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用嗓技巧和嗓音的保护.doc
教师的嗓音保健及发声技巧讲义

教师的嗓音保健及发声技巧讲义简介:教师是需要常常使用嗓音的职业,因此保护和保养嗓音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师的嗓音保健和发声技巧,帮助教师提高声音的韵律和表达力,保持嗓音的健康。
一、嗓音保健: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保持身体健康:及时治疗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避免过度使用喉部。
3.喝足够的水:喉部需要足够的水分来保持滋润,每天饮用充足的水量可以防止声带干燥。
4.避免吸烟和饮酒:烟草和酒精会对喉部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
5.避免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喉部黏膜,建议避免食用过多。
6.放松喉部:定期进行喉部放松训练,例如发出"哈"的声音,帮助减轻喉部压力。
二、发声技巧:1.呼吸训练:教师应当学会正确的腹式呼吸,用腹部肌肉控制呼吸,而不是用胸部。
深呼吸可以有效地增加气息和声音的稳定性。
2.发声姿势:教师应保持正确的站姿,挺胸抬头,放松颈部和肩膀。
使用腹部肌肉发声,而不是用喉部或咽部。
3.训练发音和发声:教师应定期进行发音和发声训练,如练习清晰的发音和正确的音调。
可以参加口语培训班或请教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4.控制音量和节奏:教师需要学会控制音量和节奏,根据需要调整声音的大小和速度。
不要用过大的力气讲话。
5.注重声音的质感:教师可以通过为自己的声音增加一些个人特色,如改变音调、改变音色、加强共鸣等,使声音更具表现力和魅力。
三、日常注意事项:1.避免大声喧哗和长时间连续讲话。
2.在嗓音疲劳时,休息片刻,并用温水漱口。
3.不要过度使用喉部,注意调整呼吸和发声的平衡。
4.注意声音的维护和保护,不要剧烈用力咳嗽或清喉。
5.做嗓音保养操:例如舌头上下左右擦拭牙齿、缓慢大声唱歌、嘴巴做放松舌头的运动等。
总结:教师是嗓音使用频率较高的职业,因此保护嗓音十分重要。
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饮食,适量的锻炼和娱乐等,可以帮助教师保持嗓音的健康。
论职业教师的嗓音与嗓音保护

论职业教师的嗓音与嗓音保护嗓音是教师完成职业任务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形象传播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患嗓音病的比例居高不下,嗓音病不仅影响了教师口语的表达效果,降低了教学的效率,还危害着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因此,我们要了解嗓子的生理特点、发声原理,并在平时注意爱护嗓子。
而作为教师更要注重课前准备、课后护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一、发声生理在全面讲述嗓音保护前,我们必须对声带生理构造以及发声原理有一个初步认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知己知彼。
1.发声器官的结构通俗的比喻,我们可以把人的嗓子比作一把乐器,而且是比世界上任何乐器都要敏感、细腻、独特和无与伦比的乐器。
一般来说,乐器结构主要有三部分: 动力部分、振动部分和共鸣部分。
如二胡的琴弓是动力部分,琴弦是振动部分,琴筒是共鸣部分。
在人的发声器官中,呼吸器官(包括肺、横隔膜和腹肌)属于动力部分,喉部声带属于振动部分,口腔、咽腔和鼻腔属于共鸣部分。
2.声音的特性从声学上来说,声音有四个特性: 音高、音强、音色和音值。
(1)音高。
大家都知道,声音是弹性物体机械振动的传播,音高是由物体振动次数多少决定的,振动次数越多,音就越高。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人的发音总音域频率在64~1024Hz,约四个八度。
就一个人的音域而言,一般就是两个八度,好嗓子两个半八度左右。
人的声带发声和音高关系是:声带长、厚和张力低,则发声音调低;声带短、薄和张力强,则发声音调高。
(2)音强。
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源振动振幅大小决定的。
声学上用声压级来表示,单位为分贝(dB)。
人耳刚刚能听到声音的强度声压级定为零分贝。
声音加强到振耳发痛时声压级为120分贝。
人声的强弱,首先与气息有关。
气息强,声带振动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就弱。
其次,音强与共鸣腔有关。
共鸣腔越大,腔体结构质地越硬,则声音越强。
以口腔为例,嘴张得越大,口腔肌肉绷得越紧,则声音越响。
教师保护嗓子十三条秘诀

教帅保护嗓子十二条秘诀好的嗓音如同好的音乐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嘶哑的嗓音就像断了弦的提琴,会叫人烦躁不安。
