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前教育)—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25-30个月

0—3岁儿童社会性开展特征1

25-30个月儿童社会性开展特征

2岁的儿童开给了人一辈子第一个叛逆期,现在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有强烈的自我主张,占有欲增强、常常通过对抗成人的要求来显示其独立性,并经常说“不〞。这时期儿童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发生冲突的次数也不断增加,儿童往往在这种冲突中学习并确定初步的社会规那么,与此相应的亲社会行为也在增多。

2岁的儿童对他人的情绪或意图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助人行为、在同伴交往中也会采取语言或动作的方式阻碍同伴的行为,他们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性别意识,能够明白自己所属的性别并了解一定的性别特征。自我操纵力也开始开展起来。

1.社会行为要紧特征

同伴交往中的冲突行为増多:25-30个月,儿童解决冲突的技能得到开展,2岁起儿童与同伴的社会互动逐渐増多,在互动中的冲突也不断増多,大多是关于物品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冲突。冲突中的输赢会阻碍到以后的冲突行为,从这时候起儿童差不多会使用一些社会规那么来解决冲突,如较初级的优势规那么,即身躯强壮的儿童经常在冲突中获胜。

同伴交往中亲社会行为増多:25-30个月的儿童开始产生助人行为,能够主动关心处于困境中的同伴,用语言或其他替代活动表示同情或抚慰。

同伴交往技能开展:25-30个月的儿童能够通过语言来阻碍同伴的行为,以此进行交往。比方说出“我们一起玩〞。

同伴游戏水平提高:25-30个月的儿童出现了游戏中的分工合作行为。如在过家家的游戏中、一个小孩抱着布娃娃、另一个小孩给布娃娃梳头。

交往范国扩大:25-30个月的儿童与人交往能力加强,交往范围扩大,常常能主动与年龄相近或稍长的儿童玩耍。

同伴交往中攻击行为增多:25-30个月的儿童同伴交往中的分享行为减少,在自我意识过程时常会因为到达目的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社会模仿行为增多:25-30个月的儿童热衷于模仿成人,不同于1岁时的滞后模仿,现在儿童对成人的模仿多是即时的,如看见成人拿着墩布拖地便要上前

1由第一幼儿园整理

跟着拖。

亲子依恋进一步开展:25-30个月儿童处于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中,他不能再成天粘着母亲,但开始采纳母亲的观点,同时对母亲的行为作出推断。随着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使用更加微妙的方式操纵母亲的行为。

2.社会习惯开展特征

自我效劳能力提高:25-30个月儿童能够进一步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如拿筷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在进行生活自理时也更有条理。

专门快习惯陌生人和陌生环境:25-30个月儿童差不多不再怕生,在养育者的带着下能够专门快地习惯陌生人和陌生环境。

在陌生人面前害羞:25-30个月儿童见到陌生人时,如有人注意他,他会专门快移开目光或躲到养育者身后。

3.自我意识开展特征

“自我中心〞认知:25-30个月的儿童的开展心理开展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对是非的推断以自己是否愉快为标准,经常对成人的要求说“不〞。但现在的对抗与1岁前的对抗不同,之前的对抗是因为不理解成人的话而进行的独立探究,现在儿童差不多能够理解成人的要求,对抗只是为了显示他的能力,即使不爱活动的儿童,到了那个月龄也不能老老实实呆着不动。

占有欲增强:25-30个月的儿童能够区分角己与他人的东西,同时努力想证明自己拥有这些东西,自我意识越强的小孩对东西的占有欲望就越强,专门难从他的手中拿走“他的东西〞。

性别意识开展:25-30个月儿童的性别认同进一步开展,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能够选择出自己的照片,然而却不明白把自己的照片放在男性依旧女性那一类盒子里,开始理解男人和女的这些词的一些含义,但不明白自己与其他哪些人属于同一性别类型。

主动性增强:25-30个月的儿童能够主动用话或动作向人要求拿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如小组游戏中成人拿出点心,儿童会举手或大声表示要食物。

