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硫氰酸荧光素-溶菌酶的制备及晶体生长预研究.

合集下载

溶菌酶结晶的研究进展

溶菌酶结晶的研究进展
2006 年 9 月 第 20 卷第 3 期总 65 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Sep . 2006 Vol. 20 No. 3 Sum No. 65
溶菌酶结晶的研究进展
陶凤云1 ,张新妙2 ,马润宇2
对于生物大分子的具体结构的了解可以揭示 它们的功能 ,这在新药设计以及改变分子结构使之 具有更高的工业应用潜力方面是非常有用的 。X 射线 衍 射 是 确 定 蛋 白 质 三 维 空 间 结 构 的 有 效 方 法[1] ,但是只有当得到合适的晶体时才可以用这样 的方法 。结构测定常常由于得不到高质量的晶体 而受到阻碍 。质量较好的蛋白质晶体的获得是蛋 白质进行结构分析的重要前提 。
许多学者对溶菌酶的结晶条件及影响因素进 行了研究 ,探讨了最优结晶条件 。Lu 等[14] 研究了 沉淀剂 、温度和添加剂对溶菌酶的溶解度 、暴露成
核的临界过饱和度和晶体形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 对于溶菌酶的结晶 ,氯化钠作为沉淀剂是更有效 的 ,溶菌酶的结晶和温度有很大关系 ,逐渐变化的 温度 能 导 致 溶 菌 酶 更 好 的 晶 习 和 质 量 。Sauter 等[15] 研究了 50 多种化合物作为添加剂时对溶菌酶 结晶的影响 。结果表明 ,海藻糖能够明显提高母鸡 蛋白溶菌酶 ( HEWL) 的成核率 ,短链醇和多羟基化 合物对晶习和成核率有中等程度的影响 。糖 、乙 醇 、离子 、聚胺 、表面活性剂等能提高分子稳定性 、 成核和生长及质量 。阴离子是决定溶菌酶溶解性 和结晶空间簇的主要沉淀类型 。研究发现小鸡蛋 白溶菌酶 (CEWL) 浓度在 60~190 mgΠmL 范围内时 , 在酸性和碱性 pH 下能从铵 、钠 、钾 、铷 、镁和锰的硫 酸盐里结晶出来[16] 。Forsythe 等[16] 在不同条件下 制备了四种不同晶形 (四角形 、三角形 、正交 、单斜 晶系) 的小鸡蛋白溶菌酶晶体 ,发现在酸性 pH 下 , CEWL 仅能从硫酸根阴离子溶液中结晶 ;在中性缓 冲溶液里 ,CEWL 能被各种无机硫酸盐结晶 。磷酸 盐 、醋酸盐 、碳酸盐 、氯化物 、溴化物 、柠檬酸盐 、硝 酸盐 、碘化物 、硫氰酸根盐等的阴离子 ,也能结晶小 鸡蛋白溶菌酶 。Fermani 等[17] 以包括可电离基团的 聚合体膜 、吸附了聚 L - 赖氨酸或聚 L - 天冬氨酸 盐的交联凝胶膜和吸附了聚 L - 赖氨酸或聚 L - 天 冬氨酸盐的蚕丝蛋白等作为蛋白质非均相成核的 表面 ,进行了小鸡蛋白溶菌酶的结晶实验 。戴等[18] 用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 NaCl 为沉淀剂时 ,不同浓 度的 NaCl 对液 - 液扩散法生长溶菌酶晶体的影 响 ,并测量了晶体生长前后体系的 Zeta 电势 。结果 表明 ,NaCl 浓度较高时 ,溶液中一直存在较大的聚 集体 ,生长出的晶体质量较差 。在合适的 NaCl 浓 度下 ,溶液中溶菌酶的大的聚集体发生解聚集 ,生 长出的晶体质量较高 。2005 年 ,Curcio 等[19] 又研究 了不同洗脱液流速下溶菌酶的动态膜结晶 ,并进行 了结晶动力学分析 。结果表 明 , 温 度 为 5 ℃、3 % NaCl ( WΠV ) 、10 %MgCl2 ( WΠV) 时 ,在 1 100 μmΠs 的 洗脱液流速下 ,晶体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由于蛋 白质溶液的成核及结晶过程被不断变化的浓度控 制 ,因此 , Pullara 等[20] 尝试通过控制液 - 液分层区 的不规则波动来控制溶菌酶的结晶速率 ,取得了很 好的效果 。 21213 结晶机理的研究