作为老师这个说话很多的行业,保护嗓子非常重要。
嗓音疾病教师高发嗓音疾病发病率在美国的统计大约7%;我国上海是15%;深圳调查教师发病率为60-70%。
由此可见,教师是嗓音疾病的高发人群。
护嗓13个注意事项1、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一些全身性疾病往往可以导致喉部的病变,造成音质的改变,体操、游泳、慢速跑步对用声人员来说都是较为适合的运动。
他们能使全身肌肉协调工作,使胸腹部的呼吸肌得到充分锻炼。
不仅提高全身的体质,而且扩大了肺活量。
但不要过量举重和增加腹压。
2、要避免情绪化发音暴食暴饮以后,情绪混乱之时,过度悲伤,过度快乐及过度疲劳和情绪不稳定时,应注意保护嗓子,因为发音是通过大脑控制的,不良的情绪会干扰大脑,造成发音的不协调从而可以使喉部的肌肉功能紊乱,容易造成疾病。
3、学习发音技巧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凭白己本来的白然嗓音去硬讲,要利用发声技巧,充分利用好发音方法,运用气”去发音,讲话时,喉部肌肉放松,找到适合于本人发音点的位置。
另外合理均匀的呼吸,用气。
尽量不用憋气的方式讲话。
4、正确运用气息气是声之本”无气不成声”都说明了气息的重要性,呼吸控制不好是发生嗓音疾病的重要原因。
正确的呼吸:延长呼气过程,缩短吸气过程,胸腹式联合呼吸对专职讲话、唱歌是最适合的,这种呼吸相当于我国传统上的丹田呼吸”就是胸腔保持吸气状态,通过丹田的力量,即小腹的控制,掌握气息进行发声。
浅的上胸式呼吸不利发声。
5、发声时喉的位置应尽量下降教师讲话要求声音洪亮,圆润,有一定的音量响度,传音远,这样听者感到清晰、悦耳、满意,发音者也感到轻松、不费力,要想取得如此效果,发声者要利用喉部及其他部位的共鸣作用,发音时使喉下降,这样发声时通常不感到吃力,声音也很白然,优美,洪亮。
相反如果发音时,下颌部向前伸出,头向上抬高,喉的位置随之上升,这样就会越发音越费力,结果声嘶力竭。
浅论教师的嗓音训练及嗓音保健

浅论教师的嗓音训练及嗓音保健
嗓音保健
嗓音的好坏对以嗓音为职业的教师尤为重要。
记得我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戏说乾隆》中的春喜扮演者*淑娜。
她以前是个女高音,可是由于用嗓不当,只能改行做演员。
所以为保护自己的嗓子,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嗓音护理
1、经常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呼吸道疾病。
合理营养,正常的作息规律。
科学的食物养生。
2、说话节制,可以使用身体语言和学生交流
3、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状态,增强发声器官的积极协调能力
4、消除嗓音卫生的不利因素,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
5、积极进行嗓音锻炼,加强发声肌肉群的能力。
论教师职业嗓音的运用与保护

论教师职业嗓音的运用与保护
讲事实上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保护和有效管理
职业嗓音,这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它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也可以帮助教师避免发出声音带来的伤害。
首先,教师要有自律,尽量避免大声说话,巧妙运用轻微甚至无声的
表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声乐技巧,让学生在教室内进行正确的语音表达。
此外,教师可以经常练习和修
改自己的职业嗓音,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嗓音发挥到最佳效果。
另外,教师要有系统的嗓音保护计划,尽量少说或不说话,并在室内
进行力学声学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声音效果下降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
如果遇到嗓音问题,最好及时找医生诊断治疗,以避免更严重的
后果。
教师如何保护嗓音方法

教师如何保护嗓音方法一、保护教师嗓子方法教师如何保护嗓子(一)、教师每天的饮水量一定要充足,以保证声带表面形成正常的湿润状态,不干燥。
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预防一切疾病的根本,所以教师嗓音病的预防也应该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
运动之余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让劳累一天的发声器官功能得以恢复。
教师如何保护嗓子(二)、教师最好忌烟酒,忌食辛辣或过酸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用嗓后立即进食过热、过冷饮食,注意饮食。
多喝温开水,避免饮用酒精和咖啡,教师如何保护嗓子(三)、避免滥用嗓音,不要长时间过度用嗓,要善于调解自己的情绪,对待学生出现错误或与同事意见分歧时,不要大声呵斥、激烈争吵。
