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 副本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探究

试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人们看《红楼梦》中的悲剧,首推宝黛的爱情。
我认为,宝玉都无法娶黛玉为妻,原因在贾府内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就黛玉性格来看当时的道德,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虽然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但女儿家又怎能与男子私下有情呢?若黛玉的父母尚在,自然可以为其向贾母提亲的,但黛玉父母双亡,与宝玉有情,又不能告诉自己世上最亲近的外祖母。
况且黛玉本来也不会做迎合别人的事,出于一些原因,有些自我封闭,无法像宝钗一样,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使自己的地位稳定在未来少奶奶是位置之上。
心中之情无人知晓,又无人相助,不得人心,自然与宝玉成亲的机会就少了许多了。
二、就贾府上层人员对宝玉婚事的态度来看。
1)贾母贾母是家中最顶层的人物,她的意见是最重要的。
二十九回中贾母就曾对张道士说过:“不管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
便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
只要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可见,贾母并不在乎家世,她要求的是模样和性格。
但就性格方面,在众人眼中,宝钗却是雍容文雅,知书答礼,识大体,在关键时刻总是能把事情处理得十分得当。
而黛玉向来清高,从不会做迎合别人的事情,并且时时与宝玉有争执吵闹,致使宝玉差点砸了玉。
虽然贾母对外孙女疼爱,但至于要组建家庭,又是如此的大家族,尤其是老人家,求的是和美安定,儿孙绕膝,必然不希望每日吵闹。
另外,宝玉是衔玉而生,而宝钗又带金锁,金锁上的字仿佛又与玉上的字句成对,在贾母眼中自是天意。
在贾母心中,宝钗才是孙媳妇的最佳人选。
2)王夫人荣国府的一家之主其实是由二老爷贾政,尽管荣国府是由凤姐管家,但至少名誉上的主管是王夫人。
虽然凤姐是王夫人的内侄女,但她毕竟已经嫁给贾琏,是大老爷贾赦的儿媳妇,只是暂时代管家务了,只等宝玉成亲后宝二奶奶将接管荣国府,所以作为宝玉的母亲,当然要为自己的儿子慎重选择配偶了。
首先,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是近亲,王夫人自然愿意“自家人”嫁入荣国府,继续掌握荣国府的内政大权。
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

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1、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红楼梦》开篇所描述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内容,“金玉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好像人的命运上天自有安排,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而她们所处的封社会所谓“门当户对”、“包办婚姻”的封建意识桎梏着人们的心灵。
薛林两人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规范存在,而贾宝玉虽然深爱林黛玉,但他的力量是弱小的,无法与封建的社会制度相抗衡的。
2、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宝黛爱情的基础,也是宝黛爱情美的魅力之所在。
林黛玉父母双亡,在贾府寄人篱下,可她时时处处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所谓“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刀剑霜严相逼”,正是她生活处境的写照。
她孤独、寂寞,所幸的是,她与贾宝玉志趣相投,她所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不为名不为利,而贾宝玉不喜读书,不愿按家长的意愿走为官的仕途道路,而林黛玉正合他的心意。
他们爱情的发展,正是两颗心的碰撞、沟通、彼此认同的过程。
他们每天或读书或写诗,过着一种诗情画意的生活,而这就为他们的婚姻留下了隐患。
在贾府那样的大家庭,选择儿媳妇还是要讲门弟出身、根基家业的,林黛玉也从不规劝贾宝玉读书考取功名,走为官的仕途道路,可想而知,王夫人不会选中黛玉作她的儿媳妇的,而必然选薛宝钗作她的儿媳妇的。
红楼梦服饰文化贾府是18世纪中页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吃穿用度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而《红楼梦》中贾府服饰的华丽、高贵、富丽堂皇,及人物性格、身份都暗示了他们今后的命运。
曹雪芹家属织造世家,所织造的服饰属高档次的,专供给皇家的,所以他能看到并知道所有华丽的服饰及其做工、材质等,这为文章中能细致谈论服饰的美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红楼梦》里作者很注重写人,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个性,不管是十二钗,就连一个小丫环和小斯也不雷同,而作者在对他们服饰描写上很着重,使读者从服饰看人,感觉到它的美的同时也对每个人身份和命运有了相对了解。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刻画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家族。
在这部巨著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成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之一,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封建社会背景下个性与制度碰撞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从宝黛爱情的表现、封建礼教的压制、家庭关系的影响以及爱情悲剧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性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宝黛爱情的表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自黛玉初入贾府便开始萌芽。