配液结晶法制备溶菌酶蛋白质晶体的生长机理研究

配液结晶法制备溶菌酶蛋白质晶体的生长机理研究

配液结晶法制备溶菌酶蛋白质晶体的生长机理研究于泳;陈万春;康琦;刘道丹;戴国亮;崔海亮【期刊名称】《化学学报》【年(卷),期】2006(064)012【摘要】采用配液结晶法制取了溶菌酶蛋白质晶体,使用动态光散射测量了溶液中聚集体的颗粒度几率分布;使用Zeiss显微镜测定了溶菌酶(110)晶面的生长速度.实验表明:随着蛋白质和NaCl浓度的增加,溶液中聚集体的颗粒尺寸也相应增加.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溶菌酶分子在溶液中的聚集反应,逐渐达到平衡;在蛋白质和NaCl 浓度较高时,溶菌酶晶体的(110)面生长较快,而在蛋白质和NaCl浓度较低时,该晶面生长较慢.基于二维成核生长机理,从晶体生长动力学理论方程出发,计算了二维成核的形成能a=4.01×10-8J·cm-2.【总页数】7页(P1284-1290)【作者】于泳;陈万春;康琦;刘道丹;戴国亮;崔海亮【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重力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重力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重力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重力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重力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重力实验室,北京,1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相关文献】1.蛋白质溶液的膜结晶:膜结晶法结晶溶菌酶的研究 [J], 魏可贵;张新妙;马润宇2.座滴法制备鸡蛋白溶菌酶晶体与生长因素探究 [J], 张晓婷;MattJ.Kipper;Christopher D.Snow;唐建国;张羽;王瑶;黄林军;刘继宪;王彦欣;张晓琳;李潇3.异硫氰酸荧光素-溶菌酶的制备及晶体生长预研究 [J], 戴国亮;代连花;于泳;谢莹4.羟基磷灰石纳米棒的水热制备及其晶体生长机理研究 [J], 焦华; 赵康; 石蕊; 马利宁; 卞铁荣; 汤玉斐5.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蛋白质晶体生长机理及进展 [J], 汪盛;蔡绍皙;王大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微生物菌种_谭周进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微生物菌种_谭周进

文章编号:100028551(2005)012075205综 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微生物菌种谭周进1 杨海君2 林 曙3 吴 铁3(1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1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3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摘 要: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遗传标记筛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等的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提高抗生素生产效价、酵母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多功能菌株的选育以及污水处理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就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育种技术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菌种选育;生物技术PR OTOP LAST FU SION TECHN OLOG Y AN D MICR OBIA L BREE DINGT AN Zhou 2jin 1 Y ANG Hai 2jun 2 XI AO Qi 2ming 2 LI N Shu 3 W U T ie3(11College o f Bio 2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2.College o f Plant Protectio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31College o f Animal Scienc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Abstract :Researches on selecting of genetic marks ,prepar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protoplast ,protoplast fus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otoplast fusion technique in microbial breeding were reviewed.The antibiotics strain im provement ,construction of yeast engineer strain ,breeding of multi 2functional strain and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 strain to coping with waste water were als o included.The application of protoplast fusion technology in microbial breeding was analysed.K ey w ords :protoplast fusion ;strain breeding ;biotechnology收稿日期:2003211209作者简介:谭周进(196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生态学与发酵工程。

2',7'-二氯-5(6)-异硫氰基荧光素的合成和表征

2',7'-二氯-5(6)-异硫氰基荧光素的合成和表征

2',7'-二氯-5(6)-异硫氰基荧光素的合成和表征潘惠英;葛凤燕;陈立功【期刊名称】《化学工业与工程》【年(卷),期】2006(023)005【摘要】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是一种重要的荧光探针.以4-硝基邻苯二甲酸和4-氯间苯二酚为原料,通过缩合、还原和异硫氰酸化制备了2',7'-二氯-5(6)-异硫氰基荧光素,总收率达34.78%.产物结构经过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确证.产物荧光性能经荧光光度计测定,结果表明其荧光性能优于FITC.【总页数】4页(P403-406)【作者】潘惠英;葛凤燕;陈立功【作者单位】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6.29【相关文献】1.2-芳甲酰氨基硫羰基-3-异噻唑酮及4-氰基-5-甲硫基-2-芳甲酰氨基硫羰基-3-异噻唑酮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J], 杨小平;李正名;陈寒松;刘洁;李树正2.异马来二氰基二硫烯镍(II)-2-萘亚甲基哌啶盐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J], 蔡华堂;罗翠萍;谭俊标;钱业龙;李曼娜;谢嘉玲;刘小平;杨乐敏;周家容3.4,5-二对氯苄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配体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J], 乌东花;丛双志;张文韬4.二(o-氟苄基)锡双(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二(p-氯苄基)锡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J], 尹汉东;王传华;洪敏5.O-芳基-苯基硫代膦酰氯和O-芳基-苯基硫代膦酸异硫氰基酯的研究 [J], 胡式贤;张继才;丁言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硫氰酸荧光素在荧光标记领域的应用

异硫氰酸荧光素在荧光标记领域的应用

异硫氰酸荧光素在荧光标记领域的应用张雪梅;胡志宇【摘要】异硫氰酸荧光素是近年来在荧光标记技术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荧光标记物,借助于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荧光检测技术和仪器,可将其用于蛋白质、核酸、多糖、小分子药物及纳米粒、微球等靶向制剂的荧光标记及活性示踪。

