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痛穴位注射疗法

合集下载

颈肩腰腿痛穴位讲解图

颈肩腰腿痛穴位讲解图

劳 位于人体的颈部,在后颈凹处左右约2厘米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治疗老花眼、
颈部扭筋(落枕)、脑溢血后的复原都非常有效,此外,长期指压
此穴,还可以缓解歇斯底里。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颈部扭
筋(落枕)、治疗老花眼、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治疗歇斯底里等。
〖标准定位〗位于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夹脊穴
〖取穴方法〗患者俯伏或俯卧 位,在背腰部脊柱棘突间两侧, 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 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 个穴位。(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之一,亦
称华佗穴、华佗夹脊穴、佗脊、脊旁等 )
〖主治疾病〗胸1-5夹脊:心肺、 胸部及上肢疾病。胸6-12夹脊: 胃肠、脾、肝、胆疾病。腰1-5夹 脊:下肢疼痛,腰、骶、小腹部 疾病。
❖ X线片:颈椎有唇状骨刺突出,小关节及椎间孔 变窄或周围骨质密度增加,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或 反张。
临床分型及选穴
风寒痹阻:风府、风门---祛风通络; 劳损血瘀:膈俞、太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肝肾亏虚:肝俞、肾俞---补益肝肾,生血养筋; 加减:肩背痛:肩井、天宗、风门---疏通经气、活 络止痛;
〖名解〗 1)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
吸热快速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 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 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
2)背俞。背,穴内气血来自于背部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 个俞穴。理同大杼名解。
〖取穴方法〗 天柱穴位于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
柱 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解剖〗 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动、疾病〗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热病。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原安徽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显臣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顽固性头痛、牙痛、肋间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拔针即愈,大多能在1~2分钟之内显效或治愈。

手三针、足三针疗法,用之者神,得之者秘,社会上掌握此技的医家并不多见,今不揣浅陋,公之于众,推而广之。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穴位1、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间谷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穴、合谷穴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也治头痛、牙痛、腰脊痛,。

中渚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主治:目眩头痛,肘臂痛,五指不得屈伸,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疼痛。

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经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主治: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痫不醒人事,臂肘拘急,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昏仆不能言语,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手足麻痹,牙痛,头痛,伤寒感冒。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松握拳为度。

以上三穴,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证,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

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臂、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以及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疗效甚为理想,往往拔针而愈。

2、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经线上,在第四、五趾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内庭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经线上,第二、第三跖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

单刺此穴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足心痛麻,内外踝的疼痛肿胀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穴: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经线上,在第一、第二跖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一寸五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

针刺止痛六穴治疗颈肩腰腿痛疼痛

针刺止痛六穴治疗颈肩腰腿痛疼痛

针刺止痛六穴治疗颈肩腰腿痛疼痛初探【摘要】目的针刺该六穴位观察临床止痛疗效。

方法应用手三针或足三针为针灸处方对相关疼痛的患者施以针刺。

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针刺止痛六穴治疗疼痛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针灸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止痛是针灸的拿手绝活。

而就教材及相关资料统计,人体14经络361个腧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痛的就大约有196个穴位。

若再加上经外奇穴、天应穴、耳穴等等,真是难以计数。

而且这么多的穴位,临床使用起来也比较复杂。

所以笔者综合相关书籍、资料及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发现该六个穴位的在治疗颈肩腰腿疼痛方面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

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 止痛六穴手三穴:后溪、中渚、间谷(经验穴)足三穴: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2 六穴适应症简述2.1 手三穴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颈椎病的穴位注射

颈椎病的穴位注射

颈椎病的穴位注射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无论男女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本病属于中医的“痹证”、“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颈椎病穴位注射一取穴:大椎穴。

用药: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5~10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后摇匀。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取大椎穴以病变侧,旁开0.5寸处进针,以45°角斜向大椎穴方向刺入,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每日1次。

颈椎病穴位注射二取穴主穴:颈部夹脊穴、膈俞、阳陵泉;配穴:百会、风池、附分、外关、手三里。

用药:当归注射液2ml、维生素K注射液0.25g、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ml混合均匀。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后摇匀。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每次每穴位注射0.5ml。

然后、将骨刺治疗机及常用骨刺专用液浸泡,正极置于病变局部,负极置于循经所取穴位或疼痛部位上,通电45~60分钟,每日治疗1次。

颈椎病穴位注射三取穴:主穴为颈4~7夹脊穴;配穴为肩井(双)。

用药:丹参注射液4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0.9%氯化钠注射液4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后摇匀。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颈肩腰腿痛穴位注射疗法PPT幻灯片