他们的爱情纯真而热烈,表现出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
首先,宝黛爱情的纯真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青梅竹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物质或权力的羁绊。
他们的爱情是心灵的共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黛玉的诗才和宝玉的浪漫气质,使他们在精神上有着高度的契合。
例如,在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两人共读《西厢记》,彼此心有灵犀。
这种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利益,是纯洁而高尚的。
其次,宝黛爱情的热烈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对彼此的感情非常执着,不愿意向任何外力妥协。
黛玉多次因宝玉与其他女子的交往而流泪伤心,宝玉也多次在黛玉面前表示他对她的真心。
例如,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宝玉为了黛玉的伤心而痛哭,这种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
二、封建礼教的压制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纯真而热烈,但他们的爱情却受到封建礼教的严厉压制。
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礼教规范和家族利益,这些都成为他们爱情的巨大障碍。
首先,封建婚姻制度的压制。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强调“门当户对”和家族利益,个人的爱情往往被忽视甚至牺牲。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族,更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贾母和贾政等长辈在考虑宝玉的婚事时,更倾向于选择家世显赫的薛宝钗,而非体弱多病且无靠的林黛玉。
这种婚姻观念的影响,使得宝黛爱情从一开始就面临巨大的阻力。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一个民族的骄傲",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浪漫而动人,然而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本文将围绕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展开,探讨这段爱情悲剧的原因与影响。
一、缘分的邂逅和初见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并非偶然。
贾府与林家自古有着姻亲关系,两个家族的相互联系让贾宝玉与林黛玉有了初次见面的机会。
他们在北静王府中重逢,他们互相吸引,并逐渐以友谊的方式相处,直到他们的感情发展成为爱情。
二、宿命的纠葛与矛盾的爱情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矛盾的情感纠葛。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贵公子,他身处一个贵族家庭的环境中,他的婚姻是由他人安排和控制的。
因此,他被迫与贾家的千金们成婚,无法与林黛玉走到一起。
林黛玉则是一个受尽折磨的女子。
她作为林家的女儿,被当做贾府的贵族女儿养育长大。
然而,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关爱。
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与身份让她感到沮丧和无助,这使得她对贾宝玉滋生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仇恨。
三、悲剧的结局与意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当贾宝玉最终与王熙凤结婚并进入贾府后,林黛玉的嫉妒心和激烈的情绪让她变得脆弱而痛苦。
她的身心疾病加剧,在最后悲伤的情绪中,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段爱情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受到的束缚和无奈。
贾宝玉与林黛玉无法实现彼此的爱情,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身处一个世俗的环境中。
他们内心深处的自由和真挚的感情无法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这引起了人们对爱情和自由的反思。
总结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给人们以深远的思考。
尽管他们之间充满了矛盾和痛苦,然而他们的感情依然是纯粹而动人的。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爱情故事,更是对封建社会的思考和挑战。
它让人们思考自由与束缚、爱情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启发人们对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反思。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大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论文提纲论点: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性格;从宝、黛、钗三者来看,宝钗在各方面都比宝黛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制度。
一、宝黛爱情悲剧的性格因素(一)贾宝玉的性格分析1、贾宝玉的叛逆性格2、贾宝玉追求个性解放3、贾宝玉追求婚姻自由(二)林黛玉性格分析1、林黛玉的叛逆性格2、林黛玉的孤苦心境二、宝黛爱情的社会因素三、总结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摘要: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高峰,在中国小学史上有“压卷”地位。