自我操纵进一步开展:25-30个月的儿童的自我操纵水平进一步开展,能对成人的要求进行反响,并遵守成人提出的规那么。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19-24个月教程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1 19--24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 19-24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是学习发起并维持与他人交往的技巧。此时儿童的自我认识产生第二次飞跃,发展出客体自我。开始称呼自己为“我”,也更能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在目睹他人痛苦时出现安慰等亲社会行为、同伴交往延续上一月龄段的特点。同时自控能力开始发展,听妈妈的话。有温顺乖巧的一面。 1.社会行为主要特征 社会互动技能进一步发展:19-24个月的儿童会以物品为中心与他人进行互动,此时儿童能够接近正在操作玩具的陌生成人并围绕玩具进行互动。在接触玩具时,儿童常对成人微笑并发声。 交往中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动态反应,19-24个月的儿童能对他人的社会交往行为作出相应的反应,以促进社会互动的进行。 出现自发的亲社会行为,19-24个月的部分儿童在目击别人的痛苦时会开始表现出一定的亲社会行为进行安慰,如拍拍对方等。 同伴交往出现合作行为:19-24个月的儿童的分享与合作行为萌芽并发展,特别是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开始学会使用分享或合作的方式解决冲突。 与亲子间与依恋对象的关系更加微妙:19-21个月儿童开始理解并采纳依恋对象的观点,可以对母亲的行为进行推断。 2.社会适应发展特征 生活适应上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19-24个月儿童能够自己脱衣服,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陌生环境中不再“怕生”:19-24个月儿童随着认识范围的扩大、接触陌生人的机会增多,渐渐地不再“怕生”,每个儿童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但都能在陌生环境中经过少则几分钟,多则数十分钟的适应后,融入到环境中去。 3.自我意识发展特征 自我认识中的客体自我逐渐成熟:19-24个月儿童的客体自我逐渐成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大飞跃。此时儿童能够确认自己在镜中的形象,并能用自己 1由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何小燕老师整理

(幼儿学前教育)—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25-30个月

0—3岁儿童社会性开展特征1 25-30个月儿童社会性开展特征 2岁的儿童开给了人一辈子第一个叛逆期,现在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有强烈的自我主张,占有欲增强、常常通过对抗成人的要求来显示其独立性,并经常说“不〞。这时期儿童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发生冲突的次数也不断增加,儿童往往在这种冲突中学习并确定初步的社会规那么,与此相应的亲社会行为也在增多。 2岁的儿童对他人的情绪或意图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助人行为、在同伴交往中也会采取语言或动作的方式阻碍同伴的行为,他们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性别意识,能够明白自己所属的性别并了解一定的性别特征。自我操纵力也开始开展起来。 1.社会行为要紧特征 同伴交往中的冲突行为増多:25-30个月,儿童解决冲突的技能得到开展,2岁起儿童与同伴的社会互动逐渐増多,在互动中的冲突也不断増多,大多是关于物品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冲突。冲突中的输赢会阻碍到以后的冲突行为,从这时候起儿童差不多会使用一些社会规那么来解决冲突,如较初级的优势规那么,即身躯强壮的儿童经常在冲突中获胜。 同伴交往中亲社会行为増多:25-30个月的儿童开始产生助人行为,能够主动关心处于困境中的同伴,用语言或其他替代活动表示同情或抚慰。 同伴交往技能开展:25-30个月的儿童能够通过语言来阻碍同伴的行为,以此进行交往。比方说出“我们一起玩〞。 同伴游戏水平提高:25-30个月的儿童出现了游戏中的分工合作行为。如在过家家的游戏中、一个小孩抱着布娃娃、另一个小孩给布娃娃梳头。 交往范国扩大:25-30个月的儿童与人交往能力加强,交往范围扩大,常常能主动与年龄相近或稍长的儿童玩耍。 同伴交往中攻击行为增多:25-30个月的儿童同伴交往中的分享行为减少,在自我意识过程时常会因为到达目的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社会模仿行为增多:25-30个月的儿童热衷于模仿成人,不同于1岁时的滞后模仿,现在儿童对成人的模仿多是即时的,如看见成人拿着墩布拖地便要上前 1由第一幼儿园整理

幼儿园学前教育3-6岁幼儿各领域发展特点(重点资料).doc

3-6岁幼儿各领域发展特点 一、健康领域 (一)、3-4岁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疾病。幼儿的生长发育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3-4岁幼儿大脑皮层易兴奋,注意力易转移,行为容易受情绪的影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我保护的和能力欠佳。骨骼弹性大、易弯曲变性。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心肺系统的调节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平衡、躲闪能力较差,动作不协调,易疲劳。 (二)、4-5岁幼儿年龄特点: 4-5岁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疾病。幼儿的生长发育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4-5岁幼儿大肌肉发育较为迅速,动作发展明显飞跃,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肌收缩能力、肺活量有了一定提高。 对空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及对病菌的防御能力有所提高。 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逐步形成。 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 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逐渐增强,已能适应一定的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但动作的准确性和自控能力还较差。

