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要点探究
要点 人脑的高级功能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
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②①
C.③①②
D.①②③
提示: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呼吸急促与呼 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走路不稳与小脑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 协调运动的功能。
W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 写字 .
S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 讲话 .
H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 听懂话 .
V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 看懂文字 .
[思考与讨论] 甲听不见别人讲话,乙能听得见但听不懂别人讲话,但却 可以讲话。推测甲、乙可能是哪个区出现问题? 提示:甲是听觉中枢出现问题,而乙是H区出现问题。听觉中枢和H区是不 同的中枢。
[归纳总结]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 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知识点三 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材导读
阅读教材第20~21页,完成下列填空: 位于人大脑表层的 大脑皮层 ,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神经中枢, 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 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这些 功能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的区域有关,这些区域称为 言语区 。常见 的功能障碍如下表:
4.当你专心作答生物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D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 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 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第2章第1节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

第2章第1节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

课时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重、难点)一、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 18~P 19)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3.传递特点及原因 (1)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2)原因⎩⎪⎨⎪⎧神经递质存在的部位: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二、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阅读教材P 19~P 20)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大脑皮层、B.小脑、C.脊髓、D.下丘脑和E.脑干等,它们分别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

2.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三、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阅读教材P 20~P 21)1.人的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既可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言语区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如S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不同区域名称的英文字母,分别对应相关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W(write)、S(speak)、H(hear)、V(vision)。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①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海马区。

②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连一连判一判(1)突触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分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

(×)分析:通过胞吐方式。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含解析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含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图中共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甲代表的低级中枢受乙代表的高级中枢的控制【参考答案】C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包括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刺激d时,a处不能测出局部电流C.在缩手反射中,f仅指手臂肌肉D.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2.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b的某处产生动作电位时,该处膜便处于外正内负状态B.若图中的c受损伤,则刺激图中的b仍能实现反射活动C.当Ⅰ处有神经冲动传来时,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D.Ⅱ处的神经递质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3.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信号到达“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学物质传递到Ⅱ,但到达Ⅱ时又转换为电信号B.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Ⅰ结构可以有多个,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的Ⅱ结构构成这种连接C.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是兴奋性的D.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1.【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答案】D【解析】刺激b的某处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使该处膜处于外负内正状态,A错误;图中的c为感受器,受损伤则不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刺激图中的b,因为反射弧不完整,所以不叫反射,B错误;当Ⅰ处有神经冲动传来时,会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C错误;Ⅱ处的神经递质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正确。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3、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1)曲线表示膜内的电位变化情况。 (2)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K+通道开放使K+外流。 (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
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 (4)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 (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 (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三)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分析突触 的组成,并叙述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 过程 2.能够根据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知识解 决电流表偏转问题t
轴突—树突
两个神经元间连接的方式为?
轴突—胞体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
轴突
线粒体 囊泡
(含有递质)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 于突触后膜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的传递 的比较: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突触上的传 递
信号形式
电信号
化学信号
传导(传递)速度


传导(传递)方向 传导(传递)方式
双向 局部电流
单向 递质
思考: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是?
1、在神经纤维上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___________C__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小结:兴奋的传导
1 . 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 . 两个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
兴奋
突触 小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功能障碍:[连线]
结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巧学妙记] 关联记忆言语功能区及受损相应症状 言语区不同区域名称的简写英文字母,分别取自相应英文 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 Sspeak、Wwrite、Hhear、 Vview。S 区受损不能讲话speak,W 区受损不能写字 write,H 区受损不能听懂话hear,V 区受损不能看懂文 字view
结束
解析:分三种情况分析:电流计连接到①ab,ca>cb。c 点给 予刺激,兴奋传到 a、b 点的时间是先 b 后 a,电流计指针发 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电流计连接到②bd,cb=cd,c 点给予 刺激,兴奋传到 b、d 点的时间相同,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 转;电流计连接到③ad 之间,ca>cd,兴奋传到 a、d 点的时 间是先 d 后 a,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 答案:B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题组冲关]
结束
1.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 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 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4.如果某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时,导致不
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
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则可能是图中的
哪个区受损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刺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胞膜上的电位 局部电流方向
膜外 膜内 膜外 膜内
静息时 兴奋时
+