它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而复杂的,而艺术成就又是多方面的。
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作为中心内容。
贾宝玉和林黛玉由相识、相知到发展成爱情,二人心相通,志相同,但他们美好的爱情理想却不能实现,被封建势力的代表—其家长无情地摧毁了。
最终以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的悲剧告终。
宝黛爱情悲剧有其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所追求的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与当时的封建制度和礼教的要求相背离,是整个社会造就了宝黛爱情的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宝黛爱情爱情悲剧《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作者“曹雪芹以其卓绝的才华,把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创作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朽的瑰宝。
”①而宝黛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主要线索。
小说中的宝黛爱情,可谓千古绝唱,感人肺腑,可为什么宝玉和黛玉那么心心相印的美好爱情却不能被容忍,而最终以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的悲剧告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性格;从权势上看,宝、黛、钗三者,宝钗于各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一、宝黛爱情悲剧的性格因素(一)贾宝玉的性格分析1.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一位贵公子,他的家庭对他抱以极大的希望,为他安排了一条读书中举、显亲扬名的道路,盼望他成为继承其阶级事业的忠臣孝子,而他却十分厌恶,全然否定这些:“不爱读圣贤书,把劝他读书的人骂成‘国贼’、‘蠢’,以至焚书,不愿走封建阶级安排的读书做官的道路。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试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作者姓名:专业:汉语言文学主考学校:_xx 大学________准考证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xx副教授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论文资源网:2012年 3 月 11 日论文标题(中文)试析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论文标题(英文)A tentative analysis to the cause of the love tragedy between Bao and Dai论文作者(中文)论文作者(拼音)目录内容摘要 (3)正文 (4)注释 (10)参考文献 (10)内容摘要:从古至今,以“悲剧”结尾是中国古代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
“爱情悲剧”更是许多作家笔下的写作内容,曹雪芹和高鹗的伟大巨著《红楼梦》也不例外.它是中国小说的杰出作品.在作品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更令我们同情和深思,他们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中心环节。
当然造成这种爱情悲剧的原因很多,在这众多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门第观念和封建礼教两个方面。
而这两个方面正是封建制度的体现,一方面,贾宝玉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是整个贾府的中心人物,更是贾府家系的命脉,而林黛玉无父无母,无依无靠,形影相吊,这不是门当户对的爱情,而宝钗具备了门当户对的条件,所以宝玉与黛玉门第的悬殊就决定了他们的爱情是失败的.另一方面,贾母、贾政、王夫人、凤姐这一群封建家长拆散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这正是封建礼教的体现,他们利欲熏心,争权夺利,一双势利眼,在这样残酷的封建压力下,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就成为悲剧了。
黑暗的封建制度限制了人们的发展,扭曲了人们的灵魂,它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是后人无法接受的。
所以,我们认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是社会与时代悲剧。
试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王冬花[内容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杰出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宝黛的爱情悲剧更令我们同情和深思,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社会制度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当时的门第观念和封建礼教两个方面,从中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和腐朽。
论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

试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内容提要】从《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性质出发,剖析了宝黛爱情悲剧形成的三个原囚。
