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 瞧这一家子教案 苏少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瞧这一家子|苏少版(1)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 瞧这一家子 | 苏少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或剪贴等手段,制作家庭成员的生肖作品。
2. 学生能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并能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3. 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表达家庭成员的特点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家庭成员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能,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家庭成员作品。
3. 学生能够通过展示和评价,提高自己的美术欣赏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自信心。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的外貌和性格特点2. 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3. 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4. 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能,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家庭成员作品。
2. 学生能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并能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表达家庭成员的特点和情感。
2.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2. 剪刀、胶水等剪贴工具3. 家庭成员的照片或图画4. 课堂展示板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或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家庭成员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2. 讲解:讲解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的应用。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家庭成员作品的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的外貌和性格特点2. 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3. 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4. 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的应用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作一幅家庭成员的作品。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成员的作文,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性格特点和亲情关系。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15 瞧这一家子 |苏少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15 瞧这一家子 | 苏少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美术学科的第15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传统民居文化中的建筑形态、结构构成和民间艺术风格,从绘画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的画作体现出中国传统家庭建筑形态、既整体又具体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态、结构和艺术风格;2.能够通过画画的形式,表现出中国传统家庭建筑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4.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和民间艺术风格;2.如何通过画画的形式表现出中国传统家庭建筑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黑板、笔、彩色笔等教学工具;2.教师准备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照片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10分钟)1.通过ppt或黑板介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态、结构和艺术风格,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重点难点(15分钟)1.通过示范,讲解如何通过画画的形式表现出中国传统家庭建筑的特点;2.引导学生观察民居建筑的细节,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风格。
3.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自己选择一座具有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房屋,进行简笔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民居画得更有生气;2.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画画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作品欣赏与总结(10分钟)1.展示学生的画作;2.学生讲述自己画画时的感受和经历;3.教师点评学生的画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知识点精讲1.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态、结构和艺术风格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态、结构和艺术风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布局: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多以中轴线为主,同时注重气势恢宏、布局合理和内外结合的特征。
2.屋顶形态:中国传统民居的屋顶如同帽子一样扣在民居上面,形态独特,有点悬崖勒马或压弯旋云之势,优雅别致。
苏少版美术六上《瞧这一家子》表格式教案

书
设
计
预习
要求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1.组织教学。
2.情景导入
分小组讲述家庭生活中的快乐时刻,并请其中一位小组长,让他做导演,请其他同学到台上表演,让学生很贴切地感受家庭生活的快乐。
请学生回答,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瞧这一家子》。
3.师生交流。
瞧人家的这一家子,可以想想自己一家最难忘、最有趣的幸福时刻,同学们把自家的家庭成员,把自己家的趣事介绍给大家。
小组先交流,然后请2—3位同学拿着家庭照片到实物投影仪上介绍,最高的是谁?最矮的是谁?特征最明显的是谁?样子最有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有趣的是谁?你最喜欢的是谁?为什么?
除了我们人类有这种亲情以外,动物也同样有这种感情
可以请同学将准备的动物图片展示给大家看,并请同学们讲述收集到的动物亲情小故事。
4.欣赏分析。
刚才同学们看了由同学们自己表演的、老师拍下的画面,再来看一些同学画的习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请学生说说还可以画哪些?你准备怎么画?
小组讨论,请部分同学发言并分析课本上的作品,他们是怎么表现一家人的和谐、融洽的气氛? (从内容、构图、技法上分析)
6.布置作业。
7.评价练习。
教后记
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家庭的其乐融融,力求使学生通过生活场景来表现家人和动物的和谐美好。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体验家庭的温馨和快乐,突出主题;营造出爱的氛围,勾勒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教具
学具
教师准备:“家庭照片”和“动物一家”的图片若干张,范画几张。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绘画用纸、彩色铅笔、水彩色或水粉色等。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5课 瞧这一家子》说课稿1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5课瞧这一家子》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5课瞧这一家子》是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家庭为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人物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在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和关系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家庭的理解各有不同,因此在绘画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表现家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从家庭的角度出发,理解和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增强对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出发,抓住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特点,进行生动的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2.实践法: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绘画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2.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感受和理解。
3.示范: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4.实践: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瞧这一家子》、家庭成员的符号表示、绘画技巧的关键词等。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5课 瞧这一家子》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5课瞧这一家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5课瞧这一家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和描绘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家庭肖像画。
教材中提供了多幅家庭肖像画作品,以及创作指南,方便学生参考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于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如何在画中表现家庭特色,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仍然是他们的学习难点。
此外,学生可能对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缺乏深入观察,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需要引导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家庭肖像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绘画表现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家庭肖像画。
2.难点:如何表现家庭特色,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合作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画纸、画具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具、家庭成员照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绘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家庭肖像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a.这些家庭肖像画有哪些共同特点?b.画家是如何表现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的?c.如何在画中表现家庭特色?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观察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讨论如何表现家庭特色。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家庭肖像画的创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随机抽取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B)-瞧这一家子-苏少版