这样做不但有利于避免嗓子的过度使用,还可以使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须知一个平和的心态是保持健康身体的关键所在。
平时注意讲课方式,使用适当的语速和语调,尽量平和说话。
需要大声说话可以使用扩音器来帮助。
平时可常用些润喉含片来刺激唾液分泌。
生活中要注意天气变化、保持口腔清洁,不妨多喝一些胖大海泡的茶。
不要过多地清嗓子。
因为当做这种动作的时候,气流就会猛烈地震动声带,从而损伤声带。
如果觉得喉咙难受,那么就小口地饮水或是吞咽。
但如果必须不停地清嗓子,那就去找医生检查一下,也许是反流性疾病、过敏症等疾病在作怪。
二、教师保养嗓子饮食方法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声音嘶哑,其共同的特点都伴有声带及周围组织的充血、肿痛,下列方法疗效较佳。
1.拌吃银耳。
将白木耳洗净泡胀,撕成条块状,先用开水烫过,再用凉开水漂洗,之后加醋拌吃,每日两次,食量不限,2日后即可好转。
2.拌吃芹菜。
把芹菜洗净,切后,烫过加醋拌吃,每次一小盘,每日2次。
3.饮浓凉茶水。
将茶叶25克用开水冲一大杯浓茶水,冷却后经常饮入。
4.风油精吸人。
将风油精倒在洁净的手帕上数滴,放在鼻孔上吸入,每日4~6次。
5.冷敷脖颈。
用冷水或冰水浸湿毛巾,敷在前颈喉头上,20分钟左右,每日3-4次。
讲师演讲嗓音保护方法

讲师演讲嗓音保护方法作为一名讲师,良好的嗓音是我们传授知识、与学员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
然而,长时间的演讲和高强度的用嗓往往会给我们的嗓音带来损伤。
因此,掌握科学有效的嗓音保护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发声姿势。
在演讲时,身体应保持挺直,头部微微上扬,放松肩膀和颈部,不要弯腰驼背或过度紧张。
这样可以让气息顺畅地通过声道,减少对喉部的压力。
同时,注意面部表情的自然,避免过度扭曲或紧绷。
合理控制呼吸也是保护嗓音的关键。
我们要学会运用腹式呼吸,通过腹部的扩张和收缩来控制气息的进出。
在演讲前,可以先做几次深呼吸,让气息充满腹部,然后再缓慢呼出。
这样不仅能够提供充足的气息支持,还能使发声更加稳定和持久。
在演讲过程中,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把握。
语速不宜过快,过快的语速容易导致气息跟不上,增加喉部的负担。
语调要有起伏,避免单调平板的声音,这样既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又能减轻嗓音的疲劳。
同时,适当的停顿也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给我们的嗓音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
饮水对于嗓音的保护也不容忽视。
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使喉部黏膜保持湿润。
演讲前、演讲中都要适时喝水,但不要过量,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一般来说,常温的白开水是最好的选择,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的饮料。
此外,注意饮食的调节也能对嗓音起到保护作用。
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喉部黏膜,导致炎症。
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A、C、E 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有助于增强喉部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避免过度用嗓是保护嗓音的重要原则。
如果感到嗓音疲劳或不适,应及时休息,不要强行继续演讲。
给喉部足够的时间恢复和调整。
同时,要注意环境因素对嗓音的影响。
避免在嘈杂、干燥、灰尘多的环境中长时间演讲。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麦克风等设备来减轻嗓音的负担。
日常的嗓音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增强喉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如哼鸣、打嘟噜等。
教师如何保护自己的嗓子

预防措施:保持 正确的发音姿势、 定期进行嗓音检 查与训练、避免
过度用嗓等
症状:声音嘶哑、喉咙疼痛、 咳嗽等
原因:长时间说话或大声说 话导致声带疲劳
预防:适当休息、喝水、使 用麦克风等辅助工具
治疗:禁声休息、药物治疗、 雾化时间连续讲 话,尽量每节课安 排短暂的休息时间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01 嗓 子 的 重 要 性
常见嗓音问题及原 02 因
教师保护嗓子的方 03 法
04 嗓 音 保 健 技 巧
应对突发嗓音问题 05 的 措 施
教师保护嗓子的长 06 期 规 划
嗓子的重要性
嗓音是教师传递知识的重要工具