认为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是扼杀宝黛爱情的罪魁祸首,其次宝黛在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的叛逆性格是形成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最后资本主义的萌芽,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礼教的激烈冲突以及初步民主主义自身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是形成爱情悲剧的主观原因。
【关键词】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民主思想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以家庭题材反映人世诸相的文学巨著。
作者曹雪芹一枝巨笔既写尽儿女痴情,又写尽封建世态,使作品堪称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作者写出了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中许多悲剧事件,其中关于宝黛爱情描写着墨最多。
从第一回“还泪之说”开始,至末回“情榜”作结,连续不断地描写了主人公执着相爱的具体情节,塑造了一对封建贵族叛逆者的鲜活形象,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其它任何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梦楼》这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像它这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价值愈高,悲剧愈深。
因此,蒋和森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人的美、爱情的美以及这种美被毁灭的主题。
”这里我主要从宝黛爱情本身的性质出发,探讨这一爱情悲剧的形成原因。
一、宝黛爱情的性质也许曹雪芹在写宝黛恋爱时,他的笔经过了最清澈山泉的洗灌,写得那样沥血滴髓,却又如此纯洁高尚:一双小儿女,脸对脸倒贴在枕上,说那小耗子的故事。
宝玉醉心地称赞他的表妹是天下“最标致、最美貌的一位小姐。
”却又是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子!爱情充满了无邪的天真。
心灵上的相互吸引,思想上的强烈共鸣,使这种爱情,从一开始的第一天起就显示出茁壮的生命力。
那“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蕴含着多少天地间的真情。
但在那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年代里,要把这不能言传的心事表达出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他们的爱情像压在石板下的嫩芽,要长出新的枝叶是何等艰难和渺茫,黛玉几乎是用眼泪浇灌那爱的花蕾。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系摘要:由于《红楼梦》所表现的爱情,是一种带有新的光彩和具体有广阔反封建意义的爱情,因此它特别富于叛逆性,但也特别富于悲剧性。
很明显的可以看到,直接造成这一悲剧的时代原因,便是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制度。
即使贾宝玉和林黛玉能够取得封建家长的允许而如愿结成婚姻,宝黛的性格、思想也不能因此改变悲剧的结局。
要改变这一悲剧,就必须早那一时代里找到一方不仅能够容纳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而且还要包容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理想和道路的国土。
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时代社会一、宝黛不和时宜的性格1、林黛玉孤标傲世的性格当林黛玉初到荣国府时,封建家长竟是不加“大防”地把她和贾宝玉安排在一个住处。
这似乎连林黛玉都有点意外,她曾这样想:“况我来了,自然和姐妹们住在一起,兄弟们是另院别室”。
封建家长为什么这样把他们安排在一起呢?先不去追究。
但可以相信的是:在最初的时候,如果把林黛玉说个贾家做媳妇,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长未必不同意。
勿怪,最善于看上头风色的凤姐,很早就用“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这样的话来和林黛玉开玩笑;连贾府的仆人兴儿也任务贾宝玉将来的婚姻对象一定是林黛玉了。
看来这一段婚姻刚开始并不是没有那么抵触。
但是,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长,开始时对林黛玉万般怜爱,甚至爱的连自己的嫡亲孙女儿都要靠后了;后来,由于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对林黛玉的脾气,独特的性格愈来愈看得清楚了,这才渐进的产生了反感。
而这一性格恰恰是封建家长决定婚姻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这在《红楼梦》中也曾有描写。
例如,那一次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想给贾宝玉说亲,因对贾母说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到一位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样,小道也不敢造次。
”贾母说:“……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来告诉我。
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的这一段话往往被粗心的读者忽略,其实这很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姓名:王杨用户名:wangyang1003所属教学服务中心:马鞍山电大教学服务中心指导教师:张国风宝黛爱情,为什么最终会走向毁灭的悲剧?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原因是造成宝黛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婚姻一直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家长包办婚姻制。
而宝黛之间的爱情是自由恋爱。
