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语文说和做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获奖

合集下载

说和做教案全国一等奖两课时

说和做教案全国一等奖两课时

说和做教案全国一等奖两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

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干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闻一多先生。

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典籍赫然仰之弥高锲而不舍慷慨淋漓2.注意下面多音字读音。

校订弹壳宝藏行列校规地壳躲藏行动3.解释下面的词语。

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作,兴起。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刻。

目不窥园:形容专埋头读书。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沥尽心血: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

指思想不集中。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迥,差得远。

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

既,已经。

潜心贯注: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潜,隐藏的。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4.作者链接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

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

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优质课教案《说和做》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说和做》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崇高的品格和精神2.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精当的选材。

3.理解生动的语言和包含的激情,体会记述中精辟的抒情议论。

4.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及个性,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从旁引导。

5.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汹涌彭湃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新诗《红烛》《死水》成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他的古籍研究成果被郭沫若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面对国民党的反动派的手枪时拍案而起,发表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最后一次演讲”。

他是谁?他,就是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将在臧克家的带领下一起走近这位传奇人物闻一多。

二、走近闻一多学生自主介绍闻一多,教师补充总结。

多媒体显示: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诗集《红烛》、《死水》。

组诗《七子之歌》。

为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在昆明遇刺身亡。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下面请同学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进入今天的学习(学生读书5分钟左右)三、理解闻一多(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词读音、掌握字词解释并圈画重点句子。

(1)注音衰微()赫然()迭起()卓越()锲而不舍()小楷()沥尽心血()慷慨淋漓()迥乎不同()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无暇及此热情澎湃仰之弥高( ) 漂白四壁( ) 炯炯目光( )疏懒 ( ) 硕果(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研究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创设情境】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

【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

教师则引而不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可能发现真理。

【协作交流】在朗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总结提高】可以在学生总结的前提下,老师进行补充,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拓展学生的纵深思维。

形式也可以是“当庭陈讼式”、“新闻采访式”。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研究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教材分析讲授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进步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豪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研究本文结构松散、选材精当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XXX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讲授重点】对XXX师长教师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肉体的把握。

《说和做》一等奖创新教案

《说和做》一等奖创新教案

2 《说和做》一等奖创新教案2 说和做第一课时教案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课型:_______一、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名人有强烈的兴趣。

《说和做》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革命精神。

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他们效仿闻先生的做法,以其优秀的品质作为学习的榜样,力争做一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字词。

2.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

3.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概括文中典型事例。

【教学难点】把握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情景激趣新课导入】教师播放《七子之歌》音频:七子之歌闻一多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第二板块【文学常识素养积累】1. 闻一多先生简介闻一多(1899—1946) ,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曾赴美留学,回国后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抗战爆发后,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 年7 月11 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遇害,闻一多先生在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1925 年3 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2.臧克家先生简介臧克家(1905—2004) ,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

1932 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4篇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1一. 教学目标:1. 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二. 教学重点: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入二. 简介臧克家、闻一多(由学生从图书馆、网上自己查阅,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三. 检查预习情况⑴正音: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多音字:壳{};斗{ }(2)朗读课文四. 整体感知课文:五. 问题研讨.1.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2. 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和精神?第二课时一. 朗读课文片段。

二. 问题研讨。

1. 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好处是什么?2. 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 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 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2一、问题探究1。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素读文章内容,感知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 细读诗意语言,感受闻一多先生光辉形象;3. 丰读如火诗篇,感悟闻一多先生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赏读文章诗意的语言,感受闻一多先生知行合一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导入:有这么一个人,他出身书香门第,他写了澳门回归的主题曲《七子之歌》,他的雕塑屹立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许多大学的校园里,他也因为巨大的文学成就,屹立在北国南疆的文化高地上。

他,就是闻一多。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臧克家的《说和做》,一起来认识一下,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一、概说言行知功绩请大家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哪两个身份,并分别概括言行片段。

1.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演讲群众大会,参加游行示威。

→“说了,跟着就做。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拟小标题的方式,鼓励多样化表达。

二、诗意语言立形象假如我市要筹建闻一多纪念馆,想让你为闻一多画一幅画像,你觉得哪部分内容对你的创作最有帮助?(教师适时引导,感受形象特征。

)“……这段文字对我最有帮助,我仿佛看见……"参考角度:一个外貌、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场景··预设1.“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这段文字对我最有帮助,我仿佛看见先生头发像杂草一样东倒西歪地散乱着,皮肤的沟壑清晰可见,蓬头垢面,不修边幅,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研究里。

(不拘小节)预设2:“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这段文字对我最有帮助,我仿佛看见先生的书桌上杂乱无章,书散落在桌面上,桌上的笔横斜地放着,砚台周围滴落的墨迹清晰可见。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课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型教读课教材分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本单元的课文题材都是写古今中外的名人,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人物的生平事迹,选材精当的典型事例,表现出人物崇高的品质。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精巧严谨的构思布局,诗一样凝练的语言,文质兼美,一千余字的文字就突出表现他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学情调查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上册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学习了默读与速读技巧,学习了通过寻找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带动整体阅读,同时学习了用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来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通过分析重点语句来体会作者情感,也学习了用做批注的方式归纳体悟、提出疑难,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但学习方法使用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不够,因此这篇文章要求精读,就需要学生首先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文章中的字词句子的具体含义,以及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已经能够初步赏析写人叙事的这种文学作品,但由于感性思维主导,理性思维有待发展,学生往往只能分析出语言的表层意义而发掘不出其深层的涵义。

再者这个阶段正是各种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兴趣,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是非观。

学情调查:1.怎样刻画一个人才能突出他的特点?2.如何通过朗读展现人物情感?设计理念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要求:“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程理念中要求,“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和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析人物,述品格之崇高2.品文字,悟语言之高妙3.写诗歌,表内心之敬意二、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董卿在朗读者中说,世界一切都是遇见。

遇见真的是一场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当臧克家遇见了他的老师闻一多,从此闻一多走进了臧克家的世界,成了臧克家生命中那个最特别的存在。

这个特别体现在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这堂课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让我们一起走近闻一多,去感受他精神的崇高与伟大吧!【人物简介】初识闻一多,从七子之歌开始。

(播放《七子之歌》演唱视频)歌词的背后蕴含着澎湃的爱国情!再识闻一多,从群众大会说去。

(播放《闻一多群众大众演讲》视频)好一个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的爱国者。

如果说创写《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眷恋,那么群众大会的演讲就是他英勇无畏至死不渝的精神的写照。

(简介闻一多和臧克家)【读说结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样三个问题:a.用文中作者的一句话评价闻一多先生。

b.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体现闻一多先生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c.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处理好说和做这两种行为的?【分析人物】初步了解了文章,下面请同学们走进文本,仔细研读,去感受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用“闻一多先生先生是个__________的人,体现在_________”的句式对他进行评说。

请同学们先静心思考,再和小组同学交流探讨一下,让你的答案更完美。

明确:热爱学术,刻苦钻研专心致志,自制力强废寝忘食,珍惜时间字迹工整,勤奋务实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淡泊名利,默默无闻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勇敢无畏,不怕牺牲【品味语言】看到这么多优秀的品质,闻一多先生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一定高大起来了,一个鲜活的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跃然纸上。

它就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间。

丰满的人物形象离不开高妙的写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品析文章的语言之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

从单元设计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和选材技巧。

二、教法分析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工具:配乐录音多媒体等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他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说的闻一多。

他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文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三、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四.合作探究: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1.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五.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六、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七、[布置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八、[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附我授这节课后的反思:
教学反思: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辟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

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练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

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但老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
总之,这节课效果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