教学设计: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B)瞧这一家子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人物肖像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家庭成员的情感和祝福。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通过构图和色彩搭配,创作出富有个性和温馨的家庭肖像画。
教学内容:1. 家庭人物肖像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2. 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包括外貌特征、表情、姿态等。
3. 构图的基本原则,如主次分明、平衡对称等。
4. 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家庭人物肖像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表现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庭成员的情感和氛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幻灯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表情和姿态。
2. 展示一些家庭肖像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其中的线条和色彩运用。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讲解线条的运用,如粗细、曲直、虚实等。
2. 讲解色彩的搭配,如冷暖、明暗、纯度等。
三、家庭肖像画创作指导(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包括外貌、表情、姿态等。
2. 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
3. 指导学生构图,注意主次分明、平衡对称等原则。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独立创作家庭肖像画,教师巡回指导。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运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搭配。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家庭人物肖像画的基本技巧。
2. 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
3. 构图原则:主次分明、平衡对称。
4. 色彩搭配:冷暖、明暗、纯度。
15、瞧这一家子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家庭成员的画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线条和颜色,表现出家庭成员的特点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瞧这一家子》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家庭成员的画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表现出家庭成员的特点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家庭成员的画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线条和颜色,表现出家庭成员的特点和情感。
难点: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出家庭成员的特点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家庭成员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引发学生对家庭成员画法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家庭成员的画法。
3.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家庭成员的画法,并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4.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瞧这一家子》家庭成员的画法观察和分析掌握绘画技巧表现出特点和情感七、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画一幅自己家人的画,要求能够表现出家人的特点和情感。
八、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了家庭成员的画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线条和颜色,表现出家庭成员的特点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同时,教师也引导学生对家庭产生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求学生画一幅自己家人的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家庭成员的特点和情感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绘画过程中难以表现出家庭成员的真实情感。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A)-瞧这一家子-苏少版

教学设计: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A)瞧这一家子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描绘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家庭亲情,激发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的关系:父母、子女、祖父母等。
2. 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外貌、表情、动作等。
3. 美术表现手法:线条、色彩、构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家庭亲情。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运用美术手法进行生动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绘画家庭成员的形象,讲解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4. 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动手绘画自己的家庭成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关系:父母、子女、祖父母等。
2. 家庭成员形象特征:外貌、表情、动作等。
3. 美术表现手法:线条、色彩、构图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家庭成员的绘画作品,要求表现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和亲情。
2. 写一篇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家庭亲情,激发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绘画技巧。
一、导入环节(5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例如父母、子女、祖父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美术上册瞧这一家子教案苏少版
1、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通过绘画、手工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力、想像力、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作品表现生活的兴趣,充分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快乐,增进与家人及一些动物的了解和沟通。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家庭的其乐融融,力求使学生通过生活场景来表现家人和动物的和谐美好。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体验家庭的温馨和快乐,突出主题;营造出爱的氛围,勾勒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家庭照片”和“动物一家”的图片若干张,范画几张。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绘画用纸、彩色铅笔、水彩色或水粉色等。
板书设计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1、组织教学。
2、情景导入分小组讲述家庭生活中的快乐时刻,并请其中一位小组长,让他做导演,请其他同学到台上表演,让学生很贴切地感受家庭生活的快乐。
请学生回答,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瞧这一家子》。
3、师生交流。
瞧人家的这一家子,可以想想自己一家最难忘、最有趣的幸福时刻,同学们把自家的家庭成员,把自己家的趣事介绍给大家。
小组先交流,然后请2—3位同学拿着家庭照片
到实物投影仪上介绍,最高的是谁?最矮的是谁?特征最明显的是谁?样子最有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有趣的是谁?你最喜欢的是谁?为什么?除了我们人类有这种亲情以外,动物也同样有这种感情可以请同学将准备的动物图片展示给大家看,并请同学们讲述收集到的动物亲情小故事。
4、欣赏分析。
刚才同学们看了由同学们自己表演的、老师拍下的画面,再来看一些同学画的习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请学生说说还可以画哪些?你准备怎么画?小组讨论,请部分同学发言并分析课本上的作品,他们是怎么表现一家人的和谐、融洽的气氛? (从内容、构图、技法上分析)
6、布置作业。
7、评价练习。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