良好的嗓音能够增强教学效果
嗓音状况影响教师的自信心和工 作积极性
教师可以泡一些 润肺的茶水,如 胖大海、菊花、 绿茶等,有助于 清咽润喉,缓解 嗓子不适。
在饮食方面,教 师应尽量保持清 淡,少吃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 物,以免刺激嗓 子。
避免食用辛辣、 油腻、过甜、过 咸等刺激性食物。
避免饮用碳酸饮 料、咖啡、浓茶 等刺激性饮品。
饮食应以清淡、温润 为主,多食用滋润嗓 子的食物,如梨、百 合、胖大海等。
定期进行嗓音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嗓音问题,保持嗓音健康。 合理使用嗓子:避免长时间连续讲话,给嗓子充分的休息时间。 保持充足的水分:多喝水,保持嗓子湿润,避免干燥。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保持身体健康。
练习深呼吸,有 助于放松声带和 减轻喉部压力
掌握正确的发声 技巧,避免过度 用嗓和声带疲劳
教师保护嗓子的长期规划
定期进行嗓音训练 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 保持适当的音量和语速 避免长时间连续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师用嗓技巧和嗓音的保护论教师用嗓技巧和嗓音的保护摘要]知识传播离不开交流,嗓音作为交流的主要工具,是使教学活动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论文在介绍教师咽喉常见疾病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声音的基本特征以及教学用嗓发音和日常讲话发音的区别,并提出了用嗓技巧和发音保护方法,从而为教师科学用嗓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发音技巧;用嗓保护;训练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以嗓音为媒介进行知识传播。
嗓音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生理功能,又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职业工具。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职业工具的优劣往往决定着职业功效的高低。
教师具有优美的嗓音,是教学活动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反之,沙哑、低沉的嗓音,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然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用嗓频率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而大多数教师缺乏科学用嗓的知识,加上教学环境污染较重包括教师在内的众多职业用嗓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我国,职业用嗓人员的嗓音保健问题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少地区也成立了嗓音研究协会和嗓音研究室。
但是相对于庞大的教师队伍来说,这些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绝大部分教师仍然没有经过任何用嗓技巧的培训。
很多教师还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职业的嗓音使用者,对嗓子的发音技巧、养护常识、疾病预防知之甚少。
本文将从这一现状出发,简明扼要的介绍国内外关于“科学用嗓、美化声音”的教学经验,将播音发声、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和训练手段运用于说话发声训练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教师用嗓特点,简便易学、见效较快的科学练嗓和嗓音保健方法,使教师们学会科学用嗓,合理护嗓。
一教师咽喉常见病症教师由于长期用嗓,使咽部组织疲劳损伤,咽部有明显的异物感,出现充血、疼痛、多痰等症状。
讲课用嗓时间过长、频率过高,或用嗓发音强度过大,均会使咽喉部组织疲劳损伤。
教师咽喉疾病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早期嘶哑时轻时重,休息后声音可恢复正常,若用嗓过多则易哑,咽喉有不适感、异物感,感觉到有分泌物粘附于喉腔,说话时需先将嗓子“清理”一下,重者嘶哑呈持续性,甚至失音。
教师出现与嗓音有关的疾病主要有三种:疲劳发音、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