5-6岁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仍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疾病,幼儿的生长发育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5-6岁幼儿大脑的抑制过程逐渐加强,减少了冲动性,动作的目的性和自控能力逐渐提高。 初步具备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能力。 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了一定的生活卫生习惯。 具备了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喜欢尝试一些有难度、冒险的动作,协同活动逐渐增多。 二、语言领域 (一)、3-4岁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他们有些音发得还不够准确和清晰。此时是他们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时的幼儿已能够听懂日常生活用语,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只是其语句不够完整,有时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他们对词义的理解比较表面化和具体化。 (二)、4-5岁幼儿年龄特点 4-5岁幼儿基本上能够发清楚大部分语音,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句子和一段话的意思,他们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在使用简单句的基础上,其语言逐渐连贯起来。

学前儿童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一、学前儿童发展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于变化的复杂过程。特征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儿童的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有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进行。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发展心理的连续性表现在: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到后来的较高级的发展的前提。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人的发展不是等速的。学前期和青春期是发展的两大加速期。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关键期和危机期就是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4.个别差异性这一特征也是实行因材施教,“长善就失”教育原则的基础。 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儿童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客观外部因素 遗传一方面,遗传素质是儿童发展的生物前提,对儿童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决不能夸大遗传这个条件。因为遗传只能为儿童的发展提供自然前提和可能性。但不能预订或决定儿童的发展。 环境和教育遗传在儿童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儿童向什么方向发展取决于环境和教育,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第一,遗传只能提供儿童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第二,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第三,教育条件在儿童发展中期主导作用。 第四,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决定性条件,都是不意味着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发展。 (二)影响儿童发展的主体内部因素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第一,儿童发展离不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儿童不断的积极活动。 第二儿童发展离不开需要,而需要是在社会和教育条件的要求下产生的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儿童发展与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第四,新的需要和已有的水平或状态之间的对立的统一和斗争,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这就是儿童发展的动力。 三、儿童发展的理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环境决定论者。实验方法的引入对整个心理学界的研究方法起到规范和提高作用。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0-3个月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1 0—3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 0—3个月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对于自我和他人的区分还不是很清楚,儿童的关注与意识中心在于自身的本体感觉以及情绪体验,是基于儿童的生理需求和感受的,社会性发展的各个面向都带有“前发展”阶段。 1.社会行为发展主要特征 对他人的注意明显高于对物品的注意:刚出生的儿童即对人脸的图案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鲍尔T.G;R,1980)、并能模仿成人的面部表情(八Me卜2off&Moore,19771(图6-2)、本能的反应。伴随着这种本能的反应,儿童逐渐对他人表现出兴趣。儿童在一个半月时出现具有社会意义的微笑,如儿童会自然地把头转向成人,注视成人的面部,并被成人夸张的哈哈大笑。在2个月时儿童会注视同伴。当3个多月的儿童与同伴在一起时,会互相观望和抚触。 社会行为以情绪性沟通为主:受限于语言和动作的发展,0—3个月儿童与他人的沟通常常是一种情绪性的沟通,并主要基于儿童的生理需要。特别是新生儿,在沟通时主要以哭泣、吮吸、探寻、抓握等本能反射为主要手段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对于他人各种行为的回应也是情绪性的,表达和反应了自身的生理感受。 亲子交往由泛化的前依恋行为构成:0—3个月的儿童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依恋,也没有特定的依恋对象,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是一样的。此时的亲子交往行为主要是与养育者之间的情绪交流。在生命的第一周,微笑和哭泣已经出现,儿童借由这种生理性情绪向成人表达自己的的生理需要,并藉由一些简单的回应行为(如挥舞手臂)回应成人的声音等,建立并维持与父母的关系。儿童的表情也越来越丰富,明显出现欢愉或不快的情绪。这一切,都是他们与父母交流的法宝。 2.社会适应发展特征 基于生理需求社会适应行为:0—3个月的儿童还不能清晰地区分自我和他人,只要他们身体的需求能够得到适当的满足,对于需求的满足是谁供给的,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分别。此时他们的社会适应行为是基于生理需求的,吃母乳1由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何小燕老师整理