因此,阐述了近5 a 来异硫氰酸荧光素在荧光标记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is most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fluorescence labeling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help of Fluorescence microscope,flow cytometry,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it can be used in fluorescence labeling and activity tracer for protein,nucleic acid,polysaccharides,small molecule drugs and targeting agents such as nanoparticles,micro-spheres.So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the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in recent five yearsin the field of fluorescent labeling technology is set forth and its research trend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e forecasted.【期刊名称】《昆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异硫氰酸酯荧光素;荧光标记;示踪;检测【作者】张雪梅;胡志宇【作者单位】昆明学院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214;昆明市中医医院科教科,云南昆明 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51;O657.3异硫氰酸荧光素(Flou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是一种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药物研究领域广泛应用的荧光素类标记物.FITC是在荧光素的结构上引入异硫氰基(-N=C=S)得到的,异硫氰基通过与被标记物如蛋白质的伯胺基团反应形成硫脲键,成为牢固的荧光染料—蛋白质结合物,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荧光标记.FITC最大发射波长为520~530 nm,最大吸收波长为490~495 nm,在碱性溶液中具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加酸后沉淀析出,荧光消失.FITC性质稳定、荧光量子产率高、无毒、成本低,对所处微环境的变化很灵敏,适合作探针分子.与抗体、蛋白质类结合可用于定性、定量检测,与糖类结合则可用于糖类在体内的代谢研究,亦可用于标示药物载体、聚合物微粒进行药物靶向性及示踪研究.本文对近5 a来FITC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主要侧重于天然药物及中药活性成分,以期为中药研究提供一种参考方法.1.1 用于蛋白质类药物的示踪研究FITC是用于标记生物相关蛋白质分子最广泛的一个荧光探针.通过与不同抗体结合后,广泛用于治疗性抗体如TCR(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的研究[1],也可与蛋白质类成分结合后观察其组织和细胞行为,Celine Hoffmann等[2]用FITC标记人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用FITC/Fn不同控释比为评价指标,观察FN的组织和细胞行为.周新阳等[3]用20 mg天花粉蛋白与0.4 mg FITC反应制备得到FITC-天花粉蛋白标记物,通过观察天花粉蛋白进入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动态过程,发现孵育6 h时FITC-天花粉蛋白对细胞DNA没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而孵育12 h时对黑色素瘤B16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和凋亡.张倩等[4]制备了FITC与鹿茸蛋白混合物(PE)的荧光标记复合物FITC-PE,观察到该标记蛋白在消化道中荧光强度及蛋白含量均会削减,但蛋白主要成分保持不变,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5 kD的蛋白可以透过肠壁吸收入血.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是FITC的一项成熟应用.用FITC标记磷脂结合蛋白V(Annexin V),再与PI(碘化丙啶)匹配使用,可检测细胞凋亡,称为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国内研究者也利用该法观察到许多天然活性成分对不同细胞的凋亡作用.饶远权等[5]发现人参皂苷Rg3对肺腺癌NCI-H1650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李晓冬等[6]检测到质量浓度为150,200 mg/L的银杏叶提取物可诱导U251胶质瘤细胞凋亡.郭立达等[7]发现姜黄素能显著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申淑珍等[8]观察丹参酮Ⅱ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凋亡的作用.1.2 多糖类成分的示踪及体内代谢研究多糖由于自身缺少发色基团和荧光基团,因此不能直接用紫外或荧光法进行检测.而利用化学修饰将FITC连接到多糖分子上,则可准确、灵敏的标记多糖,该方法是研究多糖在体内分布、降解和吸收的一种重要方法.胡锦珍等[9]发现FITC荧光标记的壳聚糖(脱乙酰度为90%,相对分子质量为500 kD)给小鼠灌胃后在血清中质量浓度非常低,主要分布于肾脏,多数以原形经粪便排泄,部分分解的壳聚糖经尿液排泄.王月慧等[10]采用FITC标记3种相对分子质量(3,300~400,700 kD)的壳聚糖,体外检测标记物的抑菌活性,发现标记后的壳聚糖依然具有抑菌活性,但因FITC标记时占据了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基团氨基,使抑菌活性减弱.陈忱等[11]通过FITC与枸杞多糖的共价偶联,成功对枸杞多糖进行荧光标记,荧光取代度为1.3%,24 h体外稳定性良好,为研究枸杞多糖的代谢动力学提供了良好的荧光探针.