疲劳发音是当一个人发音时自觉喉部有紧缩感、挤压感,甚至已经出现声音嘶哑时仍需继续发音,或喉部有疼痛感、烧灼感、梗阻感等还继续发音,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上称为疲劳发音;声带小结是一种慢性喉炎,从声带边缘长出结节状突起物,多为双侧声带出现;声带息肉也是喉部常见疾病,常常附着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的边缘,主要由长期发音方法不恰当或一次过度发音引起。
声带息肉和小结均可以使发音时声带关闭不全,导致声音嘶哑,并且由于声带重量增加,导致发音疲劳。
如果教师们能掌握科学合理的用嗓护嗓知识,将大大减少患上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二声音的基本特性1 声音的基本特性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是需要通过声音的,每个人在讲话的时候都要通过声音,播音员播音、主持人主持节目、朗诵都要用声音来进行表达。
因此,我们所有的有声音的表达都叫有声语言的表达,统称为语言的表达。
声音包括几个元素,音高、音强、音色,这么几个因素决定了声音的特性。
高音,让听者觉得紧张,感觉坚锐,我们的老师当学生在讲话,环境嘈杂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提高自己的声音,把音高抬高;中音,也就是每个人讲话最舒适自然的音区,发音不高也不低,让听者觉得特别厚实和明亮;低音,说话的时候各方面特别松弛,不费劲。
这就是音高的基本概念。
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即音量的大小,为了大声说话,就要把音量放大一点,小声说话,就把声音缩小一点,以一口钟做个形象比喻,用力敲的时候,它肯定就响一些。
我们说话也是一样,用的气力大,声音就大;不怎么用气,或者只是用一点点气,说话的声音就小。
现在高校大多多媒体教室设备齐全,教师们可借助了话筒的力量把声音放大很多倍,因此了解相关概念对于我们高校教师来说借助话筒,灵活运用音强,可以省下很多力气。
音色,即声音的色彩。
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其特点,我们与生俱来的声带、喉咙、口腔、鼻腔等的构造都不一样,因此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音色。
音色和音高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变换声音色彩是为了适应不同内容不同环境的需要。
2 教学用嗓发声与日常讲话发声的区别日常发声是播音朗读以及我们讲话发声的基础。
教学用嗓发声和日常用嗓发声的区别在于:日常说话的发声是非常自然原始的发声,而在教学中则应该运用实声发音。
由于教师讲课是比较系统化的内容,是日常说话的提炼,因此用嗓不同于日常发声的随意零散感,而应有一种教学的状态,即用实声说话,用自我感觉最舒服的声音,不能用小嗓或者虚实声,通过自如的声区使发出来的声音既不吊,不挤又不压。
形象的说,教学用嗓是介于说话音域与唱歌音域之间,也就是高于日常说话低于唱歌的声音。
三用嗓技巧与重视嗓音保护用嗓技巧是播音专业发声的技巧。
通过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呼吸控制等使嗓音美化。
而在高校教学中,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通过嗓音来完成的。
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与每个人的习惯性用声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谓习惯用声就是比如有的人平时就习惯高声或大声说话,不管听众与他距离远近或周围环境的安静、嘈杂都大声叫嚷,不分场合,而有的人平时习惯低声或小声说话,不管听众多少,不管场合,永远是柔声细雨,轻描淡写。
而这些不良的习惯性用声都阻碍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顺畅性和流通感,达不到要求的目标,因此掌握正确的用嗓技巧是重中之重。
1 明确用嗓目的,克服习惯用声作为教师要有用嗓的意识。
所谓用嗓意识,即能够明确自己的语言目的。
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的目的是将所知传递给台下听课的学生,完成教学计划。
根据讲课环境的大小、听课的人数、教学设备(有无话筒)等来灵活调节自己的声音三要素。
学会用气说话是教师用嗓的重要技巧,即需要大声说话的时候气就吸得深一些,用舒展的“饮开水式呼吸法”将气吸入腹部站定;吐气说话时,加大气量,将各方面状态都紧张起来,反之控制吐气气量。
学会根据不同的环境来调节控制自己的声音。
一般来说,教学用嗓中要注意学会留有余地,老师上课的内容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说到重点部分的时候,声音应该比一般的时候要抬高,音量加大,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只有明确用嗓目的,克服习惯性的用声,才能在教学课堂中把握得度收放自如。
2 及时调整传播状态作为播音员,几十年的功夫养成了话筒前的标准姿态,与平时生活中说话状态完全不一样,稍有改变,从话筒中传出的声音状态便会有所改变。