0—3岁儿童认知发展特征:25-30个月教程

0—3岁儿童认知发展特征1 25-30个月儿童认知发展特征 这个月龄段儿童的认知,由于对口头语言的掌握,很多方面都发生质的变化。 1.注意发展特征 这个月龄段的儿童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逐渐能按照成人提出的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有意注意是这个月龄段儿童期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注意形式,它表现在许多方面:第一,对周围事物的有意注意;第二,对别人谈话的有意注意,2岁左右的儿童很留心别人的谈话,他们经常出其不意地接上别人的话茬,甚至有时候还很敏感地感受到谈话的中心内容是自己;第三,对事物的变化的有意注意,2岁多的儿童不仅注意到周围不变的事物,而且对事物的变化也很敏感。 由于活动能力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儿童开始对周围更多的事物发生兴趣。 2岁儿童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 2.记忆发展特征 有意识记的萌芽是和言语的发展、词汇的扩大直接相联系的。在这一月龄段儿童不但可以记住成人的一些简单的委托,并付诸行动,而且可以记住一些歌谣、故事等。 再认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时的儿童已能再认相隔几十天或几个月的事物了。 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还表现在再现能力的发展上。约在2岁的时候,可以观察到儿童重现的表现。再现是与语词相联系的,是凭借着词来恢复过去的印象的。最初能重现的,只限于几天以内感知的事物。 3.思维发展特征 虽然语言能力有所发展,25-30个月儿童的思维仍然依赖于直观和动作。 2岁的儿童处于分类能力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分类时很少考虑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反而多利用事物之间描述性的关系,分类标准可能是具体的知觉特征,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功能关系。儿童经常倾向于按照事物的 1由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何小燕老师整理

(幼儿学前教育)—3岁儿童认知发展特征19-24个月

0—3岁儿童认知开展特征1 19-24个月儿童认知开展特征 19-24个月儿童认知的开展受到表象的发生的阻碍,在认知开展的各个方面均表现出与前一月龄段明显的不同。 1.注意开展特征 一般在1.5-2岁后,产生表象认知这一心理观象。受表象认知发生阻碍,当眼前的事物与其表象出现矛盾或巨大差异时,儿童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注意。也确实是说,表象的出现使儿童的注意开始直截了当受表象的阻碍。 该月龄段儿童集中注意时刻延长至8-10分钟。 有意注意有所开展,能够依据成人提示,完成简单任务。 2.经历开展特征 后期出现稳定的延迟模仿能力。在1岁时出现的延迟模仿能力,在本月龄段后期趋于稳定,频率开始增加。模仿的内容除了行为之外,还包括语言。 表象发生使形象经历出现。动作经历发生在早期,形象经历伴随表象的产生出现。形象经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经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因此又称“表象经历〞。它是直截了当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软硬、温冷等具体形象和外貌的经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形象经历又能够依据各主导分析器,细分为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和嗅觉的等。但凡直观的、形象的、有味味的、能够引起儿童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能够被儿童自然而然地记住。 3.思维开展特征 言语发生以后,思维逐渐摆脱对动作的直截了当依靠,能够凭借事物的表象进行考虑,也确实是说,这一月龄段的儿童开始运用心理表象,而不仅仅依靠外在行为来解决问题。 现在儿童仍然没有形成一般化概念,还不能掌握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同时进行思维时,一般只能考虑事物的一种特性,不能同时照顾两种特征。现在儿童多是依据自己的经验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依旧以自我为中心的。