谢华通[12]等采用凝胶色谱法观察FITC标记的麦冬多糖(MDG-1)在大鼠胃肠道内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MDG-1在胃内不分解,其主要代谢部位在肠道,原因可能是肠道内环境及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李福川等[13]利用多糖具有的还原性末端,通过对其半缩醛基的还原氨化反应先与酪胺(Tyr)共价偶联,引入仲氨基,再与FITC进行亲核反应,完成对多糖的标记,实现了对海洋多糖911的选择性荧光标记.标记后的多糖抗凝活性无明显影响,也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康迪等[14]也应用这一方法制备得到纯度达99%的FITC-海胆黄多糖(SEP)荧光标记物,并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后探索其血浆代谢情况.对于具有还原末端多糖及寡糖,这一标记方法通用型较强,且在虫草多糖[15]、小刺猴头菌多糖[16]、树舌灵芝多糖[17]、黄芪多糖[18]等多糖荧光标记物制备的体内代谢研究均有应用.1.3 药物载体的示踪研究由于传统的药物载体不具备可观察性和可追踪性,造成载体检测比较困难,而将荧光纳米探针应用于药物载体可使该问题得到解决.采用FITC对载体颗粒进行修饰,制备复合荧光颗粒,依靠标准仪器检测,可高灵敏、高选择性地监测活细胞中的活性物质,现已在标记、示踪、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杨丽等[19]用FITC共价结合醋酸淀粉,制备得到一个荧光性质稳定、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淀粉荧光纳米微粒.柳琳等[20]制备的FITC标记的亲水性多肽类药物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NT-SAN)经鼻黏膜给药后,有助于提高NT的脑内浓度及生物利用度,为研究适宜蛋白质多肽类等大分子药物经鼻黏膜给药的脑靶向新剂型提供了参考.冯丽娜等[21]制备了纳米药物载体PAMAM-Ac-FITC-LCTP,并将该载体与阿霉素连接,经体内外实验观察到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缓释作用.刘鉴峰等[22]制备的多肽介导的肿瘤靶向药物载体(G4-FITC-SP5-52)在体外展示出良好的肿瘤靶向性.高仕杰等[23]用FITC标记的TAT-PEG-阳离子脂质体,具备跨膜、长循环及荧光示踪功能,经尾静脉将其注入大鼠体内,可清晰显示标记物在MCF-7细胞内外的情况.FITC标记复合物还可作为荧光分子探针,用于外用药物传递系统研究.Heui Kyoung Cho等[24]用FITC标记聚氧化乙烯-聚ε-己内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PEO-PCL-PEO),比较了未标记和标记后的共聚物在临界胶束浓度(CMC)、紫外吸收、荧光性能、结晶等性质的差异,发现低HLB值的荧光标记物能克服角质层的屏障作用,渗入无毛小鼠肌肤深层.FITC荧光标记的原理是利用异硫氰基与氨基形成共价结合,对于结构中无氨基的物质需要先衍生反应后再标记,如无氨基的多糖需要先与酪胺偶联产生氨基后再与FITC反应[13].由于紫杉醇亦无法直接标记,单玲玲等[25]则使用谷氨酸作为linker,先合成谷氨酸-紫杉醇复合物,再与FITC反应,最终得到紫杉醇-谷氨酸-FITC复合物.因此,针对多数未具备氨基的化合物,选择何种载体或方法成功标记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另外FITC在光照下易发生猝灭,影响捕捉荧光图像,有时需要和抗猝灭剂一起使用.在穿透机体时FITC发射的黄绿色荧光会有部分被机体吸收,导致荧光强度降低.同时实验动物如裸鼠表皮及血液自发荧光较强,会对FITC荧光产生比较严重的干扰,使得用FITC标记的物质在活体成像时不明显,需要取裸鼠主要脏器及肿瘤进行脏器显像,才能得到明显的荧光显像效果[26],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FITC在活体成像领域的应用.FITC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荧光标记试剂,在天然药物开发领域应用空间巨大.国内学者通过FITC标记叶酸衍生物[26]、抗体药物Rituximab[27]后,利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技术追踪观察其在荷瘤裸鼠主要脏器和肿瘤中的分布和代谢情况,能够准确地监测FITC标记物的动态分布情况,对分析抗肿瘤药物靶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此外,FITC标记药物也被应用到临床血清药物检测领域.王小明等[28]用FITC抗体包被发光板,将FITG-T3类似物与抗FITC抗体间接结合形成固相抗原,用抗人三碘甲腺原氨酸(T3)类似物取代T3作为竞争抗原,探索了一种非均衡竞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此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检测临床标本与使用进口试剂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目前已有睾酮(T)[29]、总甲状腺素(TT4)[30]、孕酮(P)[31]、雌二醇[32]、雌三醇类似物(E3)[33]等药物建立了相似的检测方法.利用FITC寻找快速、价格低廉、适用于临床应用的检测方法,将是其应用发展的趋势之一.异硫氰酸荧光素量子产率高,荧光寿命长,借助生物光子学的技术手段可动态的观测整个过程,并进行定量测量,是一种有效、安全、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在药物成分示踪、活性物质的检测、药物代谢过程研究、作用机制探讨、药物制剂开发等方面都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文献】[1]TAKAIA H,KATOA A,NAKAMURAB T,et al.The importance of characterization of FITC-labeled antibodies used in tissue cross-reactivity studies[J].Acta Histochemica,2011,113:472-476.[2]HOFFMANN C,LEROY-DUDAL J,PATEL S,et al.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labeled human plasma fibronectin in extracellular matrix remodeling[J].Analytical Biochemistry,2008,372:62-71.[3]周欣阳,张天一,顾君一.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动态观察天花粉蛋白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9):5792-5796.