+
未兴奋→兴奋
兴奋→未兴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书写语言中枢(W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
受损则患: 书写障碍
受损则患: 视觉性失
(能看、 能听、能 说、不能 写)
语症 (能听、 能写、能
说、看不
运动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懂)
受损伤则患:运动性失 语症(能看、能写、能 听、不能说)
受损则患:听觉性失 语症(能看、能写、 能说、不能听)
外界信息输入
__乙_酰__胆_碱_和__单_胺_类_物__质________。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 颅腔中的脑 ➢ 脊柱中的脊髓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图文并茂)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图文并茂)

为兴奋传导或递质分泌等提供能量。
注意:神经冲动的传导、传递
〈 〈 〈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突触
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 经 纤 维 上 的 传 导 细 胞 间 的 传 递
信 号 形 式 电 信 号 快 双 向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化 学 信 号 慢 单 向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传 导 速 度
传 导 方 向 实质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不同的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不同的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皮层 下丘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 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 能有什么差别?
成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有意识地依靠大脑排尿 中枢控制排尿;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有意 识地依靠大脑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只能依靠脊髓 中的低级排尿中枢控制排尿。
重复
(6)上课时集中精力听讲, ③ 有利于 过程的进行; 课后复习有利于 过程 的进行。 永久记忆
@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 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是大脑皮层上控制排尿的中枢受到了损伤。
@
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 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 高级中枢的调控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 个神经系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 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是机体的反射活 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言 语 区
(Hear)
W区:书写语言中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前膜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 触
(3)突触传递的特点
传递方向: 单向传递
(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如何探究突触间是单向还是双向传递?
材料: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
(3)突触传递的特点
传递速度: 较慢(突触延搁)
• A类神经传导速度39~~90米\秒;B类神经传导速度
与ACh争夺受体:箭毒类药物
影响离子进出多少的因素:外界离子浓度的变化
兴奋两种传导方式的比较
传导方式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信号形式
电信号
在细胞间的传导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
单向传递 传递速度慢
特点 速度
双向传导 传导速度快
毒品作用
人脑中有一种物质叫多巴胺, 多巴胺(Dopamine)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 一种关键神经递质 这种化学物质能够传递兴奋及愉悦等信息,因此 它又被称作“快乐物质”。 吸食后产生欣快感,有时会出现幻觉和妄想, 长期吸食会引起精神障碍、思维迟钝,并破坏人体 的免疫系统。
双向传导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_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如何传递?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如何传递?
(20nm)
电子显微镜照片
神经元之间由于存在间隙,不能形成局部电流进行兴 奋传导,只能进行传递。
【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突触小体和突触? 2、突触的结构分为几部分? 3、突触前膜是什么膜?突触 后膜又是什么膜?
5~~15米\秒;C类神经(无髓鞘)传导速度 0.6~~2米\秒
• 突触间隙的宽度为20~30纳米。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 触间隙宽度可达50纳米。信息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的速度 慢,一般要产生0.3~0.5毫秒的突触延搁(有一个时间 延搁),在蛙的神经肌肉接头约为1毫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 -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 胆碱受体牢固结合,那么α -银环蛇毒的 中毒症状是怎样的?
肌肉不能收缩
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 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 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 ① 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 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癌症晚期患者通常疼痛难忍,医生一 般给病人注射吗啡、杜冷丁等镇痛剂,这 些药物的镇痛原理是什么呢?
这些药物通过与神经递质争夺受体,使 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神经 的传递
练习
1、关于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
B. 突触可分为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等
课内 探究 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什么? 口头展示 二 课内 连接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如何偏转? 探究 三 连接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如何偏转? 黑板作图 黑板作图
展示要求:书写认真,必须脱稿,注意总结规律方法;使用双色 点评要求: 笔非展示同学归纳整理,记忆课本。A层形成知识网络;B层归纳 姿态大方、声音洪亮。脱稿,强调重点,注意拓展、补充 方法; C层整理落实基础知识。
优秀小组有: 优秀个人有:
存在问题:
1.导学案整体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同学不认真对待! 特别是书写不认真,出现空题。 2.思考不深入,需要思考后完成的题容易错。
一、突触的类型
轴突-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
二、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 ①
④ 突触小泡
突 突触间隙② 触
小结
递质
突触后膜
探究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我的成功我把握
展示内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 课 内 探 究 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 乙酰胆碱如何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乙酰胆碱如何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展示方式 口头展示 口头展示 黑板作图 黑板作图 展示组 3组 6组 点评组
