竹子—出示各种竹制的设计让学生猜它的材料 二、看竹子 1.认识竹子。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请学生谈谈感受并讨论介绍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以及描写竹子的文章。 三、赏竹子 1、请学生看画家与同龄人的作品

国画竹子的画法及步骤教学设计 (2)

国画竹子的画法及步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学习,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学习竹子、梅花及花鸟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竹子、梅花及鸟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及相关诗词,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竹子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的画法。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竹子实物、颜料、笔等示范用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手拿竹子实物)问同学们,看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什么啊?(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 (1)、我们首先来观察下,老师手上的竹子长什么样,分析

了解竹子的造型特点。 (2)、邀请学生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3)、展示、欣赏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说说有关竹子的诗词。 (4)、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5)、学习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竹干、竹叶)的方法。三、实践体验: (1)、鼓励学生在宣纸上尝试运用中国画材料画竹。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所画竹子作品,互评作品。 四、教师小结

竹子小班美术教案

竹子小班美术教案 竹子小班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水墨画竹子,学习用不同笔锋画出竹叶、竹竿。 2、收集各种竹制品,在成人帮助下用竹子自制喜欢的玩具。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对竹林已有一定的感受。提供几枝带有叶子的竹子,摆在活动室让幼儿观察。 2、准备国画工具材料:宣纸或毛边纸、毛笔、国画颜料。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用各种感官来感知竹子:“竹子是什么样的?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用鼻子闻,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欣赏布置在活动室的《春竹图》国画,激发幼儿尝试画国画的兴趣,并让幼儿讨论竹枝、竹叶怎么用毛笔画。 3、教师介绍国画材料的使用方法,示范如何使用笔、颜料,要注意什么事项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 活动延伸: 让家长和幼儿在家自制竹子的小物品或小玩具,指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刀、小锯子等工具。 竹子小班美术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国画的特点以及国画的绘画工具。 2、欣赏画家用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事物,感受国画的意境美。 3、尝试用水墨画竹子、竹叶,体验动手画国画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萌发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用实物竹子布置活动场地。郑板桥的《墨竹图》四幅。 2、通过录像欣赏竹林的美 3、国画材料和绘画工具教师和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实物竹子,通过让幼儿看、摸竹子,了解竹竿的颜色、粗细、形状以及竹叶的形状等。 师:竹子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用鼻子闻,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通过欣赏录像《竹林深处》,让幼儿感受一片片竹林的美。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走进竹林,你们感觉怎么样? 3、让幼儿欣赏国画大师郑板桥的《墨竹图》。 师:你们喜欢竹子吗?古时候的画家也很喜欢竹子,他们经常边欣赏竹子边把它们画下来。(出示《墨竹图》) 师:这些画是简笔画吗?(让幼儿知道这是中国画) 师:它们是我国的国画大师郑板桥画的。(简要的向幼儿介绍郑板桥) 师:你看到这些画有什么感觉?画面上的竹子颜色有没有一样?浓墨画出的竹子感觉离我们远还是近?那淡墨呢?(感受墨色的深浅变化) 师:这些竹子的形状有什么不同?(粗细、长短、直斜)为什么有这些不同? 4、进一步欣赏下载的郑板桥的其他的作品。 教师小结:画家郑板桥爷爷画的是一片竹林,静静的竹林画得很美,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竹子的粗细、高底、远近。让我们看了感觉很舒服。 5、教师介绍国画材料以及使用方法。示范如何画竹子和竹叶,注意如何让墨色有深浅变化。 6、鼓励幼儿大胆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 竹子小班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2、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