[4]张倩,胡剑江,周秋丽,等.荧光标记鹿茸蛋白提取物胃肠道吸收离体实验研究[J].药学学报,2011,46(12):1526-1529.[5]饶远权,刘杏娥,王廷祥,等.人参皂苷Rg3抑制肺癌NCI-H1650细胞增殖作用研究[J].肿瘤学杂志,2013,19(6):413-416.[6]李晓冬,王宝,王建芳,等.银杏叶提取物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J].当代医学,2013,19(14):1-2.[7]郭立达,焦振霞,宋瑛,等.姜黄素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3):2191-2196.[8]申淑珍,白晓川,马云.丹参酮ⅡA联合三氧化二砷对NB4细胞凋亡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2):178-182.[9]胡锦珍,张家骊,程沁园,等.壳聚糖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与排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28(5):611-615.[10]王月慧,余雄伟,徐远阳,等.壳聚糖抑菌作用位点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2,33(13):92-95.[11]陈忱,蔡慧珍,唐华丽,等.枸杞多糖的组成分析及其荧光标记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0):2312-2315.[12]谢华通,王硕,阮克峰,等.凝胶色谱法测定麦冬多糖MDG-1在大鼠胃肠道含量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3):139-145.[13]李福川,耿美玉,李英霞,等.海洋硫酸多糖911的荧光标记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3(9):1704-1708.[14]康迪,滕再进,柯梦云,等.荧光标记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海胆黄多糖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12,19(4):343-347.[15]唐惠玲,陈涛,王莹,等.虫草多糖荧光标记的方法学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0,18(3):279-281.[16]吴宗翰,杨扬,杜金,等.小刺猴头菌多糖的荧光标记及其稳定性[J].菌物研究,2013,11(2):82-84.[17]苏玲,李雨婷,王再林,等.树舌荧光多糖的制备及其在人大肠癌细胞SWWC1116中的定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51(1):140-144.[18]陈小云,谭晓斌,孙娥,等.黄芪多糖口服吸收促进剂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243-1247.[19]LI Y,TAN Y,NING Z G,et al.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fluorescein-labeled starch-based nanosphere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1,86:291-295.[20]柳琳,赵燕敏,李范珠,等.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大鼠鼻黏膜给药脑内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3):203-207.[21]冯丽娜,刘金剑,褚丽萍,等.新型多肽聚酰胺-胺型靶向药物载体的载药性能及细胞吸收和毒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8):1385-1388.[22]刘鉴峰,刘金剑,王德芝,等.肿瘤靶向药物载体的肿瘤细胞靶向性研究[J].天津医药,2013,41(4):296-299.[23]高仕杰,刘洋.多功能阳离子脂质体跨血脊髓屏障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4):45-47.[24]CHO H K,LONE S,KIM D D,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labeled PEO-PCL-PEO triblock copolymers for topicaldelivery[J].Polymer,2009,50:2357-2364.[25]单玲玲,高贵珍,曹稳根,等.紫杉醇前药的合成及其对肿瘤细胞活性抑制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6):56-58.[26]谢江,朱建华.FITC标记的叶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显像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32(7):1532-1536.[27]张胜华,程昕,钟根深,等.活体成像分析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Rituximab在荷淋巴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J].中华医学杂志,2010,33(6):2367-2370.[28]王小明,孔海霞,雷鹏,等.应用FITC系统建立非均衡竞争三碘甲腺原氨酸化学发光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8):899-903.[29]陈茶,孔海霞,雷鹏,等.应用FITC系统建立非均衡竞争睾酮(T)化学发光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6):668-670.[30]陈蕾,孔海霞,刘萍,等.应用FITC系统建立非均衡竞争总甲状腺素(TT4)化学发光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6):663-665.[31]曾建明,雷鹏,孔海霞,等.应用FITC系统建立非均衡竞争孕酮(P)化学发光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5):1813-1817.[32]陈茶,孔海霞,雷鹏,等.应用FITC系统建立非均衡竞争雌二醇(E2)化学发光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6):676-678.[33]曾建明,雷鹏,孔海霞,等.应用FITC系统建立非均衡竞争游离雌三醇(E3)化学发光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5):1806-1808.。