教师用嗓也是一样,教师讲课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有接受你传播信息的对象,讲课时把声音调节好了,还要注意随时调整状态,通过状态来激发自己的传播欲望,过度低头或仰头都会改变声腔的形状,影响发声,正确的发声姿势是不论坐与站,腰都要保持直立。
状态好姿势正的时候声音表达也会清晰自如。
3 话筒的正确使用随着多媒体教室的开设,讲台上有了话筒,给我们的教学用嗓提供了方便,削减了噪音的损耗,每位老师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有话筒讲话,噪音轻松、舒服、不累。
如何正确地使用话筒呢?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把握对话筒的远近距离。
当我们讲课离话筒特别近,声音就可以特别省,音量就可以稍微减小。
那些平时有习惯性高声叫嚷说话的老师就没有必要再鼓足力气大声说话了,话筒起到了扩音的效果。
然后要学会随时改善自己的音色。
通过话筒我们可以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反馈到耳朵里来,从而及时辨别出自己的声音是否好听,是否悦耳。
话筒可以美化声音,清唱和用话筒唱歌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个特点,使自己的声音达到一个较为合适亲切的状态,使学生更爱听,也使自己的声音不受到损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声音调节好。
话筒功率有大小,根据不同环境来调节话筒大小达到传播目的,而教师的本声不需要有所改动。
每种话筒都有其功率标准,胸麦相对来说功率小,如果教师所在课堂很大,学生很多,这样的选择是不恰当的,不管你离话筒多近,使劲叫嚷也是没有作用的,达不到授课效果还坏了嗓子。
最后应该学会控制在话筒前的音量和吐字。
话筒不好的时候会出现杂音,越嘈杂的时候,就越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和吐字,我们经常遇到卟话筒的声音,是因为说出的某一个字的字音是送气音,比如“婆婆”的“婆”,对着话筒说“婆婆”,就有“卟卟”两声,离得太近,卟声越大。
学会控制说话的气量和呼吸,讲课不需要如同生活中远距离喊人的时候那么深吸气,自如的呼吸,通过一定功率的话筒调节,不仅很好的做到嗓音的保护,同时让听众觉得舒适亲近。
4 嗓音的保护话筒前生活中课堂上完美的音色是需要保护的,不仅平时说话要保护,生活中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马虎不得。
第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播音员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上去播新闻时就会觉得嗓音疲踏,用声便不如嗓子舒服的时候用起来顺畅轻松。
人在休息的时候,声带也会跟着一块休息,不发声说话和彻底进入睡眠状态时声带的休息程度是不一样的,前者只是没有用嗓,但并没有达到休眠的状态。
同时还要注意刚起床的时候不要发过强过高的声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嗓,慢慢的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切勿大声叫嚷。
第二注意饮食。
不吸烟,少饮酒,少吃生冷油腻食物,上课之前休息好的同时还要少吃一些带刺激性的东西,比如现在流行的麻辣烫、烧烤等,经常吃会减少嗓音的明亮度,使声音晦暗不堪。
第三谨防季节更替。
嗓子最不舒服的季节是秋冬交替之时,因为秋天特别干燥,而暖气和空调也是嗓音的头号大敌,吸气的时候空气冲刺到喉头疼氧难耐。
因此熟悉了这样的环境之后,老师上课时注意要随时喝水,可多泡一些罗汉果,菊花甘草茶,起到护嗓的辅助作用。
第四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有很好的消炎作用。
第五坚持锻炼身体,预防感冒。
感冒是坏嗓的又一大敌,重感冒常常引起扁桃体发炎或声带炎,影响发声,若发现发声器官有了疾病就要停止大声说话或过度用声,及时就医,如果轻视,会造成发声器官永久性损伤。
最后学会开嗓技巧和用嗓疲倦之后的修复技巧。
这个老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暂时没有找到比它更好的方法替代,是话剧演员和播音员通常用的方法,即发出任何一个单元音的口形,比如“阿”,用自己最极限的低音发出,打出如气泡的声音。
在嗓子很累的情况下,可以起到一个修复的作用,让声带得到休息。
用嗓之前同样可以作为开嗓音,打得越响当当的时候是声音最舒服的时候,也是声音恢复到最佳状态的时候。
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这个技巧,可以在同学们讲话或做题的时候及时的做一个嗓音的修复,或者用嗓之前的一个启动,以便更好的保护到声带,并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授课播讲的过程中来。
四结论噪子是人体正常呼吸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人际交往以及表达我们内心世界和真情所想的发声器官,因此应该好好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