颈肩腰腿痛穴位注射疗法PPT幻灯片
1.抱肩实验 2.抬高试验 3.屈肘后背实验
16
第十节十一节:慢性腰肌劳损
一。病因 1.长期反复劳作活劳动。 2.腰部退行性变。 3.静力性劳损:如静坐、长期单一姿势,也可引起腰部肌肉损伤。
二。临床表现 1.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部疼痛。 2.疼痛因气候变化或劳累而加重。 3.压痛范围较广泛,没有准确压痛点。 4.腰腿部活动无明显障碍。
18
第十一节:慢性腰肌劳损
三。治疗:痛点和患侧肾俞穴、大肠腧。
19
第十二节:腰部安全区
安全区上线:平肋缘 下(第二腰椎棘突下)
距后正中线四横 指
后正中线
安全区下线: 平髂嵴(第四 腰椎棘突下)
距后正中线两横指
20
第十二节:腰四、五突出
腰4~5之间的椎间盘突出: 主要引起的是腰部疼痛,疼痛向臀部、小腿的外侧放射,严重的放射
1.用于软组织损伤的药物:当归注射液、红花注射液 2.用于风湿、类风湿的药物:雪莲注射液 3.用于骨性退变的药物:依降钙素、鲑鱼降钙素、健骨注射液 4.用于营养神经的药物:维生素b12、维生素b1、甲钴胺注射液 5.用于快速降低局部组织水肿的药物:地塞米松注射液、康宁克
通注射液 6.用于防治组织粘连的药物:胎盘组织液 7.用于强效止痛的药物:高乌甲素注射液 8.用于减轻注射时患者痛苦的药物:利多卡因注射液、生理盐水
1、膝关节酸痛,或关节周围呈现红肿热痛的炎症 表现。
2、反复发作,遇风寒湿疼痛加剧。 3、大多数患者有晨僵现象。 4、疼痛呈游走性。
23
第十三节:风湿性膝关节炎
三。治疗:血海穴、梁丘穴、内外膝眼。
24
第十节:骨性膝关节炎
一、病因:
1.慢性劳损:长期姿势不良,负重用力,体重过重,导致膝关节软组织损伤。 2.肥胖: 体重的增加和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成正比。 3.骨密度:骨质疏松者出现骨性关节炎的几率就增多。 4.外伤和力的承受: 经常的膝关节损伤,如骨折、软骨、韧带的损伤。异常状 态下的关节,当关节承受肌力不平衡并加上局部压力,就会出现软骨的退行性变。 正常的关节和活动甚至剧烈运动后是不会出现骨性关节炎的。 5、遗传因素:不同种族的关节受累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认为和遗传因素有关。 本病在女性较多见。

颈肩腰腿痛适用针灸技术

颈肩腰腿痛适用针灸技术

Page 14
治法:通痹止痛 取穴:病痛局部、加辨证取穴。 主穴:膝三针或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寒湿盛者加阴陵泉; 热盛者加阳陵泉;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操作:泻法或平补平泻,寒湿盛者加灸。
Page 15
膝三针:犊鼻、梁丘、血海 犊鼻:屈膝,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 2寸。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侧缘上方2寸处,当股四头肌内侧 头的隆起处。 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凹陷中。 足三里: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中指处。 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太溪: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
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 天柱:颈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在后发际正 中旁开1.3寸。 百劳:大椎直上2寸,左右各旁开1寸。 大杼: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
Page 4
2.漏肩风
是指肩部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肩关节周围炎,该病早期以疼痛为主, 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 本病的发生与体虚、劳损、感受风寒湿邪有关。
Page 8
3.腰痛
是指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疼痛部位或在脊 中,或在一侧,或两侧均痛。 西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病变等 中医:发病多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劳欲太过有关。 疼痛部位涉及经络:督脉、足太阳经。
Page 9
主症:腰部疼痛。 次症:寒湿腰痛者,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呈冷痛重着、 酸麻、活动受限,得温痛减。 瘀血腰痛者:劳伤或外伤史、痛有定处,日轻夜重。 肾虚腰痛:起病缓慢,以酸软为主,喜揉喜按,反:局部阿是穴或手三阳经穴为主。 主穴:肩三针、阿是穴、条口 配穴:手阳明经者,加合谷;手太阳加后溪;手少阳加外 关;外邪内侵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加内关、膈俞;气 血虚弱加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并配合肩部活动,或 加灸法、拔罐。