异硫氰酸荧光纳米复合粒子的研制与应用

异硫氰酸荧光纳米复合粒子的研制与应用

异硫氰酸荧光纳米复合粒子的研制与应用
张念椿;高燕红;万垂铭;刘应亮
【期刊名称】《分析化学》
【年(卷),期】2010(038)002
【摘要】采用改进的St(o)ber法制备了二氧化硅外壳的纳米复合荧光粒子.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OS)反应制备前驱体),再用正硅酸乙酯(TEOS)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与缩合,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荧光颗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表明,此纳米复合颗粒呈球形、大小均一,直径约为70 nm.制备的纳米复合荧光粒子经过多次水洗后,仍有较强的荧光特性,有效地防止FITC泄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纳米复合荧光粒子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可以明显看出BSA上的绿色荧光.
【总页数】5页(P202-206)
【作者】张念椿;高燕红;万垂铭;刘应亮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纳米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32;暨南大学纳米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32;暨南大学纳米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32;暨南大学纳米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3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嵌合异硫氰酸罗丹明B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制备的新方法研究 [J], 原茵;何晓晓;王柯敏;谭蔚弘;彭娇凤;黄杉生;林霞
2.发光标记物--异硫氰酸曙红荧光的介质效应 [J], 吴娅兰;李隆弟;刘佳铭;朱国辉
3.异硫氰酸荧光染色法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J], 成拾明;阮坤炜;韩芳芳;郑武;张巍;张勇
4.羊抗人IgG的异硫氰酸荧光黄标记法 [J], 褚佩英
5.人造芥子油中异硫氰酸烯丙酯与硫氰酸烯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J], 刘敬兰;陈连文;周鸿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生物】荧光抗体的制备

【高中生物】荧光抗体的制备

【高中生物】荧光抗体的制备(一)免疫球蛋白的提取(二)荧光素1.荧光色素的基本条件(1)具有化学活性基团,如异硫氰基(-ncs)等,易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共价键。

(2)对免疫球蛋白无毒性,不影响抗体活性。

(3)荧光效应高,与蛋白结合需要量少。

(4)荧光素性能平衡,结合物性能平衡,难储藏。

(5)结合物的颜色必须与背景组织有良好的反衬作用,易于观察判定。

至目前为止,基本合乎上述建议的荧光素只有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丽丝胺罗丹明b200(rb200)。

2.常用的荧光色素(1)异硫氰酸荧光素:又称异硫氰酸荧光徐,纯品为橙黄色粉末。

棕斑结晶型与粉末型两种,结晶型荧光强度小、平衡、强于粉末型。

分子式c21h11o2n5、分子量389,溶水,易溶于ph8-9.5碳酸盐缓冲液中。

最小稀释波长为495nm。

最小升空波长520nm。

异硫氰酸荧光徐性质平衡,于低温下可以留存二年以上,但久置标记抗体能力强,荧光亮度高,故应使用新产品。

异硫氰酸荧光素借助异硫氰基与蛋白中氨基酸(主要是赖氨酸)的氨基结合。

一个igg分子有86个氨基酸残基,一般最多能标记16~20个荧光素分子。

(2)丽丝胺罗丹明:为褐色粉末,不溶水、易溶于酒精和丙酮。

荧光为桔红色。

性质平衡,可以长期留存。

分子式c23h29o7nas2,分子量为580,最小稀释波长570nm,最小升空波长为600nm。

由于丽丝胺罗丹明荧光效能较低,一般不单独使用,多用于与fitc标记抗体的反衬染色或双标记配合使用。

此染料不能直接与蛋白质结合,必须先用五氯化磷(pcl5)处理,使染料的-so3na基变为-so3cl基后,才能在碱性条件下与赖氨酸的氨基结合,形成稳定的硫氨键。

(三)标记方法异硫氰酸荧光素常用的标记法有以下两种:1.烘烤法(1)取一定量的纯igg液,用0.5mol/lph9.5碳酸盐缓冲液稀释至20mg/ml。

(2)按荧光素与蛋白质比1?20~1?100(通常用1?100)称取异硫氰酸荧光素,用ph9.5碳酸盐缓冲液熔化。

异硫氰酸荧光素发光纳米微球标记双抗夹心固体基质室温燐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人IgG