他们的爱情触犯到了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因此,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他们的爱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第二,贾宝玉和林黛玉各自的性格缺陷,也成为阻碍他们爱情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贾宝玉性格中的软弱性,使得宝黛爱情在面对封建传统势力侵害的时候,无法形成坚定的反抗。
林黛玉从小寄养在贾母家中,虽然是贾母的外孙女,享受着贾母的万千宠爱,但是由于家道的衰落,以及寄人篱下的现实处境,使得林黛玉养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情。
黛玉的尖酸小性使她说话常常伤着别人,引起别人的反良好的交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生存是多么重要,而林黛玉在这方面显然无法与八面玲珑的薛宝钗想媲美。
薛宝钗是封建正统观念下培养的女性,不仅善解人意,深受族中长辈的赏识,同时待人亲近,使得下至丫鬟婆子各个都爱戴她。
因此在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拉锯战中,薛宝钗良好的人缘是她的一个优势。
林黛玉敏感多疑,尖酸刻薄的性格,使得她在于周围人相处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顺利,最终导致最后她的爱情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第三,家族的原因,林黛玉自身与贾氏家族的利害冲突。
林黛玉所具有的优势却难敌自身的致命弱点。
而这些致命弱点又恰恰犯了贾氏家族的忌,终于林黛玉丧失了她全部的优势,也决定了她与贾宝玉的爱情必以悲剧告终。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摘要:《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命运的捉弄、宝玉的软弱多情以及他们反世间之道而行造成的。
加之宝黛二人性格的不和,更使二人的爱情成为婉唱。
而且宝黛二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是让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索引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性格社会根源宝黛爱情,为什么最终会走向毁灭的悲剧?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原因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第二,贾宝玉和林黛玉各自的性格也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第三,家族的原因,林黛玉自身与贾氏家族的利害冲突。
一、社会原因首先,从社会来看,封建礼教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他们的爱情背负着沉重的时代和历史的负担。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婚姻一直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家长包办婚姻制。
而宝黛之间的爱情是自由恋爱。
青年男女在那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婚恋自由。
历史发展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足以摆脱封建势力的民主性个性,特别是对婚姻自主的束缚压迫和野蛮扼杀,而宝黛的爱情也就成了这一时代局限下的牺牲品。
要求婚姻自主而没有支持它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婚恋在当时传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
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爱情的存在的。
他们的爱情触犯到了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因此,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他们的爱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贾宝玉和林黛玉产生爱情的基础就与封建正统观念背道而驰。
那么形成宝黛爱情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他们共同的叛逆思想。
贾宝玉向来反感孔孟之道,对封建正统的仕途之路并没有兴趣。
因此常常受到他父亲贾政的责罚。
而薛宝钗因为常常劝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所以,贾宝玉与薛宝钗越来越疏远。
但林黛玉与贾宝玉具有相同的人生观,他们都是追求自由,向往爱情的进步青年男女。
他们一致的是蔑视功名利禄,鄙弃“国贼禄蠹之流”,厌恶封建世俗的思想;他们都有对科举制度、礼教观念以及其他封建道德进行反抗的性格。
因此,他们不仅在私自产生爱情这一点上违反封建礼教,更重要的在于他们的爱情是封建主义叛逆者的爱情。
黛玉从来不对宝玉说仕途经济、光宗耀祖之类的“混帐话”。
双方的叛逆思想,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这种产生于伟大理想的爱情是高尚的。
而他们产生爱情的基础,便于当时封建正统观念中的仕途经济相违背。
另外,在他们日常生活交往过程中,也是与社会正统观念相抵触的。
如作品第十九回描写的,宝黛午后谈笑嬉戏的场景。
纯真美满、甜蜜温柔。
既表现了他们自由恋爱生活的美好,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男女之大防”、“父母之命”等封建思想的反抗。
对于“金玉姻缘”、“门当户对”等邪说怪论,他们更是极力反抗。
宝玉甚至在梦中也不忘对封建怪论的反抗:“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因此,造成宝黛爱情走向悲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社会根源。
即他们叛逆的爱情是不容于封建的道德伦理标准之下的。
因此,以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维护者为为了维护正统的封建思想和秩序,最终选择符合封建纲常的薛宝钗做贾宝玉的妻子。