学前心理学之婴儿社会性发展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引言 •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意情绪的问题。很多家长更希望孩子有比较好的情商。 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有比较好的情商?情商意味着什么?跟情绪有什么关系? •情商高的表现大致有:遇到困难不会发愁;不会被困难压垮;临危不惧;遇到别人情绪不好的时候自己不会被感染;心里没有很多的不舒服;不容易焦虑;高兴的时候多,不高兴的时候少;挨了骂、挨了批评也不会伤心和生气。 •第一节婴儿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一)情绪及其基本功能 情绪是对一个特殊事件的主观反应,可以从生理的、经验的和外在行为的变化几个方面加以描述。 1、总是与某一个情绪相关的诱发事件有关。比如:惊奇是由意想不到善意的事件引发的,愤怒是因为目标被干扰,恐惧是危险的场景引发的,耻辱是因为自尊受到打击。 2、生理成分。比如:变化的心跳频率和脉搏、加速的呼吸、出汗以及其他一些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功能。 3、经验成分。与我们对诱发情景及其影响方式的认知评价相联系。(小一点的孩子和大一点的孩子面对打针的反应) 4、外在行为的变化。这是在观察他人情绪状态时认识到的东西。比如:面部表情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尖声表示恐惧);特殊姿势的变化(愤怒时会晃动拳头)等。 (二)情绪的基本功能 适应、驱动、行为组织、交流 •情绪情感的区别 •一般把低级的、简单的、较不稳定的、冲动性强的、比较外露、与生理联系比较密切的体验称为情绪。 •把高级的、复杂的、较稳定的、冲动性弱的、比较不外露、社会性较强的体验称为情感。 (三)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生 1、婴儿的先天性情绪表达能力 布里奇斯(K.M.Bridges,加拿大,1932) 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些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些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 •0-3个月 初生的宝宝或哭闹、或安静,其实就是最原始的情绪反应。基本上新生宝宝至少已有愉快及不愉快两种情绪,会以笑表示舒服、愉快,以哭或皱眉表示不舒服、不愉快,主要都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新生宝宝并不会对特定对象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但到三个月大时,在看见他人的时候,会露出微笑,这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最初方式。 •当宝宝约两个月大时,父母可能会突然发现,宝宝对待自己的方式和对待其它人有些不同。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己当初看到喜欢的人一样,两个眼睛都亮了起来,脸上漾开眩目的笑容,全身细胞都不断地吶喊着,期待对方的靠近。没有错!宝宝此刻正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我们,让我们深深地明白了,自己在宝宝的心中是占有相当的份量。 •4-6个月 开始出现愤怒及悲伤的情绪,并会害怕某些事物,如害怕巨大声音或害怕从高处摔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31-36个月教程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1 31-36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 31-36个月儿童自我中心水平快速增强、会更有意愿和主张,爱反抗成人的指示和决定,此时儿童的社会技能和社会行为出现分化。不同儿童的社会技能发展不同,并出观了更多有技能的行为,而且对不同人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反应,更会使用分享、合作等行为解决问题。逐渐开始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这个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1.社会行为发展主要特征 社会问题解决技能进一步发展:社会问题解决是儿童社会互动的主要成分,使他们可以得到物质资源(如玩具)和社会资源(如他人的注意和帮助)。儿童要解决的社会同题目标有很多,主要有阻止他人行为、获得物品、影响他人、得到情息、获得注意与承认等。其中,以引发具体的他人行为为目标的社会问题解决行为最多,引起注意的行为也较多、更多指向同伴特别是同性。 社会技能产生分化:31-36个月不同儿童的社会技能出现分化,受欢迎的儿童更可能使用非侵犯行为发起互动,并对其他儿童和自己发起的互动都作出反应,而一个不受欢迎的儿童可能用侵犯性的行为如从别的儿童手中抢东西来制造互动,并对同伴的发起行为不予理踩。 逐步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同伴关系:31-36个月的儿童能与同伴发生互补或互惠的游戏行为,有了较好的玩伴,较为稳定的同伴关系也开始建立起来。 2.社会适应发展特征 生活适应能力发展:31-36个月儿童能够完成地大多数日常生活的技能,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起居的任秀,开始在家庭中表现自己的独立能力,同时出现人生中第一个反抗期。 对陌生人、陌生环境的适应力进一步发展:31-36个月儿童随着交往技能的提高和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也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很清楚的辨识出熟悉或不熟悉的环境、人,并有一套应对的办法。而此时儿童在适应上的个体差异也显现出来。 3.自我意识发展特征 1由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何小燕老师整理