异硫氰酸荧光素发光纳米微球标记双抗夹心固体基质室温燐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人IgG
反应 ,并能在免疫反应后保持优 良的烯光特性 ,且 室温烧 光信 号进 一步增强. 据此建 立 了固体基质 室温媾光免疫
分析 ( SR . 测定人 IG的一种新 方法. S . TPI A) g 本方法线性 范围为 O0  ̄2 .p . 8 00 g人 lG  ̄ ( g / 样品体积 O 肛 / . L 斑,对 4
o nm a s f 20 w s ynt sz d he i e by SolG e m e ho — l t d. i an em i tong and s abl old ubsr e r tc tsr t e s i s t at —oom t m pe a ur e rt e
文章编号:0 87 2 (0 00 —0 50 1 0—8 62 1)40 9 -5
异硫氰 酸荧光 素发光 纳米微球标记双抗 夹心 固体基质 室温膦光免疫分析法 测定人 IG g
林常青
( 漳州职业技术学 院 食 品与生物工程系,福建 漳州 330 ) 600
摘 要 :基 于 S 1 e 技 术合成 了粒径为 2 n o gl . 0 m、包含 了异硫 氰酸荧光素( I C F T )的 SO 纳米微球 ( i2 简写作
s e i c r a t n b t e g a ・ n ih ma I G a tb d l b ld wih FI p cf e c i e we n i o o ta t— u - ・ n g n i o y a ee t TC- i a d h ma l G ・ Oz n u S n g
De e m i ton o um an I t r na i fH gG ld Subs r t — o m by So i ta er o Te pe a ur m r t ePh0s ph0r s e eI m uno s a e c nc m a s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第63卷化学学报V ol. 63, 2005第7期, 559~561 ACTA CHIMICA SINICA No. 7, 559~561* E-mail: dspr@Received June 30, 2004; revised November 16, 2004; accepted December 5, 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0270302)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金(No. KSCX2-SW-L05)资助项目.560化 学 学 报 V ol. 63, 2005分利用我们实验室已有的LSCM 这一研究晶体生长的有力工具, 本文采用了常用蛋白质——溶菌酶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荧光标记. 在考虑了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范围后, 我们选择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作为探针. 另外本文还对标记后的溶菌酶的一些性质进行了研究.1 实验方法1.1 仪器与试剂溶菌酶, Sigma 公司(批号:L6876, 已经三次重结晶, 未进一步处理); 异硫氰酸荧光素, 美国Sigma 公司(批号:F7250); 0.1 mol•L -1 HOAc-NaOAc 缓冲液: pH 4.5; 0.5 mol•L -1二甲砷酸纳缓冲溶液 (CB): pH 9.0; 聚乙二醇 (PEG20000): 分析纯; PD10柱(瑞典Pharmacia 公司, Sephadex G25柱); 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HITACHI 公司, UV-2800型; 生化培养箱: 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LRH-150型; 荧光光度计: 日本HITACHI 公司, F-2500型; 荧光显微镜: 日本Olympus 公司, BX60F5型. 1.2 荧光标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FITC 的碳酰胺键可与蛋白质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共价结合, 在荧光标记后要求它与蛋白质的结合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生化性质[7]. 本文采用搅拌法标记蛋白质. 将溶菌酶加入到CB 缓冲溶液中, 使浓度为每毫升CB 中含20 mg 溶菌酶, 然后再称取适量FITC 加入到CB 溶液中使浓度为每毫升CB 中含3 mg FITC. 将FITC-CB 溶液逐滴加入到溶菌酶-CB 溶液中, 室温避光搅拌2 h 后用0.1 mol•L -1 NaOAc-HOAc 缓冲液透析过夜. 透析后溶液用PD10柱除去游离FITC, 然后用PEG 20000浓缩, 离心后取上层清液, ―4 ℃保存. 用NaOAc-HOAc 缓冲液洗脱第一个FITC 结合蛋白峰时要测定F (荧光素个数)和P (蛋白质分子个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如下:2802804952.87/0.35A F P A A ×=―× 其中, A 280和A 495分别是280和495 nm 处的吸光度. 结果表明, 每分子溶菌酶上标记的FITC 约为11个. 1.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根据FITC-溶菌酶中每分子溶菌酶上标记的FITC 约为11个(F /P =11), 用0.1 mol•L -1 HOAc-NaOAc 缓冲液来配制与FITC-溶菌酶含量相同的溶菌酶和FITC 做样品, 以0.1 mol•L -1HOAc-NaOAc 缓冲溶液做参比. 测量均在室温下进行. 在波长范围200~500 nm 进行紫外-可见光测定. 荧光光谱的测定条件为: 激发波长488nm; 激发狭缝10 nm; 发射狭缝10 nm.在浓度为10 mg•mL -1 FITC-溶菌酶溶液中等体积加13%(体积含量)NaCl 的HOAc-NaOAc 溶液(0.1 mol• L -1, pH 4.5), 在20 ℃生化培养箱中批量法生长晶体,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晶体出现.2 结果与讨论图1为溶菌酶、FITC 和FITC-溶菌酶的紫外-可见吸收谱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 FITC 在488 nm 处有吸收峰. 在280 nm 附近, FITC-溶菌酶表现出强的吸收, 并且在此峰附近, 溶菌酶、FITC 都有吸收. FITC 和溶菌酶的吸收谱图之和与FITC-溶菌酶吸收谱图基本吻合, 这说明溶菌酶与FITC 之间通过ε氨基共价结合后, 没有干扰各自的吸收特性.图1 溶菌酶、FITC 和FITC-溶菌酶吸收谱图Figure 1 Absorption spectra of lysozyme, FITC and FITC- lysozyme, and the sum spectrum of lysozyme and FITC图2是FITC-溶菌酶在激发波长为488 nm 下的荧光发射谱图, 其最大发射峰为518 nm, 与FITC 和溶菌酶最大发射峰相比基本相同. 并且在518 nm 下, FITC-溶菌酶峰强度比FITC 和溶菌酶高, 这说明如果用LSCM 观察, FITC-溶菌酶将得到比FITC 和溶菌酶更灵敏的信号.图2 溶菌酶、FITC 和FITC-溶菌酶的荧光发射谱图 Figure 2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of lysozyme, FITC and FITC-lysozymeNo. 7戴国亮等:异硫氰酸荧光素-溶菌酶的制备及晶体生长预研究561在20 ℃下, 用批量法培养出的晶体如图3所示. 