〖针灸临床〗治颈肩腰膝特效穴位

〖针灸临床〗治颈肩腰膝特效穴位

〖针灸临床〗治颈肩腰膝特效穴位【针灸临床】治颈肩腰膝特效穴位一,颈椎病特效穴位一:后溪后溪穴对于急性颈椎疼痛比如落枕,具有特效治疗作用,以0.5寸针刺入后一边强刺激,一边嘱病人向疼痛的方向活动颈部,一般只需几秒钟即可凑效,对于慢性颈椎疼痛、僵硬等表现,针刺本穴亦有良好治疗作用,刺入后可以留针15-30分钟,中间强刺激3-5次,患者会明显感觉疼痛不适症状缓解!颈椎病治疗中一般常用穴位如凤池、风府、颈夹脊、大椎等穴位,也有不错的疗效,所以以前在临床中也曾将这些穴位和后溪穴配合使用,但个人体会配合使用时不如单独使用本穴疗效理想。

本穴不仅对颈椎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于整个背部脊椎及其两侧的疾病均有不错的治疗作用,举一个例子:曾经门诊接诊一位病人,诉两年前酒后当风而卧,次日早晨起床时伸懒腰突然左侧肩胛骨处剧疼一下,继而发作眩晕,天旋地转,后治疗后缓解,从此以后不能向左侧睡眠,否则起床必发眩晕,且平素左侧肩膀不能用力,用力亦发眩晕,多处求诊不愈,患者被此病折磨至几欲寻短见,经人介绍来门诊求诊,我遂针刺患者双侧后溪,强刺激半分钟后嘱其尝试左侧肩膀用力,患者尝试后大喜过望!眩晕竟未发作,后在门诊诊断床上让其尝试左侧卧位然后起床,其眩晕仍未发作!本穴治疗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二,肩周炎特效穴位一:手合阳手合阳是相对于腿部合阳穴而言的,该穴位于上肢内侧肘横纹中点处向下(即向腕的方向)约2-3横指,前臂的正中间取手合阳,本穴对于肩周炎前期出现酸困沉麻等症状,倘若针刺手法得当,几分钟内即可见到明显效果!对于肩周炎后期,病人活动已受限,本穴亦有较好疗效!此种情况配合合谷使用疗效更佳!治疗时瘦人用1.5寸针,胖人用2寸针垂直刺入,以病人出现向下的放电样感觉为佳!本穴应用取平衡针灸之意,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即如果病人是右侧肩膀患病,治疗时选用左侧手合阳,若为左侧病,取穴为右合阳。

本穴在网上未搜到图片,宋医生就在自己的上肢上标注了一下:特效穴位二:合谷本穴主要针对疼痛导致活动受限型肩周炎以及上肢疾病,治疗时刺入得气后嘱病人活动肢体,活动至疼痛受限位置时以泻法行针,其疼痛即可快速缓解,可以此手法重复治疗2-3次,轻者一次即愈,重者需2-3次。

颈肩腰腿痛的注射治疗讲解

颈肩腰腿痛的注射治疗讲解
2.体位:俯卧位或侧卧位(健侧卧位). 3.体表标志:乳突、枕外隆突、第二颈椎棘突、胸
锁乳突肌后内侧止点附着处.
枕大、小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枕大神经阻滞:在乳突与第二颈椎棘突间作一连
线,其中点即相当枕大神经阻滞点.针尖向枕部 呈40-45度角穿刺,遇枕骨下骨质时,回抽;注药. 穿刺、注药时可出现后头部放射痛. 枕小神经阻滞:乳突后方胸锁乳突肌附着处.穿
SGB适应症及并发症
系统适应症:头颈臂胸部疼痛性疾 病;植物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
等疾病。 并发症:局麻药毒性反应;血肿;
气胸;持续霍纳氏综合征。
颈6神经根及其关节阻滞
体位:仰卧位,头转向健侧. 表面标志:胸锁乳突肌外缘与环状软骨平面延长
线的交叉点,将胸锁乳突肌推向中线,深处有一 骨突起,即为颈6横突. 操作:用5号细针头经穿刺点垂直进针直达横突 尖,回抽无血无液,注药5~8ml.经此点向内向后 滑过横突,可作颈6神经根阻滞;退针至皮下,呈45 度探到横突尖,经横突尖后侧进针3~4cm可进行 关节突关节阻滞,患者可有肩背酸胀感.
枕大、小神经阻滞
枕大神经由第二颈神经背支纤维组成,少量来源 于第三颈神经纤维.枕大神经在筋膜下伴随枕动 脉上行,支配后内侧头皮,向前可达头顶区.
枕小神经主要由第二颈神经及第三颈神经腹支 纤维组成,沿胸锁乳突肌后緣向上行走,支配后 外侧头皮及耳廓.感觉.
枕大、小神经阻滞
1.适应证:颈椎病性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 、上颈 段疾病(枕寰部先天性畸形、枕寰半脱位不稳 等) 、 感染或中毒性神经炎(流感、风湿病、糖 尿病 、酒精中毒等继发症状)及其它枕颈神经 痛.
刺、注药过程中,患者会诉后头外侧放射痛.若 出现阵发性耳部、颈部疼痛时,可作颈浅神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