0—3岁儿童言语发展特征:25-30个月

0—3岁儿童言语发展特征1 25—30个月儿童言语发展特征 2岁以后,儿童言语运用能力和词汇量都大大提升。他们很乐意讲话,也喜欢听别人讲话,语言越发通顺。下面就言语理解、言语表达和言语交际三个方面展开特征的描述。 1.言语理解特征 (1)能顺利地理解成人的语言。2—3岁的儿童词汇量和理解能力剧增,能理解的词汇达到九百多个,词义泛化、词义窄化、词义特化现象明显减少。 (2)接尾策略使用频繁。儿童在这个阶段往往分不清选择项和本人意愿的关系,会在回答选择时,用疑问句末尾的那个选项作为自己的选择。可是这个表达出来的选择又往往不是他的真实意愿。这种“言不由衷”、“表里不一”的状况出现。完全是因为儿童运用了接尾策略。这种策略的使用在2岁半以前很频繁,一直到3岁,儿童才会放弃这种策略的使用。 (3)爱好提问。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提问更加多元化,也表现出更多的层次。他们不仅会问“为什么”、“哪里”等2岁前喜欢问的问题,还会出现反复疑问句,会用“什么”、“谁”、“什么时候”、“为什么”等疑问句。疑问句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也会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能够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言语能力。 2.言语表达 语言含词量增多,出现“三词句”,会运用多种简单句式。该年龄段的儿童在语言的含词量上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出现了省略连词的由简单句组合而成的复合句。据研究表明,儿童大约在25—27个月左右出现三词句,基本上涵盖了“主、谓、宾”三种成分。在28—30个月则出现了更复杂的四词句,某些言语发展特别迅速的儿童甚至出现了五词句和六词句,咿呀声完全不见了。但是,单纯的含词量的增多,儿童并不能用连词顺利地串联成句,因此,所表达出来的句子仍然是零散、不连贯的,对于和儿童相处不久的人来说,理解其表达的句子还是困难的,但是儿童能够基本听懂成人的话。 语音发展日趋成熟。由于儿童的发音器官的逐渐成熟,唇音对其来说已经能熟练掌握,但是相比较难发出的舌音对儿童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舌音包括舌 1由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何小燕老师整理

(幼儿学前教育)—3岁儿童认知发展特征31-36个月

0—3岁儿童认知开展特征1 31-36个月儿童认知开展特征 进入31-36个月后,儿童对认知各方面能力支配性有所提高,持久性和复杂性有所増加。 1.注意开展特征 有意注意进一步开展该时期的儿童会有目的地、自主地保持注意力一段时刻。比方,成人要求儿童看电视里的少儿节目,他们能集中注意看一小会儿,但假设不感兴趣,专门快就把注意转移了。 注意时刻能够延长至20-30分钟。 注意的事物增多,范围也开始变广。3岁左右的儿童差不多能注意自己的内部状态和周围人们的活动。 注意转移和分配能力提高。在这一月龄段,因为有意注意能力的开展,涉及儿童自主意识的相关能力也同时提升。注意的转移是指依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每一次注意转移的时候,注意的分配也必定发生变化。注意一经转移,原来注意中心的对象便移到注意中心以外,而另外的新对象进人注意中心。注意的转移与分配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 2.经历开展特征 3岁时,儿童就差不多能再认几十天或几个月前注意过的事物了。 3岁时,经历不仅仅能够保持到几周以后,还能重现。正是由于从3岁开始,重现的能力逐渐地开展起来,3岁以后的情况才开始以深浅程度不同的印象被保存下来。 经历仍然表现出易忘的特征,需要后期的强化。 3岁儿童开始尝试使用各种经历策略,比方,当别人要求他们记住藏有小狗玩具的杯子时,他们会欢乐地凝视着藏小狗的地点,一边看着那个盖着小狗的杯子,一边对着它点头,或者说一些能说明藏在那个地点的话语,甚至把它移到突出的位置。 3.思维开展特征 由于生活范国扩大、行动能力增加,该月龄段的儿童对周围活动的兴趣不断1由第一幼儿园整理