生长出的FITC-溶菌酶的大小约为1.2 mm, 荧光强度也符合LSCM 观察的要求, 因此利用这样的晶体进行LSCM 观察是完全可行的.图3 荧光显微镜下拍摄的FITC-溶菌酶晶体Figure 3 Crystals of FITC-lysozyme under reflected light fluo- rescence microscope从上述实验结果看, 引入的荧光探针FITC 满足了实验的要求, 与溶菌酶结合后没有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生化性质; FITC 含量较低(每分子溶菌酶上标记的FITC 约为11个), 生成的标记溶菌酶不但适宜于488 nm 光源的使用, 而且初步研究发现, 其与未标记的溶菌酶的晶体生长条件差别不大, 也较容易生长出晶体. 同时, 用 LSCM 作为工具来观察时必须有晶体出现, 因此, 我们打算将用这种标记溶菌酶作为样品, 在LSCM 上进行溶菌酶晶体生长动力学(如晶体三维重建、晶面生长速度和晶面缺陷)等方面的研究.References1William, W. W .J. Struct. Biol. 2003, 142, 56. 2 McPherson, A.; Kuznetsov, Y. G.; Malkin, A.; Plomp, M. J.Struct. Biol. 2003, 142, 32.3 Peter, G.; Vekilov, L. A.; Monaco, F. R. J. Cryst. Growth1995, 148, 289.4 Mühlig, P.; Klupsch, T.; Schell, U.; Hilgenfeld, R. J. Cryst . Growth 2001, 232, 93.5 Mühlig, P.; Klupsch, T.; Kaulmann, U.; Hilgenfeld, R. J.Struct. Biol. 2003, 142, 47.6 Sumida, J. P.; Forsythe, E. L.; Pusey, M. L. J. Cryst.Growth 2001, 232, 308.7 Guo, Y.-J. The Technique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Molecule Biology of the Fluorescent Experiment , Science Press, Beijing, 1979 (in Chinese).(郭尧, 荧光实验技术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79.)(A0406306 SHEN, H.)V ol. 63, 2005No. 7, I~VI Graphical Abstract IPrepar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Preinves-tigation of the Fluorescein-5-isothio-cyanate Derivatives of Chicken Egg White LysozymeDAI, Guo-Liang*; DAI, Lian-Hua; YU, Yong; XIE, YingActa Chimica Sinica 2005, 63(7), 559 The crystal of the fluorescein-5-isothiocyanate (FITC) derivatives of lysozyme has been ob-tained. The results from fluorescence and UV spectra indicate that it can be used to study ly-sozyme crystal growth by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utilizing 488 nm laser source.Interaction Mechanism Study on Poly-(ethylene oxide)-Clay-Alkali Metal ion Intercalation CompositesSUN, Ming-Bo; HOU, Wan-Guo*; SUN, De-Jun; DAI, Xiao-NanActa Chimica Sinica 2005, 63(7), 562The water content of poly(ethylene oxide)-clay-alkali metal ion intercalation composites in different relative humidity was measur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content and interlayer space was studied. Combined with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results, the interactions of poly(ethylene oxide), clay MMT and alkali metal ions in the composites were discussed.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Regioselectivity of Nitrile Oxide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to PropyneZHANG, Yue-Mei; WANG, Ruo-Xi; XU, Wei-Ren; LIU, Cheng-Bu*Acta Chimica Sinica 2005, 63(7), 5671,3-Dipolar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substituted nitrile oxide (RCNO, R=F, NO2, OCH3, OH, COOCH3, CHO, CONH2, H, CH3) with propyne was studi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t the 6-311++G** level, and the reaction rates were calcul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from 200 to 400 K. The study shows that 5-substituted reaction of nitrile oxide with electron-deficient dipolarophile—propyne is dominant, while 4-substituted reaction of electron-deficient nitrile oxide with propyne is favored at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Study on 2+2UO•n H2O and 2+2PuO• n H2O (n=2, 4, 5, 6) by Mea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XIONG, Zhong-Hua*; CHEN, Qi; ZHENG, Xiu-Mei; WEI, Xi-WenActa Chimica Sinica 2005, 63(7), 572The optimised geometries, Mulliken population of uranyl and plutonyl hydration com-plexes have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Antinyl-Ligand binding energy show that 2+22AnO5H O·is the most stable complex in the series of hydrated 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