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 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 .a 和b 处
C .b 、c 、d 和e 处
B .a 、b 和c 处
D .a 、b 、c 、d 和e 处
4、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sMΒιβλιοθήκη 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5、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 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 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我的成功我把握
展示内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 课 内 探 究 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 乙酰胆碱如何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乙酰胆碱如何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展示方式 口头展示 口头展示 黑板作图 黑板作图 展示组 3组 6组 点评组
8组
1组 4组 10组 7组 12组 9组
探究三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纤维 电信号(神经冲动) 可双向 传导 较快
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单向 传递 较慢(有突触延搁)
信号形式
传导方向
传导速度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 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如有机磷杀虫 剂可以抑制神经递质的分解,则这种药物引 起的反应是怎样的? 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探究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探究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 ⑤中所包含的神经递质,可与①作用改变 [ ③ ] 细胞膜 细胞结构中的 对离子的通透性;结构①的形成与
核糖体 (细胞器)有关,结构
⑤ 突触小泡 的形成与 高尔基体 (细胞器)有关。
探究二 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A
我的成功我把握
展示内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 课 内 探 究 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 乙酰胆碱如何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乙酰胆碱如何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展示方式 口头展示 口头展示 黑板作图 黑板作图 展示组 3组 6组 点评组
突触后膜③
⑤ 神经递质 ⑥ 特异性受体
三、神经递质
1、概念: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能使有相应
受体的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
2、类型
1)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
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2)抑制性神经递质:如甘氨酸、谷氨酸等 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乙酰胆碱
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意识的清醒,在学习记忆 中起重要作用。乙酰胆碱的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 而下降。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科学家也相继进行了 研究,一致认为只要有控制地供给足够的胆碱,可 避免60岁左右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所以保持和提高 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是解决记忆力下降的根本 途径。 在自然界是,乙酰胆碱多以胆碱的状态存在于 蛋、鱼、肉、大豆等之中,这些胆碱必须在人体内 起生化反应后,才能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乙酰胆碱。 所以生活中也要多吃这一类食品。
我的课堂我做主(8分钟)
重点讨论内容: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2、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3、连接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的偏转问题
要求: 1、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分层讨论,先一对一讨论,然后组内共同讨论,要 求每个人都有事干,注重讨论的效率;组长搞好调控, A层保证学案全部落 实,完成后可以整理总结,B层学案能够全部落实,然后记忆课本,C层学 案力争全部落实。 2、讨论完的同学整理总结知识,注意总结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3、组长宏观调控,负责做好讨论结果的反馈;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做好展示、 点拨的准备。
8组
1组 4组 10组 7组 12组 9组
课内 探究 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什么? 口头展示 二 课内 连接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如何偏转? 探究 三 连接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如何偏转? 黑板作图 黑板作图
展示要求:书写认真,必须脱稿,注意总结规律方法;使用双色 点评要求: 笔非展示同学归纳整理,记忆课本。A层形成知识网络;B层归纳 姿态大方、声音洪亮。脱稿,强调重点,注意拓展、补充 方法; C层整理落实基础知识。
存在部位: 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 部位:突触前膜 方式:胞吐 释放 能量:耗能
进入部位 :突触间隙 体现细胞膜的 流动性 作用部位:突触后膜 受体本质: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 突触间隙 传递方向:只能突触前膜 类型: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作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去向: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被分解 常见类型举例:乙酰胆碱,多巴胺 相关细胞器:高尔基体、线粒体
C. 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跨过突触后膜进入下 一个神经元并使其兴奋
D. 兴奋通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变
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 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第三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学习目标
1、说出突触的结构
2、说明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及特点 3、能够分析突触间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课前知识储备】 自查自纠 一、突触的结构 2、线粒体 突触小泡 3、A.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B.
突触
二、神经递质 1、兴奋或抑制 2、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突触后膜 蛋白质(或糖蛋白) 4、兴奋性 乙酰胆碱 抑制性
8组
1组 4组 10组 7组 12组 9组
课内 探究 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什么? 口头展示 二 课内 连接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如何偏转? 探究 三 连接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如何偏转? 黑板作图 黑板作图
展示要求:书写认真,必须脱稿,注意总结规律方法;使用双色 点评要求: 笔非展示同学归纳整理,记忆课本。A层形成知识网络;B层归纳 姿态大方、声音洪亮。脱稿,强调重点,注意拓展、补充 方法; C层整理落实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