3——6岁幼儿发展特点

3——6岁幼儿发展特点 认知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二、情绪对幼儿具有较强的作用力,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与周围人感染; 三、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研究别人的经验,对成人的依赖性大,许多良好的惯易在模仿下形成和巩固。 4—5岁是幼儿园中班的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一、活动积极性高,动作灵活、活动量大; 二、对周围事物感到好奇、新鲜; 三、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思维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因而其思维是很形象和具体的,只依据表面现象进行思维带有片面性; 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游戏规则; 五、能够进行合作游戏,这有助于幼儿同伴关系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5—6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一、有强烈的求知欲与认识事物的兴趣,喜欢智力活动,能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初步理解数概念; 二、能有意调控自己的心理活动,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与活动过程; 三、在艺术活动中,可以有意地进行“构思”; 四、对事物已有较稳定的态度,看问题也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立性; 五、情绪变化比以前小得多,思想感情可不外露,对自己的某些行为产生顾虑时可引发紧张; 六、个性已经开始形成,但可塑性大,环境与教育对其产生较大作用。 3岁以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这意味着他的生活范围扩大了。他不再只接触亲人,而是接触更多的成人和同龄人。那些没有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也开始接近更多的人。 孩子3岁以后的生活范围扩大是有一定基础的。首先,孩子的身体发展更加健壮,不容易生病。其次,孩子的精力更加充沛,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只需要一次睡眠。再次,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已经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4-6个月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1 4-6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 4-6个月的儿童的社会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但社会性的各维度仍处于萌芽阶段,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仍多为生理性的反应、但随着认知和动作能力的发展,儿童对他人有一定的喜好倾向,并有了初步的同伴意识。4-6个月的儿童也已经有了自我知觉。有了一定主动性,对自身的控制性和自我意识增强,生活适应力增强。 1.社会行为发展主要特征 同伴意识出现:5个月左右的儿童已经有了初步的同伴意识,能够区别成人和孩子,会对同伴微笑。也会做出一些表示“友好”的动作,发出呀呀的声音,儿童开始喜欢小朋友,如果他门有哥哥姐姐。当哥哥姐姐与他们说话时,他们会非常高兴,听到街上或电视中有儿童的声音也会扭头寻找。儿童对其他小朋友的喜爱会随着月龄的増长而增加。 开始区分对待熟悉的成人与陌生人:这个月龄段的儿童已经可以很清楚地辨别熟悉的人和陌生人,并有了明显的喜好,这个月龄段的孩子不会再以前那样,对每个人都非常友好。 能够认人:6个月的儿童开始认人了,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更加丰富,儿童最喜欢与他亲近的人待在一起,如父母或亲近的养育者,对他们的声音也十分敏感。听到他们的声音,儿童会很高兴,与他们在一起时,儿童会挥舞胳膊要求抱抱,亲子关系中开始有了较为明确的依恋对象:4-6个月的儿童眼睛时常会跟随着养育者移动,被抱时。会紧紧趴在抱他的人的身上。这些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与重要成人保持联系的行为,也是“形成中的依恋”的表理,这一月龄段儿童开始有了较为明确的依恋对象,是有效巩固儿童与父母之间亲密关系的时期。儿童喜欢亲近父母,害怕陌生人,但父母的离开尚不会引起强烈反抗的行为。6个月末的时候会初步出现与父母的分离焦虑,对养育者产生了依恋。 2.社会适应发展特征 开始认生:6个月的儿童可以认出熟悉的人,见到熟人会主动微笑求抱,而对于陌生人,他只会盯着看或微笑一下,有些儿童则明显地认生。对陌生人表现 1由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何小燕老师整理

浅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浅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摘要 儿童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当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和教育对策及其意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温暖、关爱、平等的生活氛围,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学会遵守规则,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下,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1]经过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由自然人逐渐成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特征体现自身的社会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概念界定不清楚并且存在分歧 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在理论界定上存在不统一的现象,第一是人们对“社会性”的概念理解不统一,第二是人们对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内容的界定不全面.综观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教育的研究,有关概念的模糊与不一致以及社会性内容的不确定,正是当前困扰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人们只知道社会性的含义十分广泛,却无法对之做出明确的定义. 2、对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及教育的研究显得薄弱[2] 我们虽然不赞成“3岁定终生"这一观点,但是0—3岁阶段儿童的社会化经验将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总体上说,0-3岁婴儿社会性发展及教育研究仍然是我国儿童社会性发展及教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仍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 3、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社会化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社会化问题应成为我国儿童社会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综观我国已有的学前儿童社会化研究,社会性情绪情感发展及其教育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目标上存在重理性灌输,轻情感体验的弊端。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第一部分:学前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 (一)对情绪的识别 幼儿能够通过面部表情识别他人的内心世界; 3岁左右的大多数幼儿已经能够正确命名“快乐”的表情 3-4岁的幼儿开始学会识别“伤心”和“生气” 4-5岁的幼儿逐渐学会使用“害怕”这个情绪标签 研究表明,西方幼儿识别“伤心”早于“生气”,相反,中国幼儿识别“生气”早于“伤心”;研究者认为,这和中国父母的情绪表达习惯是相吻合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更重视自身的权威性,愤怒更容易维护个人权威,而伤心则被认为是内心脆弱的表现,因此父母更倾向于表现愤怒而非伤心,这样,中国幼儿接触愤怒的生活情境相对较多,对于~愤怒”的识别也相对较好; (二)对情绪的理解 情绪理解是指幼儿看不到表情也能够理解在一个具体情境下他人的情绪感受;例如,问一名幼儿:“妈妈给小明买了一盒巧克力,小明会有什么感受大多数幼儿能够理解小明的情绪;这种情绪理解能力在幼儿阶段发展迅速;5一6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体验给出合理的解释,而且与表情识别不同,幼儿对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与生活中消极情绪更容易引起成人和幼儿的讨论有关; 二、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 情绪表达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出生时婴儿会表现出好奇、痛苦、厌恶和满足;两个月时,婴儿开始展露社会性微笑;2—7个月出现的其他基本情绪是愤怒、悲伤、快乐、惊讶和恐惧;2岁时,婴儿开始表现出复杂的情绪,例如尴尬、害羞、内疚、嫉妒和骄傲,这些情绪又被称为自我意识的情绪,都是在自我评价过程中产生的;最初这些情绪只有在成人在场观察他们的行为时才会产;例如:一个3岁的孩子在一个高高的滑滑梯上独自玩耍并不会产生自豪感,但是当父母在旁边时,他便会很得意地对父母说:“看,我高不高”而父母故作激