从而造成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是封建的社会制度给他们带来了悲剧。
二、性格的软弱性和依赖性导致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一)从个人性格来看,他们性格的软弱性、依赖性注定宝黛爱情是个悲剧。
贾母的威慑,贾政不敢十分管教宝玉,这就使得宝玉能够较少地受到封建思想的约束,从而使他的思想和性格得到自然的发展。
他无力改变现实,只是消极地对抗现实,逐渐形成他软弱的性格。
而黛玉自幼养成“孤独、任性”的性格,且没有接受一般标准的闺阁教育而不谙世故。
本来像黛玉这样的少女是极不适宜于寄人篱下的。
她自感身世卑贱,唯恐遭人冷落和嫌弃,又难免产生多疑之心。
她不懂得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不懂得“随分从时”,自是恃才孤傲,争强好胜。
这就形成了她孤独、任性、敏感的特殊性格。
一个多情,一个多疑,这种性格无疑是他们各自的弱点。
给他们的爱情带来许多不愉快。
宝玉本自幼生成“痴病”。
何况心中“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
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
”他们的爱情表白只是在微妙的行动和诗句中传递,总的来说是不够大胆的。
正如书中宝玉那句惊人的爱情宣言:“你死了,我当和尚去!”却被黛玉当成了戏言,黛玉的眼泪很多都是因误会而流的,彼此缺乏了信任。
如此看来,二人的“痴病”也是他们爱情发展的障碍。
(二)宝玉的软弱多情宝玉是个博爱的情痴,他无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因此,他总愿跟女孩子们亲近。
崇拜女性、体贴女性的宝玉却又感情多用,处处流露出对所有貌美女子的倾心迷醉。
龄官画蔷,他同情痴迷到自己淋雨而不知;平儿挨打,他为自己有机会替她理妆而自得;香菱斗草,他因香菱接受了自己的换裙主意而欢喜……他常常在黛玉、宝钗之间徘徊。
他不遵守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他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有时简直跟她们没有主子和奴才的界限,特别是对那些纯洁美好而命运悲苦的女孩子,。
他常忘掉自己应该被她们侍候的身份而去侍候她们。
她们悲惨的遭遇使他产生深切的同情,以至于五内摧伤,痛彻肺腑。
列名其上的所有女子,几乎都在不同的层次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诸艳之冠”的贾宝玉“挂号”。
也就是说,这些艺术形象,不论他们自身的重要性如何,都有一个共同之点,即与宝玉之间存在着某种感情上的联系,足以揭示贾宝玉性格的特征“多情”。
这是贾宝玉“多情”的一面。
另一方面,贾宝玉性格中存在软弱的一面。
他热爱女性、体贴女性,可是当她们真正受迫害、受摧残时,他却表现出令人遗憾的软弱。
第三十回,金钏因宝玉的戏言而遭王夫人打嘴巴和责骂时,以及在金钏含辱投井自杀时,作为当事人的宝玉,却软弱得连一句为金钏辩解的言词都没有!正是他的软弱,所以他才能够爱晴雯却不能拒绝袭人的诱惑,爱黛玉却又贪恋宝钗的冰雪肌肤,大家都说他的草莽愚顽、不肖无能,在对待爱情这一方面来说,其实也是不无道理。
正是由于他的软弱,导致了宝黛的爱情悲剧的产生。
(三)、宝黛爱情反世间之道而行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性情乖僻,被当时人嘲弄为有“痴病”的封建主义的叛逆者。
他们不单单是在自由恋爱这点上与那个社会相抵触,而是在许多思想问题、生活问题上与那一社会相违背。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人居于统治地位,男尊女卑的思想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封建贵族们往往要求自己的子孙接受最正统的封建教育,努力地加官进爵,功名出仕。
在这一要求下,不少纨绔子弟都曾为之而奋斗。
象贾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也就必须接受正统的封建教育,努力地去维续贾家的荣耀,但是贾宝玉生性“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所以,他虽然生长在贵族统治阶级家庭里,但自幼并没有受到封建主义统治势力正常的熏陶教育,他的思想同当时的世俗社会相抵触,跟封建秩序相违背。
林黛玉虽然口头上说得不多,但在许多实际行动上背离了那一社会的妇道,特别是她对贾宝玉的叛逆行为始终采取同情和支持的立场,不仅对他从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帐话”,而且把贾宝玉引为知已、视为生活的终生伴侣。
宝黛之间的爱情尽管有着反封建的叛逆色彩,但另一方面又有着浓重的没落贵族的气息。
这一方面表现在男女主人公由于过着悠闲的生活,他们的爱情生活打上了绮艳轻柔、闲愁万种的情调。
另一方面,他们爱情的反封建只能达到一定的限度。
他们的爱情,只能局限在大观园那一狭小的天地里,他们无力到荣国府外面去开拓新天地。
他们对封建家长还存在着某些幻想,在爱情最后的阶段,他们消极地等待由封建家长做主完成婚姻,以至在封建包办婚姻制度面前失去了斗争的能力。
这种反封建爱情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致命弱点。
因此,这一爱情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四)、宝黛性格的不和黛玉敏感、多疑、善妒语言尖刻让她丧失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作为一个大家族的管家婆、权威人物宝二奶奶必须具有一种凝聚力、号召力才能统管全家族成员。
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和自尊,黛玉常常表现得敏感和多疑,她不愿意圆滑世故的叛逆女子,她的机智和口才不逊于王熙凤,但王熙凤的口才赢得了贾母的赏识,而黛玉只得到宝玉的赞赏,对于其他听者,只有语言尖刻的印象,落得一个“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的名声。
这种评价对将来想要当宝二奶奶的黛玉的确不是好事,在这一点上,取得成功的薛宝钗就比她聪明多了,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赢得一个大好人的美名。
失去了这样的“群众”基础,黛钗较量的天平只能更加倾斜于宝钗。
其次,黛玉清高、孤僻、叛逆的性格未能获得王夫人的赏识,反而招致极大不满,在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也是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