2-3岁儿童年龄特点

2-3岁儿童年龄特点

2-3岁儿童年龄特点 科学 发展水平: 1.好奇心强,对外部特征明显,而且变化的事物兴趣很大。 2.对动植物感兴趣,喜欢观察动物的动作。3.喜欢自己的动作产生的反应,比如敲一下风铃,风铃响了,他会接着敲,然后满意的欣赏自己产生的效果。 发展需要: 1.提供各种各样与儿童生活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物体,要求颜色鲜艳,有变化。 2.提供一些易发芽的植物和可以亲近的动物,让孩子亲眼看见变化。 3.用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一日常规,比如起床对谁问好,如何准备睡觉等等。 4.在让他们了解规则时候要从儿童的心理反映出发,尽量采取跳跃性大的语言或者动作。

社会和自我 发展水平: 1.在2岁左右,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和自己身体的感觉,但在表达自己的愿望时,总要把自己的名字挂载前头,如“宝宝吃糖”。说明幼儿仍然不能把自己和外界环境分开来。2.在2岁半后,幼儿把对自己的称呼从名字改成了“我”。这是幼儿终于把自己和客体分开的标志。这个时候幼儿处于“我自己……”的阶段,尽管不太会自己吃饭,但仍要自己拿勺,尽管走路不太好,也要自己找。独立性增强。3.自我评价依靠老师或者其他成人的评价。4.性别意识刚刚开始萌芽,只是知道自己是女孩或男孩,至于为什么会是男孩或是女孩以及分别的性别行为是什么,则不知道。 5.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情感,包括嫉妒,但没有精确的分化。比如不明白痛苦和愤怒的区别。 6.在同伴交往中,多进行独自游戏或者平行游戏,喜欢挨在一起游戏,但不会有明确的合作。7.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弱,孩子一着急可能会出

现拳脚攻击的问题。 发展需要: 1.尽量保护幼儿的独立性,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性别等等。 2.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儿童产生嫉妒的消极情感。 3.对孩子的排泄活动要采取适当的态度,不要过多申斥。 4.不为儿童提供非亲社会性行为的榜样,如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要及时制止。 身体与运动 发展水平: 1.骨骼短而细,非常柔软。肌肉重量占身体重量的30%以下,肌肉特别容易疲劳。扁桃体开始发育,声带短。心脏的容积为出生时的两倍,胃容积很小。排尿次数多。植物型神经发育基本形成,但动作的平衡还有待发展。 2.生长发育的速度较前慢些,活动能力开始加强 3.不能自如的运用双腿进行上下楼梯的活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 1、概念: 发展: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儿童发展主要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以及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2、研究任务:wwh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年龄阶段);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3、近现代的儿童观 (1)近代:洛克:白板说; ○1夸美纽斯:教育目的和作用:来世;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直观巩固量力系统循序渐进;《母育学校》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 ○2卢梭:性善论;自然教育理论(核心、目的、阶段、方法)○3裴斯泰洛齐: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赫尔巴特: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体系(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经验、兴趣;统觉) ○4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理论(任务:家庭教育的补充;方法:自我活动、游戏、社会参与;课程:恩物、游戏、歌谣)○5蒙台梭利:儿童具有内在生命力、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内容:自由活动、感官教育、读写算、实际生活练习、自我教育;实施:儿童:作业;教师:有准备的环境 杜威: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需要教育而适应社会。 (2)现代:19世纪后半期,德国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专著。 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达尔文)掀起了儿童研究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